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晚唐游仙诗的世俗化--以曹唐为例
1
作者 侯佳宁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中晚唐游仙诗创作不同于前代单纯向往长生或感叹抒怀,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曹唐的游仙诗最能体现这一新变,不仅在诗中展现人间化的仙界,而且不假雕琢,表达通俗。游仙诗世俗化的成因,与中晚唐的时代特点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中晚唐 世俗化 曹唐 游仙诗
下载PDF
四川仁寿石佛湾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2
作者 张亮 李瑞瑶 +5 位作者 胡盛 李杰 黄桥 李鑫 邓宏亚(摄影/绘图) 邓可人(绘图)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石佛湾摩崖造像现存13龛,造像组合包括三佛、七佛、五十三佛、一弟子二胁侍、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可辨题材有弥勒、僧伽、三世佛、过去七佛、五十三佛、一佛五十二菩萨等瑞像。根据造像题材及风格... 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石佛湾摩崖造像现存13龛,造像组合包括三佛、七佛、五十三佛、一弟子二胁侍、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可辨题材有弥勒、僧伽、三世佛、过去七佛、五十三佛、一佛五十二菩萨等瑞像。根据造像题材及风格,可推断石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8世纪晚期至9世纪上半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寿县 石佛湾 摩崖造像 中晚唐
下载PDF
四川资阳中和镇菩萨岩、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被引量:1
3
作者 童瑞雪 王屹 +3 位作者 白彬 赵赫(绘图) 寇小石(绘图) 谈北平(摄影)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7,共13页
资阳市中和镇菩萨岩与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均为沱江流域中晚唐时期的典型造像点,二者在龛形、题材和造像风格等方面皆有相似之处。前者雕刻较精美但纪年缺失,后者虽被盗损却有明确纪年题记,可互为参照。综合崖面布局、纪年题记以及其... 资阳市中和镇菩萨岩与临江镇佛尔岩摩崖造像均为沱江流域中晚唐时期的典型造像点,二者在龛形、题材和造像风格等方面皆有相似之处。前者雕刻较精美但纪年缺失,后者虽被盗损却有明确纪年题记,可互为参照。综合崖面布局、纪年题记以及其他参考因素,初步判断两处造像集中开凿于8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初期,晚唐及以后有补凿、搭建建筑和妆彩活动。两处造像题材有一佛、三佛与多身胁侍(含天龙八部)的组像、五十三佛、舍利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阳 摩崖造像 中晚唐 沱江流域
下载PDF
家国之间:唐元和时期进奉的二重性解读
4
作者 许超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唐元和时期,宪宗对官员进奉采取了既限制又纵容的双重态度。宪宗通过敕令多次强调禁止无名进奉、税外加征,同时,又以家财、羡余等名义给官员进奉以合理的解释。从助军钱分析可见,朝廷即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也没有公开加税,对挪用地方... 唐元和时期,宪宗对官员进奉采取了既限制又纵容的双重态度。宪宗通过敕令多次强调禁止无名进奉、税外加征,同时,又以家财、羡余等名义给官员进奉以合理的解释。从助军钱分析可见,朝廷即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也没有公开加税,对挪用地方财物助军的行为采取了严格管理,从形式上维护了“不征于人”的形象。这就使得进奉在法令的模糊边缘游走,皇帝和臣子从为国积财、舍家为国出发,赋予了进奉伸缩性的解释。这种家国之间的二重性,再加上出于弥补财政不足及维护政治秩序的现实需要,使得中晚唐的进奉在既调和又冲突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唐宪宗 进奉 财政史
下载PDF
论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的空间书写
5
作者 向铁生 邓芗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6,共8页
长安仙幻小说作为中晚唐传奇中形式独特的一类,繁复的空间书写是其突出特征。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中建构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分别是长安城、仙幻异界及“庙堂”文化影响下所展现出来的社会空间。特殊的空间书写形式导致小说中的空间表现出... 长安仙幻小说作为中晚唐传奇中形式独特的一类,繁复的空间书写是其突出特征。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中建构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分别是长安城、仙幻异界及“庙堂”文化影响下所展现出来的社会空间。特殊的空间书写形式导致小说中的空间表现出三个特点,即在空间跨越上具有灵活性、在文化交流上具有包容性、在情感基调上具有悲剧性。从整体来看,中晚唐长安仙幻小说中的空间书写既是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继承,也丰富了唐传奇的题材类别,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长安 仙幻小说 空间书写
下载PDF
西安白杨寨晚唐墓M1373“备茶图”研究
6
