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菲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61,共12页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非西方不同社会语境中的旅游现象,而其移用过程本身尚未得到充分反思。因此,在前现代的"游"向现代"旅游"转型的过程中,共时维度语境挪移的"真实性"概念仍需重返历时维度的本土观念和实践传统方能得到落实。基于对"名实观"历史、文化、哲学内涵的追溯辨析以及对徐霞客、李时珍身心之"游"的个案讨论,文章通过"名实观"的引入,揭示出本土之"游"以身正名、求实体真的实践伦理面向,首先旨在反思"真实性"普遍话语的理论限度并设定参照维度;进而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框架,在"名-实"关联的社会历史建构视野中,将"真实性"的一般化讨论导向"真实化"的过程态考察,由此检视"真实性"概念嵌入本土话语场和实践场的复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 实观 旅游 真实化
下载PDF
先秦“名”“字”关系及生成理论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阳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0-144,共5页
在中国古代 ,“名”是名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字”是小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两者虽分属于不同学科 ,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本文从先秦诸子有关“名”的理论入手 ,首先着力探析“名”“字”关系 ,以求辨明两者的同异。然后在此基础上 ... 在中国古代 ,“名”是名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字”是小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两者虽分属于不同学科 ,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本文从先秦诸子有关“名”的理论入手 ,首先着力探析“名”“字”关系 ,以求辨明两者的同异。然后在此基础上 ,以荀子《正名》篇为重点 ,从名字合一的角度重新审视“约定俗成”的含义 ,并着重阐发“名无固宜”和“名有固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 '字' 生成理论 反语 《正 概念 汉字
下载PDF
传统中国社会中以名为教机制的内在缺陷
3
作者 李少波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以名为教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但传统以名为教的运行机制中含有诸多内在缺陷,是造成社会上名不符实泛滥和人格分裂普遍化的重要原因,曾对人的思想起到禁锢作用。
关键词 政治思想 为教 缺陷
下载PDF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宁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4期45-50,126,共7页
清代学者指出《释名》中有的“汋”字当为“液”字,或以为是通假,今有工具书也据清人说收录此条义项。实际上《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当是从水与声的字,即“液”的异体或俗字,后在传抄中或被改正作“液”,或因“勺”“与”形近... 清代学者指出《释名》中有的“汋”字当为“液”字,或以为是通假,今有工具书也据清人说收录此条义项。实际上《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当是从水与声的字,即“液”的异体或俗字,后在传抄中或被改正作“液”,或因“勺”“与”形近讹作“汋”,此字形遂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汉魏名文乘》的成书及其汉赋观--明代书坊对汉赋传播与普及的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祎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刷出版事业的成熟期,特别是以书坊为主体的商业出版事业在此时达到了空前鼎盛,对于文本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与此同时,明代也是中国古代汉赋经典化的重要时期,而汉赋在当时的传播和接受又离不开各个时...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刷出版事业的成熟期,特别是以书坊为主体的商业出版事业在此时达到了空前鼎盛,对于文本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与此同时,明代也是中国古代汉赋经典化的重要时期,而汉赋在当时的传播和接受又离不开各个时期、各个地域众多书坊的大力推动。目前所能见到的由书商编选刊刻的汉赋选虽只有《汉魏名文乘》一部,但在当时,以其为代表的此类坊刻本汉赋选无疑是明代汉赋接受的重要推手。本文试以《汉魏名文乘》一书为例,探析此类坊刻本汉赋选对明代汉赋接受的作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文乘》 明代 汉赋 书坊
下载PDF
Rectifying Names Is a Must——Xun Zi's Linguistic Ideas in Zhengming
6
作者 易兰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X期251-252,共2页
In China, Warring States Period was imbued with chaos of wars and the whole society was in a state of ferment. The disordered phase in ideological area, as the most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change, was characterized b... In China, Warring States Period was imbued with chaos of wars and the whole society was in a state of ferment. The disordered phase in ideological area, as the most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chang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at all the old ethical standard had been badly weaken, even failed to explain the moral facts. In terms of common people, they were confused and puzzled by the questions as "what is language?" and "what is the standard of speaking and behavior?" Some ancient scholars pinned these problems upon the reversal of "ming" (名) and "shi" (实). As a result, to rectify names and to clarify the name of ethics became a must for reconstructing the old proprieties and system. Among those scholars and thinkers, Xun Zi firstly proposed Zhengming to st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name and the thing it represents in a systematical way. This essay only sheds light upon the reason of rectifying names: to distinguish the rank and differentiat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明贵贱,辨同异")which is the must of "rectifying na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GUISTIC ideas Xun Zi Zhengming "ming" () and "
下载PDF
《老子》“功遂身退”辨正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若晖 庄景晴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35-45,共11页
《老子》第九章"功遂身退"一语,诸本多作"功成名遂身退",历来被解作一种功成名就后即当引退的人生智慧。这种观点是将《老子》原文理解为一种权衡功名之利弊的趋利避害之术,并非老子原意,而是黄老道家对老子思想进... 《老子》第九章"功遂身退"一语,诸本多作"功成名遂身退",历来被解作一种功成名就后即当引退的人生智慧。这种观点是将《老子》原文理解为一种权衡功名之利弊的趋利避害之术,并非老子原意,而是黄老道家对老子思想进行改造的结果。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观点,是因为"名"衍入经文后,使"功遂"被理解为功劳已经建立、名声已经奠定。然而老子并不期许功名之成就,对"名"严格限制,"功遂身退"之含义需要重新考察。其中,"功"当解作"工作"而非与"名"紧密联系之"功劳、功业",因为"功"与"名"之被普遍紧密地联系起来,是受战国变法的影响。"功遂身退"的原意是在事情进展中不彰显人之意志与能力,而辅助事务自然地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功遂身退 黄老道家
下载PDF
《玉篇》与其他字书对比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0-74,共5页
字书间的对比研究,历代学者都较为重视,它不仅有利于我们在了解各种字书的收字、释义、体例等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各种字书的特点,也有利于中国字典辞书的梳理和完善。本文主要对《玉篇》与《说文》《名义》《四声篇海》《类篇》的收字、... 字书间的对比研究,历代学者都较为重视,它不仅有利于我们在了解各种字书的收字、释义、体例等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各种字书的特点,也有利于中国字典辞书的梳理和完善。本文主要对《玉篇》与《说文》《名义》《四声篇海》《类篇》的收字、释义、体例等方面对比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篇》 《说文》 义》 《类篇》 《四声篇海》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苏天爵与元代史学 被引量:4
9
作者 屈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7,共8页
苏天爵是元代颇有文史之才的杰出史家,在当代史撰著和历史文献整理与编纂方面成就卓著;在历史编纂理论与思想方面卓有见识。他所纂《国朝名臣事略》和《元文类》两部著述至今仍在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系统考察其史... 苏天爵是元代颇有文史之才的杰出史家,在当代史撰著和历史文献整理与编纂方面成就卓著;在历史编纂理论与思想方面卓有见识。他所纂《国朝名臣事略》和《元文类》两部著述至今仍在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系统考察其史学实践与思想,对于探讨元代史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天爵 元代 历史编纂学 《国朝臣事略》 《元文类》
下载PDF
《颜氏字样》与唐代的字样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孟晋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本文考证英藏敦煌文献斯388《正名要录》的作者为唐初郎知年,同卷所载字样书残卷为经郎知年修订过的《颜氏字样》,进而考察总结出当年《颜氏字样》的面貌。结合《颜氏字样》和《正名要录》材料,探讨了郎知年的主张和贡献,描绘了唐代字... 本文考证英藏敦煌文献斯388《正名要录》的作者为唐初郎知年,同卷所载字样书残卷为经郎知年修订过的《颜氏字样》,进而考察总结出当年《颜氏字样》的面貌。结合《颜氏字样》和《正名要录》材料,探讨了郎知年的主张和贡献,描绘了唐代字样学的兴起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字样》 《正要录》 《群书新定字样》 《干禄字书》 字样学
下载PDF
陳夢家“聲假字”及相關問題考辨
11
作者 王波濤 《文献语言学》 2020年第1期156-167,196,共13页
繼唐蘭三書説之後,陳夢家提出基於其自身文字學理論的新三書説,其中“聲假”説是陳夢家三書説區别於唐蘭三書説的關鍵所在。陳夢家把聲假字定爲漢字的基本類型和發展階段之一,此説對後來的文字學理論具有重要影響。本文綜合陳夢家著作... 繼唐蘭三書説之後,陳夢家提出基於其自身文字學理論的新三書説,其中“聲假”説是陳夢家三書説區别於唐蘭三書説的關鍵所在。陳夢家把聲假字定爲漢字的基本類型和發展階段之一,此説對後來的文字學理論具有重要影響。本文綜合陳夢家著作中有關聲假字的論述,梳理聲假字與相關概念的錯綜關係,辨析聲假字的具體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聲假字 假借字 三書説 陳夢家
下载PDF
“褱”形义考
12
作者 余沛壹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7-91,共5页
从“各”字说起,通过对比《尔雅》《释名》《方言》《说文解字》的相关说解,并辅以甲金文字材料,对“褱”之形义进行分析说明,并结合传世文献充分考察“懷”的“归至”义。“懷”表“归、至”绝非无中生有,这与其构件有着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 《尔雅》 《释 《方言》 《说文解字》 甲金文字 构件
下载PDF
从名岸战役看唐西州府兵 被引量:4
13
作者 蒲宣伊 孟宪实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8,152,共12页
本文通过一次在名岸发生的战役,研究西州府兵的问题,一是西州都督府对各个折冲府的领导,二是各个折冲府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对于理解边州地区的府兵及其防御,应该具有典型意义,对唐朝府兵制的整体理解也大有帮助。
关键词 西州 府兵 吐鲁番出土文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