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武陵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析——以黔东北地区为中心
1
作者 李锦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随着改土归流的不断深入、国家权力的不断延伸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明清时期武陵山区的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结构得到一定调整;农村手工业的进步较为明显,推动了山地资源的商品化生产;农... 随着改土归流的不断深入、国家权力的不断延伸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明清时期武陵山区的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结构得到一定调整;农村手工业的进步较为明显,推动了山地资源的商品化生产;农村商品经济不断活跃,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扩大。明清时期武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该区域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也为当今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武陵山区 农村经济 黔东北地区
下载PDF
明代山东海防工程述论
2
作者 王海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从明朝初年开始,倭寇频频大规模侵扰我国,使沿海地区深受其害。为了抵御倭寇侵扰,明政府在山东沿海陆续设立11个卫、6个守御千户所,并建设了府城、县城、卫城、所城、军寨、墩堡等海防工程,形成了以卫所城池为主体的、防止倭寇入侵和海... 从明朝初年开始,倭寇频频大规模侵扰我国,使沿海地区深受其害。为了抵御倭寇侵扰,明政府在山东沿海陆续设立11个卫、6个守御千户所,并建设了府城、县城、卫城、所城、军寨、墩堡等海防工程,形成了以卫所城池为主体的、防止倭寇入侵和海盗骚扰的完整而严密的海防工程体系。这些海防工程在当时适应了抗倭斗争的需要,是明代山东海防体系的重要基础、重要依托,对抵御倭寇侵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海 海防建设 海防工程 倭寇 明朝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时空特征
3
作者 杨雨锟 毕硕本 +1 位作者 邱湘开 李士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6-459,共14页
延长器测时代之前的台风序列,可为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历史文献,分区域重建了1368—1911年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共1447次,借助小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降水、干湿等序列对... 延长器测时代之前的台风序列,可为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历史文献,分区域重建了1368—1911年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共1447次,借助小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降水、干湿等序列对重建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华北、华东、华南入境台风总数分别为157、596、853次,影响华北沿海的台风大多也会影响华东沿海,而同次台风入境华东与华南沿海的情况则较少。(2)重建台风与现代造成8级及以上风的热带气旋的阴历月际分布特征大致相似,华北沿海台风高发期为6、7月份,华东为6—8月份、华南为5—9月份。(3)在1570—1590年、1660年代、1850年代、1890年代沿海各地区的台风活动均十分频繁,而在1460年代、1560年代、1700年代、1760年代、1780年代则相对平静。(4) 128 a周期尺度下的小波分析显示,明清时期华北沿海台风活动的第一、第二、第三主周期分别123 yr、86 yr、10 yr,华东沿海为122 yr、85 yr、42 yr,华南沿海为73 yr、116 yr、40 yr,明清时期整个中国沿海地区为122 yr、75 yr、42 yr。(5)明清时期台风灾害集中分布于临海的平原地带,且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临海地区向内陆显著减弱的趋势,华北沿海台风灾害主要分布于胶东、辽东半岛、渤海湾沿岸,除临海地区外海河平原东南部地区台风灾害也相对明显。(6)明清时期沿海各区域台风序列与其相对应区域的降水序列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明清时期 中国沿海地区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明清云贵官方交通机构的职能与管理
4
作者 姜建国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2-95,共14页
明清云贵地区的官方交通机构不限于驿传,而应包括维系人员出行、物资运输与信息传递的各类官方机构。可以分为如下四类:以维持国家行政运转为主的驿、铺;以维系国家物资运输为主的堡、站、递运所;以维护行旅安全为主的关、哨、巡检司、... 明清云贵地区的官方交通机构不限于驿传,而应包括维系人员出行、物资运输与信息传递的各类官方机构。可以分为如下四类:以维持国家行政运转为主的驿、铺;以维系国家物资运输为主的堡、站、递运所;以维护行旅安全为主的关、哨、巡检司、汛塘;以及为旅行提供服务与便利的渡口、公馆等。各类交通机构的职能并非泾渭分明,驿兼具物资运输与旅行服务职能,堡、站兼具军事护卫与信息传递职能,关、哨、汛塘兼具传递信息与运输物资职能。当今交通同样与政治、经济、治安、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职能一方面承续自古代,另一方面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云贵 交通
下载PDF
明代阴山地区政治变动与移民农业开发
5
