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Hydrocracking of VGO Derived from Kazakhstan-Russian Mixed Crude 被引量:1
1
作者 Dong Yuancheng Duan Yongsheng +3 位作者 Zou Shiying Wang Jian Ye Xingbin Yang Jianx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Dushanzi Petrochemical Company, Dushanzi 833600)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06年第3期27-32,共6页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perty of VGO derived from the Kazakhstan- Russian mixed crude on the hydrocracking catalyst.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pressure, space velocity a...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perty of VGO derived from the Kazakhstan- Russian mixed crude on the hydrocracking catalyst.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pressure, space velocity and hydrogen/oil ratio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lity of products was analyzed with the optimal process regime determined, when the VGO was hydrocrack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FC-16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zakhstan-Russian mixed crude VGO HYDROCRACKING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下载PDF
Study on Catalytic Cracking of VGO Derived from Kazakhstan-Russian Mixed Crude
2
作者 Duan Yongsheng Dong Yuancheng +1 位作者 Wei Gangling Wang Jian (Du Shanzi Petrochemical Company, Du Shanzi, 833600)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06年第2期33-39,共7页
The study on options for catalytic cracking of VGO derived from the Kazakhstan-Russian mixed crude was carried out in a small-scale riser FCC unit.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catalysts and the LCC-A additive for increas... The study on options for catalytic cracking of VGO derived from the Kazakhstan-Russian mixed crude was carried out in a small-scale riser FCC unit.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catalysts and the LCC-A additive for increasing propylene yield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lity of FCC products was analyzed. This article sets forth the possible issues arising from processing the Kazakhstan-Russian mixed crude in FCC unit and the response measures to be adop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GO derived from the Kazakhstan-Russian mixed crude catalytic cracking response measure
下载PDF
Quantitatively unmixing method for complex mixed oil based on its fractions carbon isotopes: A case from the Tarim Basin, NW China
3
作者 Tao-Hua He Wen-Hao Li +8 位作者 Shuang-Fang Lu Er-Qiang Yang Tao-Tao Jing Jun-Feng Ying Peng-Fei Zhu Xiu-Zhe Wang Wen-Qing Pan Bao-Shou Zhang Zhong-Hong Ch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Deep mixed oils with secondary alterations have been widely discovered in the Tarim Basin,but current methods based on biomarkers and isotopes to de-convolute mixed oil cannot calculate the exact mixing proportion of ... Deep mixed oils with secondary alterations have been widely discovered in the Tarim Basin,but current methods based on biomarkers and isotopes to de-convolute mixed oil cannot calculate the exact mixing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end-member oils,which has seriously hindered further exploration of deep hydrocarbons in the study area.To solve this problem,we constructed 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carbon isotope(δ13C)of the group components to de-convolute mixed liquid hydrocarbons under the material balance princip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xed oil in the Tazhong Uplift was dominantly contributed at an average proportion of 68% by an oil end-member with heavier d13C that was believed to be generated from the Cambrian-Low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s,whereas the mixed oil in the Tabei Uplift was predominantly contributed at an average proportion of 61% by an oil end-member with lighter d13C that was believed to be generated from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s.This