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往的情趣:元末明初江南诗人的风雅之好
1
作者 余来明 李轶男 《长江学术》 2024年第3期41-53,共13页
元末明初诗歌创作呈现丰富、多面的色彩,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即为其中之一。在社会乱离背景下,江南诗人以题画表达时代之思、离别之情和隐逸之趣,体现出不同一般题画诗的创作趣味和文化内涵。他们以题画送别、交往唱和、共赏题诗等方式,... 元末明初诗歌创作呈现丰富、多面的色彩,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即为其中之一。在社会乱离背景下,江南诗人以题画表达时代之思、离别之情和隐逸之趣,体现出不同一般题画诗的创作趣味和文化内涵。他们以题画送别、交往唱和、共赏题诗等方式,共同促成了这一时期江南诗坛的兴盛景象。元末明初江南诗人在文学交往过程中展现的风雅之好,是构成该时期诗歌创作景观的重要面向。今人建构元末明初诗史图像,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之作应进入关注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江南诗人 唱和 题画诗 风雅之好
下载PDF
论明代安徽词学思想
2
作者 张彤彤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9-103,共5页
以“环太湖词圈”为核心的江南词学可谓明词重心,而明代安徽在行政区划、地缘和文化上与江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词学思想与江南词学主流异同互见、富有特色,主要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看:词体地位上总体上认为词为小道;风格旨趣上倾向柔... 以“环太湖词圈”为核心的江南词学可谓明词重心,而明代安徽在行政区划、地缘和文化上与江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词学思想与江南词学主流异同互见、富有特色,主要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看:词体地位上总体上认为词为小道;风格旨趣上倾向柔靡近俗,且认为词曲演变与风格是受末世风气的影响;内容上主张陶写性情,抒发真情实感;功能上提出了缮心颐德、风正教化的期待。明代安徽词学思想与江南词学主流的离合间展现了明代词学的丰富与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思想 明词 安徽
下载PDF
北宋“话”体诗学论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海鸥 梁穗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1,124,共7页
“话”体诗学批评兴于北宋,其传统有二:一是诗学批评传统,二是诗学叙事传统。前者表现为以诗人诗作诗艺为具体批评案例的诗学批评、艺术探讨,这是构成“话”体诗学的评论性因素,诗话著作因此而在后世目录学中被归于“诗文评”类;后者表... “话”体诗学批评兴于北宋,其传统有二:一是诗学批评传统,二是诗学叙事传统。前者表现为以诗人诗作诗艺为具体批评案例的诗学批评、艺术探讨,这是构成“话”体诗学的评论性因素,诗话著作因此而在后世目录学中被归于“诗文评”类;后者表现为讲述诗人诗作的故事或考征典实,这是构成“话”体诗学的史实因素,诗话因此而始终“体兼说部”。该文首先考察诗话与多种文体的渊源关系,其次考辨《唐宋分门名贤诗话》、《古今诗话》、《诗话总龟》,提出三书一体同源的看法,澄清了自宋人以来的一些误解,并比较其与《渔隐丛话》体制形态之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体诗学 《唐宋分门名贤诗话》 《古今诗话》 《诗话总龟》
下载PDF
明代的诗学文献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易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74-183,共10页
明代诗学的主要形式是诗话,单独成书或比较系统的诗论、诗格以及论诗为主的笔记。其形成情况:一、摘录历代或前人的诗话以备习用;二、部分征引前人和同代人的诗论,同时有自己的论述;三、自成系统的诗论和诗学资料整理叙述;四、他人的诗... 明代诗学的主要形式是诗话,单独成书或比较系统的诗论、诗格以及论诗为主的笔记。其形成情况:一、摘录历代或前人的诗话以备习用;二、部分征引前人和同代人的诗论,同时有自己的论述;三、自成系统的诗论和诗学资料整理叙述;四、他人的诗话著作丛编。本文所及主要是指传统书目列入“诗文评”一类的著作,约130余种,考述其作者、版本及内容,诗学观念等,对目前有关的记载多有正误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诗学 诗话 诗学文献
下载PDF
宋濂诗学浅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克强 郑学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37,共9页
