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方言的[j]浊擦化——附论中古邪母的形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镇发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粤语、客家话、北方官话都有[j]擦音的现象。这是由音系格局调整而引起的。在闽南语的潮州话中,[z][dz]是自由变体,擦音转为塞擦音是很自然的。从很多现代方言的[j]都可以发展为擦音声母[z][■][z]等现象看来,本文提出中古邪母的产生主... 粤语、客家话、北方官话都有[j]擦音的现象。这是由音系格局调整而引起的。在闽南语的潮州话中,[z][dz]是自由变体,擦音转为塞擦音是很自然的。从很多现代方言的[j]都可以发展为擦音声母[z][■][z]等现象看来,本文提出中古邪母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以母的[l]演变为半元音[j],或者是其他声母疑母、见母的声母脱落,然后再擦化为[z]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学 比较方言 邪母字 中古音
原文传递
山西沁县方言古来母[i]韵字读卷舌元音的现象
2
作者 陈荣泽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8,127,共8页
山西沁县方言古来母[i]韵字读卷舌元音的现象颇具特色。古来母[i]韵字来自部分遇摄合口三等来母字和止摄开口三等来母字。部分遇合三来母字的白读音为[li],与止开三来母字合流,之后[i]在舌尖化之前就先行脱落,从而导致[l]成为自成音节的... 山西沁县方言古来母[i]韵字读卷舌元音的现象颇具特色。古来母[i]韵字来自部分遇摄合口三等来母字和止摄开口三等来母字。部分遇合三来母字的白读音为[li],与止开三来母字合流,之后[i]在舌尖化之前就先行脱落,从而导致[l]成为自成音节的[■],后经过卷舌化的[■]阶段,最终演变为[■r],即[li]>[■]>[■>[■r]。在汉语北方方言止开三日母字读[■]/[■]的四种类型中,郑州、平顺、淄川三种类型的音变过程为[z]>[l]>[■]>[■],武乡型则为[z]>[l]>[■]。沁县方言中的卷舌元音是武乡型方言继续演变的结果,其音变过程是部分汉语北方方言形成卷舌元音的一条主要途径,在汉语方言[■r]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县方言 古来母 [i]韵 卷舌元音 类型学意义
原文传递
论环渤海方言中古日母的演变
3
作者 王临惠 王忠一 于思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4-732,768,共10页
本文在大量的田野调查基础上讨论了环渤海区域方言中古日母的演变,认为这一区域方言日母的演变共有3个基本型、2个过渡型,其中的北京型与古中原地区方言一脉相承,而沈阳型、章丘型则是北京型进一步演化的结果。止开三日母的演变在书面... 本文在大量的田野调查基础上讨论了环渤海区域方言中古日母的演变,认为这一区域方言日母的演变共有3个基本型、2个过渡型,其中的北京型与古中原地区方言一脉相承,而沈阳型、章丘型则是北京型进一步演化的结果。止开三日母的演变在书面语和口语两个层面上展开,卷舌音首先出现在口语中,在清代中后期才取代旧的字音而进入书面语系统成为正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 日母 卷舌音 演变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古知系三等的软腭化音变及相关问题
4
作者 余鹏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7-578,639,共13页
小部分汉语方言古知系三等字今系统性读k组声母,该现象可称为软腭化音变。其音变过程、演变音理在于,卷舌声母和舌尖后元音相拼时伴随软腭化的次要发音,在一定条件下造成软腭化音变。本文论证了各类型方言软腭化音变的音值来源,以及各... 小部分汉语方言古知系三等字今系统性读k组声母,该现象可称为软腭化音变。其音变过程、演变音理在于,卷舌声母和舌尖后元音相拼时伴随软腭化的次要发音,在一定条件下造成软腭化音变。本文论证了各类型方言软腭化音变的音值来源,以及各类型演变参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古知系三等 软腭化 次要发音 卷舌声母 舌尖后元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