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n vitro and finite element study of load redistribution in the midfoot 被引量:8
1
作者 NIU Wen Xin TANG Ting Ting +2 位作者 ZHANG Ming JIANG Cheng Hua FAN Yu B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12期1191-1196,共6页
A good knowledge of midfoot biomechanics is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entire foot,but it has never been investigated thoroughly in the literature.This study carried out in vitro experiments an... A good knowledge of midfoot biomechanics is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entire foot,but it has never been investigated thoroughly in the literature.This study carried out in vitro experiment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midfoot biomechanics.A foot-ankle finite element model simulating the mid-stance phase of the normal gait was developed and the model validated in in vitro experimental tests.Experiments used seven in vitro samples of fresh human cadavers.The simulation found that the first principal stress peaks of all midfoot bones occurred at the navicular bone and that the tensile force of the spring ligament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ligament.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longitudinal strain acting on the medial cuneiform bone was-26.2±10.8μ-strain,and the navicular strain was-240.0±169.1μ-strain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65.1±25.8μ-strain along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The anatomical position and the spring ligament both result in higher shear stress in the navicular bone.The load from the ankle joint to five branches of the forefoot is redistributed among the cuneiforms and cuboid bones.Further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loading redistribution will be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entire f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ot arch BIOMECHANICS cadaveric experiment midfoot
原文传递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idfoot structure of humans and mice by CT measurement:Implications for employing a mouse model to study Lisfranc injury
2
作者 Chao Gao Ruokun Huang +5 位作者 Wei Feng Yu Cheng Zhi Chen Zong-ping Luo Hongtao Zhang Jia Yu 《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 2021年第3期162-167,共6页
Although midfoot injury,especilly Lisfranc sprain,is a relative rare traumatic pathology,if overlooked or treated incorrectly,the damage will develop into chronic Lisfranc injury,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ifelong res... Although midfoot injury,especilly Lisfranc sprain,is a relative rare traumatic pathology,if overlooked or treated incorrectly,the damage will develop into chronic Lisfranc injury,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ifelong residual symptoms.The differences in injury severity,healing rates,treatment plans,and patient adherence make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Lisfranc injury very dificult to conduct.The development of ananimal model that mimics the symptoms of humans with chronic Lisfranc injury has the potential to lessen the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prospective human research.Previous research has successfully used a mouse model to explore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human ankle joint.However,it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if the mouse model canmimic human midfoot functions based on their similarities in anatomical structure.In this study,the anatomicalstructure of the mouse and human midfoot were compared by CT scan.The animal image data were obtainedfrom 10 male C57BL/6J mice(20 feet)by micro-CT.The human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six volunteers(six feet)by CT scanning.The three-dimensional skeletal structure of the midfoot was reconstr ucted,and the morphological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by a plane projection method.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hindfoot adductus angle(mice:28.86±6.27°;human:25.45±2.70°),metatarsus aductus angle(mice:11.34±2.95°;human:11.48±3.97°),or the transverse arch angle(mice:111.77±4.70°;human:111.84±6.34°)between the mice and humans.The mice had a comparable Lisfranc joint complex architecture compared tohumans in both coronal and transverse planes.The lateral cuneiform was fused with the navicular bone in mice,which would provide better intrinsic stability than in humans.Future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mouse midfoot injury model and the similarities of their neuro-musculo-skletal systems with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foot injury Lisfranc injury Musculoskeletal anatomy RODENT Foot biomechanics
