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eeding of New Japonica-ind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Chunyou 284
1
作者 Xinwei SONG Jianrong LIN Mingguo W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5期47-49,54,共4页
Chunyou 284 is a medium- japonica hybrid combination,as well as an indica-japonica subspecific hyrbid with super-high yield,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Chunjiang 23A,a thermo-sensitive CMS line with very early anthesis t... Chunyou 284 is a medium- japonica hybrid combination,as well as an indica-japonica subspecific hyrbid with super-high yield,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Chunjiang 23A,a thermo-sensitive CMS line with very early anthesis time,and C84,an indica-japonica intermediate type restorer line with wide compatibility.This combin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yield potential,early maturity,excellent comprehensive agronomic traits and wide adaptability.It was approved by Jiangsu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June,2018.The breeding process,main 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seed production points of the combination were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onica-indica hybrid rice Chunyou 284 super high YIELD BREEDING
下载PDF
Density Restriction Effects of Reproductive Rate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Population in Super Rice Yongyou 6
2
作者 徐森富 王会福 +1 位作者 汪恩国 陈伟强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2期39-42,共4页
[ Objective ]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density restriction effects of reproductive rate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BPH) population in super indiea and japonica hybrid rice Yongyou 6. [Method] Different amounts of ... [ Objective ]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density restriction effects of reproductive rate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BPH) population in super indiea and japonica hybrid rice Yongyou 6. [Method] Different amounts of rice brown planthoppor were released to super indiea and japonica hybrid flee Yongyou 6 during fillering, booting and gain filling stage, respectively. The reproductive rate and variation dynamics of rice brown planthoppor in super rice was also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Result] Tillering stage: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of rice brown planthoppor during booting and gain filling stage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basal amount of its population during tillering stage; whe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during grain filling stage reached a certain limit ( 〉 250 head/cluster), the population density during milking stage showed decrease tren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uch density;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brown planthoppor population in super rice Yongyou 6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in middle and slow in two ends. Booting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pop- ulation from booting to gain filling stag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basal amount of density, and their correlation during milking stage was not significant; flee brown planthopper population still had high reproduction capacit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super rice, which had latent risk on rice yield. Gain filling stage : when population density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 70 head/cluster, the development of it popula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basal amount of density, which had great threat to yield. [ Conclusion] The result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system, cost-ef- fective control of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ustained control ability against rice brown plantho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indica and japonica hybrid flee Yongyou 6 rice brown planthopper Reproductive Rate Variation dynamic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strategy of grain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super high yielding japonica rice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6
3
作者 MAO Ting LI Xu +4 位作者 JIANG Shu-kun TANG Liang WANG Jia-yu XU Hai XU Zheng-j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75-1083,共9页
