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物志》中“水”的三重属性与晚明文人理水思想
1
作者 王立群 马珂 陈飞虎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17世纪的文人著作《长物志》“水石”卷中记述了文震亨对于理水的方法和见解。通过分析《长物志》中水的可观、可用和可食三重属性,探讨晚明文人阶层的理水方式、生活美学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水有着形而上学的哲学认知,《长物... 17世纪的文人著作《长物志》“水石”卷中记述了文震亨对于理水的方法和见解。通过分析《长物志》中水的可观、可用和可食三重属性,探讨晚明文人阶层的理水方式、生活美学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水有着形而上学的哲学认知,《长物志》的理水观对现代理水营造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时期 《长物志》 园林 理水 文人思想
下载PDF
晚明时期江南游船设计中的文人审美研究
2
作者 李宁 马敏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4期147-150,155,共5页
晚明时期,仕途不得志的文人寄情山水,在江南地区掀起一股旅游之风,游船作为游玩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也在文人话语中被频繁提起。为凸显个人审美品味,文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从坐而论道转向躬而行之,积极参与到游船设计的实践中。以晚... 晚明时期,仕途不得志的文人寄情山水,在江南地区掀起一股旅游之风,游船作为游玩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也在文人话语中被频繁提起。为凸显个人审美品味,文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从坐而论道转向躬而行之,积极参与到游船设计的实践中。以晚明文人作品中对游船设计的描述为研究基础,对其审美理念进行整理,总结出江南游船中文人审美趣味的四个方面,即精在体宜的尺度之美、简约自然的装饰之美、俨如精舍的陈列之美、恍若图画的视觉之美。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进一步探讨出文人在游船设计中所体现出的审美倾向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身份认同的渴望,其背后隐含的是动荡社会下,文人对自身身份的焦虑和自我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时期 游船设计 文人审美
下载PDF
林纾抄本小说《明时演义》考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玉宝 陈金林 刘永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9,共6页
《明时演义》是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本文对林纾抄写该小说时的心境及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了论述,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应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 《明时演义》是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本文对林纾抄写该小说时的心境及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了论述,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应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该文刊于民国时期的北京报刊。抄本小说《明时演义》对了解当时的报刊文学发展及目前的林纾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清末民初 报章小说 明时演义 抄本
下载PDF
宗族与风俗: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的缩影——以浙江余姚江南徐氏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常建华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70,共11页
明嘉靖万历时浙江绍兴府余姚地区的社会风俗变化很大,并深刻影响到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观念。嘉靖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 明嘉靖万历时浙江绍兴府余姚地区的社会风俗变化很大,并深刻影响到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观念。嘉靖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人们不再安分守己,以满足欲望为追求。余姚江南徐氏在明代由于科举人才辈出,引人注目。地方志从批判的角度记载风俗奢靡,编纂者号召人们移风易俗,反映了地方官的意志以及地方绅士的主张。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造成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风俗 明代中后期 社会变迁 余姚江南徐氏
下载PDF
晚明户部的财政经制与实际收支——对《万历会计录》收支数字的说明与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寿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4,共14页