原文传递
伴有足中关节炎的扁平足患者矫正鞋垫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章浩伟 杨俊彦 +1 位作者 刘颖 陈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4,共8页
针对伴有足中关节炎的扁平足患者,研究不同结构和材料刚度的矫正鞋垫对其足部应力集中和内部关节软骨及筋膜应力的作用效果。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设计,利用CT图像数据建立患者足部及矫正鞋垫有限元模型。随后,通过footsca... 针对伴有足中关节炎的扁平足患者,研究不同结构和材料刚度的矫正鞋垫对其足部应力集中和内部关节软骨及筋膜应力的作用效果。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设计,利用CT图像数据建立患者足部及矫正鞋垫有限元模型。随后,通过footscan系统对支撑相期间足底各区域应力和接触面积进行测量,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然后,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分析矫正鞋垫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足弓高度为30 mm,楔形角度为5°,刚度为1 MPa的矫正鞋垫的作用效果最优。与裸足时的应力峰值相比,足跟区表面和内部的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62.5%(由0.152 MPa降至0.057 MPa)和77.9%(由0.245 MPa降至0.054 MPa);足跖区表面和内部的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56.0%(由0.125 MPa降至0.055 MPa)和72.9%(由0.192 MPa降至0.052 MPa)。相比普通接触式鞋垫,足底应力分布更均匀,舟楔关节软骨及筋膜应力(拉伸方向)更小。研究结果为这种复合病症下具有复合作用的矫正鞋垫设计提供数据基础,对扁平足与足中关节炎的联合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正鞋垫 足中关节炎 扁平足 正交实验设计 有限元
下载PDF
三柱理论对中足复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姚晓克 李建华 +7 位作者 顾祖超 黄文刚 何朝华 罗干 钟茜梅 张伟 陈华 张峻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三柱理论对中足复杂骨折脱位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9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24例中足复杂损伤患者,女8例,男16例;年龄18~57岁,平均41岁;按解剖三柱分类:内侧柱6例,内侧柱合并中间柱6例,累及三柱1... 目的探讨三柱理论对中足复杂骨折脱位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9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24例中足复杂损伤患者,女8例,男16例;年龄18~57岁,平均41岁;按解剖三柱分类:内侧柱6例,内侧柱合并中间柱6例,累及三柱12例。采用跨关节长钢板坚强固定内侧柱及中间柱,克氏针弹性固定外侧柱,术中根据固定需要配合使用螺钉。骨折后伴有内侧柱足舟骨或外侧柱骰骨短缩者,需要撑开复位,跨关节钢板固定,必要时植骨,重建各柱的长度,维系足弓正常结构与功能。术后通过影像学及临床检查随访,采用X线片评估中足对位对线及骨折愈合情况。依据Mariland足部评分量表评估疗效,采用VAS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损伤部位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随访12个月。24例中1例内侧柱因足舟骨粉碎骨折长度未充分恢复,术后出现跛行,内固定取出后步态恢复正常;其他2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足弓正常负重,行走功能正常,未见钢板螺钉失效、感染等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患者足部X线复查示中足骨折均骨性愈合,中足结构正常、稳定,对位对线正常;Mariland足部评分平均94(70~98)分:优19例,良2例,可3例;平均VAS评分为1.2(0~2)分。结论在三柱损伤理论的指导下及时手术治疗中足复杂骨折,术中精准解剖复位,根据不同的固定强度选择不同的方式固定内侧柱、中间柱及外侧柱,恢复足弓正常解剖结构及功能,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柱理论 中足复杂骨折脱位 疗效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骰骨骨折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坚 仲飙 +2 位作者 罗从风 张长青 曾炳芳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10-110,共1页
2006年10月~2009年6月,我们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辅以克氏针撬拨对11例骰骨骨折患者做支撑固定治疗,并随访其术后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外固定器 骰骨骨折 中足
下载PDF
Is changing footstrike pattern beneficial to runners? 被引量:6
6
作者 Joseph Hamill Allison H.Gruber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7年第2期146-153,共8页
Some researchers, running instructors, and coach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optimal" footstrike pattern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running injuries is to land using a mid-or forefoot strike. Thus, it ... Some researchers, running instructors, and coach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optimal" footstrike pattern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running injuries is to land using a mid-or forefoot strike. Thus, it has been recommended that runners who use a rearfoot strike would benefit by changing their footstrike although there is littl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suggesting such a change. The rearfoot strike is clearly more prevalent. The major reasons often given for changing to a mid-or forefoot strike are(1) it is more economical;(2) there is a reduction in the impact peak and loading rate of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ground reaction force; and(3) there is a reduction in the risk of a running-related injuries. In this paper,we