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薇苷菊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的产卵驱避作用及有效组分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岑伊静 庞雄飞 +1 位作者 凌冰 孔垂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542-2547,共6页
使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醚提取薇苷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地上部植株并测试 3种提取物对桔全爪螨 Panonychuscitri Mc Gregor产卵的驱避作用 ,结果发现这些提取物处理后 1d都有显著的产卵驱避效果 ,其中极性最强的甲醇提取物效果... 使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醚提取薇苷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地上部植株并测试 3种提取物对桔全爪螨 Panonychuscitri Mc Gregor产卵的驱避作用 ,结果发现这些提取物处理后 1d都有显著的产卵驱避效果 ,其中极性最强的甲醇提取物效果最好 ,处理后 1d的产卵驱避率为 74 .2 2 %。用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依次对薇苷菊甲醇提取物进行萃取 ,生测结果表明只有极性最强的水萃取物具有显著的产卵驱避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薇苷菊甲醇提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 6个组分中有 3个对桔全爪螨有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 ,但效果都不及提取物 ,说明薇苷菊对桔全爪螨的产卵驱避作用是各组分共同作用的结果。用GC- MS对最有效组分的分析表明 :2 ,2′-亚甲基双 (6 -叔丁基 - 4 -甲基 )苯酚是含量最大的成分 ,占 70 .2 4 % ,β-谷甾醇和岩藻甾醇也是有效成分 ,但含量较低 ,分别占 12 .0 3%和 5 .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苷菊 桔全爪螨 产卵驱避 有效组分 2 2’-亚甲基双(6-叔丁基-4-甲基)苯酚 谷甾醇 岩藻甾醇
下载PDF
不同光强对薇甘菊生长及光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廖飞勇 谢瑛 +1 位作者 何平 范亚民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5-359,共5页
为了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和危害,对不同照度条件下薇甘菊的生长及光系统进行了测定.分别采用光强40μmol·m-2·s-1(处理Ⅰ);上午自然光,下午照度为40μmol·m-2·s-1(处理Ⅱ);全自然光(处理Ⅲ)处理薇甘菊.结果表明对薇甘... 为了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和危害,对不同照度条件下薇甘菊的生长及光系统进行了测定.分别采用光强40μmol·m-2·s-1(处理Ⅰ);上午自然光,下午照度为40μmol·m-2·s-1(处理Ⅱ);全自然光(处理Ⅲ)处理薇甘菊.结果表明对薇甘菊处理2个月后,处理Ⅰ条件下,薇甘菊生长差,生物量积累少,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较低,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较低,细胞膜脂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在处理Ⅱ和处理Ⅲ条件下,则生长茂盛,生物量积累多,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较高,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细胞膜脂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少.这些结果说明光照多方面影响薇甘菊光系统功能的形成,从而影响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 薇甘菊 光系统 生长 杂草
下载PDF
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治理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琼霞 强胜 +1 位作者 林金成 虞贇 《武夷科学》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通过对薇甘菊的植株、茎杆、叶片、花序、种子等形态特征,为害性与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检疫鉴定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薇甘菊 形态 危害 生物学特性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入侵藤本薇甘菊的耐盐能力 被引量:9
4
