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3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aricidal effect of the antimicrobial metabolite xenocoumacin 1 on spider mite control
1
作者 Jiaxing Wei Hong Yan +3 位作者 Jie Ren Guangyue Li Bo Zhang Xuenong X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48-959,共12页
The two-spotted spider mite,Tetranychus urticae Koch,is one of the most harmful pests in many agroecosystems worldwide.To effectively manage this pest,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ovel bio-active acaricides tha... The two-spotted spider mite,Tetranychus urticae Koch,is one of the most harmful pests in many agroecosystems worldwide.To effectively manage this pest,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ovel bio-active acaricides that suppor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targeting T.urticae.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acaricidal effects of xenocoumacin 1 (Xcn1) on T.urticae and its predator Neoseiulus californicus using the highly puri?ed compound.Xcn1 was extrac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cell-free supernatant of the Xenorhabdus nematophila CB6 mutant constructed by the easy promoter activated compound identi?cation (easyPACId) method.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Xcn1 exceeded 100μg mL~(–1),the survival rate of spider mite adults declined to below 40%and the fecundity was decreased by 80%at six days post-application.At concentrations of 25 and 50μg mL~(–1),Xcn1 signi?cantly impeded spider mite development by inhibiting the molt.However,neither concentration had any adverse effects on the survival or reproduction of the predatory mite N.californicus.The results from laboratory and semi-?eld experiments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ntimicrobial metabolite Xcn1 in controlling pest mites at both the molecular and physiological levels.Our study offers a promising possibility that combines the compatible biocontrol agents of Xcn1 and predatory mites for integrated pest mit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t management predatory mite Xcn1 MORPHOLOGY developmental inhibition TRANSCRIPTOME
下载PDF
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儿童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容嘉妍 黄娟 +5 位作者 王冰洁 李德庚 魏可英 刘翔腾 陈昂 林嘉镖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15例尘螨过敏性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和益生菌组(5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15例尘螨过敏性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和益生菌组(5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治疗前(T0)、治疗6个月后(T1)、停药6个月后(T2)]主观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用药评分、标准化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鼻部症状评分。结果常规组T0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分别为(5.97±2.01)、(1.64±1.06)、(2.04±0.72)分,T1时分别为(2.79±1.07)、(0.71±0.44)、(1.69±0.93)分,T2时分别为(2.48±0.99)、(0.58±0.49)、(1.71±0.93)分;益生菌组T0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分别为(6.18±1.94)、(1.71±1.09)、(2.01±0.73)分,T1时分别为(2.05±0.78)、(0.49±0.45)、(1.37±0.67)分,T2时分别为(2.21±0.81)、(0.54±0.45)、(1.58±0.72)分。