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itudinal changes of surface pollen and vegetation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China 被引量:19
1
作者 YANG Zhenjing ZHANG Yun +4 位作者 REN Haibao YAN Shun KONG Zhaochen MA Keping NI Ji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799-810,共12页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pollen assemblage in surface soil layers,their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in a dryland mountain-basin system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a r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pollen assemblage in surface soil layers,their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in a dryland mountain-basin system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a realistic basis for paleovegetational reconstruction,we investigated 86 vegetation quadrats and analyzed 80 soil samples from the surface soil layers along an altitudinal transect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from alpine cushion vegetation at 3,510 m near glacier to desert vegetation at 460 m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According to surface pollen assemblag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the transect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major altitudinal pollen zones as alpine cushion vegetation,alpine and subalpine meadows,montane Picea forest,forest-steppe ecotone,Artemisia desert and typical desert,which basica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untainous vegetation patterns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However,Picea pollen also exists outside the spruce forest,Chenopodiaceae and Artemisia pollen appeared above the elevation of 1,300 m,indicating that most of them might be introduced from lower elevations by upslope winds.Airborne pollen researches from three region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further suggest that a high-frequency northwest anabatic wind has a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transportation and dispersion of surface pollen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tudinal transect vegetation zone pollen assemblage Picea forest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Discovery of Radiolarian Fossils from the Aiketik Group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South Tianshan Mountains of Chinaand Its Implications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曰俊 王招明 +3 位作者 吴浩若 黄智斌 谭泽金 罗俊成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6-154,共9页
The Aiketik Group, distributed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South TianshanMountains, China, is an important lithostratigraphic unit involved in the South Tianshan orogen. Itis separated from the adjacent rocks by faults.... The Aiketik Group, distributed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South TianshanMountains, China, is an important lithostratigraphic unit involved in the South Tianshan orogen. Itis separated from the adjacent rocks by faults. Generally, the geologists ascribed it to the UpperCarboniferous according to Pseudostaffella sp., Profusulinella sp. and Fusulinella sp. found fromthe limestone and sandy limestone of Aiketik. Our radiolarian fossi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hert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Haladaok section located at the upper Tuoshihan River. The fossils mainlyinclude Albaillella undulata Deflandre, Albaillella paradoxa Deflandre, Albaillella sp. aff. A.paradoxa Deflandre, Albaillella sp. cf. A. deflandrei Gourmelon, Albaillella sp., Albaillellaexcelsa Ishiga, Kito and Imoto (?), Belowea variabilis (Ormiston et Lane), Callella cf. C.parvispinosa Won, Entactinia cf. E. tortispina Ormiston et Lane, Entactinia aff. E. tortispinaOrmiston et Lane, Entactinia variospina Won, Entactinia sp., Eostylodictya rota (Won),Latentifistula impella (Ormistone et Lane) (?), Latentifistula turgita Omiston et Lane,Latentifistulidae gen. et. sp. indet. and Polyentactinia cf. aranea Gourmelon. Among them,Albaillella excelsa Ishiga, Kito and Imoto (?) is a Late Permian species with some elementsuncertain