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inshanling,the Cream of the Ming Great Wall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5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Jinshanling the Cream of the ming great wall
下载PDF
Stereo mapping of Ming Great Wall with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 Jun JIN ShuPing +4 位作者 LIAO AnPing ZHAO YouSong ZHANG HongWei RONG DaWei YANG Zhao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1期2290-2294,共5页
Listed by UNESCO in 1987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the world-famous Ming Great Wall stretches several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across northern China,and served as a massive military defensive system which in recent time... Listed by UNESCO in 1987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the world-famous Ming Great Wall stretches several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across northern China,and served as a massive military defensive system which in recent times has a unique historical,artistic and scientific value.Due to historical reasons and lack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construction resources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Ming Great Wall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any systematic manner;indeed,the extent of the Great Wall has not even been measured.This has resulted in a shortage of reliable first-h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actual size,spatially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preservation status of this World Heritage site.Driven by the urgent need to establish protection,research,reno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ing Great Wall,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spatial mapping was jointly organized and completed by the State Bureau of Survey and Mapping and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e Heritage.High resolution digital stereo models at 1:10000 map scale covering the whole length of the Ming Great Wall have been created by photogrammetric reconstruction using nearly ten thousand aerial images.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ttributes of the wall sections,trenches and various subsidiary facilities in the surroundings of the Great Wall were measured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photogrammetry workstations and results from field studies.Reliable and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ing Great Wall has now been obtained and documented,including surface lengths,resource distribution,and preservation status.For example,the total length of Ming Great Wall is 8851.8 km,of which 6259.6 km is of actual wall,2232.5 km of natural terrain,and 359.7 km of trenches.In category lengths,1828.8 km is constructed of stone,3411.3 km of earth,249.6 km in brick,197.5 km of cliff wall and the rest 572.4 km of other means.Such information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strong platform in helping to delineate areas needing protection,in planning conservation and renovation programs,as well as digital archiving for posterity and web-based applications for modern promotions of one of the world's great attractions,the Ming Great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立体声 测绘管理 长城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 遥感 科学价值
原文传递
明长城青砖强度及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回归分析
3
作者 杜红凯 杨富雄 +1 位作者 于佳鑫 汤羽扬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著名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明长城占中国长城总长度的41%。青砖作为明长城重要建筑材料,其强度直接关系到长城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是修缮过程中重复利用的重要依据。由于长城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 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著名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明长城占中国长城总长度的41%。青砖作为明长城重要建筑材料,其强度直接关系到长城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是修缮过程中重复利用的重要依据。由于长城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不宜采用破损的测试方法,应以无损检测方法为主。在北京延庆大庄科段倒塌的长城中,随机选取27块青砖,对其进行回弹、超声及抗压测试。通过回弹值和抗压强度回归拟合了线性、幂和指数函数3种形式的测强曲线,对比分析了决定系数、平均相对误差以及均方相对误差,结果表明指数函数的测强曲线最优。通过回弹值、超声值和抗压强度回归拟合了幂函数形式的综合测强曲线,对比分析表明该曲线优于回弹测强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青砖 回弹 超声 测强曲线