indicates that,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ffective source rocks,the proposed method will be helpful in realizing differential exploration and furthe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deep liquid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Tarim Basin.In addition,compared to traditional δ13C methods for whole oil and individual n-alkanes in de-convoluted mixed oil,the proposed method has a wider range of applications,including for mixed oils with variations in color and density,indicating potential for promoting the exploration of deep complex mixed oils in the Tarim Basin and even around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crude oil Carbon isotopes End-member oil De-convolution Secondary alteration Tarim Basin
下载PDF
A Method for Crude Oil Selection and Blending Optimization Based on Improved Cuckoo Search Algorithm 被引量:7
4
作者 Yang Huihua Ma Wei +2 位作者 Zhang Xiaofeng Li Hu Tian Songbai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期70-78,共9页
Refineries often need to find similar crude oil to replace the scarce crude oil for stabilizing the feedstock property. We introduced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crude blended properties firstly, and then created a ... Refineries often need to find similar crude oil to replace the scarce crude oil for stabilizing the feedstock property. We introduced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crude blended properties firstly, and then created a crude oil selection and blending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data of crude oil property. The model is a 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MINLP) with constraints, and the target is to maximiz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blended crude oil and the objective crude oil. Furthermore,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election of crude oils and their blending ratios simultaneously, and transforms the problem of looking for similar crude oil into the crude oil selection and blending optimization problem. We applied the Improved Cuckoo Search(ICS) algorithm to solving the model. Through the simulations, ICS was compared with the genetic algorithm,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the CPLEX sol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ICS has very good optimization efficiency. The blending solution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fineries to find the similar crude oil. And the method proposed can also give some references to selection and blending optimization of other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de OIL similarity crude OIL SELECTION BLENDING OPTIMIZATION 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CuckooSearch algorithm
下载PDF
华北油田油气密闭混输技术应用
5
作者 牛忠晓 贾剑磊 +4 位作者 李响 胡太勇 邓明 谷胜群 魏红曼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9期7-11,共5页
华北油田第三采油厂所辖站场数量多,包括较多转油站和供热拉油站,多数站内保留着传统原油处理工艺,设备设施老化严重,生产成本较高,不易于管理。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降级部分站场,简化优化原油处理工艺流程,停用部分能耗较高的设备,开展... 华北油田第三采油厂所辖站场数量多,包括较多转油站和供热拉油站,多数站内保留着传统原油处理工艺,设备设施老化严重,生产成本较高,不易于管理。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降级部分站场,简化优化原油处理工艺流程,停用部分能耗较高的设备,开展油气密闭混输技术研究并进行现场应用。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气混输装置,在两座站场应用的油气密闭混输装置成功解决了气相、液相共用一个泵腔结构给多相混输设备带来的技术难题;现场应用体现在两座站场实现越站外输,停运储油罐及部分原油处理设备。转油站应用油气密闭混输技术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工艺流程,实现站场降级,优化后,两个站年节省各类费用439.6万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处理 油气密闭混输 越站外输 站场降级
下载PDF
苹果渣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建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0-166,共7页