as there is only one poorly-preserved fossil of this species found so far. And tworadiolarian assemblages can be identified from the other fossils. One is the early EarlyCarboniferous assemblage represented by Albaillella undulata Deflandre, Albaillella paradoxa andAlbaillella sp. cf. A. deflandrei Gourmelon. And the other is the late Early Carboniferousassemblage represented by Eostylodictya rota (Won). This i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radiolarianfossils in the Aiketik Group, also the first discovery of Late Permian radiolarian fossils in theSouth Tianshan Mountains. Meanwhile, this is the current westernmost sampling site of radiolarianfossils in the South Tianshan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end of the South tianshan mountains the Aiketik Group RADIOLARIAN Late Permian Early Carboniferous middle Carboniferous
下载PDF
348-YEAR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FROM TREE-RINGS FOR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27
3
作者 袁玉江 李江风 张家宝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1年第1期95-104,共10页
Correlation census shows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ee-ring chronologies in the Urumqi River Basin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July in the last year to February in the concurrent year is significant,and the best ... Correlation census shows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ee-ring chronologies in the Urumqi River Basin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July in the last year to February in the concurrent year is significant,and the best sing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74,with significance level of 0.0001. Using two residual chronologies collected from west Baiyanggou and Boerqingou,precipitation for 348 years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the North Slope of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its explained variance is 62%.According to much verification from independent precipitation data,historical climate records,glacier and other data.it shows that the r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series of 348 years is reliable.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features indicates that there were three wet periods occurring during 1671(?)—1692,1716—1794 and 1825—1866 and three dry periods during 1693 —1715,1795—1824 and 1867—1969.Two wet periods,during 1716—1794 and 1825—1866, correspond to the times of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glacial terminal moraine formation,which is in front of No.1 glacier in Urumqi River source.According to computation,corresponding annual precipitation amounts are 59mm and 30mm more than now.The r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series has a significant drying trend from 1716 to 1969.and has better representativeness to the precipitation of Urumqi and Changji Prefecture on the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 chronology the North Slope of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statistical test
原文传递
THE CONODONT SEQUENCE AND A MIDDLE-CARBONIFEROUS BOUNDARY IN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XINJIANG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治信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9年第14期1203-1207,共5页
In Xinjiang, the Arqialehe Carboniferous section of the Boluoheluo Mountain is an important and representative one for the Carboniferous strata in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Based mainly on brachiopods, corals and... In Xinjiang, the Arqialehe Carboniferous section of the Boluoheluo Mountain is an important and representative one for the Carboniferous strata in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Based mainly on brachiopods, corals and fusutinids, Yang Shi-fu first divided the Carboniferous section in detail, and the Middle-Carboniferous boundary in this region has been debated for a long time (Table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the CARBONIFEROUS CONODONT SEQUENCE Yeliemedun Formation
原文传递
