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Mn(Ⅱ)/Mn(Ⅶ)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晓敏 杨凯 +1 位作者 李玲玲 王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693,共7页
阐述了含锰废水的来源及危害,以Mn(Ⅱ)和Mn(Ⅶ)为研究对象,从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处理及多技术耦合处理四个方面,详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含Mn(Ⅱ)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概述了吸附法和螯合絮凝法对Mn(Ⅶ)的去除性能及发展趋势。对各种... 阐述了含锰废水的来源及危害,以Mn(Ⅱ)和Mn(Ⅶ)为研究对象,从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处理及多技术耦合处理四个方面,详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含Mn(Ⅱ)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概述了吸附法和螯合絮凝法对Mn(Ⅶ)的去除性能及发展趋势。对各种除锰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含锰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废水处理 mn() mn(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复合材料HAP@nZVI对Mn(Ⅱ)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2
作者 彭惠靖 张卫民 +2 位作者 王玉罡 卢琪愿 王新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4-51,共8页
使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羟基磷灰石与纳米零价铁(HAP@nZVI)复合材料,采用实验室静态批试验探讨其对模拟Mn(Ⅱ)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及机理。表征结果显示,HAP@nZVI复合材料表面分布不均匀、松散多孔,nZVI不均匀分布在HAP表面及空隙中。静态... 使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羟基磷灰石与纳米零价铁(HAP@nZVI)复合材料,采用实验室静态批试验探讨其对模拟Mn(Ⅱ)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及机理。表征结果显示,HAP@nZVI复合材料表面分布不均匀、松散多孔,nZVI不均匀分布在HAP表面及空隙中。静态批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pH=5、复合材料用量0.36 g·L^(-1)、反应时间t=180 min条件下最有利于HAP@nZVI复合材料对Mn(Ⅱ)的吸附,在该试验条件范围内,Mn(Ⅱ)最大吸附量达到31.4 mg·g^(-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HAP@nZVI复合材料对Mn(Ⅱ)的吸附过程,吸附过程属于单层吸附且主要为化学吸附。反应后复合材料整体结构没有发生较大改变,-OH、Fe-O、P-O基团均参与了反应。XPS表征可以进一步证实HAP@nZVI对锰的吸附机理,O 1s和P_(2)p的结合能发生位移表明有表面络合作用发生;铁的溶出以及Fe^(0)消逝表明存在氧化还原反应;Ca_(2)p轨道的峰强降低说明存在离子交换。最后,将HAP@nZVI复合材料与已报道的吸附剂对锰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材料吸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nZVI复合材料 mn() 静态批试验 吸附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复合腐植酸及其对Mn(Ⅱ)的去除
3
作者 裴晓港 张鹏 +2 位作者 董珊珊 葛姗姗 赵月龙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共8页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成功合成羟基磷灰石(HAP),并将其与腐植酸(HA)复合,制备出复合吸附剂HAP-H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差热-热重分析(TGDSC)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成功合成羟基磷灰石(HAP),并将其与腐植酸(HA)复合,制备出复合吸附剂HAP-H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差热-热重分析(TGDSC)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腐植酸成功负载到羟基磷灰石上;HAP-HA孔径主要分布在3~5 nm,比表面积较大,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HAP-HA表面粗糙不平、孔隙较多,这增大了比表面积,为重金属离子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以Mn(Ⅱ)为目标污染物,将Mn(Ⅱ)的去除率作为指标,通过吸附实验考察吸附剂HAP-HA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常温、pH为8.0、投加量为0.15 g、吸附时间为150 min的条件下,吸附剂HAP-HA对Mn(Ⅱ)的去除率最高,可稳定达到99.0%以上;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同时,对吸附后的吸附剂进行脱附及再生吸附实验,以NaOH溶液作为洗脱剂可取得较好的脱附效果,脱附效率可达78.1%,再生循环吸附6次后HAP-HA仍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腐植酸 吸附剂 金属mn()
下载PDF
