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Taking Zhongba County,Angren County, Rikaze City as Example
1
作者 XIONG Donghong YANG Zhong +1 位作者 CHEN Xuehua ZHOU Hongy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951-957,共7页
Taking Zhongba County, Angren County, Rikaze City located at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as landscape units ,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under various degrees o... Taking Zhongba County, Angren County, Rikaze City located at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as landscape units ,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under various degrees of human disturbance in the three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areas all reflected the same characteristic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natural landscapes were in the absolute dominant position. However, from Zhangba to Rikaze, with human disturbance intensity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features of landscapes became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In Zhongba,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appeared to be simpler with coarse grains and a less rich diversity, Conversely, in Rikaze, the landscape showed a complicated shape with finer grains and a relatively richer diversity, This reflected that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to natural landscape behaved a gradually-growing trend from the upper reach to the middle one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pattern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下载PDF
Floristic Study of Vascular Plants in Typical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2
作者 GE Qingsong QU Xingle +2 位作者 LUO Daqing ZHENG Weilie FANG Jiangp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5期123-129,134,共8页
[Objectiv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flora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were analyzed,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sti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lant diversity,c... [Objectiv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flora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were analyzed,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sti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lant diversity,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shelter for the Tibetan Plateau.[Method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quadrat (line transect) method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tocoenoses in sample plots,and relative literatu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floristic element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Results]① There are 96 species (including subspecies and variations),69 genera of 35 vascular plant families,accounting for 16.83%,5.48%,1.66% and 11.63%,2.02%,0.31% of total vascular plant families,genera and species in Tibet and China.② There are 24 monotypic-genus families,accounting for 68.57% of the total family number in the local area;22 monotypic-species families,accounting for 62.86% of the total family number in the local area.Local flora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relict,such as Euphorbiaceae,Rubiaceae,Liliaceae and Ranunculaceae,they are all ancient primitive groups of the third flora and the fourth flora.③ Local vascular plant genera fall into 10 areal types and 8 variations.④ Temperate elements are much more than tropical elements,R/T is 0.19,indicating that vascular plants have typical temperate nature and residual tropical nature.There are only a few endemic genera,but more endemic species to the local area,and these species are closely related,of which there are some transitional species,indicating that local flora is too young to experience more differentiation and specialization.⑤ There are 24 Chinese endemic species,accounting for 25% of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in the local area;among which there are 12 endemic species to Tibet,accounting for 50% of endemic species to China,12.5% of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in the local area.Four key wild plant species are included in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key protection.[Conclusions]① There are scarce plant groups in the local area.② Among the obvious advantages,single-genus (species) families possess the absolute advantage,and the flora has ancient origins.③ The local flora has diversified distribution types,and the complicated geographical elements.④ Temperate species possess obvious advantages,and the flora is young.⑤ Rich unique and rare species have high species 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TYPICAL plant community Vascular plants FLORA
下载PDF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and Ordin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被引量:7
3
作者 WANG Tong WANG Jingsheng +3 位作者 DING Yuke LIU Wenjing BAO Xiaoting LI Chao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9年第4期389-396,共8页
