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the mid-deep South China Sea circulation 被引量:9
1
作者 Dongxiao WANG Qiang WANG +16 位作者 Shuqun CAI Xiaodong SHANG Shiqiu PENG Yeqiang SHU Jingen XIAO Xiaohui XIE Zhiwei ZHANG Zhiqiang LIU Jian LAN Dake CHEN Huijie XUE Guihua WANG Jianping GAN Xinong XIE Rui ZHANG Hui CHEN Qingxuan Y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992-2004,共13页
The South China Sea(SCS)is a large marginal sea connecting the Indian and Pacific oceans.Under the factors of monsoons,strait transport,and varied bathymetry,the SCS presents a three-layer structure and strong diapycn... The South China Sea(SCS)is a large marginal sea connecting the Indian and Pacific oceans.Under the factors of monsoons,strait transport,and varied bathymetry,the SCS presents a three-layer structure and strong diapycnal mixing which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ocean.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s reveal that internal tides,internal solitary waves,and strong winds are the sources of the strong mixing in the northern SCS.A major consequence of the strong mixing is an active mid-deep circulation system.This system promotes exchange of water between the SCS and adjacent oceans,and also regulates the upper layer of wind-driven circulation,making the 3 dimensional SCS circulation clear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other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marginal seas.The mass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mid-deep circulation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marine sedimentation,the biogeochemical cycle,and other processes in the SC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middeep sea circulation dynamics of the SCS,and discuss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eep South China Sea CIRCULATION Diapycnal MIXING MULTI-SCALE processes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供暖系统测试研究
2
作者 杨海鸿 马坤 +3 位作者 李学娟 邵继新 管东海 王翠萍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地热能被誉为面向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其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多重视。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供暖技术具有“封闭换热、对地上地下环境无干扰、自主供热”等特点,近年来已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应用。进一步探究该技术在不同地... 地热能被誉为面向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其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多重视。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供暖技术具有“封闭换热、对地上地下环境无干扰、自主供热”等特点,近年来已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应用。进一步探究该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应用特点,对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技术在宁夏地区的首个应用案例进行测试研究。经测试单口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换热孔平均输出功率为547.9 kW,连续测试四个月期间热源侧平均供水温度变化范围为33.622.7℃,没有明显的下降;经测试数据分析计算,应用案例年运行成本135662.6元,平均运行单价为1.71元/m^(2)·月;相比于燃煤锅炉供暖方式,年可节约费用517937.4万元,运行单价降低6.53元/m^(2)月,降低幅度达79%;同时年可替代标煤116.3 t,年可减少CO_(2)排放量为288.1 t,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 供暖系统 运行测试 效益分析
下载PDF
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施工进度影响因素及增效
3
作者 贾海琪 庞志刚 刘阳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1期104-107,111,共5页