新疆中天山北坡断裂带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温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宫恒瑞 郑玉萍 苗运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84-90,共7页
研究中天山断裂带从高山带到准噶尔盆地边缘整个过渡带的土壤温度分布特征有助于理解干旱区土壤环境特征,从而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本文选取新疆中天山断裂带海拔高度呈梯度分布的6个气象站2005年至2020年各层土壤温度的日观... 研究中天山断裂带从高山带到准噶尔盆地边缘整个过渡带的土壤温度分布特征有助于理解干旱区土壤环境特征,从而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本文选取新疆中天山断裂带海拔高度呈梯度分布的6个气象站2005年至2020年各层土壤温度的日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形、不同深度土壤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中天山北坡土壤温度变幅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升高。不同地形的土壤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年温差浅层大于深层,由浅至深年最高温度和年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逐渐推迟;年内中天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0~20 cm的土壤日平均温度曲线大致呈余弦函数曲线,32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基本呈正弦函数分布,较0~20 cm地温的最高和最低晚3个月左右。研究区土壤温度随海拔高度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为3539~600 m高度范围,土壤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600~441 m高度范围,土壤温度随着海拔的下降而下降;0~20 cm为土壤温度变化的活跃层,4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可称之为过渡层,320 cm深度称为土壤温度的稳定层,80~160 cm称为土壤温度的次稳定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北坡 海拔高度 土壤温度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不同牧压对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生活型的影响
6
作者 张丽萍 田聪 +2 位作者 李晓敏 阿斯娅·曼力克 沙吾列·沙比汗 《草食家畜》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目的】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的变化,为建立合理放牧利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庙尔沟乡索尔巴斯陶夏、冬牧场的实际放牧强度和草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选择重度(HG)、中度(MG)、轻度(LG)且... 【目的】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的变化,为建立合理放牧利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庙尔沟乡索尔巴斯陶夏、冬牧场的实际放牧强度和草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选择重度(HG)、中度(MG)、轻度(LG)且具代表性地段的放牧场,设置3个不同牧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置3个重复。【结果】在不同牧压条件下,植物群落优势种略有差异,群落物种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随着牧压增大,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的重要值下降,而杂类草及醉马草的重要值增大;不同牧压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植被的盖度和高度,对频度的影响较小,呈现出植被平均高度、总盖度和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不同放牧时期对山地草甸植被优势种和植物生活型有明显影响,在夏季放牧场中植株矮小、重要值很低的金露梅在冬季放牧场中却株型高大,重要值也极高。【结论】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不同,HG、MG、LG物种数分别为26、22和33种,物种间数目相差明显。重度放牧降低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增大了杂类草和醉马草的优势。随着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的生活型和重要值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中段 不同牧压 山地草甸 植物群落特征
下载PDF
中天山东段天湖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宏刚 苏锐 +4 位作者 梁积伟 王驹 金远新 欧光习 姜晓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8-1226,共19页
天湖花岗岩体由六个侵入体组成,按岩石谱系划分为三个岩相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其为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圆形深成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天湖岩体侵位于早三叠世(241~243Ma),... 天湖花岗岩体由六个侵入体组成,按岩石谱系划分为三个岩相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其为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圆形深成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天湖岩体侵位于早三叠世(241~243Ma),为印支早期的产物。来自岩体的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ε_(Hf)(t)值变化于-2.6~5.5之间,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941~1435Ma之间,表明其岩浆源区均为来源于亏损地慢的新生地壳岩石。该岩体总体富硅(SiO_2为69.14%~76.62%),富碱(K_2O+Na_2O为7.39%~8.83%),而Ti,Ca,Fe和Mg含量较低,A/CNK为0.95~1.04,(K_2O+Na_2O)/Al_2O_3为0.69~0.82,属于钙碱性花岗岩。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和高场强元素(HFSE)Ba、Th,但贫Ta、Nb、Ce、Hf、Zr、Sm、Y及Yb。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异不显著,而轻稀土分异明显,铕呈现弱负异常(δEu=0.24~0.78)。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天湖岩体形成与幔源岩浆的底侵和内侵使得中-新元古代新生的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有关。岩浆侵入活动的动力来源于海西晚期至印支早期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和碰撞及随后的板内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印支期 天湖 中天山
下载PDF
长期围栏封育对中天山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朱新萍 贾宏涛 +4 位作者 蒋平安 赵成义 胡玉昆 曹叶飞 苏建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9-992,共4页
