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stable components for extended-range (10-30 days) weather forecast:A case study of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process in early 2009 over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8
1
作者 FENG GuoLin SUN ShuPeng +1 位作者 ZHAO JunHu ZHENG ZhiH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1576-1587,共12页
A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weather(CORW) process occurred over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LRYR) in China from February 14 to March 9 in 2009,with a large stretch and long duration that was rarely see... A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weather(CORW) process occurred over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LRYR) in China from February 14 to March 9 in 2009,with a large stretch and long duration that was rarely seen in historical records.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we analyzed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y field of the NCEP-DOE Reanalysis II in the same period,and defined the stable components of extended-range(10-30 days) weather forecast(ERWF).Furthermore,we defined anomalous and climatic stable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io of EOF components.The climatic stable components were able to explain the impact of climatically averaged information on the ERWF,and the anomalous stable components revealed the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days.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le components,especially the anomalous stable components,ca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for a longer time(more than 10 days) and manifest as monthly scale low-frequency variation and ultra-long-wave activities.They also behave as ultra-long waves of planetary scale with a stable and vertically coherent structure,reflect the variation of general circulation in mid-high latitudes,display the cycle of the zonal circulation and the movement and adjustment of the ultra-long waves,and a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surface CORW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sis of stable components for extended-range (10-30 days) weather forecast:A case study of continuous overcast-rainy process in early 2009 over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Abrupt Drought-Flood Transition over Mid-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2011 and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ver Mid-High Latitudes of East Asia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双艳 武炳义 +1 位作者 张人禾 周顺武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3年第2期129-143,共15页
NCEP/NCAR daily reanalysis data and Chinese daily gridded precipitation data a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aprupt drought-flood transition over the mid-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2011 and the ... NCEP/NCAR daily reanalysis data and Chinese daily gridded precipitation data a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aprupt drought-flood transition over the mid-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2011 and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30-60 days) in the mid-high latitude meridional circulation of the upper troposphere over East Asia. The abrupt transition from drought to flood occurs in early June. The first two recovered fields of the complex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show that northward-propagating westerlies from low latitudes converge with southward-propagating westerlies from high latitudes over the mid-low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LRYR) in mid late May. The timing of this convergence corresponds to the flood period in early-mid June. The ISO index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ainfall over the MLRYR. During the dry phase (before the transition), the 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MLRYR is characterized by cyclonic flow, easterly winds, and convergence. The regional circulation is dominated by a wave train with a cyclone over east of Lake Baikal, an anticyclone over northern China, and a cyclone over the MLRYR. During the wet phase, the situation is reverse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wave train during the dry phase favors the southward propagation of westerly wind disturbances, while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wave train during the wet phase favors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a pumping effect and sustained ascending motions over the MLR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the East Asian mid-high latitude area the mid-low reaches of theYangtze river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原文传递
