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陈艳江 马彩艳 徐建梅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早产儿RDS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给药组和微创... 目的 分析经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早产儿RDS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给药组和微创给药组,各74例。微创给药组给予LISA治疗,常规给药组按照常规给药方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情况、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给药组比较,微创给药组72 h内有创机械通气率、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更低(P <0.05),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酸碱度(pH)升高(P <0.05),微创给药组高于常规给药组(P <0.05);2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P <0.05),微创给药组低于常规给药组(P <0.05)。与常规给药组比较,微创给药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 早产儿RDS经LISA治疗可改善治疗情况,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 肺表面活性剂 血气分析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极早产儿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近期临床结局研究
2
作者 罗翠仪 金青 +4 位作者 蔡志勇 刘进娣 朱敏 贾丽娅 朱跟娣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9期57-63,共7页
目的评估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IST)对极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妇幼保健院分娩、实施二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且首剂给药方式为MIST的183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 目的评估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IST)对极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妇幼保健院分娩、实施二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且首剂给药方式为MIST的183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二剂PS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重复MIST组(rMIST组,n=112)和气管插管组(ETT组,n=71)。分析比较两组极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及相关预后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IST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rMIST组患儿第二剂PS前最高吸入氧浓度(FiO 2)低于ETT组,首剂与第二剂PS应用间隔时间长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9、4.115,P<0.05);rMIST组机械通气比率、通气时间和BPD发生率低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4.825、1.599、4.54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MIST为BPD发生的保护因素,使用机械通气和通气时间较长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及95%CI分别为0.863(0.162~0.913)、2.002(1.114~4.116)、2.058(1.011~5.026)。结论对极早产儿重复实施MIST,可降低其机械通气的比率,可能会降低其BP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临床结局
下载PDF
两种不同技术PS给药对NRDS并呼吸困难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叶桂姣 郝艳萍 王莉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79-2084,2089,共7页
目的:对比不同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 目的:对比不同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INSURE)PS给药联合咖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ISA)PS给药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的疗效,患儿达到纠正年龄36周时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MV)、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25%、50%及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治疗前与治疗后24h的呼吸力学指标[气道阻力、静态肺顺应性、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血气分析值[氧分压(PaO_(2))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pH]、患儿接受治疗的各项时间指标(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4h后,观察组疗效(94.3%)高于对照组(88.8%),患儿达到纠正年龄36周时RR、气道阻力与内源性PEEP低于对照组,MV、TPTEF/TE、VPEF/VE、FEF25%、FEF50%、FEF75%、静态肺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气分析值部分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恢复,且观察组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8.63±1.83d)少于对照组(20.57±2.07d)(均P<0.05)。各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INSURE技术与LISA技术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NRDS早产儿均有一定疗效,但LISA技术疗效更好,对早产儿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血气值均有良好影响,并能促进患儿康复,用药及住院期间未增加早产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 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 肺表面活性物质 咖啡因 肺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郭小霞 谢秀春 +2 位作者 吴夏颖 王苗 李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和观察组(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胃管微创注入P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及Fi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18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呼吸系统阻力(Rrs)、肺动态顺应性(C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rs低于对照组,Cr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胃管微创注入PS联合NCPAP可减轻NRDS患儿的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肺功能及血氧状态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微创注入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氧状态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慧强 童笑梅 +19 位作者 韩彤妍 张慧 郭明 张雪峰 刘新建 张翔 张铭涛 刘芳 暴丽莎 郑军 田秀英 高琦 张婉娴 段洋 孙夫强 郭玮 李玲 肖敏 刘伟力 姜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1-237,共7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M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MISA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方式(M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MISA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胎龄≤32周,且临床考虑为RDS早产儿(n=148)的基本信息、围产期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临床转归等病例资料.根据MISA治疗是否失败(MISA失败定义为MISA后72 h内需要机械通气)分为MISA失败组(n=16)和MISA成功组(n=132).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SA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结果MISA失败率为10.8%(16/1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前RDS>Ⅱ级发生率高、用药前平均动脉压低、用药前脉压差大、首次给药剂量低、注药时间及总操作时间长是MISA失败的危险因素(分别OR=5.983、1.210、1.183、1.055、1.036、1.058,P<0.05).控制上述高危因素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SA失败组BPD的发生率高(OR=8.537,P<0.05).结论给药前RDS程度重、血压监测平均动脉压低、脉压差大是MISA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PS给药剂量低、注药时间及总操作时间长可能增加MISA失败的风险;MISA失败可能导致早产儿BPD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给药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下载PDF