作者 刘晓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明代是阴山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明初在阴山地区实行军事卫所制,设卫兴屯,成为明代内地民人进入阴山地区的重要端始。明中叶,山陕边民、边镇军卒与白莲教徒等内地民人不断进入阴山地区丰州滩等地进行农业垦殖,促进了阴山地区的农业... 明代是阴山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明初在阴山地区实行军事卫所制,设卫兴屯,成为明代内地民人进入阴山地区的重要端始。明中叶,山陕边民、边镇军卒与白莲教徒等内地民人不断进入阴山地区丰州滩等地进行农业垦殖,促进了阴山地区的农业发展。隆庆和议后,阴山地区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明代阴山地区政治变动所导致的人口迁移是农业开发的重要动力,因政治形势变化驱动的移民涌入进一步推动了阴山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外来人口迁移规模扩大与阴山地区农业开发进程深化相互作用,为阴山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地区 人口迁移 农业开发 明代
下载PDF
明代省际交界地区社会治理研究——基于王阳明巡抚南赣与王世贞巡抚郧阳的考察
6
作者 谭含金 刘和富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3-19,共7页
省际交界地区的社会治理难题在历朝都存在,明代南赣地区与郧阳地区尤为如此。基于此,南赣巡抚王阳明与郧阳巡抚王世贞采取了各自的治理方略。王阳明抚赣以出奇制胜,从道德教化出发,设新县、创牌法、举乡约、淳风俗,剿抚兼施,建立起一体... 省际交界地区的社会治理难题在历朝都存在,明代南赣地区与郧阳地区尤为如此。基于此,南赣巡抚王阳明与郧阳巡抚王世贞采取了各自的治理方略。王阳明抚赣以出奇制胜,从道德教化出发,设新县、创牌法、举乡约、淳风俗,剿抚兼施,建立起一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王世贞抚郧以正行稳,首重文教建设,清吏治、兴水利、惠民生、整军政,文武并备以施展社会治理。王阳明巡抚南赣与王世贞巡抚郧阳展现了王朝国家对于省际交界地区社会治理的基本形态,揭示出明代省际交界地区社会治理机制,即设置巡抚作为治理机构,注重德法兼备治理理念、推行官民共治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交界地区 王阳明 王世贞 社会治理
下载PDF
青岛地区明清海防聚落遗产价值的分级评价研究
7
作者 戴昀 王灵芝 王凌绪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248-251,共4页
本研究以青岛地区明清海防遗存中的卫所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及发展影响因素。通过制定针对此类文化遗产的多层级评价系统,初步建立海防聚落保护利用的整体性和规范性框架,为青岛地区的历史城区保护和海洋文化建... 本研究以青岛地区明清海防遗存中的卫所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及发展影响因素。通过制定针对此类文化遗产的多层级评价系统,初步建立海防聚落保护利用的整体性和规范性框架,为青岛地区的历史城区保护和海洋文化建设提供量化评价标准和应对措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价值研究 明清 海防聚落 历史城区保护 海洋文化
下载PDF
矿区常见乔木叶片重金属特征及其修复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邱媛 何际泽 +5 位作者 杨汉彬 张良军 黄良美 温远光 杨梅 张新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对广西河池大厂矿区内的植被和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寻找一些可用于植物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乔木,并估算其去除重金属的能力。在调查区内设立了3个村屯采样点,对常见树木,如沙梨(pyrus pyrifolia(burm·f.)nakai)、板栗(Casta... 对广西河池大厂矿区内的植被和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寻找一些可用于植物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乔木,并估算其去除重金属的能力。在调查区内设立了3个村屯采样点,对常见树木,如沙梨(pyrus pyrifolia(burm·f.)nakai)、板栗(Castaneamollissima Blume)、拐枣(Hovenia acerba)、柚子树(Citrus maxima)、银杏(Ginkgo bilob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柿子树(Diospyros kaki)和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等8种植物叶片及周围表层土壤进行采样,检测叶片和土壤中重金属总量(Mn、Zn、Cu、As、Cd、Sn、Sb、Pb)。对植物叶片采用ICP-MS及ICP-AES进行测定,土壤的重金属用ICP-AES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表土重金属含量均超过广西土壤背景值的5-1200倍,其中Cd污染最严重,为背景值的1200多倍。3个采样点位之间及同一采样点内不同植物叶片对重金属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Mn除外),8种植物叶片固定重金属的范围如Cu为3.331 9 mg·kg-1-10.885 1 mg kg-1,As为1.7811 mg·kg-1-46.217 8 mg·kg-1,Cd为0.046 55 mg·kg-1-4.989 7 mg·kg-1;其中拐枣树叶对Mn有较高吸收,分别达811.11 mg·kg-1,352.31 mg·kg-1,220.11 mg·kg-1。以生物量估测模式计算的屯一8种植物单株叶片总量对重金属的总吸收量,单株拐枣叶总量可吸收21.25 g Mn、3.003 g Zn、0.20 g Cu、0.28 gAs、0.066 g Cd,、0.014g Sn、0.17 g Sb和1.23 g Pb,而单株樟树叶可吸收1.55 g Mn、0.79 g Zn、0.17 g Cu、0.12 g As、0.011 g Cd、0.017 g Sn、0.14g Sb和0.40 g Pb。但所调查果树中的梨树和板栗树单株叶总量吸收重金属也较高,梨可吸收2.90 g Mn、3.32 g Zn、0.57 g Cu、0.11 g As、0.043 g Cd、0.014 g Sn、0.13 g Sb和0.79 g Pb;而板栗则吸收99.82 g Mn、5.20 g Zn、0.28 g Cu、0.24 g As、0.048g Cd、0.017 g Sn、0.26 g Sb和0.94 g Pb。但这些果树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故建议选择拐枣和樟树作为该矿区的植物修复的优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乔木 重金属 植物修复
下载PDF
