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2030-2059)on debris flow hazard:A case study in the Upper Minjiang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LI Ming TIAN Cong-shan +3 位作者 WANG Yu-kuan LIU Qin LU Ya-feng WANG Sh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8期1836-1850,共15页
An increase in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due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will have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debris flows in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This paper aimed to describe the possible impacts ... An increase in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due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 will have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debris flows in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This paper aimed to describe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on debris flow hazards in the Upper Minjiang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Sichuan of China, which was severely affect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1285 catchments, which were used as the basic assessment units for debris flow hazards. Based on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of debris flows, a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screen key factors based on local geologic, geomorphologic, soil,veget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We used the weighted summation method to obtain a composite index for debris flow hazards, based on two weight allocation methods: Relative Degree Analysis and rough set theory.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ssessment model using the rough set theory resulted in better accuracy. According to the bias corrected and downscaled daily climate model data, future annual precipitation(2030-2059) in the study area are expected to decrease,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heavy rainfall events. Under future climate change, areas with a high-level of debris flow hazard will be even more dangerous, and 5.9% more of the study area was categorized as having a high-level hazard. Future climate change will cause an increase in debris flow hazard levels for 128 catchments, accounting for 10.5% of the total area. In the coming few decade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not only to traditional areas with high-level of debris flow hazards, but also to those areas with an increased hazard level to improve their resilience to debris flow disa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Hazard assessment Relative degree analysis Rough set theory Future climate change minjiang river basin
下载PDF
闽江流域多时间尺度降雨—径流关系变化与成因 被引量:1
2
作者 耿凯利 陈兴伟 +3 位作者 郑美玲 谷梓鹏 陈莹 刘梅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进一步揭示闽江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识别主要驱动因子,基于1960—2019年降雨和径流数据,应用TFPW—MK方法,按照年以及年内的汛期与非汛期、前汛期和后汛期、最大月和最小月等不同时间尺度,检测闽江上游三大支流、干流... 为进一步揭示闽江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识别主要驱动因子,基于1960—2019年降雨和径流数据,应用TFPW—MK方法,按照年以及年内的汛期与非汛期、前汛期和后汛期、最大月和最小月等不同时间尺度,检测闽江上游三大支流、干流及全流域等空间尺度的降雨—径流演变趋势;结合Sen trend方法,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水库工程建设3方面,分析影响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及各支流年降雨—径流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变化一致;2)除支流建溪流域,闽江及其他支流非汛期降雨—径流上升趋势显著;汛期内部趋势变化分化明显,前汛期降雨—径流略减少,后汛期降雨—径流大部分显著增加;3)极端降雨—径流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主要受大型水库工程建设的影响。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分析,更深入揭示闽江流域降水、径流的演变及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区域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关系 多时间尺度 水库工程 闽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的岷江流域植被时空演变及地形分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鑫 薛飞阳 +2 位作者 苏子昕 青玲萱 杨存建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岷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流经川西高原以及四川盆地地区。植被作为重要的生态指标之一,通过研究岷江流域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将有助于了解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情况并为后续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基于2003年~2021年岷江流域的MODIS-... 岷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流经川西高原以及四川盆地地区。植被作为重要的生态指标之一,通过研究岷江流域的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将有助于了解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情况并为后续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基于2003年~2021年岷江流域的MODIS-NDVI数据集以及DEM数据,借助于空间分析技术、Hurst指数、线性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多方面分析了岷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地形因子对其变化趋势的影响性。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的NDVI均值介于0~0.9之间。其流域的NDVI值上中游偏高,下游偏低,岷江流域植被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速率为2.4%/10a。(2)岷江流域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分别占84.49%和15.51%。川西高原的河谷地区以及四川盆地的非城镇区域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分布在成都市向外扩张的新城区、眉山市和德阳市。(3)波动性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的高海拔山地以及成都市,而低波动主要出现在川西高原的相对低海拔区域,植被较为稳定。(4)植被未来变化趋势呈现持续性减少的主要是成都市向外扩张的新城区。而呈现持续性增加的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非城镇地区以及川西高原的河谷地区。(5)海拔和坡度作为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坡向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并未显示出明显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流域 NDVI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闽江流域水沙变化模拟
