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ing Efficiencies of the Commonly Used Heat Treatment Methods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es on Aflatoxin M1 in Naturally Contaminated Fresh Cow Milk 被引量:1
1
作者 G. K. Omeiza M. Mwanza +3 位作者 S. I. Enem E. Godwin M. A. Adeiza C. Okoli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18年第8期134-145,共12页
The reducing efficiencies of the commonly used heat treatment methods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es on aflatoxin M1 (AFM1) in Nigeria were investigated. Seventy samples of fresh cow milk from both conventional and tradit... The reducing efficiencies of the commonly used heat treatment methods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es on aflatoxin M1 (AFM1) in Nigeria were investigated. Seventy samples of fresh cow milk from both conventional and traditional dairy cattle herd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FM1 using Cobra-cell incorporate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f these analyzed samples, 56 (80.0%) tested positive for AFM1 out of which 3 milk samples with high AFM1 concentrations were selectively pooled and subjected to varied conditions of heat treatments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es using both indigenized and exotic 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and L. rhamnosus and L. plantarum) as starter cultures respectively. Both processes used either singly or combined, demonstrated high degrees of reducing effects on AFM1 levels. Sterilization of the milk at 121?C and 80?C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of time (15 - 20) min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up to 58.8% (p 0.05) in the level of AFM1 when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mean AFM1 concentration of the untreated fresh milk. The situation was however different around the boiling temperature of 100?C at which point the level of AFM1 reduction was found to be inconsistent. The indigenized combined strains showed some slight margins of AFM1 reduction in the proportions of (20.5, 30.8 and 43.9)% over and above that of the exotic strains (17.4, 30.0 and 41.1)% in 12 h, 48 h and 72 h of fermentation respectively. Generally, fermentation alone showed lower reduction of AFM1 in milk from 24.5% to 43.9% compared with the reducing activities of (35.4 to 58.8)% when heat-treated milk samples were subsequently subjected to vari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milk AFLATOXIN M1 Heat Treatment FERMENTATION processes NIGERIA
下载PDF
复配乳化剂加工耐受性研究及在奶茶中的应用
2
作者 薛玉清 李文强 +6 位作者 吕桂善 许丹虹 吴伟都 胡君荣 张妍 成官哲 李言郡 《饮料工业》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文章研究了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复配乳化剂方案和瓶装奶茶常用乳化剂方案在饮料加工过程中耐受离子、剪切、温度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及在奶茶中的应用。通过粒度分析仪评估不同方案乳化剂在加工不利因素下的乳化稳定性;... 文章研究了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复配乳化剂方案和瓶装奶茶常用乳化剂方案在饮料加工过程中耐受离子、剪切、温度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及在奶茶中的应用。通过粒度分析仪评估不同方案乳化剂在加工不利因素下的乳化稳定性;以Turbiscan、Lumisizer稳定性扫描结果结合离心脂肪上浮和货架期放置观察情况,评估不同乳化剂方案稳定奶茶中油脂的效果。结果表明:单双甘油酯、琥珀酸单甘油酯和酪蛋白酸钠以3∶4∶10比例复配,对椰子油有很好的乳化效果,可以将椰子油平均粒径降到0.21μm左右,且对离子、剪切、温度等条件的耐受性强;该复配方案应用到奶茶,仅需添加油脂总量的0.40%,就能将奶茶平均粒径降至0.3μm左右,且加工前后粒径无差异。由此可知:该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乳化剂用量、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乳化剂的加工耐受性,对最大限度发挥乳化剂的作用、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高效、科学、规范使用食品乳化剂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茶 乳化剂 加工 耐受性 稳定性
