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ganic Phosphorus in Shallow Lake Sediments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in China 被引量:24
1
作者 JIN Xiang-Can WANG Sheng-Rui +1 位作者 CHU Jian-Zhou WU Feng-Ch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4-400,共7页
Thirteen sediment core samples(0-10 cm) were taken from the seven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organic phosphorus(P) fractions in the sedime... Thirteen sediment core samples(0-10 cm) were taken from the seven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organic phosphorus(P) fractions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shallow lakes in the area.The organic P fractions in the sediments were in the order of moderately labile organic P(MLOP) > moderately resistant organic P(MROP) > highly resistant organic P(HROP) > labile organic P(LOP),with average proportional ratios of 13.2:2.8:1.3:1.0.LOP,MLOP,and MROP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ontent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TOC),water-soluble P(WSP),algal-available P(AAP),NaHCO3-extractable P(Olsen-P),total P(TP),organic P(OP),and inorganic P(IP).However,HROP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OP and weakly correlated with TOC,WSP,AAP,Olsen-P,TP or IP.This suggested that organic P,especially LOP and MLOP in sediments,deserved even greater attention than IP in regards to lake eutrophication.In terms of organic P,sediments were more hazardous than soils in lake eutrophication.Although OP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moderately polluted sediment than those in heavily polluted sediment,LOP and MLOP were higher in the heavily polluted sediment,which indicated that heavily polluted sediment was more hazardous than moderately polluted sediment in lake eutroph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VAILABILITY chemical extracted phosphorus lake sediment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organic phosphorus fractions
下载PDF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被引量:1
2
作者 Ma Zhendong and Shan Guangxiang Geochemistry Institut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8-170,共13页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eal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It isshown that the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diff...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eal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It isshown that the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formations and units are con-trolled by the primary mantle heterogeneity, dynamic process of crust-mantle interchange,abundances of uraninm, thorium and lead of various layers of the earth and timing. Studies on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sotopic compositions may offer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forgeochemical regionalization, tracing of sources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regionalprognosis of or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ground of regional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tracing action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neighbouring areas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丁一 刘树根 +8 位作者 文龙 文华国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王林康 陈明思 陈荣庆 李智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8-943,共16页
【目的】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分布规律尚存争议,阻碍了灯影组油气勘探领域由绵阳—长宁拉张槽两侧向其他广大地区拓展。【方法】通过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30余条剖面(钻井)开展岩石类型划... 【目的】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分布规律尚存争议,阻碍了灯影组油气勘探领域由绵阳—长宁拉张槽两侧向其他广大地区拓展。【方法】通过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30余条剖面(钻井)开展岩石类型划分及沉积相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丘滩相以块状砂屑/鲕粒白云岩及柱状、穹窿状叠层石白云岩为特征,呈环带状分布在中上扬子台地(或内缓坡)边缘,向外过渡为中—外缓坡风暴岩或斜坡—盆地相区的滑塌角砾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硅质岩等。由于丘滩的阻挡作用,其内侧以低能的潮坪及潟湖沉积环境为主:其中潮坪相主要发育微生物纹层白云岩、穹窿—缓波状叠层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夹砂屑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纵向上常常形成米级—厘米级旋回;潟湖相主要由泥晶白云岩、含球粒/砂屑泥晶白云岩组成。相带时空分布表明灯影组在中上扬子地区总体呈现出进积的沉积趋势,内部包含2.5个层序,即三次进积(变浅)和两次退积(变深)旋回。