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3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滞动针干预“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中枢镇痛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赵丽萍 陈艺箔 +3 位作者 王雅倩 李之彤 张琪 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14-3623,共10页
背景:滞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镇痛效果显著,但镇痛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滞动针干预激痛点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6)和造模组(n=38),造模组采用“打击结合... 背景:滞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镇痛效果显著,但镇痛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滞动针干预激痛点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6)和造模组(n=38),造模组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制备左侧股内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造模12周后随机挑选6只验证造模成功,将剩余32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6)与滞动针组(n=16),使用滞动针对滞动针组大鼠左侧股内侧肌局部激痛点进行干预治疗,2次/周,治疗4周。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进行左足机械缩足阈值测定;治疗后第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左侧股内侧肌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和c-fos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滞动针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降低(P<0.05);治疗4周后,滞动针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高于模型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等,肌细胞增大并出现核内移现象,细胞内出现圆形挛缩结节以及紧张带;滞动针组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细胞多呈角状,细胞内偶见挛缩结节;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升高(P<0.05),血清中β-内啡肽及脑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滞动针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β-内啡肽及脑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P<0.05);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fos、Iba-1阳性表达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滞动针组c-fos阳性表达升高(P<0.05),Iba-1阳性表达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均降低(P<0.05);(5)结果表明,滞动针可能通过抑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小胶质细胞的活性、下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间接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释放β-内啡肽、增加c-fos神经元兴奋性,从而降低中枢致敏程度,有效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激痛点 滞动针 中枢镇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下载PDF
纤维肌痛综合征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2
作者 刘雅妮 杨静欢 +5 位作者 陆慧慧 易玉芳 李智翔 欧阳福 吴璟莉 魏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100,共10页
背景:纤维肌痛综合征作为常见风湿病,其发病与中枢敏化及免疫异常有关,但具体过程尚未阐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不断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 背景:纤维肌痛综合征作为常见风湿病,其发病与中枢敏化及免疫异常有关,但具体过程尚未阐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不断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纤维肌痛综合征潜在的诊断相关标志基因,并分析其免疫细胞浸润特征。方法:对来自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数据集转录谱进行差异分析和WGCNA分析,整合筛选出差异共表达基因,进一步采用机器学习套索回归(LASSO)算法、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核心生物标志物,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诊断价值。最后,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评估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通路富集。结果与结论:①对GSE67311数据集按照log2|(FC)|>0,P<0.05的条件进行差异分析后获得8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WGCNA分析后获得正相关性最高(r=0.22,P=0.04)的模块(MEdarkviolet)内含基因497个,负相关性最高(r=-0.41,P=6×10-5)的模块(MEsalmon2)内含基因19个;将差异表达基因与WGCNA的2个高相关性模块基因取交集,获得7个基因。②对上述7个基因进行LASSO回归算法筛选出4个基因,进行SVM-RFE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5个基因,两者取交集后确定了3个核心基因,分别为重组1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150蛋白(germinal center associated signaling and motility like,GCSAML)、整合素β8(Integrin beta-8,ITGB8)和羧肽酶A3(carboxypeptidase A3,CPA3);绘制3个核心基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39,0.734,提示均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③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记忆B细胞、CD56 bright NK细胞和肥大细胞显著下调(P<0.05),且与上述3个生物标志物显著正相关(P<0.05)。④富集分析结果提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富集途径包括9条,主要与嗅觉传导、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及感染等通路密切相关。⑤上述结果显示,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多基因参与、免疫调节异常及多个通路失调有关,但这些基因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各通路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套索回归 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算法 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 基因集富集分析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3