万历前期编纂的《万历会计录》,汇集了户部掌握的各种财政数据,有助于了解当时国家的财政规模和收支结构。不过,书中所载各种数字的性质比较复杂,要想准确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些数字,必须首先弄清其产生背景及其内含意义。大致说来,当时编... 万历前期编纂的《万历会计录》,汇集了户部掌握的各种财政数据,有助于了解当时国家的财政规模和收支结构。不过,书中所载各种数字的性质比较复杂,要想准确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些数字,必须首先弄清其产生背景及其内含意义。大致说来,当时编纂此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新确定与户部相关的财政经制,因而该书所载数字本折混杂、年份不一,而且与实际收支有一定差异。与地方财税数据相比较,《万历会计录》中记为本色的项目,实际上绝大多数都已折征银两,而且地方实际征收的数额,比户部定额高出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万历会计录》 财政经制 实际收支 地方经制
下载PDF
艾南英、张自烈时文之争与晚明时文选政 被引量:3
6
作者 龙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2-56,共5页
艾南英因时文房选与江左文人发生争论,成为晚明文坛的一段公案。因张溥等的离间策略,艾氏与张自烈就编选时文展开争辩,并认为张自烈的《国朝今文辩》大量抄袭自己编选的《今文定》、《今文待》。有证据表明,张自烈编选时文之举受到了江... 艾南英因时文房选与江左文人发生争论,成为晚明文坛的一段公案。因张溥等的离间策略,艾氏与张自烈就编选时文展开争辩,并认为张自烈的《国朝今文辩》大量抄袭自己编选的《今文定》、《今文待》。有证据表明,张自烈编选时文之举受到了江左文人的唆使,论争实际是艾南英与江左文人矛盾的延续。艾南英强调以江右古文传统改造时文,而张自烈编选时文"重经",与江左重秦汉的文学主张接近。二人论争是地域文学传统之争在时文领域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南英 张自烈 时文 地域文学传统 晚明文学
下载PDF
明末清初汉籍东传背景下的《武备志》入日考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凤翔 关增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25-29,56,共6页
书籍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日之间持续了上千年,汉籍东传日本则是和汉书籍交流的主体。《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是明末清初东传日本的一部重要的兵学著作,通过和汉史料的记载,特别是通过《西湖二集》中一条新史料的发掘,... 书籍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日之间持续了上千年,汉籍东传日本则是和汉书籍交流的主体。《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是明末清初东传日本的一部重要的兵学著作,通过和汉史料的记载,特别是通过《西湖二集》中一条新史料的发掘,笔者认为,考证《武备志》东传日本的时间当在1628—1631年间,由江浙海商通过私人海上贸易的方式,经由琉球传入日本。本文的最后考察了和刻本《武备志》,并注意到清末和刻本《武备志》回流中国这一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武备志》 日本 《西湖二集》 和刻本
下载PDF
明末清初关于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及考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德州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1,共6页
由于国史阙如,史事不彰,加上世运学风的变化,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段,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各式体裁的史籍。这些数量众多的建文史籍成绩不一,部分学者能够秉持阙疑精神,审慎地选择史料,不妄下结论,但也有很... 由于国史阙如,史事不彰,加上世运学风的变化,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段,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各式体裁的史籍。这些数量众多的建文史籍成绩不一,部分学者能够秉持阙疑精神,审慎地选择史料,不妄下结论,但也有很多学者轻信传说,盲目罗列,缺乏别择,受到后人讥讽。尤其是出现了以《致身录》、《从亡随笔》为代表的几部伪书,蒙蔽了很多学者,造成史事不清、邪说横行的局面。幸有钱谦益等人秉承前人求实之精神,予以有力的考辨,终使真相大白于世。对这一学术现象进行梳理,其意义不止局限于史学史方面,我们同样可以藉此考察该时期的学术变迁及士人之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建文朝 编纂 考证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戏曲演出查禁个案考述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维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2,共5页
明代中后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戏曲文化管理较为严厉的历史时期之一。在考察明代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演出史时,发现明代中后期的执政者虽然没有颁布戏曲艺术的查禁法令,但一些朝廷重臣及地方官对于戏曲演出的管理依然严格。文... 明代中后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戏曲文化管理较为严厉的历史时期之一。在考察明代中后期的戏曲艺术演出史时,发现明代中后期的执政者虽然没有颁布戏曲艺术的查禁法令,但一些朝廷重臣及地方官对于戏曲演出的管理依然严格。文章考辨戏曲演出史料,发现魏校、甘士价、刘宗周等曾经查禁戏曲演出,对于戏曲文化的发展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戏曲查禁 明中后期 魏校 甘士价 刘宗周
下载PDF
书影心声:论明末清初的杜诗书写——以八大山人、王铎的书杜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家壮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第3期31-41,共11页