两组T1和T2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均较T0时降低,益生菌组T1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时两组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T0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分别为(1.81±0.66)、(1.60±0.62)、(1.68±0.77)、(1.34±0.69)分,T1时分别为(0.95±0.53)、(0.87±0.49)、(0.90±0.56)、(0.96±0.46)分,T2时分别为(0.93±0.54)、(0.84±0.43)、(0.88±0.31)、(0.89±0.54)分;益生菌组T0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分别为(1.78±0.57)、(1.63±0.61)、(1.70±0.70)、(1.41±0.69)分,T1时分别为(0.75±0.45)、(0.72±0.23)、(0.70±0.43)、(0.78±0.50)分,T2时分别为(0.91±0.43)、(0.83±0.51)、(0.86±0.53)、(0.85±0.50)分;两组T1和T2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均较T0时降低,益生菌组T1时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时两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尘螨过敏性AR患儿口服益生菌,可有利于减轻患儿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减少临床药物的使用,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尘螨过敏 变应性鼻炎 儿童
下载PDF
杀虫(螨)剂协同抗药性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研究
3
作者 杨建东 毛加梅 +5 位作者 郭俊 岳建强 闫素云 杨虹霞 赵俊 王自然 《中国果树》 2024年第4期96-102,110,共8页
通过研究田间杀虫(螨)剂协同抗药性捕食螨(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防治效果,为田间捕食螨和化学药剂的使用,达到农药减量、防效增效、时效增长提供理论指导。以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 通过研究田间杀虫(螨)剂协同抗药性捕食螨(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对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的防治效果,为田间捕食螨和化学药剂的使用,达到农药减量、防效增效、时效增长提供理论指导。以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黎芦碱、螺虫乙酯、联苯肼酯、啶虫脒、吡虫啉和矿物油8种田间常用杀虫(螨)剂为试验药剂,配合抗药性捕食螨的释放,跟踪调查田间抗药性巴氏新小绥螨、柑橘全爪螨的种群数量,并统计分析不同防控措施下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防控措施下,捕食螨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的为单一使用抗药性捕食螨和矿物油+抗药性捕食螨处理,其次为阿维菌素+抗药性捕食螨、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和联苯肼酯+抗药性捕食螨处理;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较低的为阿维菌素+抗药性捕食螨、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螺虫乙酯+抗药性捕食螨和联苯肼酯+抗药性捕食螨4个处理。防治效果显示,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阿维菌素+抗药性捕食螨、联苯肼酯+抗药性捕食螨和螺虫乙酯+抗药性捕食螨4个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悬挂捕食螨第35 d和第42 d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90.61%以上,阿维菌素+抗药性捕食螨和联苯肼酯+抗药性捕食螨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86.32%以上。调查结果还表明,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和阿维菌素+抗药性捕食螨处理从悬挂捕食螨第14 d开始一直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以黎芦碱+抗药性捕食螨处理防治效果好、防控持效性长。综上,使用阿维菌素、黎芦碱、螺虫乙酯和联苯肼酯等杀虫(螨)剂协同抗药性捕食螨可以有效防控柑橘全爪螨,可以在大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螨)剂 捕食螨 柑橘全爪螨 协同作用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广西产区柑桔溃疡病和柑桔全爪螨同治降本增效技术研究
4
作者 刘吉敏 秦原原 +5 位作者 黄其椿 黄光耀 陆宇 韦丽荣 邓铁军 张宏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柑桔全爪螨(俗称红蜘蛛)和柑桔溃疡病是广西沃柑生产上防控用药量最大的两种病虫害。为探索同时防治这两种病虫害的综合技术方案,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设计了99%矿物油乳油∶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1∶2... 柑桔全爪螨(俗称红蜘蛛)和柑桔溃疡病是广西沃柑生产上防控用药量最大的两种病虫害。为探索同时防治这两种病虫害的综合技术方案,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设计了99%矿物油乳油∶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1∶2混配的“油铜锰方案”,并且3—7月在田间开展丰田FT-18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人工喷雾、极目EA-30XP农业无人机常量飞防和推荐施药量减量30%飞防不同施药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采用“油锰铜方案”防治柑桔红蜘蛛和柑桔溃疡病时,常量飞防和减量飞防的防治效果不低于人工喷雾,有些时期甚至更好。“油锰铜方案”减量飞防对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7.71%,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8.57%。“油锰铜方案”减量飞防可实现“一高三减”的效果,即每小时10×667 m^(2)的高施药工效、减少用水量94%、减少人工成本33.33%和减少农药使用量37.5%。“油锰铜方案”减量飞防能有效解决广西沃柑产区柑桔溃疡病、柑桔红蜘蛛“一病一虫”施药难、防治效果差和防治成本高的难题,可在地势平坦的柑桔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柑桔溃疡病 柑桔全爪螨 降本增效 综合治理 广西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小儿尘螨过敏性哮喘临床观察
5
