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切碳纤维增强MC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嘉恩 张鹏 +4 位作者 杨玉婧 麦振宇 张功武 程永奇 章争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0,143,共8页
MC尼龙是一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的工程塑料,但存在尺寸稳定性较差、热稳定性不高和重载下强度欠佳等缺点。本研究采用短切碳纤维(SCF)作为改性剂,探索研究了SCF/MC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了不同的SCF含量对复合材料密度、转化... MC尼龙是一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的工程塑料,但存在尺寸稳定性较差、热稳定性不高和重载下强度欠佳等缺点。本研究采用短切碳纤维(SCF)作为改性剂,探索研究了SCF/MC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了不同的SCF含量对复合材料密度、转化率、机械性能、摩擦性能及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SCF含量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密度及拉伸强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转化率和冲击强度为20%SCF复合材料最为突出;而摩擦系数、磨损量在加入SCF后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10%SCF含量时,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摩擦性能,同时结晶温度增大到182.95℃,结晶度为35.57%。研究结果证实通过添加适当比例的SCF改性剂可以有效改善MC尼龙的性能,这为进一步开发满足某些特殊螺旋传动下的新型复合材料做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尼龙 短切碳纤维 复合材料 性能
下载PDF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Corrosion Behaviour of MCS and KS7 SS in Saline and Carbonate Environments
2
作者 O. O. Ajide K. W. Agara 《Journal of Minerals and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2年第8期836-840,共5页
The major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edium Carbon steel (MCS) and KS7 stainless steel in saline and sodium carbonate environments. The MCS and KS7 S... The major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edium Carbon steel (MCS) and KS7 stainless steel in saline and sodium carbonate environments. The MCS and KS7 SS were exposed to 0.5 M each of NaCl and Na2CO3 solutions for a period of 36 days. The weight loss was taken every 3 days in order to evaluate CPR.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KS7 SS generally offers a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an the MCS in the selected media. While MCS is found to be inappropriate alloy in saline and sodium carbonate environments, KS7 SS is an unfailing choice material f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nd other engineering amenities in which their service lives are predominant in Na2CO3 medium and fairly pleasing in NaC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 KS7 SS CPR SALINE and Sodium carbonATE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MC尼龙的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任紫菊 宁荣昌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9,共4页
利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的原理 ,通过阴离子聚合制得了碳纤维增强 MC尼龙。研究了不同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制得的碳纤维增强 MC尼龙的机械性能较普通 MC尼龙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纤维在基体中的分散性... 利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的原理 ,通过阴离子聚合制得了碳纤维增强 MC尼龙。研究了不同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用这种方法制得的碳纤维增强 MC尼龙的机械性能较普通 MC尼龙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纤维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好 ,同基体的粘接性也相当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mc尼龙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防离子聚合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对MC尼龙6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邱尚长 郑玉婴 +1 位作者 曾安然 郭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91-2494,共4页
通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改性多壁羟基碳纳米管并用己内酰胺封端,采用单体浇铸的方法制备MC尼龙6/改性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FTIR)结果证明TDI改性后碳纳米管上成功接有异氰酸酯基团。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改性碳纳米管的... 通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改性多壁羟基碳纳米管并用己内酰胺封端,采用单体浇铸的方法制备MC尼龙6/改性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FTIR)结果证明TDI改性后碳纳米管上成功接有异氰酸酯基团。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改性碳纳米管的加入没有改变MC尼龙6结晶的晶型结构;而未改性碳纳米管的加入则抑制了其α2晶的生长;当改性碳纳米管含量为0.3 Wt%时,其对MC尼龙6结晶度的影响不大,而当含量为0.5 Wt%时,MC尼龙6的结晶度降低。差热分析(DSC)结果分析得出,加入0.3 Wt%改性碳纳米管后,MC尼龙6的结晶峰温度由原来的173.4℃提高至183.5℃,且结晶峰变窄,表明碳纳米管对MC尼龙6结晶具有异相成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尼龙6 碳纳米管 结晶度 甲苯二异氰酸酯
