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初“三月十九日”诗的艺术特质
1
作者 张毓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0,共10页
在清初遗民诗界,以“三月十九日”这个敏感的明亡忌日为题的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了惯例,这是明清之际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是遗民们不同年度的同题之作,体式上以律诗、组诗见长,呈现出幽怨沉郁的格调。同时,这些诗作内容丰... 在清初遗民诗界,以“三月十九日”这个敏感的明亡忌日为题的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了惯例,这是明清之际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是遗民们不同年度的同题之作,体式上以律诗、组诗见长,呈现出幽怨沉郁的格调。同时,这些诗作内容丰富,表达了易代后诗人复杂痛苦的矛盾心情和内心感受,既深化、开拓了同题类诗歌的题材内容,又在创作上表现出多方面的特质,丰富了传统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遗民 “三月十九日”诗 艺术特质
下载PDF
《鼓吹新编》与清初遗民文化和文学
2
作者 邓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鼓吹新编》是程棅、施禋在清初辑录时人七言律诗的选本。尽管程、施二人未见于各种明遗民录,但他们入清后的隐者身份、多遗民朋友、行为和心态符合遗民特征等足证两人当是明遗民。《鼓吹新编》奉明代为正朔,为明代诸帝(包括南明诸王)... 《鼓吹新编》是程棅、施禋在清初辑录时人七言律诗的选本。尽管程、施二人未见于各种明遗民录,但他们入清后的隐者身份、多遗民朋友、行为和心态符合遗民特征等足证两人当是明遗民。《鼓吹新编》奉明代为正朔,为明代诸帝(包括南明诸王)避讳,成为清初避明讳的一个样本,丰富了遗民文化的表现形式。入选该书者多明清之际的忠烈遗逸,入选诗歌题材集中于家国兴亡,旧国旧君之哀婉、命运无常之凄愤等情感贯穿全书,较卓尔堪《遗民诗》更具易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新编》 选本 明遗民 避讳
下载PDF
明遗民文学家徐芳年表
3
作者 潘浩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88,共12页
徐芳是清初成就颇为突出的明遗民文学家。学界对其生平了解不够。笔者在此前《清初明遗民文学家徐芳的生卒年及其他》一文的基础上,根据徐芳别集《悬榻编》、文言小说集《藏山稿外编》、散见于地方志等各种文献的徐芳轶文以及其友朋文字... 徐芳是清初成就颇为突出的明遗民文学家。学界对其生平了解不够。笔者在此前《清初明遗民文学家徐芳的生卒年及其他》一文的基础上,根据徐芳别集《悬榻编》、文言小说集《藏山稿外编》、散见于地方志等各种文献的徐芳轶文以及其友朋文字,按年排比、勾勒其生平事迹,制作年表,以期为徐芳研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 徐芳 年表
下载PDF
明遗民徐芳寓言散文之刍议
4
作者 潘浩正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明遗民文学家徐芳素以寄托深远、发人深省的寓言体散文名世。他的讽世寓言多以动物为喻,或指陈人性的善恶两面;或借喻明末的社会现实,讽刺自私自利的朝廷官员;或嬉笑怒骂,暗藏机锋,直指儒林丑态。他的志怪故事则驰骋幻想,书写异域风情... 明遗民文学家徐芳素以寄托深远、发人深省的寓言体散文名世。他的讽世寓言多以动物为喻,或指陈人性的善恶两面;或借喻明末的社会现实,讽刺自私自利的朝廷官员;或嬉笑怒骂,暗藏机锋,直指儒林丑态。他的志怪故事则驰骋幻想,书写异域风情、鬼神灵异,寄寓惩恶扬善之旨,启发世人反躬自省,对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或有一定启发。徐芳作品包含深刻的现实关切与批判意识,负载着作家意欲捍卫儒家道德体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 徐芳 寓言散文 世态人情 救世苦心
下载PDF
徐芳交游考
5
作者 潘浩正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31-134,共4页
徐芳是文学史界较为关注的明遗民文学家。但其交游情况学界尚未全面论述。徐芳的交游对象既有师长辈,如马世奇、钱谦益、苗蕃、李元鼎、熊文举、李明睿等;也有友朋辈,如方以智、傅瀛宾、文德翼、傅占衡、吴嘉纪、施闰章、归庄、周亮工... 徐芳是文学史界较为关注的明遗民文学家。但其交游情况学界尚未全面论述。徐芳的交游对象既有师长辈,如马世奇、钱谦益、苗蕃、李元鼎、熊文举、李明睿等;也有友朋辈,如方以智、傅瀛宾、文德翼、傅占衡、吴嘉纪、施闰章、归庄、周亮工、陈允衡、汤来贺、竺庵禅师等。就这些人物的具体身份而言,既有殉明烈士、明遗民,也有仕清官员与僧人等。徐芳与这些士人的交游,不仅为其散文与寓言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也体现了知识分子以学术为宗的理念,从中还可看出遗民的隐居生活看似高雅闲适,实则贫病交加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徐芳 文人交游 明遗民
下载PDF
论江西堪舆文化对明遗民治生抉择的影响--以清初文学家徐芳为例
6