下载PDF
北京明长城沿线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李硕 石炀 张杰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明长城军防体系对周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产生深远影响并表现出复杂差异性。本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30个明长城沿线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量化、对比分析城堡内、外聚落空间和一般聚落空间三者之间的形态差异,梳理北京明长城沿线聚... 明长城军防体系对周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产生深远影响并表现出复杂差异性。本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30个明长城沿线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量化、对比分析城堡内、外聚落空间和一般聚落空间三者之间的形态差异,梳理北京明长城沿线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聚落规模、聚落边界形态、路网连接程度、公共空间分形维度和建筑之间规模秩序与城堡有明显的关联关系。明长城军防体系、自然环境限制和生活方式转变是影响明长城沿线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明长城沿线聚落空间形态特征认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长城文化遗产空间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形态 量化评价 城堡 北京明长城 密云区
下载PDF
京津冀明长城军防聚落现代演化及分类保护策略探讨
5
作者 骆文 张晓俊 +2 位作者 吴奇霖 张捷 霍晓卫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长城营建和使用的主体是人。明代大量军民来到沿线居住、生活,形成了特殊的军防聚落体系。作为屯兵城池和主要的指挥阵地,明长城沿线军防聚落在当时肩负着重要的军事使命。而从明末尤其是清代以来,当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性作用慢慢淡化之... 长城营建和使用的主体是人。明代大量军民来到沿线居住、生活,形成了特殊的军防聚落体系。作为屯兵城池和主要的指挥阵地,明长城沿线军防聚落在当时肩负着重要的军事使命。而从明末尤其是清代以来,当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性作用慢慢淡化之后,原先的军防聚落逐渐演变为普通居民聚落,并不断发展为乡村、县城,甚至都市,对现代京津冀城镇地理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以京津冀范围内所有明长城军防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现代的不同演化结果和内在规律,并以“人与遗产”关系视角,从军防聚落的不同演化结果出发,关注“遗产化”之后的长城军防聚落与人的互动关系,归纳出“城市型”“乡村型”“荒野型”和“景区型”4类,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和分类保护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军防聚落 现代演化 人与遗产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基于附燧遥感考古调查的明长城烽传场景新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哲 李明帅 李严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中国“长城资源调查”工程实施后,明长城全线仍有大量遗址及其历史场景信息处于蒙尘状态,反映出传统考古信息采集方法的一定局限性。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为深入理清明长城的燃烽预警场景,首次对一类非常重要但被长期忽视的设施... 在中国“长城资源调查”工程实施后,明长城全线仍有大量遗址及其历史场景信息处于蒙尘状态,反映出传统考古信息采集方法的一定局限性。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为深入理清明长城的燃烽预警场景,首次对一类非常重要但被长期忽视的设施——附燧展开全面调查。通过实验室自建的“明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筛查、低空遥感测绘及补充踏勘,共计定位、测绘162处遗址,发现附燧是在明长城全线广域应用的重要燃烽设施。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附燧的保存状态、单体形制、空间类型及选址特点等内容,揭示了明长城“台下点烟,多烟传烽”的传烽历史场景。以低空遥感为技术基础,通过群体遗址的全线图像数据采集和整理,提升相关资源信息的掌握程度,进而发现隐藏文化遗产类型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线路遗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燧 多烽预警 明长城全线 低空遥感 遥感考古
下载PDF
秦皇岛段明长城时序InSAR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辉 徐心月 +3 位作者 陈蜜 陈富龙 丁瑞力 刘菲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地面沉降是京津冀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地面不均匀沉降对于明长城的保护存在着潜在威胁,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文章采用2016—2018年的53景Sentinel-1数据,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 地面沉降是京津冀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地面不均匀沉降对于明长城的保护存在着潜在威胁,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文章采用2016—2018年的53景Sentinel-1数据,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和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SBAS)技术获取秦皇岛段明长城地表形变信息。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基于不同的处理方法获取的形变结果进行交叉验证检验监测结果的精度,得到两者数据线性相关性R 2达到0.81。结合地下水水位变化、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高速公路铁路分布等辅助数据,对明长城沿线沉降进行成因分析。最后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对明长城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秦皇岛段明长城沿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形变,形变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东北部区域,最大沉降速率超过-12 mm/a;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联不大;明长城在与断裂带相遇前后沉降速率表现出微小差异;沉降严重区主要发生在第四系全新统黏土层;交通道路运营暂时未对明长城沿线沉降造成较大影响。GRNN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明长城沿线沉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部分区域需要重点关注。研究对位于山地地貌明长城进行系统的监测和整体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地表形变 时序InSAR GRNN 沉降预测
下载PDF
明长城军事聚落地理景观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严 尚筱玥 周雅琴 《风景园林》 2023年第2期97-104,共8页