下载PDF
蒙药京大戟奶制前后肠道毒性变化及成分分析
3
作者 刘璐 郁红礼 +6 位作者 吴皓 王欣之 崔小兵 曹玉 林伟豪 沈昌丽 曹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目的探究蒙药京大戟奶制前后肠道毒性变化与成分组成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小鼠灌胃给予生品京大戟、牛奶浸泡京大戟(奶制)及水浸泡京大戟(水制)的95%乙醇提取物,以粪便含水量、小鼠各肠段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为指标,考察京大戟奶... 目的探究蒙药京大戟奶制前后肠道毒性变化与成分组成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小鼠灌胃给予生品京大戟、牛奶浸泡京大戟(奶制)及水浸泡京大戟(水制)的95%乙醇提取物,以粪便含水量、小鼠各肠段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为指标,考察京大戟奶制前后的泻下作用及肠道致炎毒性变化;采用LC-MS/MS分析京大戟奶制前后95%醇提取物的成分组成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京大戟生品、水制品可导致小鼠粪便含水量及各肠段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生品组相比,奶制品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水制品组则无显著差异,表明水制不能起到减毒作用,辅料牛奶是降低京大戟毒性的关键辅料。质谱分析结果显示,京大戟中共鉴定出50个成分,其中萜类成分38个,酚酸类成分6个,其它成分6个,奶制后各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生、制品京大戟质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发现,生、制品成分可明显聚为2类,通过t检验筛选出生、制品的13个差异性成分,其中11个是萜类成分,表明京大戟奶制后萜类成分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炮制后牛奶辅料残液中检测出来源于京大戟的17个成分,其中16个为萜类成分,表明京大戟萜类成分在炮制浸泡过程中转移至辅料牛奶中。结论京大戟奶制后毒性降低、泻下作用缓和,其减毒机制可能与牛奶浸泡炮制过程中,萜类成分转移至牛奶中,饮片中毒性成分含量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奶制 肠道毒性 萜类成分 差异性成分
下载PDF
低糖罗汉果甜苷酸羊奶发酵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彭芳怡 熊露 刘素纯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233-242,共10页
以罗汉果甜苷V3.5、狮冲鲜羊奶为主要原料,佰生优希腊发酵菌粉为发酵剂,研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功能性酸羊奶产品。以滴定酸度、持水力和感官评分为参考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再以感官评分为参考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低糖罗汉果甜苷酸羊... 以罗汉果甜苷V3.5、狮冲鲜羊奶为主要原料,佰生优希腊发酵菌粉为发酵剂,研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功能性酸羊奶产品。以滴定酸度、持水力和感官评分为参考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再以感官评分为参考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低糖罗汉果甜苷酸羊奶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低糖罗汉果甜苷酸羊奶最优工艺配方为杀菌条件80℃/20 min,蔗糖2%,罗汉果甜苷V3.5添加量5.48%,发酵剂接种量4.00%,发酵温度43.21℃,发酵时间5.5 h,感官评分高达88.73分。所得低糖罗汉果甜苷酸羊奶的酸度为92.47°T,pH值为4.66,蛋白质含量为3.17 g/100g,脂肪含量为3.25 g/100g,该酸羊奶当样品质量浓度达5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7.04%,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5.06%,均强于纯蔗糖酸羊奶(60.08%和42.20%),为罗汉果甜苷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糖 酸羊奶 罗汉果甜苷 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下载PDF
酸羊乳发酵及其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静 毛咏荷 +3 位作者 李宁 赵月娟 吴珊 刘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5,共8页