本文总论宋濂诗学思想,认为宋濂诗学建立在针对现实的基础上,适应时代需求。他的理论体系包含以礼义为思想之本、以"缘情托物"为创作之本的诗歌本体论,兼备"五美"的诗人论,推崇台阁创作、强调实用功能的风格论。
关键词 宋濂 明初 诗学理论 五美 山林台阁
下载PDF
由“本色”到“妙悟”:两宋诗学发展的逻辑进程——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梁道礼 汪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4,共8页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构起来的诗学,由“焕发真识”的诗人论、“忘我忘象”的艺术观、“进技于道”的创作论三大理论支柱支撑。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的两宋诗学史上这次转换的灵感源泉、知识基础、理论取向、逻辑进程,对中国文学、中国文论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宋代诗学 以禅喻诗 《沧浪诗话》
下载PDF
从《唐诗归》看晚明诗学论争中的李白诗 被引量:1
7
作者 誉高槐 廖宏昌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1期98-102,共5页
移晚明诗学之风气的竟陵派选本《唐诗归》对李白诗作出了"于雄快中察其静远精出处"的重新解读:对其雄快风格加以辨证品评,独取其"雄"、"厚"兼备之作;从调"厚"、情"深"、境"幽&q... 移晚明诗学之风气的竟陵派选本《唐诗归》对李白诗作出了"于雄快中察其静远精出处"的重新解读:对其雄快风格加以辨证品评,独取其"雄"、"厚"兼备之作;从调"厚"、情"深"、境"幽"、法"严"等方面阐释其静远幽微之境;反映了李白诗在晚明"复古"与"性灵"两大诗学潮流之论争及汇融中,继续经典化的特殊表现;促成了李白诗的丰富内涵、风格及体裁在清代的全面接受,对深入认识明清之际唐诗学的转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李白诗 诗学论争 《唐诗归》
下载PDF
明代格调论唐诗学向神韵论演化的轨迹 被引量:4
8
作者 查清华 《文学与文化》 2019年第3期32-37,共6页
神韵一开始就孕育在格调论诗学本身,随着格调论面临困境的加深,也随着士人精神的走向内敛,而在理论上不断发育成长。明代格调论者在标举“格调”时,也都注意到范型诗歌所具有的风神韵味。但既从体格声调的审美中介入手,难免易忽略更高... 神韵一开始就孕育在格调论诗学本身,随着格调论面临困境的加深,也随着士人精神的走向内敛,而在理论上不断发育成长。明代格调论者在标举“格调”时,也都注意到范型诗歌所具有的风神韵味。但既从体格声调的审美中介入手,难免易忽略更高层次的神情韵味。这已引起“前七子”之何景明、王廷相,“后七子”之谢榛等人强烈关注。此后经晚明格调论者屠隆、胡应麟、许学夷、谢肇淛、邓云霄等人的努力,至陆时雍已完成明代诗学由格调向神韵的转化,从而与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调 神韵 诗学 明代
下载PDF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受明代七子派相关思想影响较大,但又自觉地对他们的观点予以驳正与补罅,从而在思路与学理上对明代的汉魏诗歌研究作出一定的推进。本文着重从两方面对他的汉魏诗史观作一评述,一是对格调派尊汉贬魏的诗史价值观的批...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受明代七子派相关思想影响较大,但又自觉地对他们的观点予以驳正与补罅,从而在思路与学理上对明代的汉魏诗歌研究作出一定的推进。本文着重从两方面对他的汉魏诗史观作一评述,一是对格调派尊汉贬魏的诗史价值观的批判,二是以“正变”说建构自己的汉魏诗史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汉魏诗论 明代诗学 格调派 “正变”
下载PDF
汉语与明清诗学中的主题学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42,共7页
明清诗学对诗文因袭雷同的指摘,或为那些启发了后出名句的原创之作不平,或关注特定意象话语与题材、母题间联系,或指出某一时代创作风习及其同特定语汇关系。他们往往把雷同近似现象,归结为作诗有所本积习的必然,是可随时代递迁自然解... 明清诗学对诗文因袭雷同的指摘,或为那些启发了后出名句的原创之作不平,或关注特定意象话语与题材、母题间联系,或指出某一时代创作风习及其同特定语汇关系。他们往往把雷同近似现象,归结为作诗有所本积习的必然,是可随时代递迁自然解决的。人们较多地以带有新创标准审视前代诗作。许多新感受、题材和主题,被置放到小说戏曲中来表现。这也启发我们对汉语之于文人抒情文学的联系和易于引起创作惰性,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学 诗歌意象 因袭雷同 套语 主题学
下载PDF
明清诗学批评中的雅俗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建次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9,共5页