【结论】由于灯影组在台地边缘—斜坡区域普遍遭到剥蚀,以及灯影组沉积期上扬子台地范围远超目前的板块边界,灯影组上部灯四段很少发现高能丘滩相带。在此背景下,局部地区(如松林—岩孔地区、中扬子台地周缘)灯影组中下部灯一段—灯二段(或蛤蟆井段、石板滩段)发育的丘滩相,是重要的有利储集相带。此外,处于海退体系域的灯二段中下部和灯四段上部(或相当层位)在中上扬子台地(或内缓坡)内部广泛发育微生物白云岩,也为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在中上扬子台地微生物白云岩广泛分布的背景下,进一步分析优质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才是找到油气接替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地区 灯影组 碳酸盐岩台地 古地理格局 储集相带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基于江西与粤港澳、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小玉 邱信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江西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以及位居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理优势,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了赣深电子信息产业... 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近年来,江西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以及位居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理优势,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了赣深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承接长三角数字产业转移示范区、赣湘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为江西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但是在数字经济产业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协同规划缺乏、协同层次偏低、协同结构失衡、产业数字化滞后、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弱和数据要素共建共享不畅等问题。这需从强化规划引领、提高协同层次、优化协同结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和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共用等方面加以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协同发展 江西 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 长江中游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植食性水鸟栖息地适宜性变化
5
作者 滕佳昆 陈继龙 +5 位作者 杨慧 王冉 夏少霞 段后浪 于秀波 朱玉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33-9241,共9页
长江中下游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水鸟重要的越冬地,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的水文情况和自然生境,湿地变化对水鸟产生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评估。了解湿地水鸟的... 长江中下游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水鸟重要的越冬地,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的水文情况和自然生境,湿地变化对水鸟产生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评估。了解湿地水鸟的分布动态,分析模拟湿地水鸟栖息地的分布变化至关重要。基于长江中下游植食性水鸟公民科学数据,结合MaxEnt模型,模拟了2012—2021年长江中下游25个湖泊植食性水鸟栖息地的适宜性及变化趋势,并探究湖泊洪泛区面积对植食性水鸟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研究评估的长江中下游湖泊中,鄱阳湖2012—2021年栖息地适宜性呈现下降趋势,长湖和武湖呈上升趋势,其他湖泊并无显著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湖泊洪泛区面积与湖泊植食性水鸟栖息地适宜性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水鸟栖息地适宜性的预测指标,研究可为湿地水鸟栖息地预测及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方法和结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栖息地 长江中下游 植食性水鸟 洪泛区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小麦新品系条锈病抗性评估与抗病基因分析
6
作者 李壮 黄彦川 +8 位作者 张传量 蔚睿 刘胜杰 吴建辉 李春莲 郑炜君 曾庆东 康振生 韩德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5-845,共11页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tritici Eriks.&Henn.)引起的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重要病害。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基地,也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重点防控地区。准确评价该...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tritici Eriks.&Henn.)引起的条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重要病害。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基地,也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重点防控地区。准确评价该地区小麦品种(系)对当前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的抗性,了解抗条锈基因在各个品种及所处麦区内的分布状况,对及时调整抗病育种目标、指导抗病品种及抗病基因的合理布局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2019-2021年间苏、皖、鄂等长江中下游麦区103份小麦材料,包括34份当地主栽品种和69份参加新品种区域审定试验的高代品系,于2021年分别在陕西杨凌混合小种(CYR32、V26-lab)人工病圃及四川江油自然诱发病圃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以当前流行条锈菌小种条中32(CYR32)和G22致病类群(V26-lab)对参鉴品系进行苗期分小种鉴定,利用16个已知抗条锈基因的19个SNP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其中包括11个全生育期抗病基因[Yr5a、Yr5b (YrSP)、Yr6、Yr7、Yr9、Yr15、Yr26、Yr28、Yr81、YrZH84和YrAS1676]和5个成株期抗病基因(Yr18、Yr30、Yr78、Yr86和YrLT26),推测小麦品系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34份主栽品种中,23份表现成株期抗病。在69份高代品系中,苗期对CYR32和V26-lab小种表现抗病的品系分别有11份和13份,对CYR32和V26-lab均表现免疫或者近免疫的品系仅有2份。根据品系成株期抗病DS值的聚类热图结果表明,在杨凌表现抗病的品系有44份,在江油表现抗病的品系有25份,在两地均表现环境稳定抗病的品系有17份。分子检测表明,参鉴品系中可能携带Yr5b、Yr6、Yr7、Yr9、Yr30、Yr78、Yr81、Yr86、YrZH84、YrLT26和YrAS1676,其中只有Yr6、Yr81和YrLT26显著影响抗病性,没有发现可能携带Yr5a、Yr15、Yr18、Yr26和Yr28的品系。此外,Yr78、Yr81、Yr86和YrAS1676组合表现可有效抗条锈病。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系对小麦条锈菌当前流行小种的抗性整体水平较2010年前明显提高,抗病基因的使用呈多样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Yr基因 SNP标记 小麦抗条锈育种 长江中下游麦区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景观占比的响应及其阈值