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饲料原料日益短缺。如何有效利用农副产物生产饲料,尤其是生产蛋白饲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是苹果主产区,在苹果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苹果渣,通过微生物发酵苹果渣,可降低发酵产物中的纤维素水平,增... 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饲料原料日益短缺。如何有效利用农副产物生产饲料,尤其是生产蛋白饲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是苹果主产区,在苹果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苹果渣,通过微生物发酵苹果渣,可降低发酵产物中的纤维素水平,增加粗蛋白质的含量,提高苹果渣的营养价值。本文从苹果渣发酵的主要菌种、菌种组合及发酵方式等方面阐述其生产畜禽饲料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大规模发酵苹果渣生产生物饲料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渣 联合发酵 复合微生物 粗蛋白质
下载PDF
施肥和豆禾混播对松嫩平原退化草地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方玉凤 曹志伟 +4 位作者 唐丽红 任秀彬 姜峰 蒋先翠 高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目的】探索适合松嫩平原中度退化草地的最佳修复模式,为松嫩平原退化草地的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羊草(Leymus chinensis)2种混播比例,结合不同N施用量,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牧草品质和产量之... 【目的】探索适合松嫩平原中度退化草地的最佳修复模式,为松嫩平原退化草地的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羊草(Leymus chinensis)2种混播比例,结合不同N施用量,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牧草品质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施肥水平显著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P<0.01),施肥水平、混播比例及二者交互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牧草粗蛋白含量及产量(P<0.05)。土壤全氮、牧草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两种混播比例下,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与N施用量一致;N施用量300 kg/hm2的牧草粗蛋白含量高达20.2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N施用量200~250 kg/hm2在试验当年秋季和第二年春季均获得最佳产量;豆禾1∶2混播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优于2∶2混播,其中N施用量150 kg/hm2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禾混播 土壤养分 牧草产量 粗蛋白 群落构成
下载PDF
我国金融形势指数的构建与混频预测
8
作者 薛立国 张谊浩 +1 位作者 张润驰 马永远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50,共15页
近年来,我国黄金和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有所升温,本文尝试探讨是否应将黄金价格和西德克萨斯轻质(WTI)原油价格纳入构建我国金融形势指数。研究表明,纳入黄金价格的我国金融形势指数能够更好地拟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演进路径,且在时... 近年来,我国黄金和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有所升温,本文尝试探讨是否应将黄金价格和西德克萨斯轻质(WTI)原油价格纳入构建我国金融形势指数。研究表明,纳入黄金价格的我国金融形势指数能够更好地拟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演进路径,且在时序上领先CPI三个季度;但纳入WTI原油价格不仅加剧了金融形势指数的波动,还弱化了其与CPI的关系。通过构建16变量混频贝叶斯向量自回归(MF-BVAR)模型,并综合运用点预测、区间预测、密度预测三种方法,对比混频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季频贝叶斯向量自回归(QF-BVAR)模型、季频向量自回归(QF-VAR)模型对金融形势指数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显示,MF-BVAR模型对于金融形势指数的预测效果优于QF-BVAR和QF-VAR模型,且该结论不受预测期的影响。季度内不同月份的信息差异对金融形势指数预测产生显著影响,且随着预测期的增加,不同组别之间金融形势指数的预测能力逐渐趋同。本研究对于加强金融形势预测和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形势指数 黄金价格 WTI原油价格 混频预测
下载PDF
嗜盐原油降解混合菌处理采出水特性研究
9
作者 孙志超 刘力嘉 +4 位作者 王明艳 王文娜 宫禧茴 李召悦 刘春爽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42-44,51,共4页
针对高矿化度高硫化物的油田采出水的生物处理,从含油污泥、采出水等样品中经初筛、复筛获得嗜盐原油降解菌14株,选取降解率最高的4株进行复配,构建出嗜盐原油降解混合菌TG-1。16 SrDNA序列分析表明4株菌分别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针对高矿化度高硫化物的油田采出水的生物处理,从含油污泥、采出水等样品中经初筛、复筛获得嗜盐原油降解菌14株,选取降解率最高的4株进行复配,构建出嗜盐原油降解混合菌TG-1。16 SrDNA序列分析表明4株菌分别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副蕈状芽胞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芽孢杆菌(Bacillus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考察了TG-1处理采出水性能,发现最适矿化度范围在30 g/L以下,最高耐受硫化物质量浓度可达150 mg/L,原油质量浓度不高于500 mg/L去除效果最好。将TG-1应用于生物接触氧化装置中,在pH值7~8、温度30℃左右、溶解氧4~5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4~12 h以及进水原油质量浓度为10~100 mg/L的条件下,出水原油质量浓度小于15 mg/L,满足克拉玛依油田注水水质标准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降解 嗜盐菌 采出水处理 混合菌群 降解特性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弧形构造带混源原油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振英 邵龙义 +1 位作者 张世焕 贾硅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0,共6页
根据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等特征,论述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弧形构造带混源原油存在的依据。按照物质平衡法原理,利用相混合两类原油(煤系油和湖相油)的αααRC27百分含量,建立了混源原油混合比例数学模型。利用混合原油的生... 根据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等特征,论述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弧形构造带混源原油存在的依据。按照物质平衡法原理,利用相混合两类原油(煤系油和湖相油)的αααRC27百分含量,建立了混源原油混合比例数学模型。利用混合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和数学关系式,计算了西部弧形构造带两种原油的混合比例。对混合原油甾烷、萜烷谱图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际的混合原油的甾烷、萜烷谱图和参数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后确定了该构造带各类原油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弧形构造带 混源原油 数值模拟 原油分布