雅俗论是我国古典诗学的基本批评理论之一。它在明清两代分别得到深入地阐说和流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继承前人高标去俗崇雅观念的基础上,结合诗学辨体理论对诗歌去俗崇雅予以了进一步的细致探讨;二是承传宋人以来的化俗为雅... 雅俗论是我国古典诗学的基本批评理论之一。它在明清两代分别得到深入地阐说和流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继承前人高标去俗崇雅观念的基础上,结合诗学辨体理论对诗歌去俗崇雅予以了进一步的细致探讨;二是承传宋人以来的化俗为雅之论,对雅俗的具体转化及其相关论题、因素予以了探讨;三是出现了对雅俗之论予以消解的论说。上述几个维面,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诗学雅俗之论的最后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诗学批评 雅俗之论 阐说
下载PDF
“性灵”说与诗法论——论袁枚诗学的综合向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宗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 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也使他异于明代公安派而呈现出清代诗学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应从"性灵"说与诗法论的矛盾与综合角度对袁枚诗学作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论 诗法论 袁枚 明代公安派 清代诗学
下载PDF
王船山《唐诗评选》的选诗特色与选评背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新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31-35,共5页
王船山《唐诗评选》主要入选山水田园诗、宫廷酬唱诗、怀人诗、送别诗,较少怀古咏史诗、战争诗、闺怨诗等题材,在具体诗人评选上则呈现两极分化特色,杜甫入选91首而大量名家名作或只选一两首,或被黜落。王船山唐诗观曾受复古派"诗... 王船山《唐诗评选》主要入选山水田园诗、宫廷酬唱诗、怀人诗、送别诗,较少怀古咏史诗、战争诗、闺怨诗等题材,在具体诗人评选上则呈现两极分化特色,杜甫入选91首而大量名家名作或只选一两首,或被黜落。王船山唐诗观曾受复古派"诗必盛唐"及元明诗学辨体观念之影响,从其评点可知《唐诗评选》建立在广泛涉猎、吸收前代唐诗选本基础之上,顾璘批点本《唐音》与王船山的诗学思想若合符契,而高棅《唐诗品汇》、钟谭《诗归》则被王船山目为庸劣。王船山在"引古以正今""风以世移"的古今双重诗学参照下开展唐诗批评,被钱钟书誉为"识趣甚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唐诗批评 王船山 《唐诗评选》 唐诗选本 诗学体系
下载PDF
王世懋对后七子格调论的修正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新跃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王世懋是明代诗学复古格调派流弊的反省者与革新者,他对后七子格调论的矫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反对拘泥格调;二,肯定文学风格的渐变与过渡性;三,强调冲淡含蓄的神韵。
关键词 王世懋 格调论 明代诗学批评
下载PDF
李商隐无题诗与“兴寄”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抒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兴寄"说是唐代重要诗学理论,李商隐是晚唐颇具代表性的诗人。将两者联系起来,深入研究"兴寄"理论与诗人"沉博绝丽""深情绵渺"的独特诗歌风格之间的关系,以及无题诗的"比兴寄托"特征... "兴寄"说是唐代重要诗学理论,李商隐是晚唐颇具代表性的诗人。将两者联系起来,深入研究"兴寄"理论与诗人"沉博绝丽""深情绵渺"的独特诗歌风格之间的关系,以及无题诗的"比兴寄托"特征,可以揭示出诗歌理论与诗人风格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借以呈现晚唐诗歌"兴寄"风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寄”说 李商隐 无题诗 晚唐诗歌 诗歌风格
下载PDF
论明初理学视阈下的台阁体诗学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征 《临沂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60-66,共7页
朱明王朝建立,恢复了汉族统治,理学重新占据了国家统治思想的核心地位。明初处于政治中心的馆阁重臣们身兼文人身份,同时也都是有极高造诣的理学家。理学大昌,对明初台阁体诗学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理学促成了... 朱明王朝建立,恢复了汉族统治,理学重新占据了国家统治思想的核心地位。明初处于政治中心的馆阁重臣们身兼文人身份,同时也都是有极高造诣的理学家。理学大昌,对明初台阁体诗学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理学促成了台阁体诗学颂世鸣盛观念的形成;理学对台阁体诗学性情之正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理学促进了明初台阁体诗歌平易冲淡诗风的形成。文章从明初理学对台阁体诗学建构的影响这一角度入手,力图揭示出台阁体诗学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理学 台阁体诗学 建构 影响
