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枝强度对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形成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阮颖超 苏比·热西塔洪 +6 位作者 林熙 李明 范少辉 冯随起 陈志云 马祥庆 何宗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9,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杉木无节材形成及质量的影响,为确定杉木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的合理修枝强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4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修枝强度试验(每年修枝至树干直径6、8、10和12 cm,直至树干修... 【目的】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杉木无节材形成及质量的影响,为确定杉木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的合理修枝强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4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修枝强度试验(每年修枝至树干直径6、8、10和12 cm,直至树干修枝净高度达7 m时停止修枝,未修枝木为对照)。在修枝22年后,调查林木生长情况;选取各修枝强度的平均标准木共计30株并砍倒,截取7 m以下树干运回实验室,测定树干饱满度;然后采用锯板法、旋切法切割树干,测定节疤的数量、长径和短径,并统计无节材积比例、无节单板数量比例和节疤体积比例。【结果】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随修枝强度增加而显著下降的趋势,但修枝强度对树高无显著影响;修枝强度6 cm的胸径显著小于其余处理,单株材积显著小于修枝强度10 cm、12 cm和对照(CK);修枝强度8 cm的胸径显著小于修枝强度10 cm和12 cm,单株材积显著小于修枝强度12 cm。在1.3~4.0 m木段,修枝强度6 cm的饱满度显著高于修枝强度10 cm和12 cm;在4~7 m木段,修枝强度8 cm的饱满度显著高于修枝强度10 cm。锯板法的测定结果表明,节疤数量呈随修枝强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节疤长径和短径均随修枝强度增加而降低,修枝强度6 cm的节疤短径显著小于其余处理。旋切法的测定结果表明,节疤的数量、长径和短径均呈随修枝强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无节材积比例和无节单板数量比例均有随修枝强度增加显著提高的趋势,节疤体积比例有随修枝强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4个强度修枝的无节材积比例均显著提高(至少51.1%),无节单板数量比例均显著提高(至少33.25%)。锯板法和旋切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修枝强度6 cm和8 cm的节疤分布更少更小且无节材比例提升效果更明显,修枝效果排序为修枝强度6 cm>8 cm>10 cm>12 cm>CK。【结论】修枝强度的确定取决于经营目标。若要追求更大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但对木材质量要求不高时,可选择修枝强度10 cm和12 cm;若要追求更大的树干饱满度、无节材积比例和无节单板数量比例,以及更低的节疤体积比例和更少及更小的节疤的数量、长径和短径,但对生长量要求不高时,可选择修枝强度6 cm和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修枝强度 无节材 旋切法 锯板法
下载PDF
福建杉木间伐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瑞英 吴纯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43,共3页
测定与分析了杉木间伐材物理力学性质,并将结果与福建南平天然杉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间材物理力学性质较天然林差。为杉木的定向培育。提高林木质量和有效地对杉间材的材质改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木材 物理力学性质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杉木间伐材的抗褐腐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邓邵平 江茂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3-486,共4页
以褐腐菌棉腐卧孔菌为试菌,对分别用热油和热空气为介质,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热处理后的杉木间伐材试样的耐腐性进行了试验,并与质量分数为1.0%的CCA-C防腐剂处理材(吸药量为2.53 kg.m-3)和未处理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种加热介质... 以褐腐菌棉腐卧孔菌为试菌,对分别用热油和热空气为介质,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热处理后的杉木间伐材试样的耐腐性进行了试验,并与质量分数为1.0%的CCA-C防腐剂处理材(吸药量为2.53 kg.m-3)和未处理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种加热介质中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后试材的耐腐性均比未处理材高,且随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耐腐性有较明显的改善;试材在180、200℃分别经不同时间热处理后的耐腐性均低于CCA-C处理材,但在220℃热处理3、5 h后,各试材的质量损失率均为0;若处理温度和时间相同,则热油处理材的耐腐性基本上高于热空气处理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材 热处理 加热介质 耐腐性
下载PDF
两段处理法对杉木间伐材性能改良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邓邵平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以处理时间为因素,按正交试验方案采用两段浸渍法对杉间材进行处理,第1段用质量分数为20%的Na2SiO3处理,第2段采用6%H3BO3与10%的PEG-1 000的复合溶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杉间材的顺纹抗压强度、硬度均比素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 以处理时间为因素,按正交试验方案采用两段浸渍法对杉间材进行处理,第1段用质量分数为20%的Na2SiO3处理,第2段采用6%H3BO3与10%的PEG-1 000的复合溶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杉间材的顺纹抗压强度、硬度均比素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平均增加27.37%和14.58%;而试材经不同阶段处理后的尺寸稳定性能各异,其中以第1段处理12 h后再经第2段处理24 h时的尺寸稳定性能改善明显,抗胀率达3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间材 两段处理 尺寸稳定性 顺纹抗压强度 硬度
下载PDF
杉木间伐材压缩成型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可力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37,共4页
应用自行设计与制造的模具 ,将经过软化处理的杉木间伐材进行高温加热、压缩成型 ,并测定了处理材的密度、压缩变形恢复率和硬度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以探求较佳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间伐材经高温加热、压缩成型处理 。
关键词 杉木间伐材 高温加热 压缩成型 工艺条件
下载PDF
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清金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8期74-76,共3页
对初植密度为3 000株/hm2的7~9年生杉木林进行不同始伐时间、不同间伐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始伐时间越早或间伐强度越大,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材积的增幅也越大,经济效益越高。其中以7年生、间伐强度30%对林分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 对初植密度为3 000株/hm2的7~9年生杉木林进行不同始伐时间、不同间伐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始伐时间越早或间伐强度越大,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材积的增幅也越大,经济效益越高。其中以7年生、间伐强度30%对林分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效应最明显,以7年生、间伐强度20%的林分蓄积量为最大。以培育大中径材为目标,则适宜的初次间伐方案为始伐期7年生、间伐强度30%,若培育中小径材的林分,则宜为始伐期7年生、间伐强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中幼林 抚育间伐 效果
下载PDF
间伐施肥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铭臻 刘静 +5 位作者 邹显花 郑宏 范福金 林开敏 马祥庆 李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78,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和施用不同比例N、P肥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方法】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9年生立地指数2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9块标准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间伐和施肥的配套试验,间伐保留密度为1 200、1 ...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和施用不同比例N、P肥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方法】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9年生立地指数2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9块标准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间伐和施肥的配套试验,间伐保留密度为1 200、1 500和2 250株/hm^(2),N肥施用量为0、100、200 g/株,P肥施用量为0、250、500 g/株,连续观测4 a。【结果】不同间伐密度和N、P肥施用量对杉木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有较大影响,最小密度与最大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N肥施用量和P肥施用量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影响较小,不同N、P肥施用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间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存在显著差异,N、P肥施用量对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影响较小。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量增量并不显著,但较高水平N、P肥施用量能促进林分蓄积量增量显著提高。低间伐保留密度显著影响杉木大径材出材量,而1 200株/hm^(2)保留密度下大径材出材量最高,1 500和2 250株/hm^(2)保留密度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中径材出材量。高水平的N肥施用量能促进杉木中龄林大径材出材量的增加,高水平的P肥施用量能促进中径材出材量的增加,但其结果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相对于N、P肥的施用效果,密度调控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较低的林分密度是培育杉木大径材的关键技术,而N、P肥施用效应需要长期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施肥 中龄林 材种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