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胱硫氨酸β-合成酶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刘广杰 韩亚青 +4 位作者 张浩然 解少男 刘芳 巨建梅 刘庆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 检测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探讨CBS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的243例AEG患者的蜡块标本制作病理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 目的 检测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表达,探讨CBS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切除的243例AEG患者的蜡块标本制作病理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CB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分析CBS表达水平与VEGF及肿瘤MVD的相关性。探讨CBS表达水平与AE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BS在AEG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162/243)和30.45%(74/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BS表达水平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史、VEGF表达及MVD均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饮酒史无关(P>0.05)。CBS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为63个月,显著长于CBS高表达患者的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BS表达(HR=1.827,95%CI:1.146~2.912,P=0.011)、VEGF表达(HR=2.684,95%CI:1.637~4.401,P<0.001)、MVD(HR=4.064,95%CI:2.419~6.829,P<0.001)及TNM分期(HR=2.354,95%CI:1.523~3.638,P<0.001)是影响AEG患者DFS的独立因素。结论 CBS高表达可能与肿瘤新生血管相关,是AEG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在AEG的诊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 胱硫氨酸β-合成酶(CBS) 微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组织MVD、DNA倍体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侯惠莲 张学斌 +3 位作者 南勋义 张冠军 王鸿雁 王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DNA倍体、微血管密度 (MVD)与癌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测定 30例前列腺癌 (PC)、30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细胞核DNA倍体、MVD的变化。结果 随癌分化程度...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DNA倍体、微血管密度 (MVD)与癌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测定 30例前列腺癌 (PC)、30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细胞核DNA倍体、MVD的变化。结果 随癌分化程度降低 ,DNA倍体增加 ,MVD升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临床分期处于C、D期DNA倍体MVD高于A、B期者 (P <0 .0 1) ,其生存率亦变低 (P <0 .0 5 )。结论 DNA倍体、MVD可准确地反映PC的预后。DNA倍体与MVD间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mvd DNA倍体 微血管密度 生物学行为 研究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博然 马艳辉 王天龙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4日至2023年3月25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MVD的患者385例。根据术后24 h内...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4日至2023年3月25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MVD的患者385例。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PONV分为PONV组(203例)和非PONV组(18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D患者发生PONV的影响因素。结果 385例患者中男164例,女221例,年龄24~80岁,平均(56.3±11.0)岁;其中面肌痉挛148例,三叉神经痛237例。术后24 h内发生PONV 203例,发生率为52.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吸烟史(OR=0.290,95%CI:0.161~0.521,P=0.000)、血管与神经粘连(OR=2.381,95%CI:1.115~5.084,P=0.040)、责任血管数量越多(OR=2.426,95%CI:1.132~5.198,P=0.023)、垫片数量越多(OR=1.665,95%CI:1.187~2.335,P=0.003)、麻醉时间越长(OR=1.006,95%CI:1.001~1.012,P=0.031)、未预防使用止吐剂(OR=0.535,95%CI:0.300~0.953,P=0.034)、使用七氟烷(OR=33.315,95%CI:14.102~78.707,P=0.000)、术后镇痛泵舒芬太尼使用量越多(OR=1.029,95%CI:1.010~1.049,P=0.003)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PONV。结论 MVD患者PONV发病率较高,手术操作、患者本身因素、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等因素均可导致PONV的发生。在MVD手术时长一定的情况下,对于术中血管与神经粘连、责任血管数量多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止吐剂、减少术中吸入类麻醉药物使用、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能够有针对性的预防PONV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术后恶心呕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iR-45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平 宋鉴清 +3 位作者 王学梅 张雨芹 刘艳君 陶春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2058-2061,共4页
目的:探讨miR-45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8例宫颈癌患者和49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组织中miR-455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内MVD及VEGF蛋白... 目的:探讨miR-45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8例宫颈癌患者和49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组织中miR-455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内MVD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内miR-45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1.17±0.59 vs 2.58±0.83,P<0.01)。68例宫颈癌标本MVD表达的计数结果为30.45±7.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内miR-455表达水平与MVD呈负相关(r=-0.835,P<0.01。宫颈癌VEGF表达为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组中,miR-455相对表达定量(RQ)分别为1.77±0.58、1.59±0.50、1.34±0.35和0.68±0.26,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R-455表达水平与VEGF的表达呈负等级相关(r s=-0.857,P<0.01)。结论:miR-455低表达可能通过VEGF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内微血管形成,是一个潜在的抑癌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iR-455 微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FⅧ-RAg、CD3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MVD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惠莲 张学斌 +3 位作者 张冠军 南勋义 王鸿雁 王敏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 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Ag)和CD3 4在前列腺癌 (PC)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 ) ,探讨其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 0例PC、3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组织中FⅧ-RAg... 