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ketoreductase gene from 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1748 DNA involved in biosynthesis of a spore pigment 被引量:1
1
作者 夏焕章 王以光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1997年第6期636-641,共6页
An efficient plasmid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S. mycarofaciens 1748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of MKR gene in S. mycarofaciens 1748, the gene disrup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t... An efficient plasmid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S. mycarofaciens 1748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of MKR gene in S. mycarofaciens 1748, the gene disrup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this purpose the plasmid pKC1139 was used. A recombinant strain with white spore appeared, in contrast to the grey-colour spore of S. mycarofaciens 1748. This suggested that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between plasmid-borne MKR gene sequence and the chromosome of S. mycarofaciens 1748 had occurred. A Southern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using α- P-labelled MKR gene as probe indicated that the desired integration event had occurred in the re-combinant. The result of gene disruption showed that the alteration of this gene in the chromosome of S. mycarofa-ciens 1748 made sporulating colonies remain white instead of taking on the typical grey colour of sporulating wild type colonies, suggesting that MKR gene is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a spore pigment. The recombinant strain was in-cubated with fermentation medium optimised for midecamycin production. A TLC assay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strain produced midecamycin in quantities comparable to that of S. mycarofaciens 1748. A pCN8B12 was a clone from genomic library of midecamycin producing strain which contained a 28-kb DNA insert. The 28-kb DNA fragment contained act I -homologous and actⅢ-homologous regions. The PKS (act I -homologous) and MKR (act Ⅲ-homolo-gous) genes that define spore pigment of midecamycin producing strain were localized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with pCN8B12,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separated by about 10 kb DNA. The polyketide synthase gene cluster of similar organiz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y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disruption SPORE PIGMENT ketoreductase midecamycin.
原文传递
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夏焕章 王以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8-226,共9页