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气候变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伟 钟巍 +1 位作者 薛积彬 甄治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34-141,共8页
通过对比广东15世纪末至19世纪末即LIA期间的气象灾害、战乱、人口发展等几方面的数据,研究了明清时期气候变冷对广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衰退、生态环境的恶化、战乱和农民起义的增多、人口发展的减缓以及... 通过对比广东15世纪末至19世纪末即LIA期间的气象灾害、战乱、人口发展等几方面的数据,研究了明清时期气候变冷对广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衰退、生态环境的恶化、战乱和农民起义的增多、人口发展的减缓以及瘟疫次数的增加,都与气候变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指出,气候变冷的各个可能的影响结果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严重阻碍了明清时期广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明清时期 气候变冷 社会经济发展
下载PDF
金川矿区深部高应力矿床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高谦 吴永博 王思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38-49,共12页
金川矿区是我国唯一一座大型有色矿产资源生产基地。该矿体埋藏深、地应力高和围岩破碎所固有的不利条件,使得矿床在开采过程中面临极大困难。随着开采的延深,开采面积扩大,采场地压显现日趋剧烈,揭示和研究深埋、大面积采场的地压显现... 金川矿区是我国唯一一座大型有色矿产资源生产基地。该矿体埋藏深、地应力高和围岩破碎所固有的不利条件,使得矿床在开采过程中面临极大困难。随着开采的延深,开采面积扩大,采场地压显现日趋剧烈,揭示和研究深埋、大面积采场的地压显现规律以及控制技术,是该类难采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金川矿区自建矿30多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地压规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使得矿山一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然而,随着二期工程的进展,尤其多中段开采水平矿柱日趋变薄的开采条件下,采场地压活动极为剧烈,巷道变形难以控制,并潜在着采场突变失稳的风险。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难采矿床采场地压规律和控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金川1#矿体开采存在的问题、潜在的风险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并明确了数值分析、现场监测与工程经验集于一体的动态反馈系统工程方法,是解决复杂采矿工程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矿区 开采 关键技术 研究与发展 金川
下载PDF
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时空特征及其对小冰期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蓓蓓 王朋 +2 位作者 文彦君 杨飞 雷田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整理明清时期(1368—1911)关中地区干旱灾害史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Origin 8.5,Matlab等软件,探讨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关中地区有193年发生干旱灾害,共计274次,平均... 整理明清时期(1368—1911)关中地区干旱灾害史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Origin 8.5,Matlab等软件,探讨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关中地区有193年发生干旱灾害,共计274次,平均每2年发生1次,轻度旱灾、中度旱灾、重度旱灾、特大旱灾分别发生了92次、124次、36次和22次;季节变化上,干旱灾害存在单季、两季、三季和四季连旱,主要以单季旱和两季连旱为主。年际变化上,干旱灾害可分为6个阶段,第一阶段(1368—1411年)、第三阶段(1552—1611年)和第五阶段(1652—1771年)属干旱灾害少发期,第二阶段(1412—1551年)、第四阶段(1612—1651年)和第六阶段(1772—1911年)属干旱灾害多发期。空间变化上,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和铜川分别发生了215次、189次、183次、172次和175次,以西安地区发生的频次最高。周期变化上,干旱灾害有8a,23a,44a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11a周期及其倍数相对应。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与小冰期内气候冷暖次级波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偏冷期干旱灾害发生频次高,偏暖期干旱灾害发生频次低。该研究为探索未来气候变化规律提供新的认知视角,为人类社会响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有益的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关中地区 干旱灾害 小冰期
下载PDF
试析明代藏区土司的朝贡制度 被引量:14
12
作者 洲塔 贾霄锋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9-65,共7页
朝贡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王朝为处理与周边民族地区及海外各国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明廷根据藏区土司朝贡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为土司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朝贡制度,依次来强化藏区土司制度,以便有效治理我国广袤的藏区。... 朝贡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王朝为处理与周边民族地区及海外各国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制度。明廷根据藏区土司朝贡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为土司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朝贡制度,依次来强化藏区土司制度,以便有效治理我国广袤的藏区。文章对于明代藏区土司的朝贡类型、贡道、贡期、朝贡者身份及朝贡人数、朝贡物品及赏赐等方面剖析,揭示明代藏区土司朝贡制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藏区 土司 朝贡制度
