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琉璃瓦胎体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桂美
杨玉璋
+3 位作者
姚政权
张茂林
王志
张居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0-1287,共8页
为探索明代初期中国琉璃瓦制作工艺技术水平与工艺特点,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nergy disperse X-ray fluorescence, EDXRF),对安徽凤阳明中都及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69件琉璃瓦样品胎体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热膨胀仪、吸...
为探索明代初期中国琉璃瓦制作工艺技术水平与工艺特点,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nergy disperse X-ray fluorescence, EDXRF),对安徽凤阳明中都及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69件琉璃瓦样品胎体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热膨胀仪、吸水率测定仪和偏光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样品胎体的烧成温度、吸水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与显微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明中都样品胎体根据元素化学组成差异可分为高钙高铁、低钙高铁和低钙低铁三种类型,表明该遗址琉璃瓦样品胎体制作原料可能具有不同来源,同时,部分明中都样品的化学组成与南京明故宫样品较为接近,而上述两处遗址样品与北京故宫样品在化学组成上皆具有显著差异。烧成温度、物理性能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明中都琉璃瓦瓷质胎体样品的烧成温度较高,达到了1 141℃,且吸水率和显气孔率明显较低,达到了瓷胎的标准,而陶质胎体琉璃瓦样品的烧成温度约为880~1 100℃,吸水率和显气孔率较大,且不同样品间差异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明中都琉璃瓦胎体的来源不同,导致不同样品在烧成温度、吸水率、显气孔率等方面差异较大。与北京、南京二处的琉璃瓦样品相比,明中都样品吸水率及显气孔率稍微高于二处,但三处陶胎琉璃瓦样品胎体的烧成温度基本都在1 100℃以下。明中都三种不同类型样品胎体显微结构差异较小,矿物颗粒粒径和孔隙大小相近,其中部分石英晶体具有明显的熔蚀边。此外,明中都和明故宫样品的显微结构特点显示两处遗址样品胎体原料加工皆较为精细,原料淘洗和烧结程度较高,琉璃瓦物理性能较好。对明初洪武时期明中都出土琉璃瓦烧制工艺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了解我国琉璃瓦工艺发展历程、还可对探索明初琉璃制作工艺和明中都营建的组织形式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都
琉璃瓦
化学组成
制作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琉璃瓦釉的工艺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杨桂美
杨玉璋
+2 位作者
姚政权
王志
张居中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73,共8页
为了解明代洪武初期琉璃瓦的烧制工艺和制作水平,利用色度分析仪、X射线荧光光谱(XRF)、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对明中都遗址出土的琉璃瓦的釉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色度分析曲线可以将几种釉色的琉璃瓦区分开,尤其是化学组成和...
为了解明代洪武初期琉璃瓦的烧制工艺和制作水平,利用色度分析仪、X射线荧光光谱(XRF)、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对明中都遗址出土的琉璃瓦的釉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色度分析曲线可以将几种釉色的琉璃瓦区分开,尤其是化学组成和含量比较接近的黄釉和红釉。在化学组成上,黄釉、红釉、酱釉、绿釉属于PbO-SiO2-Al2O3基础釉体系,而孔雀蓝釉属于PbO-SiO2-K2O高碱釉体系,添加Fe2O3和CuO作为着色剂,并在绿釉中添加了ZnO提高釉的性能,显微结构显示明中都琉璃瓦釉层厚度区别较大。对于琉璃瓦工艺的发展,明朝初期是继承宋元成熟期向明清全盛期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对这一阶段琉璃釉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的报道,研究结果将对全面认识了解明初琉璃瓦的烧制水平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明代官式建筑琉璃瓦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都
琉璃瓦釉
化学成分
显微结构
色度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中都石刻图案造型与艺术价值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肖晴
王寅寅
郑艺鸿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48-150,172,共4页
明中都遗址中留存了大量的石刻作品,代表着明初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艺术水平,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习惯和价值观。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遗存的明中都石刻进行考察、勘测、记录,并从石刻图案分类入手,深入分析了龙凤纹样、缠枝纹样...