critique these 3 suggestions and provide alternate explanations that may provide contradictory evidence for altering one's footstrike pattern.We have concluded, based on examining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that changing to a mid-or forefoot strike does not improve running economy, does not eliminate an impact at the foot-ground contact, and does not reduce the risk of running-related inj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OLOGY Footfall patterns FOREFOOT Ground reaction force Impacts midfoot REARFOOT Running economy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和容积再现图像在中足跖跗骨复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方卫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与容积再现(VR)对中足复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中足骨骨折患者先经X线平片(DR)和常规轴位CT扫描,而后将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MPR与VR三维重建,并与DR及常规轴位CT比较。结果 18例中有中足...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与容积再现(VR)对中足复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中足骨骨折患者先经X线平片(DR)和常规轴位CT扫描,而后将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MPR与VR三维重建,并与DR及常规轴位CT比较。结果 18例中有中足跖跗骨折76处,其中64处骨折累及跖跗关节面。在DR像上,10例跖跗骨折为阴性,其余8例仅显示18处骨折,显示率为23.7%。常规轴位CT像显示骨折60处,显示率为78.9%。MPR对跖跗骨折的显示率为100%。VR图像对足舟骨、骰骨、跖骨及楔骨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100%、75%、70.9%及60%,平均显示率为68.4%。VR图像能通过图像多角度旋转观察骨折细节,对怀疑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利用勾画、删除技术及多方位切割技术对中足骨进行分离、重组、单独显示关节面情况。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的MPR结合VR图像能显著提高中足跖跗骨折,尤其是深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足骨折 16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容积再现
下载PDF
重视中足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4
8
作者 俞光荣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2年第2期99-102,共4页
中足是足踝部一个较为特殊的区域,它既参与形成纵弓,又参与形成横弓,既有负重功能,又有缓冲功能,对于维持足部正常形态和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这个区域比较微小,中足损伤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略。现就中足常见的各种损伤做... 中足是足踝部一个较为特殊的区域,它既参与形成纵弓,又参与形成横弓,既有负重功能,又有缓冲功能,对于维持足部正常形态和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这个区域比较微小,中足损伤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略。现就中足常见的各种损伤做一评述,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骨折 治疗 诊断 中足
下载PDF
创伤性平足症的手术治疗
9
作者 李毅 梁晓军 +3 位作者 赵宏谋 杨杰 刘诚 赵恺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中足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平足症的手术方法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2009年3月~ 2012年5月,通过关节融合手术治疗中足损伤后成年人创伤性平足症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2岁(21~58岁);左足14例,右足8例.通过...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中足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平足症的手术方法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2009年3月~ 2012年5月,通过关节融合手术治疗中足损伤后成年人创伤性平足症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2岁(21~58岁);左足14例,右足8例.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足部力线改变情况,并通过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和VAS疼痛评分评估中足功能的预后.结果 有2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个月(14 ~ 42个月).足负重正位X线片上距骨第1跖骨角和距骨第2跖骨角均有显著改善(P<0.05);足负重侧位片上Meary角有显著改善(P<0.01),距骨跟骨角较之术前有增加,但未获得显著差异.术后平均AOFAS中足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30.5±14.9 vs.81.5±6.3,P<0.01),VAS疼痛评分也有显著改善(P<0.01).有1例跟骰关节融合不愈合,2例切口皮缘坏死,未出现深部感染或骨髓炎.结论 中足融合手术可以显著改善创伤性平足患者的足部力线及外形,稳定足弓,且可较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但多数患者仍无法完全恢复伤前活动能力,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中足骨折脱位仍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足损伤 骨折脱位 平足症 关节融合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器械固定中足损伤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亮 徐永清 +1 位作者 何晓清 李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评价新型镍钛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在治疗中足损伤中的固定稳定性,通过比较3种内固定在中足外侧柱移位性损伤中对前足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并对其生物力学进行分析,为选择内固定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取6只成人下肢尸体冷冻标本。制成第4、... 目的评价新型镍钛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在治疗中足损伤中的固定稳定性,通过比较3种内固定在中足外侧柱移位性损伤中对前足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并对其生物力学进行分析,为选择内固定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取6只成人下肢尸体冷冻标本。制成第4、5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模型,对4、5跗跖关节进行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固定,H型接骨板固定,2.0 mm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分别从4、5跖骨打入骰骨。