4
作者 余文广 陈芸芝 +1 位作者 唐丽芳 汪小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33,245,共19页
[目的]模拟未来土地利用和气候影响下的流域水沙变化有利于制定适合的流域管理计划。[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和气象数据,结合CMIP6气候模式数据、PLUS模型和SWAT模型,定量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及不同气候情景下径流和泥沙的时空变化。[结果](1... [目的]模拟未来土地利用和气候影响下的流域水沙变化有利于制定适合的流域管理计划。[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和气象数据,结合CMIP6气候模式数据、PLUS模型和SWAT模型,定量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及不同气候情景下径流和泥沙的时空变化。[结果](1)SWAT模型在闽江流域月尺度模拟精度较好,其中径流模拟的R 2范围为0.80~0.95,NSE范围为0.75~0.91;泥沙模拟的R 2范围为0.75~0.98,NSE范围为0.64~0.94。(2)利用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对PLUS模型进行精度评估的Kappa系数为0.77,模拟2030年闽江流域建设用地和耕地将分别增加325.64,1157.51 km^(2)。(3)SSP2-4.5和SSP5-8.5情景下,2025-2035年平均降水量分别增加0.15%和2.18%,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23,0.62℃。(4)低碳情景和高碳情景下,仅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年平均径流量相较于基准期分别增加0.08%和0.07%,年平均输沙量分别增加0.24%和减少0.05%;仅气候变化导致年平均径流量相较基准期分别减少4.76%和4.11%,年平均输沙量分别增加18.12%和0.13%;土地利用和气候综合影响导致年平均径流量相较于基准期分别减少4.57%和3.93%,年平均输沙量分别增加18.28%和0.33%。(5)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综合变化情景下,地表径流和产沙量较高且增幅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以南平邵武市为中心的流域西北部和以三明将乐县为中心的流域西南部。[结论]研究结果为未来闽江流域的合理开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流域 气候情景 土地利用变化 径流 输沙量 模拟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近30年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发梓 靳一东 +2 位作者 葛阳 蔡果 林玉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选取1992—2022年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的1248篇有关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通过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文献不断增... 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选取1992—2022年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的1248篇有关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通过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文献不断增多,并且发文量总体呈波动增长的态势。其研究过程整体上分为3个阶段:探索阶段(1992—2005年)、快速增长阶段(2006—2012年)和波动增长阶段(2013—2022年)。(2)研究团队合作密切,形成具有规模的科研机构,其中福建师范大学的相关地理研究所是研究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机构。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地缘联系为主,跨区域合作的机构较少。(3)研究内容涉及环境、生态、湿地、土壤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并不断深入和扩展;研究热点突现强度主要集中在闽江河口的“短叶茳芏”“芦苇”“多样性”“群落结构”等方向。该研究结果以期为今后闽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流域 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 生态环境 福建省
下载PDF
1962—2021年闽江流域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6
作者 甘贝贝 刘梅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556,共12页
基于1962—2021年闽江流域29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数据,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SPI),Mann-Kendal趋势检验(M-K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闽江流域干湿演变特征,同时,结合... 基于1962—2021年闽江流域29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数据,运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SPI),Mann-Kendal趋势检验(M-K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闽江流域干湿演变特征,同时,结合海温异常指数(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进一步探究闽江流域干湿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近60年来,闽江流域整体呈不显著湿润化趋势,夏季在20世纪90年代后显著湿润化,秋季在1995年后有干旱化倾向,冬季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出现极端干湿事件;从空间上看,流域东南部湿润化趋势明显,具有春季流域中部干旱化,夏季北部以及东南部湿润化,秋季南部干旱化的态势;全流域各级湿润和干旱事件均呈增加趋势,湿润事件多出现在夏季,干旱事件多出现在秋、冬季;闽江流域在20~30 a的范围内存在干—湿—干的周期变化。ENSO对闽江流域干湿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暖、冷事件的影响分别在滞后1~4个月和3~5个月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湿事件 干湿演变特征 ENSO事件 闽江流域
下载PDF
乐山市岷江沙咀断面水环境形势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春霞 曹竞心 +2 位作者 张兵 侯茜 王忠臣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92-95,共4页
乐山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岷江是乐山市最重要的水系之一,其干流水质稳定达标十分重要。岷江沙咀断面是乐山境内岷江干流上水质达标不稳定的断面。为探明岷江沙咀断面水环境形势,分析了2017—2022年六年中岷江沙咀... 乐山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岷江是乐山市最重要的水系之一,其干流水质稳定达标十分重要。岷江沙咀断面是乐山境内岷江干流上水质达标不稳定的断面。为探明岷江沙咀断面水环境形势,分析了2017—2022年六年中岷江沙咀断面水环境质量和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六年来岷江沙咀断面水质总体较好,水质达标率可达97.2%。高锰酸盐指数受五通桥区面源污染影响较大,氨氮与总磷浓度受流量影响较大。岷江流域长期存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资源性缺水严重的问题,同时岷江沙咀断面上游五通桥区工业源和农业源的氮磷废水排放问题较严重。后续建议结合航电枢纽开展生态用水调度研究,同时加强工业源和农业源污染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岷江流域 水环境 水资源
下载PDF
岷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雨露 张继刚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0-19,共10页
