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vitro model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established by co-culture of primary 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and astrocyte cells 被引量:7
1
作者 Yan Wang Ning Wang +3 位作者 Biao Cai Guang-yun Wang Jing Li Xing-xing Pi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2011-2017,共7页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must permeate the bloodbrain barrier to take effect.In vitro models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re therefore important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drug per...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must permeate the bloodbrain barrier to take effect.In vitro models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re therefore important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drug permeation mechanisms.However,to date,no unified method has been described for establishing a blood-brain barrier model.Here,we modified an in vitro model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y seeding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astrocytes from newborn rats on a polyester Transwell cell culture membrane with 0.4-μm pores,and conducted 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asurements,leakage tests and assays for specific bloodbrain barrier enzymes.We show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our model is as low as that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 vivo.Our model will be a valuable tool in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neuroprotective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lood-brain barrier ASTROCYTES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ermeability CO-CULTURE Transwell chamber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常压高浓度氧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占伟 谭焱 +2 位作者 田桂湘 范瑶 王佳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究常压高浓度氧(NBO)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每组各15只。常氧组大鼠置于... 目的探究常压高浓度氧(NBO)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每组各15只。常氧组大鼠置于普通空气(21%氧气)中饲养,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大鼠置于90%常压氧气饲养,NBO+Nrf2激活剂组每日灌胃5 mg/kg 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rf2/HO-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结果与常氧组比较,NBO组脑组织EB、VEGF、MMP-9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脑组织EB、VEGF、MMP-9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常氧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及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NBO组神经细胞形态及结构不规则,出现明显的水肿和空泡,并伴有大量的凋亡细胞;NBO+Nrf2激活剂组脑组织病理损伤较NBO组明显减轻。与常氧组比较,NBO组脑组织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氧组比较,NBO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O可诱导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下调Nrf2/HO-1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高浓度氧 新生大鼠 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脑屏障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及缺血性中风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谭娇(综述) 苏湲淇 +1 位作者 徐晓玉 薛强(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6期2820-2825,共6页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疾病。血脑屏障(BBB)是维持脑内微环境稳定的重要功能性结构,在中风初期即被破坏,是中风主要并发症,且会加重中风对脑组织的损害。同时,BBB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程度是预测中风后溶栓治疗和... 中风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疾病。血脑屏障(BBB)是维持脑内微环境稳定的重要功能性结构,在中风初期即被破坏,是中风主要并发症,且会加重中风对脑组织的损害。同时,BBB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程度是预测中风后溶栓治疗和血栓切除术后出血转化风险的关键因素,也是预防急性中风进一步脑损伤的重要治疗靶点。该文将近年来关于BBB结构、功能、缺血性损伤变化,以及潜在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缺血性中风BBB变化及保护性药物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血脑屏障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连接 神经炎症 综述
下载PDF
选择性脑降温对脊柱外科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晖 宋辉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降温对老年脊柱外科内固定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内固定术的患者12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脑降温组(SBC... 目的探讨选择性脑降温对老年脊柱外科内固定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内固定术的患者12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脑降温组(SBC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液体加温联合体表加温毯,保持加温直至手术结束,SBC组患者使用设定温度为4℃的电子冰帽进行选择性脑降温。