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 in Obese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被引量:3
1
作者 Peng BAI Yi-xuan WANG +3 位作者 Si CHEN Jin-ping LIU Nian-guo DONG Jun-wei LIU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8年第4期691-696,共6页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 (EVH)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in obese patients. Totally, 153 obes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VH (n=81) or standar...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 (EVH)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in obese patients. Totally, 153 obes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VH (n=81) or standard bridging technique (SBT, n=72) in CABG surgery from May 2012 to Octo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short medium-term outcomes were analyzed.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otal operation time (226±28 min vs. 224±30 min, P〉0.05), number of damaged vessels (0.12±0.05 vs. 0.16±0.06, P〉0.05) and short medium-term outcomes including revascularization rate (1.25% vs. 2.78%, P〉0.05), vessel dysfunction rate (11.25% vs. 11.11%, P〉0.05) and mortality (0.00% vs. 0.00%, P〉0.05). Use of EVH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otal harvesting time (41±6 min vs. 63±11 min, P〈0.05), incision length (4.4±1.1 cm vs. 18.2±4.5 cm, P〈0.05) and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complications (P〈0.05). EVH can reduce the risk of wound complications, whereas does not influence short- and medium-term outcomes in obese patients. It can be considered a reliable procedure of harvesting vessel conduits for obese patients undergoing CA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y saphenous vein harvesting OBESIT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下载PDF
Ministernotomy for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2
作者 谢斌 郭惠明 张晓慎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4期224-229,共6页
Background Through a ministernotomy "J shaped approach,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 bypass grafting to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can be performed safely off-pump. To achieve a complete rev... Background Through a ministernotomy "J shaped approach,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 bypass grafting to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can be performed safely off-pump. To achieve a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 with drug 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to other coronary arteries was used. We reported outcomes of the treatment of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MICAB) and PCI.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Dec 2012, 14 patients (11 males, 3 females, mean age was 64.8 _ 10.1 years. Two-vessel disease account for 35.7% (5/14) of these patients, three-vessel disease 64.2% (9/14) (Table 1).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via mini-sternotomy "J" shaped approach. Seve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by PCI, 7 for obtuse marginal circumflex, 5 for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Angiographic assessment of graft patency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during the PCI procedure. The clinical follow-up period lasts from 11-24 months. Results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was 0%. There was neither conversion to a full median sternotomy nor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Ventilation time was 6.6 +_ 4.1 h. Blood loss ranged 341 +_ 78.8 mL. ICU stay ranged 22.3 _ 12.8 h. Hospital postoperative stay lasted for 6.5 + 1.6 days. Prior to PCI patients showed 100% patent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One patient had mediastinitis (Tables 2-3). Rate of freedom from cardiac reintervention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92.8% (13/14). Conclusions The inferior J-shaped sternotomy is simple, reproducible, and the safest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MICAB + PCI is also safe, feasible and efficac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sternotomy partial-sternotomy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FF-PUMP HYBRI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drug eluting stents
原文传递
经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学习曲线
3
作者 张伟华 张俭 +5 位作者 孙晓柯 罗鸿 马宁 刘东海 张新 乔晨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学习曲线,重点关注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及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学习曲线,重点关注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及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使用内窥镜技术获取大隐静脉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初学组20例)、B组(熟悉组20例)、C组(进步组20例)、D组(成熟组23例),分析各组之间患者围术期及随访结果差异,明确学习曲线周期。【结果】该组患者年龄为(60.22±8.06)岁,体质量为(69.77±11.66)kg,其中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26例、亚急性脑梗14例。A组相对于后三组获取大隐静脉长度与时间比值明显较小(P<0.001),静脉主干损伤数量明显较多(P=0.006),并且随访1年时静脉桥通畅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之前技术操作培训是必要的,能有效规避初学者造成的血管损伤,实际获取的过程中大概需要亲自操作20例,并认真总结技术技巧就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相关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窥镜 微创 大隐静脉 学习曲线