作者 潘浩正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明清易代,受传统儒家名节意识的影响,明遗民拒绝清廷招揽,但他们又不得不面对生计抉择的问题。明遗民为风水先生者不在少数。徐芳以地师身份行脚大江南北,以堪舆相地自谋生计,这一人生选择受到江西民间信仰与文化传统等大历史环境的影... 明清易代,受传统儒家名节意识的影响,明遗民拒绝清廷招揽,但他们又不得不面对生计抉择的问题。明遗民为风水先生者不在少数。徐芳以地师身份行脚大江南北,以堪舆相地自谋生计,这一人生选择受到江西民间信仰与文化传统等大历史环境的影响。细查徐芳一生行迹,他奔走四方,流连明朝陪都南京,屡屡与众遗民同道交游,或有借“看风水”之名从事抗清活动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堪舆文化 明遗民 治生抉择 徐芳
下载PDF
朱彝尊与易堂诸子交谊考述
7
作者 胡愚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朱彝尊与魏禧相识于扬州,因二人年龄、经历、出身与职志等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逐渐结为至交。诗文方面,朱氏不仅与魏禧有密切的交流,与其兄魏际瑞亦有书信往来。朱彝尊与曾灿相识于京师,游处累月,朱氏仕清后,重逢于苏州,因身份迥异,曾... 朱彝尊与魏禧相识于扬州,因二人年龄、经历、出身与职志等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逐渐结为至交。诗文方面,朱氏不仅与魏禧有密切的交流,与其兄魏际瑞亦有书信往来。朱彝尊与曾灿相识于京师,游处累月,朱氏仕清后,重逢于苏州,因身份迥异,曾氏遂有“云泥之叹”。康熙二十三年(1684),朱氏因小事被谪官,其心境为之转变,希冀通过曾灿与魏禧之侄魏世傚搭建与“南园词客”接续前谊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彝尊 易堂诸子 魏禧 曾灿 遗民 考述
下载PDF
明遗民徐芳政论文初探
8
作者 潘浩正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徐芳是清初重要的遗民文学家,但学界对其政论文论述较少。徐芳的政论文书写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洞见。其别集《悬榻编》卷一收政论文共10篇,以讨论经史典籍中的传说故事为主,澄清历史真相,批判现实政治。其中,《春王正月论》探讨《春秋》... 徐芳是清初重要的遗民文学家,但学界对其政论文论述较少。徐芳的政论文书写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洞见。其别集《悬榻编》卷一收政论文共10篇,以讨论经史典籍中的传说故事为主,澄清历史真相,批判现实政治。其中,《春王正月论》探讨《春秋》历法问题;《梦卜论》《朱均论》《褒姒论》《九水七旱论》反映徐芳对帝王的治国方略的思索;《井廪论》《舜不告而娶论》关涉儒家伦理;《三民论》具现实关切,观点新颖,抨击明末清初的不良士风。徐芳的政论文旁征博引,论理清晰,文风畅达,颇得唐宋八大家文风之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 徐芳 政论文 《春王正月论》 《三民论》
下载PDF
从“文风底色”到“儒商叠色”——明清顺德园林发展历程
9
作者 张凤娟 林叶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49-54,共6页
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清晖园所在地的顺德,明代前期已形成园林营建传统,至清代中期进入鼎盛期。园林作为文学发生地,与文学、教育共生,“文风底色”贯穿明清园林发展历程。与此同时,明末清初园林叠加“遗民瑰色”,成为明代遗民的精神家... 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清晖园所在地的顺德,明代前期已形成园林营建传统,至清代中期进入鼎盛期。园林作为文学发生地,与文学、教育共生,“文风底色”贯穿明清园林发展历程。与此同时,明末清初园林叠加“遗民瑰色”,成为明代遗民的精神家园。清代中后期园林叠加“儒商混色”,园主身份由进士学者,到文人、豪商并存,儒商并重,园林既体现文学艺术性,亦带有珠三角生活的世俗性和商业性的文化特质。该文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和把握,以顺德为个案分析,考察岭南园林明代、清初、清代中后期三个阶段的艺术实践状态,为岭南园林史研究提供鲜活的区域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晖园 南园 岭南园林 遗民 商业 广东顺德
下载PDF
明遗民对陶渊明的接受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剑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在明清易代之际,陶渊明首先是被作为晋宋易代之际的"遗民"接受的。陶渊明不与新朝合作的行为等,得到遗民几乎不约而同的赞赏和效仿,他们效仿陶渊明甲子纪年,桃源避秦,隐逸力田,在诗歌创作上和陶学陶。陶渊明成为支撑特殊时期... 在明清易代之际,陶渊明首先是被作为晋宋易代之际的"遗民"接受的。陶渊明不与新朝合作的行为等,得到遗民几乎不约而同的赞赏和效仿,他们效仿陶渊明甲子纪年,桃源避秦,隐逸力田,在诗歌创作上和陶学陶。陶渊明成为支撑特殊时期民族感情、道德情操和超越情怀的历史基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通民 陶渊明 接受
下载PDF
明遗民与清初明史学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胜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9-14,共6页
