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籍议论文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可行性——以《劝学》与Of Studies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斌 熊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79-85,共7页
在图尔敏论证模式下,汉语典籍议论文《劝学》论证发散、杂乱,与英语世界脍炙人口的议论文Of Studies论证模式迥异。议论文翻译可采用语篇作为翻译单位,并将其细分为翻译的转换单位和翻译的分析单位。议论文中语篇的本质是论点,转换单位... 在图尔敏论证模式下,汉语典籍议论文《劝学》论证发散、杂乱,与英语世界脍炙人口的议论文Of Studies论证模式迥异。议论文翻译可采用语篇作为翻译单位,并将其细分为翻译的转换单位和翻译的分析单位。议论文中语篇的本质是论点,转换单位和分析单位可以分别由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担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议论文英译 《劝学》 Of Studies 语篇 图尔敏论证模式
下载PDF
什么是“法政策学”?——兼论其与法教义学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雷磊 吕思远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6,共9页
法政策是追求政策目标的法律规范,法政策学是研究法政策创制的学问。法政策学的学科共识或作业模型由“目的-手段”思维确定的三个步骤构成,即法政策目标的设定、法政策手段的选择、目标与手段的适配。但是,目前法政策学并不完全是交叉... 法政策是追求政策目标的法律规范,法政策学是研究法政策创制的学问。法政策学的学科共识或作业模型由“目的-手段”思维确定的三个步骤构成,即法政策目标的设定、法政策手段的选择、目标与手段的适配。但是,目前法政策学并不完全是交叉学科,而更多地表现为汇集在“作为政策手段的法律”这一主题下的问题集合。除了规范创制之外,法政策的表述在研究法律适用的法教义学中亦不罕见。法政策学以法政策考量的形式参与教义学体系的建构,在法学方法论中表现为目的论要素和后果论证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政策学 工具主义 作业模型 法教义学 后果论证
下载PDF
六年级学生数学论证能力的表现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达 王田 +1 位作者 刘坚 夏小刚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1,102,共8页
论证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是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理性思考的基础和核心.以小学数学学科为载体,选取六年级16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构建测评框架,开发相应的测评题目,并采用测验法,开展基于六年级学生的数学论证能力表现研究.研... 论证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是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理性思考的基础和核心.以小学数学学科为载体,选取六年级16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构建测评框架,开发相应的测评题目,并采用测验法,开展基于六年级学生的数学论证能力表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在识别论证元素上的表现较好,但依然有改进空间;(2)学生在建构论证证据和修订论证证据上的表现一般且几乎无差异;(3)学生在评价论证证据上的表现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年级学生 数学论证能力 表现研究
下载PDF
中美初中生物教科书中的科学论证要素比较研究
4
作者 方欣 刘紫薇 +4 位作者 尚媛媛 管彤彤 王念 林雅晨 王晶莹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第10期31-37,共7页
科学论证是科学思维的核心实践,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生物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媒介,其科学论证的体现与否对学生论证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构建科学论证的初中生物教科书分析框架,比较中美两国... 科学论证是科学思维的核心实践,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生物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媒介,其科学论证的体现与否对学生论证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构建科学论证的初中生物教科书分析框架,比较中美两国初中生物教科书在科学论证的基础、科学论证的条件、科学论证的过程和科学论证的核心这四个要素间的差异,从内容水平、呈现形式和表征方式三方面为我国后续的科学教材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论证 比较研究 初中生物教科书 内容分析
下载PDF
近现代名辩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7
5
作者 晋荣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3-130,共8页
近现代的名辩研究,以"名辩逻辑化"为主导范式,实质上展开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框架之下。百年名辩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不容否认,但暴露出的问题也颇为明显,近二十年来更在方法论层面上引发学界的持续争论。从"据西释中"... 近现代的名辩研究,以"名辩逻辑化"为主导范式,实质上展开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框架之下。百年名辩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不容否认,但暴露出的问题也颇为明显,近二十年来更在方法论层面上引发学界的持续争论。从"据西释中"的全面理解、名辩内涵的综合研究、逻辑工具的多元运用、名辩理论与名辩实践的双重推进等方面对近现代名辩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就会发现:立足于名辩理论与名辩实践的双重推进,将有助于把近现代以来的名辩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 逻辑 方法论
下载PDF
两次中医存废之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国庆 胡臻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354-356,共3页
简述历史上的中医存废之争,从废医的提出者、废医提出的方式和政府在废医中的角色比较两次中医存废之争的异同,最后分析了中医存废之争的思想本质。
关键词 废止中医 争论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回应实践能力的彰显——2008年度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 被引量:7
7
作者 焦宝乾 陈金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共14页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不但学科意识明显增强,而且研究的实践意识、本土意识、问题意识、判例研究意识等日趋明显。2008年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更加重视法律方法论回应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对基本问题的研究继续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法律方法论的研究,不但学科意识明显增强,而且研究的实践意识、本土意识、问题意识、判例研究意识等日趋明显。2008年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更加重视法律方法论回应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对基本问题的研究继续推向深入,从多个角度体现了对法治实现途径的关怀;法教义学的立场越来越明显;法律方法与法学教育相结合的趋势日益显露。2009年中国即将举办国际法哲学大会,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与发展面临更为重要的历史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法律推理 案例研究 法学教育