下载PDF
明清时期徽州涉林契约文书初探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婵 李莉 李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26-30,共5页
徽州文书是研究徽州社会历史重要的、直接的文献。徽州地区多山少田,自古以来林业资源丰富。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林业生产和林业贸易等活动更加活跃,这些林事活动在明清时期徽州的契约文书中都有所反映。对明清时期徽州契约文书做简单分... 徽州文书是研究徽州社会历史重要的、直接的文献。徽州地区多山少田,自古以来林业资源丰富。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林业生产和林业贸易等活动更加活跃,这些林事活动在明清时期徽州的契约文书中都有所反映。对明清时期徽州契约文书做简单分类,对涉及到林业的部分代表性契约文书进行初步分析,借此对从文献角度研究我国林业史以及林业区域史提供一点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州 契约文书
下载PDF
延安地区明代、清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景波 陈颖 周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9,共8页
根据延安地区历史时期旱灾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明清旱灾差异和气候的不同。结果表明,延安地区明代(1368-1643年)276年内,共发生旱灾115次,平均每2.4年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17次,中度旱灾52次,大旱灾34次,特大旱灾12次。清代(1644-1912年)... 根据延安地区历史时期旱灾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明清旱灾差异和气候的不同。结果表明,延安地区明代(1368-1643年)276年内,共发生旱灾115次,平均每2.4年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17次,中度旱灾52次,大旱灾34次,特大旱灾12次。清代(1644-1912年)的269年里,共发生旱灾35次,平均7.7年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6次,中度旱灾25次,大旱灾3次,特大旱灾1次。延安地区明清旱灾差异显著,明代旱灾频次是清代的3.2倍;明代旱灾等级比清代高,前者大旱灾与特大旱灾占旱灾总数的40%,后者的仅占11.6%。明代干旱气候事件频繁,清代干旱气候事件少见。延安地区明代旱灾发生频繁和等级高的原因是当时气候变干和干旱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引起的,说明明代是气候较为干旱的时期。延安地区清代旱灾频次低和等级低是当时降水量较多的结果,说明清代是较湿润的时期。明代和清代大旱灾发生时的年均降水量为440mm左右,特大旱灾发生时的年均降水量为360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地区 旱灾差异 明代 清代 灾害等级 干旱气候事件
下载PDF
延安地区明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景波 张冲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30-435,共6页
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地区明代(公元1368—1644年)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该时期干旱灾害等级、时间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的277年中,延安地区共发生干旱灾害91次,平均每3年发生1次。轻度干旱灾害发生17次,中等干旱灾害发... 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地区明代(公元1368—1644年)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该时期干旱灾害等级、时间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的277年中,延安地区共发生干旱灾害91次,平均每3年发生1次。轻度干旱灾害发生17次,中等干旱灾害发生30次,大干旱灾害发生29次,特大干旱灾害发生15次,分别占到干旱灾害总数的18.7%、32.9%、31.9%和16.5%。大干旱灾害与特大干旱灾害发生频次高是明代延安地区干旱灾害的突出特点,指示明代总体为干旱气候期。延安明代干旱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元1368—1420年,为干旱灾害少发期;第二阶段为公元1421—1520年,为干旱灾害多发期;第三阶段为公元1521—1617年,为干旱灾害少发期;第四阶段为公元1618—1644年,为干旱灾害多发期。各等级干旱灾害特别是大与特大干旱灾害显著增加,指示第二、四阶段气候显著变干,降雨量明显减少。延安地区明代出现了2个极端干旱气候亚阶段,分别在1480—1499年和1626—1641年之间,当时年均降水量比现今少200 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极端干旱 降水量 等级 明代 延安地区
下载PDF
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秀莲 丁慧芬 +3 位作者 李悦 常淑枫 黄燃浩 李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53-156,共4页
