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astic-plastic contact force history an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r plate subjected to impact by a projectile 被引量:5
1
作者 L.B.Chen F.Xi J.L.Yang Solid Mechanics Research Center,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Shando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Jinan 250014,China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15-425,共11页
A new elastic-plastic impact-contact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adopting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acceleration for elastic-plastic continue at finite deformation, and with the aid of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 new elastic-plastic impact-contact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adopting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acceleration for elastic-plastic continue at finite deformation, and with the aid of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proposed model is applied in the problem of dynamic response of a clamped thin circular plate subjected to a projectile impact centrally. The impact force history an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plate is studied in detail.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f the impact force and plate deflec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s with those of LDA experimental data. Linear expressions of the maximum impact force/transverse deflection versus impact velocity are given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plastic contact model ImpactCircular plate contact force minimum principleof acceler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Surface Texturing on Lubricating Condition under Point Contact Using Numerical Analysis 被引量:3
2
作者 Yuji Ohue Hideki Tanaka 《Engineering(科研)》 2013年第4期379-385,共7页
The contact fatigue life of machine elements is affected by pitting, wear and so on, under heavier loading conditions. Increasing the fatigue life requires mainly the improvements of lubricating condition, operating c... The contact fatigue life of machine elements is affected by pitting, wear and so on, under heavier loading conditions. Increasing the fatigue life requires mainly the improvements of lubricating condition, operating condition and materia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ubricating cond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of the microscopic surface texturing and the contact modes of machine elements. In this paper, thus, the pressure and oil film thickness of the contact between sphere and the plate with 5 kinds surface texturing were calculated using a commercial software based on Reynolds equation. There was sufficient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the dimple shape was the optimum texturing to increase the lubricating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bricating Surface TEXTURING Point contact DIMPLE minimum OIL Film Thickness
下载PDF
Modeling approach for axial contact stiffness of ball screws
3
作者 孔德顺 Wang Min +1 位作者 Liu Xuebin Gao Xiangshe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8年第1期46-52,共7页