劫后馀生的明遗各类人等以种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以字画寄趣”即成为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反应、反省乃至批判的一种借径,而这一借径常常不约而同地回向了杜诗。宋元以来文人即有的借书杜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行为,到了这时,以... 劫后馀生的明遗各类人等以种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以字画寄趣”即成为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反应、反省乃至批判的一种借径,而这一借径常常不约而同地回向了杜诗。宋元以来文人即有的借书杜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行为,到了这时,以更加扩展的规模和更其激昂多变的形态构筑出了更丰饶多样的感性空间,这是杜诗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情境中融入的新的生命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杜诗 因情敷“书” 自我解释
下载PDF
传统士人心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运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5-42,共8页
魏晋六朝士人在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然美的发现的基础上,将内在情感投入到外在自然之中,除了在诗词中吟咏自然和在绘画中描绘自然外,还在居住场所里模拟自然,于是促使了山水园林的出现,这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特质。中唐... 魏晋六朝士人在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然美的发现的基础上,将内在情感投入到外在自然之中,除了在诗词中吟咏自然和在绘画中描绘自然外,还在居住场所里模拟自然,于是促使了山水园林的出现,这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特质。中唐两宋士人在"中隐"思想的推动下,折中于"小隐"之山林和"大隐"之朝堂的园林,遂成为安顿士人心灵的主要场所。园林也在中唐两宋士人心态"内敛化"和"精致化"的影响下,空间越来越小,诗意越来越浓,于是对于士人来讲,无论是现实还是内心,园林都成为一个闲适自足、精美雅致的"壶中天地"。晚明士人生存的困局,迫使他们走向一条世俗、物欲和心灵超越的道路,承担他们理想与情感的园林也因之变得"物化"和"雅化":"物化"体现于园人的分离,离开了人的园林仍能表达其意境和内涵;"雅化"则要求摒弃俗气,是园林中既要物质又要精神、既要超越又要享乐的士人对生活审美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活于社会中下层的晚明士人,也有兴趣将眼光投向了园林技艺,其亦有能力总结园林理论,《园冶》《长物志》作品方能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心态 古典园林 魏晋 中唐 晚明
下载PDF
明代中晚期小说与士人的慕俗心态
12
作者 蒋玉斌 杨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7,共5页
明代中晚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盛期,这一时期的小说突出表现了这一时期士人强烈的慕俗心态。其慕俗心态在小说中主要通过“极大热情地关注世俗生活”、“对金钱的向往之情”、“自身原始欲望的下意识满足”等三个方面呈现出来,产生这种... 明代中晚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盛期,这一时期的小说突出表现了这一时期士人强烈的慕俗心态。其慕俗心态在小说中主要通过“极大热情地关注世俗生活”、“对金钱的向往之情”、“自身原始欲望的下意识满足”等三个方面呈现出来,产生这种慕俗心态的原因主要在于明代中晚期个性思想的张扬和当时尚利与奢侈的社会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中晚期 小说评论 士人 慕俗心态
下载PDF
晚明经济生活中的诈骗现象二则
13
作者 赵轶峰 孙强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杜骗新书》中的有关史料为主要线索,对晚明民间经济生活中的零售业诈骗现象和运输业诈骗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经济诈骗是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的社会风气变化的结果,与政府和法律的社会控制力的不足及对经济生活保障能力的微弱有直... 以《杜骗新书》中的有关史料为主要线索,对晚明民间经济生活中的零售业诈骗现象和运输业诈骗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经济诈骗是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的社会风气变化的结果,与政府和法律的社会控制力的不足及对经济生活保障能力的微弱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经济生活 经济诈骗
下载PDF
试论明代中后期的宗藩问题与宗藩改革
14
作者 雷炳炎 林晓玲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5-58,共4页
宗藩问题根源于宗室分封制度,明中期以后,由于宗藩特权无法破除,加上政治藩篱的设置,朝廷对宗室给养的全面包办,迅速引发了明王朝的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嘉靖以后,在朝臣的吁请下,明廷虽不乏改革之举,但其着眼点并不涉及宗藩根本弊窦,... 宗藩问题根源于宗室分封制度,明中期以后,由于宗藩特权无法破除,加上政治藩篱的设置,朝廷对宗室给养的全面包办,迅速引发了明王朝的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嘉靖以后,在朝臣的吁请下,明廷虽不乏改革之举,但其着眼点并不涉及宗藩根本弊窦,仅限于解决当时财政难关,因而很多问题也伴随明王朝走向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宗藩问题 宗禄 宗室犯罪 特权 宗藩改革