作者 陈爱东 王曾 李鑫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墓葬壁画中“备茶图”题材多流行于宋、辽、金时期,唐墓中则较为罕见,分布地域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为主。西安东郊白杨寨晚唐墓M1373发现有“备茶图”题材壁画一幅,为目前所见最早,在西安地区更是首次发现。本文以新发现的... 墓葬壁画中“备茶图”题材多流行于宋、辽、金时期,唐墓中则较为罕见,分布地域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为主。西安东郊白杨寨晚唐墓M1373发现有“备茶图”题材壁画一幅,为目前所见最早,在西安地区更是首次发现。本文以新发现的“备茶图”壁画为例,通过对其内涵的分析,对墓葬中“备茶图”出现的社会背景、早期发展脉络、后期的变化与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晚唐墓 壁画 备茶图
下载PDF
五代时期佛教雕塑的前朝传统与创新性
7
作者 常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5,I0012,共7页
全国现存的10世纪佛教艺术分布不均衡,敦煌、山西、四川盆地、江浙保留较多,主要来自敦煌曹氏归义军、北汉、吴越国、南唐、前后蜀,艺术面貌差别较大。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雕塑既保留着很多唐代或前朝传统,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另外,... 全国现存的10世纪佛教艺术分布不均衡,敦煌、山西、四川盆地、江浙保留较多,主要来自敦煌曹氏归义军、北汉、吴越国、南唐、前后蜀,艺术面貌差别较大。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雕塑既保留着很多唐代或前朝传统,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另外,这个时期的佛教及其艺术的中国化与世俗化倾向更加强烈,适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雕塑 北汉 前后蜀 南唐 吴越国
下载PDF
晚唐离别诗的盛唐余韵
8
作者 蔡星灿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盛唐气象”是指盛唐诗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晚唐的许多离别诗延续了盛唐气韵,其意境或宏阔壮大或自然清新,其情感或昂扬健朗或冲淡平和,其气韵浑然流转,这些都鲜明地折射出盛唐气象。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诗赋取士... “盛唐气象”是指盛唐诗歌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晚唐的许多离别诗延续了盛唐气韵,其意境或宏阔壮大或自然清新,其情感或昂扬健朗或冲淡平和,其气韵浑然流转,这些都鲜明地折射出盛唐气象。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诗赋取士和军功制的影响,诗人性情及人生经历,诗人主动追求盛唐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气象 晚唐 离别诗 盛唐余韵
下载PDF
中晚唐私修类书与律赋关系略论
9
作者 甘生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0-36,94,共8页
作为文学体裁的赋与作为书籍体式的类书,虽然分属于不同领域,产生于不同时代,但两者在功能、题材、体例等方面有着天然联系。中晚唐时期的私修类书与律赋,在上述联系的基础上,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两者在科举考试这一相同的背景下出现,... 作为文学体裁的赋与作为书籍体式的类书,虽然分属于不同领域,产生于不同时代,但两者在功能、题材、体例等方面有着天然联系。中晚唐时期的私修类书与律赋,在上述联系的基础上,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两者在科举考试这一相同的背景下出现,有着相似的生成机制和政治教化功能,也正因为如此,此期的私修类书对律赋的体制特点、理论主张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修类书 律赋 中晚唐 赋论
下载PDF
进士“浮薄”词义流变与中晚唐士人的科举认知
10
作者 韩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69,共9页
唐代“浮薄”一词常与“进士”相关联,但该词最早并非运用在科举领域。安史之乱以后,其惯用语境发生迁移,从六朝品评之用转入科举视域,并在中晚唐时期关于科举改革的多次讨论中得到频繁使用,从品评人物声名到评价考生之德行与政治实践能... 唐代“浮薄”一词常与“进士”相关联,但该词最早并非运用在科举领域。安史之乱以后,其惯用语境发生迁移,从六朝品评之用转入科举视域,并在中晚唐时期关于科举改革的多次讨论中得到频繁使用,从品评人物声名到评价考生之德行与政治实践能力,以及作为空疏之学的代名词来唤起朝堂上下对“实学”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浮薄”逐渐成为“进士”的典型标签,其词语内涵也不断被注入新的要素,呈现出一种逐渐堆叠、累积并最终糅合的状态。通过梳理该词内涵逐步丰富化的情况,可以揭示中晚唐时期科举文化的两点事实:其一是考生长期所受的教育、备考模式与唐王朝后期真正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其二是中晚唐士人曾力图从改革科举入手重振国势,虽未能成功,但这种努力仍可反映出唐人对科举的认识存在反思与深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科举 浮薄 取士
下载PDF
论晚唐文人的普遍流寓现象
11
作者 汪钰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晚唐时代是文人普遍流寓的时代,出现了普遍流寓现象。当时文人主要流寓方式以贬谪、入幕、避乱与在京师蹭蹬科举为主。而因为僖宗、昭宗或曾出奔蜀中或曾为军阀劫迁,故出现了从龙流寓与扈从不及而被迫流寓这两种特殊的流寓方式。这一时... 晚唐时代是文人普遍流寓的时代,出现了普遍流寓现象。当时文人主要流寓方式以贬谪、入幕、避乱与在京师蹭蹬科举为主。而因为僖宗、昭宗或曾出奔蜀中或曾为军阀劫迁,故出现了从龙流寓与扈从不及而被迫流寓这两种特殊的流寓方式。这一时期文人流寓的主要地域集中在江南、闽粤和巴蜀等南方地区,亦有少数流寓北方者。随着陇西的重新归附,这一时期出现了以张球为代表的流寓陇西乃至西域的文人。长期处于流寓这一生存状态中,文人们较为普遍地形成浓重的流寓意识,并深度融入其流寓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 文人 流寓 流寓意识