明中都遗址中留存了大量的石刻作品,代表着明初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艺术水平,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习惯和价值观。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遗存的明中都石刻进行考察、勘测、记录,并从石刻图案分类入手,深入分析了龙凤纹样、缠枝纹样、方胜纹样和云纹样石刻的图案造型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明中都石刻在当今社会中的艺术价值,为明中都遗址的保护提供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都
石刻造型
纹样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琉璃瓦胎体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桂美
杨玉璋
姚政权
张茂林
王志
张居中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0-128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217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项目资助
文摘
为探索明代初期中国琉璃瓦制作工艺技术水平与工艺特点,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nergy disperse X-ray fluorescence, EDXRF),对安徽凤阳明中都及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69件琉璃瓦样品胎体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热膨胀仪、吸水率测定仪和偏光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样品胎体的烧成温度、吸水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与显微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明中都样品胎体根据元素化学组成差异可分为高钙高铁、低钙高铁和低钙低铁三种类型,表明该遗址琉璃瓦样品胎体制作原料可能具有不同来源,同时,部分明中都样品的化学组成与南京明故宫样品较为接近,而上述两处遗址样品与北京故宫样品在化学组成上皆具有显著差异。烧成温度、物理性能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明中都琉璃瓦瓷质胎体样品的烧成温度较高,达到了1 141℃,且吸水率和显气孔率明显较低,达到了瓷胎的标准,而陶质胎体琉璃瓦样品的烧成温度约为880~1 100℃,吸水率和显气孔率较大,且不同样品间差异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明中都琉璃瓦胎体的来源不同,导致不同样品在烧成温度、吸水率、显气孔率等方面差异较大。与北京、南京二处的琉璃瓦样品相比,明中都样品吸水率及显气孔率稍微高于二处,但三处陶胎琉璃瓦样品胎体的烧成温度基本都在1 100℃以下。明中都三种不同类型样品胎体显微结构差异较小,矿物颗粒粒径和孔隙大小相近,其中部分石英晶体具有明显的熔蚀边。此外,明中都和明故宫样品的显微结构特点显示两处遗址样品胎体原料加工皆较为精细,原料淘洗和烧结程度较高,琉璃瓦物理性能较好。对明初洪武时期明中都出土琉璃瓦烧制工艺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了解我国琉璃瓦工艺发展历程、还可对探索明初琉璃制作工艺和明中都营建的组织形式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明中都
琉璃瓦
化学组成
制作工艺
Keywords
mingzhongdu
tiled glaze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Firing technology
Raw materials of origin
分类号
TU522.23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琉璃瓦釉的工艺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杨桂美
杨玉璋
姚政权
王志
张居中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73,共8页
基金
教育部第48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项目资助
文摘
为了解明代洪武初期琉璃瓦的烧制工艺和制作水平,利用色度分析仪、X射线荧光光谱(XRF)、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对明中都遗址出土的琉璃瓦的釉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色度分析曲线可以将几种釉色的琉璃瓦区分开,尤其是化学组成和含量比较接近的黄釉和红釉。在化学组成上,黄釉、红釉、酱釉、绿釉属于PbO-SiO2-Al2O3基础釉体系,而孔雀蓝釉属于PbO-SiO2-K2O高碱釉体系,添加Fe2O3和CuO作为着色剂,并在绿釉中添加了ZnO提高釉的性能,显微结构显示明中都琉璃瓦釉层厚度区别较大。对于琉璃瓦工艺的发展,明朝初期是继承宋元成熟期向明清全盛期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对这一阶段琉璃釉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的报道,研究结果将对全面认识了解明初琉璃瓦的烧制水平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明代官式建筑琉璃瓦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
明中都
琉璃瓦釉
化学成分
显微结构
色度分析
Keywords
mingzhongdu
Glazed tile
Chemical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Colorimetric analysis
分类号
TQ174.767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中都石刻图案造型与艺术价值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肖晴
王寅寅
郑艺鸿
机构
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48-150,172,共4页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明中都皇陵乔涧子琉璃官窑出土器物的造物艺术范式研究”(AHSKQ2018D70)
文摘
明中都遗址中留存了大量的石刻作品,代表着明初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艺术水平,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习惯和价值观。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遗存的明中都石刻进行考察、勘测、记录,并从石刻图案分类入手,深入分析了龙凤纹样、缠枝纹样、方胜纹样和云纹样石刻的图案造型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明中都石刻在当今社会中的艺术价值,为明中都遗址的保护提供有力佐证。
关键词
明中都
石刻造型
纹样
价值
Keywords
mingzhongdu
stone carving
pattern
value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J32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琉璃瓦胎体制作工艺研究
杨桂美
杨玉璋
姚政权
张茂林
王志
张居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琉璃瓦釉的工艺分析
杨桂美
杨玉璋
姚政权
王志
张居中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明中都石刻图案造型与艺术价值研究
肖晴
王寅寅
郑艺鸿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