下载PDF
碳纤维/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金清 黄海 +1 位作者 徐旭波 林志勇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5,共4页
提出一种表面接枝尼龙6的碳纤维/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加以表征.通过对碳纤维表面的-COOH和-OH官能团进行异氰酸酯化并用己内酰胺稳定化,再将碳纤维加入到己内酰胺单体融体中,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制得表面接枝尼龙6的碳纤维/M... 提出一种表面接枝尼龙6的碳纤维/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加以表征.通过对碳纤维表面的-COOH和-OH官能团进行异氰酸酯化并用己内酰胺稳定化,再将碳纤维加入到己内酰胺单体融体中,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制得表面接枝尼龙6的碳纤维/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红外和热重分析都表明,碳纤维表面已接枝上异氰酸酯和己内酰胺.热重分析计算得接枝率为2.69%.用DSC研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结果表明碳纤维对基体尼龙6具有异相成核作用,并且结晶速度提高;碳纤维表面接枝的尼龙6在结晶前期对晶体生长有诱导和促进作用,而在结晶后期有位阻作用,使晶体的粒度变小,结晶的完善程度降低.拉伸实验表明,碳纤维/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MC尼龙6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尼龙6 碳纤维 原位复合材料 非等温结晶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CF/PSF-MC尼龙6复合材料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旭波 黄海 +2 位作者 桂斐然 林金清 林志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制备了表面接枝了聚酰胺链段的炭纤维/PSF-MC尼龙6复合材料,接枝率为1.3%。DSC研究表明,与MC尼龙6相比,接枝后的炭纤维/PSF-MC尼龙6复合材料中基体尼龙6的起始结晶温度和最大结晶温度均有所提高,α型晶体和γ型晶体均增多。力学性能测... 制备了表面接枝了聚酰胺链段的炭纤维/PSF-MC尼龙6复合材料,接枝率为1.3%。DSC研究表明,与MC尼龙6相比,接枝后的炭纤维/PSF-MC尼龙6复合材料中基体尼龙6的起始结晶温度和最大结晶温度均有所提高,α型晶体和γ型晶体均增多。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结果都表明在炭纤维表面接枝聚酰胺链段后,炭纤维与基体尼龙6的界面粘接性和相容性得到提高,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聚砜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尼龙6 双酚A聚砜(PSF) 炭纤维 接枝改性 原位复合材料 界面粘接性
下载PDF
碳纳米管耐磨改性MC尼龙及磨耗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葛铁军 汪晶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制备碳纳米管/MC尼龙复合材料,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行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试样磨损表面的形貌,分析磨耗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加入量越多,摩擦系数越小;在磨损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碳纳米管加入量为0.3%时,磨...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制备碳纳米管/MC尼龙复合材料,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行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试样磨损表面的形貌,分析磨耗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加入量越多,摩擦系数越小;在磨损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碳纳米管加入量为0.3%时,磨耗指数最小;磨损时间较长试样的磨耗指数比磨损时间少的试样磨耗指数小.磨损时间较少时,主要发生粘着磨损;当磨损时间较长时,主要发生磨粒磨损.在有载荷条件下磨损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无载荷条件下主要发生的是粘着磨损.在耐磨性提高的同时,力学性能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尼龙 碳纳米管 改性 摩擦 磨损 耐磨性 磨耗机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液体成型碳纤维增强MC尼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斌斌 王少飞 +3 位作者 蔡超迁 黄壮 马禹 张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3-88,95,共7页
本论文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工艺(VARI),通过己内酰胺原位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连续碳纤维增强浇铸(MC)尼龙的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丙酮去浆处理、气相氧化处理、偶联剂处理和火焰处理四种不同碳纤维织物表面处理方式的碳纤维表... 本论文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工艺(VARI),通过己内酰胺原位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连续碳纤维增强浇铸(MC)尼龙的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丙酮去浆处理、气相氧化处理、偶联剂处理和火焰处理四种不同碳纤维织物表面处理方式的碳纤维表面的O/C比和微观形貌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碳纤维体积分数。结果表明: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偶联剂涂层处理,此碳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其他处理方式的碳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而言力学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达到595.5 MPa,弯曲强度达到330.7 MPa,层间剪切强度达到30.6 MPa;此条件下碳纤维表面的O/C比达到44.51%,复合材料的碳纤维体积分数达到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尼龙 原位聚合 碳纤维表面处理 复合材料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N and Mineralizable Nitrogen in Some Arable Soils on Loess Plateau 被引量:15