明遗民在民族思想和忠义思想激励下 ,不仕清朝 ,为了保留故国之史 ,他们积极研治明史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私家撰修 ,一是襄助官修。前者重在探讨明亡原因 ,对明季史进行了深刻反思 ,后者从提供史料、审核史稿、提出建议、亲自与修... 明遗民在民族思想和忠义思想激励下 ,不仕清朝 ,为了保留故国之史 ,他们积极研治明史 ,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私家撰修 ,一是襄助官修。前者重在探讨明亡原因 ,对明季史进行了深刻反思 ,后者从提供史料、审核史稿、提出建议、亲自与修等几个方面 ,帮助官方撰修《明史》 ,使之体例完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 明亡原因 私修明史 官修明史
下载PDF
论道盛弟子对《三子会宗论》的再阐释——以方以智、钱澄之、屈大均为中心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19,154,共6页
明遗民觉浪道盛著《三子会宗论》,提出以孟子会宗庄子和屈原。道盛的三位弟子方以智、钱澄之、屈大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三子会宗论》进行再阐释。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命题,更暗含着遗民的独特心迹。他们试图会宗庄子之生与屈原之忠,... 明遗民觉浪道盛著《三子会宗论》,提出以孟子会宗庄子和屈原。道盛的三位弟子方以智、钱澄之、屈大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三子会宗论》进行再阐释。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命题,更暗含着遗民的独特心迹。他们试图会宗庄子之生与屈原之忠,由此为自己选择做遗民而非死节的行为寻求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子会宗论》 明遗民 孟子 庄子 屈原
下载PDF
清初散文中枢:从李世熊看明遗民散文创作网络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承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1-200,共10页
出于明遗民的使命自觉和当代司马迁的文化选择,李世熊创作了相当一批忠愤之气磅礴四溢而又极富诗意和生气的散文,是一位名烛南天并辉映整个有清一代文坛的清初散文巨子。以李世熊、彭士望、魏禧、屈大均、王猷定、黄宗羲、张岱等为节点... 出于明遗民的使命自觉和当代司马迁的文化选择,李世熊创作了相当一批忠愤之气磅礴四溢而又极富诗意和生气的散文,是一位名烛南天并辉映整个有清一代文坛的清初散文巨子。以李世熊、彭士望、魏禧、屈大均、王猷定、黄宗羲、张岱等为节点,明遗民的散文创作形成一个广袤浩大、百脉贯通的网络,在清初文坛俨然处于中枢地位,推动了一个史所罕见的散文创作繁荣时代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明遗民 李世熊 散文创作网络
下载PDF
王士禛与明遗民交游事迹考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圣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1-85,共5页
王士禛主动接近遗民的准确时间是在顺治十五年后,多交遗民具体是在康熙元年以后,他与遗民交游既非毫无个人原则,亦非没有观念冲突 康熙四年任职京师后,王士禛主动结交遗民的态度不复存在,并对遗民生存方式和文学取向提出诸多批评.尤其... 王士禛主动接近遗民的准确时间是在顺治十五年后,多交遗民具体是在康熙元年以后,他与遗民交游既非毫无个人原则,亦非没有观念冲突 康熙四年任职京师后,王士禛主动结交遗民的态度不复存在,并对遗民生存方式和文学取向提出诸多批评.尤其是康熙帝的眷顾,构成他与遗民交游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分水岭 王士禛的神韵诗正是建立在对遗民诗的清理和反驳之上,并在与遗民诗的对立与交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稹 明遗民 交游 考论
下载PDF
明末清初“金陵胜景图”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8,共12页
明末清初,以"金陵胜景图"为主的实景山水成为金陵画家创作最突出的题材。随着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画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金陵胜景图"的创作背景、目的、胜景的选择与组合、内涵、意境、甚至风格之间都存... 明末清初,以"金陵胜景图"为主的实景山水成为金陵画家创作最突出的题材。随着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画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金陵胜景图"的创作背景、目的、胜景的选择与组合、内涵、意境、甚至风格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寻找出清初遗民情结在"金陵胜景图"中的聚散与消长,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而总结出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胜景图 明末清初 遗民情结
下载PDF
有谁问我心修法,授予灵均一卷经——明遗民钱澄之对楚辞接受与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纪晓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41-48,共8页