下载PDF
Hybrid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
4
作者 谢斌 郭惠明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4年第1期12-21,98,共11页
Background 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HCR) is an altemative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strategy that combine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vival advantage of the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 -left anter... Background 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HCR) is an altemative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strategy that combine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vival advantage of the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with less-invas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to non-LAD coronary lesions by using drug-eluting stents.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of hybrid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in 15 patient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15 patients underwent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through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DCAB). All patients by endoscopic assist 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even patients were scheduled for a hybrid procedur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f non- LAD was performed 3 to 5 days preoperatively. Demographic data, perioperative outcome, and annual follow-up were obtained from all the patients. Results In-hospital mortality was 6.67%. The rate of conversion to full median sternotomy was 13.3%. Ventilation time was 6.9 ± 5.1 h. Blood loss volume was 241 ± 67.8 mL. ICU stay was 21.3 ± 10.8 h. Hospital postoperative stay lasted for 7.5 ± 1.3 days. Prior to PCI patients showed 100% patent LIMA (Tables 3 and 4). A mean follow-up was 8.5 months. One year graft patency rate was 100% (8/8 patients for 254-slice tomography). Two patients required reintervention. Conclusions Minimally invasive 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is a safe, feasible and efficacious approach with good results and should be performed in selected patients by surgeons with experience in minimally invasive bypass surgery plus collaboration with cardiologists, eluting s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revasculariz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endoscopic assistance OFF-PUMP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drug multivessel coronary disease
原文传递
应用多支动脉桥经左胸小切口与正中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5
作者 傅元豪 宫一宸 +2 位作者 张鲁锋 吴松 凌云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多支动脉桥进行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应用多支动脉桥行单纯非体外... 目的探讨应用多支动脉桥进行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应用多支动脉桥行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123例,根据患者需求及术者倾向选择正中切口(正中切口组,n=51)或左胸小切口(左胸小切口组,n=72)入路,在患者出院前利用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桥血管评估,术后随访终点指标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左胸小切口组远端吻合口(2.7±0.7)个,正中切口组(3.0±0.8)个,差异无显著性(t=-1.885,P=0.062)。左胸小切口组全动脉化比例较高[91.7%(66/72)vs.41.2%(21/51),χ2=36.762,P=0.000],围术期输血率较低[31.9%(23/72)vs.64.7%(33/51),χ2=12.920,P=0.000]。正中切口组围术期死亡1例。出院前对100例进行桥血管评估,其中左胸小切口组70例,正中切口组30例,复查吻合口共280个,2组桥血管总体通畅率(FitzGibbon A级)差异无显著性[94.2%(179/190)vs.94.4%(85/90),χ2=0.006,P=0.937]。118例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6~36个月),2组MACCE发生率[2.9%(2/70)vs.6.3%(3/48),χ2=0.808,P=0.369]和再次血运重建率[2.9%(2/70)vs.2.1%(1/48),χ2=0.000,P=1.00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MICS CABG应用多支动脉桥可行,手术策略更倾向于应用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桥血管通畅率、术后早期随访结果不亚于正中切口手术,且可减少围术期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桥血管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28
6
作者 胡盛寿 吴清玉 +2 位作者 任杰 王巍 孙晓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单次和多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各1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中左前外切口11例,右前外切口1例,左胸骨旁切口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单支移植11例,右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单支移植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移植合并大隐静脉与对角支及钝缘支搭蛇形桥1例。1例同时行心肌激光打孔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2±5.9小时。其中10例(76.9%)患者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50±0.95万元。4例患者平均随诊6.5±3.3个月,心绞痛消失,2例患者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冠状动脉旁路通畅。结论:微创CABG安全可靠,创伤小,早期结果满意。与体外循环下的CABG相比可以减少输血,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冠状动脉旁路 移植术 CABG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被引量:33
7
