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pirin increases susceptibilit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o metronidazole by augmenting endocellular concentrations of antimicrobials 被引量:5
1
作者 Xiao-Ping Zhang Wei-Hong Wang Yu Tian Wen Gao Jiang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8期919-926,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aspirin increas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to metronidazole. METHODS: H pylori reference strain 26 695 and two metronidazole-resistant isolates of H p... AIM: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aspirin increas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to metronidazole. METHODS: H pylori reference strain 26 695 and two metronidazole-resistant isolates of H pylori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Strains were incubated in Brucella broth with or without aspirin (1 mmol/L). The rdxA gene of H pylori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 The permeability of H pylori to antimicrobials was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the endocellular radioactivity of the cells after incubated with [7-3H]-tetracycline. The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MPs) of H pylori 26 695 were depurated and analyzed by SDS-PAGE. The expression of 5 porins (hopA, hopB, hopC, hopD and hopE) and the putative RND efflux system (hefABC) of H pylori were analyzed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The mutations in rdxA gene did not change in metronidazole resistant isolates treated with aspirin. The radioactivity of H pylori increased when treated with aspirin, indicating that aspirin improve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outer membrane of H pylori.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two OMP bands between 55 kDa and 72 kDa altered in the presence of aspirin.The expression of the mRNA of hopA, hopB, hopC, hopD, hopE and hefA, hefB, hefC of H pylori did not change when treated with aspirin. CONCLUSION: Although aspirin increases the susceptibility of H pylori to metronidazole, it has no effect on the mutations of rdxA gene of H pylori . Aspirin increases endocellular concentrations of antimicrobials probably by altering the OMP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阿司匹林 甲硝唑 易感性 抗菌剂 HPYLORI 浓度 rdxA基因
下载PDF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s:Importance of high vancomycin minu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Alejandra Morales-Cartagena Antonio Lalueza +2 位作者 Francisco López-Medrano Rafael San Juan José María Aguad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年第2期14-29,共16页
Staphylococcus aureus(SA) infections remain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numerous effective anti-staphylococcal antibiotics.This organism is responsible for both nosocomial and ... Staphylococcus aureus(SA) infections remain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numerous effective anti-staphylococcal antibiotics.This organism is responsible for both nosocomial and 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s ranging from relatively minor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to life-threateningsystemic infections.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rains has granted an increasing use of vancomycin causing a covert progressive increase of its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dubbed the MIC "creep").In this way,the emergence of vancomycinintermediate SA(VISA) strains and heteroresistantVISA has raised concern for the scarcity of alternative treatment options.Equally alarming,though fortunately less frequent,is the emergence of vancomycin-resistant SA.These strains show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but have similar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rapeutic approach.Ultimately,various debate issues have arisen regarding the emergence of SA strains with a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sitting on the superior limit of the sensitivity range(i.e.,MIC = 2 μg/mL).These strains have shown certain resilience to vancomycin and a different clinical behaviour regardless of vancomycin use,both in methicillin-resistant SA and in methicillin-sensitive SA.The aim of this text is to revise the clinical impact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emergence of reduced vancomycin susceptibility SA strains,and the different optimal treatment options kn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US AUREUS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 Heteroresistant-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 VANCOMYC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下载PDF
