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汉大学生生活习惯与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兰保森 尹小俭 +2 位作者 李世昌 徐明 王国栋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89,共5页
以西藏民族学院藏族大学生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藏汉大学生生活习惯与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以及体质健康等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汉族大学生在食物摄取、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方面显著好于藏族大学生;... 以西藏民族学院藏族大学生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藏汉大学生生活习惯与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以及体质健康等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汉族大学生在食物摄取、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方面显著好于藏族大学生;藏汉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以及健康态度越好,经常吃早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的比率也越高;体格正常组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以及在食物摄取等方面好于偏瘦组和超重与肥胖组;男女身高、肺活量指数以及立定跳远等方面均为汉族学生显著高于藏族学生,而藏族女生的体重、BM I及坐位体前屈则显著高于汉族女生,汉族男女学生偏瘦率均显著高于藏族学生,而肥胖率均显著性低于藏族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汉族 大学生 生活习惯 体质
下载PDF
汉、藏中学生的生活事件、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斌 陈国典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5,共7页
为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学生在生活事件、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684名汉、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汉、藏中学生在生活事件... 为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学生在生活事件、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684名汉、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汉、藏中学生在生活事件的健康适应因子和其它因子上存在差异,在心理控制源的三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在应付方式的合理化、自责和幻想因子上差异显著;(2)藏族中学生的健康适应因子与机遇因子对他们采取积极应付方式有预测作用,汉族中学生的机遇、受罚、其它和有势力的他人因子对他们采取积极应付方式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中学生 生活事件 心理控制源 应付方式
下载PDF
甘孜汉藏大学生心理素质、认知方式、人格特征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单荣琳 德机抄姆 +4 位作者 韩艳梅 熊欢 刘秋雪 钟蕾 邹先敏 《蚌埠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针对汉藏两族大学生在日常交流交际中存在的问题,选取四川民族学院大一到大三的汉藏大学生各20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试从心理素质、认知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对甘孜汉藏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精神产生的影响,分析汉藏大学生日常... 针对汉藏两族大学生在日常交流交际中存在的问题,选取四川民族学院大一到大三的汉藏大学生各20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试从心理素质、认知方式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对甘孜汉藏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精神产生的影响,分析汉藏大学生日常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区的原因,以促进汉藏大学生的日常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汉藏大学生 心理素质 认知方式 人格特征
下载PDF
论欧阳修对唐人“小说”之学的重建 被引量:4
4
作者 郝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69-176,共8页
自班固《汉志》建立"小说"之学,确立了"小道"的学术性核心特征,直至唐人撰修《隋志》时,虽然"小说"创作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文学色彩,但其理论构建层面未发生重要变化。欧阳修撰修《崇文总目》与《新唐书》... 自班固《汉志》建立"小说"之学,确立了"小道"的学术性核心特征,直至唐人撰修《隋志》时,虽然"小说"创作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文学色彩,但其理论构建层面未发生重要变化。欧阳修撰修《崇文总目》与《新唐书》,在将部分"杂传"作品界定为"小说"类所作的持续努力,使"小说"从一种没有固定表述体式的学术之说,逐渐转变成一种具有显著文学特征的叙事性文体。在传统"小说"观念向近现代"小说"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欧阳修为"小说"引入"杂传"的书写体式,确立"小说"的独立文体位置,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小说” 杂传 文体 《汉书》 《新唐书》 《崇文总目》