Axial stiffness of ball screws has great effects on accuracy of positioning,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xial contact stiffness modeling of ball screws is the key problem in dynamic analysis of... Axial stiffness of ball screws has great effects on accuracy of positioning,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xial contact stiffness modeling of ball screws is the key problem in dynamic analysis of ball screws. Aiming at obtaining axial stiffness of ball screws considering microscopic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tact surfaces,a new analytical method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axial contact stiffness of ball screws and combine the minimum excess principle with Mandelbort( MB)fractal theory in this research. The minimum excess principle is employed to conduct normal stress analysis. And the Mandelbort fractal theory is adopted to obtain contact stiffness in ball screw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alidated by the self-designed experimen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s that axial contact stiffness of ball screws could be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 theory AXIAL contact stiffness BALL SCREW contact stress minimum EXCESS
下载PDF
延长油田低渗油藏注CO_(2)后原油相态特征研究
4
作者 成志刚 欧阳华劲 +2 位作者 郭栋栋 薛泽 郭红强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为了解决延长低孔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面临水淹水窜等一系列开发矛盾问题,通过室内CO_(2)与原油PVT相态实验和细管实验测试,研究了地层原油中注CO_(2)后相态变化特征及CO_(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注CO_(2)后,... 为了解决延长低孔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面临水淹水窜等一系列开发矛盾问题,通过室内CO_(2)与原油PVT相态实验和细管实验测试,研究了地层原油中注CO_(2)后相态变化特征及CO_(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注CO_(2)后,饱和压力逐渐上升,原油膨胀能力很强,目前地层压力下地层原油的体积膨胀系数为1.2023,原油粘度的最大降幅可以达到70%以上,细管实验表明CO_(2)与地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22.51 MPa,原始地层压力下不能实现混相驱。该研究为延长油田注CO_(2)驱油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延长低渗透油藏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 多级接触 相态变化 最小混相压力
下载PDF
我国涉外民事“适当联系”规则的法教义学分析
5
作者 李海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6-96,共11页
我国涉外民事“适当联系”规则始于司法实践,而后为立法规范所确认。2023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第三百零一条和第三百零四条分别为“适当联系”规则的特殊地域管辖规范、否定外国法院管辖权规范和境外... 我国涉外民事“适当联系”规则始于司法实践,而后为立法规范所确认。2023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第三百零一条和第三百零四条分别为“适当联系”规则的特殊地域管辖规范、否定外国法院管辖权规范和境外生效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规范。上述“适当联系”规则的三个条文在适用上存在标准模糊、尺度不明等内在风险,可能会引发法官职权过度扩张、侵害当事人权益及破坏现有规范体系的统一性等外在风险。在涉外纠纷“联系论”下,我国新设“适当联系”规则介于实际联系原则和最低限度联系原则,应当弹性把握。在援用“适当联系”规则时,应根据所援引条文的不同在适用要件和适用范围两方面作出限制。藉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涉外民事纠纷,仍需进一步细化类型,并以必要管辖权作为合目的性的兜底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当联系 实际联系原则 最低限度联系原则 涉外管辖
下载PDF
大风区接触网线路参数对附加导线舞动的影响
6
作者 赵珊鹏 陈智涛 +3 位作者 张友鹏 王思华 葛威 张鹏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3,共10页
针对大风环境下兰新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发生剧烈舞动以及线间放电的现象,依据接触网附加导线结构特点,建立了附加导线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附加导线进行找形计算。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接触网附加导线处的随机风场,并对导线模型施加风... 针对大风环境下兰新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发生剧烈舞动以及线间放电的现象,依据接触网附加导线结构特点,建立了附加导线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附加导线进行找形计算。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接触网附加导线处的随机风场,并对导线模型施加风荷载,利用无条件稳定Newmark法以及荷载增量法,分析接触网线路参数对附加导线舞动及线间距离的影响规律,并给出相应的舞动防治措施。结果表明:40 m及更小档距对导线在低风速及高风速下的舞动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将附加导线运行张力提高至6.5 kN,导线阻尼比提高至1.5%及以上能有效降低两条导线的舞动剧烈程度;接触网附加导线的档距过大,运行张力及阻尼比过小,将导致导线舞动时悬挂点张力过大,易引起导线掉线、断线等事故;随附加导线档距减小、运行张力及阻尼比增大,线间最小距离呈递增趋势;不同线路参数下(档距、运行张力及阻尼比)附加导线舞动时线间最小距离均随风速增大出现减小趋势。本研究可为兰新高铁大风区段接触网附加导线舞动及线间放电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动特性 线间最小距离 附加导线 接触网 兰新高铁
下载PDF
齿轮马达转速/转矩输出脉动的差异化及其最小化
7
作者 李玉龙 侯鑫宇 +1 位作者 章丽华 宋安然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7,共5页