下载PDF
韩愈古文文统及其在唐代的继承和发展
12
作者 赵冉 张申平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2-109,共8页
韩愈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不仅提出了道统和文统的观念,还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确立了“平易”和“奇崛”两种古文风格和传统。这对韩门弟子和后学产生了极大影响,更促进了宋元明清的文章理论和创作实践。在唐代韩愈之后和宋代之前这... 韩愈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不仅提出了道统和文统的观念,还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确立了“平易”和“奇崛”两种古文风格和传统。这对韩门弟子和后学产生了极大影响,更促进了宋元明清的文章理论和创作实践。在唐代韩愈之后和宋代之前这段时间,韩愈及其古文文统建构的直接成效,不仅表现在李翱、皇甫湜、孙樵、柳宗元、皮日休等人古文创作艺术方面,还体现在他们对韩愈古文理论和文统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唐宋古文 文统 道统 唐末古文理论
下载PDF
唐建中年间岭南“撙节送上都”银铤考释
13
作者 李锦绣 张慧芬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中国人民银行所藏“唐代岭南观察使建中四年巡内州及当使撙节送上都”银铤铭文的关键词“撙节”,即节俭支费之意,与“方圆”分别代表节流与开源两种理财方式。此银铤铭文中的“巡内州”“当使”及“送上都”涉及唐后期的两税三分制,岭... 中国人民银行所藏“唐代岭南观察使建中四年巡内州及当使撙节送上都”银铤铭文的关键词“撙节”,即节俭支费之意,与“方圆”分别代表节流与开源两种理财方式。此银铤铭文中的“巡内州”“当使”及“送上都”涉及唐后期的两税三分制,岭南将撙节银送上都,体现了两税法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政治关系。这笏银铤的进献者是岭南节度、观察使元琇。建中时期德宗与藩镇频繁战争,国家财政难支,岭南献撙节银是为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兴元元年,元琇升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应与其撙节进银之功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撙节 岭南 银铤 两税三分制 唐后期
下载PDF
中晚唐辽代天德军史事考释
14
作者 李伟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2期151-159,165,共10页
唐贞元以降,天德军防御使治西受降城,兼任丰州刺史,这与唐代方镇例兼治州刺史的情形不同,却是在军事防御中有效统筹军、民的地方惯例。元和年间,为协调河套平原东部振武镇与西部天德镇的防御体系,天德军防御使、天德军移治天德军故城。... 唐贞元以降,天德军防御使治西受降城,兼任丰州刺史,这与唐代方镇例兼治州刺史的情形不同,却是在军事防御中有效统筹军、民的地方惯例。元和年间,为协调河套平原东部振武镇与西部天德镇的防御体系,天德军防御使、天德军移治天德军故城。五代初,河东李晋政权控制该地。辽朝攻占天德军节度使辖区后,将丰州东迁。丰州军额为天德军,在丰州之外并不存在一个名为天德军的政区,《辽史·地理志》的相关记载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德军 丰州 中晚唐 辽代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15
作者 杨志君 段海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部分诗词带有劝诫意义,承载着作者的教化意图。这些特点的形成,缘于明末清初“轶宋窥唐”的文学主张、通俗诗词受明人追捧及书商青睐、小说对道德劝诫的重视、儒家的“诗教”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袭旧诗词 唐诗宋词 通俗诗词
下载PDF
论袁宏道《潇碧堂集》对苏轼的接受
16
作者 徐晓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0-35,共6页
在明代轻视宋诗的大背景下,袁宏道推崇苏轼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袁宏道《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等文集都可以反映出袁宏道对苏轼的接受。《潇碧堂集》作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袁宏道柳浪乡居时期的诗文... 在明代轻视宋诗的大背景下,袁宏道推崇苏轼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袁宏道《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等文集都可以反映出袁宏道对苏轼的接受。《潇碧堂集》作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袁宏道柳浪乡居时期的诗文结集。柳浪乡居期间,袁宏道与苏轼产生了更深的精神联系,这段时间也是袁宏道接纳和学习苏轼最重要的时期。袁宏道对苏轼的接受影响到了苏轼诗文在晚明文坛的流行,进一步又影响到了明末清初宋诗风气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碧堂集》 袁宏道 苏轼 晚明思潮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中“现代情绪”的书写
17