Based on vegetation survey data and environmental data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we conducted a quantitative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vegetati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an... Based on vegetation survey data and environmental data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we conducted a quantitative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vegetati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4 sampling sites and 68 plant species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even subtypes: Artemisia minor + Stipa purpurea;Artemisia demissa + Stipa purpurea + Artemisia wellbyi;Kobresia pygmaea;Trikeraia hookeri;Sophora moorcroftiana + Cotoneaster multiflorus + 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Artemisia frigida;Potentilla fruticosa + Orinus thoroldii.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 indicated that both longitude and altitude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ite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addition,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 revealed that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longitude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and transition of vegetation community types. Moreover, natural vegeta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desert steppe community(source area), alpine steppe community(middle reaches region), and shrub community(confluence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and Nyangqu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plant community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RDINATION
原文传递
雅鲁藏布江中游异齿裂腹鱼耳石日轮特征及繁殖期推算 被引量:1
4
作者 赖柏霖 顾正选 +13 位作者 李磊 何智 高阔 蒲勇 田琴瑶 熊金鑫 罗文杰 黄俊杰 文磷 熊旭 唐子婷 张明旺 杨德英 严太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0-919,共10页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出膜时间进行了推算,并结合胚胎发育积温推算了亲鱼产卵时间。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实验确定了异齿裂腹鱼孵化有效积温为2062.67℃·h,生物学零度为6.31℃;在水温6.8—8.8℃条件下,50%样本耳石第一轮纹在出膜后第1天形成(理论值为出膜后8.94h,n=439);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为日周期性,即仔稚鱼的日轮数为日龄。对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生长过程中耳石形态发育观察发现,微耳石的形态稳定,轮纹清晰,更适宜作为日轮计数材料。依据野生仔稚鱼样本微耳石日轮数,结合采样时间及耳石轮纹沉积规律等,推算出2022年野生仔稚鱼样本的孵化时间为3月11日至5月2日,结合孵化积温与实测平均水温,推算出其产卵时间为2月8日至4月23日。文章为研究异齿裂腹鱼自然种群资源保护与流域水电站生态调度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日轮技术 繁殖期 仔稚鱼 雅鲁藏布江中游 异齿裂腹鱼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裸裂尻鱼环境DNA检测及生物量评估
5
作者 李冰 冯秀 +3 位作者 朱仁 隋晓云 贾银涛 陈毅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建立快速和准确的环境DNA(eDNA)检测方法,可为鱼类的长期监测提供便利,为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流及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采集了20种鱼和水样,针对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 建立快速和准确的环境DNA(eDNA)检测方法,可为鱼类的长期监测提供便利,为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流及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采集了20种鱼和水样,针对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设计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检测水样中e DNA拷贝数,并分析其与生物量和丰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正反向引物及探针序列与其他19种鱼之间的平均错配碱基数分别为6.8、6.9和3.6,且对其基因组DNA进行ddPCR扩增没有荧光信号。通过对比ddPCR和网捕2种方法,70%样点中检测结果相同,剩余30%样点都是网捕未捕获但ddPCR检出的情况。在拉鲁湿地和雅鲁藏布江干流的样点中,水样eDNA拷贝数与拉萨裸裂尻鱼生物量和丰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拉鲁湿地水样e DNA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647,雅鲁藏布江水样eDNA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和0.756,表明eDNA技术是鱼类分布和生物量监测的有效方法。eDNA检测易受到近缘物种和水体理化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微滴式数字PCR 拉萨裸裂尻鱼 物种检测 雅鲁藏布江中游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上游干、支流沉积物总有机碳分布特征初探
6
作者 李世剑 康满春 +4 位作者 刘流 彭辉 刘佳 胡杰茗 肖尚斌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443-456,共14页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雅江)上游干、支流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雅鲁藏布江上游干、支流沉积物TOC含量对粒度的响应,并基于随机森林分析(RFA)解释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对沉积物TOC含量空间变化趋势的影响。结...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雅江)上游干、支流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雅鲁藏布江上游干、支流沉积物TOC含量对粒度的响应,并基于随机森林分析(RFA)解释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对沉积物TOC含量空间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雅江上游沉积物TOC含量均值[(6.56±6.37)g·kg^(-1)]低于其他地区大中型河流[范围为5.95~49.06 g·kg^(-1),均值为(19.77±14.05)g·kg^(-1)]。其中,河源段沉积物TOC含量均值最低[(2.57±0.97)g·kg^(-1)],所有采样点沉积物TOC含量与黏土含量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P<0.01)。根据统计结果,包括雅江上游在内,河流沉积物TOC含量与粒径小于63μm颗粒含量具有极显著指数相关关系(r=0.77,P<0.01)。随机森林分析进一步表明,雅江上游沉积物TOC陆源贡献率中草地贡献率最大(48.12%),且受土地利用方式从以低覆盖度草地、裸土地为主导(上游头段)逐渐过渡到以中、高覆盖度草地和农、牧、一类工业用地(M1类)等为主(上游中、末段)的影响,沉积物TOC含量在空间上表现为随流向逐渐增加的趋势。总体上,人为干扰因素少及河流沉积物以砂质为主体是雅江上游沉积物TOC含量较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深化了对雅鲁藏布江上游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可为进一步探究高原河流碳循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上游 沉积物总有机碳 粒度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7