下载PDF
混合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贡献率 被引量:9
11
作者 常象春 林玉祥 +1 位作者 郭海花 庞凌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80,共6页
含油气盆地中存在混合原油的现象非常普遍,按照形成条件可区分出4种不同的混合类型。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不同有机相原油混合后体现各自母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生物降解原油与正常原油混合后具有完整的饱和烃谱峰,同时还反映生物降... 含油气盆地中存在混合原油的现象非常普遍,按照形成条件可区分出4种不同的混合类型。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不同有机相原油混合后体现各自母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生物降解原油与正常原油混合后具有完整的饱和烃谱峰,同时还反映生物降解特点;不同成熟度的原油混合后既可检出热稳定性低的化合物,部分成熟度参数还可指示成熟特征;高成熟天然气与原油混合后,往往会使不同组分段的成熟度产生明显变化。特殊化合物绝对浓度定量法、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法、碳同位素法和拟合图版法是常见的定量成藏贡献率方法。针对混合原油地球化学识别和贡献率定量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指纹技术进行优化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原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球化学 贡献率 指纹技术
下载PDF
混源油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水福 何生 +1 位作者 张刚庆 张冬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79,88,共4页
判识混源油并确定来自不同油源的原油贡献比例,是油源对比及油气运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划分含油气系统或油气成藏体系的重要依据。阐述了混源油的含义、混合类型及其研究意义,并从混源油的判识和油源贡献比例的定量确定两个方面... 判识混源油并确定来自不同油源的原油贡献比例,是油源对比及油气运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划分含油气系统或油气成藏体系的重要依据。阐述了混源油的含义、混合类型及其研究意义,并从混源油的判识和油源贡献比例的定量确定两个方面论述了混源油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混源油不同油源原油贡献比例的分析和定量计算中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油源贡献比例 定量计算方法
下载PDF
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俊 张劲军 张帆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80,共5页
对大量混合原油凝点数据的分析发现 ,两组分原油按 1∶1混合后 ,混合原油凝点的实测值与线性加权方法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与两组分原油各自凝点之差的绝对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用原有计算模型须已知每两组分原油按 1∶1混合后的凝点... 对大量混合原油凝点数据的分析发现 ,两组分原油按 1∶1混合后 ,混合原油凝点的实测值与线性加权方法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与两组分原油各自凝点之差的绝对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用原有计算模型须已知每两组分原油按 1∶1混合后的凝点。提出了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的一种新方法 ,弥补了现有混合原油凝点计算模型的缺陷。利用此方法 ,仅须知道各组分原油的凝点 ,即可计算在任意混合比例条件下混合原油的凝点。对于凝点不完全确定的两组分混合原油 ,用此方法不仅可以预测凝点 ,还可预测各配比条件下混合原油凝点的变化范围。利用 5组 2~ 5组分混合原油的实验数据验证表明 ,新方法对混合原油凝点的计算结果与现有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原油 凝点 计算方法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某炼油厂大庆混合油替代原油的加工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宿主 解增忠 +1 位作者 田松柏 龙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为解决国内某大型燃料一润滑油型炼油厂加工的大庆混合油即将断供的问题,将炼油厂线性规划模型与配方原油技术相结合,提出了针对该炼油厂生产现状寻找大庆混合油替代原油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分别在该厂有、无润滑油基础油两种规划思... 为解决国内某大型燃料一润滑油型炼油厂加工的大庆混合油即将断供的问题,将炼油厂线性规划模型与配方原油技术相结合,提出了针对该炼油厂生产现状寻找大庆混合油替代原油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分别在该厂有、无润滑油基础油两种规划思路下,寻找利用合适的进口原油来替代现有的大庆混合油,并利用数学规划模型针对所选替代原油进行全厂模拟测算,评估其加工性能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用替代原油选择方法确定的替代原油,不仅适合该厂加工流程特点和原油输送限制条件,而且原油资源有保障,可以降低原油采购成本,提升全厂经济效益,加工替代原油可为企业多盈利25.99~137.44元/t,具有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混合油 替代原油 加工性能 原油配方 线性规划
下载PDF
大庆/沈北减二线馏分油NMP和糠醛精制小试对比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慧 李晓鸥 +1 位作者 李东胜 刘洁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大庆/沈北混合的减二线馏分油为原料,分别进行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回归了精制油收率及质量与操作条件的关系,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分别确定出NMP和糠醛精制的操作条件,使NMP精制油与糠醛精制油的质量相近,... 以大庆/沈北混合的减二线馏分油为原料,分别进行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回归了精制油收率及质量与操作条件的关系,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分别确定出NMP和糠醛精制的操作条件,使NMP精制油与糠醛精制油的质量相近,即60℃折光率为1.450,脱蜡油的粘度指数为95。NMP精制的操作条件是剂油质量比为1.41,抽提温度为70℃,NMP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0%,精制油收率为91.8%。糠醛精制的操作条件是剂油质量比为1.93,抽提温度为95℃,精制油收率为85.3%。试验结果表明,在精制深度相当的条件下,NMP精制和糠醛精制相比,剂油质量比下降了近40%,精制油收率提高了近7%,充分说明NMP精制要明显优于糠醛精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沈北混合油 减二线馏分油 N -甲基吡咯烷酮 糠醛
