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itable growing zone and yield potential for late-maturity type of Yongyou japonica/indica hybrid ric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WEI Huan-h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0-62,共13页
Late-maturity type of Yongyou japonica/indica hybrids series (LMYS) have shown great yield potential, and are being widely plan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China. Knowledge about suitable growing zone ... Late-maturity type of Yongyou japonica/indica hybrids series (LMYS) have shown great yield potential, and are being widely plan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China. Knowledge about suitable growing zone and evaluation of yield advantage is of practicall importance for LMYS in this region. Fifteen LMYS, two high-yielding inbred japonica check varieties (CK-J) and two high-yielding hybrid indica check varieties (CK-I) were grown at Xinghua (119.57°E, 33.05°N) of Lixiahe region, Yangzhou (119.25°E, 32.30°N)of Yanjiang region, Changshu (120.46°E, 31.41°N)of Taihu Lake region, and Ningbo (121.31°E, 29.45°N) of Ningshao Plain in 2013 and 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turity dates of the 15 were later than the secure maturity date at Xinghua and 6, 14 and 15 LMYS were mature before the secure maturity date at Yangzhou, Changshu and Ningbo, respectively. One variety was identified as high-yielding variety among LMYS (HYYS) at Yangzhou, 8 HYYS in 201:3 and 9 HYYS in 2014 at Changshu, 9 HYYS at Ningbo. HYYS here referred to the variety among LMYS that was mature before the secure maturity date and had at least 8% higher grain yield than both CK-J and CK-I at each experimental site. Grain yield of HYYS at each experimental site was about 12.0 t ha-1 or higher,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K varieties. High yield of HYYS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larger sink size due to more spikelets per panicle. Plant height of HYYS was about 140 cm,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heck varietie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recorded between duration from heading to maturity stage and grain yield, and also between whole growth periods and grain yield. HYYS had obvious advantage over check varieties in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leaf area duration from heading to maturity stag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about safe matudty and yield performance of LMYS at each experimental site, Taihu Lake region (representative site Changshu) and Ningshao Plain (representative site Ningbo) were thought suitable growing zones for LMY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The main factors underlying high yield ofHYYS were larger sink size, higher plant height, longer duration from heading to maturity stage and whole growth periods, and higher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leaf area duration during grain filling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onica/indica hybrid rice Yongyou series late-maturity type suitable growing zone yield potential
下载PDF
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扬粳糯5号的选育与应用
2
作者 朱兆兵 周长海 潘存红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4期133-135,共3页
扬粳糯5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高产糯稻品系镇稻622为母本、优质广适糯稻品种镇糯19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稻瘟病抗性基因和米香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扬粳糯5号全生育期153.9d... 扬粳糯5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高产糯稻品系镇稻622为母本、优质广适糯稻品种镇糯19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稻瘟病抗性基因和米香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扬粳糯5号全生育期153.9d,株高97.6cm,每亩有效穗21.6万,每穗总粒数120-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28g。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纹枯病;稻米品质达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一级标准。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通过安徽省和浙江省引种备案,适宜在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沿江及江南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早熟晚粳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杂交晚粳稻新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筛选