中药混合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顾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7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混合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Sureus,MRSA)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检验科临床分离的40株MRSA。万古霉素、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体外最... 目的探究中药混合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Sureus,MRSA)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检验科临床分离的40株MRSA。万古霉素、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万古霉素和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抑菌效果,探究不同药物浓度对MRSA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万古霉素MIC值为(1.56±0.55)mg/L,低于中药混合液的(1.63±0.62)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抑菌圈直径为(20.56±0.87)mm,优于中药混合液的(19.89±0.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圈直径大小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且中药混合液各浓度抑菌圈直径均大于万古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药混合液对MRSA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极低,可以有效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混合液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抗菌 微量肉汤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几种天然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协同增效研究
4
作者 曹文轩 郑琦 +5 位作者 岳玲 颜伟强 田文慧 陈志军 倪迪安 孔秋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9,共9页
采用打孔法、倍数稀释法测定丁香等12种植物精油对常见食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以评估抑菌效果。选择较强抑菌活性的精油复配,利用倍数稀释法研究协同指数(... 采用打孔法、倍数稀释法测定丁香等12种植物精油对常见食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以评估抑菌效果。选择较强抑菌活性的精油复配,利用倍数稀释法研究协同指数(SI),选取一种复配精油对冷鲜鸡胸肉进行保鲜,研究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计数和风味变化。结果表明:12种植物精油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为0.3~7.3 cm,MIC为0.98~125 g/L,MBC为3.91~500 g/L。筛选出4种精油两两复配,得到4种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沙门氏菌的协同增效组合,SI最低值分别为0.750、0.375和0.375,其中牛至-松针精油组合明显抑制了鸡胸肉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上升幅度,货架期延长了5 d。该研究筛选的植物精油对食品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复配增效可有效降低MIC,牛至-松针精油组合对冷鲜鸡胸肉保鲜效果良好,可用于天然食品保鲜剂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协同指数
下载PDF
亚抑菌浓度抗菌药物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晓润 宋爽 +2 位作者 朱丽莹 王文静 陶臻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3,共6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极易黏附在导管或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耐药性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近年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影响SA生物膜形成。因此,本文阐述SA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基因调控,不同抗菌药物在亚抑菌浓度下对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有效控制及治疗SA生物膜相关感染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抑菌浓度 抗菌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形成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微生物源溶菌酶的抑菌及抗炎活性
6
作者 司奇 胡雨 +3 位作者 戴静 王珍珍 沙如意 毛建卫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68-73,88,共7页
为研究微生物源溶菌酶对14种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该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微生物源溶菌酶对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为研究微生物源溶菌酶对14种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该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微生物源溶菌酶对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评价其体外抑菌活性,通过构建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以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量为指标,评价微生物源溶菌酶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微生物源溶菌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耐热芽孢杆菌、酿酒酵母、酪丁酸梭菌、产黄青霉、黑曲霉和根霉11种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亚种3种益生菌无抑制效果,反而具有生长促进效果。微生物源溶菌酶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可显著降低NO及TNF-α的分泌,且与微生物源溶菌酶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与模型组相比NO分泌量最高可降低57.92%,TNF-α分泌量最高可降低36.75%。微生物源溶菌酶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炎活性,为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抑制腐败菌生长、促进益生菌增殖等方面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源溶菌酶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活性 小鼠巨噬细胞 抗炎活性
下载PDF
4味中药及其与抗菌药的复方制剂的MIC测定 被引量:17
7
作者 司红彬 梁松林 +2 位作者 许桂芹 王世坤 胡功政 《中国兽药杂志》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用改进的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鱼腥草、大青叶和苦参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1:1)对标准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4味中药与抗菌药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对大肠杆菌... 用改进的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黄连、鱼腥草、大青叶和苦参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1:1)对标准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4味中药与抗菌药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味中药及其相互配伍对大肠杆菌标准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介于3.91—62.50mg/mL之间,其中大青叶和鱼腥草以1:l配伍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91mg/mL;对临床分离株,单方药中黄连抑菌效果最好,MIC为31.25mg/mL,24种复方药中,黄连和盐酸多西环素或加替沙星以1000:1配伍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为3.9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方 大肠杆菌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郑州市13种常绿灌木及其主要挥发物抑菌效应研究
8