作者 李天顺 黄倩 +3 位作者 潘虹伯 李明燕 朱文琎 普布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7,135,共10页
为了解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不同生境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于2022年6月和9月进行了2次调查。选择农田、灌木丛、草地、人工林和天然林5种生境,并在每个生境中选择3个采样点作为重复。使用梅花五点法采集土样;采用手捡法和吸虫管法收集... 为了解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不同生境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于2022年6月和9月进行了2次调查。选择农田、灌木丛、草地、人工林和天然林5种生境,并在每个生境中选择3个采样点作为重复。使用梅花五点法采集土样;采用手捡法和吸虫管法收集土壤表层的大型土壤动物样本,共捕获1 716只大型土壤动物,隶属于3门7纲22目48科。其中,蚁科(Formicidae)是优势类群,占总捕获量的15.97%。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5个生境之间的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Jaccard相似性系数(J)在0.35~0.73,表示5种不同生境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在相似性程度上介于中等不相似到中等相似之间。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显示,5个生境群落结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中,以捕食性大型土壤动物为主,占总捕获量的43.13%。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pH值和全氮(TN)、有效磷(AP)及速效钾(RAK)含量是影响雅鲁藏布江中游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游 不同生境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雅江中游河谷典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实践
8
作者 吴新明 曹水合 宋桂林 《西藏科技》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典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调查,针对露天采矿、灌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系统梳理并形成了地形地貌重塑、土壤基质重构、防沙治沙、植被恢复四大工程技术措施...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典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调查,针对露天采矿、灌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系统梳理并形成了地形地貌重塑、土壤基质重构、防沙治沙、植被恢复四大工程技术措施,对西藏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相关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技术措施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上游干支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心庭 贺文枨 +2 位作者 彭辉 肖尚斌 刘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68-3076,共9页
对雅鲁藏布江上游干支流水体及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配分模式以及Ce、Eu特征元素参数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体溶解态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19.28ng/L,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190.8mg/kg.水体稀土元素... 对雅鲁藏布江上游干支流水体及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配分模式以及Ce、Eu特征元素参数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体溶解态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19.28ng/L,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190.8mg/kg.水体稀土元素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La_(N)/Yb_(N)<1),沉积物并表现为轻稀土富集(La_(N)/Yb_(N)>1);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水体Ce为负异常,沉积物Ce为无异常和弱负异常;受水岩相互作用对稀土元素在水-沉积物系统中迁移转化得影响,水体Eu表现为正异常,沉积物Eu表现为负异常.由于源岩类型不同导致的风化过程的差异,河源段与河流段稀土元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上游 稀土元素 CE EU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兰科植物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序列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欣欣 谷文乾 +3 位作者 张淑钧 邢萌 屈兴乐 罗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在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资料收集和标本查阅,利用多个评价指标定量计算各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值,确定该区域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序列。结果表明: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 在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资料收集和标本查阅,利用多个评价指标定量计算各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值,确定该区域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序列。结果表明: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60属156种濒危兰科植物濒危等级进行评价,其中处于极危(CR)状态的有15种,处于濒危(EN)状态的有46种,处于易危(VU)状态的有78种,处于近危(NT)状态的有17种;优先保护范围值为0.853 9~0.416 8,其中被划分为Ⅰ级保护植物有45种,Ⅱ级保护植物有72种,Ⅲ级保护植物有39种。该研究结果与各种保护植物名录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级别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兰科植物在该区受威胁程度加强,与这些兰科植物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现实生存状态基本保持一致,对该区域兰科植物的保护迫在眉睫,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 兰科 评价指标 濒危程度 优先保护序列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时空生态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东 巢欣 +3 位作者 刘惠秋 杨清 杨胜娴 巴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46-7760,共15页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优势种时空生态位特征,于2021年7月、10月对该水域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体理化因子的测定,鉴定浮游植物物种,计算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及相对资源...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优势种时空生态位特征,于2021年7月、10月对该水域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体理化因子的测定,鉴定浮游植物物种,计算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及相对资源占有率,运用共现网络模型分析群落的种间关联性,并对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644种,隶属于8门12纲25目49科152属,其中,优势种22种,优势种中硅藻占90.9%,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丰水期的肘状针杆藻丰度最大(74.193×10^(4)细胞/L)且出现频率最高(0.867),是丰水期绝对优势种;整体上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时间(0.833)>空间(0.254),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宽度主要受空间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空间异质性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优势种时空二维生态位无意义重叠的种对占40.69%,优势种时空二维的生态位重叠以中、低等级为主,优势种间对时空资源需求异质性高,种间潜在竞争关系较弱;该水域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的网络结构紧密,群落连通性、群落复杂度和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较丰水期高,两个水文期群落共现网络以正关联为主,种间的协同作用强于竞争作用;该水域水环境因子能驱动群落中优势类群的生态位分化,NO3-N、WT是影响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分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生态位 雅鲁藏布江中游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下游隧道工程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赵润英 李凛 +7 位作者 唐晓鹿 陈果 李景吉 曹龙熹 王国严 石松林 罗建 裴向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4,共10页