下载PDF
汉藏交流互动对藏族漆器生产制作和技艺风格的多维度影响研究
5
作者 杨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2,共7页
藏族是使用漆器较多的民族之一,藏族地区的漆器发展从一开始就依托于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汉藏交流互动下的内地漆器和技艺输入,既满足了藏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艺术审美需求,又推动了藏族地区本地域的漆器生产制作,藏族漆器在制... 藏族是使用漆器较多的民族之一,藏族地区的漆器发展从一开始就依托于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汉藏交流互动下的内地漆器和技艺输入,既满足了藏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艺术审美需求,又推动了藏族地区本地域的漆器生产制作,藏族漆器在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上都留下了内地文化的印迹。汉藏交流互动对藏族地区漆器具有多维度的影响作用,体现了藏族文化与内地文化频繁交流、相互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交流互动 藏族漆器 生产制作 技艺风格
下载PDF
藏汉语码混用的情景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永斌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95-102,共8页
藏汉语码混用在具体交际过程中,会受到相关情景因素的影响。在话题方面,涉及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的表述或争论时,汉语语码混用的频率会更高,并较多出现于日常生活诸多话题中;在场合方面,藏汉语码混用较多出现在正式或较正式的场合,存在用... 藏汉语码混用在具体交际过程中,会受到相关情景因素的影响。在话题方面,涉及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的表述或争论时,汉语语码混用的频率会更高,并较多出现于日常生活诸多话题中;在场合方面,藏汉语码混用较多出现在正式或较正式的场合,存在用词、频率、语用等差异;在参与者方面,会因语言能力、情感、角色、职业等的不同而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汉 语码 混用 情景
下载PDF
河湟地区的宗教宝卷《观音菩萨嘛呢真经》探析
7
作者 陈改玲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9,共7页
《观音菩萨嘛呢真经》是存在于河湟地区汉藏结合部的民间宗教宝卷,深受当地藏传佛教和民间信仰的影响,集教化、宗教信仰于一体,具有汉藏文化交融的特点。
关键词 河湟地区 《观音菩萨嘛呢真经》 宗教宝卷
下载PDF
内蒙古库伦旗兴源寺大经堂建筑艺术特点简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潘瑞 韩秀华 《山西建筑》 2007年第33期52-53,共2页
对内蒙古库伦旗兴源寺大经堂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大经堂的建筑平面和建筑立面特点,并对大经堂的建筑结构进行了研究,对大经堂的细部装饰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大经堂的研究,对于促进藏、汉和蒙文化的融合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建筑特点 汉式 藏式
下载PDF
尊重民族地域特色,承载现代教育功能——拉萨江苏中学教学综合楼建筑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庆生 《江苏建筑》 2015年第1期9-11,18,共4页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援藏项目拉萨江苏中学教学综合楼建筑设计的介绍,阐述了现代教育建筑功能与西藏地域特色和建筑风格相融合的设计体验,表达了建筑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尊重民族习惯、延续历史文脉的设计理念,体现藏汉民族的深厚情谊。
关键词 现代教育功能 民族风格 地域特色 藏汉民族
下载PDF
清代五台山汉藏混合样式寺院的成立——以镇海寺为例
10
作者 余思奇 藤川昌树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通过历史资料,解读明清代五台山镇海寺中章嘉呼图克图灵塔的建立。揭示了一座汉藏混合样式寺院的形成过程。通过清代乾隆年间镇海寺的发展,揭示五台山地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相互融合以及相互影响的实态。并认为这样的局面是由宗教的权... 通过历史资料,解读明清代五台山镇海寺中章嘉呼图克图灵塔的建立。揭示了一座汉藏混合样式寺院的形成过程。通过清代乾隆年间镇海寺的发展,揭示五台山地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相互融合以及相互影响的实态。并认为这样的局面是由宗教的权威与世俗的权力相互作用推动形成的。镇海寺中一组塔院的成立真实地反映了清帝国的宗教政策和皇帝的意志。保留寺院中主要汉传佛教建筑物,在别院中建立藏传佛教灵塔形成塔院是汉藏混合样式寺院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镇海寺 汉藏混合样式 章嘉呼图克图 灵塔 高宗
下载PDF
融合、演变——包头藏传佛教建筑汉藏合璧的艺术风格
11
作者 刘明洋 《华中建筑》 2015年第7期146-149,共4页
包头藏传佛教建筑与传统藏传佛教建筑相比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集中表现在建筑风格上。这里既有传统藏式风格建筑,又有中原汉式建筑风格,还有将两种风格有机整合在一起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汉藏合璧的建筑风格,该文将包头保存相对完好的藏... 包头藏传佛教建筑与传统藏传佛教建筑相比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集中表现在建筑风格上。这里既有传统藏式风格建筑,又有中原汉式建筑风格,还有将两种风格有机整合在一起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汉藏合璧的建筑风格,该文将包头保存相对完好的藏传佛教寺院的六座汉藏合璧建筑风格藏传佛教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平面形制与立面风格两方面探究其建筑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 藏传佛教 汉藏合璧 建筑风格