以中科院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站25年围封样地为对象,研究亚高山草原、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长期围封对3种草地类型草地植被盖度、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围栏... 以中科院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站25年围封样地为对象,研究亚高山草原、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长期围封对3种草地类型草地植被盖度、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围栏内生物量与植株高度均表现为亚高山草原化草甸>亚高山草甸化草原>亚高山草原;3种草地类型围栏内外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差异呈极显著(P<0.01),且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围栏内外植物高度差异极显著(P<0.01)。围封25年后,围栏外的群落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围栏内,而均匀度指数围栏内均高于围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围封 天山中部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中天山地质特征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博 马中平 +3 位作者 孟广路 王斌 曹积飞 李文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8-469,共12页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吉尔吉斯中天山研究进展的梳理,结合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实地考察,系统论述了中天山基础地质情况,并简述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天山由"尼古拉耶夫线"和阿特巴什—伊内尔切克断裂划...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吉尔吉斯中天山研究进展的梳理,结合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实地考察,系统论述了中天山基础地质情况,并简述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天山由"尼古拉耶夫线"和阿特巴什—伊内尔切克断裂划分为北、中、南3部分。中天山两侧的缝合带限定了早古生代古吉尔吉斯洋和晚古生代南天山洋的发展和消亡过程。组成中天山的不同块体大多具有古元古界的基底,古生代总体处于大陆坡-边缘海沉积环境。晚古生代产出与俯冲相关的岩浆作用和后碰撞岩浆作用,前者与斑岩型铜矿、接触交代型铜-金矿相关,后者与造山型金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吉斯斯坦 中天山 地层 岩浆作用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天山北麓中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被引量:28
10
作者 段磊 王文科 +2 位作者 曹玉清 王丽娟 刘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9-34,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天山北麓中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比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特征的异同点,得出结论:(1)地下水化学场受到地质地貌的控制作用,自南向北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带性。(2)山前冲洪积扇区,潜水和承压水联系密切,水质好,是城市集中供水... 本文通过分析天山北麓中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比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特征的异同点,得出结论:(1)地下水化学场受到地质地貌的控制作用,自南向北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带性。(2)山前冲洪积扇区,潜水和承压水联系密切,水质好,是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的良好选择。(3)细土平原区,潜水沿河道两侧分布着一定宽度的淡水带,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河水的补给。(4)承压水是细土平原区工农业用水的首要选择;沙漠边缘和乌鲁木齐城镇区地下水水质差,不宜利用,可采用地表水或外流域调水。(5)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是受溶滤作用、蒸发作用和脱硫酸作用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对比分析 形成作用 地下水 天山北麓中段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艾克提克群中放射虫化石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曰俊 王招明 +3 位作者 买光荣 吴浩若 黄智斌 谭泽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6-500,共5页
中国南天山西端的艾克提克群是卷入南天山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元,其与相邻地层单元均以断层接触。以往根据在其灰岩和砂质灰岩中发现的Pseudostaffellasp.,Profusulinellasp.和Fusulinellasp.将其归属于上石炭统。我们的放射... 中国南天山西端的艾克提克群是卷入南天山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元,其与相邻地层单元均以断层接触。以往根据在其灰岩和砂质灰岩中发现的Pseudostaffellasp.,Profusulinellasp.和Fusulinellasp.将其归属于上石炭统。我们的放射虫化石发现于托什罕河上游的哈拉道克剖面,主要包括AlbaillellaundulataDeflandre,Al-baillellaparadoxaDeflandre,Albaillellasp.aff.A.paradoxaDeflandre,Albaillellasp.cf.A.deflandreiGourmelon,Albaillellasp.,AlbaillellaexcelsaIshiga,KitoandImoto(?),Beloweavariabilis(OrmistonetLane),Callellacf.C.parvispinosaWon,Entactiniacf.E.tortispinaOrmistonetLane,Entactiniaaff.E.tortispinaOrmistonetLane,En-tactiniavariospinaWon,Entactiniasp.,Eostylodictyarota(Won),Latentifistulaimpella(OrmistoneetLane)(?),La-tentifistulaturgidaOmistonetLane,Latentifistulidaegen.et.sp.indet.和Polyentactiniacf.araneaGourmelon。其中,AlbaillellaexcelsaIshiga,KitoandImoto(?)的时代为晚二叠世(存疑),其余可以划分出早石炭世早期和晚期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前者以AlbaillellaundulataDeflandre,AlbaillellaparadoxaDeflandre和Albaillellasp.c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放射虫化石 艾克拉克群 放射虫 晚二叠世 早石炭世 中石炭世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提取地倾斜异常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建明 李志海 +1 位作者 孙甲宁 高歌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8,共11页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特性,选取db4小波基、细节6阶为各台站地倾斜整点值数据的研究对象,建立了小波分析异常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提取了2011年以来新疆天山中段地区2次6级地震前地倾斜形变异常。结果表明,...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特性,选取db4小波基、细节6阶为各台站地倾斜整点值数据的研究对象,建立了小波分析异常提取方法。利用该方法提取了2011年以来新疆天山中段地区2次6级地震前地倾斜形变异常。结果表明,在MS≥6.0地震前,震中附近(〈300km)不同台站记录到了相同频段、周期的异常信号;异常主要集中在震中150~300km范围内,震中附近观测资料异常并不明显;不同方位台站对地震异常信号的接收时间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倾斜 小波分析 新疆天山中段地区