7
作者 田昌园 张红丽 +3 位作者 张艺 李嘉宁 汪军红 查同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50-8158,共9页
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显著影响,厘清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面积占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对区域景观调控与用地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以二级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InV... 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显著影响,厘清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面积占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对区域景观调控与用地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以二级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InVEST模型、RULSE模型以及NPP数据,评估产水量(WY)、固碳量(CS)以及土壤保持(SC)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分段线性回归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TES)对人类活动影响较为强烈的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占比的响应及其阈值。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地区林地占比较高地区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建设用地占比较高地区分布在东部和北部,耕地占比较高地区分布在东北部和中西部。(2)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WY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征,CS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SC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区,TES与SC分布呈现相似特征。(3)林地面积占比对TES有正向促进作用,其影响阈值为93.2%,当超过此阈值,促进作用会加强;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占比对TES有着负向的作用,当面积占比分别超过8.7%和46.9%时,二者的负向作用会减弱,耕地在阈值前后的负向影响均弱于建设用地,因此,约束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开发,促进林地面积增加可以提升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流域的景观调控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面积 阈值效应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下扬子中二叠统孤峰组热液硅质岩地球化学约束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邹怡 韦恒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811,共13页
【目的】下扬子地区中二叠世沉积了一套富含有机质的孤峰组黑色硅质岩,热液硅质岩的分析是该区硅质岩与异常高有机质富集关系研究的关键,进而为该区页岩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结合岩相学特征分... 【目的】下扬子地区中二叠世沉积了一套富含有机质的孤峰组黑色硅质岩,热液硅质岩的分析是该区硅质岩与异常高有机质富集关系研究的关键,进而为该区页岩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结合岩相学特征分析,安徽铜陵叶山和巢湖平顶山地区孤峰组硅质岩的成因及其构造背景。【结果】巢湖地区孤峰组黑色薄层硅质岩中富含硅质海绵骨针以及放射虫,而铜陵地区孤峰组青灰色硅质岩中几乎不含硅质生物,由微晶石英组成。热液活动指标Al/(Al+Fe+Mn)、Eu/Eu^(*)、Al-Fe-Mn三角图、Lu_(N)/La_(N)比值指示铜陵地区孤峰组青灰色硅质岩为热液成因,巢湖地区孤峰组黑色薄层硅质岩为生物成因。微量和稀土元素La-Th-Sc三角图以及La/Sc与Ti/Zr交会图指示铜陵地区孤峰组沉积期为洋岛弧构造背景,而巢湖地区为陆岛弧和主动大陆边缘背景。【结论】铜陵地区孤峰组硅质岩为原生热液硅质沉积,是斜坡带活跃的构造裂陷活动带来的热液硅酸沉积而成。下扬子地区孤峰组黑色层状硅质岩虽然为生物成因,但其硅的来源与斜坡带的热液活动有关。下扬子地区孤峰组富有机质沉积可能与热液活动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造成浮游生物的繁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峰组 热液活动 硅质岩 下扬子地区 中二叠世 有机质富集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特征
9
作者 文高辉 张紫怡 +4 位作者 田雨萌 方龙俊 王子诚 丁学谦 黄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规律,利用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58个市(州、区)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模型、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规律,利用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58个市(州、区)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模型、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整体以及赣湘鄂皖4省2009—2019年耕地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总体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湖北省的耕地面源污染强度与总量均位于前列。2009—2019年耕地面源污染强度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江西省整体上一直保持为低污染强度,湖北省则为高污染强度聚集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重心变化呈现出“区间震荡”的规律,且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重心迁移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态势,总体表现为“东冷西热”的空间分布格局。因此,长江流域中游段特别是湖北省和湖南省是未来进一步推进耕地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要统筹好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安全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源污染 空间分异 迁移轨迹 冷热点分析 粮食主产区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安徽省铜陵市迪龙冲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0