拉萨河流域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罗建 汪书丽 +1 位作者 赵垦田 杨小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0,共9页
报道了我国西藏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拉萨河流域内共发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2科、285属、793种(含变种),分别占西藏野生种子植物的43.90%,24.89%,14.97%,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6种,被子植物69科、282属、787种。被... 报道了我国西藏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拉萨河流域内共发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2科、285属、793种(含变种),分别占西藏野生种子植物的43.90%,24.89%,14.97%,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6种,被子植物69科、282属、787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56科、218属、642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7.78%,76.49%,80.96%,最为丰富;其次是单子叶植物13科、64属、145种,分别占18.06%,22.46%,18.28%。拉萨河流域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4个显著特征:1)种类组成较为丰富,属内种系相对贫乏,种属比2.78,分化程度较弱,单种属和寡种属极为丰富。2)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3个科分布亚型;15个属分布区类型及10个属分布亚型,其中温带科18个,占总科数的56.25%,温带属194个,占总属数的82.20%,温带种705个,占总种数的90.38%,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热带成分仅在科级分布型中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属、种级热带成分很少,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3)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特有性,没有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分布属7个,中国特有分布种324个,证实本区系植物的年青性及其较强的演化、特化性质。4)拉萨河流域植物区系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联系紧密,同时与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植物区系亦有深远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野生种子植物 区系 西藏
下载PDF
拉萨河中上游春季原生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巴桑 杨欣兰 +2 位作者 黄香 王芸 刘洋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6,83,共8页
为了研究拉萨河中上游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分别在拉萨河中上游设置了8个站点,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两批采集了32个水样.在室内采用活体镜检和固定染色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物种,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共鉴定到原生动物76... 为了研究拉萨河中上游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分别在拉萨河中上游设置了8个站点,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两批采集了32个水样.在室内采用活体镜检和固定染色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物种,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共鉴定到原生动物76种,隶属于2门5纲15目34科41属,其中纤毛门物种占总物种的65.59%,鞭毛门占34.2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2,优势度指数不明显,表明拉萨河中上游原生动物物种分布相对均匀,群落结构稳定.通过原生动物群落参数指标和水体主要理化因子作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动物群落特征参数指标与水体理化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群落特征 拉萨河 中上游 西藏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汪书丽 罗建 兰小中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0-1483,共4页
首次报道了西藏拉萨河流域共有药用植物资源54科、145属、262种,分别占拉本区种子植物科、属和种的75%、50.9%、33.0%。文中对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科属构成、属的分布区类型、生活型、入药部位、药效、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7个方面... 首次报道了西藏拉萨河流域共有药用植物资源54科、145属、262种,分别占拉本区种子植物科、属和种的75%、50.9%、33.0%。文中对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科属构成、属的分布区类型、生活型、入药部位、药效、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7个方面进行了多样性统计分析,并针对该流域的药用植物开发和保护如何合理协调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药用植物 多样性 开发和保护
下载PDF
拉萨河下游河谷区三叶草引种品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石培礼 张宪洲 +1 位作者 钟志明 钟华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针对拉萨河谷的自然气候条件 ,选择了 9种三叶草品种进行集中品比试验 ,观察各种牧草的越冬率、生育期、高生长速率和产草量等生产形状。结果表明 ,拉萨河谷下游河谷区适合引种栽培三叶草 ,三叶草能够顺利越冬 ,能够取得与其它地区相似... 针对拉萨河谷的自然气候条件 ,选择了 9种三叶草品种进行集中品比试验 ,观察各种牧草的越冬率、生育期、高生长速率和产草量等生产形状。结果表明 ,拉萨河谷下游河谷区适合引种栽培三叶草 ,三叶草能够顺利越冬 ,能够取得与其它地区相似气候条件下的相当产量。在参试品种中 ,Zgrk880 2红三叶、Beskyd红三叶和Vesna红三叶是适宜于拉萨河谷下游的优良牧草品种 ,在越冬率、产草量、生长期和生长速率方面表现都是优良的品种 ,值得在拉萨河谷下游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 三叶草 自然气候 品种 中国 畜牧业 越冬率
