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相关性
1
作者 艾克拜尔·哈里克 秦虎 +3 位作者 童凌霄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宋海·别德勒汗 闫宝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3259-3262,3272,共5页
目的:探讨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82例,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清NSE,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 目的:探讨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82例,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清NSE,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根据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分正常组和障碍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进一步对比正常组和障碍组患者不同类型及不同部位颅脑损伤血清NSE的变化差异;相关性分析入院时患者血清NSE与患者MoCA评分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结果:障碍组硬膜下出血者血清NSE、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血清NSE、脑挫裂伤者血清NSE,损伤部位额叶者血清NSE、颞叶者血清NSE、顶叶者血清NSE、枕叶者血清NSE,均高于正常组硬膜下出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脑挫裂伤、额叶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NSE含量最高,差异最明显;出院后1年随访45例患者MoCA评分28(24.50,30.00)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与45例患者入院时血清NSE(15.26,2.85)ng/mL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根据吸烟史、损伤类型、损伤类别、头颅CT出血量和血清NSE含量预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可能性。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R 2=-0.732。纳入模型的5个自变量中只有血清NSE水平对颅脑损伤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吸烟史、脑挫裂伤、额叶损伤、CT脑出血量较高的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应警惕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可能性。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NSE含量越高越有可能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相关性
下载PDF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mild hypothermia on cerebral PO_2, PCO_2 and pH and body temperat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head injury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军 林源泉 +4 位作者 刘文峰 钟天安 张浚 叶宇 许亦群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5年第3期138-141,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ild hypothermia on cerebr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H and body temperature (PbrO2, PbrCO2, pHbr and B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head injur...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ild hypothermia on cerebr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H and body temperature (PbrO2, PbrCO2, pHbr and B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head injury. Methods: Thirty-eight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head injury were treat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meantime PbrO2, PbrCO2, pHbr and BT were monitor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PbrO2, PbrCO2, pHbr and BT.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d injury, mild hypothermia obviously increased PbrO2, decreased PbrCO2 and CO2 accumulation and acidosis in brain tissue. BT was 1℃-(1.5)℃ higher than rectal temperature(RT) after injury. The BT and RT were decreased when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T and RT was increased.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head injury the direct monitoring of PbrO2, PbrCO2, pHbr and BT was safe and reliable, and is helpful in estimating prognosis and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Wounds and injuries mild hypothermia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改道转位用于巨大肩袖损伤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瑛 王强 +1 位作者 占鹏 陈东风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4期1-4,9,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改道转位用于巨大肩袖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30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改道转位治疗,术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改道转位用于巨大肩袖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30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改道转位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2个月,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患者VAS评分(2.51±0.41)分,低于治疗前的(6.72±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1,P<0.001)。治疗后12个月,患者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量表中肩肘关节疼痛、肩肘关节稳定性、肩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采取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改道转位治疗的30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改道转位用于巨大肩袖损伤治疗中效果满意,可减轻疼痛感,有益于术后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恢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改道转位 巨大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轻疼痛感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陶宁 汪翼 +3 位作者 杜柯君 胡建平 王毅 何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933-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3),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3),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治疗时间为72h。动态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开始第1~7天ICP,入院时和治疗第7天脑血流指标动态阻力(DR)、脉搏波速(Wv)、脑部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和脑氧代谢指标脑氧摄取率(CER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CjvO2、CaO2。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IC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82、6.324,P〈0.05);第2天开始,观察组ICP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至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入院时比较,两组第7天DR、Wv、CaO2均显著降低,Qmean、Vmean、CjvO2、CERO2、SjvO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7天比较,观察组DR、Wv、CaO2显著低于对照组,Qmean、Vmean、CjvO2、CERO2、Sjv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和脑氧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血流 脑氧代谢
下载PDF