作者 胡亮 李鸣光 韦萍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5,共9页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为原产中南美洲的入侵藤本植物,现已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照成严重的生态问题。野外观察发现薇甘菊已在珠三角沿海植被中滋生。为揭示薇甘菊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生植被的潜在危害性,分别对薇甘菊种...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为原产中南美洲的入侵藤本植物,现已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照成严重的生态问题。野外观察发现薇甘菊已在珠三角沿海植被中滋生。为揭示薇甘菊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生植被的潜在危害性,分别对薇甘菊种子、根系和茎干在不同盐度胁迫下的响应进行了测定。在珠三角地区采集了薇甘菊3个批次的种子,并选取珠江三角洲6种常见植物(菊科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鬼针草Bidens pilosa、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和旋花科小花假番薯Ipomoea triloba)作为对照,测定了它们在不同NaCl盐度(质量分数)胁迫下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为揭示薇甘菊种子是否可由海水传播,将薇甘菊和对照植物假臭草、藿香蓟和鬼针草在不同盐度条件下浸泡不同时间后解除胁迫再观测其种子萌发率;为确定薇甘菊能否在滨海盐土中无性繁殖,分别对薇甘菊的根系和茎干在盐水浸泡下的植株生长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薇甘菊3个种群在≤0.6%盐度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个别种群的这一阈值可高达1.5%,明显高于其他对照植物;同一盐度胁迫条件下,薇甘菊幼苗根系和苗高生长受抑制程度明显低于对照植物。2)即使经高达3.0%盐度胁迫浸泡长达12 d后,薇甘菊、藿香蓟和假臭草种子的萌发率也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而鬼针草种子的萌发率有明显下降;四种植物受浸泡后萌芽的幼苗生长均正常。3)薇甘菊根系受0.5%盐度胁迫时没有植株死亡,但苗高增长仅为对照组的53.3%;根系在1.0%盐度胁迫下有95%的植株能存活至少25 d,但苗高增长仅为对照的18.9%;根系在≥1.5%盐度胁迫下薇甘菊无法存活。4)被清水浸泡的薇甘菊茎茎叶均能存活且在全部被浸泡的节上萌芽。当薇甘菊茎干受≥1.0%盐水浸泡时,受浸泡的叶片全部死亡,在1.0%、2.0%和3.0%盐度胁迫下受试茎第21天的死亡率分别为42.9%、40.9%和86.4%。以上结果表明薇甘菊对盐生生境具一定的适应能力,可能通过种子萌发或无性繁殖扩张的方式对滨海盐生植被构成威胁,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入侵植物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耐盐性
下载PDF
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4-257,共4页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与生命表技术,评价薇苷菊乙醇提取物使用浓度、次数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具有强烈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300~0.500;对褐稻虱各龄幼虫具有较好的...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与生命表技术,评价薇苷菊乙醇提取物使用浓度、次数对褐稻虱种群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褐稻虱成虫具有强烈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300~0.500;对褐稻虱各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同时建立干扰效果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其使用浓度与次数的不同组合,大多可将褐稻虱种群趋势指数,降至1.00以下,使用次数对防治褐稻虱的干扰作用大于使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苷菊乙醇提取物 褐稻虱 干扰作用
下载PDF
薇甘菊次生物质对椰心叶甲的忌避活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洪 钱军 +3 位作者 吕朝军 吴挺佳 岑选才 苟志辉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717-1719,共3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次生物质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均对椰心叶甲表现出驱避作用,在处理后72、96 h,浸渍各提取物后叶片的成虫着...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次生物质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均对椰心叶甲表现出驱避作用,在处理后72、96 h,浸渍各提取物后叶片的成虫着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三氯甲烷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驱避效果最佳,处理后96 h的驱避率分别为62.22%和66.22%;产卵忌避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三氯甲烷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处理后96、144 h,椰心叶甲的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 次生物质 产卵忌避活性
下载PDF
不同照度对薇甘菊光合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廖飞勇 何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39,共4页
