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傅惠钧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2-66,共5页
本文以对明清时期四部作品所作的穷尽性调查获得的材料为主要依据 ,探讨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全文对“VPnegVP”、“VPneg”和“K -VP”等三种正反问的基本类型作了系统考察。主要着眼于共时分析 ,也注意历时比较。
关键词 汉语 正反问 分布 “VPnegVP” “VPneg” “K—VP” 综合式 分析
下载PDF
明清小说江淮方言例释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8-80,共3页
明清白话小说的方言成份颇多,不仅是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即使今天已很难见的孤本小说也不例外。在这些方言小,有很多是江淮方言,因其从属于大的北方官话,常被忽视。本文以《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中出现的江淮方言词条为基础,兼以其他作... 明清白话小说的方言成份颇多,不仅是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即使今天已很难见的孤本小说也不例外。在这些方言小,有很多是江淮方言,因其从属于大的北方官话,常被忽视。本文以《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中出现的江淮方言词条为基础,兼以其他作品的相同例句为佐,试图说明江淮方言在明清小说中的广泛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方言 小说 词汇 词义
下载PDF
方言词语谐音理据研究——以《明清吴语词典》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瑞明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161-181,共21页
词义的根据是理据,不探求理据而猜测词义就会有各种失误。理据有谐音理据与事理理据两种,方言词语的谐音理据更难探求,形成大量谐音趣难词。本文以《明清吴语词典》为例尝试探求其中若干方言词语的谐音理据。
关键词 理据 谐音趣难词 吴语词典》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的清明会及其清明墓祭活动初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卞利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清明会是明代中叶以降徽州重要的墓祭组织。文章通过分析大量徽州文书和家谱等文献,对清明会的创立原因、结构、功能、特点、资金筹措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在明朝礼制变革和徽商崛起、徽州科第兴盛以及跨地域联宗的时代背景下,由族... 清明会是明代中叶以降徽州重要的墓祭组织。文章通过分析大量徽州文书和家谱等文献,对清明会的创立原因、结构、功能、特点、资金筹措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在明朝礼制变革和徽商崛起、徽州科第兴盛以及跨地域联宗的时代背景下,由族长或宗子主持的徽州宗族墓祭,开始转向由清明会主持。这一转向,反映了徽州宗族族长、宗子以尽义务形式主持的墓祭制度已难以维系,不得不采取由族众以会员入股集资、会首轮流值守司年制的清明会或墓祀会方式,开展祭祖活动。它既为墓祭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保障,也调动了会首和会员参与墓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了清明墓祭活动的开展与维系。但清明会主持的清明墓祭等活动,不仅没有削弱徽州的宗族控制,反而强化了宗族上层精英在祖先名义下对宗族成员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徽州府 坟墓祭祖
下载PDF
明清戏曲疑难字词例释
5
作者 吴小萱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明清戏曲中有很多疑难字词未得其解,它们多与俗写讹变有关。文章以俗字学理论为指导,在比勘异文的基础上,结合戏曲的自身特点,对■“■”“发详”“穵灭/挖灭/挖密”“一身太守”等的词义作了细致深入的考辨。
关键词 戏曲 疑难字词 考释
原文传递
中国戏曲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流播与传唱
6
作者 林杰祥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
中国戏曲在江户时代大量东传日本并广为传唱,赴日贸易的中国商人将中国戏曲传播至长崎,日本唐通事、知识人和游女在长崎与中国商人交往,学唱、记录中国戏曲,通过曲集、戏曲翻译、戏曲演唱等形式传播到日本各地。清代乐师林德健、金琴江... 中国戏曲在江户时代大量东传日本并广为传唱,赴日贸易的中国商人将中国戏曲传播至长崎,日本唐通事、知识人和游女在长崎与中国商人交往,学唱、记录中国戏曲,通过曲集、戏曲翻译、戏曲演唱等形式传播到日本各地。清代乐师林德健、金琴江等人曾去往长崎,在当地教授日本人学唱中国戏曲俗曲,在日本形成演唱戏曲俗曲的传承谱系。《赵匡胤打雷神洞》等剧因中国乐师的传授而在日本广为流传,在传唱过程中,曲白兼有的戏曲剧本会逐渐略去科介、对白等,主要以戏曲唱段形式传唱。出海经商的中国商人偶尔会因遭遇风浪而意外漂流至长崎以外地区,《以笔代言》一书记录了日本仙台儒者远藤曰人向漂流中国船员学唱戏曲之事。据日本人学唱中国戏曲的底本可知,江户时期的日本人会以抄录剧本、标注工尺、记录读音、增加附注等方式记录和学唱中国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传唱 中国曲乐 唐话
下载PDF
清初诗坛对明代诗学的反思 被引量:24
7
作者 蒋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清初诗学是在对明代诗学的深刻反思中逐步确立起自己的理论目标和话语系统的。清初诗家对明代诗歌的反思集中在摹拟作风、门户之见和应酬习气三个方面,同时将批评的矛头集中在历下和竟陵两派。正是在对明代诗学流弊的清算中,清代诗学展... 清初诗学是在对明代诗学的深刻反思中逐步确立起自己的理论目标和话语系统的。清初诗家对明代诗歌的反思集中在摹拟作风、门户之见和应酬习气三个方面,同时将批评的矛头集中在历下和竟陵两派。正是在对明代诗学流弊的清算中,清代诗学展开了自己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诗学 代诗学 反思
原文传递