在地热开发中,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地热钻井技术。以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项目为例,通过对施工进度及成井工艺的分析确定了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施工进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主要影响因素出发,以合理的施工... 在地热开发中,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地热钻井技术。以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项目为例,通过对施工进度及成井工艺的分析确定了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施工进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主要影响因素出发,以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不同地层硬度与造浆能力情况下恰当的钻头选型、减小地层矿化水对泥浆性能的影响等措施,满足了项目施工进度要求,缩短了成井时间,提高了工程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 施工组织安排 钻头选型 泥浆性能 成井时间
下载PDF
龙岩市非煤矿山顶板事故分析与管理措施
4
作者 张金龙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3期200-202,共3页
顶板事故在非煤地下矿山事故中占比最多,顶板管理是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统计分析龙岩市2008—2023年共15a的顶板事故情况,总结非煤矿山顶板事故的特点。研究得出,矿井爆破工艺技术水平低及在大暴露空间下进行作业是顶板... 顶板事故在非煤地下矿山事故中占比最多,顶板管理是非煤地下矿山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统计分析龙岩市2008—2023年共15a的顶板事故情况,总结非煤矿山顶板事故的特点。研究得出,矿井爆破工艺技术水平低及在大暴露空间下进行作业是顶板事故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将中深孔爆破分段崩落采矿法代替空场法,但受到矿石价格影响,该方法成本高,当前可行性低;通过推广应用凿岩台车、撬毛台车等机械工具,严格控制井下采掘作业空间宽度和高度等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努力实现顶板零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顶板事故 顶板管理 中深孔爆破分段崩落采矿法
下载PDF
基于多维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区域发电碳排放因子预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方一 李楠 +1 位作者 周琰 谢武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8期11-17,共7页
在碳交易背景下,对电力企业进行实时、准确、全面的碳排放计量是开展发电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供需联动、碳交易等工作的基础。受制于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限制,动态碳排放因子的测算与预测目前仍难以完全实现。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将双... 在碳交易背景下,对电力企业进行实时、准确、全面的碳排放计量是开展发电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供需联动、碳交易等工作的基础。受制于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限制,动态碳排放因子的测算与预测目前仍难以完全实现。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将双重注意力机制与传统的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融合,构建了GRU-Attention预测模型。以合肥市2022年的电力数据为样本,结合合肥市平均气象数据,对GRU模型、长短时记忆(LSTM)模型、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LSTM-Attention模型和GRU-Attention模型进行训练,以实现小时级别的碳排放因子预测。利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对4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与GRU,LSTM,LSTM-Attention模型相比,GRU-Attention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有助于实现发电碳排放因子的中长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计量 碳排放因子 门控循环单元 双重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中长期预测
下载PDF
基于切缝装药定向预裂的中深孔掏槽爆破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程兵 汪海波 +2 位作者 宗琦 徐颖 王梦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9,共8页
针对岩巷中深孔掏槽爆破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切缝装药定向预裂的中深孔掏槽爆破方案。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定向预裂对槽腔形成的影响,然后开展掏槽爆破数值模拟揭示槽腔岩体的破坏历程和破坏机制,最后通过现场试验探究其应用效果。结... 针对岩巷中深孔掏槽爆破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切缝装药定向预裂的中深孔掏槽爆破方案。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定向预裂对槽腔形成的影响,然后开展掏槽爆破数值模拟揭示槽腔岩体的破坏历程和破坏机制,最后通过现场试验探究其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预裂孔中的切缝装药爆破后沿预裂孔连线会形成定向预裂面,定向预裂面具有自由面反射拉伸效应和应力波阻隔效应,能够促使槽腔岩体充分破坏以形成易于抛掷的岩块,且定向预裂面可以降低成腔阻力,有利于掏槽孔爆破成腔;数值模拟实现了槽腔岩体破坏过程的可视化,通过模拟结果证明了定向预裂面的自由面反射拉伸效应和应力波阻隔效应;相比于现有普通中深孔掏槽爆破技术,在岩巷中深孔爆破采用该掏槽技术时,平均循环进尺增加了0.29 m,平均炮孔利用率提高了11.6%,平均炸药单耗降低了0.19 kg/m^(3),平均雷管单耗降低了0.13发/m^(3),结果验证了此新型掏槽技术在岩巷中深孔爆破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孔掏槽爆破 切缝装药 定向预裂 理论分析 模拟