作者 杨佳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采用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以及比较互参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派诗人对晚唐诗风的现代性重释、现代派诗人在非线性时间观中完成了自我主体的确证、现代派诗人对中国式“荒原”的书写等问题,着眼于当时的历史场域以及晚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中... 采用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以及比较互参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派诗人对晚唐诗风的现代性重释、现代派诗人在非线性时间观中完成了自我主体的确证、现代派诗人对中国式“荒原”的书写等问题,着眼于当时的历史场域以及晚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社会层面,试图窥见一批知识分子在中国语境下传达出的不同于西方的、繁复的现代情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诗人群体 “现代情绪” 非线性时间观 “晚唐诗热” 中国式“荒原”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曹建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0期12-12,15,共2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手术高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全麻。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氧...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手术高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全麻。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注药后5 min时MAP均下降,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注药后5 min两组患者的HR值均增快,对照组患者增快幅度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联合麻醉 高龄 下肢手术这里的MAP是什么意思 请注明中文含义tang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the late Quaternary shallow biogenic gas in the modern Changjiang delta area, eastern China 被引量:6
19
作者 Xia Zhang Chun-Ming Li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61-275,共15页
The Changjiang(Yangtze)is one of the largest rivers in the world.It formed a huge incised valley at its mouth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the incised-valley fill,approximately 80–110 m thick,supplies an importa... The Changjiang(Yangtze)is one of the largest rivers in the world.It formed a huge incised valley at its mouth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the incised-valley fill,approximately 80–110 m thick,supplie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generation of shallow biogenic-gas reservoirs.Two cores and 13 cone penetration tests were used to elaborate the characteristics,formation mechanism,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hallow biogenic-gas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The natural gas is mainly composed of CH4(generally[95%)with a δ^13CCH4 and δ^13CCO2 of-75.8 to-67.7% and -34.5 to-6.6%,respectively,and a δDCH4 of-215 to-185%,indicating a biogenic origin by the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pathway.Commercial biogenic gas occurs primarily in the sand bodies of fluvial-channel,floodplain,and paleo-estuary facies with a burial depth of 50–80 m.Gas sources as well as cap beds are gray to yellowish-gray mud of floodplain,paleoestuary,and offshore shallow marine facies.The organic matter in gas sources is dominated by immature type Ⅲ kerogen(gas prone).The difference in permeability(about4–6 orders of magnitude)between cap beds and reservoirs makes the cap beds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upward escape of gas in the reservoirs.This formation mechanism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for the shallow biogenic gas in the late Quaternary Qiantang River incised valley to the south.Therefore,this study should provide further insight into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hallow biogenic gas in other similar postglacial incised-valley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genic gas - Formation mechanism late Quaternary Modern Changjiang delta Eastern China