作者 张铭 王文娟 +4 位作者 郝问 陈吉彬 夏伟 邵一兵 王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风险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均表明,OS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起始、演变过程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因此,本...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风险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均表明,OS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起始、演变过程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因此,本文将从OSA与ACS的临床研究现状、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趋势与方向的展望等维度展开综述,以期深入挖掘并阐述这两者之间的复杂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下载PDF
温针灸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骨骼肌PINK1/Parkin通路的变化
4
作者 李花园 李春 +3 位作者 刘君伟 王亭 李龙 武永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8-1625,共8页
背景: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线粒体的功能异常,给予辅酶后可改善症状,温针灸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采用温针灸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骨骼肌PINK1/Parkin通路,明确温针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机... 背景: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线粒体的功能异常,给予辅酶后可改善症状,温针灸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采用温针灸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骨骼肌PINK1/Parkin通路,明确温针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针灸组和辅酶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游泳力竭、慢性束缚及禁食多因素方法制备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采取相同固定及灌胃操作,温针灸组大鼠选用关元、中脘、足三里(双)穴进行治疗,1次/d,进针后将艾柱置于针柄点燃,每次治疗3壮,共15 min;辅酶组按照1 mg/kg进行灌胃,1次/d,共治疗14 d。记录实验期间各组大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及治疗期间的食物利用率。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大鼠双侧腓肠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腓肠肌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形态结构及自噬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骨骼肌中PINK1、Parkin、LC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腓肠肌细胞核固缩、凝聚,数目增多,细胞排列紊乱,腓肠肌纤维排列紧密;温针灸组和辅酶组腓肠肌纤维排列间隙较模型组增加,细胞核减少,细胞排列较模型组整齐。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骼肌线粒体肿胀、融合及空泡化,线粒体膜断裂,基质较多溶解,嵴断裂、消失;存在自噬现象。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及辅酶组线粒体数量增多,排列相对整齐,线粒体空泡化及线粒体嵴断裂情况改善,膜结构相对完整;存在自噬现象。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骨骼肌中PINK1蛋白表达上调(P<0.05)、而Parkin、LC3Ⅱ、LC3Ⅱ/Ⅰ蛋白的表达稍有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针灸组和辅酶组骨骼肌中PINK1、Parkin、LC3Ⅱ、LC3Ⅱ/Ⅰ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温针灸组蛋白表达上调更为显著。④结果说明,温针灸可能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上调LC3Ⅱ表达,形成线粒体自噬体,促进降解受损线粒体的相关内容物,改善线粒体质量,从而发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慢性疲劳综合征 骨骼肌 PINK1/Parkin通路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31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林洋 翟勇 +1 位作者 周宜中 孙兴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手术治疗的3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结果:3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按Csendes分型...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手术治疗的3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结果:3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按Csendes分型分为Ⅰ型22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26例行腹腔镜手术,其中Ⅰ型2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Ⅱ型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瘘口修补+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中转开腹5例,其中Ⅰ型1例因胆道损伤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Ⅱ型1例、Ⅲ型2例行胆囊切除术+瘘口修补+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Ⅳ型1例行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手术时间平均(1.2±0.4)h,术中出血量(60±21)mL,术后平均住院(4.5±1.8)d。术中发生胆管损伤1例,术后胆漏2例,术后8个月出现1例胆管狭窄,余者恢复良好。结论:Ⅰ型、多数Ⅱ型Mirizzi综合征可选择腹腔镜手术,Ⅲ型、Ⅳ型更倾向于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
6
作者 邹松炎 张日伊 +1 位作者 李孝东 穆银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741,750,共6页