岷江流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过渡地带,是西南地区典型生态脆弱区之一,探索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对维持四川省生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利用“压力-状态-反应”(PSR)模型,收集多源数据,并利用熵值-Critic法评估权重,分... 岷江流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过渡地带,是西南地区典型生态脆弱区之一,探索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对维持四川省生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利用“压力-状态-反应”(PSR)模型,收集多源数据,并利用熵值-Critic法评估权重,分析2012—2022年岷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流域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在研究时间段内整体脆弱性先升后降,重度、极度脆弱面积在中部先扩张后收缩,轻度脆弱面积自2017年后以成都市区为中心面积陡增,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且具有北部高-高聚集,中部、南部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2)在政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影响岷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是年均降水量和高程,且气候因素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逐步增强。研究成果可为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两山”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岷江流域 时空演变
下载PDF
闽江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空间格局探析——基于文化景观视角
9
作者 刘淑虎 黄龙英 +1 位作者 黄静馨 许广通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构建全面展现闽江流域历史演化脉络和鲜明价值特征的区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充分汲取文化景观理念中的“历史层积”与“价值关联”方法,结合熵权-TOPSIS模型、核密度分析与最小生成树模型等定量方法与可视化工具,文章首先系统地梳... 为构建全面展现闽江流域历史演化脉络和鲜明价值特征的区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格局,充分汲取文化景观理念中的“历史层积”与“价值关联”方法,结合熵权-TOPSIS模型、核密度分析与最小生成树模型等定量方法与可视化工具,文章首先系统地梳理了闽江流域历史层积过程,从古代格局溯源与现今格局识别两方面,解析各时期流域的演化脉络、空间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古今层积中提炼闽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价值内涵及与之相关的格局要素,最终确立价值关联下闽江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一江一脉两山、多点三轴三区”空间格局,实现自然山水、人文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全方位展现,为地区未来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历史保护 闽江流域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岷江流域含石膏地层地下水水化学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铭杰 李胜伟 +2 位作者 王东辉 平世飞 王福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共8页
位于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及其南部的牧马山台地区域的白垩纪地层广泛发育石膏。石膏的溶蚀可显著影响地下水质,明确该类型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并揭示其空间差异性原因,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牧马山台地中部区域天府... 位于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及其南部的牧马山台地区域的白垩纪地层广泛发育石膏。石膏的溶蚀可显著影响地下水质,明确该类型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并揭示其空间差异性原因,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牧马山台地中部区域天府国际生物城区域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样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水化学演化过程数值模拟,对地下水质的现状和水质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在水平分布和垂向分布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引起水质在空间上差异的原因具有多因性。垂向上:浅层地下水受碳酸盐溶解/沉淀作用控制,地下水类型以HCO3-Ca(Ca·Mg)型为主,矿化度多小于0.5 g/L;深层地下水受地层中石膏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在无石膏分布区,地下水以HCO3-Ca(Ca·Mg)类型的低矿化度水(TDS<0.5 g/L)为主;有石膏分布区,形成SO4-Ca(Ca·Na)型高矿化度水(TDS可达2.5 g/L以上)。平面上: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地形地势、人为污染、局部区域石膏层埋深变浅等因素影响,但总体上水质较好,可作为当地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深层地下水主要受地层石膏埋藏深度变化的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的空间差异较大。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定量分析了地下水平面和垂向上的差异,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岷江流域含石膏地层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石膏 溶蚀作用 成都平原 岷江流域
下载PDF
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与优化——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姚材仪 何艳梅 +3 位作者 程建兄 张天翼 潘洪义 马红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083-7096,共14页
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对维持区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土地利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数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对岷江流域进行生态重要性分析,将生态极重要区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对维持区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土地利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数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对岷江流域进行生态重要性分析,将生态极重要区识别为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中成本路径法提取潜在廊道,结合重力模型提取重要廊道和重要节点,从而实现对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的刻画,进而对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安全等级总体较好,较高生态安全和高生态安全的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55.02%。(2)从空间上看,研究区内重要生态源地面积为818.32km2,破碎化严重,集中分布在岷江流域上游林地区;廊道共190条,总长度为19633.96km,其中重要廊道41条,呈半环状分布于上游和下游段;生态节点共117个,集中分布在上游段南部-西南部。(3)参考生态阻力和廊道节点空间分布特征,划分岷江流域"四区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分区管控措施和相关建议。以期研究结果和调控路径可对完善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增强水土保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岷江流域 生态重要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重力模型
下载PDF