作者 凌云鹏 卢明喻 +4 位作者 鲍黎明 杨威 马玉良 刘健 王伟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总结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12-05 至 2013-10,87例患者接受 MIDCAB,其中 63 例为单纯 MIDC... 目的: 总结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12-05 至 2013-10,87例患者接受 MIDCAB,其中 63 例为单纯 MIDCAB 手术(单纯 MIDCAB 组),24例患者接受MIDCAB和PCI相结合的分站式Hybrid手术(Hybrid组)。Hybrid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严重的前降支病变, 合并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病变。Hybrid 组在 MIDCAB 围术期接受严格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结果: 24例分站式 Hybrid 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量,单纯 MIDCAB 组与 Hybrid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82±138)ml vs( 520±190)ml, P =0.47]。随访 1-11 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Hybrid 组 23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提示乳内动脉桥通畅。 结论:执行严格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分站式 Hybrid 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杂交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1例临床经验体会 被引量:16
8
作者 胡盛寿 吴清玉 +1 位作者 宋云虎 周玉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 ,并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  方法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996年 5月~ 1999年 12月完成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 1例 ,包括经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 ,并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  方法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996年 5月~ 1999年 12月完成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 1例 ,包括经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组 76例和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组 2 5例 ,其中 7例在胸腔镜辅助下获取内乳动脉。  结果 :OPCAB组 76例 ,旁路移植支数平均 2 .5 9支 ,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包括 :心室颤动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 ,出血二次开胸 3例 ,胸部切口感染 2例 ,肺部并发症 2例 ,肾部并发症 1例 ;MIDCAB组 2 5例 ,旁路移植支数平均1.10支 ,无手术死亡 ,围术期心肌梗塞行再次旁路移植手术 1例 ,出血二次开胸 1例 ,胸部切口感染 1例。  结论 :对于选择的患者 ,非体外循环下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志锋 凌云鹏 +5 位作者 崔仲奇 赵鸿 宫一辰 傅元豪 杨航 万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3-869,共7页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1.17%(1/85)vs.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vs.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vs.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vs.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min vs.(246.8±56.9)min,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h vs.(29.6±15.9)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h vs.(51.5±48.3)h]及住院时间[(18.3±3.2)d vs.(25.7±4.2)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vs.3.61%(3/83),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胸前外侧小切口 微创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脉多支病变 疗效结果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附7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盛寿 郑哲 孟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  方法 :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例 ,5例患者为单支左前降支病变 ,2例为双支病变。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视下游离内乳动脉 ,经 4~ 6 cm的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  方法 :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例 ,5例患者为单支左前降支病变 ,2例为双支病变。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视下游离内乳动脉 ,经 4~ 6 cm的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直视下完成内乳动脉和左前降支的吻合 ,其中 2例双支病变的患者围术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处理另外血管的病变。  结果 :游离内乳动脉的平均时间为 5 5分 ,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死亡 ,1例二次开胸止血 ,余 6例胸液量均少于 2 0 ml,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均少于 5小时 ,其中 3例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 ,除上述 1例二次开胸止血外 ,其他均于术后 7~ 10天顺利恢复出院。  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胸腔镜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多支冠脉病变临床效果及桥血管通畅率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鲁锋 杨航 +3 位作者 凌云鹏 张喆 赵鸿 万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818-820,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及移植血管通畅率.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12例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于我科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微创冠状动... 目的 总结分析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及移植血管通畅率.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12例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于我科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微创冠状动脉搭桥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术中共完成远端吻合口26个.术中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在直视下获取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搭桥,内窥镜获取下肢大隐静脉连接于升主动脉后与其他冠状动脉搭桥.无患者手术中转为开胸手术.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7.6±4.2)h,监护室停留时间(22.4±8.2)h.10例患者未输血,占83.3%(10/12).造影提示25(25/26,96.2%)个桥吻合口通畅.住院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发生.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安全有效,术后早期造影显示桥血管通畅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微创内镜切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附63例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正清 孔祥荣 +2 位作者 刘晓程 王凯 路万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51-953,共3页
目的介绍微创内镜切取大隐静脉(MIEVH)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应用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在连续CABG患者中,79例采用传统全程皮肤切口切取大隐静脉,63例采用MIEVH。结果微创术后腿部并发症明显减少,最显著的是切口无感染,下肢的疼痛... 目的介绍微创内镜切取大隐静脉(MIEVH)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应用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在连续CABG患者中,79例采用传统全程皮肤切口切取大隐静脉,63例采用MIEVH。结果微创术后腿部并发症明显减少,最显著的是切口无感染,下肢的疼痛和水肿明显减轻,切口小美容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全程SVG切口(P<0.05)。随访4~13个月(平均8.6个月),搭桥术后效果好。结论MIEVH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美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大隐静脉 冠状动脉搭桥术 微创