【目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工程,不同地段的地形特征与人工修筑的工事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为揭示古人营建思想与选址智慧,剖析长城军事地理蕴含的文化内涵。【方法】系统梳理古代9部描述“形胜”和“冲缓”的代表性著... 【目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工程,不同地段的地形特征与人工修筑的工事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为揭示古人营建思想与选址智慧,剖析长城军事地理蕴含的文化内涵。【方法】系统梳理古代9部描述“形胜”和“冲缓”的代表性著作,梳理出“极冲”“最冲”“次冲”“又次冲”“冲”“稍缓”“缓”7种军事地理类型,以其中3部著作中的4种军事地理类型为样本,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军堡与长城边墙的距离、与水系的距离、高程、坡度、起伏度,解释冲缓等级的地形特征。【结果】发现离边墙越远,军堡“冲缓”等级越低,规模越大;交通通道越窄,敌军同时通过的人数越少,军堡“冲缓”等级越低。【结论】揭示了古人从全局视角进行九边重镇规划布局的形胜智慧,以及从微观视角的“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选址智慧,为长城价值研究和国家文化公园展示策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景观 军事聚落 空间模式 明长城 “形胜”
下载PDF
论“水头”在明代西北边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9
作者 徐静 杨浣 《宁夏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192-201,共10页
“水头”是明代西北以边墙为主体的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控扼水头是明代边墙修筑的首要原则,争夺水头是明蒙军事斗争的重要目标。水头所在区域是明代西北边墙防御体系的延伸和扩大。水头的兴废表明在人地关系的作用下明代西北边界... “水头”是明代西北以边墙为主体的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控扼水头是明代边墙修筑的首要原则,争夺水头是明蒙军事斗争的重要目标。水头所在区域是明代西北边墙防御体系的延伸和扩大。水头的兴废表明在人地关系的作用下明代西北边界是有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头 明代 长城 疆界
下载PDF
宁夏方言古语词丛考
10
作者 刘鸿雁 边江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7-22,共6页
宁夏方言作为西北长城地带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明代以来几次大的移民迁徙逐渐形成的。在宁夏方言中,留存着部分颇具特色的古语词。有的词语仅存语音,难以确定字形,需通过语音、语义探求本字;有些词语保留古义仍在方言中使用... 宁夏方言作为西北长城地带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明代以来几次大的移民迁徙逐渐形成的。在宁夏方言中,留存着部分颇具特色的古语词。有的词语仅存语音,难以确定字形,需通过语音、语义探求本字;有些词语保留古义仍在方言中使用;有的已改变为与本义有联系的其他意义。本文选取11个有特点的古语词加以考释,探求方言词语流变的历史过程。同时根据这部分词语的使用范围,力图揭示影响宁夏方言词汇面貌的不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方言 古语词 明长城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夯土城墙动力响应分析——以山丹明长城为例
11
作者 马金莲 王谦 +2 位作者 钟秀梅 高中南 马志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7-1205,共9页
2022年1月8日门源M6.9地震造成山丹明长城局部破坏。为研究此次地震作用下夯土城墙的动力响应与破坏特征,基于地震现场考察结果,采用振幅等效处理后的记录地震波为输入地震动,开展双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夯土城墙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研究不... 2022年1月8日门源M6.9地震造成山丹明长城局部破坏。为研究此次地震作用下夯土城墙的动力响应与破坏特征,基于地震现场考察结果,采用振幅等效处理后的记录地震波为输入地震动,开展双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夯土城墙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研究不同位置测点的最大位移、峰值加速度与墙体应力分布特征,探讨地震导致夯土城墙破坏的主要内因。研究结果表明:双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墙体位移和峰值加速度(PGA)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加,但距墙体底部0.5 m高度范围内PGA放大效应不明显,最大位移、加速度均出现在墙体顶部裂缝位置处;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墙体的地震动响应更为显著;墙体的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均出现在有裂缝处的底端掏蚀悬空部位,墙体裂缝、夯筑搭接、掏蚀悬空处应力集中明显;裂缝对夯土城墙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表现为弱化作用,但随高度增加逐渐过渡为强化作用;裂缝可显著增强墙体顶部地震动响应,可能是本次地震诱发城墙破坏的主要内因。研究成果可为古城墙遗址的加固修缮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6.9地震 明长城 动力响应 破坏特征 破坏机理
下载PDF
明长城(北京段)遥感动态监测与影响驱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涵薇 陈富龙 廖亚奥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5-263,共9页
长城文化带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是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向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一体化监测与评估现实需求,提出了一种集成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和U-net深度学习的遥感动态监测方法;通过对分类散点噪声的抑制和重点... 长城文化带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是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向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一体化监测与评估现实需求,提出了一种集成面向对象变化向量分析和U-net深度学习的遥感动态监测方法;通过对分类散点噪声的抑制和重点区域环境要素的精准动态刻画,实现了结合社会经济数据与遥感变化检测的文化景观变迁驱动影响因子诠析与信息挖掘。实验以明长城(北京段)为研究对象,使用2015—2020年高分二号(GF-2)2 m分辨率的融合图像,通过多尺度分割、变化向量分析提取、U-net图像分类等方法,对其景观廊道进行地表要素遥感变化检测和土地覆盖变化矩阵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明长城(北京段)文化带土地覆盖变化率为0.098%,主要表现为裸土、耕地等向林地转化以及人工用地的增加;同时,文化带生态环境呈正向发展,保护态势整体良好。研究结果可为明长城(北京段)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和文化景观可持续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深度学习 变化检测 土地覆盖变化率 时空分析
下载PDF
明长城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空间布局与自然地形探析
13
作者 郑雨晨 张玉坤 李严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5期118-122,共5页