下载PDF
逻辑的名辩化及其成绩与问题 被引量:7
8
作者 晋荣东 《哲学分析》 2011年第6期53-69,192-193,共17页
西方逻辑在传入中国之初曾经历了一个"逻辑名辩化"的过程,即用中国旧有名辩的语汇和理论来翻译与诠释传统逻辑的术语,以便后者更容易地为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所接受。尽管逻辑的名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逻辑在中国的传播... 西方逻辑在传入中国之初曾经历了一个"逻辑名辩化"的过程,即用中国旧有名辩的语汇和理论来翻译与诠释传统逻辑的术语,以便后者更容易地为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所接受。尽管逻辑的名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刺激了对中国古代名辩的研究,但其本身在总体上并未取得成功。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深入思考传统逻辑与名辩的关系、反思"名辩逻辑化"的理论得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名辩 中国逻辑史
下载PDF
论题学的法律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焦宝乾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4,共6页
作为法律方法的一种,论题学方法虽然长期受到忽略,但这种研究在20世纪后半期得以回归。论题学法律方法是在具体个案场合,经过讨论或论辩,给出论据,解决法律问题,并由此成为当今法律论证方法中的一种。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论题学方... 作为法律方法的一种,论题学方法虽然长期受到忽略,但这种研究在20世纪后半期得以回归。论题学法律方法是在具体个案场合,经过讨论或论辩,给出论据,解决法律问题,并由此成为当今法律论证方法中的一种。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论题学方法对我国法学与法治均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题学 论据 决疑论 法律方法
下载PDF
李白家世之谜破译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辉斌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李白生前笔述口授其家世的有关材料,真实可靠。李白为凉式昭王李暠之孙李重耳的后裔。李白曾祖李贞为李虎玄孙。李白祖父为李暠九世孙,李白为李暠十一世孙。
关键词 李白 家世 考证 诗歌 文学创作 唐朝
下载PDF
英汉致使句论元结构易位对比研究及翻译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淑明 周雷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134-136,共3页
论元结构主要表示述语和与之相关的名词短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致使句表达某实体发生某种情状是受某种致使主体的作用而引发的,论元易位指某些动词通过其论元位置的调换可以进入不同的框架结构。通过研究英语和汉语的致使句,对比英汉致使... 论元结构主要表示述语和与之相关的名词短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致使句表达某实体发生某种情状是受某种致使主体的作用而引发的,论元易位指某些动词通过其论元位置的调换可以进入不同的框架结构。通过研究英语和汉语的致使句,对比英汉致使句论元结构及论元结构易位的异同,介绍英语中心理致使动词翻译的常见错误,以期对英汉致使句差异的了解及翻译有所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致使句 论元结构易位 对比研究 翻译
下载PDF
范式争鸣与方法反思——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师伟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9年第2期3-21,196,共20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曾一度近乎中断,改革开放后才渐渐恢复和发展,它在研究范式与方法上受民国时期相关学术成果的影响相当有限,而更多带有浓郁的时代性特征。这种时代性特征,一方面体现在改革开放时代反思传统以走向现代的启蒙范式与自...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曾一度近乎中断,改革开放后才渐渐恢复和发展,它在研究范式与方法上受民国时期相关学术成果的影响相当有限,而更多带有浓郁的时代性特征。这种时代性特征,一方面体现在改革开放时代反思传统以走向现代的启蒙范式与自五四以来一以贯之的历史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渐热背景下,提倡回到传统以实现个性化现代的经世范式与中国传统哲学史研究所惯用的哲学分析方法;另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范式和方法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 改革开放 范式争鸣 方法反思
下载PDF
关于英汉议论文论证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绍姬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9-91,共3页
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比英汉思维差异对英汉议论文论证方法选取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的人治思想和"天人合一"自然观指导下,中文议论文强调以名人为例,注重引经据典,更多使用喻证和类比等委婉论证方法,中国人综合性... 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比英汉思维差异对英汉议论文论证方法选取的影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的人治思想和"天人合一"自然观指导下,中文议论文强调以名人为例,注重引经据典,更多使用喻证和类比等委婉论证方法,中国人综合性思维和螺旋性思维决定中文议论文在篇章上倾向归纳法。而西方法治思想和"天人相分"自然观导致了英文议论文倾向于以普通人为例,所引用的内容以专家论断或实验研究结果为主,对比论证更符合他们分析性思维特征,西方人的分析性思维和直线型思维决定了英文议论文在篇章上更多使用演绎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文 论证方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论玄学“言意之辩”的宗致及其对古代文论的全方位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道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共14页