下载PDF
新疆天山北坡地区中晚全新世古生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芸 孔昭宸 +2 位作者 阎顺 杨振京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6-844,共9页
选择新疆天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带和不同沉积年代的大西沟、桦树窝子、小西沟、东道海子和四厂湖剖面计算孢粉复合分异度指数,并根据已发表的有关文献中关于粒度、磁化率、烧失量等多项分析的数值整合结果探讨了本区中晚全新... 选择新疆天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带和不同沉积年代的大西沟、桦树窝子、小西沟、东道海子和四厂湖剖面计算孢粉复合分异度指数,并根据已发表的有关文献中关于粒度、磁化率、烧失量等多项分析的数值整合结果探讨了本区中晚全新世以来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和环境特征。森林草原过渡带的古生物多样性远高于高山、亚高山草甸带和荒漠带,孢粉复合分异度较高,鉴定的孢粉科属数较多。3600~3200aB.P.、1700~1400aB.P.、1000~600aB.P.和450aB.P.以来4个时段的生物多样性偏高。大西沟地区3600~3200aB.P.期间和四厂湖地区中世纪期间气候均较湿润,其古生物多样性也较高,可见古环境演变和古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具有相对一致性,孢粉复合分异度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但由于孢粉鉴定的精确度较差、受外来花粉的干扰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孢粉多样性指数在反映生物多样性和古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天山北坡 古生物 生物多样性 植被带 孢粉鉴定
下载PDF
新疆中天山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高 海鹰 曾雅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32-2538,共7页
基于野外调查,采集植物标本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构建中天山野生种子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天山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1科453属1 567种;(2)优势科有菊科、禾本科、豆科、十字花... 基于野外调查,采集植物标本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构建中天山野生种子植物名录,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天山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1科453属1 567种;(2)优势科有菊科、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唇形科、毛茛科等17科,表征科有石竹科、莎草科、百合科、茜草科、龙胆科、禾本科、蓼科等7科;(3)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型为主,其中科级水平上,温带分布型所属科共有36科,占到总科数(不含世界广布科)的76.60%。属级水平上,温带性质分布型的属有377属,占总属数的94.96%。同时该地区植物物种与地中海、中亚、西亚交流相对较多,与东亚交流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野生种子植物 地理成分 新疆中天山
下载PDF
TRMM降水数据的空间降尺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净 张晓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64-1169,共6页
以天山中段为研究区,以降水与高程(DEM)、植被指数(NDVI)、坡向(Aspect)、经纬度与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为基础,构建了TRMM卫星3B43降水数据与NDVI、DEM和坡向等相关因子的回归模型,对Ts HARP统计降尺度算法引入DEM和局部Moran指数... 以天山中段为研究区,以降水与高程(DEM)、植被指数(NDVI)、坡向(Aspect)、经纬度与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为基础,构建了TRMM卫星3B43降水数据与NDVI、DEM和坡向等相关因子的回归模型,对Ts HARP统计降尺度算法引入DEM和局部Moran指数进行改进,得到2001~2006年研究区的250 m高分辨率降水空间分布数据。最后利用研究区气象站点降水数据对降尺度结果进行验证,得出降尺度的结果和实测值的误差明显小于原始降水数据和实测值的误差,年均降水最大改善程度是70 mm,因此构建的降尺度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可用于山区降水数据的降尺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TRMM卫星 降尺度 天山中段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与南天山早-中二叠世盆山耦合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金海 车自成 +2 位作者 张国锋 年秀清 张小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06-2514,共9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及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的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早-中二叠世由于地幔柱作用而导致玄武质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则发育几乎同时代的碰撞后花岗岩。盆山结合部位早...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及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的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早-中二叠世由于地幔柱作用而导致玄武质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则发育几乎同时代的碰撞后花岗岩。盆山结合部位早-中二叠世的沉积中心处于不断沉降的状态,而且沉积中心逐渐向塔里木地块之上迁移。南天山在早-中二叠世碰撞后伸展背景下的隆升作用导致塔里木岩石圈向南天山之下发生陆内俯冲作用,在山前形成类似周缘前陆盆地的构造环境,山前沉积中心相当于周缘前陆盆地系统的前渊相带。塔里木盆地内部早二叠世的地幔柱活动与南天山的碰撞后伸展作用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南天山在早-中二叠世的碰撞后伸展作用则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沉积-构造作用具有良好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盆山结合部位 早-中二叠世 耦合作用