9
作者 ZHOUJIANBIN LISHENGXI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9-354,共6页
The chloroform fumigation-incub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SMBC)and N (SMBN) in 16 loessial soils sampled from Ausai, Yongshou and Yangling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SMBC contents in ... The chloroform fumigation-incub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SMBC)and N (SMBN) in 16 loessial soils sampled from Ausai, Yongshou and Yangling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SMBC contents in the soils ranged from 75.9 to 301.0 μg Cg-1 with an average of 206.1 μg C g-1, accounting for 1.36%~6.24% of the total soil organic C with an average of 3.07%, and the SMBN contents from 0.51 to 68.40 μg N g-1 with an average of 29.4 μg N g-1, accounting for 0.20%~5.65% of the total N in the soils with an average of 3.36%. A clos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SMBC and SMBN, and they bot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organic C, total N, NaOH hydrolizable N and mineralizable N.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soil microbial biomass had a comparative role in nutrient cycles of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mineralizable N NITROGE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下载PDF
MC-ICP-MS两步静态法测量U-Th同位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春华 黄孟杰 +2 位作者 廖泽波 孔兴功 邵庆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9-221,I0001,共14页
本研究建立了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两步静态法测量U-Th同位素的分析步骤和数据处理流程。对于U同位素,第一步用二次电子倍增器(SEM)测量^234U,同时用法拉第杯测量^233U、^235U、^236U和^238U;第二步用SEM测量^236U,同... 本研究建立了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两步静态法测量U-Th同位素的分析步骤和数据处理流程。对于U同位素,第一步用二次电子倍增器(SEM)测量^234U,同时用法拉第杯测量^233U、^235U、^236U和^238U;第二步用SEM测量^236U,同时用法拉第杯接收^233U、^234U、^235U和^238U。对于Th同位素,第一步用SEM测量^229Th;第二步用SEM测量^230Th,同时用法拉第杯接收^229Th和^232Th。U和Th的测量均通过两个步骤的多次循环采集同位素数据。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采用SEM与法拉第杯测量的^236USEM/^233UFC比值(经过质量歧视校正)与^236U/^233U真值的比较以校正SEM与法拉第杯的相对增益。本研究采用两步静态法重复分析了U同位素的国际标准样品Harwell uraninite(HU-1)。测量结果表明,HU-1的δ^234U平均值为(-0.48±1.92)‰,误差为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2σ,n=55)。该结果与国内外不同实验室发表的数据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此外,本研究将两步静态测试法与SEM跳峰扫描法分别用于分析次生碳酸盐岩实验室标准样品的U-Th同位素和^230Th/U年代(SB-530、SB-8600、SB-108K、SB-240K、SB-335K和SB-435K)。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C-ICP-MS两步静态法测量U-Th同位素行之有效,^234U/^238U和^230Th/^238U比值的分析精度可分别达到1‰~2‰和1‰~3‰,然而该方法的可靠性还需要更多国际标准样品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 U-Th同位素 230Th/U年代 次生碳酸盐岩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MC尼龙/碳纤维/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俊宁 牛秀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6,共4页
利用E–51环氧树脂(EP)改性MC尼龙,并以碳纤维(CF)粉为增强剂、二硫化钼(MoS2)为润滑剂、炭黑为增容剂,制备了MC尼龙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EP,CF粉及MoS2的用量对MC尼龙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MC尼龙复合材料与钢及铝合金摩擦时的... 利用E–51环氧树脂(EP)改性MC尼龙,并以碳纤维(CF)粉为增强剂、二硫化钼(MoS2)为润滑剂、炭黑为增容剂,制备了MC尼龙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EP,CF粉及MoS2的用量对MC尼龙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MC尼龙复合材料与钢及铝合金摩擦时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当MC尼龙用量为100份、EP为1.5份、CF粉为13份、MoS2为6.5份、炭黑为3.5份时,MC尼龙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相对于钢,该MC尼龙复合材料与铝合金摩擦时的耐磨损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尼龙 环氧树脂 碳纤维 二硫化钼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下载PDF
Cu/Co质量比对CuCo/MC催化剂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郭杨昭 郑长征 贺建宏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71-74,78,共5页