下载PDF
拉萨河下游河谷风沙源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1
7
作者 常春平 邹学勇 +7 位作者 张春来 黄永梅 程宏 赵延治 全占军 邱玉郡 房志玲 王升堂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9-497,共9页
根据IKONOS和Qu ick B ird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对拉萨河下游河谷区风沙源分布特征、沙源粒度特征、植被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大中小尺度风场的影响,风沙源地沿河谷两侧呈小面积零星分布在多个地貌部位;河流冲... 根据IKONOS和Qu ick B ird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对拉萨河下游河谷区风沙源分布特征、沙源粒度特征、植被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大中小尺度风场的影响,风沙源地沿河谷两侧呈小面积零星分布在多个地貌部位;河流冲积物是最主要的沙源,沙源粒径90%以上分布在0.25 mm以下,以细沙、极细沙和粘粒成分为主,平均含量占60.69%,易于发生风沙活动;风沙活动是影响沙生植被的主导因素,植物种类和盖度能很好反映沙源地的稳定程度;特别在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上,植被演替朝着有利于风沙活动发展的方向进行,是风沙活动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也是风沙活动不断加剧的产物。尽管自然因素是该区域风沙活动的主要成因,人类活动对其发展起到了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下游河谷 风沙源
下载PDF
拉萨河下游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巴桑 杨欣兰 +1 位作者 黄香 贵确亚培 《高原科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5-38,共14页
为了揭示拉萨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2015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在拉萨河下游设置了9个样点,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两批采集水样36个,对拉萨河下游的主要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理化指标和... 为了揭示拉萨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关系,2015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在拉萨河下游设置了9个样点,用25号浮游生物网分两批采集水样36个,对拉萨河下游的主要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理化指标和生物参数对拉萨河下游春、夏季水质进行了评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4种,其中春季238种,夏季142种。春、夏两季的优势门类依次为硅藻门(73.53%)、绿藻门(17.65%)和蓝藻门(5.46%)。可见,拉萨河下游总体属于硅藻-绿藻-蓝藻型水体类型。两个季节平均多样性指数较高(春季3.49,夏季2.92)、优势度指数较低(春季0.06,夏季0.10)、均匀度指数总体较高(春季0.82,夏季0.79)。表明拉萨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受外界干扰较小,水质总体为清洁-寡污型。理化因子指标显示,拉萨河水环境质量总体属于Ⅰ-Ⅲ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指数和水体理化因子的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影响拉萨河下游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理化因子为总磷和总氮,夏季浮游植物环境多样性与水体理化因子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多样性 水环境 拉萨河下游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水化学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久潭 李颖智 +4 位作者 高宗军 王敏 刘曼茜 王姝 王贞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0,共11页
为研究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水化学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利用水化学资料分析了不同水体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不同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均较低,矿化度较低,呈弱... 为研究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水化学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利用水化学资料分析了不同水体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不同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均较低,矿化度较低,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均以HCO3·SO4(SO4·HCO3)-Ca·Mg(Mg·Ca)型为主。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且以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风化为主。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表明:水样点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混合区三个区域,说明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存在明显的转化关系;地表水、地下水、泉水的主要来源均为大气降水,不同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影响;支流地表水主要受地下水补给,拉萨河中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地段性互补关系,拉萨河是区域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中下游 地表水-地下水 水化学 稳定同位素 转化关系
下载PDF
拉萨河中游高寒草地植被群落光谱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伟娟 方江平 周尧治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5-58,62,共5页
为了判断拉萨河中游草地植被群落的发展趋势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试验采用美国ASD公司的FieldSpec4 Wide-Res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拉萨河中游草地植被群落的主要建群种、退化指示种及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被群落的光谱曲线。结果表... 为了判断拉萨河中游草地植被群落的发展趋势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试验采用美国ASD公司的FieldSpec4 Wide-Res便携式地物光谱仪测定拉萨河中游草地植被群落的主要建群种、退化指示种及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被群落的光谱曲线。结果表明:绿峰值、红谷值、红边位置及红边斜率可以准确地对拉萨河中游草地植被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与退化指示种进行识别和分类;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750-800 nm)、1 400 nm的水分吸收谷的反射率作为草地不同退化程度的诊断指标可以对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植被群落进行区分,从而判断拉萨河中游草地植被群落的发展趋势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中游 植被群落光谱 光谱特征 不同退化程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下载PDF
