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小说情节涉医描写的叙事意义
1
作者 汪燕岗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医学与叙事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小说有诸多涉医描写,在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情节展开的叙事动力。《金瓶梅》中的李瓶儿、《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之死,情节结构呈现因果链条,但前者显露、后者隐微;而不少明清小说的涉医情节是由巧合和偶... 医学与叙事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小说有诸多涉医描写,在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情节展开的叙事动力。《金瓶梅》中的李瓶儿、《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之死,情节结构呈现因果链条,但前者显露、后者隐微;而不少明清小说的涉医情节是由巧合和偶然行为组合而成,出人意料的情节发展往往是某种观念的图解。生老病死是人的生命历程,也是小说常见内容,涉医叙事在小说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情节 涉医叙事 因果 巧合
下载PDF
论明清侠义章回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女性观念的发展演变
2
作者 樊庆彦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明清时期,侠义章回小说逐步发展繁荣,女性人物的性别存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伦理叙事所反映出的女性观念逐渐增强,女性角色在书中所占地位也越发凸显。这反映了明清小说家对社会现实认识的逐步深入,更加符合下层民众的审美趣味,... 明清时期,侠义章回小说逐步发展繁荣,女性人物的性别存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伦理叙事所反映出的女性观念逐渐增强,女性角色在书中所占地位也越发凸显。这反映了明清小说家对社会现实认识的逐步深入,更加符合下层民众的审美趣味,从而给侠义小说的创作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女性角色增加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创作观念的更新、文学艺术的发展不无关系。但是,由于封建时代伦理道德规范仍然占有统治地位,女性最终只有服膺于性别角色的固有设定,进入传统伦常秩序之中,才能获得人生价值的圆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家 侠义题材 章回小说 女性观念 伦理叙事
下载PDF
明清仙道小说的结构模式及其来源
3
作者 蒋振华 段淼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7,共11页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小说无一例外地按照“仙界开局式”“凡间发展式”“玉局结尾式”,即“仙界→人世→仙界”的三段结构形式来布局谋篇,这种模式同时也策应了明清文法、戏法、小说法等提倡的豹头、猪肚、凤尾的结构理论。究其原因,主要受诸如《太平经》等早期道教在经典制作上的文本模式的影响。但是明清仙道小说在结构安排、叙述风格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性,这是服从于仙道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其他外在客观因素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仙道小说 仙界开局式 凡间发展式 玉局结尾式 道教经文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的党争书写
4
作者 汤克勤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29,共5页
古代党争频仍、严酷,人们对“朋党”一般畏之如虎,避之不及,也有对之反思,提出“君子之朋”“小人之朋”。明清小说体现了古代朋党观念的多个层面,其党争书写表现为以下特点:小说人物基本上隶属于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两个群体,正邪对立,... 古代党争频仍、严酷,人们对“朋党”一般畏之如虎,避之不及,也有对之反思,提出“君子之朋”“小人之朋”。明清小说体现了古代朋党观念的多个层面,其党争书写表现为以下特点:小说人物基本上隶属于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两个群体,正邪对立,正反相照。其小说情节主要是:利用“朋党”之名攻击政敌;君子朋党往往斗不过小人朋党,遭到小人朋党的迫害。在党争中,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的胜与败,实际上皆由君王操控;朋党双方最后均遭受君王制裁甚至消灭,结局悲惨;有的明清小说客观上写出了“党争亡国”的思想。某些明清小说能迅速反映时代思潮,生动体现出朋党观念,这是其值得肯定的价值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党争书写 朋党观念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与《镜花缘》科举叙事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尚继武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1期80-95,共16页