轻型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β浓度与头颅CT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洁波 薛龙 +3 位作者 葛岭 黄晓伟 施君 尧荣凤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1-113,11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3~15分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比较头颅CT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m TΒI)患者和头颅CT阳性的颅脑损伤(TΒI)患者血清S100β浓度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m TBI患者的诊治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目的通过检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3~15分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比较头颅CT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m TΒI)患者和头颅CT阳性的颅脑损伤(TΒI)患者血清S100β浓度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m TBI患者的诊治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64例TBI患者血清S-100β含量,并与20例体检健康者比较。对比29例m TBI患者和35例TΒI患者血清S-100β含量。评估患者6个月后的延伸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E)评分,对其与血清S-100β含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 TBI患者血清S-100β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BI患者血清S-100β含量又高于m TBI组(P〈0.05);血清S-100β含量对鉴别TΒI后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血清S-100β含量与m TBI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P〉0.05),但是与TBI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S-100β可为临床诊断m TBI提供帮助,对预测TBI患者头颅损伤可能有一定准确性。血清S-100β不能判断m TBI患者的预后;但对于TBI患者,血清S100β越高则预后可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颅脑损伤 S-100Β 头颅CT 预后
下载PDF
老年轻型颅脑损伤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蓬川 张璟 王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轻型颅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为老年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31例老年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CT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和颅脑CT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SPSS12.0... 目的探讨老年人轻型颅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为老年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31例老年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CT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和颅脑CT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四项,其中意识障碍的Wald值是24.621,P=0.00;呕吐Wald值是15.727,P=0.00:神经病学阳性体征Wald值是8.001,P<0.01;GCS Wald值是4.920,P<0.05。结论引起老年轻型颅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是意识障碍、呕吐、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GCS。将这些危险因素作为一项参考指标,对临床判断老年轻型颅脑损伤的程度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老年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7
作者 查正江 吴霞 陈新生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706-707,共2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d,平均(65.3±2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d,平均(65.3±28.2)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邓峰 罗大山 +2 位作者 吴全理 黄少伟 李齐广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 ,并分别取术后开始治疗时和术后第 3、第 7天的颅内压 ,脑灌注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术后第 3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低于常温组 ,脑灌注压高于常温组。根据GOS评分 ,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 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 ,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脑灌注压
下载PDF
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UCH-L1变化的临床意义和患者预后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葛岭 薛龙 +2 位作者 黄晓伟 陈洁波 许静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7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后患者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含量的临床意义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56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UCH-L1含量并与30例体检...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后患者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含量的临床意义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56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UCH-L1含量并与30例体检健康患者比较。对比27例头颅CT阴性和29例头颅CT阳性mTBI患者血清UCH-L1含量。评估患者6个月后GOS-E评分和mTBI患者血清UCH-L1含量的关系。结果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UCH-L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TBI后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清UCH-L1含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血清UCH-L1含量在鉴别mTBI患者时有较高的敏感度(82.8%)和特异性(70.4%)。血清UCH-L1含量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但其不能单独作为头颅CT阴性患者预后判断指标。结论 UCH-L1可作为轻型颅脑损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血清UCH-L1含量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但UCH-L1不能单独判断头颅CT阴性mTBI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H-L1 轻型颅脑损伤 GOS-E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进 杨平来 周立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组182例和亚低温治疗组69例。亚低温治疗组均在受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组182例和亚低温治疗组69例。亚低温治疗组均在受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常温治疗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病死率显著降低,预后改善显著,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能显著降低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死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乘员与安全气囊初始距离对轻度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海岩 李鑫杰 +3 位作者 崔世海 贺丽娟 阮世捷 吕文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2-886,893,共6页
基于已构建且经验证的成人第50百分位头部有限元模型,在LS-DYNA软件中模拟头部与安全气囊不同初始距离的碰撞过程,探究汽车碰撞中安全气囊与头部不同初始距离对乘员轻度脑损伤的影响。仿真中测得颅脑响应参数如HIC15值、脑灰质处压力、... 基于已构建且经验证的成人第50百分位头部有限元模型,在LS-DYNA软件中模拟头部与安全气囊不同初始距离的碰撞过程,探究汽车碰撞中安全气囊与头部不同初始距离对乘员轻度脑损伤的影响。仿真中测得颅脑响应参数如HIC15值、脑灰质处压力、脑组织von Mises应力、脑剪切应力等。对结果的分析表明:当乘员头部与安全气囊的距离大于等于290 mm时,引发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概率均低于50%;随着头部与安全气囊的距离减小,颅脑响应参数值会增大,造成颅脑损伤的概率增大。因此汽车碰撞过程中,尽管乘员合理使用安全带,但当乘员头部与安全气囊距离过近时也会引发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建议两者距离应大于29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距离 安全气囊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50百分位头部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塔长峰 吴定奇 +2 位作者 马腾飞 耿岷 范柏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给予亚低温治疗,每组35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恢复良好率37.14...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给予亚低温治疗,每组35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恢复良好率37.14%明显高于对照组11.43%,死亡率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晏怡 唐文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受伤后 10小时内入院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GCS≤ 8) 44例 ,按伤情轻重分为GCS 6~ 8分和GCS 3~ 5分两组 ,各组再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 2~ 3 4℃ )于降温前、降温...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受伤后 10小时内入院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GCS≤ 8) 44例 ,按伤情轻重分为GCS 6~ 8分和GCS 3~ 5分两组 ,各组再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 2~ 3 4℃ )于降温前、降温后 4、2 4、48、72、96、12 0小时及复温后监测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的N2 0 波幅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I、V波幅比值 ;对照组在同样的时段监测上述指标 ,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GCS 6~ 8分的亚低温组降温 2 4小时及其后的两个诱发电位 (EP)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前者存活比例 (10 /14 )亦高于后者(3 /10 )。