目的 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RAg)和CD3 4在前列腺癌 (PC)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 ) ,探讨其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 0例PC、3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组织中FⅧ-RAg和CD 3 4的表达 ,并检测其MVD。 结果 CD 3 4表达高者其MVD值高于FⅧ -RAg表达高者。PC与BPH相比较 ,不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预后的PC组织间相互比较 ,其CD3 4、FⅧ -RAg表达水平及MVD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MVD与前列腺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CD 3 4和FⅧ -RAg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Ⅷ-RAg CD34 免疫组织化学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微血管密度 临床分期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中RECK基因的表达及与VEGF和MVD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茺茺 秦学金 +1 位作者 马强 郝吉庆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RECK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肺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ECK和VEGF、MVD的表达水平。结果 SCLC癌... 目的探讨RECK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肺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ECK和VEGF、MVD的表达水平。结果 SCLC癌组织中RECK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为0.003),VEGF蛋白表达和MVD值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值分别为0.011和0.001)。三个指标在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中数据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RECK与VEGF表达无相关,RECK与MVD呈现负相关,且当VEGF表达高时两者负相关更加显著。结论 RECK基因与SCLC的侵袭和转移可能有一定关系。RECK、VEGF、MVD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RECK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涎腺多形腺瘤与腺样囊性癌中MMP-2的表达差异与MVD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旭 何伟 +1 位作者 张兰 肖燕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63-165,F002,共4页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涎腺肿瘤中表达及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与该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观察 3 6例涎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中的MMP 2、CD3 4表达。并在CD3 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涎腺肿瘤中表达及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与该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观察 3 6例涎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中的MMP 2、CD3 4表达。并在CD3 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MP 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高表达阳性率 ( 68 2 %) ,明显高于涎腺多形性腺瘤 ( 2 8 6%)。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MVD的平均值 ( 63 41± 4 43 )明显高于涎腺多形性腺瘤 ( 4 5 43± 4 3 0 )。MMP 2高表达阳性组的MVD的平均值 ( 66 84± 4 65 )明显高于MMP 2表达阴性组 ( 4 4 76± 3 5 3 )。结论 MMP 2促进涎腺肿瘤间质血管生成 ,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涎腺多形性腺瘤 MMP-2 mvd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不同疗效分析
8
作者 武通帅 何佳伟 +1 位作者 张良 王占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比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数据库,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iew Manage对2种分型患者的术后疗效予以分析。结果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术后5年疼痛缓... 目的运用meta分析对比典型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数据库,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iew Manage对2种分型患者的术后疗效予以分析。结果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术后5年疼痛缓解率及治愈率更高,非典型患者术后复发率更高。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后,典型患者更容易获得疼痛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典型三叉神经痛 非典型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TP与PF化疗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VEGF和MVD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华 谢旭敏 +1 位作者 金晓可 张润利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7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TP)与顺铂联合5-FU(PF)化疗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丽水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 目的:分析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TP)与顺铂联合5-FU(PF)化疗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丽水市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P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PF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比较患者VEGF水平和MVD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EGF阳性表达率由76.19%降至3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EGF水平和MVD计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发生肝功能损伤的患者多于对照组,但肾功能损伤人数低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F方案相比,TP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确切,且能够有效降低VEGF和MVD的水平,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化疗方案 宫颈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The value of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monitoring during microvascular decomprssion surgery for hemifacial spasm
10
作者 应婷婷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218-218,共1页