真保镇作为“内边”长城,依托太行山自然地形,从太行山脉的北端,一直延伸到河北省南端,旨在抵御山西来犯之敌,保护京城安全,构筑起河北西部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文章以明长城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史料梳理,运用ArcGIS... 真保镇作为“内边”长城,依托太行山自然地形,从太行山脉的北端,一直延伸到河北省南端,旨在抵御山西来犯之敌,保护京城安全,构筑起河北西部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文章以明长城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史料梳理,运用ArcGIS地理信息平台,从军事防御体系构成、防御层级与联合防御、军事地形分类与等级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原防御体系各子系统间相互协作形成的复合网状联动防御结构,归纳总结出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地形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真保镇 防御体系 空间布局 自然地形
下载PDF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青海明长城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
14
作者 李宇业 丁柏峰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33-40,共8页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研究青海明长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青海明长城的历史作用,也有助于更好地阐释青海明长城的现实意义。历史上的青海明长城在增强河湟地区军事防御、保障地方和平稳定,平衡民族势力、奠定民...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研究青海明长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青海明长城的历史作用,也有助于更好地阐释青海明长城的现实意义。历史上的青海明长城在增强河湟地区军事防御、保障地方和平稳定,平衡民族势力、奠定民族格局,以及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等方面曾起到积极作用。新时代的青海明长城在丰富历史文化研究、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激发家国情怀,以及助力区域发展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青海明长城 历史作用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北京明长城沿线森林景观斑块地形梯度分布特征
15
作者 张月莹 蒋丽伟 +1 位作者 王焱 李宗伦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2期1-7,12,共8页
北京境内的明长城依山就势,多位于分水岭或山脊地带,或断层崖顶部。长城本体与其沿线森林景观共同构成长城景观。在不同地形梯度上分析长城森林景观的分布特征,对于掌握森林植被对长城的潜在影响,保护长城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北京境内的明长城依山就势,多位于分水岭或山脊地带,或断层崖顶部。长城本体与其沿线森林景观共同构成长城景观。在不同地形梯度上分析长城森林景观的分布特征,对于掌握森林植被对长城的潜在影响,保护长城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作用。以DEM数据、北京市长城普查数据以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分别从高程、坡度、坡向3个地形因子上,在北京明长城沿线两侧设置3000 m缓冲区,定量分析该区域森林景观斑块的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地形位指数综合分析景观斑块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异情况。结果显示:①研究区1500 m以下中低山中,混交林和灌木林地受海拔影响较小,适宜性广;阔叶林趋向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上区域,而其余景观则倾向分布在700 m以下区域。②在坡度梯度上,经济林、农地和其他用地倾向分布在坡度小于15°区域,阔叶林、疏林地和灌木林地趋向分布在坡度大于15°区域,而其余景观则倾向分布在5~25°区域;③各景观斑块空间分布受坡向变化影响显著,表现出不同的坡向选择倾向,其中,半阳坡和半阴坡区域景观多样性较高。④地形位指数显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灌木林地以及未成林林地分布受地形位影响显著,倾向分布在第6地形位级;经济林、疏林地、无立木林地以及宜林地分布受地形位影响则相对较小,适宜性较广;海拔750 m,坡度15°以上的高地形位区域,森林景观斑块类型分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 森林景观 地形位指数 地形梯度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沟峪单元视角下明长城古北路军防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贺鼎 吴海怡 张杰 《新建筑》 2023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对长城及其周边区域的军防空间格局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当前研究中缺乏基于沟峪单元视角对长城军防空间微观的、精细化、类型化特征识别。明长城古北路是京师防御体系重要...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对长城及其周边区域的军防空间格局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当前研究中缺乏基于沟峪单元视角对长城军防空间微观的、精细化、类型化特征识别。明长城古北路是京师防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长城军防典型单元。通过对明长城古北路军防体系进行不同尺度的研究,揭示不同层级彼此嵌套的军防空间结构特征;对明长城古北路交通格局与军防空间单元、军防空间层次与组团模式、军防聚落规模与形态进行类型识别和特征研究;进而指出,长城军防空间复杂多样的分布格局和形态主要受到自然环境、军事建制和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长城古北路 军防空间 沟峪单元 空间特征 聚落类型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amage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in Beijing by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1
17
作者 LI XiaoJuan,GONG HuiLi,ZHANG Ou,ZHANG WeiGuang & SUN YongHua The Key Lab of 3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MOE,the Key Lab of Beijing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GIS,and 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 Tourism,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95-202,共8页