下载PDF
晚明文学娱情观简论
15
作者 周远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5-27,共3页
在晚明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经过历史积累的文学娱情观终于成说立言,并突破正统文学观念的束缚而流行于晚明文坛。这使文学一定程度上从政治教化之工具角色中走了出来,其独立性和娱情性也因此而突显出来,性情文学、趣味文学、闲适文学... 在晚明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经过历史积累的文学娱情观终于成说立言,并突破正统文学观念的束缚而流行于晚明文坛。这使文学一定程度上从政治教化之工具角色中走了出来,其独立性和娱情性也因此而突显出来,性情文学、趣味文学、闲适文学也从而大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文学 娱情观
下载PDF
论明清之际浙东学派的实学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晓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明清之际以朱之瑜、陈确、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本着实学教育思想,揭露八股的危害与理学的弊端,倡导实行实理、经国济世之学,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浙东学派 实学教育
下载PDF
笔底林泉 古镜照神——从山水散文比较魏晋及晚明文人对山水的观照
17
作者 叶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70,共6页
钟情山水是中国文人的一项重要文化品性,为了以微知著地探究这项文化品性的发萌与成长,特从魏晋和晚明的山水散文入手,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文人在对待山水的接受程度、欣赏态度、审美旨趣等多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深... 钟情山水是中国文人的一项重要文化品性,为了以微知著地探究这项文化品性的发萌与成长,特从魏晋和晚明的山水散文入手,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文人在对待山水的接受程度、欣赏态度、审美旨趣等多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认为,同为钟情山水,魏晋文人在山水散文中表现的是一种发现的喜悦,晚明文人则将生命沉耽山水之中;魏晋文人对山水的态度是崇敬的,晚明文人对山水的态度则是玩赏的;魏晋文人在山水审美中澄怀观道,晚明文人观赏山水时所具更多的是实用功利的现世情怀。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旅途中物质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旅人对山水自然可能产生的不同感受;第二是受玄学和心学两种不同哲学思潮的影响;第三是两个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晚明 山水 散文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诗在布衣”现象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榆华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82-86,108,共6页
明代中后期,社会上布衣诗人大量涌现,在数量与成就上,几乎与仕籍文人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立言不朽的价值观及诗文可以用作谋生工具等诸多因素关系密切。而"诗在布衣"的出现,不仅打破... 明代中后期,社会上布衣诗人大量涌现,在数量与成就上,几乎与仕籍文人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立言不朽的价值观及诗文可以用作谋生工具等诸多因素关系密切。而"诗在布衣"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士大夫长期主盟文坛的局面,也改变了诗文优劣的评判权力和文人地位高下的认同方式,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诗在布衣
下载PDF
明末商品经济对转变期瓷器的影响
19
作者 冯冕 《陶瓷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景德镇"转变期瓷器"被证实为民窑制品,其风格的突变,质地的精良,为当时民窑瓷业之大变化。这朵陶瓷的奇葩如何偏开在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明清之际?本文将从明末经济角度来探询这个时期民窑瓷器此种变化的动因。
关键词 转变期瓷器 明末商品经济 绅士 转变期瓷器风格
下载PDF
明末清初中日文化交流研究——以冲突和战争为途径
20
作者 李晓燕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8-90,101,共4页
明末清初中日之间或由于朝鲜问题、或由于日本侵扰台湾、或由于日本禁止传播天主教等原因,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撇开其具体性质而言,国家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并不罕见。这些... 明末清初中日之间或由于朝鲜问题、或由于日本侵扰台湾、或由于日本禁止传播天主教等原因,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撇开其具体性质而言,国家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战争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并不罕见。这些冲突作为特殊的文化传播途径,有力地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中日 冲突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