作者 程建红 蔡丽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0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小儿尘螨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儿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及特异性免疫疗法(屋尘螨...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小儿尘螨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儿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及特异性免疫疗法(屋尘螨变应原制剂皮下注射),观察组患儿加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略高于对照组的92.31%(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呼气流速峰值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均显著升高,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均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γ干扰素水平均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气道阻力、气道峰压、呼吸功均显著降低,肺动态顺应性均显著升高(P<0.05);整合素α_(4)β_(1)、整合素α_(v)β_(6)、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减少,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多(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更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小儿尘螨过敏性哮喘,可进一步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及呼吸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Th2、肠道菌群调节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特异性免疫疗法 尘螨过敏性哮喘 小儿 肠道菌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42个草菇栽培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鉴定
6
作者 李辉平 朱家漘 +6 位作者 林金盛 姜雅 蒋宁 徐平 侯立娟 马林 曲绍轩 《食药用菌》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平板接螨法,初步鉴定了42个草菇栽培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绿色木霉对42个草菇菌株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1.6%~55.0%,其中有12株抑制率低于20%,占...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平板接螨法,初步鉴定了42个草菇栽培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绿色木霉对42个草菇菌株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1.6%~55.0%,其中有12株抑制率低于20%,占比28.6%,以V01、C1和C43个菌株对绿色木霉的抗性最强;有13个菌株在与绿色木霉对峙培养3天后产生了明显的拮抗线。腐食酪螨对供试菌株的为害级别在3.25~9.0,产生抗、中抗、感和高感反应,其中以C1、C3和C4等10个菌株对腐食酪螨的抗性较强,占比23.8%。最终从42个供试菌株中初步筛选出同时具有绿色木霉抗性和螨虫抗性的菌株2个(C1、C4),为草菇多抗品种选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绿色木霉 腐食酪螨 对峙培养 抗螨性
下载PDF
三种水螨体内共生菌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张旭 杨睿杰 +2 位作者 张文杰 张冬晴 王子怡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了解厚水螨Hydrachna(Rhabdohydrachna)crassa、瓦松腺水螨Lebertia(Lebertia)fimbriata和短胸湿螨Hygrobates(Hygrobates)bravisterus 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组成和多样性,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3种水螨的共生菌群进行比较和分析... 为了解厚水螨Hydrachna(Rhabdohydrachna)crassa、瓦松腺水螨Lebertia(Lebertia)fimbriata和短胸湿螨Hygrobates(Hygrobates)bravisterus 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组成和多样性,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3种水螨的共生菌群进行比较和分析。3种水螨的测序数据经抽平处理后均获得20 844条序列,分别得到34、39和233个OTU。3种水螨中,H.(H.)bravisterus体内共生菌多样性最高,而H.(R.)crassa优势菌的集中程度最高。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在门和纲级阶元,丰度最高的均为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在目级阶元以下,H.(R.)crassa和L.(L.)fimbriata丰度最高的优势菌为立克次氏体目、立克次氏体科、立克次氏体属;而H.(H.)bravisterus丰度最高的优势菌为根瘤菌目。在体内共生菌的组成和丰度上,H.(R.)crassa和L.(L.)fimbriata相似,H.(H.)bravisterus与前2种存在明显差别。研究表明,3种水螨体内共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的生活环境可能是影响水螨体内共生菌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螨 高通量测序 共生菌 16S rDNA 多样性
下载PDF
螨虫图像特征可视化卷积神经网络研究
8
作者 田欢 王鑫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6期58-64,共7页