下载PDF
黑山铁矿中深孔落矿大块成因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展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3期85-88,共4页
针对黑山铁矿中深孔落矿大块率高造成的矿石损失贫化大及回采率低等问题,采用现场调研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井下大块主要成因。研究得出4个方面因素:(1)炸药单耗较小且起爆过程中存在串段起爆情况;(2)原崩落大块矿石得不到... 针对黑山铁矿中深孔落矿大块率高造成的矿石损失贫化大及回采率低等问题,采用现场调研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井下大块主要成因。研究得出4个方面因素:(1)炸药单耗较小且起爆过程中存在串段起爆情况;(2)原崩落大块矿石得不到有效挤压破碎而堵塞出矿口;(3)中深孔成孔质量偏低;(4)覆盖层大块岩石提前混入崩落矿石堆。据此,提出了优化炸药单耗与最小抵抗线、分区段精细化出矿及加强中深孔成孔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现场试验,井下大块率降低了4%,回采率提高了1.32%,中深孔合格率提高了5%,实现了黑山铁矿中深孔落矿大块的有效控制,可为类似条件生产矿山提供技术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大块 中深孔 爆破参数 出矿控制
下载PDF
海上中深层强反射背景下的薄弱储层预测方法
8
作者 满建 胡林 +2 位作者 隋波 马光克 满勇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海上中深层薄互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是一大难点问题,中深层的地震资料往往品质较差,分辨率低,且常常存在盖层强反射的遮挡问题,制约单砂体预测研究。为解决此类薄砂层预测难点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面向海上中深层地震强反射干扰背景下的薄... 海上中深层薄互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是一大难点问题,中深层的地震资料往往品质较差,分辨率低,且常常存在盖层强反射的遮挡问题,制约单砂体预测研究。为解决此类薄砂层预测难点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面向海上中深层地震强反射干扰背景下的薄弱储层预测方法,从地震资料出发进行两次优化处理,以提高地震对薄层的分辨率,通过子波反褶积对地震资料开展以储层预测为导向的拓频,提高地震对薄层分辨率,再考虑去除盖层强反射的影响,采用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资料进行分解,通过强反射层频率范围约束原子匹配过程,识别出区域上的强反射层地震信息,从拓频后的地震资料中剥离强反射轴,利用二次优化后的地震资料开展叠前反演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范围,基于此策略解决复杂中深层储层预测难题。具体介绍了拓频和去强轴二次优化处理的原理,并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了薄砂层地震响应及盖层强反射轴的形成机理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南海西部某目标区块储层预测应用中,该方法能很好地预测薄砂储层的分布特征,提高了隐蔽型目标层的油气预测精度,为此类中深层强反射干扰背景下隐蔽油气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中深层 拓频 强反射去除 二次优化 地震反演 储层预测
下载PDF
中深层地埋套管式换热器及热泵供暖系统应用分析
9
作者 狄多浩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4期259-265,共7页
中深层地源热泵统是通过提取地下2000 m左右的中深层地热能给建筑供热的热泵系统,提供了较高温度的热源,从而明显改善了热泵的能量性能。中深层地源热泵统受制于场地、初投资等方面的影响,在国内外研究内容相对较少,且研究内容多没有详... 中深层地源热泵统是通过提取地下2000 m左右的中深层地热能给建筑供热的热泵系统,提供了较高温度的热源,从而明显改善了热泵的能量性能。中深层地源热泵统受制于场地、初投资等方面的影响,在国内外研究内容相对较少,且研究内容多没有详细的测试数据。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套管式换热器内外管径比、钻孔深度等关键因素展现对中深层地源热泵的供暖影响,给出换热量,能效比(COP)等参数可供参考。从2月1日到3月31日,本文对中深层地源热泵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工程测试,热源系统累计消耗电能为64887 kWh;热源系统平均COP为3.47;宿舍全天温度基本维持在18℃以上,满足供暖需求,得出中深层地源热泵具有节能环保,运行稳定等特点,对其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供暖 中深层地源热泵 COP
下载PDF
煤矿岩石巷道中深孔爆破掏槽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9
10
作者 宗琦 刘菁华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9,共5页
中深孔爆破技术以其显著的优点而被认为是目前煤矿井下岩石巷道掘进首选的爆破技术。为提高单循环进尺和掘进速度,在满足煤矿井下爆破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直眼掏槽、斜眼掏槽等各种掏槽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尽可能简化掏槽形式... 中深孔爆破技术以其显著的优点而被认为是目前煤矿井下岩石巷道掘进首选的爆破技术。为提高单循环进尺和掘进速度,在满足煤矿井下爆破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直眼掏槽、斜眼掏槽等各种掏槽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尽可能简化掏槽形式。以实例证明,菱形直眼掏槽和加强的楔形斜眼掏槽均能获得较好的掏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掏槽爆破 加强楔形掏槽 煤矿岩石巷道 中深孔爆破
下载PDF