羊乳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与牛乳相比更接近人乳,且更易消化吸收,而羊乳的膻味限制了其消费。研究指出,生物发酵方法可改善羊乳的膻味特征,提高感官品质。此外,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胞外多糖等功能性活... 羊乳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与牛乳相比更接近人乳,且更易消化吸收,而羊乳的膻味限制了其消费。研究指出,生物发酵方法可改善羊乳的膻味特征,提高感官品质。此外,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胞外多糖等功能性活性物质,并且伴随着羊乳中蛋白质降解,发酵产品中产生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抗菌活性、ACE抑制活性等多种具有健康功效的活性肽,强化了发酵羊乳的价值。因此,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发酵酸羊乳是羊乳加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羊乳发酵菌株及发酵工艺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其对发酵羊乳口感、风味及功能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综述了风味羊乳发酵制品创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健康美味的酸羊乳产品研发及推广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 发酵工艺 健康功效 感官品质
下载PDF
酶水解降低牛奶蛋白致敏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晓明 范俐妹 +4 位作者 张泽军 庞立冬 刘铭 杨鑫焱 张微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59,共7页
酶水解及其与加工技术的组合已经被广泛开发并用于降低牛奶蛋白的致敏性。文章综述了酶水解及其与其他加工技术(热处理、超声、高静水压、冷等离子体、糖基化和超滤)的组合在影响牛奶蛋白致敏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和作用机制,并对比、分析... 酶水解及其与加工技术的组合已经被广泛开发并用于降低牛奶蛋白的致敏性。文章综述了酶水解及其与其他加工技术(热处理、超声、高静水压、冷等离子体、糖基化和超滤)的组合在影响牛奶蛋白致敏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和作用机制,并对比、分析和总结这些加工与酶水解技术组合优缺点。研究发现,酶水解与加工技术的组合在降低牛奶蛋白致敏性方面比单一处理更有效。主要归因于加工技术可以通过诱导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使其暴露更多的酶切位点,从而提高酶对牛奶蛋白致敏表位的破坏。为低致敏性牛奶蛋白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水解 牛奶 蛋白 致敏性 加工技术
下载PDF
生牛乳中游离寡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7
作者 孙超仁 王凤玲 +2 位作者 王雪青 赵焯然 黄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为提取生牛乳中游离寡糖,并且排除乳中蛋白质和乳糖的干扰,利用乙腈在不同提取条件(反应时间、相对离心力、反应温度和料液比)下去除蛋白质沉淀并提取总糖,并通过优化Sep-Pak C18固相柱和石墨碳柱条件对游离寡糖进行富集、纯化,减少乳... 为提取生牛乳中游离寡糖,并且排除乳中蛋白质和乳糖的干扰,利用乙腈在不同提取条件(反应时间、相对离心力、反应温度和料液比)下去除蛋白质沉淀并提取总糖,并通过优化Sep-Pak C18固相柱和石墨碳柱条件对游离寡糖进行富集、纯化,减少乳糖的干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糖去除率。结果显示,生牛乳中寡糖最佳提取条件为反应时间2.5 h,相对离心力4 000×g,反应温度-1℃,料液比1∶2(g/mL)。在该提取条件下,蛋白质去除率为93.5%,总糖含量为48.42 mg/mL。利用4%乙腈(含0.1%三氟乙酸)冲洗石墨碳柱可将游离寡糖样品中大部分乳糖去除,乳糖去除率达9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牛乳 游离寡糖 提取工艺 衍生化 液相色谱
下载PDF
钙螯合盐对牛奶-豌豆双蛋白再制干酪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赵悦 闫清泉 +2 位作者 李玲玉 司阔林 宗学醒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以牛奶蛋白和豌豆蛋白为原料制作牛奶-豌豆双蛋白再制干酪,基于功能特性、质构特性、感官评价和微观结构,研究不同质量分数(0.5%、1.0%、1.5%和2.0%)的3种钙螯合盐(柠檬酸三钠(TSC)、磷酸氢二钠(DSP)和六偏磷酸钠(SHMP))对该双蛋白再制... 以牛奶蛋白和豌豆蛋白为原料制作牛奶-豌豆双蛋白再制干酪,基于功能特性、质构特性、感官评价和微观结构,研究不同质量分数(0.5%、1.0%、1.5%和2.0%)的3种钙螯合盐(柠檬酸三钠(TSC)、磷酸氢二钠(DSP)和六偏磷酸钠(SHMP))对该双蛋白再制干酪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奶蛋白和豌豆蛋白可替代天然干酪在再制干酪中的作用,且随着钙螯合盐质量分数的增加,各双蛋白再制干酪的融化性均呈上升趋势,油脂析出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SC在提升产品融化性及抑制油脂析出方面效果较好;当TSC的质量分数为1.0%时,双蛋白再制干酪的硬度较低,感官评分总分、弹性、粘力和粘附能量均较高,酪蛋白网状胶束呈规则排列,其包裹的脂肪球和矿物质均匀分布在矩阵系列中。因此,添加TSC有助于改善牛奶-豌豆双蛋白再制干酪的品质,增强产品的乳化性、稳定性等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螯合盐 牛奶蛋白 豌豆蛋白 再制干酪
下载PDF
我国乳品加工业75年科技创新发展历程概述
9
作者 王晶 王礞礞 +2 位作者 田园 肖鑫鑫 张超 《中国乳业》 2024年第6期2-8,共7页
在中国乳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分析了自1949年以来,中国乳业经历了生产技术萌芽期(1949—1978年)、机械化发展高速期(1979—2007年)、现代奶业结构调整期(2008—2017年),以及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乳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分析了自1949年以来,中国乳业经历了生产技术萌芽期(1949—1978年)、机械化发展高速期(1979—2007年)、现代奶业结构调整期(2008—2017年),以及高质量发展跃升期(2018年至今),在每一阶段,科技创新都发挥的引领行业革新的作用,从初期的机械化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到后续的灭菌技术和灌装技术推动行业规模扩张,再到智能化技术的引入让中国乳品企业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历史表明,科技创新对提升中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加工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液态奶