螨虫是古老的微型寄生害虫,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文章借助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对大规模螨虫影像进行特征学习分析,通过引入人工建模、AlexNet和VGG16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并结合特征图可视化阐释了卷积的深层工作机理,... 螨虫是古老的微型寄生害虫,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文章借助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对大规模螨虫影像进行特征学习分析,通过引入人工建模、AlexNet和VGG16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并结合特征图可视化阐释了卷积的深层工作机理,对于螨虫相关的生物学领域及先进计算机视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经实验证明,文章采用数据特征提取结构不仅适用于螨虫图像的可视化研究,而且可以将此方法推广至其他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可视化实验、研究提供了普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螨虫 卷积神经网络 VGG16 特征可视化
下载PDF
7种药剂对食用玫瑰叶螨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渠元福 祝国栋 +3 位作者 单素兰 赵华 金岩 张国福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二斑叶螨(Tetrangchus urticae)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危害食用玫瑰的2种重要害螨,但是目前缺少关于食用玫瑰叶螨防治的农药产品登记。为筛选防治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2种害螨的高效安全药剂,分别采用浸叶法和玻片浸渍... 二斑叶螨(Tetrangchus urticae)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危害食用玫瑰的2种重要害螨,但是目前缺少关于食用玫瑰叶螨防治的农药产品登记。为筛选防治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2种害螨的高效安全药剂,分别采用浸叶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7种药剂对2种叶螨卵和雌成螨的致毒作用,并开展田间试验评价4种药剂对食用玫瑰的安全性和对2种叶螨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试验表明,腈吡螨酯、阿维菌素和联苯肼酯对2种害螨均具有较好的毒性,对二斑叶螨成螨和朱砂叶螨成螨的LC_(50)分别为9.068~26.590、2.390~6.107 mg/L,对二斑叶螨卵和朱砂叶螨卵的LC_(50)分别为1.705~16.798、0.846~7.948 mg/L;螺螨酯则对2种叶螨卵具有极好的致毒作用,对二斑叶螨卵和朱砂叶螨卵的LC_(50)分别为2.622、1.674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腈吡螨酯、阿维菌素、螺螨酯和哒螨灵等4种药剂对3个品种的食用玫瑰生产安全、无药害,腈吡螨酯、阿维菌素和螺螨酯对食用玫瑰2种叶螨防治效果优于常用药剂哒螨灵,可作为替代哒螨灵的药剂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玫瑰 叶螨 腈吡螨酯 浸叶法 玻片浸渍法 毒力 安全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志强 顾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0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注射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2年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0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注射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2年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的85.2%(P<0.05)。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81.5±5.4)分、躯体功能评分(83.3±4.8)分、角色功能评分(82.5±6.1)分、认知功能评分(80.7±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5.3)、(62.8±4.7)、(63.8±5.3)、(62.7±4.7)分(P<0.05)。结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含服 粉尘螨滴剂 变应性鼻炎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晓甜 蒋萍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是由于进食与尘螨存在交叉抗原的食物(例如虾等)出现的速发型超敏反应,目前国内外均有报道尘螨与食物之间存在交叉反应,主要交叉抗原为原肌球蛋白。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患者的过敏症状轻重不一,原肌球蛋白致敏对尘... 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是由于进食与尘螨存在交叉抗原的食物(例如虾等)出现的速发型超敏反应,目前国内外均有报道尘螨与食物之间存在交叉反应,主要交叉抗原为原肌球蛋白。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患者的过敏症状轻重不一,原肌球蛋白致敏对尘螨过敏患者在进食虾等食物时应格外注意,以防发生难以预料的过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过敏 食物过敏 交叉反应 支气管哮喘 尘螨-食物过敏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TMT技术的香芹酚和丁香酚杀螨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封申瑞 李美林 +2 位作者 师敏敏 黄思怡 方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9,共8页
为了探究香芹酚和丁香酚的杀螨机制,试验首先设置香芹酚组、丁香酚组和阴性对照组共3组,每组3个重复,香芹酚组、丁香酚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用0.15%丁香酚、0.05%香芹酚和液体石蜡处理疥螨4 h后提取疥螨蛋白质,蛋白质经还原烷基化、酶解... 为了探究香芹酚和丁香酚的杀螨机制,试验首先设置香芹酚组、丁香酚组和阴性对照组共3组,每组3个重复,香芹酚组、丁香酚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用0.15%丁香酚、0.05%香芹酚和液体石蜡处理疥螨4 h后提取疥螨蛋白质,蛋白质经还原烷基化、酶解及串联质谱标记(tandem mass tag, TMT)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然后对香芹酚组/阴性对照组及丁香酚组/阴性对照组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筛选与香芹酚、丁香酚杀螨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香芹酚组/阴性对照组共有蛋白4 692个,其中差异表达蛋白235个(上调蛋白113个,下调蛋白122个);丁香酚组/阴性对照组共有蛋白4 824个,其中差异表达蛋白103个(上调蛋白43个,下调蛋白60个)。