经加载600 N后,通过Tekscan压力传感器,测量前足足底压力的变化,应用ElectroForce~?3510高精度生物材料试验系统机进行轴向压缩力学测试,分别计算刚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4、5跗跖关节分别用三角固定器、钢板、克氏针固定后,第4、5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力则较骨折脱位状态有所增大,第2、3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力较骨折脱位状态下都有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固定器组第4、5跖骨头下压力峰值与正常组相近。钢板固定组、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克氏针固定组组对外侧柱脱位固定后与正常组相比足部总体压缩刚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疲劳试验后克氏针固定组静态压缩刚度较疲劳试验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治疗跗跖关节外侧柱损伤其恢复足底压力的能力及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为镍钛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内固定器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固定器 中足损伤 足底压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开放性中足骨折脱位损伤的分期手术治疗
11
作者 曾林如 罗淦 +3 位作者 杨军 岳振双 辛大伟 徐灿达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534-537,共4页
背景:开放性中足骨折脱位损伤的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分期手术治疗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探讨开放性中足骨折脱位损伤分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5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的开放性中足骨折脱位损伤的1... 背景:开放性中足骨折脱位损伤的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分期手术治疗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探讨开放性中足骨折脱位损伤分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5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的开放性中足骨折脱位损伤的10例患者。其中一期行急诊彻底清创,修复创面,对骨折脱位进行复位及简单固定;二期根据软组织修复和中足各骨与关节复位固定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式。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4.5±3.8)个月。骨性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4.2±2.3)周。未见深部感染、骨髓炎、骨不连及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1例患者二期内固定术后13个月发生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再次行关节融合,症状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平均为(84.3±13.6)分;其中优7例,良2例,差1例。结论:分期手术治疗开放性中足骨折脱位损伤可以有效避免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中足损伤 骨折 脱位 分期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复杂中足损伤分型治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洪劲松 付小勇 +1 位作者 孙占东 潘永雄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4期320-324,共5页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日渐增多,复杂中足损伤在临床并不鲜见。由于损伤涉及多个中足解剖结构,目前的治疗依然棘手。目的:回顾分析复杂中足损伤的三柱辅助关节分区的临床分型治疗,评价其临床分型与疗效关系并总结治疗要点。方...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日渐增多,复杂中足损伤在临床并不鲜见。由于损伤涉及多个中足解剖结构,目前的治疗依然棘手。目的:回顾分析复杂中足损伤的三柱辅助关节分区的临床分型治疗,评价其临床分型与疗效关系并总结治疗要点。方法: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复杂中足损伤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32.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按照三柱分型进行治疗,并区分损伤累及的跖跗关节、跗中关节、跗横关节,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并采用AOFAS中足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2个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也未发生接骨板螺钉松动、脱出、断裂及异物反应等与内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2例患者行走时仍有足部不适感,1例发生轻度创伤性关节炎,长时间行走疼痛。根据AOFAS评分标准: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5%。结论:三柱辅助关节分区分型方法可以有效指导复杂中足损伤的临床治疗,术中依次重建固定内侧柱、中间柱及外侧柱,并分别处理跖跗关节、跗中关节及跗横关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足损伤 内固定治疗 AOFAS评分 疗效
下载PDF
复杂中足损伤13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建军 吴宏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复杂中足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2年3月治疗复杂中足损伤患者13例,均为开放性骨折脱位,伴有软组织缺损者11例。急诊行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Ⅰ期皮瓣软组织修复7例;急诊清创行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术后1周,Ⅱ... 目的:探讨复杂中足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2年3月治疗复杂中足损伤患者13例,均为开放性骨折脱位,伴有软组织缺损者11例。急诊行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Ⅰ期皮瓣软组织修复7例;急诊清创行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术后1周,Ⅱ期软组织修复4例。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46个月,平均11.6个月。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根据(AOFAS)的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优3例,良5例,可3例,差2例。结论:复杂的中足损伤应在充分了解功能解剖、创伤病理的基础上早期手术,重视骨折脱位的同时,兼顾软组织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足损伤 外科皮瓣 治疗
下载PDF