下载PDF
沙特混合原油电脱盐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俊鹤 刘小辉 +1 位作者 张艳玲 韩磊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0年第10期1-4,共4页
为解决沙特混合原油脱盐问题,通过模拟试验对其脱盐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模拟得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注水率5%、温度120℃、破乳剂注入量30μg/g、电场强度800 V/cm、停留时间30 min。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沙特混合原油脱后NaCl质量... 为解决沙特混合原油脱盐问题,通过模拟试验对其脱盐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模拟得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注水率5%、温度120℃、破乳剂注入量30μg/g、电场强度800 V/cm、停留时间30 min。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沙特混合原油脱后NaCl质量浓度小于3 mg/L,水质量分数小于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电脱盐 脱水 破乳剂 沙特 混合原油
下载PDF
高相对分子质量油溶性三组分复配原油破乳剂ZPF-3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稳桃 李国锋 +1 位作者 张晓瑛 张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3,292,共4页
按通常方法合成了AP ,AR ,FG型 3种嵌段聚醚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分别为 5 .0× 10 3 ~ 1.0× 10 4,5 .0×10 3 ~ 1.0× 10 4,8.0× 10 3 ~ 1.2× 10 4,在溶剂中分别用二异氰酸酯扩链 ,将 -M分别提高到 5 .... 按通常方法合成了AP ,AR ,FG型 3种嵌段聚醚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分别为 5 .0× 10 3 ~ 1.0× 10 4,5 .0×10 3 ~ 1.0× 10 4,8.0× 10 3 ~ 1.2× 10 4,在溶剂中分别用二异氰酸酯扩链 ,将 -M分别提高到 5 .0× 10 3 ~ 8.0× 10 4。 3种扩链产物的复配物在质量比为 3∶2∶1时破乳脱水效果最佳 ,此复配物经溶剂稀释至活性物含量 5 5 %± 2 % ,即为油溶性破乳剂ZPF 3。以包括现用破乳剂在内的 9种破乳剂为对比药剂 ,在室内考察了ZPF 3对中原采油三厂明一联含水 4 2 %的混合原油样的破乳脱水效果 ,结果表明 :在相同加量下ZPF 3破乳最快 ,脱水率最高 (加量 5 0mg/kg ,5 0℃ ,30min脱水率 86 .3% ,90min脱水率 97.0 % ) ;ZPF 3的破乳脱水受温度的影响 (40~ 6 0℃ )最小 ,加量10 0mg/kg ,90min脱水率 ,4 0℃时为 82 .0 % ,6 0℃时为 97.0 % ;ZPF 3加量 4 0mg/kg时 5 0℃ ,90min脱水率与现用破乳剂加量 80mg/kg时相当 ;油水界面齐 ,脱出水色清。在明一联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ZPF 3试验性应用 ,加量4 0mg/kg(原用破乳剂为 5 0~ 6 0mg/kg) ,脱水温度 5 0~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相对分子质量 油溶性 三组分 复配 原油 破乳剂ZPF-3
下载PDF
混合原油屈服值计算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鸿英 张劲军 钱建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7,1-2,共4页
根据5种原油及其按不同比例掺混后的42种混合原油屈服值的实验结果,借鉴混合原油凝点、黏度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和对比分析,提出了混合原油屈服值计算模型.该模型对80个数据点预测值的平均绝对偏差为1.92 Pa,平均相对偏差为50.18%.考虑到... 根据5种原油及其按不同比例掺混后的42种混合原油屈服值的实验结果,借鉴混合原油凝点、黏度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和对比分析,提出了混合原油屈服值计算模型.该模型对80个数据点预测值的平均绝对偏差为1.92 Pa,平均相对偏差为50.18%.考虑到屈服值不易测准,特别是小屈服值时更易出现较大相对偏差的因素,该模型对混合原油屈服值的预估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原油 屈服值 计算模型
下载PDF
苏嵯输油管道混合原油凝点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倩楠 张海涛 +3 位作者 司马英杰 王佳楠 董良辰 周刚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5期1065-1068,共4页
对呼伦贝尔与塔木察格原油不同混合比例下进行凝点测试实验,并根据已有的混合原油凝点模型进行计算,优选了凝点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采用曲线拟合和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修正两种方法得出苏嵯输油管道混合原油凝点计算公式,并对修... 对呼伦贝尔与塔木察格原油不同混合比例下进行凝点测试实验,并根据已有的混合原油凝点模型进行计算,优选了凝点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采用曲线拟合和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修正两种方法得出苏嵯输油管道混合原油凝点计算公式,并对修正后模型和拟合出的曲线进行验证。实验数据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较曲线拟合公式对于计算混合原油凝点结果更精准,可使原油的凝点较已有模型计算值的最小平均绝对偏差减小75%,较最大平均绝对偏差减小99%,较最小标准偏差减小45.77%,较最大标准偏差减小75.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嵯 混合原油 凝点计算 数学模型
下载PDF
BZ28-2S混合稠油及其乳状液的特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段林林 敬加强 +1 位作者 牛洪彬 黄小凤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1-333,共3页
针对BZ28-2S稠油海底混输管道混合稠油的掺水乳化问题,测试了BZ28-2S混合原油及其不同含水率乳状液的流变性,评价了W/O型乳状液的乳化反相特性,提出乳状液反相点是一个条件性参数,分析了W/O型乳状液发生反相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混合稠... 针对BZ28-2S稠油海底混输管道混合稠油的掺水乳化问题,测试了BZ28-2S混合原油及其不同含水率乳状液的流变性,评价了W/O型乳状液的乳化反相特性,提出乳状液反相点是一个条件性参数,分析了W/O型乳状液发生反相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混合稠油的掺水输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稠油 表观粘度 流变性 乳状液 反相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