为了弥补齿轮马达输出脉动现有研究的不足,建立了一套输出脉动最小化的高效解析方法。基于齿轮泵的流量脉动式,推导出马达输出转速/转矩的脉动式,并进行相应的差异化判别;分析了马达脉动最小化与齿数、重合度最大化的关系,并基于无根切... 为了弥补齿轮马达输出脉动现有研究的不足,建立了一套输出脉动最小化的高效解析方法。基于齿轮泵的流量脉动式,推导出马达输出转速/转矩的脉动式,并进行相应的差异化判别;分析了马达脉动最小化与齿数、重合度最大化的关系,并基于无根切齿廓的构造特征,由最大齿顶压力角和最小齿顶圆心角,解析出对应于脉动最小化下的齿廓参数。结果表明,马达转矩与泵流量具有相同的理论脉动系数,但小于转速的理论脉动系数;输出脉动的最小化等价于重合度的最大化,重合度的最大化等价于齿顶压力角和齿数的最大化;许可的最大齿顶压力角和最小齿顶圆心角是决定输出脉动最小化程度的两个关键性能参数,齿廓参数均可由二者通过解析方法得出。从而纠正了齿轮马达输出转速/转矩具有相同脉动系数的现有经典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马达 输出脉动 脉动最小化 无根切 重合度 齿数
下载PDF
基于智能算法的齿轮副传动优化设计
8
作者 薛哲元 徐江 《重型机械》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对两级渐开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齿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齿轮强度计算标准和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对齿轮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较大有影响的参数,以最小中心距为目标函数,以齿轮强度、尺寸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两级渐开线... 为对两级渐开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齿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齿轮强度计算标准和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对齿轮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较大有影响的参数,以最小中心距为目标函数,以齿轮强度、尺寸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两级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基于智能算法(遗传算法)对齿数、模数、螺旋角等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齿轮的最小中心距减少了28.99%,有效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圆柱齿轮 接触强度 智能设计 遗传算法 最小中心距
下载PDF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研究
9
作者 姜宇 樊智敏 +2 位作者 姜春雷 孙旭睿 闵令竹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9-569,共11页
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上的载荷非均匀分布,使得载荷计算困难。采用现有的方法或过于简化导致精度不足,或过于复杂使得计算量大、耗时长,并不适用于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研究。为此,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等分为若干段,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 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上的载荷非均匀分布,使得载荷计算困难。采用现有的方法或过于简化导致精度不足,或过于复杂使得计算量大、耗时长,并不适用于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研究。为此,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等分为若干段,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载荷分布模型,综合有限元法对轮齿载荷分布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双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点,求解了时变接触线,将每一啮合时刻下的齿轮接触线“分段”;然后,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的载荷分布模型,综合有限元法对齿轮轮齿载荷分布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双渐开线齿轮与普通渐开线齿轮的载荷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输入扭矩、齿宽对双渐开线齿轮轮齿载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载荷分布模型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在10%之内,载荷分布模型合理可靠;双渐开线齿轮沿接触线方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节线附近载荷值最大;同参数、同工况下的双渐开线齿轮载荷波动幅度小于普通渐开线齿轮;输入扭矩增加,双渐开线齿轮节线附近载荷分布发生突变;齿宽增加,双渐开线齿轮沿接触线载荷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齿轮 齿轮轮齿接触线载荷分布 时变接触线 分段法 最小势能原理 载荷分布模型 输入扭矩 齿宽
下载PDF
最小期望接触面积下的电枢臂弯曲形状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永胜 鲁军勇 +2 位作者 谭赛 李玉 李白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39,共5页
电枢结构直接影响电枢轨道间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等接触特性,进而决定电磁发射状况。为此,通过对不同接触面积下的电磁发射装置进行瞬态电磁场分析,得到了C形固体电枢与轨道间的最小期望接触面积。在假设电枢臂为悬臂梁的条件下,综合趋... 电枢结构直接影响电枢轨道间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等接触特性,进而决定电磁发射状况。为此,通过对不同接触面积下的电磁发射装置进行瞬态电磁场分析,得到了C形固体电枢与轨道间的最小期望接触面积。在假设电枢臂为悬臂梁的条件下,综合趋肤效应和接触电阻的接触层模型,确立了分布力载荷。在此基础上,基于分布力载荷作用下电枢臂变形的挠曲线,得到了电枢臂弯曲形状与枢轨界面间接触压力及接触面积的关系。该研究为电枢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悬臂梁 分布力 最小期望接触面积 挠曲线
下载PDF
美国反洗钱“长臂管辖”的渊源与演变 被引量:19
11
作者 蔡宁伟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7-113,共17页
