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诺丽对冠部牙本质粘接强度及纳米渗漏的影响
1
作者 周可莹 李艳萍 +3 位作者 李海清 何丽娜 潘爽 牛玉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6期420-427,共8页
目的探讨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juice,MCJ)联合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 diaminete traacetic acid,EDTA)根管冲洗对冠部牙本质粘接强度及纳米渗漏的影响,并与临床上最常用的根管冲洗液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相比较,... 目的探讨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juice,MCJ)联合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 diaminete traacetic acid,EDTA)根管冲洗对冠部牙本质粘接强度及纳米渗漏的影响,并与临床上最常用的根管冲洗液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相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选取63颗因正畸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表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平面后,根据冲洗液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组)和6个实验组,即:A组2.5%NaClO、B组5.25%NaClO、C组6%MCJ、D组2.5%NaClO⁃17%EDTA、E组5.25%NaClO⁃17%EDTA和F组6%MCJ⁃17%EDTA(n=9),分别用相应冲洗液浸泡20 min后,在其表面分层堆积4 mm×4 mm×3 mm的Z350树脂块,每组选取6个样本,低速切割机将每个样本切割成1 mm×1 mm×8 mm的试件条,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随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类型;每组剩余的3个样本经老化后切割成1 mm厚的薄片,进行界面纳米渗漏测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结果各组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粘接强度最高。实验组中,B组粘接强度最低,以粘接界面破坏为主;F组粘接强度最高,以混合破坏为主。各组纳米渗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纳米渗漏值最低。实验组中,B组纳米渗漏值最高、树脂突较细,F组纳米渗漏值最低、树脂突粗大且密集。结论NaClO浓度越高,冠部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及边缘封闭性越差;MCJ联合EDTA根管冲洗对冠部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和边缘封闭性的影响小于NaClO联合EDTA根管冲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诺丽 次氯酸钠 复合树脂 微拉伸粘接强度 纳米渗漏 粘接界面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酸蚀时间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三军 陈吉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对4种全酸蚀粘接剂〔OptiBond Solo(OB)、Single Bond(SB)、One-Step(OS)、Prime&Bond NT(PB)〕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颗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对4种全酸蚀粘接剂〔OptiBond Solo(OB)、Single Bond(SB)、One-Step(OS)、Prime&Bond NT(PB)〕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和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颗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接面玷污层,分别选用4种粘接剂在不同酸蚀时间条件下进行粘接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接面切割出8个1.0 mm×1.0 mm×4.0 mm粘接试件,分别在TEM下观察其粘接界面纳米渗漏以及进行微抗拉强度(μTBS)测试。结果:4种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OB为(25.36±4.18)MPa、SB为(24.25±3.97)MPa、OS为(28.65±4.93)MPa和PB为(27.12±4.13)MPa,在酸蚀粘接面15 s时均取得高的牙本质粘接强度(P<0.01),并且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均随粘接面酸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FOB=0.842,FSB=0.888,FOS=0.877,FPB=0.865;P<0.01)。结论:通过合理控制粘接面酸蚀时间,可以在保证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前提下,减少牙本质粘接界面纳米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纳米渗漏 微抗拉强度
下载PDF
黏结面润湿度对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和黏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三军 陈吉华 侯锐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460-463,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黏结面湿润度对4种全酸蚀黏结剂(OptiBond Solo、Single Bond、One-Step、Prime & Bond NT)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和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个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黏结面湿润度对4种全酸蚀黏结剂(OptiBond Solo、Single Bond、One-Step、Prime & Bond NT)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和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个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黏结面玷污层,分别选用4种黏结剂在不同黏结面湿润度条件下进行黏结处理。每个牙齿垂直于黏结面切割出8个1.0 mm×1.0 mm×4.0 mm黏结试件,分别在TEM下观察其黏结界面纳米渗漏以及进行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4种黏结剂在润湿的黏结面上均取得了最高的牙本质黏结强度和较少的纳米渗漏。结论:通过合理控制黏结面润湿度,可以在提高牙本质黏结强度的同时,减少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纳米渗漏 微拉伸强度
下载PDF
口内耐久实验对牙本质黏结强度和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
4
