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庸《明报》社评的中国意识(1959—1962)
1
作者 许永超 《港澳研究》 2019年第3期50-58,95,共10页
本文以中印边界冲突、印度尼西亚排华事件以及台湾问题为案例,研究金庸在1959—1962年撰写的相关《明报》社评,分析其建构了怎样的中国意识。研究发现金庸《明报》社评的中国意识表现为三个方面:领土意识、华人意识以及一个中国意识。... 本文以中印边界冲突、印度尼西亚排华事件以及台湾问题为案例,研究金庸在1959—1962年撰写的相关《明报》社评,分析其建构了怎样的中国意识。研究发现金庸《明报》社评的中国意识表现为三个方面:领土意识、华人意识以及一个中国意识。这种中国意识既含有传统天下帝国的中国意识,如文化中国、大一统意识,又有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特征。这种中国意识的形成是香港社会变迁、报社氛围和金庸个性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香港 《明报》社评 中国意识
下载PDF
维持现状的主调:麦理浩时代《明报》对香港前途的论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永超 吴廷俊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8-111,共14页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1971至1982年《明报》有关香港前途的242篇社评,发现该报以维持现状为主调,即维持香港作为殖民地的地位和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明报》社评认为,维持香港现状对香港和中国大陆均为有利。这些论述,或从中苏关系着眼...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1971至1982年《明报》有关香港前途的242篇社评,发现该报以维持现状为主调,即维持香港作为殖民地的地位和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明报》社评认为,维持香港现状对香港和中国大陆均为有利。这些论述,或从中苏关系着眼,或侧重中国大陆现代化,或以香港利益为诉求,通过外在现实内在化,将一切变动解读成对香港维持现状有利,实际上在建构身份认同。本文认为,维持现状的主调在香港前途未明的情况下产生,反映的是冷战时代下香港的殖民地经验,它对今天香港人的身份认同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后殖民时代的香港来说,弊大于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报 社评 香港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