拉萨河中下游沼泽湿地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资源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达文彦 拉多 +1 位作者 何柄枚 古桑群宗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0年第3期46-54,共9页
文章以拉萨河中下游沼泽湿地为研究地点,采用样方法,结合室内分析,对本区域12个沼泽湿地种子植物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和资源类型进行分析。拉萨河中下游沼泽湿地植物多样性相对丰富,共计录种子植物216种,隶属119属、47科。研究区域... 文章以拉萨河中下游沼泽湿地为研究地点,采用样方法,结合室内分析,对本区域12个沼泽湿地种子植物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和资源类型进行分析。拉萨河中下游沼泽湿地植物多样性相对丰富,共计录种子植物216种,隶属119属、47科。研究区域沼泽湿地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中单种科和小型科为种子植物科的主体,而中型科和大型科为优势科。在属的组成上单种属为组成种子植物属的主体,小型属为优势属。研究区域沼泽湿地种子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种子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科的地理分布区系类型以世界广布为主,其次为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属的分布区类型上温带性质的分布区类型占据绝对优势。研究区域沼泽湿地种子植物可分为10个资源类型,其中药用植物为主要资源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沼泽湿地 拉萨河中下游 区系成分
下载PDF
拉萨河上游噶当派佛教寺院雪伟色寺遗址调查报告
12
作者 江琼.索朗次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24-129,共6页
文章从人类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学科视角对新近发现的佛寺遗址进行初步考证,提出该遗址于13世纪噶当派僧人伟色哇修建之管见,并对该遗址调查中发现的石刻、擦擦、石盆等文物进行初步稽考。当地私人收藏的两部藏文古籍写本均属于藏族九... 文章从人类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学科视角对新近发现的佛寺遗址进行初步考证,提出该遗址于13世纪噶当派僧人伟色哇修建之管见,并对该遗址调查中发现的石刻、擦擦、石盆等文物进行初步稽考。当地私人收藏的两部藏文古籍写本均属于藏族九大山神之一"雪拉曲波"山神的祭祀祈愿文。其中一部写本为格鲁派僧人雪·顿玉克珠(1671-1737年)之作,另一部写本未记载作者相关信息,无从考证。该遗址的发现进一步推动拉萨河上游甚至拉萨河流域的佛教寺院遗址的考古研究,对西藏腹地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文明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及考古佐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上游 伟色寺遗址 两部藏文写本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拉萨市河段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13
作者 王艳莹 齐刘洋 薛生桂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0年第1期2-3,共2页
以拉萨河流域耕地、温室大棚、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五点取样法取0~20 cm土壤,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耕地、温室大棚、荒地土壤含水量、pH值、总有机碳含量、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含量等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土壤含水量... 以拉萨河流域耕地、温室大棚、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五点取样法取0~20 cm土壤,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耕地、温室大棚、荒地土壤含水量、pH值、总有机碳含量、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含量等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土壤含水量、EC值、总有机碳来说,温室大棚土壤>耕地>荒地;对于pH来说,耕地和荒地为偏碱性土壤,而温室大棚土壤在5.0~8.5;对于土壤有效磷、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来说,温室大棚高于耕地和荒地。其为拉萨河流域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流域 土壤理化性质 河段
下载PDF
拉萨河下游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分布特征
14
作者 阿拉姆 李森 +1 位作者 李照青 土艳丽 《高原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1-42,共12页
为揭示拉萨河下游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特征,并为保护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和防治外来入侵植物。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标本数据分析,在拉萨河下游流域共发现59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于18科48属,其中菊科(21种)、豆科(8种)和禾本... 为揭示拉萨河下游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特征,并为保护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和防治外来入侵植物。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标本数据分析,在拉萨河下游流域共发现59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于18科48属,其中菊科(21种)、豆科(8种)和禾本科(6种)为优势科;苋属(Amaranthus L.)、飞蓬属(Erigeron L.)和苦苣菜属(Sonchus L.)为优势属。植物区系分析显示,外来入侵植物中世界广布的科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在属上则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北温带分布类型最为丰富。危害等级从1级至5级分别有7种、15种、3种、24种和10种,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种类依次为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 L.)。外来入侵植物引入途径主要为无意引入,主要来源于美洲。分段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数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下游 外来入侵植物 物种组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