作者 张纪田 赵坦 +3 位作者 黄家龙 孙国胜 李雪 刘根驿 《黄金》 CAS 2024年第9期67-73,共7页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成矿区,迪龙冲金矿床位于该矿集区中部,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板块北缘。近年来,在区域内发现了叶山铁矿床、曹家冲铜矿床、舒家店铜矿床及杨冲里金矿床等典型矿床。通过本次野外勘查工作,结合前人已有...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成矿区,迪龙冲金矿床位于该矿集区中部,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板块北缘。近年来,在区域内发现了叶山铁矿床、曹家冲铜矿床、舒家店铜矿床及杨冲里金矿床等典型矿床。通过本次野外勘查工作,结合前人已有成果资料,系统总结了迪龙冲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要素及找矿标志,为进一步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迪龙冲金矿床成矿类型主要为裂隙充填型和蚀变岩型2种。矿体(脉)成因是后期热液灌入、充填或交代作用成矿。矿体(脉)严格受构造控制,北东向主构造和北西向次级构造均为容矿构造。坟头组地层、石英闪长斑岩和断裂接触带交会部位及附近是寻找金矿的关键位置。硅化-镜铁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镜铁矿化-金矿化、硅化-黄铁矿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等4类矿化蚀变组合是矿区及周边地区较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龙冲金矿床 成矿要素 找矿标志 铜陵矿集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矿化蚀变组合
下载PDF
长江中游干流河段洲滩民垸行蓄洪能力研究
11
作者 毕祯珊 李昌文 +2 位作者 伍岳 黄艳 张维奇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4期41-46,共6页
长江中下游洲滩民垸具有巨大行蓄洪能力,对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起重要作用。但是,洲滩民垸点多面广,地形数据缺乏,无法充分利用并有效构建数学模型分析行蓄洪作用。基于长江中下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构建长江中游干流河段洲滩民垸... 长江中下游洲滩民垸具有巨大行蓄洪能力,对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起重要作用。但是,洲滩民垸点多面广,地形数据缺乏,无法充分利用并有效构建数学模型分析行蓄洪作用。基于长江中下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构建长江中游干流河段洲滩民垸数字高程模型,以生产水位-面积-容积关系成果,分区分类研究洲滩民垸的行蓄洪能力。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干流洲滩民垸行蓄洪能力强,但空间分布差异大,其中,荆江河段洲滩民垸面积及蓄洪容积占比最高,在面临大洪水时调度运用多。研究成果能够直观有效呈现长江中游干流洲滩民垸的行蓄洪能力,为洲滩民垸的调度运用打牢数据基础,为科学准确制定防洪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民垸 行蓄洪能力 水位-面积-容积关系 遥感影像 长江中游
下载PDF
陕南镇巴地区中-晚三叠世界线富锂黏土岩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12
作者 周伟 祁晓鹏 +3 位作者 张嘉升 徐磊 杨杰 高景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2,共16页
首次报道了扬子板块北缘镇巴地区中-晚三叠世界线黏土岩锂的超常富集,黏土岩产于关岭组(T_(2)g)/须家河组(T_(3)x)平行不整合界面,为古风化壳沉积物,Li_(2)O品位0.08%~0.11%,最高达0.22%,超过了该类型矿产的边界品位(0.06%),界线黏土岩... 首次报道了扬子板块北缘镇巴地区中-晚三叠世界线黏土岩锂的超常富集,黏土岩产于关岭组(T_(2)g)/须家河组(T_(3)x)平行不整合界面,为古风化壳沉积物,Li_(2)O品位0.08%~0.11%,最高达0.22%,超过了该类型矿产的边界品位(0.06%),界线黏土岩的岩石学特征、矿物组成及岩石成因亟待查明。本文通过XRD分析、TIMA分析以及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查明了界线黏土岩的矿物组成,探讨了黏土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及物质来源,提出了不整合面黏土岩类关键金属矿产的综合找矿方向。研究表明,镇巴地区T_(2)/T_(3)界线黏土岩主要由石英、伊利石、高岭石组成,并含有极少量绿泥石、蒙脱石和铝绿泥石。主量元素(SiO_(2)、Al_(2)O_(3)、^(T)Fe_(2)O_(3)、TiO_(2))特征表明界线黏土岩属于铝土质泥岩,黏土岩CIA值(化学蚀变指数)为85~93,ICV值(成分变异指数)为0.22~0.46,说明其沉积母岩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微量元素(V、Ni、Sr、Ba)显示黏土岩形成于氧化-还原过渡的陆相淡水沉积环境。我国目前在不整合面发现的黏土岩有铁-铝质黏土岩、铝质黏土岩、铝土岩,代表了古风化壳沉积,并产有锂、镓、稀土、铌等关键金属矿产,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具有多元素综合成矿的特点,建议后期加强不整合面黏土岩类的综合找矿工作,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北缘 中-晚三叠世界线 富锂黏土岩 找矿意义 镇巴地区
下载PDF
农业绿色转型约束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效应
13
作者 吕添贵 付舒斐 +1 位作者 胡晗 耿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79,289,共12页
[目的]基于农业绿色转型约束探究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效应,可为制定生态耕种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2005—2019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合Dagum基尼系数... [目的]基于农业绿色转型约束探究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效应,可为制定生态耕种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2005—2019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 2005—2019年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由0.425上升至0.674,效率值空间差异较大但差异度有所下降;(2)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非均衡性显著且逐渐缩小,基尼系数由0.265降至0.185,地区空间非均衡程度表现为湖南地区>湖北地区>江西地区;(3)人均GDP、有效灌溉率和财政支农力度对研究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正向影响,复种指数和城乡收入差距呈负向影响。[结论]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但空间非均衡性显著,受自然、经济社会、技术和政策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应激发农户耕地绿色生产积极性,降低污染排放量,以及推进耕地绿色利用技术均衡化,提高区域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转型 耕地利用 生态效率 时空分异特征 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碳源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14
作者 吕添贵 邱蓉 +2 位作者 李泽英 付舒斐 赵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1-261,共11页