以介孔碳为载体,以Cu、Co双金属为活性中心,采用超声辅助等体积浸渍法来制备CuCo/MC催化剂,并对活性金属组分Cu/Co的质量比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调控,探究质量比对CuCo/MC催化剂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 以介孔碳为载体,以Cu、Co双金属为活性中心,采用超声辅助等体积浸渍法来制备CuCo/MC催化剂,并对活性金属组分Cu/Co的质量比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调控,探究质量比对CuCo/MC催化剂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Cu/Co质量比为2∶1时,CuCo/MC催化剂具有较优良的催化活性,其活性金属元素分布十分弥散,呈现了良好的晶型结构,其C2+OH选择性为39.69%,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低碳醇 CuCo/mc催化剂 介孔碳
下载PDF
Fast adsorption of microcystin-LR by Fe(Ⅲ)-modified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13
作者 DAI Guofei GAN Nanqin +2 位作者 SONG Lirong FANG Shaowen PENG Ningya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103-1111,共9页
Microcystins(MCs) are cyclic hepatotoxic peptides produced by the bloom-forming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nd present a public health hazard to humans and livestock. The removal of MCs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with po... Microcystins(MCs) are cyclic hepatotoxic peptides produced by the bloom-forming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nd present a public health hazard to humans and livestock. The removal of MCs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with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has been employed as a simple and economic treatment strategy. In this study, PAC-Fe(Ⅲ) was prepared and utilized for the fast and efficient removal of MCs from water. PAC-Fe(Ⅲ) exhibited superior microcystin-LR(MC-LR) removal capacity and efficiency compared to the unmodified PAC. The MC-LR removal efficiency of PAC-Fe(Ⅲ)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 H within the pH range of 4.3 to 9.6. PAC-Fe(Ⅲ) could be reused for 3 times by methanol elution while the MC-LR removal efficiency was still over 70 percen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ionic strength of water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alkalinity. 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 such as humic acid(HA) and salicylic acid(SA) generated low interference with MC-LR adsorption by PAC-Fe(Ⅲ). The complexation reaction between Fe^(3+) in PAC-Fe(Ⅲ) and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MCLR was suggested as the key mechanism of MC-LR removal by PAC-Fe(Ⅲ).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emodified PAC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MC-contaminated 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ystin mc Fe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microcystin removal
下载PDF
锶同位素地层学新方法探究
14
作者 蔡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8,共16页
锶同位素地层学(Strontium Isotope Stratigraphy,简称SIS)是建立海相沉积岩层年代模型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在油气勘探、古气候重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用SIS的前提是:(1)全球海水锶同位素成分相对均一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化;(2... 锶同位素地层学(Strontium Isotope Stratigraphy,简称SIS)是建立海相沉积岩层年代模型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在油气勘探、古气候重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用SIS的前提是:(1)全球海水锶同位素成分相对均一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化;(2)样品的锶同位素代表样品形成时原始海水的成分。但是,后期成岩蚀变以及样品表面吸附的杂质会改变样品的锶同位素组成,从而造成无意义的SIS年龄。因此,样品选择与前处理至关重要。文章全面总结了已有的海相碳酸盐岩锶同位素地层学的测试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和锶同位素测试。近年来,为了精准地提取古海洋成分信息,多项应用碳酸盐钕、铅和锂同位素的研究对样品前处理流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合这些领域的新发展,作者全面地研究了一个具有独立年龄限制的采集于埃及苏黎世海湾浅海中新世沉积地层中的牡蛎化石样品,根据淋洗溶液中的元素含量变化,推荐一套新的碳酸盐样品前处理流程。文章同时也总结和比较了使用热电离质谱仪(TIMS)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测试的锶同位素的准确度和精度。尽管对于锶含量较高的样品,新一代MC-ICP-MS能够达到与老一代TIMS相似的精度,但是对于含量较低或者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样品,TIMS仍然是SIS研究的首选。最后,作者对使用MC-ICP-MS开展锶同位素地层学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同位素 地层学 分步淋洗 热电离质谱仪(TIMS)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 海相碳酸盐岩 样品前处理 牡蛎化学成分