japonica ric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accounts for 44.6% of the total cultivated area of japonica rice in China. The comprehensive using of inter-subspecies heterosis is the main breeding mode of ... japonica ric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accounts for 44.6% of the total cultivated area of japonica rice in China. The comprehensive using of inter-subspecies heterosis is the main breeding mode of super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this region. Improving rice quality at relative high yielding level is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Performing crosses 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lines allows for the recombination of regulatory genes and genetic backgrounds, leading to complicated genetic ric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be used to explore pattern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tiliz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rived from indica-japonica hybridization to analyze the effect factors of rice quality derived from genetic factors, which contain both regulatory genes concerning rice quality and genetic backgrounds' random introduction frequency coming from indica (Di value), an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was further discussed. The regulatory genes involved in amylase content (Wx)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NRT1.1B) were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amylose content (AC) and protein content (PC) in RILs, respectively. Both the Di value and the major grain width gene (GS5) had regulatory effects on milled rice width (MRW) in RILs, and their interaction explained the major variance of MRW in the RILs. With the mediation of MRW and chalkiness degree (C), Di value had a further impact on head rice rate (HR), which was relatively poor when the Di value was over 40%. In Northeast China, the Di value should be lowered by backcrossing or multiple crosses during the breeding of indica-japonica hybridization to maintain the whole better HR and further to emphasize the use of favorable genes in individual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rice indica-japonica hybridization genetic dissec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下载PDF
超级中籼杂交水稻氮素积累利用特性与物质生产 被引量:66
4
作者 吴文革 张洪程 +4 位作者 陈烨 李杰 钱银飞 吴桂成 翟超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0-1068,共9页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184.3-200.8...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184.3-200.8)kg hm^-2,较对照的176.5kg hm^-2增加20.0kg hm^-2,其中拔节前与对照相当,拔节至抽穗期增加9.2kg hm^-2,抽穗至抽穗后25d增加4.9kg hm^-2,抽穗后25d至成熟期增加4.3kg hm^-2。氮素吸收速率拔节至孕穗阶段达最高峰,超级稻为3.68(3.44-3.96)kg N hm^-2d^-1,对照为3.55kg N hm^-2d^-1;孕穗期以后吸氮速率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抽穗25d以后,对照基本不具再吸收能力,而超级稻仍具一定吸收能力(0.36kg N hm^-2d^-1)。超级稻生育中、后期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抽穗和灌浆结实期植株特别是叶片含氮率的提高,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5d、成熟期叶片含氮率均与相应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与最终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超级稻在10.5t hm^-2产量水平下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1.83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中籼杂交水稻 氮素 吸收/运转 物质生产
下载PDF
超级杂交籼稻抗倒能力比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 被引量:33
5
作者 吴晓然 张巫军 +7 位作者 伍龙梅 翁飞 李刚华 刘正辉 唐设 丁承强 王绍华 丁艳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705-2717,共13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倒性超级杂交籼稻抗倒伏性差异及其原因,并分析氮素影响超级杂交籼稻抗倒性的生理机制,以期为水稻高产抗倒伏品种选育与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2号(抗倒伏品种)和Ⅱ优084(易倒伏品种)为材料... 【目的】比较不同抗倒性超级杂交籼稻抗倒伏性差异及其原因,并分析氮素影响超级杂交籼稻抗倒性的生理机制,以期为水稻高产抗倒伏品种选育与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籼稻Y两优2号(抗倒伏品种)和Ⅱ优084(易倒伏品种)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2012年设置0、150和300 kg·hm-2 3个氮肥水平,2013年设置135、270和405 kg·hm-2 3个氮水平,比较不同处理倒伏发生率,并从力学、形态学和生理学指标等方面分析倒伏差异的原因。【结果】Y两优2号产量达11.7 t·hm-2,较Ⅱ优084高9.45%。这主要归因于Y两优2号较高的穗粒数及颖花量,二者分别较Ⅱ优084高28.0%和31.8%。与Ⅱ优084比较,Y两优2号成熟期田间倒伏率明显减少,倒伏指数下降19.0%,差异达显著水平,原因是Y两优2号基部节间显著缩短,茎壁明显增厚,叶鞘单位长度干重显著提高,从而弥补了茎秆粗度方面的劣势;其基部节间单位长度茎干重虽略有降低,但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导致茎秆弯曲应力和折断弯矩显著增加,抗倒伏性提高。随施氮量增加,超级杂交籼稻基部节间茎秆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导致倒伏指数显著上升。