3
作者 张建英 朱国富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25-530,共6页
对30个杂交晚粳稻新品种进行单晚栽培筛选,并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8项性状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甬优1540、甬优12等10个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0.65,为优等品种;甬优69、甬优15等11个品种的G介于0.60~0.65,为良等品种;甬优7826、甬... 对30个杂交晚粳稻新品种进行单晚栽培筛选,并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8项性状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甬优1540、甬优12等10个品种的灰色综合评判值(G)>0.65,为优等品种;甬优69、甬优15等11个品种的G介于0.60~0.65,为良等品种;甬优7826、甬优1516等9个品种的G<0.60,为差等品种。据此,提出甬优1540、甬优12、甬优7850等10个综合性状优良品种可在浙北嘉兴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稻 新品种 灰色综合评判 筛选
下载PDF
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宏根 朱国永 +6 位作者 封智蔷 许明 吉健安 裴艳 钱凯 汤述翥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7-334,共8页
通过对近30年来江苏省育成的45个迟熟中粳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分析和种植鉴定,了解江苏迟熟中粳品种的育种状况,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区试资料分析表明,江苏近30年来迟熟中粳品种产量连上3个台阶,代表品种为1983年审定的盐粳2号,产... 通过对近30年来江苏省育成的45个迟熟中粳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分析和种植鉴定,了解江苏迟熟中粳品种的育种状况,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区试资料分析表明,江苏近30年来迟熟中粳品种产量连上3个台阶,代表品种为1983年审定的盐粳2号,产量达到500 kg/667m^2;1992年审定的武育粳3号,产量达到580 kg/667m^2;1999年审定的武运粳8号,产量达到650 kg/667m^2.2005年以后育成的品种产量徘徊在600 kg/667m^2.2012年扬州种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产量为500~600 kg/667m^2,产量提升不明显.近年来注重品种的外观品质改良,垩白粒率有明显改进,但垩白度和食味品质的改良仍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迟熟中粳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移栽期和灌水量对晚熟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肖艳云 田立双 +2 位作者 谢立勇 杨恒山 曹敏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8,40,共8页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强水稻种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2008~2009年以晚熟水稻品种辽星1号为试材,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了避开春季用水高峰延迟移栽和减少生育期间灌水量,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试验,研究了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三个...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强水稻种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2008~2009年以晚熟水稻品种辽星1号为试材,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了避开春季用水高峰延迟移栽和减少生育期间灌水量,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试验,研究了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三个移栽期和全生育期旱管理(干旱灌溉)、全生育期15~30 mm水层("浅、薄、湿、晒"灌溉)、全生育期湿润+浅水+干湿交替管理(间控灌溉)和全生育期1~3 cm水层(常规灌溉)几种灌溉处理条件下晚熟水稻品种辽星1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6月5日移栽,常规灌溉条件下,干物质量、穗长、千粒重及籽粒灌浆速率最大,5月5日与5月20日移栽,均为间控灌溉条件下最大;各移栽期不同灌溉水平的分蘖数均呈单峰曲线变化;6月5日移栽的间控灌溉的灌水量比5月5日与5月20日移栽分别节水658.64、522.86 m3/hm2,节水效率为6.52%、5.25%,但产量降低,单产为9 297.15 kg/hm2,比5月5日与5月20日移栽减产幅度分别为6.54%、1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稻 移栽期 灌水量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减施模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小祥 邵士梅 +14 位作者 赵步洪 张耗 季红娟 肖宁 潘存红 李育红 吴云雨 蔡跃 刘建菊 吉春明 张秀琴 刘广青 周长海 黄年生 李爱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8-294,共17页
【目的】阐明氮肥减施关键时期和适宜减施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1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0N)、当地常规施... 【目的】阐明氮肥减施关键时期和适宜减施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1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0N)、当地常规施氮(CN,300 kg/hm^(2))、基肥减总氮10%与20%(BN_(10)、BN_(20))、分蘖肥减总氮10%与20%(TN_(10)、TN_(20))、促花肥减总氮10%与20%(SPN_(10)、SPN_(20))、保花肥减总氮10%与20%(SNN_(10)、SNN_(20))和均衡减氮10%与20%(AN_(10)、AN_(20))。【结果】减氮处理下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产量整体降幅分别为6.17%、7.67%和7.81%,尤以减氮20%降幅最大,其中,丰粳3227、淮稻5号和扬辐粳8号在SPN_(10)、AN_(10)和SSN_(10)处理下产量降幅分别为0.17%、0.79%和0.23%,与CN相比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减氮模式下,产量降幅最高的为小穗型品种,其次是中穗型品种,最后则为大穗型品种。