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新建 闫向真 +2 位作者 韩艳梅 冉说 梁红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出生的1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各6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预防组... 目的探究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出生的1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各6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预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微创给药的方式应用PS,比较两组患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及7d内病死率,治疗前、治疗后24h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及7d内病死率分别为11.11%和6.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97%和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两组PaCO_2水平显著降低,PaO_2和p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住院时间、吸氧时间、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S微创给药可显著降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及7d病死率,预防作用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给药 早产儿 肺透明膜病 预防价值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佩 夏世文 +1 位作者 祝华平 彭斯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6期95-98,1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胎龄26~34周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 目的探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胎龄26~34周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早产儿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组,20例)和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组,20例),LISA组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下经直接喉镜直视下向气管内置入5F胃管并缓慢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INSURE组采用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行NCPAP,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呼吸机参数需求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ISA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1例、心动过缓1例、呼吸暂停0例、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1例,明显低于INSURE组的SpO2下降9例、心动过缓8例、呼吸暂停8例、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7例;LISA组6 h后氧浓度下降比例为19%,高于INSURE组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再次使用PS、死亡率、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颅内出血等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ISA是治疗RD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INSURE技术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卫武 何晓红 +5 位作者 高丽娟 王传光 蓝菊红 吕卓超 孙增贤 兰俊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8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胃管代替气管导管注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在早产儿NRDS的替代... 目的探讨采用胃管代替气管导管注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在早产儿NRDS的替代中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患儿分为两组,将采用MIST方法的患儿确认为观察组(n=45);使用INSURE方法为对照组(n=45)。记录两组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量,气管插管次数,插管时间,有创、无创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观察治疗中患儿发生气胸,早期败血症等并发症及镇静治疗情况等。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产前激素使用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首次插管1次性成功率,首次气管插管时间,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总剂量,再次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插管时间,有创、无创通气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有69%的患儿不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而对照组患儿需要麻醉镇静的患儿增加,提高了气管插管率,延长了通气时间。结论采用MIST方法给药治疗损伤小,不需要镇静,减少给药次数,节约给药量,减少有创与无创通气时间,有效降低治疗期间患儿的并发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微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软通道微创技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佰涛 陈春林 +1 位作者 陈力行 孙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本院神经外科因高血压诱发脑出血而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的患者19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采用开颅手术的1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本院神经外科因高血压诱发脑出血而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的患者19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采用开颅手术的1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其中治疗7 d后的总有效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治疗3个月的总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具有神经功能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通道技术 微创 高血压脑出血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华一峰 张瑞智 +5 位作者 余波 杨甜甜 赵明莉 赵蛟 曹梦龙 郑龙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微创技术对复杂牙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进行牙拔除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拔牙术,观...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微创技术对复杂牙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进行牙拔除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拔牙术,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微创拔牙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畏惧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畏惧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应用微创技术对复杂牙进行拔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患者痛苦及畏惧心理,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传统拔牙术 复杂牙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郭洪波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8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骨科创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传统手术组(49例)和微创手术组(5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切口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骨科创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传统手术组(49例)和微创手术组(5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切口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两组相比有差异(t=5.452,t=11.358,t=28.560,t=9.210,t=6.820;P<0.05);术后微创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8%,传统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4%,且微创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相比有差异(x^2=12.325,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为96.08%,传统手术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为83.67%,微创手术组满意度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有差异(H=16.465,P<0.05)。