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in Layer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Middle and Deep Layers Based on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nversion—By Taking Dongying Formation of CFD Oilfield in Bohai Offshore as an Example
1
作者 Wentong Zhang Qing Zhou +2 位作者 Wei Yang Jiaguo Ma Jie Tan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21年第6期197-209,共13页
The sand layer B of Dongying Formation of CFD oilfield in Bohai offshore belongs to the middle deep layer of buried hill overlap deposit. Its reservoir distribu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burial depth, thin ... The sand layer B of Dongying Formation of CFD oilfield in Bohai offshore belongs to the middle deep layer of buried hill overlap deposit. Its reservoir distribu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burial depth, thin thickness and rapidly lateral change. Because of low resolution of seismic data and overlying sand layer.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and interpret the structure of sand layer accurately. The uncertainty of structure and reservoir restricts the fine development of B sand layer.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top surface of reservoir effectively. The seismic data are processed by using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nver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ersion resolution of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riginal data. The top surface of sand layer B and its overlying sand layer can be well identified and traced. Carrying out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B sand layer based on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nversion data an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formation tip extinction point are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constraint of new interpretation level, the sedimentary facies plane distribution of B sand layer is described and make prediction of dominant reservoir development area in detail combining with sedimentary paleogeomorphology, along layer attribute section and limited drilling dat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from the northwest material sources, the slope belt in the northwest is close to the lake shoreline with a gentle slope and shallow wat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main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channels. The shallow water gentle slope landform is suitable for forming large-area sand bar deposition, mainly composed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debouch bars facies, which is the dominant reservoir development area.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guides the deploy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well location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dle Deep Layer Braided river delta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nversion Paleogeomorphology Sedimentary Facies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基于江西与粤港澳、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小玉 邱信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江西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以及位居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理优势,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了赣深电子信息产业... 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江西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以及位居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理优势,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了赣深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承接长三角数字产业转移示范区、赣湘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为江西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但是在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协同规划缺乏、协同层次偏低、协同结构失衡、产业数字化滞后、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弱和数据要素共建共享不畅等问题。这需从强化规划引领、提高协同层次、优化协同结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和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共用等方面加以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协同发展 江西 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 长江中游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九龙山地区中侏罗统湿地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3
作者 王波 王艳清 +8 位作者 马进业 宫清顺 朱军 朱超 李雅楠 王远飞 裴梓薇 张君 魏巍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实验测试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九龙山地区中侏罗统沉积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九龙山地区中侏罗统发育潮湿气候下的陆相含煤沉积建造,属于湿地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②中侏罗统发育3类岩相组合:第...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实验测试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九龙山地区中侏罗统沉积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九龙山地区中侏罗统发育潮湿气候下的陆相含煤沉积建造,属于湿地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②中侏罗统发育3类岩相组合:第1类是浅灰色、棕灰色泥岩与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和砾岩互层;第2类是煤层、深灰色碳质泥岩与砂岩、含砾砂岩和砾岩互层;第3类是深灰色碳质泥岩、油页岩和泥岩互层。3类岩相组合分别对应辫状河三角洲的上平原、下平原—前缘和湖相沉积。③中侏罗统沉积时期河道较频繁迁移,砂体在平面上呈辫状、网状和朵状分布,具有多期叠置、侧向变化较快的特征。