辨识粮食主产区耕地碳源汇平衡特征及驱动因素,对推动耕地低碳生产跃迁和稳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碳源-碳汇双重视角测度2005—2021年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净碳汇量,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 辨识粮食主产区耕地碳源汇平衡特征及驱动因素,对推动耕地低碳生产跃迁和稳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碳源-碳汇双重视角测度2005—2021年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净碳汇量,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并提出固碳减排策略。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净碳汇总量从2005年2674.09万t增加至2021年3757.58万t,年均增幅2.22%,碳汇功能愈发凸显,空间上各地市耕地净碳汇呈“低值区点状分散、高值区片状集聚”的差异分布态势;2)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净碳汇空间相关性存在“正集聚-负集聚-正聚集”交替变化规律,整体和省域耕地净碳汇均存在扩散现象且区域差异有所增强;3)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净碳汇时空格局演化受耕地利用和农业经济因素影响显著,其中,耕地规模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关键主导因素且影响力区域异质性明显;4)应推动耕地规模化与机械化经营、科学量化物资投入及重视耕地生产主体素质培养,带动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固碳减排。研究结果可为科学测度耕地碳源汇、完善耕地碳循环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净碳汇 时空演化特征 驱动因素 固碳减排路径 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中西部大盆地重点勘探领域战略选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建 周小进 +3 位作者 刘超英 段铁军 余琪祥 曹清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37,共9页
国家油气矿业权体制改革与新政导致矿权空白区日益扩大,为了挖掘、提升空白区油气战略价值,促进油气资源的发现与充分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过分析我国油气资源结构与分布特点,聚焦陆上主要矿权空白区,立足油气地质条件与关键成藏要... 国家油气矿业权体制改革与新政导致矿权空白区日益扩大,为了挖掘、提升空白区油气战略价值,促进油气资源的发现与充分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过分析我国油气资源结构与分布特点,聚焦陆上主要矿权空白区,立足油气地质条件与关键成藏要素的研究,按照逐级分类的流程,开展了战略选区与重点勘探领域的优选。塔里木盆地南北台盆深凹区天然气、准噶尔盆地东北石炭系天然气与侏罗系煤层气、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上古生界致密气与煤层气、中上扬子盆外平缓构造区海相页岩气是未来战略选区的重点方向。结合各领域油气地质特点与关键问题,提出了深化研究、技术攻关方向及选区评价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页岩气 油气战略选区 中上扬子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演化及对古地理格局的控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志伟 钟怡江 +3 位作者 刘磊 陈洪德 王兴龙 陈安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0-1123,共14页
克拉通内裂陷对四川盆地及周缘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有利区带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大量露头证据揭示鄂西—渝东地区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的存在。研究充分利用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结合相关构造背景与地球动力学成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明... 克拉通内裂陷对四川盆地及周缘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有利区带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大量露头证据揭示鄂西—渝东地区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的存在。研究充分利用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结合相关构造背景与地球动力学成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明确提出早寒武世鄂西渝东克拉通内裂陷发育的综合识别标志,并刻画了裂陷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以及对古地理格局的控制。结果表明:1)裂陷呈南宽北窄、东缓西陡的不对称箕状形态;2)受裂陷西缘同沉积断裂控制,裂陷内地层沉积厚度与深—浅水沉积、斜坡相沉积均具明显分异性,分异程度与断裂活动性呈正相关关系;3)在早寒武世裂陷以补偿沉积充填为主,其内部由初期陆棚沉积向末期碳酸盐岩台地过渡,根据充填特性可将裂陷演化划分为裂陷(水井沱组沉积期)、坳陷(沧浪铺组沉积期)、填平补齐(石龙洞组沉积期)3个阶段;4)裂陷的“开启—闭合”是“罗迪尼亚大陆裂解—冈瓦纳大陆聚合”在中、上扬子之间的响应,该构造背景下的古地貌分异、同沉积断裂活动及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其古地理格局。鄂西—渝东地区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的提出不仅为四川盆地克拉通内裂陷作用构造—沉积格局提供了新的认识,也对中上扬子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渝东地区 中上扬子地区 早寒武世 克拉通内裂陷 裂陷演化
下载PDF
农业绿色转型约束下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动态演进及其收敛特征研究--以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吕添贵 付舒斐 +2 位作者 胡晗 汪立 耿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研究目的:辨析农业绿色转型约束下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演化规律及空间收敛特征,为保障区域农业绿色转型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生命周期分析法,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空间β收敛模型。研究结... 研究目的:辨析农业绿色转型约束下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演化规律及空间收敛特征,为保障区域农业绿色转型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生命周期分析法,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空间β收敛模型。研究结果:(1)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由2005年的0.978波动增加至2020年的1.066,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效率值呈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依次递减趋势;(2)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收敛水平为0.043,局部收敛水平呈现江西、湖北、湖南依次递减格局,均存在显著的β收敛趋势和空间正向溢出效应;(3)地区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家庭农业经济贡献度和财政支农力度与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收敛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复种指数和种植结构呈显著负相关;(4)促进耕地绿色利用转型应顺应耕地绿色空间关联规律,加快推广耕地绿色生产技术,推进耕地绿色综合整治和强化耕地绿色环境规制。研究结论:完善和推广农业绿色转型模式,应当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演进的客观规律,构建合理的耕地利用转型政策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农业绿色转型 生命周期分析 收敛特征 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Two series of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MLYRA) and the hydrogen, oxygen, sulfur and lead isotopes of their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ystems 被引量:40