蒙脱石在不同pH下对Mn(Ⅱ)的吸附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红 陈丹 +2 位作者 杜佳 成吉 冷菲菲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6期97-101,106,共6页
蒙脱石作为廉价的吸附材料,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Mn(Ⅱ)。为探究pH对吸附的影响规律,文章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对蒙脱石吸附Mn(Ⅱ)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蒙脱石对废水中Mn(Ⅱ)的吸附非常迅速,5 min就达到吸附平衡;水体中pH的增加有利于... 蒙脱石作为廉价的吸附材料,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Mn(Ⅱ)。为探究pH对吸附的影响规律,文章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对蒙脱石吸附Mn(Ⅱ)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蒙脱石对废水中Mn(Ⅱ)的吸附非常迅速,5 min就达到吸附平衡;水体中pH的增加有利于蒙脱石对废水中Mn(Ⅱ)的吸附,pH>10时,吸附效率接近100%,Mn(Ⅱ)在水中主要生成沉淀。②等温吸附模型拟合中,pH=5时的Freudlich模型拟合和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均好于pH=8时的拟合效果,不同pH条件下,蒙脱石吸附Mn(Ⅱ)的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吸附过程更接近双分子吸附模型。③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主要为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mn() 蒙脱石 吸附
下载PDF
Mn(Ⅱ)氧化细菌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宏 钟洁 +1 位作者 纪娟 张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3-146,共4页
Mn(Ⅱ)氧化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其生理特性、氧化机制和功能等的研究,对于进行含锰水处理过程中生物除锰机理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对Mn(Ⅱ)氧化细菌的氧化机理、酶学研究等进展进行了总结.普遍认为,Mn(Ⅱ)的氧化机理... Mn(Ⅱ)氧化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其生理特性、氧化机制和功能等的研究,对于进行含锰水处理过程中生物除锰机理的探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对Mn(Ⅱ)氧化细菌的氧化机理、酶学研究等进展进行了总结.普遍认为,Mn(Ⅱ)的氧化机理可分为:(1)间接氧化,即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改变自身微环境,如pH、Eh,从而实现Mn(Ⅱ)的化学氧化;(2)直接氧化,即锰氧化酶的直接催化氧化或通过特定的键合作用实现氧化.目前酶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酶有:木质素过氧化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木质素降解酶等,所涉及到的微生物有:生盘纤发菌、杆状菌、土微菌属、假单胞菌、真菌等.本文同时也提出了Mn(Ⅱ)氧化细菌的微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氧化细菌 氧化机理 生物作用 锰氧化酶
下载PDF
Mn(Ⅱ)在铅电极上的超声电氧化 被引量:7
6
作者 阚显文 王聪 +2 位作者 陶海升 董宗木 方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6-188,共3页
Cyclic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electrooxidation of Mn(Ⅱ) under ultrasound and without ultrasou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ultrasound irradiation the reduction peak potential of Pb(Ⅳ)/ Pb(Ⅱ) was found shifted negati... Cyclic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electrooxidation of Mn(Ⅱ) under ultrasound and without ultrasou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ultrasound irradiation the reduction peak potential of Pb(Ⅳ)/ Pb(Ⅱ) was found shifted negatively about 0.14 V, initial electrolytic potential reduced 0.2 V and reduction peak current increased. At the same conditions,the conversion of Mn(Ⅱ) was increas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lectrooxidation were 0.3 mol/L solution of Mn(Ⅱ), 6 mol/L H 2SO 4, electrolysis potential 2.3 V and 44 W ultras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电极 超声电氧化 mn() 锰() 甲苯 苯甲醛 电化学有机合成
下载PDF
Mn(Ⅱ)对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高雅洁 郑晓英 +2 位作者 王明阳 曹素兰 朱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5-59,共5页