研究认为中侏罗统辫状河三角洲下平原与前缘河道砂体的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九龙山地区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湖相油页岩是九龙山地区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潜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型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中侏罗统 九龙山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安集海河剖面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付文俊 张昌民 +3 位作者 冀东升 娄林 刘家乐 王绪龙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60,共16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安集海河剖面实地丈量,结合岩石样品的薄片鉴定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对该剖面头屯河组的岩性和沉积构造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其沉积环境、沉积相...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安集海河剖面实地丈量,结合岩石样品的薄片鉴定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对该剖面头屯河组的岩性和沉积构造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其沉积环境、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安集海地区中侏罗世头屯河组沉积期经历了半干旱—干旱—湿润的气候演化,湖盆水体较浅,湖底地形平缓,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2)在剖面上识别出了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滩坝等6种沉积微相类型。头屯河组浅水三角洲受河流和湖浪共同作用,在湖盆水体稳定期形成了河控浅水三角洲;在高频振荡期发育了浪控浅水三角洲。(3)从头屯河组沉积早期到晚期,湖平面先下降后上升。头屯河组一段发育河控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水动力较强,河流频繁改道分叉,不断向湖盆方向进积,多期河道呈拼接式,此时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气候进一步干旱,头屯河组二段发育浪控浅水三角洲,河流作用减弱,波浪改造作用增强,三角洲平原以发育切叠式分流河道为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被波浪冲刷改造,形成带状展布的席状砂。头屯河组三段,由于准噶尔盆地持续沉降和三角洲朵体侧向迁移作用,浅水湖盆的三角洲朵体表面被湖水覆盖,浅水三角洲前缘的部分碎屑物质受风浪改造,形成平行于湖岸的滩坝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河控 浪控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头屯河组 中侏罗统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长江中游泥沙淤积与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兼论长江中游防洪策略
5
作者 陈立德 《华南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666-671,共6页
全新世海侵以来,巨量泥沙在长江河口湾一带堆积,形成了自西向东雁列的六个亚三角洲河口沙坝。长江口随之从镇江、扬州向东南方向推进到长兴岛一带,加之百余年来长江中游荆江河曲的演化和簰洲湾弯曲河道的发展,长江中下游河道累计延长620... 全新世海侵以来,巨量泥沙在长江河口湾一带堆积,形成了自西向东雁列的六个亚三角洲河口沙坝。长江口随之从镇江、扬州向东南方向推进到长兴岛一带,加之百余年来长江中游荆江河曲的演化和簰洲湾弯曲河道的发展,长江中下游河道累计延长620 km。长江中下游河床纵比降的自动调整,促使了中游一带河道泥沙淤积达12.9 m。长江河道的不断延伸加长和长江中下游冲积河床对纵比降的自动调整,是长江中游河道淤涨和洪水位上升的内因;而荆江一带人类工程活动的参与,强化了长江泥沙向下游输移,加速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和长江河道的延伸,构成了长江中游河道淤涨和洪水位上升的正反馈机制。长江中游防洪减灾策略、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和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应统筹考虑长江口浚海清淤和长江三角洲泥沙资源化利用,或开辟新的防洪入海通道,如开辟南通-如东入海新运河暨防洪新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长江中游 长江三角洲 河道纵比降 泥沙淤积 浚海清淤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维锋 高振中 +1 位作者 彭德堂 王成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8,共4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广泛发育由辫状河进积到内陆湖泊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这种三角洲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沉积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它们...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广泛发育由辫状河进积到内陆湖泊中而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这种三角洲特征显著 ,明显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辫状河道沉积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它们由许多下粗上细的砂岩透镜体在垂向上相互叠置而成 ,单一透镜体最大厚度在 0 .5~ 4m不等。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 ,其中尤以水道砂体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由于辫状河三角洲形成时物源供给丰富且粒度粗 ,沉积物堆积速率快 ,因而湖泊的波浪对其影响改造甚微。三角洲砂体孔隙度及渗透性均好 ,且整个三角洲砂体分布稳定 ,为理想的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中三叠统 库车坳陷 储集层 沉积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Ⅱ级河流阶地的地质特征及其年代 被引量:12
7
作者 袁家义 梁致荣 +3 位作者 刘彝筠 赵焕庭 孙绍先 郑健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对数年来陆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发现的零星存留的海拔25~35m的Ⅱ级河流阶地的堆积物,作了精细采样处理,测定了其热释光地质年龄为距今(30.10±2.98)×10~4年~(42.64±3.84)×10~4年,从而首次确定粤中地区存在中更新... 对数年来陆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发现的零星存留的海拔25~35m的Ⅱ级河流阶地的堆积物,作了精细采样处理,测定了其热释光地质年龄为距今(30.10±2.98)×10~4年~(42.64±3.84)×10~4年,从而首次确定粤中地区存在中更新世地层,并肯定Ⅱ级河流阶地是在中更新世形成的,本文还讨论了Ⅱ级河流阶地的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 珠江三角洲 河流阶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毕建福 刘金华 +2 位作者 杨艳 葛政俊 姚富来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2-705,共4页
通过对研究区内11口探井的岩心进行观察分析,结合粒度特征、测井电性特征及地震属性等相关资料,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2种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三间房组底部的红色泥岩段主要发育滨浅湖相;从三间房组S4砂层组到七克台组的中下部... 通过对研究区内11口探井的岩心进行观察分析,结合粒度特征、测井电性特征及地震属性等相关资料,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2种沉积相: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三间房组底部的红色泥岩段主要发育滨浅湖相;从三间房组S4砂层组到七克台组的中下部均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在三间房组S1—S4砂层组和七克台组Q1—Q2砂层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工区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平原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河漫滩、心滩和河漫沼泽4种沉积微相;前缘亚相分为水下辫状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3种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体系 中侏罗统 红台地区 吐哈盆地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砂体预测──以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丽清 熊琦华 +6 位作者 吴胜和 马晓芬 陈崇河 王仲林 刘曰强 于锋 王前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02-404,共3页