隧道在高原山岭等地区道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但其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较少。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为阐明土壤有机碳(SOC)对隧道工程建设的抗干扰能力,本研究以雅鲁藏布江下游隧... 隧道在高原山岭等地区道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但其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较少。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为阐明土壤有机碳(SOC)对隧道工程建设的抗干扰能力,本研究以雅鲁藏布江下游隧道建设为依托,设置工程影响区(ED)和非影响区(CK)监测样地,从土壤活性有机碳(LOC)、团聚体和土壤酶活性等角度探究隧道建设对SOC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影响区SOC、LOC含量分别为291.40和110.28 mg·kg^(-1),CK区域中分别为255.31和91.19 mg·kg^(-1),两个区域差异不显著(P> 0.05)。ED和CK中,土壤粒径> 0.25 mm的团聚体占比均超过80%,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ED的SOC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但ED与CK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隧道建设未改变植被凋落物量,对SOC的输入与输出未产生显著影响。ED与CK区土壤酶、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团聚体组成无显著差异,表明隧道工程建设对SOC稳定性的微生物学调控机制及土壤团聚体物理保护机制无显著影响,对SOC稳定性无显著影响。综上,雅鲁藏布江下游隧道工程建设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未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为隧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下游 隧道工程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稳定性 活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酶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1981—2021年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次旺 旦增顿珠 +1 位作者 边玛罗布 次丹卓玛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4期40-47,共8页
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其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到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分析本流域极端气温事件有利于合理开发资源,并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根据1981—2021年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14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 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其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到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分析本流域极端气温事件有利于合理开发资源,并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根据1981—2021年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14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反距离权重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分析了近41年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最高气温、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均呈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而极端最低气温、冷夜日数、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则相反。(2)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表现为微弱的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0.2℃·(10a)^(-1)、0.3℃·(10a)^(-1);暖昼日数和暖夜日数分别以4.7 d·(10a)^(-1)、10.7 d·(10a)^(-1)的速度显著增加;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均趋于减少,减幅依次为5.9 d·(10a)^(-1)、4.9 d·(10a)^(-1)、5.8 d·(10a)^(-1)、0.5 d·(10a)^(-1)。(3)在时间转折上,除极端最高气温和暖昼日数未发生气候突变外,其余要素均发生了突变,其中极端最低气温、暖夜日数分别在1985年、2011年发生了由偏低(少)向偏高(多)的突变,此外,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分别在1997年、2003年、1996年、1993年发生了由多变少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 极端气温事件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域风沙化土地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9
14
作者 袁磊 沈渭寿 +3 位作者 李海东 张慧 邹长新 孙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1-305,共5页
以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中游河谷区域为研究区,运用RS和GIS技术,对近18a(1990—2008年)来该区域风沙化土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雅江中游河岸及山坡风沙化土地面积增长5267hm2,目前总面积达81842hm2,其中1990—2... 以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中游河谷区域为研究区,运用RS和GIS技术,对近18a(1990—2008年)来该区域风沙化土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雅江中游河岸及山坡风沙化土地面积增长5267hm2,目前总面积达81842hm2,其中1990—2000年增长3085hm2,年均增长308hm2;2000—2008年增长2182hm2,年均增长273hm2,与前10a相比有所下降。风力吹蚀作用是河谷地区风沙化土地发展、蔓延的主要驱动因素。2000年以后降水量的增加以及雅江日喀则和山南段开展的大规模人工造林是风沙化土地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 风沙化土地 演变趋势 遥感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砂生槐种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志民 赵文智 李志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5-722,共8页