下载PDF
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维国 孙寒松 +3 位作者 胡盛寿 许建屏 吕锋 朱晓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总结72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用于左前降支旁路移植,并切取大隐静脉,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冠状动脉旁路移... 目的总结72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用于左前降支旁路移植,并切取大隐静脉,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1.4%),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4.2%).手术时间195.6±50.6 min,吻合口数2.3±0.8个(1~4个);术后气管内插管时间0~364 h,中位数11 h;住ICU时间1~23 d,中位数3 d;术后住院时间10.9±5.4 d(6~36 d,中位数9 d);胸腔引流量8.5±5.9 ml/kg;47例患者需输血,输血量为1 091.3±636.2 ml;所有患者胸部切口长9~11 cm.术后随访时间36.2±17.6个月,随访率92.9%(66/71),无远期死亡,心绞痛完全免除率65.2%(43/66);明显改善占27.3%(18/66).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小,无须特殊器械;皮肤切口小,美观;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获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充分再血管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 微创
下载PDF
13例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平 尤斌 +3 位作者 高峰 徐屹 许李力 刘硕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初步总结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体会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1日至2011年11月22日,单组完成MIDCAB 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7.4±13.6)岁,范围34~77岁;平均体质量(68.1±8.3)kg... 目的:初步总结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体会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1日至2011年11月22日,单组完成MIDCAB 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7.4±13.6)岁,范围34~77岁;平均体质量(68.1±8.3)kg;心胸比0.49±0.04;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瓣置换术(MVR),机械瓣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12例。结果:本组病例围术期及出院后死亡为零;平均手术时间为(4.0±1.0)h,3~5.5 h;气管插管时间平均(12.1±4.8)h,3.5~19 h;ICU时间平均(15.7±3.5)h,7~20 h;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平均(378.5±187.8)mL,未输血患者:13例(100%);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7±2.0)d,5~10 d;切口长度平均(7.5±1.4)cm,6~10.0 cm;出院时心功能1级3例、2级10例。结论: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期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和输血少,无胸骨感染、并发症和病死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心脏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左胸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振国 于洪泉 +4 位作者 邓三明 杨学永 王韬渊 刘旭 杨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10-512,共3页
目的由于近年来微创手术观念和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小切口非心肺转流术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比较微创左胸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66例冠心病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心肺转流... 目的由于近年来微创手术观念和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小切口非心肺转流术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比较微创左胸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66例冠心病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心肺转流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对42例冠心病经传统正中切口行非心肺转流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比较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切口长度、伤口感染情况与住院时间,术后第1、2、3周及术后1、2、3、6月进行随访。结果左胸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出血、心绞痛症状,仅胸骨正中切口组出现1例收口感染,其余无伤口感染裂开。左胸小切口组较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随访半年无绞痛等症状发生。结论左胸微创小切口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靠,近期临床效果显著,适用于单支血管病变或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重症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冠脉搭桥术 左侧胸部小切口 非心肺转流
下载PDF
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德军 郑清 +2 位作者 郝兴海 李绯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ideo-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VACAB)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2012年2~11月15例接受VACAB,采用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FloTrac/Vigileo监护...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video-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VACAB)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2012年2~11月15例接受VACAB,采用双腔支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FloTrac/Vigileo监护仪监测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和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等指标。胸腔镜辅助下获取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以及行血管吻合时,采取右侧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结果手术时间(247.4±44.1)min,其中游离IMA时间为(70.5±13.3)min,OLV时间为(185.2±29.5)min。术中回收自体浓缩红细胞(110.3±25.6)ml,术中出血量(238.7±50.1)ml,术中均未使用库血。T1时点(胸腔镜辅助下获取IMA时)和T2时点(关胸时)CI分别为(2.4±0.3)L.min-1.m-2和(2.9±0.6)L.min-1.m-2,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6.220,P=0.000);T1时点和T2时点SVV分别为(17.0±3.5)%和(12.3±2.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0.540,P=0.000)。3例在OLV刚开始时出现SpO2下降,经左肺持续吹入氧气2 L/min及右肺加用5 cm H2O呼气末正压通气等处理后SpO2升至97%以上。在ICU的带管时间为(6.9±3.5)h。