螺钉与钢板固定Lisfranc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立 李一凡 +5 位作者 符东林 董磊 樊宗庆 朱彬 刘晓飞 陈洪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比较跨关节螺钉、背侧桥接钢板或螺钉钢板联合固定治疗中足Lisfranc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本科2017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36例,其中,15例采用跨关节螺钉固定(螺钉组),10例采用背侧桥接钢板固定(钢... [目的]比较跨关节螺钉、背侧桥接钢板或螺钉钢板联合固定治疗中足Lisfranc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本科2017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36例,其中,15例采用跨关节螺钉固定(螺钉组),10例采用背侧桥接钢板固定(钢板组),11例采用螺钉联合钢板固定(联合组)。以中足AOFAS功能评分、Wippula功能及影像学系统评价表分别评估三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和复位维持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三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6.24±10.42)个月。随时间推移,三组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三组间AOF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三组Wippula功能评价优良率、Wippula影像学复位评价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中足Lisfranc损伤在短期内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短期内术后疗效与患肢解剖复位程度有关,与手术固定方式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损伤 中足 钢板 螺钉 疗效
原文传递
中前足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期显微重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朝晖 王剑利 +4 位作者 薛山 李洪飞 赵玉祥 蒋萍萍 高朋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前足骨与软组织缺损一期显微重建的新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以旋髂浅动脉蒂髂骨骨皮瓣或以股前外侧皮瓣血流桥接髂骨骨皮瓣、骨瓣重建的12例中前足复合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3例;年龄17~58... 目的探讨中前足骨与软组织缺损一期显微重建的新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以旋髂浅动脉蒂髂骨骨皮瓣或以股前外侧皮瓣血流桥接髂骨骨皮瓣、骨瓣重建的12例中前足复合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3例;年龄17~58岁,平均41.2岁;创面面积16cm×3cm~20cm×16cm。术后采用临床及放射学方法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切取髂骨骨皮瓣11例,髂骨瓣1例,其中骨瓣体积4cm×1cm×1cm-8cm×2cm×1cm,皮瓣面积5cm×3cm-18cm×6cm。8例以股前外侧皮瓣为血流桥接皮瓣,皮瓣体积10cm×5cm~25cm×11cm。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均获得骨愈合,骨愈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6.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中足评分平均为73.7分,外观满意度评分平均为6.4分。结论旋髂浅动脉蒂的髂骨骨皮瓣是重建中前足复合缺损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与股前外侧皮瓣组合使用,能有效覆盖广泛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中前足 复合缺损
原文传递
足部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嘉 张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建立精确的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其在足部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横断面的MRI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女性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比较不同中足融合术对站立时足部受力的影响。结果中足融合术对足底... 目的建立精确的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其在足部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横断面的MRI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女性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比较不同中足融合术对站立时足部受力的影响。结果中足融合术对足底压力分布影响不大,但对足内部骨骼应力分布有较大改变。结论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重要的足部生物力学研究平台,可应用于众多相关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模型 解剖学 生物力学 中足融合
原文传递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空心钉及克氏针治疗跖跗关节损伤39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新 李雨果 卓乃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72-77,共6页
目的:评估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空心钉及克氏针治疗跖跗关节损伤(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39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空心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并观察并发... 目的:评估锁定加压钢板(LCP)联合空心钉及克氏针治疗跖跗关节损伤(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39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空心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并观察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依据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5~18个月,平均为17.2个月。根据Myerson分型:A型17足,B型12足,C型10足。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骨折再次移位、骨折不愈合、伤口感染、皮缘坏死、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均为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足功能评定为“可”的患者中1例出现足弓塌陷,诊断为扁平足;2例跖跗关节疼痛,诊断为创伤性骨关节炎,需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止痛。术后15个月依据美国足踝关节协会中足评分标准对39例患者患足的功能进行评定,AOFA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结果:优30例,良6例,可3例,差0例,患足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31%。结论:通过锁定加压钢板联合空心钉及克氏针治疗跖跗关节损伤达到解剖复位,钢板及螺钉放置简便,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跗关节损伤 锁定加压钢板 空心钉 内固定 中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