香芹酚组/阴性对照组差异表达蛋白极显著富集(P<0.01)的GO二级条目包括平滑信号通路、从细胞核输出的蛋白质调节、氧化磷酸化等;显著富集(P<0.05)的GO二级条目包括核质转运的调节、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调节、甘油酯生物合成过程等。丁香酚组/阴性对照组差异表达蛋白极显著富集(P<0.01)的GO二级条目包括tRNA修饰、ncRNA处理;显著富集(P<0.05)的GO二级条目包括细胞酰胺代谢过程、正向调节蛋白定位到细胞核、含蝶啶化合物分解代谢过程等。香芹酚组/阴性对照组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P<0.05)的KEGG信号通路包括α-亚麻酸代谢、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癌症蛋白聚糖等。丁香酚组/阴性对照组差异表达蛋白显著富集(P<0.05)的KEGG信号通路包括核糖体、军团杆菌病。与香芹酚杀螨机制相关的GO二级条目为氧化磷酸化,磷脂酰甘油磷酸合成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注释到这一过程中;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香芹酚组的磷脂酰甘油磷酸合成酶显著上调(P<0.05),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显著下调(P<0.05)。与丁香酚杀螨机制相关的KEGG信号通路为核糖体,核糖体L23蛋白60S亚基、核糖体L32蛋白39S亚基、核糖体L3蛋白39S亚基、核糖体S16蛋白28S亚基、核糖体L1蛋白39S亚基注释到这一KEGG信号通路中;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丁香酚组的上述蛋白均显著下调(P<0.05)。说明香芹酚杀螨机制与氧化磷酸化这一过程相关,丁香酚杀螨机制与核糖体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疥螨 香芹酚 丁香酚 蛋白质组学 串联质谱标记(TMT)
下载PDF
烟草MITE位点间多态性(IMP)标记开发及其遗传作图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玉龙 桂毅杰 +3 位作者 肖炳光 薄世平 严广号 樊龙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5-661,共7页
为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上进行IMP(inter-MITE polymorphism,MITE位点间多态性)标记开发,利用美国烟草基因组测序数据和MITE(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结构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 为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上进行IMP(inter-MITE polymorphism,MITE位点间多态性)标记开发,利用美国烟草基因组测序数据和MITE(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结构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11 581组具有特异TIR(terminal inverted repeat,末端重复元件)序列的MITE及其多序列联配结果,并根据联配结果设计219条烟草IMP引物;利用9个不同类型烟草代表性品种进行测试,其中119条引物PCR扩增成功,引物开发成功率为54.6%;进一步对一个烤烟遗传群体亲本‘红花大金元’和‘HicksBroadleaf’进行标记筛选,共获得29个多态性标记,群体检测表明有21个标记可以整合定位到一个SSR标记遗传连锁图上.说明IMP标记在烟草中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分子标记,但跟其他标记一样表现出较低的多态性,需高通量检测平台与之配套来提高其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te) mite位点间多态性(IMP)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下载PDF
MITE转座元件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温小杰 张学勇 +1 位作者 郝晨阳 刘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19-2226,共8页
MITE(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是一种新近发现的DNA转座元件,其结构与非自主元件相似,具有TIR或TSD结构,但又具有反转录转座元件的高拷贝性。MITE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附近或内部,主要包括Tourist和Stowaway... MITE(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是一种新近发现的DNA转座元件,其结构与非自主元件相似,具有TIR或TSD结构,但又具有反转录转座元件的高拷贝性。MITE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附近或内部,主要包括Tourist和Stowaway两种类型,通过相应的自主转座元件编码的反转录酶识别TIR序列完成扩张。它插入位点的倾向性以及高度重复性,使其在基因的表达调控和遗传进化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MITE转座元件的结构及转座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MITE元件在基因表达调控、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基因(组)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MITE转座元件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机制 mite 基因表达 基因多样性 基因组进化
下载PDF