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欣珂 林弘 +3 位作者 谢香群 王圳峰 刘燕 刘兴诏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闽江流域是福建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的工程区,生态服务能力突出。文章基于闽江流域199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气候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索了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 闽江流域是福建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的工程区,生态服务能力突出。文章基于闽江流域199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气候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索了闽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990—2015年,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分析,低覆盖度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城镇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有林地、其他林地面积明显增加。1990—2015年,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草地的减少主要发生在闽江流域的中北部、中东部和中西部,变换方向主要是与林地发生相互转换;耕地小幅度减少,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中北部。(2)1990—2015年,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剧烈程度分析,土地利用在闽江流域的中游变化最明显,其次是下游,上游变化最小。(3)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分析,1990—1995年是闽江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闽江流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基础,为闽江流域的土地资源管理、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流域 土地利用 驱动因子 时空演变格局 动态度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下载PDF
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诺 高文晶 +2 位作者 杨鸿飞 王帆 赖日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0-318,329,共10页
[目的]探究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及相互作用,为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用2001—2020年的MODIS系列遥感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计算闽江流域的遥感生态指... [目的]探究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及相互作用,为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用2001—2020年的MODIS系列遥感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计算闽江流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趋势分析研究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最后通过地理探测器探测RSEI的驱动因子。[结果]①RSEI计算结果中4个生态指标的第一主成分平均贡献率达到69.01%,说明RSEI能够充分反映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②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且向好发展。2001—2020年闽江流域的RSEI均值由0.618上升到0.701,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优良的面积比例增加了19.16%,流域90.28%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结论]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受多个因子共同影响,其中海拔和夜间灯光对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解释度较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力,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均会加大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Google Earth Engine 闽江流域 Theil-Sen估算法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流域尺度荒野地格局特征与保护空缺分析——以闽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正铎 廖凌云 兰思仁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8,共10页
荒野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最后的避难所,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流域作为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重心,探究流域尺度荒野地分布对于推动流域整体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东南沿海地区的闽江流域为例,利用... 荒野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最后的避难所,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流域作为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重心,探究流域尺度荒野地分布对于推动流域整体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东南沿海地区的闽江流域为例,利用综合荒野制图法,识别流域范围内荒野地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保护现状与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现存荒野地共计5922.33 km 2,占流域总面积的6.9%.荒野地主要位于植被覆盖密集、海拔较高、地形险峻的地区,总体表现为上游多、下游少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域内荒野地破碎化情况严重.小型荒野地是主要的荒野地类型,大型荒野地目前仅存2处,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地群内,且尚未被保护地范围所完全覆盖.(3)低质量荒野地、中质量荒野地、高质量荒野地面积比例分别为5.2%、51.7%、43.1%;中高质量荒野地是闽江流域荒野地的主要构成部分,高海拔区域分布有更多的高质量荒野.(4)闽江流域荒野地存在大面积保护空缺,约有74%的荒野地尚处于保护地范围之外,部分荒野地未能得到完整保护.研究揭示了闽江流域荒野地分布与保护空缺,以期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荒野地 荒野制图 荒野保护 闽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综合赋权法的岷江水量分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文辉 黄晓荣 +2 位作者 崔萌 张敏 崔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4,共4页
为提升岷江水资源分配效益及合理性,从水资源管理及考核成效角度入手,建立包括取用水监管率、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下泄流量预警等指标在内的水量分配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定量计算各取水城市取水量,并分析各指标的重要... 为提升岷江水资源分配效益及合理性,从水资源管理及考核成效角度入手,建立包括取用水监管率、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下泄流量预警等指标在内的水量分配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定量计算各取水城市取水量,并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取水量分配结果与实际分水结果在排序上总体一致,岷江中游成都、眉山等城市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大,可为岷江水资源调度与水权交易提供依据;取用水监管率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在6个新指标中权重较大,对推动构建新的水量分配指标体系提供了一种思路。分水结果兼顾了河流健康与水环境要求,同时将水资源管理效益与分水直接挂钩,可为实际分水提供参考,并促使各地区有侧重地持续做好水资源管理及考核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分配 水资源管理 岷江流域 综合赋权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岷沱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与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丹荔 胡艳 +2 位作者 佘佳 陈云飞 唐洪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7-75,共9页
