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知”群体“上香”现象的哲学探析
1
作者 辛若腾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54-159,共6页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这句话是近期网络上描述某些大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矛盾行为的调侃之语。这一方面表现了一些人“躺平”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某些人在“骨感”的现实面前选择的盲目和无力。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在哲学...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这句话是近期网络上描述某些大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矛盾行为的调侃之语。这一方面表现了一些人“躺平”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某些人在“骨感”的现实面前选择的盲目和无力。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在哲学上有其理论渊源——20世纪以来兴起的“偶然性理论”,西方形而上学导致的无处不在的虚无主义,以及生存论意义上的“希望哲学”对人生命的根本激发是产生以上矛盾现象的三个主要原因。要从思想文化层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倡导“第二个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回归传统文化,以“民胞物与”和“自强不息”的传统思想资源来融合西方的“科技文明”,最终达到弥合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之间分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理论 虚无主义 希望哲学 民胞物与
下载PDF
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思想的主要内涵与价值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艳娜 吴小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源于“太虚之气”的“天地之性”是先天的纯善,是人的本性所在;而同样源于“太虚之气”的“气质之性”则昏明晦暗,含有恶的成分,会蒙蔽先天的善。纯善的“天地之性”在人类社会中具有超越性的价值追求指向,人们通过“善反”使“气质之... 源于“太虚之气”的“天地之性”是先天的纯善,是人的本性所在;而同样源于“太虚之气”的“气质之性”则昏明晦暗,含有恶的成分,会蒙蔽先天的善。纯善的“天地之性”在人类社会中具有超越性的价值追求指向,人们通过“善反”使“气质之性”归于“天地之性”,并不断追求最高的人生修养境界,使道德境界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即气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民胞物与
下载PDF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理学语境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善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民胞物与"思想题旨的开掘应嵌入到《西铭》构设的具体语境中,其理论旨趣可在与"天人合一"会通融合的基础上得以阐扬。"民胞物与"思想蕴涵着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民胞物与"思想题旨的开掘应嵌入到《西铭》构设的具体语境中,其理论旨趣可在与"天人合一"会通融合的基础上得以阐扬。"民胞物与"思想蕴涵着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为"标杆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家园与行动指南。"民胞物与"思想构设了和谐、友爱、理想的社会模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绘的"和谐美丽中国梦"图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具有显著的镜鉴意义与涵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天人合一” 生态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宋明心物关系论对城市规划价值观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东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0,共6页
在简单回顾西方和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在"勘天役物"的西方精神之下,城市规划价值观的演变是由利益而价值的被动调适过程,存在强调价值功用却忽视价值本体的问题。作为补充,试图引入宋明心物关系论中"民胞物与&... 在简单回顾西方和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在"勘天役物"的西方精神之下,城市规划价值观的演变是由利益而价值的被动调适过程,存在强调价值功用却忽视价值本体的问题。作为补充,试图引入宋明心物关系论中"民胞物与"的思想,找到一条由道德而价值的城市规划价值论建构路径。首先,介绍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基本涵义,从"一体之仁"和"差等之爱"两个层面分析了其从人类固有道德情感出发,把"我"与他人外物看作一体相关的整体,主张爱万物并合理取用万物的思想内核;其次,指出中西思想在价值本体建构和价值实践的"体""用"两个层面各具优缺点,并提出中西互补,共同建立道德与知识结合的"良知上的城市规划价值观"的设想。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的仁政、风水、伦理等级等思想和西方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详细论述了发挥中西所长,建立城市规划"民生"和"环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和知识探索来建构这一价值观。最后,作为结论,总结了中西思想在城市规划价值观建构上殊途同归、取长补短的必然,提出从"民胞物与"出发融铸规划师的道德、律条、操守、智慧、信仰等"五常"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勘天役物 城市规划价值观 道德 体用
下载PDF
由“太和”“心和”到“天人合一”——张载思想构建过程中对“和”的解读与诠释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睿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2期7-12,共6页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和思想家对“和合”思想进行过解读与诠释,北宋理学家张载对“和”有着独特地解读与诠释。张载通过对“太和”的解读与诠释,合“太虚”与“气”,在动态的“太和”之道中构建起天道本体“太虚”;又通过对“心和”的解读...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和思想家对“和合”思想进行过解读与诠释,北宋理学家张载对“和”有着独特地解读与诠释。张载通过对“太和”的解读与诠释,合“太虚”与“气”,在动态的“太和”之道中构建起天道本体“太虚”;又通过对“心和”的解读与诠释,合“性”与“知觉”,在“天—道—性—心”逻辑中构建起道德本体“太虚”;最后在“民胞物与”中合“乾坤”与“父母”,为伦理赋予本体支撑,实现“天人合一”的理论构建,在其天道性命相贯通思想立体构建的同时,以“民胞物与”的理想境界为当时的儒家学者提供了价值关怀与践履信心。张载对“和”的解读与诠释不仅有助于其本身思想体系的构建,上承接先秦儒学之旨,下启宋明理学的心性之学,而且成为传统“和合”思想发展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 太和 太虚 心和 民胞物与
下载PDF
“家天下”还是“天下一家”——重审儒家秩序理想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赟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4,179,共12页
马克斯·韦伯将中国视为家产制官僚国家,而儒教则是官僚阶层的身份伦理,整个国家被视为皇帝的家产、官僚被视为家臣、人民被视为子民,由此出发必然导致以"私天下"理解"家天下",韦伯认为这种"私天下"... 马克斯·韦伯将中国视为家产制官僚国家,而儒教则是官僚阶层的身份伦理,整个国家被视为皇帝的家产、官僚被视为家臣、人民被视为子民,由此出发必然导致以"私天下"理解"家天下",韦伯认为这种"私天下"抵御着作为合理化必要环节的权限分划、专业化与切事精神,使中国难以走向现代。然而儒家"家天下"实为以"一家之治"达到"天下一家","一家之治"只是基于特定社会历史状况而采用的"治法",其中隐含的作为"治道"的"天下一家",才是儒家的秩序理想。儒学之所以提出尧舜之道,正是为了解除"天下一家"理念与"一家之治"现实基于历史而形成的捆绑。儒家的"天下一家"落实为"民胞物与"这种以家为原型的秩序,后者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兄弟关系以及人与物的伙伴关系,这一秩序模型在现代利维坦不断扩张的状况下仍有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家产官僚制 家天下 天下一家 民胞物与
原文传递
气、性、天人之道与信息——关于张载思想的信息哲学诠释
7
作者 黄萌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试图以信息哲学的视角来重释张载哲学思想。分别通过气一元论、以气论为基础的张载性论以及展现出其价值论的"民胞物与"思想,三个各具特色的方面来揭示其中丰富的信息哲学理论和其优秀的信息思维方式,以期能够发掘出中国... 本文试图以信息哲学的视角来重释张载哲学思想。分别通过气一元论、以气论为基础的张载性论以及展现出其价值论的"民胞物与"思想,三个各具特色的方面来揭示其中丰富的信息哲学理论和其优秀的信息思维方式,以期能够发掘出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信息哲学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一元论 合两之性 民胞物与 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