下载PDF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可矿化碳库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宁 杨满元 +3 位作者 姜琳 万丽 吴磊 邹冬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0-325,共6页
本研究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研究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过程0~10、10~20与20~40cm土层土壤可矿化碳库特征。结果表明: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可矿化碳含量和矿化速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随恢复进程而增加;矿化率随... 本研究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研究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过程0~10、10~20与20~40cm土层土壤可矿化碳库特征。结果表明: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可矿化碳含量和矿化速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随恢复进程而增加;矿化率随恢复进程增加,随土层加深先减后增再分布均匀;累积矿化排放量及其速率随恢复进程增加,其速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小;qCO_2值随恢复进程和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可矿化碳含量与凋落物现存量、质量损失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8*和0.915**(*P<0.05,**P<0.01)。研究表明,随着植被恢复进行,土壤生境由早期干扰强烈转向中后期日趋稳定,土壤固碳能力由早期差、潜力大转向中后期强、潜力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库特征 可矿化碳 植被恢复 紫色土 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吴家梅 霍莲杰 +5 位作者 纪雄辉 谢运河 田发祥 彭华 朱坚 官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167-6175,共9页
通过采集田间试验区连续3a施入有机肥的稻田耕层土壤,分析土壤中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矿化有机碳(readily mineralizable carbon,RMC)等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稻田甲烷(CH_4)的排放通量,探讨施用有机... 通过采集田间试验区连续3a施入有机肥的稻田耕层土壤,分析土壤中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矿化有机碳(readily mineralizable carbon,RMC)等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稻田甲烷(CH_4)的排放通量,探讨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及与CH_4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施有机肥对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a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DOC、ROC、MBC和RM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3.6、2501.2、640.4 mg/kg和291.7 mg/kg。3a施猪粪(猪粪+化肥,PM)、鸡粪(鸡粪+化肥,CM)和稻草(稻草+化肥,RS)的DOC的含量分别比化肥(CF)处理增加5.6%、6.7%和19.3%,ROC的含量分别比CF增加6.6%、8.4%和9.8%;MBC含量分别比CF增加5.1%、14.8%和21.5%,RMC增加6.8%、22.0%和33.9%。不同施肥处理的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为分蘖期高于成熟期。(2)施肥处理显著增加稻田CH_4排放,CH_4分蘖期的排放通量是成熟期的143倍,3a PM、CM和RS处理的CH_4排放分别比CF处理增加37.0%(P<0.05)、92.7%(P<0.05)和99.4%(P<0.05)。(3)不同施肥处理的DOC、ROC、MBC和RMC含量与CH_4排放通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OC与CH_4排放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754(P<0.01),且4种有机碳间关系密切。稻田分蘖期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与稻田CH_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综合分析,在4种有机碳中,土壤中ROC和MBC的含量直接影响CH_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有机碳 可矿化有机碳 甲烷排放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7
作者 庞学勇 包维楷 吴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0-398,共9页
土壤活性有机质在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SAOC)库是极易变动的,其组分动态与周转速率主要受森林植被类型、演替过程以及由此造成的凋落物输入类型、数量、质量和季节与... 土壤活性有机质在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SAOC)库是极易变动的,其组分动态与周转速率主要受森林植被类型、演替过程以及由此造成的凋落物输入类型、数量、质量和季节与温湿度、pH等变化的控制.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关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其形成、转移与转化速率,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等结论仍然零散,甚至相互矛盾,因此,研究土壤DOC动态及持续管理,必需从探讨其影响因子出发,找出其关键限制因子进行调控.在将来的研究中,主要应集中在:(i)各种可溶性有机质(DOM)源和汇的大小与DOC定量变化关系,如何进行调控?(ii)在高度人为化管理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DOC如何改变?(iii)DOC动态及周转速率的现代研究方法探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质 土壤活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矿化碳
下载PDF
坡耕地黑土活性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28
18
作者 方华军 杨学明 +2 位作者 张晓平 梁爱珍 申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3,共5页