作者 赵三军 陈吉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90-492,530,共4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口内耐久实验对2种黏结剂(Prime&Bond NT、ClearfilTMSE Bond)牙本质黏结强度和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2只山羊口内32个磨牙,24h、3个月前于颊侧预备牙颈部洞,分别用2种黏结剂按使用说明进行处理。拔除... 目的:观察并评价口内耐久实验对2种黏结剂(Prime&Bond NT、ClearfilTMSE Bond)牙本质黏结强度和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2只山羊口内32个磨牙,24h、3个月前于颊侧预备牙颈部洞,分别用2种黏结剂按使用说明进行处理。拔除相应的牙齿标本,在实验切片机上流水冲洗下垂直于黏结界面切割出4个1.0mm×1.0mm×4.0mm黏结试件,分别在TEM下观察其黏结界面纳米渗漏以及进行微拉伸强度(μTBS)测试。结果:黏结剂PB和CB3个月组牙本质黏结强度均小于24h组,相差显著(F=4.610,P<0.05;F=5.10,P<0.05);黏结剂PB3个月组的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值小于24h组,且相差显著(F=4.983,P<0.05),CB的3个月组纳米渗漏值大于24h组,但相差不显著(F=0.122,P>0.05)。结论:口内耐久实验中,牙本质黏结强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不同类型黏结剂的牙本质黏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发展变化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纳米渗漏 微拉伸强度
下载PDF
矿化液对牙本质粘接系统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济芬 黄翠 +2 位作者 张帼 王飒 沈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研究矿化液在牙本质粘接中的作用,同时了解经过蛋白萃取剂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混和层再矿化是否受影响。方法:选择人正常双尖牙40颗去除牙合面釉质后随机分4组,制得酸蚀标本分别进行常规树脂修复+硅油浸泡(A组),常规树脂修复+人工... 目的:研究矿化液在牙本质粘接中的作用,同时了解经过蛋白萃取剂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混和层再矿化是否受影响。方法:选择人正常双尖牙40颗去除牙合面釉质后随机分4组,制得酸蚀标本分别进行常规树脂修复+硅油浸泡(A组),常规树脂修复+人工唾液浸泡(B组),常规树脂修复+矿化液浸泡(C组)和NaC l溶液(蛋白萃取剂)+常规树脂修复+矿化液浸泡(D组)。12周后用能谱仪观察粘结界面混合层再矿化情况,同时用微拉力仪对牙本质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进行测试。结果:经矿化液浸泡组混合层钙磷比值显著升高(P<0.05),但0.5 mol/L NaC l溶液对混合层钙磷无影响(P>0.05),同时经矿化液浸泡组和硅油浸泡组的牙本质粘结系统微拉伸强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人工唾液浸泡组(P<0.05)。结论:矿化液对牙本质粘结系统混合层的脱矿牙本质有再矿化作用,可相对提高粘结微拉伸强度;而0.5 mol/L NaC l溶液对增加牙本质粘结混合层再矿化能力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拉伸强度 纳米渗漏 再矿化 牙本质粘结 牙本质磷蛋白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预处理对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秋菊 宫玮玉 董艳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937,共7页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预处理对维持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作用。方法:选取30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去除冠部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均分对照组、BG组、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STMP)-聚丙烯酸(polyacryl...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预处理对维持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作用。方法:选取30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去除冠部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均分对照组、BG组、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STMP)-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BG组(S-P-BG组)。各组均使用35%(质量分数)磷酸酸蚀牙本质样本,BG组再使用0.5 g/L BG涂擦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S-P-BG组先使用5%(质量分数)STMP、5%(质量分数)PAA浸泡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1 min,再使用0.5 g/L BG涂擦牙本质样本。各组样本使用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及3M Z350XT复合树脂粘接,并制备微拉伸柱状样本,每颗牙的柱状样本按时间随机分为24 h、1个月、3个月组。各组样本保存在37℃人工唾液(artificial saliva,AS)中相应时间后,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断裂界面形貌。另选取27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分为对照组、BG组、S-P-BG组,并按上述分组处理牙本质样本,再使用含0.1%(质量分数)罗丹明B的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完成粘接。去除样本牙根暴露髓腔,并保存在37℃AS中24 h、1个月、3个月后,髓腔内放置0.1(质量分数)荧光素钠溶液染色1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形态及混合层微渗漏。结果:AS中浸泡24 h、1个月后,3组微拉伸粘接强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泡3个月后,S-P-BG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36.91±7.07)MPa,高于对照组粘接强度(32.73±8.06)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对照组、BG组3个月的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17,BG组P=0.01);S-P-BG组3个月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粘接强度[(37.99±7.98)MPa]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24 h粘接断裂面,3组均未见明显矿化;1个月、3个月后,BG组、S-P-BG组的粘接界面可见矿物质形成,S-P-BG组无明显胶原暴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BG组与S-P-BG组树脂突形成的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差异;3组样本粘接24 h后粘接界面混合层均有渗漏,3个月后对照组微渗漏增加,BG组和S-P-BG组混合层微渗漏减少。结论:BG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能够在粘接界面形成矿物质,减少粘接混合层微渗漏;STMP、PAA与BG共同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牙本质粘接修复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粘接 生物活性玻璃 再矿化 微拉伸粘接强度 微渗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