针对城市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短期超标影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采用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浓度Mn(Ⅱ)短期冲击下对好氧颗粒污泥污染物去除性能、外观结构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受不同浓度... 针对城市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短期超标影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采用好氧颗粒污泥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浓度Mn(Ⅱ)短期冲击下对好氧颗粒污泥污染物去除性能、外观结构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受不同浓度Mn(Ⅱ)10 d的冲击后,COD去除率受Mn(Ⅱ)影响较小,Mn(Ⅱ)会轻微促进AGS对TN的去除。Mn(Ⅱ)分别为0.5、1.0、3.0 mg/L可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活性,在相应浓度的冲击下SOUR分别提高16.0%、108.5%、51.8%,TTC-ETS分别提高了7.7%、112.4%、45.7%。5.0 mg/L Mn(Ⅱ)对SOUR和TTC-ETS的抑制率分别为13.8%和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mn() SBR反应器 污染物去除 微生物活性
下载PDF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Fe_3O_4对水中Mn(Ⅱ)的快速去除 被引量:9
8
作者 布林朝克 郭婷 +4 位作者 张邦文 戴志安 俞慧涛 邢瑞光 资卢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4,共8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继而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物(PRGO-Fe_3O_4).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继而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物(PRGO-Fe_3O_4).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p H值、接触时间、吸附材料用量、共存物质、GO的还原、循环使用次数等因素对Mn(Ⅱ)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RGO-Fe_3O_4中Fe_3O_4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为15~20 nm,剩磁和矫顽力均很小.因Fe_3O_4颗粒的锚定作用,石墨烯片层很薄,使PRGO-Fe_3O_4对Mn(Ⅱ)表现出高效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当p H=7、PRGO-Fe_3O_4用量为500 mg/g时,对201.3211 mg/L的Mn(Ⅱ)溶液仅3 min即达吸附平衡,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为99.35%和404.49 mg/g,磁分离仅需10 s,经5次循环吸附后,容量保持率为首次的78%.机理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为吸热、自发的单层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 mn()的快速去除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改性硅藻土与细菌复合体对Mn(Ⅱ)的吸附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向红霞 罗琳 +1 位作者 敖晓奎 薛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将改性硅藻土作为载体,负载抗锰细菌,制成吸附Mn(Ⅱ)的复合型吸附剂。在Mn(Ⅱ)初始浓度为60-600mg·L^-1范围内,硅藻土-细菌复合体对Mn(Ⅱ)的吸附率〉80%,最大吸附量为56.18mg·g^-1,大于单一硅藻土的最大吸附量45.28mg&#... 将改性硅藻土作为载体,负载抗锰细菌,制成吸附Mn(Ⅱ)的复合型吸附剂。在Mn(Ⅱ)初始浓度为60-600mg·L^-1范围内,硅藻土-细菌复合体对Mn(Ⅱ)的吸附率〉80%,最大吸附量为56.18mg·g^-1,大于单一硅藻土的最大吸附量45.28mg·g^-1;在pH值为3.5-10.5范围内,该复合体的吸附率均高于单一硅藻土的,最佳pH值宜为6-8;当温度从25℃上升到80℃,Mn(Ⅱ)的去除率也随之上升。吸附动力学分析显示,该复合体的20mim吸附率可达79%;其对Mn(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R^2=0.99),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速度方程描述(R^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硅藻土 硅藻土-细菌复合体 吸附 mn()
下载PDF
Mn(Ⅱ)/O_3降解草酸作用机制的定量化解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臧兴杰 张华 +2 位作者 石锐 童少平 马淳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8-434,共7页