减氮降低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但提高了结实率。减氮处理后有效穗数对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的产量促进作用最大,每穗粒数则对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产量的贡献最大。减氮处理降低了氮素转运量和穗部氮素积累量,提高了氮素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减氮模式下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分别在SPN_(10)、AN_(10)、SSN_(10)处理下的氮肥利用效率指标总体优于其他处理。【结论】大穗型品种在促花肥适量减氮、小穗型品种在保花肥适量减氮及中穗型品种均衡减氮处理下达到减氮不减产并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适量减氮能够调节不同穗型水稻群体的生长特性以实现产量稳定,但过量减氮使水稻群体自身的产量调节效应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熟中粳水稻 穗型 氮肥减施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偏迟熟水稻北移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洪程 戴其根 +3 位作者 霍中洋 许轲 薛元龙 吕贞龙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51-56,共6页
通过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生产力的研究,揭示了品种间生育期越长产量越高的生物学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的一种新的水稻品种布局与栽培模式。即在麦(油)稻两熟制中,根据不同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最大可能性,把以往认为适宜在苏中、... 通过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生产力的研究,揭示了品种间生育期越长产量越高的生物学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的一种新的水稻品种布局与栽培模式。即在麦(油)稻两熟制中,根据不同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最大可能性,把以往认为适宜在苏中、苏南的较长生育期高产品种移植到淮北,把认为适宜苏南的较长生育期高产品种移植到江淮之间,并配套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从而更充分利用了稻季温光资源,在确保正常成熟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产量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北移 高产 迟熟品种
下载PDF
2004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早季迟熟组区域试验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秦钢 莫海玲 +1 位作者 于松宝 梁海福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特优63为对照,将21个水稻品种分为A、B两组参加2004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早季迟熟组区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组Ⅱ优416、D优202、F3001、冈香优527、擐两优86和天优1025以及B组T优855、华优122、培杂279、汕优416和特优98611个水稻品... 以特优63为对照,将21个水稻品种分为A、B两组参加2004年广西桂南稻作区早季迟熟组区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组Ⅱ优416、D优202、F3001、冈香优527、擐两优86和天优1025以及B组T优855、华优122、培杂279、汕优416和特优98611个水稻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等优于对照特优63,一般平均产量为8668.5~9264.0kg/hm^2;推荐省级评审。于2005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区域试验 早季迟熟组 桂南稻作区
下载PDF
四川省2001—2010年审定的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曾宪平 何芳 +1 位作者 吕建群 陈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5,共5页
该文对2001—2010年四川省审定的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是极为活跃和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稻瘟病病级;之后是全生育期、株高、穗数、粒数和粒质量.因此,四川省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高产育种方向应... 该文对2001—2010年四川省审定的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是极为活跃和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稻瘟病病级;之后是全生育期、株高、穗数、粒数和粒质量.因此,四川省杂交水稻中籼迟熟品种的高产育种方向应是在保持现有全生育期的状态下,适当降低株高,在主攻结实率的同时,协调好穗数和粒质量,强化抗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审定品种 中籼迟熟 多元分析 农艺性状
下载PDF
“123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加庆阳 徐润生 +3 位作者 吕业成 蒙辉远 周少川 李康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10,共3页
针对近年珠三角地区菜田连作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123种植模式”(菜-中晚稻-菜”轮作模式)与当地传统的“早稻或晚稻-蔬菜”轮作及蔬菜连作等几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3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中“白瓜-中晚稻... 针对近年珠三角地区菜田连作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123种植模式”(菜-中晚稻-菜”轮作模式)与当地传统的“早稻或晚稻-蔬菜”轮作及蔬菜连作等几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3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中“白瓜-中晚稻-番茄”模式每667 m2的年产值和年纯收益分别达到12 377元和10 931元,实现了在最有利于种植高效作物的高效生产时段优先安排种植高效作物,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物间对气候、土壤生态条件利用的互补作用,从而达到耕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种植模式 一季中晚稻 稻菜轮作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苏南地区晚熟粳稻杂种优势及其亲本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金伟栋 张旺 洪德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78-1484,共7页