尘螨过敏哮喘儿童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瑶 吕翔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分析以尘螨过敏为主的哮喘儿童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5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呼吸专科门诊接受标准化SCIT≥1年、以尘螨过敏为主的42例过敏性哮... 目的分析以尘螨过敏为主的哮喘儿童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5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呼吸专科门诊接受标准化SCIT≥1年、以尘螨过敏为主的42例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12个月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的每日使用剂量分为ICS停用组[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FP)=0µg]与ICS维持组(FP>0µg)。ICS停用组中男14例,女1例,年龄(8.7±2.9)岁;ICS维持组中男20例,女7例,年龄(9.7±2.2)岁。于治疗初始、治疗6个月以及12个月时比较两组标准化SCIT前后ICS每日使用剂量的变化、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SCIT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Z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12个月后,42例患儿中共15例(35.7%)患儿可退出ICS的使用(ICS停用组),剩余27例(64.3%)患儿仅需低剂量的FP来维持哮喘症状的控制(ICS维持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ICS停用组、ICS维持组的FP每日使用剂量均较治疗初始下降(均P<0.05),同治疗时间点ICS停用组与ICS维持组比较[50(0,100)µg比100(75,100)µg,0(0,0)µg比50(50,100)µ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4、-5.51,均P<0.001)。ICS维持组的超重、合并变应性鼻炎、同居室有吸烟成员及多重过敏患儿比例均高于ICS停用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居室有吸烟成员(OR=6.179,95%CI 1.029~37.118,P=0.047)、多重过敏(OR=7.772,95%CI 1.077~56.085,P=0.042)均是治疗12个月后ICS无法完全退出使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CIT在保证哮喘症状控制的同时,可显著减少过敏性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的每日使用剂量,同居室有吸烟成员、多重过敏患儿的糖皮质激素维持使用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尘螨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儿童
下载PDF
AhFAD2B基因MITE标记在高油酸花生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平丽 唐桂英 +6 位作者 李国卫 付春 鲁成凯 姜言生 宋晓峰 单雷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9-1077,共9页
高油酸花生因其优质的油脂组成,越来越受到食品、油脂加工、种业等领域的青睐。然而,目前我国育成的高油酸品种遗传背景狭窄,拓宽遗传背景、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有利于高效选育性状优异、适应性广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本研究针对具有F45... 高油酸花生因其优质的油脂组成,越来越受到食品、油脂加工、种业等领域的青睐。然而,目前我国育成的高油酸品种遗传背景狭窄,拓宽遗传背景、开发相应的分子标记,有利于高效选育性状优异、适应性广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本研究针对具有F458背景的花生AhFAD2B基因的MITE插入突变,开发了用以辅助鉴定真杂种及后代材料的MITE分子标记。该方法运用1轮常规PCR反应和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就可以区分出3种基因型,简便易行、成本低、稳定性好,显著提高了目标性状选择效率。同时,以耐盐性强、油食兼用型北方大花生品种宇花2号(YH2)做母本,高油酸花生潍花25号(WH25)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系谱法逐代进行田间农艺性状筛选,并运用MITE标记辅助进行F1真杂种和后代单株基因型鉴别,获得了5个半直立型和1个直立型高油酸花生新品系。并且,对这些品系主要种子品质性状和耐盐性进行了调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mite转座子 分子标记 高油酸
下载PDF
一种新型尘螨过敏原激发液在诊断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
17
作者 甘辉 朱政 +4 位作者 李欣 曹佳林 叶飞 崔琦 孙宝清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2-458,共7页
目的探讨利用北京协和医院户尘螨注射液用于鼻激发试验诊断尘螨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国产户尘螨注射液和变应原溶媒配置鼻激发液,纳入尘螨过敏性鼻炎及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鼻激发试验,应用Lebel评分评估激发试验。结果纳... 目的探讨利用北京协和医院户尘螨注射液用于鼻激发试验诊断尘螨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国产户尘螨注射液和变应原溶媒配置鼻激发液,纳入尘螨过敏性鼻炎及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鼻激发试验,应用Lebel评分评估激发试验。结果纳入尘螨过敏性鼻炎受试者84例,对照组23例。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尘螨鼻激发试验诊断过敏性鼻炎的敏感性为92.86%(95%CI:85.1~97.3),特异性为100.0%(95%CI:85.2~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95%CI:94.2~100.0),阴性预测值为79.3%(95%CI:63.9~89.2)。ROC曲线下面积为0.964(95%CI:0.931~0.998)。鼻激发试验后,5例因鼻炎症状使用抗过敏药,2例使用赛洛唑啉鼻喷剂。随访72 h,所有患者均未报告咳嗽、喘息等。结论应用户尘螨注射液开展鼻激发试验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激发试验 尘螨 过敏性鼻炎
下载PDF
小麦MITE转座子对sHSP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静婷 王健胜 杨风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32,共4页