沉积成熟度低、富含牵引流成因的流水构造是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以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特征分析认为:湖盆可容空间较小时,辫状河三角洲相对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横向迁移频繁,易形成席... 沉积成熟度低、富含牵引流成因的流水构造是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以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为例,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特征分析认为:湖盆可容空间较小时,辫状河三角洲相对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横向迁移频繁,易形成席状分布的砂体(水下分支河道复合作);可容空间增大时,辫状河三角洲相对不发育,这时水下分支河道延伸不远,河道砂体较孤立,河口砂坝相对比较发育。利用地震测井约束反演不仅提高了原始资料的垂向分辨率,而且可预测砂体的横向分布,使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从井孔扩展到井间,从一维扩展到二维和三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哈密盆地 中侏罗纪 沉积相模式 油田
下载PDF
中部五省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秀生 卫鹏鹏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通过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结构、市场化进程、区域创新能力、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比较发现,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进程缓慢、区域创新能力差是中部五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中部五省也存在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分工与合作的现... 通过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结构、市场化进程、区域创新能力、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比较发现,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进程缓慢、区域创新能力差是中部五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中部五省也存在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分工与合作的现实条件。因此,要实现中部五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并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部地区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长江三角洲 地区经济 经济结构 市场化 创新能力 非公有制经济 经济合作
下载PDF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1油藏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海燕 徐樟有 +1 位作者 郭辉 康平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5期23-27,共5页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建立准确的储集层模型,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1油藏沉积微相进...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建立准确的储集层模型,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1油藏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心滩、泛滥平原3个微相,辫状分流河道和心滩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分析了研究区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讨论了沉积微相与含油性的关系,以及不同沉积微相剩余油的挖潜对策,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 储集层 开发中后期 濮城油田
下载PDF
沉积相分析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玲 孙廷彬 +1 位作者 吉亚明 杨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6,共6页
针对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中亚段储层平面变化快、纵向多期叠加、岩性油气藏潜力区不明确的问题,运用沉积相综合分析方法,利用岩心地质分析、地震综合解释及测井相分析等手段,明确了柳屯洼陷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柳屯洼... 针对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中亚段储层平面变化快、纵向多期叠加、岩性油气藏潜力区不明确的问题,运用沉积相综合分析方法,利用岩心地质分析、地震综合解释及测井相分析等手段,明确了柳屯洼陷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柳屯洼陷西南斜坡为主要物源区,沿邢庄断层下降盘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体;由于单斜构造,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沿上倾方向尖灭,形成岩性遮挡,发育上倾尖灭岩性圈闭,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洼陷东翼、西翼是次要物源区,其中,洼陷东翼沙三中6-沙三中12砂组局部发育浊积扇,沙三中1砂组发育厚层盐岩封盖,形成透镜体岩性油气藏,是进一步扩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良好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上倾尖灭 岩性油气藏 沉积相 沙三中亚段 柳屯洼陷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的类型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文静 王英民 +3 位作者 何敏 陈维涛 徐少华 卓海腾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6,共9页
陆架边缘三角洲研究对于区域水动力条件分析及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及测井曲线等,通过地震剖面内部层序划分、平面属性与切片提取分析、测井相解释等手段,在中中新世晚期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识别出... 陆架边缘三角洲研究对于区域水动力条件分析及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及测井曲线等,通过地震剖面内部层序划分、平面属性与切片提取分析、测井相解释等手段,在中中新世晚期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识别出可容空间驱动的河控、浪控及河流-波浪交互作用3种类型的陆架边缘三角洲。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规模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形成位置与高位体系域背景下水道的发育位置相关。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物性较好,储盖组合良好,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边缘三角洲 主控因素 中中新世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城市化对长江三角洲区域降水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恒 孙鉴泞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2-799,共8页
本文利用我国中东部地区115个测站1960—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城市化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的可能影响.以中东部地区为背景,对比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背景区域的年降水变化趋势,结果都呈现增长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 本文利用我国中东部地区115个测站1960—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城市化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的可能影响.以中东部地区为背景,对比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背景区域的年降水变化趋势,结果都呈现增长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背景区域的年降水量增长速度.同时分析了两个区域不同季节和不同强度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秋两季降水都减少,春季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减少速度慢,而秋季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减少速度快;整个中东部地区小雨的年降水量减少,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年降水量增加,长江三角洲地区小雨的年降水量略有增加,中雨、大雨和暴雨年降水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中东部地区.结合降水天数的变化情况,说明降水强度加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与该地区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降水 长江三角洲 中国中东部地区
下载PDF