背景系统性硬化症(SSc)是异质性疾病,常同时合并干燥综合征(SS),SSc患者部分症状与SS相似,临床诊治过程中容易漏诊SS。目的探讨SSc合并S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重叠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 背景系统性硬化症(SSc)是异质性疾病,常同时合并干燥综合征(SS),SSc患者部分症状与SS相似,临床诊治过程中容易漏诊SS。目的探讨SSc合并S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重叠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2023年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住院治疗的SS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是否合并SS将患者分为SSc组(n=91)和SSc合并SS组(n=3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Sc合并SS的危险因素。结果SSc合并SS组患者女性比例、病程、血液受累、局限性皮肤型SSc(lcSSc)、自身免疫性肝病比例高于SSc组,肺部受累比例、环磷酰胺使用比例低于SSc组(P<0.05)。SSc合并SS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补体C4、抗硬皮病70抗体检出率低于SSc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免疫球蛋白M(IgM)、抗着丝点蛋白B抗体(抗CENP-B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Ro52抗体(抗SSA/Ro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Ro60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抗SSB抗体)、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检出率高于SS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M升高(OR=3.796,95%CI=1.021~14.115)、抗SSA/Ro52抗体阳性(OR=15.099,95%CI=1.750~130.264)、抗CENP-B抗体阳性(OR=11.681,95%CI=1.662~82.097)是SSc合并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Sc合并SS患者同时具备两者的特点,当SSc患者IgM偏高,抗SSA/Ro52抗体、抗CENP-B抗体阳性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时,应进行唇腺活检等系统全面的检查,以防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系统性硬化症 干燥综合征 临床特点 实验室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32例Mirizzi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7
作者 吴昆霖 季卫奔 +1 位作者 李延旭 吴巍 《医师在线》 2024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32例患者中,Ⅰ型患者22例(68.8%),Ⅱ型患者7例(21.9%),Ⅲ型患者2例(6.5%),Ⅳ型患者1例(3....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32例患者中,Ⅰ型患者22例(68.8%),Ⅱ型患者7例(21.9%),Ⅲ型患者2例(6.5%),Ⅳ型患者1例(3.2%)。其中,3例患者行ERCP+鼻胆管引流,其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二次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仍较困难,需根据术中具体分型及患者的腹部情况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胆囊结石 腹腔镜 开腹
下载PDF
班氏促卵助孕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的质量
8
作者 黎明星 岳晓蕾 +9 位作者 陈秀榕 李康梅 刘云佳 伍黎明 黄愉淋 吴媛媛 白琳 潘巧俐 何国珍 杨素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958-2968,共11页
背景:班氏促卵助孕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母细胞质量的分子机制亟待完善补充。目的:探讨班氏促卵助孕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21 d龄雌性昆明小鼠颈部皮下注射硫酸脱氢表雄酮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 背景:班氏促卵助孕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母细胞质量的分子机制亟待完善补充。目的:探讨班氏促卵助孕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21 d龄雌性昆明小鼠颈部皮下注射硫酸脱氢表雄酮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连续给药21 d,记录动情周期及妊娠情况,ELISA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Annexin V染色检测卵母细胞凋亡率,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卵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卵母细胞纺锤体及染色体情况,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验证班氏促卵助孕汤核心有效成分与卵母细胞成熟相关因子(生长分化因子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结合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卵母细胞中生长分化因子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班氏促卵助孕汤中的成分(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与生长分化因子9、骨形态发生蛋白15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②班氏促卵助孕汤能恢复小鼠动情期,改善性激素紊乱和妊娠情况,降低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纺锤体组装异常率、染色体丢失率(P<0.01,P<0.05),促进生长分化因子9、骨形态发生蛋白15 mRNA和蛋白表达(P<0.01,P<0.05)。结果表明,班氏促卵助孕汤可能通过调控生长分化因子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的基因表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卵母细胞质量,提高生育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促卵助孕汤 多囊卵巢综合征 小鼠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生长分化因子9 骨形态发生蛋白15 妊娠 不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四神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曲鲁君 王汉 +3 位作者 邹文爽 徐浩 冯士育 刘铁军 《中医康复》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四神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运用TCMSP、Pubchem、SEA、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四神丸活性成...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四神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运用TCMSP、Pubchem、SEA、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四神丸活性成分、预测靶点及IBS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进行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得到四神丸的活性成分18个,靶点693个,IBS相关疾病靶点422个,与四神丸的交集靶点共有82个;得出PPI网络的拓扑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0个关键靶点。GO富集条目644个,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正调控、蛋白激酶活性、MAP激酶活性的正调控、多巴胺分解代谢过程和白细胞介素-17产生的正调控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148条,得出包括与IBS炎症与免疫相关通路、与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通路、与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相关通路等发挥治疗IBS作用的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芦丁、补骨脂酚、补骨脂甲素、金丝桃苷这4个活性成分能与IL1B、TLR4、IL6、TNF结合并形成较为稳定的构象。结论:网络药理学联用分子对接技术揭示四神丸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四神丸 泄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芦丁、补骨脂酚、补骨脂甲素、金丝桃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小鼠卵巢组织中Rab27A的表达