MITE(miniature inverted-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s)是一类特殊的DNA介导的转座子,经常插入基因的编码区、内含子、启动子、非翻译区(UTR)而与基因紧密相关。探讨插入小麦16.9 ku sHSP基因(sHSP16.9)3'-UTR中MITE对基因表达调... MITE(miniature inverted-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s)是一类特殊的DNA介导的转座子,经常插入基因的编码区、内含子、启动子、非翻译区(UTR)而与基因紧密相关。探讨插入小麦16.9 ku sHSP基因(sHSP16.9)3'-UTR中MITE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实时定量结果显示:在高温、低温处理时,具有MITE插入的基因型中sHSP16.9基因转录水平较无MITE插入的基因型显著提高;构建2种不同的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 Super-1300+sHSP16.9、p CAMBIA Super-1300+sHSP16.9+MITE转化拟南芥,半定量结果显示,sHSP16.9+MITE超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中sHSP16.9基因表达量较sHSP16.9超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中显著提高,推测sHSP16.9基因3'-UTR中MITE插入增强该基因的转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e转座子 sHSP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调控 小麦 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构建
下载PDF
福建省松材线虫病疫木螨类物种资源调查
19
作者 徐云 伍鸿源 +2 位作者 蔡守平 李俊楠 张飞萍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应用形态分类学方法全面系统地调查福建省8个地区的松材线虫病疫木螨类物种资源,并分析螨类物种组成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共鉴定出4目34科51属70种,包括松天牛小首螨Paracarophenax alternatus、福州裂环黑面螨Schizocyrtillus fuzhouensi... 应用形态分类学方法全面系统地调查福建省8个地区的松材线虫病疫木螨类物种资源,并分析螨类物种组成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共鉴定出4目34科51属70种,包括松天牛小首螨Paracarophenax alternatus、福州裂环黑面螨Schizocyrtillus fuzhouensis、林氏实螯螨Hoplocheylus lindquisti、诺顿巴利螨Paralycus nortoni和松绒黑面螨Pleuronectocelaeno barbara。不同地区、不同生境螨类物种丰富度存在差异:沙县地区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为连江;木质部(具天牛虫道)、树皮与韧皮部中螨类物种多样性均较高,天牛幼虫体上携带的螨类极少,仅分离到1种;营养结构包括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和菌食性等4种,其中以捕食性和菌食性为主,分别为64.3%和32.9%。福建省螨类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寄生性螨类松天牛小首螨在天牛成虫体上密度高,可寄生天牛卵,具有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疫木 蜱螨 寄生螨 松树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45例尘螨过敏患者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李晓 关里 +2 位作者 徐静月 张雁林 徐松江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对45例尘螨过敏患者进行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分析,为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到2022年8月在变态反应门诊采用4日剂量递增方案行冲击免疫治疗的尘螨过敏患者45例,统计分析其人群特征及不良反... 目的对45例尘螨过敏患者进行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分析,为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到2022年8月在变态反应门诊采用4日剂量递增方案行冲击免疫治疗的尘螨过敏患者45例,统计分析其人群特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不同特征人群间(分别根据性别、年龄、总IgE、是否单一尘螨过敏及是否单一呼吸系统过敏进行分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1,年龄中位数为9(7.0,17.5)岁,97.8%的患者为过敏性鼻炎,其中75%合并支气管哮喘,绝大多数(86.7%)患者有过敏家族史。95.1%存在血清总IgE的升高(>60 KU/L),其中大部分患者尘螨sIgE均在3级以上(户尘螨80.5%,粉尘螨85.4%),88.9%的患者尘螨皮内试验均为4+。不良反应发生方面,35.6%(16/45)患者出现局部反应,剂量递增阶段次均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27/360);其中大部分(12例,占75%)在4天剂量递增过程中仅出现1次局部反应。出现速发型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风团)发生率为20%(9/45),迟发型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发生率为26.7%(12/45)。8例(17.8%)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剂量递增阶段次均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2/360);全身反应均为轻中度,其中绝大部分为Ⅰ级(轻度)不良反应(7例,占87.5%),仅1例为Ⅱ级(中度)不良反应,占12.5%,未发生Ⅲ级~Ⅳ级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绝大部分全身反应为迟发型(7例,占87.5%),仅出现1例速发型全身反应,考虑不除外与过敏原注入小血管相关。大部分(6例,占75%)在4天剂量递增过程中仅出现1次全身反应。组间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提示,各组间局部不良反应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18岁组比18岁以下组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的风险接近有统计学差异(χ^(2)=3.519,P=0.061)。结论本研究纳入45例接受尘螨变应原冲击免疫治疗的患者,部分发生轻中度全身不良反应,但未发生严重全身过敏反应。该结果将为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临床数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免疫治疗 尘螨过敏 过敏性鼻炎 哮喘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