在中国文论史上,以突出文学形式锤造为特色的魏晋南北朝文论,实现了一次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突破。促成这次理论突破的,除“文学自觉”的经验基础之外,“言意之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言不尽意”、“言尽意”虽宗致顿殊,但不是针锋... 在中国文论史上,以突出文学形式锤造为特色的魏晋南北朝文论,实现了一次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突破。促成这次理论突破的,除“文学自觉”的经验基础之外,“言意之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言不尽意”、“言尽意”虽宗致顿殊,但不是针锋相对的两派,而是在互不相干领域里进行的平行探讨。“言意之辩”对古代文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言不尽意”论唤起了文学对语言局限性的警觉,“言尽意”论坚定了文学“立言不朽”的信念,“立象尽意,得意忘言”论提升了文学运用语言的境界。“言意之辩”对古代文论的全方位影响,在陆机、刘勰那里得到了最突出的表现。陆机为古代文论的理论建构找到了一条“意、物、文”的贯穿线索,刘勰始终把“文学语言运用经济学”置于文学理论的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言意之辩 王弼易学 《文赋》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关于汉语言本体的哲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子华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4-89,共6页
汉语言在本质上是主体以知觉的形式对世界的表现,它反映了主体与世界的深刻的对话关系。语言的"工具论"割裂了主体、语言、世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语言之根远离了大地并因此异化,而语言的异化又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萎缩... 汉语言在本质上是主体以知觉的形式对世界的表现,它反映了主体与世界的深刻的对话关系。语言的"工具论"割裂了主体、语言、世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语言之根远离了大地并因此异化,而语言的异化又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萎缩或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本体 主体性 “工具论” 哲学研究
下载PDF
再论旅游文化的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幸福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0期59-62,共4页
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文化的特征的阐述还存在片面、不准确的现象,且或多或少地显现出文化的一般属性,未能揭示旅游文化的特质,充分展示其特殊性。要揭示旅游文化的特征,就应该将旅游文化置于一个矛盾发展的过程来看。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 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文化的特征的阐述还存在片面、不准确的现象,且或多或少地显现出文化的一般属性,未能揭示旅游文化的特质,充分展示其特殊性。要揭示旅游文化的特征,就应该将旅游文化置于一个矛盾发展的过程来看。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特征突出表现在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的三个方面,即文化求异与认同的统一、文化求雅与娱众的统一、文化求新与守真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化 特征研究 争鸣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刑法学的中西之争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桂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36-43,共8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我国刑法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西法东渐"的过程中,德日刑法学的引进与西方犯罪学、刑事政策学的入华成了一时之特征,也造成了一定程度内的中西之争,在这些争论内,民国刑法学的集大成者蔡枢衡先生倡导...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我国刑法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西法东渐"的过程中,德日刑法学的引进与西方犯罪学、刑事政策学的入华成了一时之特征,也造成了一定程度内的中西之争,在这些争论内,民国刑法学的集大成者蔡枢衡先生倡导的建设中国新概念法学,在时下中国现代刑法学吸收大陆法系刑法学的"化西"进程中仍有其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之争 刑法学 蔡枢衡 现代化
下载PDF
论人类翻译活动的历史发端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忠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人类翻译活动历史发端的命题中"人类翻译活动史与人类史和\或人类语言史等同论"值得商榷,人类翻译活动历史发端的语言进化条件、文化进化条件、社会发展条件及其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因之,人类翻译活动与"现代人"之... 人类翻译活动历史发端的命题中"人类翻译活动史与人类史和\或人类语言史等同论"值得商榷,人类翻译活动历史发端的语言进化条件、文化进化条件、社会发展条件及其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因之,人类翻译活动与"现代人"之前的人类史无关;人类在"原始"文化阶段的低级水平之前没有文化进化条件产生翻译活动;人类翻译活动的历史发端不早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上下;笔译形态活动产生的时间应在公元前3000年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史研究 人类翻译活动 历史发端 条件论证
下载PDF
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春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3-46,共4页
农村土地问题是农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文章在对农村土地纠纷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主要特点和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土地纠纷 实证分析 对策研究
下载PDF
“两课”教学方法诸模式实验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向先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8-21,85,共5页
针对“两课”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练的八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报告 ,系统陈述了传统型、问题导入型、发现问题型、辩论型、研讨型、模拟讲座型、换位型和答辩型诸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教学实验内容和教学效果反馈信息 ,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了... 针对“两课”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练的八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报告 ,系统陈述了传统型、问题导入型、发现问题型、辩论型、研讨型、模拟讲座型、换位型和答辩型诸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教学实验内容和教学效果反馈信息 ,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了各模式的优点及其需要完善之处 ,得出了传统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而新的教学模式又不可僵化单一的结论 ,提出了“两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型 问题导入 发现问题 辩论 研讨 模拟讲座 换位 答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