用7个BT型晚粳不育系和7个粳稻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49个杂交组合,研究10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其中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为明显,竞争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平均值分别为22.6%和8.6%;产... 用7个BT型晚粳不育系和7个粳稻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49个杂交组合,研究10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其中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为明显,竞争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平均值分别为22.6%和8.6%;产量性状的超高亲优势最大,平均值为9.5%,变幅为-38.0%~43.9%,竞争优势平均值变幅为-54.8%~10.3%。在产量性状上配合力较优的不育系有852-77A、后36A和9522A,恢复系有161-10、3402、HP121,优良组合有9522A/161-10、9522A/C166、852-77A/3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晚熟粳稻 杂种优势 亲本配合力
下载PDF
广东稻田耕作制改革策略与初步成效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康活 周少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分析了目前广东一些耕作制度存在过分强调直接经济效益及对耕地资源从外在数量到内在质量的过度利用,带来粮食安全与稻田效益增长不协调、菜田用地与养地不协调两大突出问题,提出了要突破传统种植制度观念束缚、以“菜稻(一季中晚稻)菜... 分析了目前广东一些耕作制度存在过分强调直接经济效益及对耕地资源从外在数量到内在质量的过度利用,带来粮食安全与稻田效益增长不协调、菜田用地与养地不协调两大突出问题,提出了要突破传统种植制度观念束缚、以“菜稻(一季中晚稻)菜”轮作高效耕作制(123种植模式)为主要内容推动广东稻(菜)田耕作制度改革的策略,阐述了“123种植模式”的科学与技术内涵和创新实质以及实施该耕作模式的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菜稻轮作 一季中晚稻 123种植模式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汉中稻区晚熟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建军 贾哲 +2 位作者 涂强 张党省 张效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65,共6页
为优化水稻产量和品质,确定汉中稻区晚熟稻最佳施N量、降低施肥对生态环境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氮肥和参照汉台区农民习惯施N量为对照,研究不同施N量对汉中稻区晚熟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量对汉中稻区晚熟... 为优化水稻产量和品质,确定汉中稻区晚熟稻最佳施N量、降低施肥对生态环境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氮肥和参照汉台区农民习惯施N量为对照,研究不同施N量对汉中稻区晚熟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量对汉中稻区晚熟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有一定影响;不同品种的每穗粒数在一定施N量范围内随施N量的递增而增加,但超过一定值后呈下降趋势;结实率及千粒质量在施N量递增到254.10kg/hm2范围内随施N量递增而增加,但超过254.10kg/hm2呈下降趋势;产量在施N量递增到277.20kg/hm2范围内随施N量递增而增加,超过277.20kg/hm2产量呈下降趋势;施N量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碱消值除协优527的直链淀粉含量在施N量超过277.20kg/hm2呈下降趋势外,其余指标均随施N量增加而增大;其胶稠度、垩白米率随施N量增加而减小;其糙米率在施N量递增到277.20kg/hm2范围内随施N量增加而增大,超过277.20kg/hm2则呈下降趋势;精米率及整精米率在施N量递增到254.10kg/hm2范围内随施N量增加而增大,超过254.10kg/hm2则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稻区 施氮量 晚熟稻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华南一季中晚稻育种战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周少川 李康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华南一季中晚稻育种是广东省正在进行的耕作制度变革的关键。从广东6月至9月中旬的灾害性气候和我国水稻抽穗扬花期的高温热害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华南一季中晚稻的育种战略,并概述了华南一季中晚稻育种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一季中晚稻 育种
下载PDF
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10年区试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康海岐 曾宪平 李勤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2期44-48,共5页
分析 1991~ 2 0 0 0年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区试资料 ,表明四川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在“九五”期间已走出徘徊 ,并以 0 4 87%的年增长率稳步上升。通过育种使株穗性状和群体性状得到进一步优化 ,并使一些有关性状也得到了改良。建议四... 分析 1991~ 2 0 0 0年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区试资料 ,表明四川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在“九五”期间已走出徘徊 ,并以 0 4 87%的年增长率稳步上升。通过育种使株穗性状和群体性状得到进一步优化 ,并使一些有关性状也得到了改良。建议四川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应当稳定或适当略降群体 ,控制生育期 (与汕优 6 3相当 ) ,保持一定的株高和较高的结实性 ,以增粒为核心和突破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中籼迟熟杂交水稻 区试分析
下载PDF
“十一五”四川省审定杂交稻组合产量和稻瘟病抗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况浩池 曾正明 +4 位作者 罗俊涛 杨扬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503-16506,16512,共5页