18
作者 周涛发 袁峰 +1 位作者 岳书仓 赵勇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S1期208-218,共11页
Based on studies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MLYRA) and their hydrogen, oxygen,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s, it is ... Based on studies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MLYRA) and their hydrogen, oxygen,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existed two series of copper-gold deposits. They are evolutional products of two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ystems in different geodynamic settings and geological era. Series I is stratiform or stratabound copper-gold deposits. These deposits were formed by submarine exha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hydrothermal solutions in Her-cynian ten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after bot brine ascending along contemporaneous faults and exhaled into the sea-floor. Series II consists of copper-gold deposits related to medium and acidic magmatic intrusions. Their mineralizations took place in Yanshanian in a tensional or a transitional period to the ten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from the composite of the tethys tectonic regime and the Paleo-Pacific ocean tectonic regime, as well as in the upper mantle doming and crustal thinning environment. Copper-gold deposits were formed from the hydrothermal fluids, mixtures of magmatic water and part of meteoric water, by complex water-rock interactions and coupling dynamic processes of transport-chemical reactions. Super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rge-scale copper-gold or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ORE-FORMING system ISOTOPE copper-gold deposit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稻区国审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飞 陆爱国 +1 位作者 周建霞 王孔俭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83,87,共5页
分析了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通过国家审定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有46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早中熟类型26个,迟熟类型20个;早中熟类型组合区试平均产量为508.91 kg/667 m^(2),迟... 分析了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通过国家审定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有46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早中熟类型26个,迟熟类型20个;早中熟类型组合区试平均产量为508.91 kg/667 m^(2),迟熟类型组合为515.89 kg/667 m^(2),近年通过审定组合的区试产量更高;组合优质达标率仅为10.87%,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组合占比分别为15.22%和4.35%;列入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组合29个。截至2019年,有18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4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33.34万hm^(2),2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66.67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稻区 两系杂交早稻 产量 品质 抗性 推广面积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涪陵区块海相页岩气层特征 被引量:41
20
作者 冯爱国 张建平 +2 位作者 石元会 赵红燕 黄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9,141,共5页
涪陵区块地处中扬子板块西部,综合测录井及岩屑、岩心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涪陵区块龙马溪组—五峰组海相页岩层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储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镜质体反射率与脆性矿物含量适中;储层低孔特低渗,纳米级... 涪陵区块地处中扬子板块西部,综合测录井及岩屑、岩心室内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涪陵区块龙马溪组—五峰组海相页岩层岩性主要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储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镜质体反射率与脆性矿物含量适中;储层低孔特低渗,纳米级孔隙发育,微裂缝较发育;天然气以甲烷为主,不含硫化氢;深水陆棚沉积环境优越,页岩气层存在明显异常高压。研究结论对于涪陵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产能建设,以及国内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地区 涪陵区块 海相页岩气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