Objective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to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 branch of facial nerve is a specific electrophysiological feature of primary hemifacial spasm (HFS) . Althoug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rao... Objective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to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 branch of facial nerve is a specific electrophysiological feature of primary hemifacial spasm (HFS) . Althoug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raoperative AMR findings and postoperative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HFS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R HFS The value of 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monitoring during microvascular decomprssion surgery for hemifacial spasm mvd
下载PDF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缓解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源 张文进 梁阿铭 《右江医学》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TN患者分为压迫组、减压组,每组48例。压迫组予以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减...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TN患者分为压迫组、减压组,每组48例。压迫组予以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减压组予以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当天及随访1年疼痛缓解情况、术前及术后3 d血清炎症介质水平、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压迫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减压组,住院费用低于减压组(P<0.05);术后当天及随访1年压迫组疼痛缓解率91.67%(44/48)、95.45%(42/44)分别与减压组95.83%(46/48)、90.48%(38/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较术前升高,压迫组低于减压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术前降低,压迫组高于减压组(P<0.05);压迫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50%(18/48)较减压组14.58%(7/48)高(P<0.05)。结论PMC与MVD治疗TN均能缓解患者疼痛,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PMC能优化手术情况,减轻机体损伤,降低炎症及应激反应程度,有助于术后恢复,但术后并发症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侯惠莲 张学斌 +3 位作者 南勋义 张冠军 王鸿雁 王敏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0,235,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组织中微血管形成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 0例PC和 3 0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组织进行CD3 4 表达并计数微血管(MV)。结果 PC组微血管密度 (MVD)显著高于BPH组 (P <0 .0 1 ) ...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组织中微血管形成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 0例PC和 3 0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组织进行CD3 4 表达并计数微血管(MV)。结果 PC组微血管密度 (MVD)显著高于BPH组 (P <0 .0 1 ) ,不同分级PC中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浸润、转移性PC的MVD明显高于局限性PC组 (P <0 .0 1 ) ,2年内死亡者其MVD均高于存活 2年以上者 (P <0 .0 5 )。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与PC分期、分级密切相关 ,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形成 ,MVD是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微血管形成 微血管密度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预后 PC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康 车向明 +2 位作者 刘浩 刘晓毅 盛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7-49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大肠癌、10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大肠癌、10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 (P <0 .0 5 ) ,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MVD与VEGF可作为大肠癌病程检测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堃 蔡雄 +7 位作者 王子珍 何理盛 黄秋虎 戴琳孙 马春阳 郑传宜 孙邦勇 陈政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28-1630,1633,共4页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9月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临床表现与其术中所见三叉神经受...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9月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临床表现与其术中所见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有密切关系。57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5年,41例(72.0%)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6例(28.0%)术后疼痛明显减轻;6例(10.5%)术后同侧面部有一过性轻度麻木,3例(5.2%)有轻度眼部干涩表现,所有患者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手术时在三叉神经近脑干区发现责任血管并进行充分分离、松解,实现三叉神经彻底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外科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梳理术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姜晓东 张剑宁 +1 位作者 李明 郎铁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梳理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5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实施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梳理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总结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0d15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梳理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5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实施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梳理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总结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0d155例患者中疼痛消失150例(96.77%),显效3例(1.94%),死亡2例(1.29%)。术后对153例患者随访3~60个月,随访治愈132例(93.62%),显效6例(4.25%),有效2例(1.42%),无效1例(0.71%)。6例(4.26%)患者复发,复发时间16个月至3.5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面部麻木、口唇疱疹、头痛、眩晕、枕神经痛、听力障碍、耳鸣、脑脊液漏。其中术后面部感觉正常69例(45.10%),轻度面部麻木57例(37.25%),中度麻木27例(17.65%)。随访发现其中22例(15.6%)恢复正常,19例(13.48%)减轻。出现口唇疱疹、头痛、眩晕、枕神经痛的比例分别为37.26%、23.53%、19.61%和9.8%,住院期间均痊愈;暂时性听力下降15例,随访未发现持续听力下降病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1.29%),均因当日和2d继发脑出血死亡。未观察到复视、面瘫、颅内积气、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感觉根梳理术适应证广,临床疗效良好而稳定,术后并发症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梳理术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端木建华 段德义 +1 位作者 种衍军 刘晓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远期疗效的因素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分析1412例随访12~144个月(平均74个月)的资料。