作者 原江琴 王翼飞 +4 位作者 汪安印 李朝梅 刘召强 贺丹 张曼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抑菌能力,以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13种常见常绿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选择癸醛、苯甲醛、β-蒎烯、柠檬烯、3-蒈烯5种叶片中主要的挥发物单体,以抑菌圈...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抑菌能力,以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13种常见常绿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选择癸醛、苯甲醛、β-蒎烯、柠檬烯、3-蒈烯5种叶片中主要的挥发物单体,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挥发物单体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13种常绿灌木间抑菌率差异显著(P<0.05),同一植物碎叶的抑菌率大于相同质量的整叶,南天竹和海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最好的均为南天竹;5种挥发物单体对供试菌株的抑制程度不同,苯甲醛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β-蒎烯最弱。在今后郑州市进行城市绿化时,可以选择南天竹等抑菌能力较强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常绿灌木 挥发物 抑菌率 抑菌圈直径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2010—2012年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值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彭俊 顾敏 +3 位作者 蒋最明 金今 刘佳强 陈旭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44-346,350,共4页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对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变化。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测定MRSA万古霉素MIC值;并按不同标本来源,对菌株万古霉素MIC值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收集金...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对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变化。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测定MRSA万古霉素MIC值;并按不同标本来源,对菌株万古霉素MIC值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1 434株,其中分离自痰标本857株,血液标本239株,其他标本338株;2010—2012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41.12%(169/411)、44.96%(214/476)和48.08%(263/547)。2010—2012年血液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29.03%、30.86%、30.21%,痰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46.89%、51.03%、57.10%;3年间痰标本MRSA检出率均高于血液标本(χ2值分别为6.41、10.36、21.43,均P<0.05)。血液及痰标本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均敏感。2010—2012年血液标本分离的MRSA万古霉素MIC≥1.00μg/mL菌株分别占38.89%(7株)、40.00%(10株)及37.93%(11株),3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99);痰液分离的MRSA万古霉素MIC≥1.00μg/mL菌株分别占36.28%(41株)、40.94%(61株)及49.73%(92株),3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5.72,P=0.057)。结论该院2010—2012年临床MRSA检出率呈增高趋势。痰标本的MRSA检出率及万古霉素MIC值有所增高;血液标本的MRSA检出率及万古霉素MIC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医院感染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评价聚维酮碘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怀文辉 彭开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93-9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聚维酮碘抗菌效果的科学方法,并研究影响其抗菌能力的因素,为聚维酮碘防控水产细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包括标测法和模测法)测定了不同厂商和批次聚维酮碘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聚维酮碘抗菌效果的科学方法,并研究影响其抗菌能力的因素,为聚维酮碘防控水产细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包括标测法和模测法)测定了不同厂商和批次聚维酮碘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并评估了孵育温度、细菌浓度、培养基浓度、pH、货架期对聚维酮碘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结果]标测法测得的聚维酮碘对4株渔源多重耐药菌的MIC(213~17g/m^(3))和MBC(216~19g/m^(3))是临床使用浓度的数万倍。模测法测得的聚维酮碘对MH可培养水生菌的MIC(27~11g/m^(3))和MBC(29~12g/m^(3))是临床使用浓度的数百到数千倍。试验体系的温度(5℃到35℃)越高、细菌浓度(103到108cfu/mL)越大、培养基浓度(0.082~21 g/L,MH)越大、pH(5.5到9.5)越高,聚维酮碘对细菌的MIC越大。聚维酮碘固态原粉货架期为18个月,而聚维酮碘溶液货架期约3个月。[结论]聚维酮碘对渔源致病菌和水生MH可培养菌的MIC远远高于临床使用浓度;水温、pH、培养基浓度、细菌浓度都影响抗菌活性;聚维酮碘固体稳定性远高于其水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微量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氮杂尿苷对三株腐败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11
作者 刘宫慈 李锟 +1 位作者 付丹宁 李乐乐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72-177,共6页
目的:以二酮哌嗪为母核,对其结构修饰得到的30种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找到对大肠杆菌(E.coli)、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p.)和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抑菌效果理想的化合物。方法:首先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定期测定放入光照振... 目的:以二酮哌嗪为母核,对其结构修饰得到的30种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找到对大肠杆菌(E.coli)、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p.)和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抑菌效果理想的化合物。方法:首先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定期测定放入光照振荡培养箱中菌悬液和营养肉汤的吸光度,得到三株腐败菌的生长曲线。其次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药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筛选,从30种化合物中筛出有抑菌效果的化合物。最后采用肉汤稀释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结果:氮杂尿苷对三株腐败菌的MIC均为3.42 mg/mL,且抑菌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氮杂尿苷对三种腐败菌具有较为显著的抑菌作用,这为后期防腐保鲜剂的研发提供了一定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尿苷 纸片琼脂扩散法 腐败菌 最低抑菌浓度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肉汤微量稀释法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检测的评价
12
作者 钟业腾 王洁莹 +3 位作者 陈灼霖 许玉妮 邱文华 裴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0-846,共7页
目的评价肉汤微量稀释(BMD)法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罗氏比例法和BMD法对海南省108株MDR-MTB及11株非MDR-MTB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 目的评价肉汤微量稀释(BMD)法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罗氏比例法和BMD法对海南省108株MDR-MTB及11株非MDR-MTB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罗氏比例法和BMD法药敏结果平均判读时间分别为28.0、8.5 d。罗氏比例法检测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的耐药率高于BMD法(均P<0.001);BMD法检测丙硫异烟胺和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率高于罗氏比例法(均P<0.001)。以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为金标准,BMD法检测耐药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0%~100%、95.69%~100%,除EMB(87.39%)、INH(94.96%)外,BMD法检测其他药物的耐药性符合率均≥95%。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与WGS总符合率为76.19%(32/42),BMD法药敏结果与WGS总符合率为23.81%(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8,P<0.001)。两种药敏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MTB共34株,罗氏比例法耐药+BMD法敏感的26株MTB中,22株(84.62%)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罗氏比例法敏感+BMD法耐药的11株MTB中,5株(45.45%)相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结论BMD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的MDR-MTB敏感性检测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罗氏比例法 肉汤微量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分析及抑菌剂筛选