为定量分析岷沱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盈亏及其可持续利用状况,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法,计算岷沱江流域主要城市2010~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并通过4个指标(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 为定量分析岷沱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盈亏及其可持续利用状况,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法,计算岷沱江流域主要城市2010~202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并通过4个指标(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度)综合评估岷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①除泸州市以外,流域内其余地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②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表现为雅安市>乐山市>眉山市>宜宾市>泸州市>德阳市>成都市>资阳市>内江市=自贡市;③2010~2020年,岷沱江流域水资源量的供需经历了“盈余-亏损-盈余”的转变;④流域内各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性变化平稳且均在可持续范围内,但2014~2017年水资源生态压力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岷沱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足迹 可持续利用 岷沱江流域
下载PDF
WRF参数化方案与初始场对闽江流域 暴雨模拟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思诺 张茵驰 +3 位作者 孙劭 官晓军 江彩英 高路 《人民珠江》 2023年第10期35-46,61,共13页
数值模式作为目前最主要的天气预报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极端降雨等强天气过程的预警和预测。在实际预报业务中,数值模式受初始场、边界条件、参数化方案等影响,难以进行长时间精准预报。基于新一代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The We... 数值模式作为目前最主要的天气预报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极端降雨等强天气过程的预警和预测。在实际预报业务中,数值模式受初始场、边界条件、参数化方案等影响,难以进行长时间精准预报。基于新一代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交叉组合16套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闽江流域2021年5月17—24日的一场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对比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基本可以再现本次降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但明显高估了暴雨中心的强度和范围,EXP9(Lin-NT组合)整体表现较优。对于初始场质量敏感性试验,基于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的模拟结果表明,ERA5(The Fifth-generation Atmospheric Reanalysis of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对各个量级降雨模拟效果均相对较好,与观测数据的时空特征最吻合,其次为GDAS/FNL(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而CFS(Climate Forecast System Operational Analysis)表现最差。可为提高极端降雨模拟和预报精度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暴雨 参数化方案 初始场 闽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EnKS和SWAT模型的闽江流域径流数据同化
18
作者 项勇 陈芸芝 +1 位作者 唐丽芳 汪小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5,共10页
地表水文过程中观测变量对状态变量的响应存在时间滞后性,为提高径流数据同化的精度,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集合卡尔曼平滑器(EnKS)和SWAT模型,构建径流数据同化方案,并与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方法进行对比,评价不同同化模型的精度,... 地表水文过程中观测变量对状态变量的响应存在时间滞后性,为提高径流数据同化的精度,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集合卡尔曼平滑器(EnKS)和SWAT模型,构建径流数据同化方案,并与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方法进行对比,评价不同同化模型的精度,分析数据同化对不同径流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nKS最优时间窗口长度在不同水文周期、流域存在差异;考虑水文模型的时间滞后性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同化精度,对比EnKF方法,EnKS方法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在七里街、沙县、竹岐3个站点上分别提升了0.03、0.12、0.0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减小了7.43%、26.81%、4.25%;数据同化方法对不同径流分量的改进程度存在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在高渗透率土壤和陡坡区域EnKS方法能使壤中流获得更显著的改进,丰水期EnKS方法对地表径流的改进较枯水期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数据同化 EnKS法 SWAT模型 滞后性 闽江流域
下载PDF
岷江流域保护与发展对策建议——基于强化河湖长制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常明庆 王维 +1 位作者 张洪铭 罗彬 《中国水利》 2023年第7期45-48,共4页
岷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对四川省水源涵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回顾总结了岷江流域河湖长制工作主要内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治理”,统筹协调保... 岷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对四川省水源涵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回顾总结了岷江流域河湖长制工作主要内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治理”,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以岷江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长制 高水平保护 高质量发展 生态价值 岷江流域
下载PDF
2002-2021年闽江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云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2期123-126,共4页
闽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河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闽江的水质问题逐渐成为了闽江流域关注的焦点。统计分析了2002-2021年闽江流域的监测数据,将其Ⅰ~Ⅲ类的水质划分为3个阶段:下降阶段(2002-2004年),从93.5%下降至83.0... 闽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河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闽江的水质问题逐渐成为了闽江流域关注的焦点。统计分析了2002-2021年闽江流域的监测数据,将其Ⅰ~Ⅲ类的水质划分为3个阶段:下降阶段(2002-2004年),从93.5%下降至83.0%、上升阶段(2004-2007年),从83.0%上升至98.2%、持平阶段(2007-2021年),在97.4%~100%波动。进一步通过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污水排放、水库电站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分析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闽江流域的水质目标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流域 水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