 为了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和危害,对不同照度条件下薇甘菊的光合性状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照度为2000lx的光(处理 );上午自然光,下午照度为2000lx的光(处理 );全自然光(处理 )处理薇甘菊.结果表明:对薇甘菊处理2个月后,在处理 条件下,薇甘...  为了控制薇甘菊的生长和危害,对不同照度条件下薇甘菊的光合性状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照度为2000lx的光(处理 );上午自然光,下午照度为2000lx的光(处理 );全自然光(处理 )处理薇甘菊.结果表明:对薇甘菊处理2个月后,在处理 条件下,薇甘菊叶片薄,茎短、分枝少,生物量积累少;在处理 和处理 条件下,则生长茂盛,分枝多,生物量积累多;荧光测定表明,处理 条件下薇甘菊光系统 (PS )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非常低,非光化学猝灭非常高,光化学猝灭很低,可变荧光产量高;在处理 条件下,随测定光的增强,薇甘菊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VETR)上升幅度较小,在测定照度为17.85klx时,处理 条件下的VETR只有处理 条件下的48%;叶对820nm光的吸收表明,在处理 条件下,薇甘菊的光系统 (PS )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较低.这些结果说明光照影响薇甘菊光系统功能的形成,从而影响了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度 薇甘菊 光合性状
下载PDF
薇甘菊在赣南的首次详实记录 被引量:8
8
作者 曾宪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1-181,197,56,共3页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杂草,生长迅速,难以控制。2012年10月28日在江西赣州会昌县发现薇甘菊,长势良好,能正常开花,危害尚不严重。
关键词 薇甘菊 恶性杂草 外来入侵植物 会昌县
下载PDF
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 被引量:3
9
作者 巫添辉 杨丽华 李运龙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40-43,共4页
采用植物样方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市2008年薇甘菊的入侵面积为1 847 hm2,2009年就达到了18 553 hm2,仅1 a的时间,入侵面积增加了10倍之多,入侵的县(市、区... 采用植物样方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市2008年薇甘菊的入侵面积为1 847 hm2,2009年就达到了18 553 hm2,仅1 a的时间,入侵面积增加了10倍之多,入侵的县(市、区)也从4个增加到5个,入侵速度十分惊人;薇甘菊侵害的最大群落是灌木林、人工林和果树林,易在林缘、果园、溪河岸、公路和铁路沿线、低洼潮湿的空旷地区和城镇的绿化地生长,而且生长迅速。薇甘菊的危害特点是遇草覆盖、遇树攀援,导致被攀援的灌木、小乔木和十多米高的大树被严密覆盖,最终因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窒息死亡。可采用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除、生态防除、天敌防除等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惠州 分布 危害 治理
下载PDF
微甘菊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劲松 郭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1-525,共5页
本文试验了微甘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芽尖和嫩茎作为外植体时诱导率较高 ;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培养基附加激素 2 ,4 -D2 .0mg/L +KTl.0mg/L ,pH值 5 .7;于 2 5± 1℃条件下黑暗诱导。另外优化了微甘菊愈伤组织继代... 本文试验了微甘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芽尖和嫩茎作为外植体时诱导率较高 ;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培养基附加激素 2 ,4 -D2 .0mg/L +KTl.0mg/L ,pH值 5 .7;于 2 5± 1℃条件下黑暗诱导。另外优化了微甘菊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条件 :浓度为 5 .0mg·L-1 的抗坏血酸 (Vc)对于微甘菊愈伤组织褐变情况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继代培养基中较好的激素组合为 (2 ,4 -D1 .0mg·L-1 +NAA2 .0mg .·L-1 +KT0 .5mg .·L-1 +BA0 .5mg .L-1 ;添加 1 5 %新鲜椰子汁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而且对褐变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依此反复继代的微甘菊愈伤组织有良好的增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 微甘菊 激素组合 MS培养基 KT 继代培养基 诱导培养基 抑制作用 椰子 抗坏血酸
下载PDF
微甘菊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 Ⅰ.愈伤组织的诱导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劲松 郭勇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6,共4页
对影响微甘菊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芽尖和嫩茎作为外植体时诱导率较高,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培养基附加2 0mg/L2,4-D+1 0mg/LKT,pH值5 7,(25±1)℃条件下黑暗诱导.