将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中与放线紫红素酮基还原酶基因actⅢ有同源性的4.0kb DNA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WHM3中,构成重组质粒pCB4。将质粒pCB4转入酮基还原酶基因缺陷菌株——加利利链霉菌ATCC31671中,得到转化子。转化子发酵产物经TLC和... 将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中与放线紫红素酮基还原酶基因actⅢ有同源性的4.0kb DNA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WHM3中,构成重组质粒pCB4。将质粒pCB4转入酮基还原酶基因缺陷菌株——加利利链霉菌ATCC31671中,得到转化子。转化子发酵产物经TLC和HPLC分析证明是阿克拉菌酮,与加利利链霉菌原株ATCC31133的产物相同,说明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互补了加利利链霉菌ATCC31671中缺陷的酮基还原酶基因,使其恢复了产生阿克拉菌酮的能力。4.0kb DNA片段插入方向相反的重组质粒pCBR4在加利利链霉菌ATCC31671中发酵产物经TLC分析证明也是阿克拉菌酮,这说明4.0kbDNA片段中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具有自身的启动子。对4.0kb DNA片段进行了限制酶酶切分析,建立了其酶切图谱。以actⅢ基因为探针,经分子杂交以及亚克隆和DNA转化实验,将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定位于BssHⅡ-BamHⅠ1.3kb DNA片段上。对1.3kb 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1.3kb DNA片段中含有一个独立的ORF,起始密码ATG,终止密码TAG,含783bp;在起始密码上游有GGAGG5个核苷酸SD序列;此ORF编码260个氨基酸,与actⅢ基因编码的261个氨基酸相似性为77.4%,相同性为66.7%,对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迪霉素 酮基还原酶 基因
下载PDF
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夏焕章 王以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85,共5页
用PCR法扩增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MKR)基因,得到约0.8kb的DNA片段,扩增片段重组到利用依赖T7RNA聚合酶的高效表达载体pT7-7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28.9kD的蛋白质。表达的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
关键词 麦迪霉素 酮基还原酶基因 PCR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麦迪霉素生物合成基因克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以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61-269,共9页
利用穿梭粘粒载体pNJ_1组建了麦迪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1748的基因文库,用与麦迪霉素生物合成有类似途径的放线紫红素聚酮合成酶基因Act Ⅰ,Act Ⅲ为探针,从麦迪霉素产生菌的基因文库中,获得了与Act Ⅰ,Act Ⅲ基因有... 利用穿梭粘粒载体pNJ_1组建了麦迪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1748的基因文库,用与麦迪霉素生物合成有类似途径的放线紫红素聚酮合成酶基因Act Ⅰ,Act Ⅲ为探针,从麦迪霉素产生菌的基因文库中,获得了与Act Ⅰ,Act Ⅲ基因有同源性的阳性克隆,对其中PCNSB12、6C5及11E11克隆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其分子量分别为36kb,48.5kb及41.6kb。PCN6C5 DNA中包含有PCN 8812的全部DNA片段,PCN JIEII与PCN 8B12及PCN 6C5有6.75kb的重叠区。通过分子杂交实验,初步将麦迪霉素聚酮合成酶基因定位在PCN 8812 DNA的EcoR Ⅰ-BamH Ⅰ 4.02kb片段上(与Act Ⅲ基因有同源性)及PCN 8812(6C5),PCN11E11DNA Bg Ⅲ-Bg Ⅲ 2.42kb与PCN11E11 Bgl Ⅱ-Bgl Ⅱ 10kb片段上(与Act Ⅰ基因有同源性)。PCN 8812及PCN 6C5克隆DNA在麦迪霉素聚酮合成酶基因缺陷型变株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var.68及不产抗生素的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 TK24受体菌的表达产物,经TLC及HPLC等分析表明与麦迪霉素标准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迪霉素 生物合成基因 克隆
下载PDF
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在螺旋霉产生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以光 金莲舫 +4 位作者 金文藻 张秀华 曾应 徐小敏 姚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4,共14页
从含麦迪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初级克隆pCN6C5中,发现并分离了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与质粒载体p1J680相连,获得重组质粒p66B,在螺旋霉素产生菌中得到表达,其主要产物为4″异戊酰螺旋霉素。以p66B DNA BamHI-BamHI 2.3kb插入片段为探针,... 从含麦迪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初级克隆pCN6C5中,发现并分离了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与质粒载体p1J680相连,获得重组质粒p66B,在螺旋霉素产生菌中得到表达,其主要产物为4″异戊酰螺旋霉素。以p66B DNA BamHI-BamHI 2.3kb插入片段为探针,从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中获得了另一阳性克隆pCN10F5,Southern分子杂交确定pCN10F5 BamHI-BamHI 8.0kb为同源片段。以pWHM3及pIJ680为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WF5及p6F5,分子大小分别为15.2kb及13.3kb。通过DNA转化,并经分子杂交实验证明,获得含重组质粒的螺旋霉素产生菌克隆菌株。其主要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分析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丙酰螺旋霉素Ⅲ和Ⅱ。研究还表明,麦迪霉素基因文库中只有pCN10F5 DNA与碳霉素产生菌的4″异戊酰化酶基因同源,提示pCN6C5克隆携带的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与pCN10F5的4″丙酰化酶基因及碳霉素4″异戊酰化酶基因有一定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迪霉素 酰化酶基因 产生菌 表达