《聊斋志异》《镜花缘》虽然一为文言小说一为章回小说,所叙科举考试故事中应试者的角色身份及应试结果差异较大,但是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科举心态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科举叙事存在的相似处,或许是古代小说科举... 《聊斋志异》《镜花缘》虽然一为文言小说一为章回小说,所叙科举考试故事中应试者的角色身份及应试结果差异较大,但是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科举心态等方面多有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科举叙事存在的相似处,或许是古代小说科举叙事传统的影响所致,或许是李汝珍可能读过或者听人介绍过《聊斋志异》故事所致,或许是李汝珍与蒲松龄有相似的科场经历与见闻所致;其相异之处,则与各自的作者在家世家境、志趣遭际、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小说 比较研究 《聊斋志异》 《镜花缘》
下载PDF
明清人情小说西行之传播价值嬗变
6
作者 李颖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中国古典小说西行滥觞于明清人情小说。从18世纪初《好逑传》走进英语受众至今,该流派作品的英译传播已有300余年历史。目前,该流派中有18部作品已走入英语世界,英译本达77种。其英译传播活动以西方人发起为主,大致经历了道德教化、信... 中国古典小说西行滥觞于明清人情小说。从18世纪初《好逑传》走进英语受众至今,该流派作品的英译传播已有300余年历史。目前,该流派中有18部作品已走入英语世界,英译本达77种。其英译传播活动以西方人发起为主,大致经历了道德教化、信息猎取、价值鉴赏三个阶段,总体呈现外热内冷的局面。作品在中西交流史中的价值随着中西关系和传播环境的变化而嬗变,从实用主义逐渐走向学术鉴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以时间为轴,通过历史分析法综观明清人情小说英译传播情况,揭示其流派价值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嬗变的经历和原因。同时,以史为镜,旨在通过发掘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供需契合点来提升明清人情小说英译传播效果,并为中国其他文学类型的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人情小说 英译传播 传播价值
下载PDF
明清时期“阙里志”历次纂修研究
7
作者 吴佩林 于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44,共19页
明正德元年(1506)至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间,八部以“阙里”为名的孔氏家志刊布问世。除《阙里文献考》仿典志体外,七部志书体例历经“纲目体—平目体—平纲并用体—纲目体”的发展演变,并引入“志体”体例,至康熙年间得以成熟。内容上... 明正德元年(1506)至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间,八部以“阙里”为名的孔氏家志刊布问世。除《阙里文献考》仿典志体外,七部志书体例历经“纲目体—平目体—平纲并用体—纲目体”的发展演变,并引入“志体”体例,至康熙年间得以成熟。内容上,诸志嬗递相因,在沿用基本纂修框架的基础上各有创新。志书的编纂顺应了明清两朝奖崇师儒的文化政策,体现着孔氏编纂家史以尊宗敬祖的思想要旨。在编纂过程中,孔氏家族确立了孔氏血胤与儒家学统的正当性,实现了自我的身份与文化认同。作为孔氏续承千年的文本呈现,孔氏家志成为明清圣贤家族文化景观的重要一环。明晰明清孔氏家志的成书经过、体例、版本、断限、门类设置与内容异同等诸问题,是有效利用这套文献的前提,亦有助于推进与深化孔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孔氏家志 文本纂修 版本与体例 孔府研究
下载PDF
明清谐谑类小说序跋研究
8
作者 李长玉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明清谐谑类小说大量涌现,小说序跋反映出小说在成书宗旨上的反教化、反劝惩倾向,体现了明清谐谑类小说从关注笑话的功利作用向关注笑话文体本身转变。明清谐谑类小说序跋具有多样的文体特征,不仅带有小品文的清新脱俗,还有对八股文文风... 明清谐谑类小说大量涌现,小说序跋反映出小说在成书宗旨上的反教化、反劝惩倾向,体现了明清谐谑类小说从关注笑话的功利作用向关注笑话文体本身转变。明清谐谑类小说序跋具有多样的文体特征,不仅带有小品文的清新脱俗,还有对八股文文风的模拟与改造,在引用经史的同时也凝结着通俗文学的俗文学特性,展现出明清文学集大成的特点。明清谐谑类小说序跋还与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体现在促进传播和传播互证两个方面,序跋的广告效应无疑对小说的发展传播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整体而言,明清谐谑类小说序跋价值较高,对其研究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谐谑小说 序跋 文学特性
下载PDF
明清世情小说中的涉医文献及其文学价值
9
作者 王魁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8-93,共6页
明清世情小说中有较多求医问病场景的描写,涉及到医疗制度、医理、医药、诊疗、养生等诸多方面,再现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就医、养生等日常生活的情状。这些涉医文献既有对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等医理的阐发,也有对诊疗中注重情绪与疾病关... 明清世情小说中有较多求医问病场景的描写,涉及到医疗制度、医理、医药、诊疗、养生等诸多方面,再现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就医、养生等日常生活的情状。这些涉医文献既有对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等医理的阐发,也有对诊疗中注重情绪与疾病关系的叙述。就整体而言,此类涉医文献的文学书写大多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依据,同时作为文学素材,又起到了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及揭示人物命运的作用。但涉医文献毕竟与医学文献有本质的不同,对此,我们既要充分重视,也要详加区分、核验,科学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世情小说 涉医文献 文学价值
下载PDF
谫论明清小说中的对联
10
作者 丁木子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40,共7页