对"十一五"通过四川省审定的50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和稻瘟病抗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产量与稻瘟病抗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0个杂交稻组合中丰抗结合较好的组合有1个;丰产性突出、感稻瘟的组合有7个;抗稻瘟病的... 对"十一五"通过四川省审定的50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和稻瘟病抗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产量与稻瘟病抗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0个杂交稻组合中丰抗结合较好的组合有1个;丰产性突出、感稻瘟的组合有7个;抗稻瘟病的组合有1个。区域试验产量与颈瘟平均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颈瘟最高级呈负相关;颈瘟鉴定的平均级与叶瘟的最高级和平均级呈极显著正相关。该试验为水稻生产的发展提出区域优势品种布局建议,并为培育超高产、抗稻瘟病能力强的强势组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迟熟杂交稻 产量 稻瘟病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四川省“十二五”审定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特征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扬 况浩池 +6 位作者 曾正明 罗俊涛 陈光珍 蒋钰东 何兴材 付均 郑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63,共4页
对"十二五"期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9个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旌优127组合在"优、早、丰、抗"等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川优6203。同时针对参试9个组合存在的垩白高这个共性问题,提... 对"十二五"期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9个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旌优127组合在"优、早、丰、抗"等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川优6203。同时针对参试9个组合存在的垩白高这个共性问题,提出从米粒容重和宽厚比方面着手,降低稻米的垩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中籼迟熟品种 特征特性 审定 四川
下载PDF
江苏省杂交晚粳与迟熟中粳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娟 黄胜东 李余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5-17,共3页
通过对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和迟熟中粳3年区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迟熟中粳相比,杂交晚粳组合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优势明显,但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具... 通过对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和迟熟中粳3年区域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迟熟中粳相比,杂交晚粳组合表现为穗大粒多,增产优势明显,但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品种,但具有一定的粒型优势,最后对江苏省杂交晚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迟熟中粳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东稻144选育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景鹏 陈艳辉 +2 位作者 张鑫 李羡宏 杨福 《北方水稻》 CAS 2020年第5期49-50,共2页
东稻144是以通禾855为母本、通丰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材料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水稻新品种。2 a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6.1%。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6.9%。东稻144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米质好,... 东稻144是以通禾855为母本、通丰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材料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水稻新品种。2 a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6.1%。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6.9%。东稻144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米质好,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稻区长春、四平、吉林、松原、通化等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东稻144 中晚熟 选育
下载PDF
高稳系数法在6份晚熟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全成哲 韩康顺 +2 位作者 李淑芳 李彦利 金京花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12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晚熟水稻品种的高产稳产性。[方法]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12—2013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6个晚熟水稻参试品种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所有参试品种中,‘吉优3985’平均产量位居第1位,‘吉农大815’平均产量位居... [目的]研究晚熟水稻品种的高产稳产性。[方法]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12—2013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6个晚熟水稻参试品种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所有参试品种中,‘吉优3985’平均产量位居第1位,‘吉农大815’平均产量位居第2位,分别比‘秋光’(对照)增产9.57%、9.17%,具有较高的丰产性,适应性广,对环境和栽培条件的要求不严格;‘通禾10-8019’比对照增产5.37%,增产水平显著,适应性好,稳定性好,对环境因素变化不敏感,具有广适性,可大面积推广种植;‘吉09X2316’‘佳稻428’均比对照增产显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环境变化对其产量有一定影响;‘绿洲五优17’比对照仅增产2.27%,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因素变化反应敏感,产量变异性较大。因此,在生产推广时应注意适宜的栽培区域,同时加强栽培及环境因子的调控等。[结论]对6份晚熟水稻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结果与生产实践基本相符,对晚熟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区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稳系数法 高产稳产性 晚熟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