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30 min(T_(1))、60 min(T2)、90 min(T_(3))、120 min(T_(4))、150 min(T_(5))、术毕(T_(6))和出麻醉恢复室(PACU)(T_(7))时记录患者鼻咽温、肛温,于T_(6)时从患者肘正中静脉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样,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鉴定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S100β蛋白浓度;手术后第1~3天同时采用3分钟谵妄诊断量表和谵妄评估量表-98修订版量表(DRS-R-98)评估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文化程度比例、高血压病史率、心脏病史率、糖尿病史率、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Ⅲ级率、术中低血压、手术持续时间、输液量、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常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经χ^(2)/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C组T_(6)时静脉血BMECs计数、POD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所需时间、热舒适度评分、PA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质量量表评分、PACU寒颤率、术后躁动率、术后发热率比较,经t/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1)~T_(7)时肛温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肛温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天DRS-R-98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DRS-R-98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C组PO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脑降温能安全降低行脊柱外科内固定老年患者术中脑局部温度,维持患者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降低患者PO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选择性脑降温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下载PDF
Targeting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stroke 被引量:22
5
作者 Qi-jin Yu Hong Tao +1 位作者 Xin Wang Ming-chang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882-1891,共10页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form the interface between nervous tissue and circulating blood, and regulat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omeostasis.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differ from peripheral endo...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form the interface between nervous tissue and circulating blood, and regulat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omeostasis.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differ from peripheral endothelial cells with regards expression of specific ion transporters and receptors, and contain fewer fenestrations and pinocytotic vesicles.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lso synthesize seve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blood vessel function.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summarizes current knowledge regarding changes i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during stroke progression and therapies.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identifying mechanisms underlying such changes and developing possible neuroprotectiv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lood-brain barrier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cerebralinfarctio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gap junction ENDOTHELIN thromboxane A2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黄芪甲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对OGD/R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陆展辉 李艳玲 +4 位作者 孙婧怡 杨芙蓉 丁煌 邓常清 刘晓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786-1792,共7页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Ⅳ)配伍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 BME...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Ⅳ)配伍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 BMECs)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r BEMCs,取第3代rBMECs,采用ASTⅣ与PNS高(100μmol/L+60μmol/L)、中(50μmol/L+30μmol/L)、低(25μmol/L+15μmol/L)剂量配伍预处理24 h,以OGD/R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和模型组。CCK-8检测细胞存活情况,利用跨内皮细胞电阻(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检测细胞屏障功能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血脑屏障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及NF-κB-p65的活化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培养分离rBMECs,阳性表达vWF。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Ⅳ与PNS不同剂量配伍均能提高rBMECs的存活率(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EER值、Occludin和ZO-1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Ⅳ与PNS不同剂量配伍均能显著增高TEER值(P<0.01)、增加Occludin和ZO-1荧光强度(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1β、ICAM-1、VCAM-1、p-NF-κB-p65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ASTⅣ与PNS中高剂量配伍组TNF-α、IL-1β、ICAM-1、VCAM-1、p-NF-κB-p65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ASTⅣ配伍PNS能够显著抑制NF-κB活化,降低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增高OGD/R模型rBMECs屏障功能,保护缺血缺氧后的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 黄芪甲苷 三七总皂苷 屏障功能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察针刺家兔双侧风池穴对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白晔 庄明华 +6 位作者 黄集前 张尔强 姜树学 常立功 杨国瑞 宋今丹 李吉 《微循环学杂志》 2000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穴位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开放颅窗的动物模型上活体观察了针刺家兔双侧风池穴 ,对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的影响。测量不同口径血管的轴流、缘流的荧光辉度 ,并描绘出荧光辉度曲线。测量同一血管在... 目的 :探讨针刺穴位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开放颅窗的动物模型上活体观察了针刺家兔双侧风池穴 ,对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的影响。测量不同口径血管的轴流、缘流的荧光辉度 ,并描绘出荧光辉度曲线。测量同一血管在生理状态下针刺双侧风池穴引起的血液缘流厚度变化、血管口径变化 ,用SAS软件包做统计学分析 ,并用四分位法描图以间接观察血管运动。结果 :电针刺激能引起动脉的舒缩运动 ,但缘流厚度却无明显的变化或有所增加 ,又一次证明了血液缘流保护性屏障假说的真实性 ;电针刺激可引起血管口径为 31.36± 4.89μm的动脉明显的血管舒缩运动 ,对血管口径为 17.31± 2 .5 3μm和血管口径为71.0 0± 5 .30 μm的动脉则未引起血管口径的明显血管舒缩运动 ,在电针刺激各期中 ,以A5后遗效应期最明显 ,说明针刺除在针刺当时有效果 ,而在针刺结束后的后遗效应则可能发挥更大作用。结论 :针刺能通过引起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状态的改变来实现其抗休克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循环障碍 风池穴 共聚焦激光扫描