在宋代话本中,已存在对联的雏形,至明代,对联已被成熟运用于小说的回目、篇内、回末等重要位置,成为明清小说中的主要文体表现形式之一。对联的分类丰富多样,按照内容,对联可以分为言对、事对;按照上下句表意关系,可以分为正对(顺对)、... 在宋代话本中,已存在对联的雏形,至明代,对联已被成熟运用于小说的回目、篇内、回末等重要位置,成为明清小说中的主要文体表现形式之一。对联的分类丰富多样,按照内容,对联可以分为言对、事对;按照上下句表意关系,可以分为正对(顺对)、反对(逆对)、流水对(串对)。对联可以帮助小说传达情感、营造意境,为读者提供线索、串联情节,并通过评价和暗示更好地刻画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联 明清小说 类型 作用
下载PDF
明清小说戏曲中的女子“断发”情节研究
11
作者 王雪娇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断发”之举,渊源有自,其来尚矣。早在原始社会,“断发”行为就是因地制宜的百越民俗和悖礼犯义的中原禁忌,与地域因素、生活方式、民族意识乃至社会伦理关联密切。而聚焦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断发事件,主体犹以女性居多,女子“断发”的背... “断发”之举,渊源有自,其来尚矣。早在原始社会,“断发”行为就是因地制宜的百越民俗和悖礼犯义的中原禁忌,与地域因素、生活方式、民族意识乃至社会伦理关联密切。而聚焦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断发事件,主体犹以女性居多,女子“断发”的背后暗含了其婚恋状况的反映、贞节观念的体现和内心悲愤的宣泄,现实寓意丰富深厚。明清小说戏曲借用此种情节结构,渲染描绘,呈现了矢志守节,割发立誓;男女恋爱,截发传情;意同折辱,剃发受惩;内心悲愤,断发绝念;夫妻分离,剪发寄情;看破红尘,削发空门;迫于生计,祝发谋生等特定类型。此情节叙写了不同情境下的个体故事,代表了不同遭遇下的女性心声,蕴含了广博精深的文化内蕴和独树一帜的审美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断发 明清 小说 戏曲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12
作者 杨志君 段海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部分诗词带有劝诫意义,承载着作者的教化意图。这些特点的形成,缘于明末清初“轶宋窥唐”的文学主张、通俗诗词受明人追捧及书商青睐、小说对道德劝诫的重视、儒家的“诗教”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袭旧诗词 唐诗宋词 通俗诗词
下载PDF
清代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的拓展和深化——评张天星《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
13
作者 周兴陆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8-92,共5页
张天星《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以新禁毁史料的发掘和利用为基础,从社会转型、文艺管理等视角,以禁毁主体、原因效果、法律制度为主体,梳理了晚清小说戏曲禁毁活动在社会文化转型中,如何承袭传统、发生新变;揭示了晚清禁毁小说戏... 张天星《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以新禁毁史料的发掘和利用为基础,从社会转型、文艺管理等视角,以禁毁主体、原因效果、法律制度为主体,梳理了晚清小说戏曲禁毁活动在社会文化转型中,如何承袭传统、发生新变;揭示了晚清禁毁小说戏曲的管理制度和活动相较于清代前中期发生变革的主要表现及其动因。全书文献资料翔实,研究视角精当,研究内容深入,问题意识突出,“承袭—新变—当下”的研究思路一以贯之,探索出清代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的新途径,拓宽了近代文化研究的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 张天星 拓展 深化
下载PDF
张弼《东海集》版本考
14
作者 史桢英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1期56-64,93,94,共11页
张弼别集《东海集》是了解其生平为人与艺术活动的主要参考文献。《东海集》版本大体有两大系统,其一以正德十三年(1518)张弘至刻本为源,现存多为其补版后印本,又有周文仪本与日新堂本两种正德间翻刻本存世;其二以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 张弼别集《东海集》是了解其生平为人与艺术活动的主要参考文献。《东海集》版本大体有两大系统,其一以正德十三年(1518)张弘至刻本为源,现存多为其补版后印本,又有周文仪本与日新堂本两种正德间翻刻本存世;其二以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张世绶刻本为源,以康熙三十六年嘉会堂增补重印本收篇最多,道光间又有张崇铭修补重印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弼 《东海集》 版本考 明清两代
下载PDF
明清时期书法字体演变及其在现代产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李琴 《绿色包装》 2024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演变为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但起...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演变为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但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本身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变迁也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本文从明清书法的风格特点、字体演变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的书法字体,以及明清时期书法字体在现代产品包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书法字体 字体演变 现代产品 产品包装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论明末清初杭州地区通俗小说的创作与刊刻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程国赋 胡海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2-127,共6页