2008年次贷危机后,反洗钱逐步成为金融监管跨境执法的重点关注对象,而长臂管辖原则这一具有"单边主义"色彩的管控手段,成为美国反洗钱跨境执法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美国反洗钱长臂管辖原则的来龙去脉,梳理了长臂管辖的三类... 2008年次贷危机后,反洗钱逐步成为金融监管跨境执法的重点关注对象,而长臂管辖原则这一具有"单边主义"色彩的管控手段,成为美国反洗钱跨境执法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美国反洗钱长臂管辖原则的来龙去脉,梳理了长臂管辖的三类适用情形和四种判定原则,并对2008-2018年间45家机构54次遭受美国1亿美元及以上的反洗钱巨额处罚的案例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发现美国反洗钱处罚具有处罚主体的"交叉性"、涉嫌类罪的"行业性"和处罚金额的"威慑性"三大特征。鉴此,本文提出了持续完善我国反洗钱域外管辖、持续研究国外长臂管辖的实际判例以及密切关注美国反洗钱执法的新变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臂管辖 实际存在 最低联系 反洗钱
下载PDF
“最低限度联系”与网络管辖权──美国有关网络管辖权的判例及其发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韦燕 《河北法学》 2001年第1期7-9,共3页
网络所构筑的跨越地域界限的虚拟世界,向现实的地域管辖权提出了挑战。仅仅通过网络的虚拟存在是否构成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基础?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网络案件中,法院又该以什么标准或依据行使管辖权?美国法院在其... 网络所构筑的跨越地域界限的虚拟世界,向现实的地域管辖权提出了挑战。仅仅通过网络的虚拟存在是否构成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基础?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网络案件中,法院又该以什么标准或依据行使管辖权?美国法院在其近年来判例中对“最低限度联系”原则进行解释和发展,为网络管辖权确定了初步的规则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网络管辖权 最低限度联系 被动式 交互式 美国
下载PDF
刍议我国涉外管辖权缺陷及完善构想——以包头空难和美国长臂管辖为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军 钱鹏 +2 位作者 张义 骆单丹 张曼迪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3-76,80,共5页
现阶段我国涉外民商事诉讼法律规范存在立法呆板,缺少类似"长臂管辖"的灵活规定;自由裁量空间小,不方便法院原则精神缺失;法规编排不科学,法规法条零散混乱;涉外管辖规定过于粗泛,部分管辖权过于宽泛的缺陷。通过比对分析,提... 现阶段我国涉外民商事诉讼法律规范存在立法呆板,缺少类似"长臂管辖"的灵活规定;自由裁量空间小,不方便法院原则精神缺失;法规编排不科学,法规法条零散混乱;涉外管辖规定过于粗泛,部分管辖权过于宽泛的缺陷。通过比对分析,提出统一我国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扩大协议管辖的范围,限制少数条款过宽管辖,建立我国长臂管辖制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空难 长臂管辖 缺陷 最低限度联系 不方便法院原则
下载PDF
MB模型的修正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54-59,66,共7页
由于MB模型存在3个缺陷,工程上会引入无法接受的误差.本文修正了MB模型的后两个缺陷.针对第2个缺陷,提出了实际临界接触面积、最小有效分形维数、量纲一的最大有效分形粗糙度参数、最小有效材料特性等术语.根据MB模型和提出的计算术语,... 由于MB模型存在3个缺陷,工程上会引入无法接受的误差.本文修正了MB模型的后两个缺陷.针对第2个缺陷,提出了实际临界接触面积、最小有效分形维数、量纲一的最大有效分形粗糙度参数、最小有效材料特性等术语.根据MB模型和提出的计算术语,对两弹塑性接触粗糙表面的接触行为及界面的静摩擦因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的静摩擦因数首先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界面的静摩擦因数随分形粗糙度参数的增加而减小,但随材料特性的增加而增加,也随总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较小或分形粗糙度参数较大或材料特性较小时,静摩擦因数-量纲一的总法向载荷曲线为凸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模型 临界面积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最小有效分形维数
下载PDF
基于MEPE和EHL理论的渐开线斜齿轮啮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苑士华 董辉立 李雪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以斜齿轮为研究对象,应用最小弹性势能原理(MEPE)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EHL),采用多重网格数值求解法获得了斜齿轮在不同啮合位置及沿接触线方向的载荷分布,压力与膜厚分布,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螺旋角下基于MEPE理论和基于接触线长比例... 以斜齿轮为研究对象,应用最小弹性势能原理(MEPE)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EHL),采用多重网格数值求解法获得了斜齿轮在不同啮合位置及沿接触线方向的载荷分布,压力与膜厚分布,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螺旋角下基于MEPE理论和基于接触线长比例理论的载荷分布模型及数值仿真结果.结果表明:沿啮合线方向,载荷在啮合中间段达到最大值,螺旋角越大,载荷分布趋于平均;受综合曲率半径和载荷分布的影响,压力分布在啮合中间段较高,膜厚沿啮合线缓慢变化,节点处稍有下降;沿接触线方向,载荷变化平缓,近似呈抛物线,最小膜厚单向线性变化,而压力则在两端具有较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斜齿轮 弹流润滑 最小弹性势能 有限长线接触
下载PDF
高速滚珠丝杠副非赫兹接触应力计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民 孙铁伟 +2 位作者 董朝阳 孔德顺 高相胜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86,共9页