“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华 陈金勇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1,共4页
协同创新是现阶段产业、区域提高创新效率、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中三角"高技术产业而言,科技资源投入有限、创新效率不高,协同创新尤其显得重要。而目前该区域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的协同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协同创新是现阶段产业、区域提高创新效率、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中三角"高技术产业而言,科技资源投入有限、创新效率不高,协同创新尤其显得重要。而目前该区域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的协同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共享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合作框架,以促进该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中三角 高技术产业 科技资源
下载PDF
“中三角”城市群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习明明 张进铭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28-134,共7页
引力模型的分析表明,武汉、长沙、南昌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明显高于中部六省的其他省会城市组合。由此,构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涵盖大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以及湖北荆州、江西萍乡在内的"中三角&... 引力模型的分析表明,武汉、长沙、南昌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明显高于中部六省的其他省会城市组合。由此,构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涵盖大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以及湖北荆州、江西萍乡在内的"中三角"经济区,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为实现中部崛起、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角 引力模型 城市群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创新价值与江西融入发展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迪云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38,共5页
长江通道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国家关于新形势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大战略部署,其目标是使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 长江通道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国家关于新形势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大战略部署,其目标是使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战略代表了新常态下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转型的"风向标",在发展理念上蕴涵着深刻的创新价值。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因此,这一国家战略对于11个省市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文章据此从四个方面对江西融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长江通道 长江经济带 发展理念 城市群 中三角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经验及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陶 陈丽媛 《决策与信息》 2021年第7期63-71,共9页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是促进“双循环”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虽在省级合作机制的建立、省会城市合作模式的走深走实上取得积...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是促进“双循环”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虽在省级合作机制的建立、省会城市合作模式的走深走实上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合作的深度、广度、潜力上仍有所欠缺。长三角区域合作经过30余年的实践探索,模式创新上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多层次区域合作、多方社会主体和力量共同参与格局;制度上形成了以主要领导座谈会为决策层,以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为协调层,以联席会议办公室等为执行层的“三级运作”机制;合作模式创新则通过产业平台的开放合作、异地共建,把传统“飞地”合作模式拓展到人才、科技、制度等多个层面形成优势。借鉴长三角经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一是要建立务实高效的城市经济协调会议制度,要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协调会为基础,扩容增加入会城市,并针对区域合作中的难点、痛点形成完善的解决机制;二是要发挥中小层级城市群在圈层结构中的支撑作用,加快都市圈、城市群同城化发展;三是要创新“飞地”模式赋能三省协同发展,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资源互补;四是完善各类共享平台的互任互用机制与服务功能,提升平台服务与应用水平,促进城市群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流通;五是打造长江中游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时代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 跨省域合作 区域合作 城市发展 协同治理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北部下—中侏罗统主要目的层沉积相与地震沉积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霞飞 赵拓宇 +1 位作者 张闻林 袁倩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年第1期90-103,共14页
四川盆地中北部油气主要勘探目的层包括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中侏罗统凉高山组和下沙溪庙组,沉积相属于河流—三角洲相和湖相。根据岩心和录井资料,应用沉积地质学理论确定了三角洲的以下几种微相:砂质辫状河、大分流河道、小分... 四川盆地中北部油气主要勘探目的层包括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中侏罗统凉高山组和下沙溪庙组,沉积相属于河流—三角洲相和湖相。根据岩心和录井资料,应用沉积地质学理论确定了三角洲的以下几种微相:砂质辫状河、大分流河道、小分流河道、河口坝、三角洲前缘波浪带、沿岸沙坝、前三角洲等。侏罗纪湖泊为有出水口的开放型淡水湖,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预测了由沿岸泥坪、滨线、介屑(壳)滩、沿岸带(沙坝)到远滨席状砂、开阔湖透光带等9种微相。应用比较沉积学原理和工作方法,参照云南滇池和洱海现代瓣腮类珠蚌、无齿蚌的生态,分析了侏罗纪瓣腮类(珠蚌、假铰蚌)的生态。瓣腮类以藻类为食,而藻类则附生于沉水植物上。湖水深度(制约水的透光度)和底质是制约水草生长的因素,因而制约瓣腮类分布。估计了大安寨期瓣腮类生活的水深。应用地震沉积学工作方法,发现大安寨期的介壳滩被断层活动引起的沟槽、水道划分成多个独立单元,而所作出的凉高山期三角洲与由现代实例得出的经典模式不谋而合,证明研究成果可信度高,可据此准确地预测地下储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中侏罗世 河流—三角洲相 湖相 瓣腮类生态 地震沉积学 比较沉积学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泥沙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翟秋敏 宁玉鑫 刘帅 《河南科技》 2020年第16期78-80,共3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直以来,严重的泥沙问题影响着黄河流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从黄河泥沙含量变化入手,采用多年均值的方法分析1957年至2017年不同时段黄河泥沙的变化,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视角阐释了水沙变化的原因,探究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直以来,严重的泥沙问题影响着黄河流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从黄河泥沙含量变化入手,采用多年均值的方法分析1957年至2017年不同时段黄河泥沙的变化,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视角阐释了水沙变化的原因,探究黄河水沙变化对下游河床、河口三角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提出变废为宝、加强监控、保护三角洲生态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 水沙变化 三角洲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