中深厚层稠油油藏火烧油层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柴利文 金兆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7-69,共3页
高升油田高3618块属于典型中深厚层块状稠油纯油藏,已进入蒸汽吞吐开发末期,开发效果差。在开展火烧油层适应性研究基础上,选择主体部位6个井组开展火烧油层开发试验。目前试验井组火井全部点火成功并处于高温氧化燃烧状态,地下火线逐... 高升油田高3618块属于典型中深厚层块状稠油纯油藏,已进入蒸汽吞吐开发末期,开发效果差。在开展火烧油层适应性研究基础上,选择主体部位6个井组开展火烧油层开发试验。目前试验井组火井全部点火成功并处于高温氧化燃烧状态,地下火线逐步推进,油藏温度场逐步建立,一线对应生产油井全部受效,井组日产油较驱前上升20t/d,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方案设计要求,为下步扩大实施规模及其他同类型油藏实施火烧油层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稠油油藏 中深厚层 现场试验 高升油田 高3618块
下载PDF
再论石油与砂岩型铀矿床的相互关系——四论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景廉 卫平生 +1 位作者 张虎权 陈启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石油与砂岩型铀矿床的相互关系受到重视。铀矿石与石油中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铼、镍、钒等)的共生关系表明它们均可能是深源的,而石油、沥青中的铅、锶、钕同位素示踪与定年则显示原油特别是甲烷与氢气均具有深源特征,砂岩型铀矿的沉淀与... 石油与砂岩型铀矿床的相互关系受到重视。铀矿石与石油中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铼、镍、钒等)的共生关系表明它们均可能是深源的,而石油、沥青中的铅、锶、钕同位素示踪与定年则显示原油特别是甲烷与氢气均具有深源特征,砂岩型铀矿的沉淀与成矿是由于深部油气的还原作用的结果。根据石油与铀的特征及成因联系,提出了寻找大油气田的一般准则,即如果有砂岩型铀矿,而其深部中地壳有低速高导层,则可以圈定大油气田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砂岩型铀矿床 微量元素 同位素 中地壳 深源 相互关系
下载PDF
辽中凹陷中深层储层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恕 蔡东升 +2 位作者 朱筱敏 朱光辉 胡孝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7,73,共4页
辽中凹陷沙河街组及部分东营组储层埋藏深度大及储层物性变化大的特点制约了中深层油气的勘探;通过分析沉积相、储层组成特点、成岩作用、异常高压、油气充注等对储层物性的控制,提出了中深层存在次生孔隙发育带,其形成主要源于岩屑长... 辽中凹陷沙河街组及部分东营组储层埋藏深度大及储层物性变化大的特点制约了中深层油气的勘探;通过分析沉积相、储层组成特点、成岩作用、异常高压、油气充注等对储层物性的控制,提出了中深层存在次生孔隙发育带,其形成主要源于岩屑长石砂岩中长石、碳酸盐岩胶结物、岩屑的溶蚀以及超压和早期油气充注对储层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古近系 中深层储层 主控因素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下载PDF
煤矿硬岩下山巷道掘进中深孔爆破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宗琦 任庆峰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2,共4页
为了提高煤矿坚硬岩石下山掘进循环进尺和掘进进度,在满足煤矿井下爆破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下山巷道断面和岩石性质,对炮眼深度、炮眼直径和药卷直径、掏槽形式和掏槽参数、光面爆破参数和光面爆破装药结构、底眼爆破参数和底板控制... 为了提高煤矿坚硬岩石下山掘进循环进尺和掘进进度,在满足煤矿井下爆破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下山巷道断面和岩石性质,对炮眼深度、炮眼直径和药卷直径、掏槽形式和掏槽参数、光面爆破参数和光面爆破装药结构、底眼爆破参数和底板控制、合理的起爆方式等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采用底部集能装药掏槽爆破技术和水垫层周边光爆装药结构、增加底眼数量和深度、铁套管防回淤等技术和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硬岩下山巷道 中深孔爆破 集能掏槽技术 水垫层装药结构
下载PDF
中深层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探讨——以昌吉油田吉7井区梧桐沟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永灿 史燕玲 +6 位作者 崔志松 王桂君 刘建 程中疆 袁知宇 谢建勇 梁成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83-186,共4页
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具有油稠、埋藏深、与浅层稠油油藏相比渗透率较低等特点。针对原油性质分布规律,开展了不同的驱替介质、不同介质组合方式等多种驱替方式的综合评价研究,推荐了不同原油性质相适应的开发方式。
关键词 中深层 稠油 中渗透 驱替介质 开发方式 探讨
下载PDF
钻头-钻柱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国益 徐进 +3 位作者 祝效华 胡大梁 朱礼平 贾彦杰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8期53-57,共5页
针对钻柱振动引起的钻具失效问题,综合考虑钻柱弹性变形及钻柱与井筒的碰撞摩擦相互作用,研究了钻头与下部钻柱的振动特性。根据哈密顿原理和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全井钻柱纵、横、扭耦合振动动力学模型;将钻头、钻柱、井筒视为一个完整的... 针对钻柱振动引起的钻具失效问题,综合考虑钻柱弹性变形及钻柱与井筒的碰撞摩擦相互作用,研究了钻头与下部钻柱的振动特性。根据哈密顿原理和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全井钻柱纵、横、扭耦合振动动力学模型;将钻头、钻柱、井筒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川渝地区某中深井实钻操作参数、下部钻具组合(BHA)和井筒参数作为基本输入数据,采用非线性仿真技术,研究了不同井段钻柱以及钻头的振动规律,分析了钻头处的动态钻压、扭矩及转速波动情况。结果表明,钻头处振动剧烈,跳动幅度较大,因此有必要研究振动控制工具和方法,以减少振动对钻头的伤害,改善钻头的工作环境并提高钻进效率。形成的钻头-钻柱-井筒系统非线性仿真技术,为下部钻具组合优化、钻井操作参数优选、钻具失效预防乃至钻头优化设计,提供了可行的分析手段,为研究振动控制策略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特性 钻头 钻柱系统 中深井 钻具组合 钻井参数