关键词 微甘菊 愈伤组织培养 培养基 黑暗诱导 悬浮细胞培养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德宏州薇甘菊分布规律与防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贺东北 柯善新 +4 位作者 周平阳 谢国来 陈振雄 陈申姣 陈碧章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4期35-41,共7页
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同时用Arc GIS将地理因素叠加进行分析,探讨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的分布特点,分析其扩散蔓延规律与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经营者管护责任防治与专业除治相结合、路网清理与抚育除草相结合和人工拔除为主、药物防治... 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同时用Arc GIS将地理因素叠加进行分析,探讨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的分布特点,分析其扩散蔓延规律与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经营者管护责任防治与专业除治相结合、路网清理与抚育除草相结合和人工拔除为主、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控策略,以期指导薇甘菊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调查 分布规律 防控
下载PDF
外来农业杂草薇甘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6-198,共3页
对华南地区外来农业杂草薇甘菊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生物学特征、分布范围、防治措施以及主要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包括薇甘菊表型可塑性、坐待对策、叶N在光合组分中的分配模式的优化策略、植物入侵潜力的指... 对华南地区外来农业杂草薇甘菊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生物学特征、分布范围、防治措施以及主要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包括薇甘菊表型可塑性、坐待对策、叶N在光合组分中的分配模式的优化策略、植物入侵潜力的指示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杂草 进展 入侵潜力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波段选择的薇甘菊分类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彦君 张贵 +4 位作者 王潇 周璀 杨志高 吴鑫 张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39,52,共7页
薇甘菊是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生长与传播极其迅速,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相关管理部门需要一个有效的薇甘菊监测手段。传统人工调查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光谱遥... 薇甘菊是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生长与传播极其迅速,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相关管理部门需要一个有效的薇甘菊监测手段。传统人工调查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光谱遥感技术为薇甘菊的监测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无人机搭载的Nano-Hyperspec高光谱仪获取的广东省增城林场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影像降噪处理、辐射定标及坏带波段剔除等影像预处理;运用最佳指数因子法(OIF)、自适应波段法(ABS)、自动子空间划分(ASP)与自适应波段相结合的波段选择法(ASP+ABS) 3种方法进行波段选择,获取信息量较大且波段间相关性较低的特征波段组成薇甘菊分类最佳波段组合,生成3幅遥感影像;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SVM)对生成的3幅不同遥感影像进行分类,以分类结果的精度评价3种波段组合对薇甘菊高光谱特征的响应程度,选出更能反映薇甘菊的光谱特征的波段组合。试验结果表明,针对Nano-Hyperspec遥感影像数据,使用OIF波段选择法,研究区内薇甘菊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74.62%、66.52%;使用ABS波段选择法,研究区内薇甘菊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74.37%、67.43%;使用ASP+ABS波段选择法,研究区内薇甘菊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达到95.98%、92.98%,分类精度最佳,相较OIF法中薇甘菊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提高了21.35%、26.46%,相较ABS法中薇甘菊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提高了17.15%、19.3%。可见,本文使用的子空间划分与自适应波段相结合的波段选择方法相较其他两种波段选择方法能更好地反映薇甘菊的光谱特征,可为薇甘菊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高光谱影像 波段选择 最佳指数因子法 自适应波段法 自动子空间划分与自适应波段相结合的波段选择法 分类
下载PDF
林地薇甘菊防治对策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志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3期195-196,共2页
薇甘菊作为外来的有害物种,曾多次入侵珠三角地区,其生长及繁殖速度快,会给当地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以防治薇甘菊为主要内容,首先分析了薇甘菊的危害,其次对广东地区采取的防治机制进行了介绍,最后以为薇甘菊特性为切入点,围绕防治对... 薇甘菊作为外来的有害物种,曾多次入侵珠三角地区,其生长及繁殖速度快,会给当地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以防治薇甘菊为主要内容,首先分析了薇甘菊的危害,其次对广东地区采取的防治机制进行了介绍,最后以为薇甘菊特性为切入点,围绕防治对策展开了讨论,并提出改造植物群落、进行人为干预等建议,推进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预 防治对策 薇甘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