下载PDF
中天山北坡山区近30a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万瑜 曹兴 +2 位作者 崔玉玲 宫恒瑞 贾健 《干旱气象》 2012年第4期575-582,共8页
利用中天山北坡山区的3个测站198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等方法,对中天山北坡山区近30 a来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 利用中天山北坡山区的3个测站198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等方法,对中天山北坡山区近30 a来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均呈波动上升,中、高山带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74℃/10 a、0.60℃/10 a,降水量线性增加率为12.9 mm/10 a、39.0 mm/10 a,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降水增加尤为显著;秋季增暖趋势显著,冬季增暖速率最小,秋季增暖对全年的贡献率最大;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高山带4季降水量均呈增加态势,夏季增加显著,而中山带夏季、秋季降水量呈弱的负趋势。中山带在2001年发生显著性的增温突变,而降水为波动性的变化过程,未出现显著的突变年份。气温、降水量存在3 a高频振荡周期以及6~7 a准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 山区 气候 特征 突变
下载PDF
封育对中天山三种类型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新萍 贾宏涛 +4 位作者 蒋平安 胡玉昆 曹叶飞 苏建红 李赟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09-413,共5页
以新疆中天山围封25a的3种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为依据,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对围栏内外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草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低,25a围栏封育措施... 以新疆中天山围封25a的3种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为依据,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对围栏内外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草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低,25a围栏封育措施可提高围栏内的土壤表层酶活性,但围栏内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围栏内外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等指标关系密切,相关性显著(P<0.05),亚高山草原化草甸酶活性与速效钾的相关性较低;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都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尤其是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土壤酶 中天山 草地
下载PDF
中天山及其北麓的降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霞 任宜勇 +1 位作者 汤浩 陈洪武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1-388,共8页
利用中天山地带85.0°~90.0°E,42.5°~45.0°N范围内17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气温观测数据及美国NCEP/NCAR1950—2000年再分析月平均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区域近年来降水呈现上升趋势,且冬、夏... 利用中天山地带85.0°~90.0°E,42.5°~45.0°N范围内17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气温观测数据及美国NCEP/NCAR1950—2000年再分析月平均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区域近年来降水呈现上升趋势,且冬、夏季相对显著,山区降水增幅大于山前平原地带.年代际变化表现为60—70年代降水量减少,80—90年代逐步增加.大气可降水量多年也表现为增加趋势.近50a来该地区上空的水汽输送状况显示,年平均大气水汽输入为9217.8×108m3,输出水汽8625.7×108m3,净收支为592.0×108m3,且水汽收支主要取决于夏半年的水汽输入量,境外全年输入的水汽只有6.4%转化为降水.从50—90年代水汽净收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只在90年代有略微增长.结合该地区的河流径流增加、冰川物质平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说明中天山北麓近年来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内部的水循环量增加和水循环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北麓 降水 大气可降水量 水汽收支 径流 冰川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的生态梯度组合格局与环境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冯缨 张元明 潘伯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7-242,共6页
通过对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的野外调查,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法(CCA)分析草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了环境因子与草地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沿生态梯度的排序分析结果与群落的实际分布情况是相吻合的,CCA... 通过对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的野外调查,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法(CCA)分析草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了环境因子与草地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沿生态梯度的排序分析结果与群落的实际分布情况是相吻合的,CCA排序给出了两个显著与主导的生态梯度,即热量梯度与湿度梯度。CCA第一轴反映了热量由低到高的梯度变化,而CCA第二轴与降水量有密切相关。正是这两个水热因子的复合梯度决定了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及其在空间上的地理分布。在热量梯度上是从高寒草甸、亚高山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最终到山地荒漠。在湿度梯度上则是由旱生的荒漠植被到中生的草原植被过渡到草甸植被的过程。由CCA排序图,还能较好地反映草地群落的结构梯度。47个主要优势种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布和分布范围,这与它们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草地类型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中段 草地类型 组合格局 环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