10
作者 陶晨玥 陈帅 +3 位作者 王丽萍 孟德芳 周东杰 周罗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289-5295,共7页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育龄女性不孕的常见生殖内分泌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有助于修复卵巢功能,但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及机...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育龄女性不孕的常见生殖内分泌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有助于修复卵巢功能,但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周龄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n=15):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组连续21 d灌胃来曲唑诱导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治疗组连续21 d灌胃来曲唑+经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治疗前和治疗后7,14 d称量小鼠体质量;治疗后连续10 d阴道涂片检测小鼠动情周期;治疗后14 d,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性激素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组织中Rab27A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体质量明显升高,卵泡刺激素水平降低,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均升高,卵巢可见较多囊状扩张的卵泡,Rab27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②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体质量降低,卵泡刺激素水平升高,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均降低,多囊状扩张的卵泡减少,Rab27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③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上调Rab27A的表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动情周期 卵巢功能 性激素 Rab27A
下载PDF
不同类型女性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
11
作者 董友清 魏子轩 +4 位作者 吴海鸥 陈瑞兄 段鹏 陈楠 林熙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58-4468,共11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已经涉及到上下楼梯、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但是不同距下关节状态的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年轻女性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不同距下关节功能状态的髌股关... 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已经涉及到上下楼梯、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但是不同距下关节状态的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年轻女性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不同距下关节功能状态的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年轻女性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治疗不同类型的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共纳入受试者33例,其中健康对照组(C组)10例,其余27例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受试者根据足姿指数分组,距下关节正常组(A组,足姿指数0-6分)14例,距下关节异常组(B组,足姿指数7-12分)13例。采集各组受试者在正常速度下阶梯时的生物力学指标并进行对比,运动学指标选取初始触地时刻与支撑期屈膝角度最大时刻的髋膝三维关节角度与踝矢状面关节角度;动力学指标选取支撑期屈膝角度最大时刻的髋膝三维关节力矩与踝矢状面关节力矩;表面肌电指标选取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半腱半膜肌、股二头肌和臀中肌在预激活阶段和缓冲阶段的均方根振幅。结果与结论:(1)在初始触地时刻,A组相较于B组有更大的屈膝角度(P <0.05)、髋外旋角度(P <0.01)和更小的膝外旋角度(P <0.01);A组与C组相比有更大的屈膝角度和更小的屈髋角度(均为P<0.01);B组和C组相比有更大的膝外旋角度和更小的髋外旋角度、屈髋角度(均为P<0.01);(2)在屈膝角度最大时刻,A组相较于B组有更小的膝外翻角度(P<0.05)、膝外旋角度(P<0.05)和更大的屈膝角度(P<0.01);A组相较于C组有更小的膝外翻角度(P <0.05)、屈髋角度(P <0.01)和髋外旋角度(P <0.05);B组相较于C组有更小的屈膝角度、屈髋角度、髋外旋角度和更大的膝外旋角度(均为P <0.01);且A组相较于C组有更大的髋内旋力矩(P <0.05)和跖屈力矩(P <0.01);(3)在正常速度下阶梯缓冲阶段时,C组相较于A组有更大的股外侧肌(P <0.05)、股内侧肌(P <0.01)、臀中肌(P <0.01)和股二头肌(P <0.05)激活程度;C组相较于B组有更大的股内侧肌(P <0.01)、臀中肌(P <0.01)和股二头肌(P <0.05)激活程度;A组相较于B组(P <0.05)有更大的半腱半膜肌激活程度;(4)结果表明,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年轻女性患者在下阶梯时,髋、膝关节缓冲机制更加僵硬,不足之处可能由踝关节缓冲来代偿;下肢肌肉激活程度低是导致年轻女性罹患髌股关节疼痛的因素;距下关节正常组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异常可能是髋膝关节屈曲不足导致的;距下关节异常组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异常可能是距下关节过度旋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运动学 动力学 表面肌电 日常生活活动 女性
下载PDF
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病原菌对比研究
12