下载PDF
椰子油对核桃发酵乳品质影响及其发酵工艺研究
10
作者 郑靖川 杨瑞娟 +2 位作者 林星弥 沈钊宇 田洋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7,共7页
以核桃原浆和椰子油为原料制作发酵乳。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以发酵乳的持水性和质构为特性指标,探究椰子油对发酵乳结构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以核桃浆质量为基准,... 以核桃原浆和椰子油为原料制作发酵乳。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以发酵乳的持水性和质构为特性指标,探究椰子油对发酵乳结构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以核桃浆质量为基准,蔗糖添加量4%、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12 h、菌种接种量5%、椰子油添加量8%,在此条件下的发酵乳口感细腻,香味浓郁,感官评分为90.6,且发酵乳的持水性最高,质构表现最优,理化和卫生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椰子油 植物基发酵乳 发酵工艺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浆水青稞奶茶制备工艺优化与货架期稳定性
11
作者 张强 高奇 +1 位作者 焦绪达 周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1期126-133,共8页
该研究旨在研发一款以浆水和青稞为主要原料的奶茶饮品,并观测其货架期的稳定情况。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奶茶配方,并结合电子眼、电子鼻和微生物试验探究奶茶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浆水青... 该研究旨在研发一款以浆水和青稞为主要原料的奶茶饮品,并观测其货架期的稳定情况。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奶茶配方,并结合电子眼、电子鼻和微生物试验探究奶茶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浆水青稞奶茶最佳制备工艺为青稞粉粒度120目、青稞粉添加量1%、浆水与焦糖奶茶质量比为1∶8、炼乳添加量为6%;低温贮藏18 d后,浆水青稞奶茶亮度略有降低,L*值同初始状态相比下降8.8%;pH值稳定在6.30±0.09且未出现分层变质现象;电子鼻W1S检测器对于甲基类化合物的响应值最为显著。因而,在上述工艺制备下浆水青稞奶茶质地较均匀,甜味适中、青稞风味浓郁,且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条件下,低温环境有助于延长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水 青稞 奶茶 制备工艺 货架期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J26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发酵豆乳的应用
12
作者 郑亚平 王均豪 +3 位作者 王晨晨 张宇 姜毓君 满朝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164,共11页
以植物乳植杆菌J26为研究对象,通过Biolog GENⅢMicrostation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筛选碳氮源,优化后用25 g/L的麦芽糖及葡萄糖(1:1)混合代替MRS培养基中碳源,10 g/L的牛肉膏与酵母粉(1:1)混合代替MRS培养基中氮源。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菌... 以植物乳植杆菌J26为研究对象,通过Biolog GENⅢMicrostation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筛选碳氮源,优化后用25 g/L的麦芽糖及葡萄糖(1:1)混合代替MRS培养基中碳源,10 g/L的牛肉膏与酵母粉(1:1)混合代替MRS培养基中氮源。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菌株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5.6,发酵温度为33℃,接种量为4%。在此条件下,采用5 L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发酵,植物乳植杆菌J26在发酵14 h到达稳定期,活菌数可达到4.35×10^(10) CFU/mL。由于,植物乳植杆菌J26活菌数高并且发酵活力强,因此可作为发酵剂,用于豆乳的发酵,可以获得具有良好活菌数(3.56×10^(8) CFU/mL)、持水性(48.12%)和质构特性的发酵豆乳。通过优化高密度发酵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发酵液活菌数,为植物乳植杆菌J26高密度发酵工艺的应用及发酵豆乳产业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J26 高密度发酵 工艺优化 豆乳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全脂奶粉品质软测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浩晗 谢祯奇 +2 位作者 田嘉伟 辛星 王震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281,共9页