以华北地区宋元明清时期疫情史料为依托,采用文献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探讨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的时空分布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随年代更迭呈上升趋势,明清时期为疫情高发期;疫情与干支年分布有相关性,以辛... 以华北地区宋元明清时期疫情史料为依托,采用文献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探讨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的时空分布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随年代更迭呈上升趋势,明清时期为疫情高发期;疫情与干支年分布有相关性,以辛巳年累计疫次最多。华北地区古代疫情主要集中在山西和河北,但在疫情发展中跨省市(地县)的大疫情也时有发生。疫情的发生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密切相关性,旱灾、水灾是引发疫情的最主要自然因素,饥荒、战乱、人口流动和人群密集是影响疫情的主要社会因素。提示加强中医药防疫特色研究(如运气学说),加强华北地区疫情的联防联控研究,以及开展多学科协作研究,对现代传染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宋元明清 疫情 时空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宗族组织的结构、特点与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良品 李思睿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8,共6页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宗族组织的结构包括宗祠、族谱、族训族规、族长及族田。宗族组织具有族内的等级性、族长的权威性、执法的宗法性、族田的福利性等特点。由于明清中央王朝在意识形态上对宗族组织提供支持,这无形之中鼓励...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宗族组织的结构包括宗祠、族谱、族训族规、族长及族田。宗族组织具有族内的等级性、族长的权威性、执法的宗法性、族田的福利性等特点。由于明清中央王朝在意识形态上对宗族组织提供支持,这无形之中鼓励了宗族组织的快速发展,故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不仅成为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维护中央王朝统治和封建宗法伦理秩序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西南民族地区 宗族组织 结构 特点 作用
下载PDF
铜陵矿区尾矿综合利用与生态矿区建设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葛菁 阎伍玖 +1 位作者 吴倩 苏晓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随着矿业开采规模的加大,尾矿数量随之增加,尾矿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复垦、作为井下填充材料、提取有用元素等方法对尾矿进行综合利用,可以实现生态矿区的建设;分析了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对铜陵矿... 随着矿业开采规模的加大,尾矿数量随之增加,尾矿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复垦、作为井下填充材料、提取有用元素等方法对尾矿进行综合利用,可以实现生态矿区的建设;分析了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对铜陵矿区尾矿进行综合利用,并将其作为建设生态矿山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区 尾矿 综合利用 生态矿区
下载PDF
明清环太湖流域家族女性文人群体的兴起及特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娄欣星 梅新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明清时期全国出现了众多有女性文人群体出现的文学家族,其中以江南环太湖流域分布最为集中,这与环太湖流域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环太湖流域共有35个文学家族出现了女性文人群体,她们以家族为依托,在家族浓... 明清时期全国出现了众多有女性文人群体出现的文学家族,其中以江南环太湖流域分布最为集中,这与环太湖流域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环太湖流域共有35个文学家族出现了女性文人群体,她们以家族为依托,在家族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的熏陶之下成长,创作了诸多文学作品,其中以诗、词为主。明清家族女性开始从闺内吟咏走向闺外唱和,与家族外的文人进行交往,扩展了她们文学生活的范围。并在家族内外文人的帮助之下,出版了诸多女性文学作品集,使家族女性文学作品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明清环太湖地区家族女性群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对太湖地区整个人文空间的形成,对整个明清女性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环太湖流域 家族 女性 文人群体
下载PDF
论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士兵的军事组织体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良品 李思睿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1,共7页
军事组织体制是国家军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组织体制与土兵制度密切相关。其土兵武装力量包括土司武装、土司部落武装、家支武装、土屯武装等四个方面。土兵的兵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军事组织体制是国家军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组织体制与土兵制度密切相关。其土兵武装力量包括土司武装、土司部落武装、家支武装、土屯武装等四个方面。土兵的兵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步兵、骑兵、水兵、马兵、战兵、守兵、塘兵、铺兵等。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员额是随着中央政府官兵的强弱和战争的多少而增减。元代土兵编制分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及牌子四级。明清时期土司军队大多实行营、旗制度。西南地区土兵名号仅限于湖广土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时期 西南地区 土兵 军事组织 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