明代遗民钱澄之对楚辞的接受与研究以1651年终归家隐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的楚辞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屈原忧国忧民、感时伤事的济世精神的接受和继承,将屈原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融入反映时代巨变的诗篇中。归隐田园以后,钱澄之主要借... 明代遗民钱澄之对楚辞的接受与研究以1651年终归家隐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的楚辞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屈原忧国忧民、感时伤事的济世精神的接受和继承,将屈原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融入反映时代巨变的诗篇中。归隐田园以后,钱澄之主要借注疏屈原作品来寻找精神慰藉,寄托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屈诂》是其后期楚辞研究之结晶,该书耗费钱氏多年心血,凝聚着其浓重的遗民情结,是一部颇有价值的楚辞研究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澄之 楚辞 遗民情结
下载PDF
何处是江南:明清《江南春》唱和与江南文人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志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1-172,共12页
元末明初倪瓒作《江南春》三首,明清以来百余人参与追和,成为江南文坛一大盛事。嘉靖间的集体唱和中,"江南"主要指向苏州,体现了作者的地域认同,也是苏州崛起成为江南代表城市的展现。"江南"又寓意故乡,身处故乡的... 元末明初倪瓒作《江南春》三首,明清以来百余人参与追和,成为江南文坛一大盛事。嘉靖间的集体唱和中,"江南"主要指向苏州,体现了作者的地域认同,也是苏州崛起成为江南代表城市的展现。"江南"又寓意故乡,身处故乡的江南文人唱和中不断想象"他乡",实则是对"仕"或"隐"的身份抉择与认同。明末清初的追和中,繁华鼎盛的江南变成"残山剩水","江南"更多指向寓意故国的南京,体现了作者对"明遗民"的身份认同。清中后期的和作则多是羁旅中描绘异乡的风景而怀念"江南",在故乡认同下《江南春》唱和形成了有意味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春》 吴中文坛 仕与隐 明遗民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历史隐喻中的生命探求——生死之议与明遗民的生存抉择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将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在清初明遗民这一特殊群体中,"生"与"死"成为他们的核心话题之一。面对异族的新政权,死者长已矣,而生者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生命压力:在"出"与"隐"的抉择面前,如何才能做到"不苟活",... 在清初明遗民这一特殊群体中,"生"与"死"成为他们的核心话题之一。面对异族的新政权,死者长已矣,而生者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生命压力:在"出"与"隐"的抉择面前,如何才能做到"不苟活",显然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于是,一方面要以桀骜的姿态守护他们最后的一片精神家园——气节,另一方面又要不忘世事,积极实现他们的经世理想,在这样的生存悖论中,明遗民以其特有的思路探寻着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 生死之议 生存抉择 经世
下载PDF
从《板桥杂记》看明遗民的文化创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靳能法 钟继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9-82,113,共5页
清初余怀的《板桥杂记》是一部追思文人浪漫风流、记述青楼文化的笔记小说。作者大力铺写明季江南青楼生活的繁盛与优美,但在全心全意追叙旧事、体贴入微的揭示中蕴含着强烈的文化失落与文化创痛,体现出明遗民文化心理的连续性。
关键词 《板桥杂记》 遗民 文化 创伤 连续
下载PDF
清初遗民寿序的新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3-159,192,共7页
自明代中后期到清初,寿序创作日渐兴盛。遗民群体对其发展中出现的不良趋向予以针砭,并号召摒弃应酬积习,端正写作态度,取法明人特别是归有光之作,试图改弦易辙。他们在寿序中寄托易代之悲和故国之思,论列世道人心与学术词章,又借鉴其... 自明代中后期到清初,寿序创作日渐兴盛。遗民群体对其发展中出现的不良趋向予以针砭,并号召摒弃应酬积习,端正写作态度,取法明人特别是归有光之作,试图改弦易辙。他们在寿序中寄托易代之悲和故国之思,论列世道人心与学术词章,又借鉴其他文体的技法,破体为文,使寿序品格得以提高,表现功能得以扩大。两者形成合力,推动了寿序的新变,也成为清初文学思想演变的重要表征。这一现象的出现,既受其时古文创作观念的浸染,又与寿序写作对象的扩大及创作方式的转变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遗民寿序 新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