针对传统奶粉品质检测方法的主观性和滞后性问题,该研究利用奶粉的加工条件和颗粒形态构建了一个基于图像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奶粉品质软测量模型,用于准确、实时地预测速溶全脂奶粉的分散性和溶解性这2个重要品质性能。利用显微... 针对传统奶粉品质检测方法的主观性和滞后性问题,该研究利用奶粉的加工条件和颗粒形态构建了一个基于图像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奶粉品质软测量模型,用于准确、实时地预测速溶全脂奶粉的分散性和溶解性这2个重要品质性能。利用显微数码摄像头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奶粉颗粒的形态参数。同时,利用重采样技术解决了奶粉工厂原始数据集中的数据不平衡问题。根据实验获取的奶粉颗粒形态参数和奶粉工厂提供的奶粉生产时的加工条件数据,选用偏最小二乘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速溶全脂奶粉分散性和溶解性的软测量模型,并利用原始数据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用于预测奶粉分散性和溶解性所构建的偏最小二乘模型的Q^(2)和R^(2)分别为Q^(2)=0.72,R^(2)=0.94和Q^(2)=0.85,R^(2)=0.95,而用于预测奶粉分散性和溶解性所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R^(2)分别为0.97和0.96。模型的良好性能证明,这些模型可以准确、实时地预测奶粉的分散性和溶解性,并为奶粉品质的在线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全脂奶粉 图像处理 品质检测 偏最小二乘法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混料设计研究代糖配比及其对炼乳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於荣荣 孙欣燕 +4 位作者 周頔 徐升 韩彬 汤泉 董艺凝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5期147-157,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代糖配比替代蔗糖对炼乳品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混料设计研究4种代糖不同配比,得出最优代糖配方,并将最优代糖配方制备的炼乳进行水分活度、水分分布状态、质构、黏度、色差和感官品质等方面测定。结果4种... 目的研究不同代糖配比替代蔗糖对炼乳品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混料设计研究4种代糖不同配比,得出最优代糖配方,并将最优代糖配方制备的炼乳进行水分活度、水分分布状态、质构、黏度、色差和感官品质等方面测定。结果4种代糖不同配比对炼乳感官品质和黏度的影响差异较大;优化代糖配方为:麦芽糖醇添加量23.70%、甜菊糖苷添加量0.17%、低聚半乳糖添加量5.10%、低聚木糖添加量1.00%(均为质量分数),感官评分为(87.30±1.27)分,黏度为(377.67±1.70)mPa·s。与蔗糖添加组炼乳相比,最优代糖配方炼乳水分活度降低(水分活度为0.75±0.01)(P<0.05),水分流动性减小;炼乳浓稠度和黏性均降低[分别为(236.34±4.86)g.sec和(26.94±5.53)g](P<0.05);色泽为淡亮黄色。结论最优代糖配方炼乳通过降低水分活度、减少水分流动性,从而有效地减少炼乳中自由水含量,进而改善了炼乳色泽和质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乳 混料设计 代糖 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下载PDF
杜仲籽粕水解肽的滋味评价及在乳饮料中的应用
15
作者 葛珍珍 赵玉翔 +4 位作者 许明月 胡乔乔 张亦楠 赵光远 纵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8,共8页
以杜仲籽粕水解液为原料,添加全脂乳粉、复合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白砂糖、维生素C进行调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和离心沉淀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乳饮料的最优配方。最优配方为水解液添加... 以杜仲籽粕水解液为原料,添加全脂乳粉、复合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白砂糖、维生素C进行调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和离心沉淀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乳饮料的最优配方。最优配方为水解液添加量20%、全脂乳粉添加量2.20%、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12%,由此配方得到的乳饮料感官评分为(83.85±2.26)分,离心沉淀率为(3.08±0.12)%,且乳饮料色泽通透,风味协调,组织均匀,通过电子舌分析可知酸味、甜味物质是造成乳饮料呈味差异的主要物质,杜仲籽粕水解肽对其滋味特征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籽粕水解肽 乳饮料 工艺优化 滋味
下载PDF
半软质枸杞牦牛奶酪加工工艺试验研究
16
作者 胡博 吴海玥 +2 位作者 胡蓉 任海佳 闫忠心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2-35,57,共5页
本试验以青海牦牛乳和柴达木红枸杞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 9(34)正交试验,优化半软质红枸杞牦牛奶酪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当凝乳酶添加量为0.30%、红枸杞果浆添加量为5%、白砂糖添加量为6%、NaCl添加量为0.4%时,制作出的红枸杞牦牛... 本试验以青海牦牛乳和柴达木红枸杞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 9(34)正交试验,优化半软质红枸杞牦牛奶酪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当凝乳酶添加量为0.30%、红枸杞果浆添加量为5%、白砂糖添加量为6%、NaCl添加量为0.4%时,制作出的红枸杞牦牛奶酪呈淡红色,具有浓郁的奶香味和枸杞特有的果香味,质地光滑细腻,为牦牛奶酪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枸杞 奶酪 加工工艺
下载PDF
高产甾醇热带假丝酵母发酵工艺优化及富含甾醇调制乳的制备
17
作者 杨婷婷 曾秋月 +3 位作者 余春雨 许鑫业 田洋 黄艾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143,共11页