在滚珠丝杠副运动过程中,滚珠与滚道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导致滚珠丝杠副精度衰退,降低其精度保持性。针对高速滚珠丝杠副螺旋线滚道接触区域的非对称性,采用传统的赫兹接触理论对丝杠和螺母滚道接触几何形状和关系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提出... 在滚珠丝杠副运动过程中,滚珠与滚道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导致滚珠丝杠副精度衰退,降低其精度保持性。针对高速滚珠丝杠副螺旋线滚道接触区域的非对称性,采用传统的赫兹接触理论对丝杠和螺母滚道接触几何形状和关系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余能原理对高速滚珠丝杠副滚珠与滚道之间的法向接触应力进行分析计算的方法。首先,基于Frenet−Serret坐标转换公式建立滚珠丝杠副坐标系,对滚珠与滚道接触点处的接触情况进行几何描述,并通过2维插值算法重新进行网格划分以便于后续的接触力学分析;对滚珠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区域和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分析,提高数值计算的精确性;为了解决接触问题计算求解过程复杂、收敛速度缓慢,通过运用变分原理将接触问题转成极值问题,采用共扼梯度法进行循环迭代来实现快速收敛求解,提高接触数值解法的计算效率,求解出滚珠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分布;由于接触表面变形的计算相当于求影响系数矩阵与法向压应力之间的卷积,2维卷积运算和对应的2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被用于求解接触问题的数值解。在数值求解中,主要的计算量集中在弹性变形的计算上,使用2维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技术方便快速地计算接触区域弹性变形。将最小余能原理与赫兹接触理论分别用于求解光滑的球与平面之间的弹性接触应力分布,将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计算数值重合度很好,验证了基于最小余能原理求解接触应力分布的正确性;基于最小余能原理分析螺旋升角对滚珠与滚道接触点处的接触面积和弹性变形的影响,并将该方法所得结果与赫兹接触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赫兹接触解与最小余能非赫兹接触精确解相比,随着滚珠丝杠副滚道螺旋升角的增大,丝杠与滚珠接触点A处的误差始终大于螺母与滚珠接触点B处的误差,丝杠滚道与滚珠接触点A处非赫兹解接触应力峰值逐渐变小,螺母滚道与滚珠接触点B处非赫兹解接触应力峰值逐渐增大,且接触点A处应力峰值始终大于接触点B处峰值,计算所得滚珠与滚道接触区域的面积和长短轴有所不同。最小余能原理非赫兹接触计算方法可以准确计算滚珠和滚道接触区域应力分布,并且可以全面和准确的计算滚道磨损带的宽度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小余能非赫兹接触解可以有效提高滚珠丝杠副接触应力分布计算精度,保证滚珠丝杠副的精度保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副 接触应力 最小余能原理 共轭梯度法 赫兹接触
下载PDF
网络纠纷案件的管辖权确立标准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刁胜先 许柯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8-52,共5页
网络所构筑的跨越地域界限的虚拟世界,向现实的地域管辖权提出了挑战。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管辖权确立标准。美国法院在其今年来的判例中使用"最低限度联系"原则为网络管辖权确定了初步的规则和标准。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将&qu... 网络所构筑的跨越地域界限的虚拟世界,向现实的地域管辖权提出了挑战。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管辖权确立标准。美国法院在其今年来的判例中使用"最低限度联系"原则为网络管辖权确定了初步的规则和标准。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将"被告就原告"&"最低限度联系"原则作为一种管辖权确立标准之补充,适用于网络纠纷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管辖权 最低限度联系 '被造就原告' '最低限度联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弹性体滚动接触理论的轮轨非平面接触算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玉德 严道斌 孙小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3-391,共9页
基于Kalker的三维弹性体滚动接触理论,结合轮轨非平面接触几何关系,提出了最小余能方程中影响系数的修正公式。考虑轮轨非平面接触时法向与切向存在的相互作用,对最小余能方程进行离散化。以总余能最小为目标,将离散方程的求解转化为非... 基于Kalker的三维弹性体滚动接触理论,结合轮轨非平面接触几何关系,提出了最小余能方程中影响系数的修正公式。考虑轮轨非平面接触时法向与切向存在的相互作用,对最小余能方程进行离散化。以总余能最小为目标,将离散方程的求解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提出了求解算法。利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准确性。最后,研究了钢轨在不同磨耗状态下的轮轨接触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磨耗、相同横移量条件下,随着磨耗的增加,轮轨的轨距角接触由两点接触过渡至共形接触,最大接触应力减小,接触斑变得狭长,接触面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非平面接触 最小余能方程
下载PDF
轮-轴组件的三维弹性接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昌华 孙苏明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9-14,共6页
本文根据接触问题的参变量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了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解,并以RE_2型车轴为例,按三维接触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
关键词 车轴 三维 有限元 二次规划 子结构法/弹性接触 最小势能原理
下载PDF
基于刀触点路径截面线法的不规则曲面锯切加工算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玉厚 赵德宏 闫广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2-359,共8页
为获得更高的不规则曲面加工效率,研究了一种基于刀触点路径截面线法的锯切加工算法.该算法在点云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截交面产生截交线;通过调整锯片直径、步长满足截面线最小曲率要求,拟合产生刀触点路径,计算刀位点路径.仿真实验表明,... 为获得更高的不规则曲面加工效率,研究了一种基于刀触点路径截面线法的锯切加工算法.该算法在点云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截交面产生截交线;通过调整锯片直径、步长满足截面线最小曲率要求,拟合产生刀触点路径,计算刀位点路径.仿真实验表明,加工效率可提高4倍左右;而在实际加工实验中加工效率提高了5倍.3D-Z轴定向模型分析表明,实际加工模型最大偏差4.005mm,平均偏差0.929mm,模型中不存在过切区域,满足工业生产要求,但存在一定量的欠切区域.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切加工 不规则曲面 点云数据 截面线法 刀触点路径 最小曲率 锯片直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