下载PDF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侯金才 华茜 +4 位作者 潘彦舒 陈会丛 杜欢 王筠 李澎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814-816,共3页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关系,探讨血脑屏障维持脑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学基础。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传至三代,收集在指数生长期细胞生长48 h后的条件培养液;将条件培养液分别按20%、30%、40%、50... 目的: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关系,探讨血脑屏障维持脑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学基础。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传至三代,收集在指数生长期细胞生长48 h后的条件培养液;将条件培养液分别按20%、30%、40%、50%、60%、70%、80%、90%、100%不同浓度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24h、48 h后的活性变化。结果:48 h时间点的各浓度内皮细胞条件液组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内皮细胞条件液对星形胶质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而24 h的70%、80%、90%、100%浓度组与相应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且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正常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抑制了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星形胶质细胞 大鼠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对大鼠体外血脑屏障细胞损伤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牛侨 张勤丽 +1 位作者 王林平 牛丕业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1,2-二氯乙烷对血脑屏障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在体外建立了血脑屏障细胞模型, 并从形态学上观察1,2-二氯乙烷对血脑屏障细胞的损伤作用。体外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将生长良好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 [目的]进一步探讨1,2-二氯乙烷对血脑屏障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在体外建立了血脑屏障细胞模型, 并从形态学上观察1,2-二氯乙烷对血脑屏障细胞的损伤作用。体外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将生长良好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5、10、20μl/ml组,用1,2.二氯乙烷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染毒,染毒0、10、30、60 min后于光镜和电镜下密切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染毒后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呈进行性破坏,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细胞体积逐渐增大,胞膜模糊,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突触间连接减少, 甚至消失;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在10、30、60 min后可以观察到有进行性的细胞膜溶解破坏,胞核模糊,界限不清,突触变短。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或时间的延长,神经胶质细胞树突数量减少,轴突减少变短,细胞与突触间、胞体与胞体间连接减少甚至消失,超微结构显示胞浆中线粒体膜的破坏、缺失,嵴断裂、肿胀及空泡变,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脱颗粒,细胞核内染色质在核周凝集,胶质细胞间及突触间的连接松解。[结论]1,2-二氯乙烷可造成血脑屏障细胞的损伤,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血脑屏障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血液缘流保护性屏障假说”的证明 被引量:4
10
作者 庄明华 白晔 +6 位作者 黄集前 张尔强 姜树学 常立功 杨国瑞 宋今丹 李吉 《微循环学杂志》 1998年第3期3-5,共3页
在提出“血液缘流保护性屏障假说”的基础上,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MRC6OO)详细观察了不同口径的家兔大脑皮质内血管内的血液轴流、缘流的荧光辉度,描绘出荧光辉度曲线,测量了在生理、休克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川芎嗪作用于... 在提出“血液缘流保护性屏障假说”的基础上,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MRC6OO)详细观察了不同口径的家兔大脑皮质内血管内的血液轴流、缘流的荧光辉度,描绘出荧光辉度曲线,测量了在生理、休克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川芎嗪作用于大脑皮质内微血管时血管口径变化、血管运动及血液缘流厚度的变化,用SAS软件包做统计学分析处理,认为“血液缘流保护性屏障”存在。并已在血管内皮凸凹不平处,缘流层厚,保护作用大,并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牛发展可能有直接关系;血液层流状态人20um以上血管内表现明显,这种状态与血管内皮的光滑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病理 病理生理学 形态学 微循环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文英 赵卫 +4 位作者 彭亮 余晶仪 张立科 张文炳 曹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穿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建立体外BBB模型,采用EV71毒株感染HBMECs,并... 目的 初步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穿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建立体外BBB模型,采用EV71毒株感染HBMECs,并设置阴性对照.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EV71能否感染HBMECs,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EV71能否诱导HBMECs微丝骨架的重排.结果 EV71感染后能诱导HBMECs的细胞病变,细胞内可见EV71抗原红色荧光表达及直径为20~30 nm的EV71颗粒存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证实EV71能在HBMECs内复制,不同时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感染EV71后失去正常形态,变得极不规则,胞内微丝排列紊乱,极性消失,微丝聚集在细胞边缘.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明EV71可以感染HBMECs并复制,并且可以诱导部分HBMECs的骨架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血脑屏障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骨架