13
作者 包佳亮 杜贺超 +2 位作者 李思雨 姚宏亮 蒋加进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76-81,84,共7页
微生物的生长会限制大蒜蒜瓣的贮藏期。通过分离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PCR序列比对,分析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比较常用生物抑菌剂和化学防腐剂对大蒜蒜瓣中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 微生物的生长会限制大蒜蒜瓣的贮藏期。通过分离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PCR序列比对,分析大蒜蒜瓣中细菌多样性;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比较常用生物抑菌剂和化学防腐剂对大蒜蒜瓣中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从大蒜蒜瓣中分离得到的菌株主要有水生拉恩菌、土生拉乌尔菌、表皮葡萄球菌、肠膜明串珠菌、乳酸明串珠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成团泛菌、柠檬酸杆菌。生物抑菌剂肉桂醛和化学防腐剂双乙酸钠对4种指示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土生拉乌尔菌和水生拉恩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肉桂醛和双乙酸钠联用对大蒜蒜瓣中菌落总数的抑菌率达到98.4%,对大肠菌群的抑菌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蒜瓣 细菌多样性 生物抑菌剂 化学防腐剂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和优化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14
作者 徐陈琛 汪晓娟 +1 位作者 李亚 郭少波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结合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比阿培南的药动学/药效学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价3种抗菌药物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测得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对使... 目的探讨结合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比阿培南的药动学/药效学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价3种抗菌药物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测得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对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运用蒙特卡洛模拟不同治疗方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000次达到目标靶值f%T>MIC≥40%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共收集患者71例,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6.76%,对于该院MIC值的分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方案CFR均<90%;当MIC≤1 mg/L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均>90%,当MIC值≥8 mg/L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均<90%;3种抗菌药物MIC值的敏感相关性范围为-73.52%~-88.78%。结论相对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常规剂量治疗,对于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需增加剂量和给药频次或选择联合用药。临床治疗应重视细菌培养,需根据MIC值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蒙特卡洛模拟 碳青霉烯类药物 药动学/药效学 最低抑菌浓度 达标概率 累积反应分数
下载PDF
基于cBD3的衍生肽对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的抑菌活性
15
作者 吴方溶 欧阳明瑜 +2 位作者 赵逸轩 王雨晴 胡长敏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7期20-25,共6页
[目的]筛选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同时基于犬防御素设计衍生肽并探究其抗菌作用。[方法]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随后以犬β-防御素3(cBD3)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替换的方式对序列进行设计,选取优化肽cBD3-AB... [目的]筛选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同时基于犬防御素设计衍生肽并探究其抗菌作用。[方法]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随后以犬β-防御素3(cBD3)的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替换的方式对序列进行设计,选取优化肽cBD3-ABU进行化学合成,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cBD3-ABU对多药耐药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筛选获得8株犬皮肤源多药耐药菌;通过固相合成法获得纯度达95.61%的cBD3-ABU;cBD3对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128μg/mL,高浓度cBD3-ABU对犬皮肤源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02%、81.85%、87.25%、98.91%。[结论]cBD3-ABU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性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β防御素-3 多药耐药菌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活性 耐药率
下载PDF
2012—2021年成都地区淋病奈瑟菌耐药变迁
16
作者 李春花 王有为 +5 位作者 李红霞 田咏梅 雍刚 喻林冲 贺元 罗才会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为淋病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采用纸片酸度法测定产青霉素酶淋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四环素、...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为淋病的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成都地区性病监测点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采用纸片酸度法测定产青霉素酶淋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四环素、青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0年间共监测1002株淋球菌。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564株(56.29%)、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421株(42.02%),PPNG和TRNG阳性率分别在51.04%~68.63%、26.13%~59.09%,PPNG变化趋势较平稳,而TRNG呈明显的下降趋势(χ^(2)=69.809,P<0.01)。青霉素耐药率66.67%~94.87%,呈前升后降趋势且变化明显(χ^(2)=44.730,P<0.01),而中介率呈前降后升趋势(从15.45%降至5.13%后逐年升至29.73%)。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93.75%~100%)。阿奇霉素平均非敏感率10.33%,MIC50和MIC90均下降了1个稀释度。10年间头孢曲松非敏感率1.90%,MIC90上升了2个稀释度;大观霉素中介率和耐药率分别为0.90%和0.20%。结论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可以继续作为成都地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未来阿奇霉素或许也可加入该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抗菌药物 耐药监测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Study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2-Methyl-3-(methylthio)Pyrazine Against Three Strains of Spoilage Bacteria