大幅增加氮肥水平显著降低了抽穗期单茎鞘干重和灌浆后期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叶鞘干重,从而使得茎秆质量变劣,且叶鞘对茎秆的保护和支持能力降低;此外,基部节间茎、鞘中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茎秆弯曲应力和折断弯矩随之下降,倒伏风险增加。Ⅱ优084在较低的施氮水平下,折断弯矩大幅降低,甚至低于Y两优2号高氮水平,导致倒伏指数明显上升,尽管增加氮素用量未能显著增加其倒伏率,却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产量。【结论】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壁厚度以弥补茎秆粗度不足的劣势,增加叶鞘充实程度,提高对茎秆的保护和支撑作用,是增强超级杂交籼稻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性的主要途径。氮素主要通过降低基部节间叶鞘充实程度及茎秆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特别是木质素的含量,从而降低茎秆强度,增加倒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籼稻 抗倒伏 氮素 茎秆强度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超高产栽培杂交中籼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被引量:39
6
作者 潘圣刚 黄胜奇 +5 位作者 张帆 汪金平 蔡明历 曹凑贵 唐湘如 黎国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7-544,共8页
以5个杂交中籼稻品种(含品系)扬两优6号、P88S/747、珞优8号、珞优234和天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下超高产水平(产量≥12.0thm-2)的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养分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高产水稻(产量≥9.0thm-2)相比,超高产水稻具... 以5个杂交中籼稻品种(含品系)扬两优6号、P88S/747、珞优8号、珞优234和天两优2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下超高产水平(产量≥12.0thm-2)的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养分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高产水稻(产量≥9.0thm-2)相比,超高产水稻具有以下特征,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齐穗后10d)LAI大,分别为6.5~7.2、8.5~8.9和6.5~7.0;齐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比率高,为60.0%~66.5%;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积累较多的干物质,分别为13.5~15.0、15.0~16.0和25.0~28.0thm-2;分蘖盛期对氮(N)、磷(P)、钾(K)吸收利用优势不明显,而幼穗分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对N、P、K吸收利用高而且积累速度快。此外,具有穗数多(有效穗数介于250×104~290×104穗hm-2)、结实率高(88.2%~92.3%)、千粒重大(29.0~31.0g)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超高产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养分吸收
下载PDF
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生理特性 被引量:46
7
作者 许德海 王晓燕 +4 位作者 马荣荣 禹盛苗 朱练峰 欧阳由男 金千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796-4804,共9页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根活力强、根冠比值高,为地上部生长健壮抗倒、活熟到老并实现超高产提供根本保障。【结论】从重穗型的甬优6号优良生理特性得到启示:为实现籼粳杂交稻的超高产目标,育种者在选择亲本,尤其是筛选F1代时,应着重鉴别亲本、新组合物质生产过程中"源、流、库"的协调性,以及根冠比值的适宜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重穗超高产 生理特性 甬优6号
下载PDF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花劲 周年兵 +13 位作者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周培建 程飞虎 李国业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郭保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3-1034,共12页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甬优系列 籼粳杂交稻 超高产 群体形成特征
下载PDF
籼粳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培育 被引量:45
9
作者 林建荣 宋昕蔚 +1 位作者 吴明国 程式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目的】针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制种产量较低等问题,开展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实践。【方法】通过籼粳渐渗杂交,选育花时早、柱头外露高的粳型保持系,进一步转育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 【目的】针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制种产量较低等问题,开展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实践。【方法】通过籼粳渐渗杂交,选育花时早、柱头外露高的粳型保持系,进一步转育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通过籼粳渐渗杂交、广亲和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籼粳成分定向选择等技术手段,选育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并比较与普通粳稻恢复系在主要农艺性状、程氏指数、广亲和特性、广亲和基因、恢复谱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2种配组方式,比较两者的光温反应类型表现与异交结实率差异。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H58、C84、C927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粳不籼恢"或"籼不粳恢"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结果】在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创制方面,转育出早花时粳型不育系春江16A以及春江99A、春江23A等早花时、高柱头外露率粳型不育系,制种产量明显提高;在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创新方面,选育出CH58、C84、C927等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晚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较强的感光特性,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早籼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光温反应类型则表现不一。无论是"粳不籼恢"还是"籼不粳恢"配组,父母本的花时差小、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则有利于提高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的配组方式,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84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出春优84、五优84等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并通过品种审定,表现出穗型大、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后期耐寒性好等优点。