下载PDF
明清传奇创作中的填词问题分析
17
作者 王铭 梁道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3,共7页
传奇创作在明清文人心目中多以填词视之。传奇之奇,填词之雅,从材料与语言等方面对文人创作传奇进行了心理预设与文体规范。在传奇的填词制作过程中,矩矱与才情、本色与文体、结构与整体布局、奇幻与情思寄托等相互影响,从而对明清传奇... 传奇创作在明清文人心目中多以填词视之。传奇之奇,填词之雅,从材料与语言等方面对文人创作传奇进行了心理预设与文体规范。在传奇的填词制作过程中,矩矱与才情、本色与文体、结构与整体布局、奇幻与情思寄托等相互影响,从而对明清传奇乃至戏曲艺术整体的美学特征产生影响。戏曲艺术中板腔体由边缘走向中心的同时则是曲牌体的弱化,文人填词创作传奇随之边缘化,但其中的审美取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传奇 填词创作 格律 曲牌体
下载PDF
李东阳——明王朝造就的第一个诗人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秋克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李东阳是明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由明王朝造就的诗人。作为一代文宗,他对明诗发展道路的开拓远胜于对馆阁诗风的因袭。李东阳的文学理论对前七子有积极影响,却与他们有很大不同。他要求诗歌讲求法度,内蓄情志,外兼比兴。馆阁之外,他的诗忧... 李东阳是明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由明王朝造就的诗人。作为一代文宗,他对明诗发展道路的开拓远胜于对馆阁诗风的因袭。李东阳的文学理论对前七子有积极影响,却与他们有很大不同。他要求诗歌讲求法度,内蓄情志,外兼比兴。馆阁之外,他的诗忧国忧民之情怀与杜甫相通,对壮丽山河的咏歌则与李白接近。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诗人既流连光景也关注民生疾苦,既讲求法度也重视意趣比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阳 明朝诗歌 馆阁诗风 诗歌理论 道统文学观
下载PDF
试论袁宏道诗文创作对晚明文学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建平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77-80,共4页
通过袁宏道的创作实践和诗文理论 ,以及在文学创作中流露出的自然个性和语言不事雕琢 ,流利洁净等特色 ,以及在反对“拟古主义”中作出的努力和成就 ,可明显看出他在明代文学发展上所建立的功劳。打破了复古派在传统古文领域长期统治的... 通过袁宏道的创作实践和诗文理论 ,以及在文学创作中流露出的自然个性和语言不事雕琢 ,流利洁净等特色 ,以及在反对“拟古主义”中作出的努力和成就 ,可明显看出他在明代文学发展上所建立的功劳。打破了复古派在传统古文领域长期统治的局面 ,使整个文学创作气氛鲜活流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 晚明时期 袁宏道 诗文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明诗别裁集》与沈德潜的复古诗学
20
作者 李程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08-116,共9页
《明诗别裁集》是明诗批评史上极具理论特色的一部总集。沈德潜通过编选《明诗别裁集》,构建起其复古诗学整体性的历史脉络,体现出"仰溯风雅",向儒家诗教传统回归的思想。《明诗别裁集》旨在通过"别裁伪体"以"... 《明诗别裁集》是明诗批评史上极具理论特色的一部总集。沈德潜通过编选《明诗别裁集》,构建起其复古诗学整体性的历史脉络,体现出"仰溯风雅",向儒家诗教传统回归的思想。《明诗别裁集》旨在通过"别裁伪体"以"亲风雅",树立其诗学思想的明诗批评旗帜。沈德潜对于明诗的定位是"陵宋跞元"。《明诗别裁集》以风雅之"正"来观照整个明代诗歌史,试图确立自《诗经》以来的儒家诗教传统,"明诗其复古也"代表了沈德潜对明代诗歌史的整体观念判断。同时,沈德潜也有意以"复古"作为主线和基调,通过编选《明诗别裁集》的具体批评实践,实现对明代诗歌史的重构。"复古"是沈德潜诗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其中既有其对明代七子派诗学的继承,又包容了对儒家风雅正统诗学观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诗别裁集 沈德潜 明诗总集 明诗批评 复古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