明末清初杭州的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数量上,刊刻趋于衰落,但创作出现繁荣;在质量上,创作与刊刻都注重走精品路线:书坊主注重插图精美,刊刻精准,态度严谨,评点认真、精细。小说作家注重对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注重对小说... 明末清初杭州的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数量上,刊刻趋于衰落,但创作出现繁荣;在质量上,创作与刊刻都注重走精品路线:书坊主注重插图精美,刊刻精准,态度严谨,评点认真、精细。小说作家注重对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注重对小说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书坊主与小说家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杭州 通俗小说 刊刻 创作
下载PDF
明、清时期南少林武术历史寻绎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荫生 孙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9-41,56,共4页
采用历史学、人类学、武术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试图对明清时期的南少林武术进行梳理,初步展现其明清时期的情况,从宏观上把握其研究方向。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南少林武术 考证
下载PDF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建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被笼统称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以西门一家而及天下,以家庭交际圈来展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家庭—社会半网络式叙事模式。《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所发展,成为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叙事模式的典范之作。《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以家族兴衰或衰兴反映社会人生。明清家族小说不是特意寻找一种网状结构来超越线性结构,而是这种叙事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人们的交际方式相一致,与小说内容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家族小说 叙事模式 《金瓶梅》 《红楼梦》 明代 清代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明清小说叙事与江南园林空间经营互文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恒 李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明清时期文人造园兴盛,与此同时,文人章回小说创作与评点走向成熟。通过互文性理论视角,将江南园林与章回小说并置,共时性地考察明清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转换技巧与江南园林的空间结构、空间转换方式,阐述两者之间内在的互文关系,寻求... 明清时期文人造园兴盛,与此同时,文人章回小说创作与评点走向成熟。通过互文性理论视角,将江南园林与章回小说并置,共时性地考察明清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转换技巧与江南园林的空间结构、空间转换方式,阐述两者之间内在的互文关系,寻求在当代西方风景园林观念盛行背景下,从中国传统的文化语境中挖掘中国本土造园观念,为中国风景园林走出自己的道路提供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江南园林 叙事 空间经营 互文性
下载PDF
林纾抄本小说《明时演义》考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玉宝 陈金林 刘永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9,共6页
《明时演义》是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本文对林纾抄写该小说时的心境及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了论述,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应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 《明时演义》是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本文对林纾抄写该小说时的心境及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了论述,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应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该文刊于民国时期的北京报刊。抄本小说《明时演义》对了解当时的报刊文学发展及目前的林纾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清末民初 报章小说 明时演义 抄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