【结论】通过籼粳渐渗杂交,成功转育出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的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携带有S5-n,恢复谱广,明显不同于普通粳稻恢复系。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有利于缩短全生育期。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父母本的花时差小,有利于提高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选育出春优84等籼粳超级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超级杂交稻 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 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衍生不育系的籼粳属性鉴定及配组F_1优势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深广 曹立勇 +1 位作者 斯华敏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671,共5页
通过籼粳杂交培育了3份水稻不育系,分别为野败型不育系064A、协研A和光温敏不育系300S。对这3份不育系相应的保持系的籼粳属性进行了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鉴定。064B、协研B和300S形态指数分别为11、9和12,属于中间偏籼类型;基于分子... 通过籼粳杂交培育了3份水稻不育系,分别为野败型不育系064A、协研A和光温敏不育系300S。对这3份不育系相应的保持系的籼粳属性进行了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鉴定。064B、协研B和300S形态指数分别为11、9和12,属于中间偏籼类型;基于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聚类结果表明,3份材料聚为一类,也属于中间偏籼类型。通过广泛测交,发现应用籼粳杂交,在籼稻遗传背景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粳稻"血缘",培育中间偏籼型不育系,对丰富水稻育种遗传背景,配制超级杂交稻组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交 形态指数 分子标记 超级杂交稻
下载PDF
北方粳型超级稻中籼粳杂交优势贡献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虹 林晗 +4 位作者 孙健 王嘉宇 马殿荣 唐亮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400,共7页
在"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理论指导下,亚种间杂交为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中国北方栽培粳稻品种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标记Indel与SSILP分析了不同年代与地区北方粳稻品种的籼型血缘的相对含量,... 在"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理论指导下,亚种间杂交为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中国北方栽培粳稻品种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标记Indel与SSILP分析了不同年代与地区北方粳稻品种的籼型血缘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籼型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籼稻血缘含量与每穗粒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有效穗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对籼粳杂交育成品种的8个产量与品质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育种家通过"选择"将控制穗粒数与粒重的籼稻增产基因GN1a、GS3部分固定于北方粳稻基因组中,淘汰了适口性差的籼稻高直链淀粉基因Waxy以及不符合北方农民收获习惯的籼稻落粒基因qSH1,同时保留了北方粳稻原有的理想株型基因DEP1,宽粒基因qSW5。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籼粳杂交优势利用理论"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理想株型 粳型超级稻 籼型基因频率 功能基因
下载PDF
籼型超级稻恢复系明恢86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鸿光 吴方喜 +1 位作者 张建福 谢华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97-404,共8页
明恢86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集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高、中抗稻瘟病、米质优、再生力强等特点于一体的超级稻恢复系。到2010年止,全国以明恢86为父本配组育成了11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3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明恢86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集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高、中抗稻瘟病、米质优、再生力强等特点于一体的超级稻恢复系。到2010年止,全国以明恢86为父本配组育成了11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3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1个组合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组合。从1997~2010年,用明恢86配组的所有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221.13万hm2。明恢86还是选育新恢复系的重要骨干亲本。到2011年止,全国各育种单位以明恢86为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44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65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5个组合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组合。从2004~2010年,这些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131.27万hm2。最后分析了明恢86所配组合的超高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超级稻 恢复系 明恢86 应用
下载PDF
热研1号、2号与我国水稻的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明 张培江 +1 位作者 白一松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日本粳稻品种热研1号、2号与我国籼型、粳型及广亲和水稻品种杂交,F_1的结实率均较高,除热研1号与某些籼稻杂交,F_1结实率为75.70%外,其余均在80%以上。而且同类型组合间的变异系数较小,最大为14.21%。可以认为,热研1号、2号都具有广谱... 日本粳稻品种热研1号、2号与我国籼型、粳型及广亲和水稻品种杂交,F_1的结实率均较高,除热研1号与某些籼稻杂交,F_1结实率为75.70%外,其余均在80%以上。而且同类型组合间的变异系数较小,最大为14.21%。可以认为,热研1号、2号都具有广谱亲和性和较强的亲和力。它们的花时早而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对野败、矮败和BT型不育系都是保持的,在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性 灿稻 粳稻 杂交 育种
下载PDF