结论:微创技术治疗骨创伤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易接受,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结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ACTH、sTREM-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倩 李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6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结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对ACTH、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结合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对ACTH、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HHHFNC结合常规PS给药,观察组采用HHHFNC结合微创PS给药。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观察组的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两组患儿的ACTH、sTREM-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次PS应用、气胸、72 h内机械通气、BP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 d内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结合微创PS可改善NRDS患儿的通气状态,调节ACTH、sTREM-1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利于患儿快速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MIST与INSURE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阵 王文辉 +2 位作者 武玉猛 桑旭 陈信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MIST)与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INSURE)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 目的观察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MIST)与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INSURE)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INSURE治疗,观察组应用MIST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二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并观察血气分析指标变化趋势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87.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二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 O2)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 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肺出血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DS患儿采用MIST治疗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促使肺功能有效恢复,预防并发症,尽早出院,治疗效果较INSURE技术优越,可作为临床首选救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T INSURE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微创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肺部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丽娟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29-32,3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性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肺部影像学表现。方法择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INSUR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LISA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微创性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肺部影像学表现。方法择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INSUR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LIS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血气分析指标、不良反应事件及肺部影像学表现。结果两组二次PS使用率、给药成功率、NAPAP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72h内MV率为8.57%,低于对照组(28.57%,P<0.05);于T_(2)、T_(3)、T_(4)及T_(5)时点,两组PaO_(2)水平较T1时点均上升,PaCO_(2)、FiO_(2)水平则下降(P<0.05);于T_(4)、T_(5)时点,观察组Fi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影像学特征分析,两组共计7例重度病症(“雪花征”样肺实变,已累及所有分区)、48例中度病症(“雪花征”样肺实变,尚未累及全部肺野)及15例轻度病症(呈“磨玻璃征”样肺实变,累计范围不限),经PS治疗6h、12h及24h后,给予LUS复查,两组NRDS患儿肺脏影像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LISA及INSURE治疗NRDS均可起到较好疗效,但LISA整体获益更高,血气指标有一定改善,可降低72h内MV使用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微创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微创去腐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光英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年第4期107-108,11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去腐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就诊治疗的98例龋齿(患牙120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49例(患牙62颗)和常规组49例(患牙58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单牙治疗时间及随... 目的探讨微创去腐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就诊治疗的98例龋齿(患牙120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49例(患牙62颗)和常规组49例(患牙58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单牙治疗时间及随访1年的龋齿复发率、填充物脱落率。结果微创组无疼痛例数明显多于常规组(χ~2=5.709,P=0.017),微创组剧烈疼痛例数少于常规组(χ~2=8.711,P=0.003);微创组单牙平均治疗时间少于常规组(t=12.020,P<0.001);微创组龋齿复发率(4.84%)和填充物脱落率(3.23%),均低于对照组(17.24%)和(18.07%)(χ~21=4.772,P1=0.029;χ~2=7.685,P2=0.006)。结论在龋齿患者中应用微创去腐技术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降低龋齿复发率及填充物脱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去腐技术 龋齿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应用
16