结果疼痛消失1228例(87%),疼痛减轻140例(9.9%),术后复发44例(3.1%)。疼痛减轻和术后复发者再手术时发...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远期疗效的因素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分析1412例随访12~144个月(平均74个月)的资料。结果疼痛消失1228例(87%),疼痛减轻140例(9.9%),术后复发44例(3.1%)。疼痛减轻和术后复发者再手术时发现遗漏压迫血管、减压材料移动是造成手术失败及复发的原因。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遗漏三叉神经感觉根附近的责任血管,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鹿群 赵兴波 李建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服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的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以负压吸引流产术的绒毛与蜕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米非司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服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的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以负压吸引流产术的绒毛与蜕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米非司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服用米非司酮、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绒毛、蜕膜组织的VEGF分别由对照组的1.61±0.65分、1.61±0.77分,下降至0.83±0.58分、0.83±0.39分和0.80±0.63分、0.70±0.67分(P<0.05);其MVD值分别由10.70±2.24个、28.08±8.81个,下降至5.25±1.95个、18.58±4.83个和4.30±1.06个、17.80±4.29个(P<0.001、P<0.01)。服用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绒毛、蜕膜组织VEGF与MV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使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的VEGF与MVD值下降,这可能是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绒毛 蜕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颜浩 徐淑晖 +2 位作者 章培 周黎强 黎怀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和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探讨VEGF的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标本MVD及VEGF的表达。 结果 ①VEGF在肿瘤细胞、肺癌...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和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探讨VEGF的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标本MVD及VEGF的表达。 结果 ①VEGF在肿瘤细胞、肺癌组织内巨噬细胞呈阳性 ,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也呈弱阳性。②肺癌组织MVD计数在肺癌各项临床病理指标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VEGF表达在不同N分期 (淋巴结转移 )及临床分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 <0 0 1,P <0 0 5 ) ,并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逐渐增强的趋势。③血管高密度组VEGF表达阳性率为 77 4 %,明显高于血管低密度组 ( 44 8%) ,P <0 0 1。④CoxRegression风险比例模型分析 ,肺癌临床分期及VEGF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结论 ①VEGF可由肿瘤细胞、巨噬细胞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 ,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肿瘤血管生成。②VEGF在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肺癌 癌组织 微血管密度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鸿康 李鸣 +3 位作者 辛亮 谢隽 易呈志 刘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术前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血氧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HIF-α的表达,分析乳腺癌...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术前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血氧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HIF-α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α)和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结果 (1)151例乳腺癌患者中高血低氧的临床符合率是81.47%,其中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血氧含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和低血癌组织的血含量、氧含量、微血管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着HIF-1α表达等级的升高,血含量和微血管密度显著升高(P<0.01),但是血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乳腺癌组织血含量与微血管密度、HIF-1α表达呈正相关(P<0.01);而乳腺癌组织氧含量与微血管密度和HIF-1α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血含量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微血管密度、HIF-1α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血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微血管密度 乳腺癌
下载PDF
PEDF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靓 孟春 +3 位作者 李蕊 杨茵 陈小岩 俞训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1-537,共7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福建省...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剖宫产分娩的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PA)组14例,前置胎盘(PP)组1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胎盘的PEDF和VEGF的定位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vascular density,MVD);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胎盘的PEDF和VEG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用ELISA检测外周血清中PEDF和VEGF水平。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设阴性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PDEF干预组,用平板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UVE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VEGF水平。结果 PA组与PP组相比,胎盘PEDF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VEGF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盘PEDF表达与胎盘VEGF、MVD及胎盘植入深度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与外周血清PED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各PEDF干预组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均P<0.05)。随干预浓度增加,HUVE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均P<0.05)。结论 PEDF可以反映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异常血管密度和植入程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重要补充诊断方法和潜在的治疗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伴植入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脐静脉内皮细胞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