下载PDF
microRNA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范晓迪 李然 李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2-896,共5页
血脑屏障的破坏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发病环节之一,血脑屏障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靶点。而作为调节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的重要因子,microRNA几乎影响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各个方面。该文总结了关于miRNA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血脑屏... 血脑屏障的破坏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核心发病环节之一,血脑屏障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靶点。而作为调节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的重要因子,microRNA几乎影响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各个方面。该文总结了关于miRNA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中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强调miRNA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发挥关键的特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脑屏障 脑微血管内皮 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尾足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外周血中血脑屏障损伤新型标记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妍 杜蕾 +5 位作者 袁霖 陈德喜 邱嘉文 何肖龙 曹虹 黄胜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33-1737,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脑屏障(BBB)损伤新型标记物外周循环血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 BMECs)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33名AIDS脑病病例与13名健康对照分组实验,应用免疫磁珠吸附AIDS脑病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内皮细胞后涂片,免疫荧光三重染...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脑屏障(BBB)损伤新型标记物外周循环血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 BMECs)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33名AIDS脑病病例与13名健康对照分组实验,应用免疫磁珠吸附AIDS脑病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内皮细胞后涂片,免疫荧光三重染色法检测涂片中的c BMECs及相关内皮细胞(c ECs和EPCs),并观察其与BBB损伤的关系。结果免疫荧光三重染色法成功检测到细胞型为CD146+/CD133-/S100B+的c BMECs细胞,CD146+/CD133-/S100B-的c ECs细胞和CD133+/CD146+/S100B-的EPCs细胞。结果显示,病例组三种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 BMECs、c ECs、EPCs分别为t=4.298,P<0.01;t=4.886,P<0.01;t=4.889,P<0.01)。此外,以c BMECs含量与HIV病毒载量做散点图,可见c BMECs含量随病毒载量增加而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928,P<0.01)。结论用临床病人标本成功建立了在外周血中检测BBB损伤新型标记物c BMECs的实验方法。BBB损伤病人外周血中c BMECs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新型标记物c BMECs在无创检测BBB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生物标记物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损伤
下载PDF
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血糖增高损伤睾丸微血管功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艳 李炳蔚 +5 位作者 刘明明 尚飞 刘淑英 盛有明 李宏伟 修瑞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C57BL/6雄性小鼠血糖升高对睾丸微血管功能及雄性生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高脂组(HFD),各20只。HFD组高脂饮食20周,每周测血糖及体质量;腹腔注射伊文思蓝观察血睾屏障通透性;激光多普勒检...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C57BL/6雄性小鼠血糖升高对睾丸微血管功能及雄性生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高脂组(HFD),各20只。HFD组高脂饮食20周,每周测血糖及体质量;腹腔注射伊文思蓝观察血睾屏障通透性;激光多普勒检测睾丸微循环血流量及微血管自律运动频率和振幅;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检测睾丸微血管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及生精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TUNEL染色法观察生精细胞凋亡。结果 HFD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睾屏障完整性破坏,生精小管通透性增高;睾丸平均血流灌注水平及微血管自律运动频率和振幅均低于对照组(P<0.01);生精上皮细胞数量减少、生精上皮变薄;微血管内皮细胞CD31及生精细胞PC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生精细胞凋亡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导小鼠血糖水平增高致睾丸微血管损伤破坏血睾屏障完整性使小鼠生精上皮结构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 高血糖 睾丸微血管 血睾屏障 生精细胞损伤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 被引量:28
15
作者 查雨锋 傅晓钟 +5 位作者 张顺 罗敏 欧瑜 董永喜 王爱民 王永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0-735,共6页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BMECs、BMPC和AS,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应用Millicell细胞培养插(孔径0.4μm)建立5种不同类型的体外BBB模型,经跨内皮电阻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素钠通透性(sodium fluorescent,Na-FLU)、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的表达测定以及阳性药在体内和体外BBB通透量的相似性,比较评价其屏障功能。结果原代培养的BMECs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BMPC胞体较大且呈分枝状,AS有细长突触,胞质较浅;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原代细胞为目标细胞;BMECs与BMPC、AS共培养后TEER值可达(478±25)Ω·cm2,Na-FLU的表观渗透系数为[(8.23±0.78)×10-6]cm·s-1,AKP和γ-GT1表达分别为(6.90±0.27)金氏单位·g-1Pro,(4.39±0.32)μg·g-1Pro;阳性药在体外BBB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与在体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2)。