下载PDF
孔底空腔爆炸应力场分布的动光弹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先锋 孙金华 +1 位作者 王玉杰 张建华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3-627,共5页
在保护层开挖中,孔底空腔装药爆破的方法被证明对保护建基面是行之有效的。为了研究炮孔孔底空腔装药结构的爆炸作用机理,运用动光弹试验模拟介质受到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了不同装药结构的孔底应力场分布情况及其作用规律;文... 在保护层开挖中,孔底空腔装药爆破的方法被证明对保护建基面是行之有效的。为了研究炮孔孔底空腔装药结构的爆炸作用机理,运用动光弹试验模拟介质受到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了不同装药结构的孔底应力场分布情况及其作用规律;文中介绍了动光弹模型试验设计参数,通过对试验中条纹级数与比例距离曲线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合理的孔底空腔能有效地降低爆炸峰值压力和有利于保护建基面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孔爆破 孔底空腔 动光弹 应力场分布
下载PDF
厚大磷矿体井下中深孔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柴修伟 张电吉 +4 位作者 周文勇 周玉华 何克舰 刘应发 王飞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38,共4页
瓮安大信北斗山磷矿矿层比较厚,主要为剩余矿体的开采,且地表允许塌陷,为提高矿岩回收率及矿山生产安全性,结合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及矿山生产经验,由原有房柱法开采改为扇形炮孔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再现不同起... 瓮安大信北斗山磷矿矿层比较厚,主要为剩余矿体的开采,且地表允许塌陷,为提高矿岩回收率及矿山生产安全性,结合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及矿山生产经验,由原有房柱法开采改为扇形炮孔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再现不同起爆方式的爆炸应力波传播过程,并在北斗山磷矿进行小型爆破试验,炸药的平均单耗0.478 kg/m3,矿石破碎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大矿体 爆破参数 扇形中深孔 起爆方式
下载PDF
数据域初至波走时与成像域反射波走时联合层析速度建模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兵 王华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33-2644,共12页
复杂地表探区,尤其是盆山过渡区的油气勘探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但是此类区域油气地震勘探中满足精确地震成像的速度建模一直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数据域初至波走时与成像域反射波走时联合层... 复杂地表探区,尤其是盆山过渡区的油气勘探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但是此类区域油气地震勘探中满足精确地震成像的速度建模一直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数据域初至波走时与成像域反射波走时联合层析复杂地表浅中深层速度建模方法,并针对联合层析速度反演解的非唯一性问题,深入地分析了层析反演中正则化的本质意义,指出了建立构造特征正则化方法的具体技术路线,提出了联合层析的实现流程及策略.理论和实际数据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域初至走时与成像域反射走时联合层析浅中深层速度建模技术避免了常规建模方法中浅层速度模型与中深层速度模型的融合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成像域反射层析对近地表模型的不可控更新问题,整体提升了深度域浅中深层速度模型的建模精度,进而提高了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区的地震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层析 初至走时层析 成像域反射走时层析 浅中深层速度建模 正则化方法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储集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成华 蒋书虹 +1 位作者 梁成钢 蒋建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1-13,135,共3页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油藏具有勘探程度低、岩性复杂、井网稀、纵向厚度跨度极大等特征,多年来油气勘探一直未获突破。利用岩性、电性、物性资料,采用定性特征识别,结合综合评分、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等定量方法完成...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油藏具有勘探程度低、岩性复杂、井网稀、纵向厚度跨度极大等特征,多年来油气勘探一直未获突破。利用岩性、电性、物性资料,采用定性特征识别,结合综合评分、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等定量方法完成了储集层的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储集层以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Ⅲ~Ⅳ类为主,主要分布在C3、X7、X8井一带,厚度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减小,在C6与X8井一线东南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干柴沟—咸水泉地区 中深层储集层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