作者 吴俊 张玲 +3 位作者 顾东伟 郑磊 赵祝香 赵子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9-736,共8页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的诱因,但相关病原学研究相对匮乏。目的分析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BE)与BCOS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比较两者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住院的支扩患者5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慢阻肺将患者分为两组:BE组(未合并慢阻肺,335例)和BCOS组(合并慢阻肺,24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原菌构成、药敏结果及变迁,分析两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差异。结果584例支扩患者共分离299株病原菌,BE组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7株(59.59%),革兰阳性菌3株(2.05%),分枝杆菌9株(6.16%),真菌47株(32.19%);BCOS组分离病原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52.29%),革兰阳性菌1株(0.65%),分枝杆菌2株(1.31%),真菌70株(45.75%);BCOS组患者白色念珠菌构成比高于BE组(χ^(2)=5.274,P=0.022)。两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10.64%、25.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8%、15.91%,环丙沙星12.77%、21.28%,阿米卡星2.13%、2.13%;两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0、1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14.29%,环丙沙星15.38%、35.71%,阿米卡星0、7.14%;BCOS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低于BE组(P=0.026)。BCOS组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χ^(2)=4.357,P=0.037)及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均高于BE组(χ^(2)=5.593,P=0.018)。2016—2022年支扩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均最高,呈先降后升趋势;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在2021、2022年明显升高,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2020—2022年分离分枝杆菌株数及2021—2022年分离曲霉菌株数均呈上升趋势。结论BCOS作为一种特殊表型,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铜绿假单胞菌目前是BE及BCOS患者常见分离致病菌,近年来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分枝杆菌、曲霉菌株数较前亦明显上升,应引起重视,尤其是BE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抗药性
下载PDF
Mirizzi综合征的腹腔镜治疗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晓初 尹耀新 +2 位作者 熊沛 彭毅 周汉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9-40,42,共3页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包括胆囊大部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18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6例,另8例中转开腹行胆肠内引流术.30例腹...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包括胆囊大部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18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6例,另8例中转开腹行胆肠内引流术.30例腹腔镜手术中,28例获随诊,随诊时间3~72个月,28例病人皆获痊愈.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前提下腹腔镜治疗Mirizi综合征的Ⅰ型和Ⅱ型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治疗(附43例报告)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旭 易继林 +3 位作者 郭悦青 陈强谱 邢雪 欧琨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及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大部切除 8例、胆囊切除16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9...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及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大部切除 8例、胆囊切除16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9例 ,胆肠内引流术 10例。 36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 1~ 5年 ,痊愈 2 9例 ,良好 6例 ,欠佳 1例。结论 Mirizzi综合征病理类型不一 ,术前诊断困难 ,需借助多种影像学技术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病理学 胆囊切除术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38例报告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震波 杨福泉 冯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irizzi综合征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8例Mirizzi综合征病例。结果38例全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及胆囊大部分切除术。Mirizzi综合征Ⅰ型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较易,Mirizzi综合征Ⅱ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irizzi综合征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8例Mirizzi综合征病例。结果38例全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及胆囊大部分切除术。Mirizzi综合征Ⅰ型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较易,Mirizzi综合征Ⅱ型、Ⅲ型、Ⅳ型手术特困难,多行大部胆囊切除术。结论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和术中诊断率及分型直接关系到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mirizzi综合征 腹腔镜诊断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建青 潘光栋 +5 位作者 王晓源 褚光平 刘强 蔡敬铭 肖亿 袁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2.3岁。术前确诊为Mirizzi综合征14例(40.0%),术中确诊21例(60.0%)。Ⅰ型9例,Ⅱ型18例,Ⅲ型7例和...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2.3岁。术前确诊为Mirizzi综合征14例(40.0%),术中确诊21例(60.0%)。Ⅰ型9例,Ⅱ型18例,Ⅲ型7例和Ⅳ型1例。13例行腹腔镜手术,成功9例,另4例(30%)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7例,胆囊部分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和经瘘管胆总管T管置入2例。