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2±2.3)d,围术期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充分重视胸腔镜下手术时循环和呼吸管理的特殊性,维护好OLV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和氧供需平衡,以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麻醉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鑫 陈振强 +7 位作者 高岩 徐明 蒋英硕 秦星 鲍红光 穆心伟 赵扬 郭子黄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PCAB)手术方法及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5 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 4例 ,单支病变 10例 ,双支病变 15例 ,三支病变 2 6例。均经正中切口行OPCAB ,人均旁路移植 2 73...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PCAB)手术方法及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5 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 4例 ,单支病变 10例 ,双支病变 15例 ,三支病变 2 6例。均经正中切口行OPCAB ,人均旁路移植 2 73支 (1~ 5支 )。应用左乳内动脉 5 5支 ,大隐静脉 95支。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5 4例在术后 2~ 12 (平均 4 9± 2 6 )小时拔除气管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2 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结论 对于选择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 手术方法 OPCAB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递增法肺复张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钱敏 傅元豪 +1 位作者 凌云鹏 徐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肺复张(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ARM)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G)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肺复张(alveolar recruitment maneuver,ARM)对左胸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G)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择期MIDCABG 20例,术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TLV)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时分别实施PEEP递增法ARM,观察ARM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合水平的变化。结果TLV时,ARM 10 min后患者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较ARM前明显升高(t=15.983,P=0.000;t=15.983,P=0.00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t=14.606,P=0.000),肺动态顺应性及静态顺应性显著增加(t=8.452,P=0.000;t=3.612,P=0.002),肺驱动压显著下降(t=4.055,P=0.001)。TLV时,ARM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F=71.011,P=0.000),并持续到ARM结束后5 min(P=0.004);心脏指数显著下降(P=0.001),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显著增加(P<0.05),ARM结束后均逐渐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OLV时,ARM 10 min后患者氧分压及氧合指数较ARM前明显升高(t=11.535,P=0.000;t=11.535,P=0.00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t=6.216,P=0.000),肺动态顺应性及静态顺应性显著增加(t=10.697,P=0.000;t=6.447,P=0.000),肺驱动压显著下降(t=8.556,P=0.000)。OLV时,ARM可引起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F=75.692,P=0.000),并持续到ARM结束后5 min(P=0.000);ARM过程中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肺循环阻力指数显著增加(P<0.05),但ARM结束后5 min内均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OLV时ARM对心脏指数无明显影响(F=2.817,P=0.069)。结论MIDCAB术中间断行PEEP递增法ARM可提高患者氧合水平,改善组织缺氧,增加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对肺复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 肺保护通气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MIDCAB术治疗心肌桥与非心肌桥性左前降支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兆磊 梅举 +5 位作者 汤敏 马南 张後文 丁芳宝 刘浩 尹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比较微创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治疗心肌桥与非心肌桥性左前降支(LAD)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37例冠心病患者在我院行MIDCAB手术,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48~76(62.9±6.8)岁.术前冠... 目的 比较微创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治疗心肌桥与非心肌桥性左前降支(LAD)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37例冠心病患者在我院行MIDCAB手术,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48~76(62.9±6.8)岁.术前冠心病造影诊断:心肌桥致LAD重度狭窄12例(心肌桥组),非心肌桥性LAD闭塞或LAD重度狭窄25例(非心肌桥组).37例患者均经左胸前侧第4或第5肋间6 cm左右的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完成LIMA-LAD吻合.结果 全组37例MIDCAB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正中开胸手术,手术时间为117~143 min,围术期均未输血.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4~16 h,ICU停留时间为22~45 h,术后住院时间为6~10 d,全部患者术后无急性心梗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及术后死亡,心肌桥组与非心肌桥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87 (27.59±19.15)个月,所有患者均做多层CT检查,LIMA-LAD吻合口通畅率为100%,全部患者没有心绞痛症状.结论 MIDCAB治疗心肌桥与非心肌桥性LAD病变可取得相同的优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手术 心肌桥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中期结果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哲 胡盛寿 周玉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单人连续完成的OPCAB(OPCAB组)90例和CCABG(CCABG组)115例,比较其术前、术后早期及中期随访结...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单人连续完成的OPCAB(OPCAB组)90例和CCABG(CCABG组)115例,比较其术前、术后早期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手术死亡1例。OPCAB组较CCABG组三支病变比率低(59%比78%),平均旁路移植支数少(3.6±0.8比4.3±1.0),手术并发症低(9.8%比14.6%),但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结果OPCAB组中8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4.4%),随访时间15.65±6.76(5~28)个月;CCABG组中108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3.9%),随访时间17.95±7.35(3~28)个月。随访期间OPCAB组和CCABG组的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再血管化率分别为0%和3.7%(有显著性差异,P<0.05)、1.2%和0.9%、1.2%和0.9%。结论对于选择性病例,OPCAB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早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伤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