全文增补中
麦迪霉素聚酮缩合酶基因的亚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学蔚 王以光 +1 位作者 金莲舫 徐小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91-299,共9页
利用与麦迪霉素生物合成有类似途径的放线紫红素聚酮缩合酶基因Act I作为探针,将来源于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的与Act I有同源性的阳性初级克隆pCN8B12进一步缩小,亚克隆获得了2.4kb的麦迪霉素聚酮缩合酶基因,将其插入pWHM3载体中构建... 利用与麦迪霉素生物合成有类似途径的放线紫红素聚酮缩合酶基因Act I作为探针,将来源于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的与Act I有同源性的阳性初级克隆pCN8B12进一步缩小,亚克隆获得了2.4kb的麦迪霉素聚酮缩合酶基因,将其插入pWHM3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CG2 DNA。pCG2 DNA在放线紫红素聚酮缩合酶基因缺陷型变株天蓝色链霉菌TK17及螺旋霉素产生菌S.ambofaciens中均获得表达。前者所得产物不同于麦迪霉素和放线紫红素,可能为新的杂合抗生素;后者能使螺旋霉素产量得到提高。另外pCG2 DNA在道诺红霉素产生菌调节变株S.peucetius H6101中的表达产物经TLC及HPLC分析表明为紫红霉酮。pCG2 DNA在Tetracenomycin C产生菌S.glaucescens中亦有一定的功能表达,而在红霉素产生菌红霉内酯阻断变株Saccharapolyspora erythraea WMH15,261中未观察到活性表达。推测pCG2 DNA具有一定调节或在某些聚酮类抗生素产生菌变株中起互补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迪霉素 聚酮缩合酶 基因 亚克隆
下载PDF
麦迪霉素4"-O-丙酰基转移酶(mpt)基因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叙伦 王以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7-422,共6页
对含有麦迪霉素4"-O-丙酰基转移酶(mpt)基因的BamHI-BamHI 8.0kb的DNA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绘制出了含有21个酶切位点的限制性酶切图谱。以含有碳霉素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CarE)的2.4kb DNA片段为探针,经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 对含有麦迪霉素4"-O-丙酰基转移酶(mpt)基因的BamHI-BamHI 8.0kb的DNA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绘制出了含有21个酶切位点的限制性酶切图谱。以含有碳霉素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CarE)的2.4kb DNA片段为探针,经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将mpt定位于一个EcoRI-EcoRI-Pstl 3.0kb的DNA片段上,将该片段克隆至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载体pWHM3上,获得重组质粒pWFPE。含有pWFPE的螺旋霉素产生菌产二素链霉菌(S.ambofaciens)及变铅青链霉菌(J.lividans)TK24均可将内源产生的或外源加入的螺旋霉素酰化为4"-O-丙酰螺旋霉素。对EcoRI-EcoRI-PstI 3.0kbDNA片段上mpt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在该片段上有一个开放阅读框架,它以ATG为起始密码子,以TGA为终止密码子,与其序列对应的编码产物含有388个氨基酸。mpt基因的G+C mol%为68.0,密码子第三位上G+C mol%为91.5。mp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CarE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相同性为67.6%,相似性为86.4%。在起始密码子上游6bp处存在一保守的SD序列GAGGT,同时还发现存在较保守的启动子,在终止密码子下游有一反向重复顺序,充当转录终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麦迪霉素 4″-O-丙酰基 转移酶基因
下载PDF
增加aveBⅣ基因拷贝数对于表柔红霉素产生菌发酵单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继安 邵雷 +2 位作者 景兰 陈代杰 朱宝泉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03-206,共4页
表柔红霉素是表阿霉素的半合成前体,通过中断dnmV基因,并将酮基还原酶aveBⅣ基因导入,可以将柔红霉素产生菌改造成表柔红霉素产生菌。在此基础上构建含有两个aveBⅣ表达单元的整合型质粒,并将其转入原有的表柔红霉素产生菌MHJ-02-30-1,... 表柔红霉素是表阿霉素的半合成前体,通过中断dnmV基因,并将酮基还原酶aveBⅣ基因导入,可以将柔红霉素产生菌改造成表柔红霉素产生菌。在此基础上构建含有两个aveBⅣ表达单元的整合型质粒,并将其转入原有的表柔红霉素产生菌MHJ-02-30-1,使菌株内aveBⅣ的表达拷贝数由1个增加到3个。发酵验证表明,增加aveBⅣ基因拷贝数可以显著提高表柔红霉素的产量。目的菌株比出发菌株表柔红霉素的发酵单位提高了一倍以上。本文的工作为表柔红霉素发酵的产业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红霉素 基因置换 基因倍增 酮基还原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