17
作者 Kun LI Guanghe ZHU +1 位作者 Danning FU Lele L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lycine and proline are pharmacophores that display antibacterial activity.In the present study,glycine and proline were derivated to diketopiperazine compounds by chemical synthesis m...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lycine and proline are pharmacophores that display antibacterial activity.In the present study,glycine and proline were derivated to diketopiperazine compounds by chemical synthesis method,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by three strains of spoilage bacteria,Escherichia coli,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hewanella putrefaciens,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nd structures was also investigated.Uv-vis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rowth curves of three kinds of active indicator bacteria.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was determined by micro broth dilu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methyl-3-(methylthio)pyrazine had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three strains of the bacteria,and its MIC was 1.25%.It indicates 2-methyl-3-(methylthio)pyrazine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as a kind of preservative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ethyl-3-(methylthio)pyrazine Growth curv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下载PDF
迷迭香粗提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活性
18
作者 王思雨 张国玉 +2 位作者 张永祥 运立媛 张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118-126,共9页
迷迭香具有抑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获得有效抑菌成分,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迷迭香粗提物提取工艺;利用牛津杯法和滤纸圆片法对迷迭香粗提物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并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迷迭香粗提物提... 迷迭香具有抑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获得有效抑菌成分,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迷迭香粗提物提取工艺;利用牛津杯法和滤纸圆片法对迷迭香粗提物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并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迷迭香粗提物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7∶1(mL/g)、提取温度78℃、提取时间62 min、乙醇浓度60%、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迷迭香粗提物得率为(32.40±0.52)%。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迷迭香粗提物对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2、22.15、23.22、9.58 mm,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0、12.5、25.0、25.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粗提物 乙醇回流提取 牛津杯法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瑞香狼毒茎中黄酮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19
作者 李彪 巩红冬 郭淑青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2期18-22,共5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瑞香狼毒茎中的黄酮,文章运用正交实验研究瑞香狼毒茎中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分析瑞香狼毒茎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瑞香狼毒茎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乙醇浓度50%,料液比... 为合理开发利用瑞香狼毒茎中的黄酮,文章运用正交实验研究瑞香狼毒茎中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分析瑞香狼毒茎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瑞香狼毒茎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0,回流时间保持2.5 h,提取率高达23.34%;瑞香狼毒茎黄酮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都为12.5 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6.2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黄酮 抑菌活性 最小抑制浓度
下载PDF
山东省聊城地区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目细菌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相关感染的分子机制及临床特征
20
作者 康亚丽 路秀芳 田金静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 探讨携带mcr-1耐药基因的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相关感染的分子机制及临床特征,为该类菌株感染的临床诊疗及预防区域内传播与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分离自临床的非重复C... 目的 探讨携带mcr-1耐药基因的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相关感染的分子机制及临床特征,为该类菌株感染的临床诊疗及预防区域内传播与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分离自临床的非重复CRE,采用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酶失活试验(eCIM)与改良碳青霉烯酶失活试验(mCIM)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测序分析与黏菌素耐药相关的mcr-1基因及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确定菌株的序列分型(ST)。收集mcr-1基因阳性菌株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CRE菌株127株,包括65株大肠埃希菌,52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阴沟肠杆菌,3株产酸克雷伯菌,2株奇异变形杆菌,以及产气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各1株。所有CRE菌株中有6株携带mcr-1基因,且同时为blaNDM-5基因阳性。携带mcr-1的6株CRE仅对替加环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表现为低水平耐药。MLST分型结果显示有4种不同的ST型别,其中2株为ST167,2株为ST410,其余2株分别株为ST48和ST361。6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史、基础疾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均不同,各项感染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患者最终均治愈出院。结论 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在聊城地区临床分离的CRE中检出率较低且呈低水平耐药,但已发现该基因与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共存的现象,需引起临床重视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目细菌 黏菌素 mcr-1 耐药基因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