下载PDF
Paleoceanographic records in the Chukchi Basin, western Arctic Ocean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被引量:1
20
作者 WANG Rujian XIAO Wenshen +2 位作者 SHAO Lei CHEN Jianfang GAO Aigu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3-94,共12页
The late Quaternary paleoceanographic changes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are revealed by quan- titative studies of foraminiferal abundance, ice-rafted detritus (IRD) and its mineralogical and petrological compositi... The late Quaternary paleoceanographic changes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are revealed by quan- titative studies of foraminiferal abundance, ice-rafted detritus (IRD) and its mineralogical and petrological compositions, planktonic 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 (sin.) (Nps)-δ18O and -δ13C, biogenic and non-biogenic components in Core M03 token from the Chukchi Basin during the Sec- ond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Expedition cruise. Seven IRD events appeared at MIS 7, 5, 3 and 1. These IRD were carried in massive icebergs, which were exported to the Beaufort Sea through the M'Clure Strait Ice Stream, Canadian Arctic Archipelago, and then transported into the Chukchi Basin by the Beaufort Gyre. Low IRD deposi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glacial times when more extended ice cover and weakened Beaufort Gyre, while the open water condition and the intensified Beaufort Gyre during interglacial periods favored the IRD deposition. Therefore, the IRD events not only indicate the provenance of coarser detritus and ice export events, but also reflect the evolutionary histories of the Beaufort Gyre and North American ice sheet. Seven light Nps-δ18O and -δ13C excursions could respond to enhanced rates of sea ice formation resulting in the pro- duction and sinking of isotopically light brines, but was irrelevant to the warm Atlantic water and freshwater inputs. Whereas, the heavy Nps-δ18O and -δ13C values separately reflect the lessened Arctic freshwater and Pacific water, and well-ventilated surface water from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halocline water. Variations of CaCO3 content and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abundance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and glacial periods can demonstrate the incremental or diminishing input of the Atlantic water, while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opal contents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during the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periods, respectively, which could be related to the TOC degradation, opal dissolution and redox conditions of interface between the bottom water and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D events ice sheet light Nps-δ18O and -δ13C excursions surface productivity late Quaternary Arctic Ocean Chukchi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