开放手术的26例中,9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7例行胆囊部分切除,其中15例胆总管内置入T管引流,2例行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14.2%),包括胆瘘3例,切口和肺部感染各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无医源性胆管损伤和死亡。33例获随访1~5年,情况良好。结论重视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术中辨认,尤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困难时更应警惕,及时中转可减少甚至避免胆管损伤。术中胆道造影有助于了解病理改变,胆囊部分切除可以降低胆管损伤的风险,术后胆总管内应常规置入T管。如遇胆管壁毁损严重,适宜行Roux-en-Y胆管空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外科学 mirizzi综合征/诊断 腹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芦斌 吕小慧 郭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354-135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术中处理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2006年12月-2014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围手术期内发现的Mirizzi综合征32例,总结术中诊断、术式选择和疗效评价。结果32例Mir...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术中处理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2006年12月-2014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围手术期内发现的Mirizzi综合征32例,总结术中诊断、术式选择和疗效评价。结果32例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8例,余均为LC术中诊断。按Csendes分型,Ⅰ型23例,Ⅱ型7例,Ⅲ型1例,Ⅳ型1例。30例完成LC手术,分别为Ⅰ型(23例)和Ⅱ型(7例)。1例Ⅱ型患者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2例患者中转开腹,分别为Ⅲ型(1例)和Ⅳ型(1例)。Ⅲ型患者行胆管端端吻合术,Ⅳ型患者行胆肠吻合术。结论 Mirizzi综合征诊断困难,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结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多数Ⅰ型和Ⅱ型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对于Ⅲ型和Ⅳ型,应尽量开腹手术,避免损伤胆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道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治疗Mirizzi综合征Ⅲ、Ⅳ型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艳林 刘家隽 +3 位作者 黄映明 邓和军 张杰锋 曾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3-874,共2页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缺损以治疗Mirizzi综合征Ⅲ、Ⅳ型的具体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壁缺损,或修整断端胆管,离断肝圆韧带远端,剖开脐静脉索,将脐静脉螺旋绕缝成稍长于缺损之管道,带蒂转移至缺损...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缺损以治疗Mirizzi综合征Ⅲ、Ⅳ型的具体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壁缺损,或修整断端胆管,离断肝圆韧带远端,剖开脐静脉索,将脐静脉螺旋绕缝成稍长于缺损之管道,带蒂转移至缺损处,与胆管断端桥接吻合。放置支撑管12个月。结果临床应用本法治疗Mirizzi综合征Ⅲ、Ⅳ型25例。术后拔除支撑管后经2~6年随访,效果均满意。结论肝圆韧带切取及带蒂转移方便,脐静脉壁与胆管壁结构相似,是修复胆管缺损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 mirizzi综合征 组织移植 肝圆韧带 胆道缺损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佑铭 黎朝良 +1 位作者 高卉 汪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2月 ̄2009年6月经腹腔镜手术证实的72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确诊33例(术前组),术中诊断39例(术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2月 ̄2009年6月经腹腔镜手术证实的72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确诊33例(术前组),术中诊断39例(术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合术中情况,确定为Ⅰ型41例,Ⅱ型27例,Ⅲ型3例,Ⅳ型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66例,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41例,胆囊大部切除术25例。Ⅱ型患者中,16例一期缝合修复瘘口,10例用胆囊组织覆盖修复瘘口。中转开腹6例,其中Ⅰ、Ⅱ型各1例,Ⅲ型3例,Ⅳ型1例。在6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肺部感染者5例,泌尿系感染者3例,胆漏2例,均痊愈出院。术前组和术中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7%和20.0%(P<0.05)。术后随访6~20个月,无胆道狭窄和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Ⅰ、Ⅱ型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且术前明确诊断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腹腔镜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mirizzi综合征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处理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曾志武 陆元友 +6 位作者 向代成 代年富 尹加浩 李兵 胡思安 朱忠超 龚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10月~2010年9月行LC时发现Mirizzi综合征22例,对术中诊断、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按Csendes分型,Ⅰ型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10月~2010年9月行LC时发现Mirizzi综合征22例,对术中诊断、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按Csendes分型,Ⅰ型13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14例完成LC,均为Ⅰ~Ⅱ型病例。中转开腹手术8例。术前行ERCP检查7例,均未发生胆管损伤;术中胆管损伤6例,2例行胆管端端吻合术,4例行胆管瘘口修补术。1例Ⅳ型分离困难中转开腹,胆总管中下段缺失行胆肠吻合术,T管支撑引流术,术后半年拔除T管后,患者有反复发热症状,经保守治疗1年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再次手术行肝脏右后叶切除术及肝门部胆管成形+胆肠吻合内引流术。结论 Mirizzi综合征诊断困难,腹腔镜手术时易发生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前ERCP有利于明确诊断,减少并发症;部分Ⅰ~Ⅱ型患者可以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根据术中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mirizzi综合征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