结论原代培养的大鼠BMECs与BMPC、AS共培养建立的体外BBB模型在形态、结构及屏障功能方面具备BBB的基本特征,为研究BBB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筛选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血脑屏障 形态学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一种高纯度和高活力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提取及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查雨锋 张顺 +5 位作者 苏航 刘亭 傅晓钟 董永喜 王爱民 王永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6-161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纯度和活力较高、简单实用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提供材料。方法采集1-2周SD大鼠大脑皮质,应用Ⅱ型胶原酶和分散酶/胶原酶连续消化法,筛网过滤法及20%BSA和44%Percoll两次梯度离... 目的:建立一种纯度和活力较高、简单实用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提供材料。方法采集1-2周SD大鼠大脑皮质,应用Ⅱ型胶原酶和分散酶/胶原酶连续消化法,筛网过滤法及20%BSA和44%Percoll两次梯度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2h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爬出血管段进行贴壁生长,3~4 d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表达呈阳性,可见细胞胞质呈棕色,阳性细胞占99%以上。结论该方法能成功地分离并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血脑屏障的建立以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血脑屏障 形态学 免疫染色
下载PDF
β-AR激活对脂多糖导致的肺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欢 蒋忠洋 王关嵩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783-788,共6页
目的研究β-AR在脂多糖导致的肺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中的调控作用。方法LPS(10μg/ml)处理细胞2~8 h;分别激活β1-AR和β2-AR后再利用LPS处理6 h。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内皮屏障通透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肌动蛋白(F-actin)的形... 目的研究β-AR在脂多糖导致的肺微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中的调控作用。方法LPS(10μg/ml)处理细胞2~8 h;分别激活β1-AR和β2-AR后再利用LPS处理6 h。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内皮屏障通透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肌动蛋白(F-actin)的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连接蛋白VE-cadherin和occludin的表达;质粒转染方法转染β2-AR-GFP,免疫荧光技术标记Rab5a,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ab5a和β2-AR-GFP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LPS对肺微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呈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通透性增加,在6~8 h达到最高峰;LPS导致骨架蛋白F-actin形态学发生改变、应力纤维形成,下调VE-cadherin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选择性激活β2-AR可部分逆转LPS对内皮屏障的损伤作用;Rab5a与β2-AR-GFP共定位于细胞膜,受体激活后主要共定位于细胞核周。结论β2-AR在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可调控细胞骨架蛋白重构以及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水平,对LPS导致的内皮屏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R 肺微血管内皮屏障 脂多糖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缓激肽的作用靶细胞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义宝 刘云会 +2 位作者 刘丽波 王萍 薛一雪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191-193,i0001-i0002,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并在体外探讨不同剂量缓激肽的作用靶细胞,进一步阐释缓激肽开放血脑和血肿瘤屏障的机理。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测定原代培养的脑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C6胶质瘤细胞在不同剂量缓激... 目的建立稳定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并在体外探讨不同剂量缓激肽的作用靶细胞,进一步阐释缓激肽开放血脑和血肿瘤屏障的机理。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测定原代培养的脑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C6胶质瘤细胞在不同剂量缓激肽作用前后的细胞内钙离子变化,根据给药前后的荧光改变来确定不同剂量缓激肽的作用靶点细胞。结果小剂量缓激肽(终浓度:1μmol/L)可以引起C6胶质瘤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而只有大剂量(终浓度:10μmol/L^1mmol/L)缓激肽才能触发星形胶质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大、小剂量缓激肽均无任何反应。结论缓激肽的直接作用靶点是胶质细胞及C6胶质瘤细胞,缓激肽调节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可能需要某些细胞间信使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血脑屏障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7
19
作者 彭丽媛 王海澜 《医学综述》 2013年第3期513-515,共3页
微血管障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长期的高血糖可诱导微血管的基膜增厚、通透性增加、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而微血管的这些变化通过破坏离子平衡、血管通透性及血-神经屏障等机制进而导致DPN的发... 微血管障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长期的高血糖可诱导微血管的基膜增厚、通透性增加、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而微血管的这些变化通过破坏离子平衡、血管通透性及血-神经屏障等机制进而导致DPN的发生、发展。现就糖尿病微血管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发生机制及其与DPN的关系予以综述,为临床上DP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微血管障碍 离子平衡 血-神经屏障
下载PDF
大肠杆菌K1侵袭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凌晨 张奇文 +2 位作者 宋康 蒋建军 剡根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6-691,共6页
大肠杆菌K1株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代表菌株,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而致病。大肠杆菌K1黏附、侵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并穿越血脑屏障(BBB)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探讨的热点。文章重点阐述致脑膜炎大肠杆菌K1穿越BBB的... 大肠杆菌K1株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代表菌株,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而致病。大肠杆菌K1黏附、侵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并穿越血脑屏障(BBB)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探讨的热点。文章重点阐述致脑膜炎大肠杆菌K1穿越BBB的基因调控和信号介导通路,旨在了解致脑膜炎大肠杆菌感染的分子机理,为预防和治疗脑膜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脑膜炎 侵袭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