对西藏特有豆科灌木砂生槐种子库特征研究表明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阶地天然砂生槐种群种子库平均密度变化于 6 .8~ 2 5 .2粒 /m2 。相距 1 0 0 km以上的地区、相隔 1 0 0 m以上的样地以及 2 0 cm× 2 0 cm的连续小样方间种子库密... 对西藏特有豆科灌木砂生槐种子库特征研究表明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阶地天然砂生槐种群种子库平均密度变化于 6 .8~ 2 5 .2粒 /m2 。相距 1 0 0 km以上的地区、相隔 1 0 0 m以上的样地以及 2 0 cm× 2 0 cm的连续小样方间种子库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的种子库密度的变异 4倍左右 ,而样地间的变异 3倍左右 ,但样地内小样方间的变异则更大 ,在调查的 90 0个小样方中 ,种子库密度为 0、2 5、5 0、75、1 0 0粒 /m2 分别占 6 3%、2 6 %、8%、2 %、1 % ,种子库密度大于 1 2 5粒 /m2 不足 1 %。地区、样地和小样方尺度上的方差分别为总方差的 3% ,2 1 .2 %和 75 .8%。种子库中种子主要集中在地表 ,占 70 %左右 ,0~ 2 cm土层占 1 7.9% ,2~ 5 cm占 1 1 .9% ,5 cm以下基本没有种子存在。在地形较平坦的相对封闭的丘间低地 ,风力、流水和重力对种群的干扰相对较轻 ,可以近似地视为无干扰生境。在这种生境砂生槐种群发育较好 ,以 2 0 cm× 2 0 cm的小样方为单元 ,85 %的小样方都有种子分布。风、流水和重力都不同程度地搬运砂生槐种子 ,其中风力搬运的距离一般在 6 m左右 ,重力搬运的距离一般在 1 0 m左右。流水搬运的距离因地形、水流强度而变化较大。风力和重力搬运的距离虽然相对较短 ,但为流水的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布江 中游河谷 砂生槐种群 种子库
下载PDF
1957—2007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降水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海东 沈渭寿 +2 位作者 赵卫 孙明 孙俊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通过对近51 a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等权平均取值,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近51 a降水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少,2000年后年降水量与20世纪9... 通过对近51 a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等权平均取值,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近51 a降水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少,2000年后年降水量与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基本持平。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年代际变化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近51 a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年降水量存在准3 a、8—11 a和30 a的周期,以准11 a周期最为突出。降水量变化以春季增长趋势最显著,可在干旱季补充土壤水分,减轻风沙化土地的发生发展。秋季和冬季增长趋势不明显,夏季降水量呈减小趋势。就季节降水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周期性而言,2007年后四季降水表现为,春季在20—30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高期,夏季在8—12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低期,秋季在8—12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低期,冬季在20—30 a时间尺度上将出现向降水偏高的过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 降水量 时间尺度 周期 小波分析 植被恢复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土地沙漠化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毅华 董玉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土地沙漠化变化的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更倍受关注。选择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该区1991年与1997年的两期土地沙漠化类型与面积数据,利用定量方...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代土地沙漠化变化的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更倍受关注。选择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该区1991年与1997年的两期土地沙漠化类型与面积数据,利用定量方法分析了同期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变化与区内各种自然与人文因子间的数量关系,以定量辩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近期土地沙漠化的变化是在多种气候因子、社会因子与经济因子共同驱动下自然变化过程与人为变化过程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驱动因素主要是风力与干旱程度,人为驱动因素主要是农作物播种面积与牲畜(超载)数量,但比较之下自然驱动因素的作用相对稍重,具有相对主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西藏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 定量方法 自然驱动因素 人为驱动因素 地貌
下载PDF
近25年雅鲁藏布江中游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杜军 胡军 +2 位作者 刘依兰 鲍建华 拉巴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126,共7页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中游1981~2005年14个气象站年、季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西藏雅江中游年蒸发皿蒸发量在流域绝大部分站点均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中游1981~2005年14个气象站年、季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西藏雅江中游年蒸发皿蒸发量在流域绝大部分站点均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减幅为109.92mm,以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表现为显著增加,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52℃/10a)明显比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0.23℃/10 a)大,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少(-0.29℃/10 a)。因此,雅江中游年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显著下降,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的明显增加可能是年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减小和降水量的增加在蒸发量减少趋势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蒸发皿蒸发量 日照时数 风速 相对湿度 雅鲁藏布江中游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19
作者 蔡晓布 钱成 黄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8-53,共6页
该文分析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成因。并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战略措施与耕作、生物、工程等具体技术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中游地区 水土流失 防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上中游地区不同农牧活动强度下的景观格局分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东红 周红艺 +1 位作者 杨忠 陈学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443-447,共5页
本文分别以雅鲁藏布江上中游三个不同农牧活动强度区——低强度区仲巴、中强度区昂仁和高强度区日喀则三县/市为例,分析了该三个研究片区的不同农牧活动干扰强度下的景观格局变异。结果表明:自上游的仲巴至中游的日喀则,随着人类农牧活... 本文分别以雅鲁藏布江上中游三个不同农牧活动强度区——低强度区仲巴、中强度区昂仁和高强度区日喀则三县/市为例,分析了该三个研究片区的不同农牧活动干扰强度下的景观格局变异。结果表明:自上游的仲巴至中游的日喀则,随着人类农牧活动强度的加大,景观格局亦随之呈现规律性的变异,自然景观和半自然景观面积百分比逐渐下降,而包括耕地及居民地在内的人工景观面积比例上升明显;上游的仲巴片区景观形状简单、粒径粗大、分离度小、景观多样性低,而至中游地区的日喀则片区,则表现为景观形状复杂、粒径小、分离度大、景观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上中游 景观格局分异 景观指数 农牧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