下载PDF
甘肃卓尼县石门寺大雄宝殿的调查与研究
12
作者 那尕才让 完么才让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第2期59-68,共10页
甘肃卓尼县石门寺位于古“洮河岷”三州及狄道府的接壤地区~①,也是河西走廊上一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本文以石门寺大雄宝殿和周围进行实地考察为基础,进而对大殿内壁画、天平棊画、藻井曼陀罗等图像内容辨识研究,确认石门寺壁画... 甘肃卓尼县石门寺位于古“洮河岷”三州及狄道府的接壤地区~①,也是河西走廊上一处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本文以石门寺大雄宝殿和周围进行实地考察为基础,进而对大殿内壁画、天平棊画、藻井曼陀罗等图像内容辨识研究,确认石门寺壁画的基本年代以及汉藏艺术在题材和风格上的融合进行梳理,并对进一步了解洮河流域明代晚期藏传佛教寺院的形制及教义教规流行提供了若干新的历史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寺 大雄宝殿 汉藏风格 石碑及石窟造像
下载PDF
明宫廷画家商喜及其画风再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丽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134,162,共13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部款署"臣沈度敬书"、"臣商喜敬绘"的明宣德三年(1428)明宫廷写绘本《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简称《金刚智经》,共三卷)。该经全部106幅彩绘插图为目前已知唯一的一组有明确纪年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部款署"臣沈度敬书"、"臣商喜敬绘"的明宣德三年(1428)明宫廷写绘本《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简称《金刚智经》,共三卷)。该经全部106幅彩绘插图为目前已知唯一的一组有明确纪年的、题为商喜绘制的宗教画作,然而,学界对其是否系商喜亲自绘制这一问题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对《金刚智经》彩绘插图的汉藏融合风格特征加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商喜画作《老子出关图》的画风特征对其加以判定,明晰商喜画作中的南宋院体画风特征<1>,最后认定《金刚智经》彩绘插图应为商喜所绘,并由此认为,商喜善绘藏传佛教图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喜 明宫廷画家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彩绘插图 汉藏融合画风
原文传递
藏族和汉族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对比研究
14
作者 沈晓玲 董再全 +3 位作者 王旭 卓瑜 黄霞 罗珊霞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5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藏族和汉族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分别对60例藏族及60例汉族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在防御方式上,藏族受试者的不成熟型防御... 目的探讨藏族和汉族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分别对60例藏族及60例汉族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在防御方式上,藏族受试者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的投射、躯体化因子分及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假性利他因子分高于汉族受试者(P<0.05),而成熟型防御机制的升华因子分低于汉族受试者(P<0.05);在应对方式上,藏族和汉族受试者的积极应对因子没有差异,但在消极应对方式上,藏族受试者的得分低于汉族(P<0.05)。结论藏族和汉族首发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在心理防御机制及应对方式的运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对理解其疾病的形成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汉族 广泛性焦虑障碍 心理防御机制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元明汉藏艺术交融的视觉证据——西藏阿里三围地区的汉式龙凤艺术遗珍
15
作者 熊文彬 唐樱家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0,149,共18页
本文首次对西藏传统阿里三围地区十余处遗存中现存的大量汉式龙凤纹样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其渊源、背景、传播途径和本土化特征加以分析。元明时期的龙凤纹样主要分布在古格王国中心地区的寺院和石窟,拉达克和贡塘王国也有少量遗存。涉... 本文首次对西藏传统阿里三围地区十余处遗存中现存的大量汉式龙凤纹样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其渊源、背景、传播途径和本土化特征加以分析。元明时期的龙凤纹样主要分布在古格王国中心地区的寺院和石窟,拉达克和贡塘王国也有少量遗存。涉及的艺术种类主要为壁画、建筑彩绘、经书插图、泥塑、擦擦和丝织品,其造型和样式组合丰富,体现出本土化特征。作者通过文本和风格比较发现,这些龙凤纹样大都源于内地,主要通过朝贡赏赐等途径传入西藏和阿里,是元代统一西藏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大规模频繁交往、交流和交融的视觉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三围 汉式龙凤 元明 汉藏艺术 视觉证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