明清小说中的涉外描写与异国想象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勇强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明清通俗小说中的涉外描写与异国想象,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而这种看法不仅为当时的中外关系及其对传统社会的挑战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也可能为当今文化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他者问题”作一个有趣参证。本文论... 明清通俗小说中的涉外描写与异国想象,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而这种看法不仅为当时的中外关系及其对传统社会的挑战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也可能为当今文化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他者问题”作一个有趣参证。本文论述了明清小说涉外描写与异国想象的文学基础与史实依据;探讨了明清小说涉外描写与异国想象反映的文化心理;并对明清小说的异国想象中最为突出的朝鲜、日本、安南、暹逻分别加以说明。本文强调不能简单地将小说中的异国等同于真实的外国,尤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今天的相应国家。中国小说对外国更为清晰的认识及其文学价值的充分展现还是在晚清以后,因此,异国想象的变迁也是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一个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涉外描写 异国想象
原文传递
铅石印刷术与明清通俗小说的近代传播——以上海(1874—1911)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4
9
作者 潘建国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107,共12页
本文运用大量文献史料,以上海(1874—1911)为考察中心,从“翻印”、“续书”及“图像”三个方面,细致论述了铅石印刷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近代传播之间的学术关系,其中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而正是在此传播环境下,白话... 本文运用大量文献史料,以上海(1874—1911)为考察中心,从“翻印”、“续书”及“图像”三个方面,细致论述了铅石印刷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近代传播之间的学术关系,其中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而正是在此传播环境下,白话小说史完成了从传统明清通俗小说向晚清新小说乃至现代小说的历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 铅石印刷术 小说传播
原文传递
《醒世姻缘传》与现代山东方言的“可不”类句式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春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文章分析、讨论以明清山东话为方言背景的《醒世姻缘传》及现代山东方言里的“可不”类句式问题。包括:1.“可不”类句式的类型和意义;2.“可不”类句式的形成或历史来源;3.现代山东方言的相关句式及其特殊变化。
关键词 句式 山东方言 历史来源 意义 《醒世姻缘传》
下载PDF
明清汉语特殊连词“打哩”探源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89,共3页
"打哩"是仅见于《醒世姻缘传》的具有特殊性的假设连词。通过语料调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发现"打哩"的原本词形为"但只",而连词"但只"是具有同样语法意义的"但"和"只"的... "打哩"是仅见于《醒世姻缘传》的具有特殊性的假设连词。通过语料调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发现"打哩"的原本词形为"但只",而连词"但只"是具有同样语法意义的"但"和"只"的并列组合。由"但只"到"打哩"则是方音特点和语法化程度两种因素导致的词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词 打哩 但只 探源
原文传递
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方言韵书研究的“锋利武器”
12
作者 李春晓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306-311,共6页
《六音字典》成书于1515年,是鲜为学界所知而新发现的闽北方言韵书,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福建方言韵书,反映了数百年前福建闽北政和方言音系。马重奇先生的《明清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音系研究》通过通语史与方言史互相结合,... 《六音字典》成书于1515年,是鲜为学界所知而新发现的闽北方言韵书,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福建方言韵书,反映了数百年前福建闽北政和方言音系。马重奇先生的《明清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音系研究》通过通语史与方言史互相结合,传世文献与鲜活方言互相印证,为学界展示了最为可信的文献考证研究法,同时采用历史比较法,真正实现共时(横向)研究和历时(纵向)研究的互补。可以说,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是方言韵书研究的"锋利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音系研究》 《六音字典》 文献考证法 历史比较法
下载PDF
从词汇比较看明清以来黔北方言的变迁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光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从明末《蜀语》到晚清《俗语》,川黔方言一脉相承,是黔北方言的古代层次。《蜀语》之后,湖广移民将湖广话带到川渝地区,进而延伸至相邻的黔北,形成新的川黔话,是黔北方言的后起层次。明清以来,与川渝受移民影响形成新方言不同,黔北既保... 从明末《蜀语》到晚清《俗语》,川黔方言一脉相承,是黔北方言的古代层次。《蜀语》之后,湖广移民将湖广话带到川渝地区,进而延伸至相邻的黔北,形成新的川黔话,是黔北方言的后起层次。明清以来,与川渝受移民影响形成新方言不同,黔北既保留较多古川黔方言词汇,又出现大量新的川黔话词汇,经历的是"优势方言"起主导作用的变迁,而非"移民方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语》 黔北 西南官话
原文传递
《译语类解》词语札记五则
14
作者 张述娟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1,共4页
《译语类解》收录有"不见"于中国古籍文献的五例词语,它们书写形式上使用俗体字、记音字,来源上多是方俗词语。这些词语是在汉语的历史上确实出现过的词,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与研究对象。联系汉语史上与之义同的有关词语,结... 《译语类解》收录有"不见"于中国古籍文献的五例词语,它们书写形式上使用俗体字、记音字,来源上多是方俗词语。这些词语是在汉语的历史上确实出现过的词,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与研究对象。联系汉语史上与之义同的有关词语,结合词汇发展史,对这类词语的考察可在多个方面促进汉语词汇,特别是明清词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语类解》 汉语词汇史 词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