GCS 3~ 5分组有无亚低温治疗者 ,其EP检测结果及存活比例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从EP监测显示 :亚低温对于重型脑外伤中GCS 6~ 8分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对 3~ 5分的病例则无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亚低温治疗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及脑氧代谢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殿雷 柳宪华 +3 位作者 于效良 王斌 庄惠林 施鹏 《创伤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亚低温组 6 5例 ,于伤后 4~ 12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术中将脑温探头置于硬膜下腔 ,将...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亚低温组 6 5例 ,于伤后 4~ 12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术中将脑温探头置于硬膜下腔 ,将脑温控制在 32~ 35℃。亚低温治疗 4~ 7天 ,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颅内压 (ICP)、血糖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治疗外 ,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脑氧耗明显好转 ,伤后早期高颅压 (ICP)、高血糖情况分别显著下降 ,生命体征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死残率明显降低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血气分析
下载PDF
轻型颅脑损伤致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瑾 田新华 +1 位作者 张俊卿 陈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后发生脑梗死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统计2000年至2007年内25例此类患者,对其发生原因、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青少年、老年人,全身多发损伤病人及不适当的治疗后轻型颅脑损...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后发生脑梗死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统计2000年至2007年内25例此类患者,对其发生原因、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青少年、老年人,全身多发损伤病人及不适当的治疗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出现脑梗死;治疗应采用综合疗法;预后大多良好。结论对轻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讨论对预防其发生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颅脑损伤 脑梗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乳酸和血乳酸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挺 许国根 王弋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6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乳酸和血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23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乳酸和血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23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持续4~5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同时监测两组患者的脑脊液乳酸和血乳酸水平,并于伤后3个月评定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脑脊液乳酸值显著下降(P〈0.01),而血乳酸值则无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下降,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有明显疗效,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脑脊液乳酸值与患者预后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一项评价预后的指标,而血乳酸值受全身因素影响大,不适于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脑脊液乳酸 血乳酸 预后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17
作者 齐心 马迎春 刘丽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196-200,共5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及构建相关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实施亚低温治疗的患者106例,以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后是否继发肺不张分为继发组27例和未继发组79例...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及构建相关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实施亚低温治疗的患者106例,以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后是否继发肺不张分为继发组27例和未继发组7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合并肺部感染、吸痰频次、亚低温治疗时间、P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6分、合并肺部感染、吸痰频次≤10次/天、亚低温治疗时间>3d及PCT>0.5 ng/ml是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P<0.05);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概率预测模型为Prob=1/1+e^(39.156-1.075×GCS评分-1.073×合并肺部感染-1.506×吸痰频次-1.123×亚低温治疗时间-0.093×PCT),模型的特异度为92.30%,灵敏度为90.34%,曲线下面积为0.896,正确预测概率为90.83%。结论GCS评分、合并肺部感染、吸痰频次、亚低温治疗时间、PCT是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sTBI患者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估亚低温治疗继发肺不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肺不张 危险因素 模型构建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 陶志宇 +1 位作者 卜振富 肖龙坡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 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 ,与既往 3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对照 ,两组病人均测定反映凝血、纤溶功能的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均存在凝血、纤溶功能障...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 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 ,与既往 3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对照 ,两组病人均测定反映凝血、纤溶功能的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均存在凝血、纤溶功能障碍 ,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减少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因子的消耗 ,抑制继发纤溶的发生。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凝血 纤溶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俞春江 张丽苓 刘恩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00-303,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实验对象选自2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GOS评分≤8.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和常温组各12倒,低温组以冰毯机将肛温尽快降至32~35℃,同时给予冬眠合剂I号,亚低温疗程为1周,每日... 本文旨在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实验对象选自2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GOS评分≤8.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和常温组各12倒,低温组以冰毯机将肛温尽快降至32~35℃,同时给予冬眠合剂I号,亚低温疗程为1周,每日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P),于第3日及第7日腰穿测定颅内压(ICP),采血样作血气分析,并测定肌酸磷激酶(CPK)及血小板(PLT),于第7日进行GOS评分。常温组除降温外皆与低温组相同。结果显示,低温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常温组死亡率66.6%(P<0.05),GOS评分低温组明显高于常温组,低温组ICP下降值明显高于常温组,低温组CPK、PLT下降值皆明显高于常温组,二组间血钾、血钠、血PCO2及PO2无明显差异,MAP低温组较低,二组P大致相同。由此可见,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并可明显降低ICP及C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人工冬眠 死亡率 颅内压
下载PDF
首诊GCS评分≥13分颅脑损伤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运山 邓霞梅 +1 位作者 刘易林 李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972-973,共2页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26例,根据入院时头颅CT检查,分为头颅CT检查阳性及头颅CT检查阴性两组,通过比较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26例,根据入院时头颅CT检查,分为头颅CT检查阳性及头颅CT检查阴性两组,通过比较性别、年龄、意识障碍情况、呕吐情况、是否脑脊液漏、抽搐、头皮情况、病理征、血糖等对颅脑损伤的影响.结果:本组126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呕吐、脑脊液漏、逆行性遗忘、头皮外伤、高血糖是影响其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逆行性遗忘、高血糖、意识障碍、呕吐、脑脊液漏是影响首诊GCS评分≥13分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充分认识轻型颅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具备此高危因素的患者需严密观察,及时干预是防止病情进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 颅脑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