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春优927的选育及其栽培制种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昕蔚 林建荣 吴明国 《中国稻米》 2019年第6期103-105,共3页
春优927系中国水稻研究所用春江16A作母本、C927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组合,具有产量潜力大、熟期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质优、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春优927 超高产 选育
下载PDF
北方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44
15
作者 杨振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40-846,共7页
回顾了“籼粳架桥”育成粳型恢复系C57以来我国北方杂交粳稻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籼粳架桥”对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指导意义,以及广亲和基因单一位点的局限性难以解决籼粳杂种复杂的生理障碍问题。提出了籼粳亚种... 回顾了“籼粳架桥”育成粳型恢复系C57以来我国北方杂交粳稻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籼粳架桥”对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指导意义,以及广亲和基因单一位点的局限性难以解决籼粳杂种复杂的生理障碍问题。提出了籼粳亚种有利基因集团的构建与配组,偏高秆偏长穗抗倒株型改良以及高产性与抗逆性、适应性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思路等问题。文章还叙述了通过“籼粳架桥”育成高配合力的粳型恢复系C418及其配制的系列新组合的推广。北方杂交粳稻进入再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籼粳架桥 籼粳杂种优势
下载PDF
四川杂交中籼1990~1996年区试及审定组合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太康 宋德明 +2 位作者 王志 胡运高 王茂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54-160,共7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四川1990~1996年省区试的中籼迟熟参试组合及1990~1997年通过省级审定组合的产量水平、穗粒结构、生育期、抗病性、亲本的遗传背景等,对超高产育种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杂交中籼 省区试 审定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满仓515”的育成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新福 郑九如 +1 位作者 林文彬 章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21-26,共6页
偏籼型籼粳交迟熟种“满仓515”具有大穗大粒特性,高抗稻瘟病,并对光温反应不敏感。1996年通过福建省审定,在1994、1995两年福建省产量区域试验中,满仓515比对照荆糯6号和汕优桂32分别增产8.17%和8.2... 偏籼型籼粳交迟熟种“满仓515”具有大穗大粒特性,高抗稻瘟病,并对光温反应不敏感。1996年通过福建省审定,在1994、1995两年福建省产量区域试验中,满仓515比对照荆糯6号和汕优桂32分别增产8.17%和8.26%。该品种选育成功表明杨守仁教授“理想株形与优势利用相结合”在偏籼型亚种间杂交育种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仓515 籼粳交 超高产育种 水稻
下载PDF
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森富 王会福 +1 位作者 汪恩国 陈伟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019-9021,共3页
[目的]研究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方法]在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生育期即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接入不同虫量褐飞虱,调查并分析超级稻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及其变化动态。[结果]分蘖期:褐飞... [目的]研究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方法]在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生育期即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接入不同虫量褐飞虱,调查并分析超级稻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及其变化动态。[结果]分蘖期:褐飞虱孕穗期、灌浆期种群数量随分蘖期种群基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灌浆期褐飞虱种群密度升高达到一定限度(>250头/丛)时,其乳熟期种群数量随该密度的加大而呈下降趋势;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发展呈现中间快、两头慢的特点。孕穗期:褐飞虱种群发展在孕穗至灌浆期是随着其基数密度升高而升高,但到乳熟期相关性表现却不显著;超级稻中后期褐飞虱种群仍具有高繁殖能力,对水稻产量潜存极大威胁。灌浆期:褐飞虱种群密度<70头/丛时,其种群发展仍随着其基数密度升高而升高,对产量仍潜存较大威胁。[结论]研究结果为建立和健全褐飞虱监测预警体系、经济有效生态控制超级稻褐飞虱发生危害、提高褐飞虱持续控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籼粳杂交稻 甬优6号 褐飞虱 繁殖速率 变化动态
下载PDF
科教强国 兴农安邦——记我国超级稻首创者杨守仁教授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文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杨守仁教授(1912~2005),著名农业教育家、水稻学家,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农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水稻所理事会理事,沈阳农业大学一级终身教授。杨守仁教授倾毕生精力于稻作理论与栽培育种... 杨守仁教授(1912~2005),著名农业教育家、水稻学家,国务院第一届学位委员会农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水稻所理事会理事,沈阳农业大学一级终身教授。杨守仁教授倾毕生精力于稻作理论与栽培育种实践,成为籼粳稻杂交、水稻理想株型和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实现了继矮化育种和杂交育种之后水稻生产潜力的第三次突破。杨守仁教授情系祖国、兴稻为民的科学志向,坚持真理、学而能思的科学方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勤奋治学、殚精育人的师德情怀,成为学界尊敬的名师、良师和大家,也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敬仰、爱戴和学习的科学家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守仁教授 农业教育家 水稻学家 籼粳杂交 水稻理想株型 超高产育种理论
下载PDF
从日本超高产品种(系)的选育看粳稻高产的方向 被引量:24
20
作者 徐正进 张龙步 +2 位作者 陈温福 王进民 董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0期27-33,共7页
分析日本最近育成的水稻超高产品种(系)的特点及选育过程的结果表明,要进一步提高北方粳稻单产、高产育种与高产栽培同样重要,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是主要途径,提高生物产量是突破口,籼粳稻杂交是主要育种方式,同时还应注重大粒和地理远... 分析日本最近育成的水稻超高产品种(系)的特点及选育过程的结果表明,要进一步提高北方粳稻单产、高产育种与高产栽培同样重要,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是主要途径,提高生物产量是突破口,籼粳稻杂交是主要育种方式,同时还应注重大粒和地理远缘遗传资源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高产 育种 选育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