作者 邓提虎 《大医生》 2020年第20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分娩的68例早产儿各项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应用常规机械通气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常规机... 目的探究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分娩的68例早产儿各项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应用常规机械通气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基础上实施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的早产儿设为观察组,每组34例。记录两组肺透明病发生率、7 d内死亡率、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肺透明膜病发生率、7 d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氢离子浓度指数(pH)水平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下降,比较发现观察组升幅、降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能够改善早产儿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早产儿死亡率、肺透明膜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 早产儿 肺透明膜病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无创持续性气道压力在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温可崇 陈广明 +1 位作者 梁振才 叶柳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及无创持续性气道压力(ncpap)在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0例NRDS低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及无创持续性气道压力(ncpap)在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0例NRDS低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ncpap+LISA,n=22)和对照组(ncpap,n=28)。比较两组疗效、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治疗1 d的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5%vs.67.86%),而无创通气时间[(3.52±1.12)d vs.(4.36±1.39)d]、住院时间[(17.21±2.65)d vs.(19.87±3.43)d]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 d的血氧分压(PaO_(2))、pH值均升高,而同期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1 d的PaO_(2)、pH值均高于对照组,而同期OI、PaCO_(2)则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A及ncpap联合应用于低体重早产儿NRDS治疗中可改善疗效和缺氧状况,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并促进患儿康复,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持续性气道压力 低体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小燕 王慧琴 +4 位作者 张彬 陆天慧 马红星 程龙慧 闫国秀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为RDS、胎龄在25~32周的RDS早产儿82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为RDS、胎龄在25~32周的RDS早产儿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LISA技术,36例)和B组[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46例]。A组采用LISA技术完成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方法,B组采用INSURE技术完成PS给药。结果用氧总时间A组(30.67±15.03)h,B组(39.06±18.17)h;住院总时间A组(41.67±15.78)h,B组(49.60±17.09)h;辅助通气总时间A组(21.76±10.16)h,B组(28.89±13.22)h,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儿2次PS发生率、PS反流发生率和72 h机械通气治疗率分别为0.00%(0/36)、2.78%(1/36)和5.56%(2/36),显著低于B组的15.22%(7/46)、17.39%(8/46)和21.74%(10/46)。A组病儿气胸、有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分别为2.78%(1/36)、27.78%(10/36)和27.78%(10/36),显著低于B组的19.57%(9/46)、50.00%(23/46),52.17%(24/46)。结论采用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可有效缓解病儿呼吸情况,保证PS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技术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奕余 谭小华 +4 位作者 陈瑞琦 袁菲菲 魏坚伟 孔娟 钟鑫琪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11期1703-1709,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给药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神经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出生后即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给药技术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神经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出生后即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治疗的新生儿92例,根据PS给药方式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微创组;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纠正胎龄35周时神经发育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微创组患儿72 h内有创通气率低于气管插管组(2.27%vs 14.03%,P=0.0396,),微创组轻度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16.28%vs 36.73%,P<0.05);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指标(如住院期间再次使用PS、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时长、总用氧时长等)和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如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等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期间神经行为评分<35分的比例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能降低早产儿72 h内机械通气率及住院期间轻度颅内出血发生率,且对短期临床疗效、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短期神经结局等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海英 潘朝艳 王书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34-2338,共5页
目的比较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微创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0例,依据PS治疗方法分为雾化组和微创组,各50例。雾化组通过振动筛网雾... 目的比较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微创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0例,依据PS治疗方法分为雾化组和微创组,各50例。雾化组通过振动筛网雾化器系统注射PS,微创组在喉镜引导下经声门向气管插入一次性使用呼吸道用吸引导管,向气管注入PS。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参数[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吸入氧浓度(Fi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FVC],炎症因子[核因子-κB(NF-κB)、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使用PS(PS)次数、吸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吸气峰压、PEEP、FiO_(2)、PaCO_(2)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aO_(2)、SaO_(2)、FEV1、FEV1/FV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吸气峰压、PEEP、呼吸频率、FiO_(2)、PO_(2)、SaO_(2)、PaCO_(2)、FEV1、FVC、FEV1/FVC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NF-κB、IFN-γ、CRP、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NF-κB、IFN-γ、IL-10、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组患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40.00%,明显低于微创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组患儿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02±7.12)、(63.02±9.45)d,明显短于微创组[(56.02±9.25)、(74.02±9.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的使用PS次数、无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PS与微创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雾化PS更能减少患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缩短患儿的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雾化 微创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