Using aerial photos and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of the year of 2004,this paper establishes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marks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s damaged levels.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Using aerial photos and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of the year of 2004,this paper establishes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marks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s damaged levels.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survey in 1984,we analyzed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being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in Beij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7.02% of the wall is well-preserved (about 25861 m); 31.5% of the wall is slightly or moderately dam-aged (about 115989 m); 61.5% of the wall is badly damaged (about 226379 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It shows that the damaged situation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in Beijing is serious. From 1984 to 2004,the well-preserved wall is decreased by 33206 m (decreased by 56%); badly damaged wall increased by 51207 m (increased by 67%). Final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amaging Great Wall.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The damaged Great Wall is generally near the roads and villages,small slope,and easily arriving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ING DAMAGE dynamic change spatial analysis
原文传递
明统治阶层的长城观及其实践
18
作者 崔健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面对蒙古诸族始终虎视眈眈和中后期以来女真部落频繁叩关的边防压迫,明朝统治阶层的长城观基本趋于一致,即肯定修筑长城的边备思想,肯定长城对敌骑有效的限制和阻击作用,广筑城墙,以加强边防守备,即使出现些许不同的呼声,最终也统一于... 面对蒙古诸族始终虎视眈眈和中后期以来女真部落频繁叩关的边防压迫,明朝统治阶层的长城观基本趋于一致,即肯定修筑长城的边备思想,肯定长城对敌骑有效的限制和阻击作用,广筑城墙,以加强边防守备,即使出现些许不同的呼声,最终也统一于严防“胡虏”的边备政策。在具体实践中,明统治者因地制宜、修筑起延绵万里的长城,与九边重镇在地理空间和军事防御功能上形成依托和补充之势,成为两千余年来中原王朝应对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危机的创举和科学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统治阶层 长城观 实践
下载PDF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的蒙汉民族贸易
19
作者 刘千禧 《运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6-51,共6页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与民族构成复杂,蒙汉民族以长城为界南北对峙,边墙以南以农耕经济为主,边墙以北则以粗放型的游牧经济为主,双方经济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蒙汉民族贸易,深受明蒙关系的影...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与民族构成复杂,蒙汉民族以长城为界南北对峙,边墙以南以农耕经济为主,边墙以北则以粗放型的游牧经济为主,双方经济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地区蒙汉民族贸易,深受明蒙关系的影响,以“隆庆和议”为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隆庆和议以前蒙汉贸易交流主要通过朝贡贸易与边境早期马市进行,并不适应日益扩大的蒙汉贸易,给明政府带来庞大财政负担;隆庆和议后蒙汉贸易由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发展为更加自由的互市贸易,民市、小市、月市等民间贸易市场逐渐占据蒙汉贸易主体地位,交易范围扩展,贸易规模扩大,贸易商品与形式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长城沿线地区 蒙汉民族贸易 马市 民间贸易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te selection and the layout of the Great Wall of the Ming dynasty from a military perspective:Xiaohekou section as an example
20
作者 Yang Shen Qingshang Su +1 位作者 Tingli Jia Xiaodi Zhou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0年第3期541-555,共15页
As a great engineering work for the purpose of military defense in the time of Cold Weapon,the Great Wall’s military function is of the most importance.This study takes the Xiaohekou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in Moun... As a great engineering work for the purpose of military defense in the time of Cold Weapon,the Great Wall’s military function is of the most importance.This study takes the Xiaohekou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in Mount.Zhuizi constructed in the Ming Dynasty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addition,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rrain and its site selection and layout from the military perspective.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trend and the grade of the terrain,the distance,the view range,and the effective firing range between the main body and the subsidiary establishments through GIS software.The GPS data collected in the on-site investigation were used,applying the theories of military geomorphology.Furthermore,this study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te selection and the layouts of the city walls,the hollow watchtowers,the M a ria n s,and the signal towers on different terrains and the reasons beh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itary function Xiaohekou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of the ming dynasty Site selection and layout TERRA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