该研究以脱脂奶粉及核桃油为主要原料,以高产甾醇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1253、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及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菌种制备甾醇冻干粉,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富含甾醇调制... 该研究以脱脂奶粉及核桃油为主要原料,以高产甾醇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1253、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及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菌种制备甾醇冻干粉,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富含甾醇调制乳。以甾醇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菌株1253发酵工艺,对富含甾醇调制乳品质和营养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分析其关键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培养时间97 h,培养温度30℃,菌种接种量9.5%,核桃油添加量4%。在此优化条件下,甾醇产量为0.90 mg/g。富含甾醇调制乳感官评分为(86.44±2.06)分,甾醇含量为(22.7±0.6)mg/g。吡哆醛、胆甾醇、γ-氨基丁酸(GABA)、麦角甾苷和柠檬酸等关键差异代谢物通过富集维生素B6代谢、磷酸戊糖途径、乙氧基化物和二甲酸酯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和柠檬酸循环等途径形成特征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甾醇热带假丝酵母 发酵工艺 富含甾醇调制乳 品质分析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乳制品生产流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措施
18
作者 李静 陈明星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2期29-31,共3页
乳制品生产流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至关重要。本文从原料乳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设备设施管理、员工操作规范和包装环节控制5个方面,系统分析乳制品生产中的关键质量控制措施,即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原料乳验收标... 乳制品生产流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至关重要。本文从原料乳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控制、设备设施管理、员工操作规范和包装环节控制5个方面,系统分析乳制品生产中的关键质量控制措施,即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原料乳验收标准、加强理化与微生物检测,确保原料乳的品质;精准控制温度、时间和pH值,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设备设施的清洁消毒、维护与检修,确保产品的加工精度和卫生质量;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卫生习惯,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严格控制包装材料的选择和包装过程的卫生条件,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以期为乳制品生产企业提供全面的质量控制指导,以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生产 质量控制 原料乳 生产过程 设备设施 包装环节
下载PDF
河北省七年生鲜乳品质提升路
19
作者 赵慧秋 谷粟琨 +3 位作者 李志佳 马修国 魏玉东 韩燕 《中国乳业》 2024年第4期24-27,共4页
河北省近年来奶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养殖基地加快升级,粗饲料本地化规模逐年扩大,良繁体系不断完善,乳制品加工能力稳步增强,乳品品质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17—2023年,全省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35%、8.25%,... 河北省近年来奶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养殖基地加快升级,粗饲料本地化规模逐年扩大,良繁体系不断完善,乳制品加工能力稳步增强,乳品品质及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17—2023年,全省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35%、8.25%,远超国家平均水平。质量安全是奶业发展的生命线,2017年河北省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省级生鲜乳质量安全数据库。截至2023年12月,已汇集生鲜乳检测数据145.2万批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相关数据,揭示河北省七年来走过的生鲜乳品质提升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生鲜乳 品质提升
下载PDF
芫根糌粑风味奶片的制备及品质分析
20
作者 孟胜亚 张文会 于翠翠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本文以芫根粉、糌粑和奶粉为主要原料,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奶片的加工工艺并分析产品品质。结果表明:芫根糌粑风味奶片的最佳配方为A_(2)B_(1)C_(1)D_(3),即芫根粉15%,糌粑20%,麦芽糊精3%,蔗糖6%,奶粉56%,用此配方制得的芫根糌粑... 本文以芫根粉、糌粑和奶粉为主要原料,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奶片的加工工艺并分析产品品质。结果表明:芫根糌粑风味奶片的最佳配方为A_(2)B_(1)C_(1)D_(3),即芫根粉15%,糌粑20%,麦芽糊精3%,蔗糖6%,奶粉56%,用此配方制得的芫根糌粑风味奶片质地均匀,兼有芫根与糌粑风味,口感丰富,粗蛋白含量较高。通过对芫根糌粑风味奶片的制备,丰富了芫根加工产品,增加芫根附加值,促进西藏芫根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芫根 糌粑 制备工艺 奶片 品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