以一东北黑土区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侵蚀程度地形部位的活性碳组分,以分析土壤侵蚀对活性碳组分的影响以及沉积区侵蚀碳的归宿。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形部位表层黑土(0~20cm)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介于14.6~20.... 以一东北黑土区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侵蚀程度地形部位的活性碳组分,以分析土壤侵蚀对活性碳组分的影响以及沉积区侵蚀碳的归宿。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形部位表层黑土(0~20cm)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介于14.6~20.0mg/kg之间,低于总SOC含量的0.15%WSOC在沿坡迁移的同时,向下淋溶也很显著。MBC含量为121.5~583.6mg/kg,占总SOC的1.0%~4.7%。Min—C变化范围为52.8~115.3mg/kg,土壤Min-C差异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侵蚀显著降低侵蚀部位表层土壤Min-C、WSOC和MBC含量,沉积区土壤MBC、Min—C含量及其商值较高,而WSOC却无显著累积。相关关系表明,表层土壤Min—C、WSOC和MBC均于总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初步的研究结果认为侵蚀物质的输入增加沉积区表层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碳的矿化潜力,常年处于氧化环境中的侵蚀碳可能被矿化而难以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碳 易矿化璇 黑土
下载PDF
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分解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媛媛 齐璐 +2 位作者 刘梦云 刘丽雯 张瑜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6-352,共7页
为了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以黄土台塬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和耕地等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土壤可矿化... 为了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以黄土台塬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和耕地等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土壤可矿化碳含量和有机碳矿化速率均表现为天然草地和灌木林地较高,耕地最低;而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和呼吸速率表现为耕地和乔灌混交林地较高,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较低.在土壤孵化的1 575 h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矿化过程均可划分为4 个阶段:0.5~5 h(第1 阶段)、5~111 h(第2 阶段)、111~399h(第3 阶段)和399~1 575 h(第4 阶段);前399 h 是可矿化碳排放的主要时段,前111 h 是土壤可矿化碳排放速率最大且排放速率下降速度最快的主要时段;总体上,土壤可矿化碳累积排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可矿化碳累积排放速率则逐渐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速率与有机碳总量有关,土壤呼吸与有机碳总量、矿化碳总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台塬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 土壤呼吸 土壤可矿化碳
下载PDF
旱地土壤有机碳氮和供氮能力对长期不同氮肥用量的响应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慧 刘金山 +2 位作者 惠晓丽 戴健 王朝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988-2998,共11页
【目的】揭示旱地土壤有机碳氮、氮素矿化对长期不同氮肥用量的响应及有机碳氮与氮素矿化的关系,进而评价土壤供氮能力,为旱地土壤氮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陕西杨凌2004年开始的旱地小麦氮肥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集不同氮肥用量(0... 【目的】揭示旱地土壤有机碳氮、氮素矿化对长期不同氮肥用量的响应及有机碳氮与氮素矿化的关系,进而评价土壤供氮能力,为旱地土壤氮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陕西杨凌2004年开始的旱地小麦氮肥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集不同氮肥用量(0(N0)、160(N160)、320(N320)kg N·hm^(-2))试验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有机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并采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测定土壤的氮素矿化。【结果】与对照N0相比,施用氮肥(N160、N320)增加了0—10、10—20、20—40、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且在小麦播前期和收获期表现不一致;施氮(N160和N320)处理均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有机氮含量,但仅N320处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有机氮含量;施用氮肥(N160、N320)未改变0—10、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仅N320处理显著提高了20—40、0—4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0—10 cm土层,土壤氮素矿化量、矿化势(N_0)与施氮量、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矿化速率常数(k)则与其呈显著负相关。10—20 cm土层,施氮处理(N160、N320)土壤的氮素矿化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N0),增幅分别为27.3%和35.2%,且与施氮量、有机碳、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矿化势(N_0)随着有机碳增加而显著增加,矿化速率常数(k)则降低。20—40 cm土层,N320能提高氮素矿化量,并与有机氮、微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氮肥能明显促进旱地0—10和10—20 cm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积累,提高土壤氮素矿化能力,降低氮素矿化速率,是提高旱地土壤有机氮、有机碳含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矿化 矿化势 微生物量碳氮 有机碳氮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