利用Mn(Ⅱ)/O3氧化体系降解了草酸,探讨并定量化解析了Mn(Ⅱ)催化臭氧化降解草酸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加入Mn(Ⅱ)能明显提高臭氧化降解草酸的效率,体系Rct值也有所增大。Mn(Ⅱ)/O3降解草酸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3种方式:第一,臭氧的直接... 利用Mn(Ⅱ)/O3氧化体系降解了草酸,探讨并定量化解析了Mn(Ⅱ)催化臭氧化降解草酸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加入Mn(Ⅱ)能明显提高臭氧化降解草酸的效率,体系Rct值也有所增大。Mn(Ⅱ)/O3降解草酸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3种方式:第一,臭氧的直接氧化反应;第二,羟基自由基(水中溶解臭氧分解产生)的氧化反应;第三,Mn(Ⅳ)和Mn(Ⅶ)等高价锰对草酸的氧化反应。溶液pH值不但直接影响Mn(Ⅱ)/O3降解草酸的效率,而且还决定了三者的贡献大小。在本实验条件下,当pH值为2.9时,Mn(Ⅱ)/O3降解草酸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28.280×10-4s-1,三者对草酸降解的百分比贡献为fO3∶fOH∶frest=2.1∶19.0∶78.9;当pH值为5.3、8.0和10.0时,草酸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597×10-4s-1、1.535×10-4s-1和1.545×10-4s-1,三者的百分比贡献分别为fO3∶fOH∶frest=24.9∶28.4∶46.7、fO3∶fOH∶frest=23.6∶54.5∶21.9和fO3∶fOH∶frest=19.6∶74.4∶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臭氧 降解 mn()
下载PDF
有机酸溶解砖红壤过程中Mn(Ⅱ)的释放规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杰文 钟来元 郭荣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48-1353,共6页
研究土壤Mn(Ⅱ)释放规律对揭示锰氧化物的形成机制和了解酸性土壤锰毒效应大小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柠檬酸溶解砖红壤过程中,Mn(Ⅱ)的释放速率在前4 h比较迅速,其释放数量可达24 h反应时间内总释放量的59.5%,但随后释放速率逐渐减缓.... 研究土壤Mn(Ⅱ)释放规律对揭示锰氧化物的形成机制和了解酸性土壤锰毒效应大小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柠檬酸溶解砖红壤过程中,Mn(Ⅱ)的释放速率在前4 h比较迅速,其释放数量可达24 h反应时间内总释放量的59.5%,但随后释放速率逐渐减缓.快速阶段被认为是土壤表面交换态Mn(Ⅱ)的释放,而慢速阶段则与土壤锰氧化物的缓慢溶解密切相关.低pH条件有利于Mn(Ⅱ)释放,其释放机制包含柠檬酸对土壤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A l(Ⅲ)对Mn(Ⅱ)的释放有抑制作用,而Fe(Ⅲ)则有促进作用.有机酸的解离性质及官能团活性对Mn(Ⅱ)的释放有重要影响.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Mn(Ⅱ)释放数量按柠檬酸>丙酮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的顺序下降.此外,就草酸和柠檬酸比较而言,当pH值小于4.25,草酸体系中Mn(Ⅱ)释放数量大于后者,但随着pH升高,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 有机酸 mn()释放
下载PDF
果胶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Mn(Ⅱ)及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义武 刘岚 +1 位作者 王碧 黄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8-170,179,共4页
以氯化钙为交联剂,采用包埋法制备了一种果胶磁性微球吸附剂,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RD、磁性分析和TG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吸附时间、Mn2+(Cr6+)的浓度、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溶液的pH对果胶磁性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果胶... 以氯化钙为交联剂,采用包埋法制备了一种果胶磁性微球吸附剂,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RD、磁性分析和TG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吸附时间、Mn2+(Cr6+)的浓度、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溶液的pH对果胶磁性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果胶磁性微球分别吸附Mn(Ⅱ)和Cr(Ⅵ)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果胶磁性微球对Mn(Ⅱ)和Cr(Ⅵ)的吸附达平衡分别需要4h和1.5h,饱合吸附量分别为54.35mg/g和9.62mg/g,吸附等温线较好地满足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2.04mg/g和25.45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其吸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磁性微球 mn() Cr(Ⅵ) 吸附
下载PDF
D113离子交换树脂对Mn(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秀玲 刑建宇 +2 位作者 王春艳 张彩峰 钱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5,26,共4页
在常温条件下研究D113树脂吸附Mn(Ⅱ)的过程。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5~7.0、吸附时间120min时,废水中Mn(Ⅱ)离子去除率可以达到99%,吸附容量为136.98mg/g。盐酸浓度为3~4mol/L时,一次解吸率均达100%。该树脂对Mn(Ⅱ)的吸附曲线符合Lan... 在常温条件下研究D113树脂吸附Mn(Ⅱ)的过程。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5~7.0、吸附时间120min时,废水中Mn(Ⅱ)离子去除率可以达到99%,吸附容量为136.98mg/g。盐酸浓度为3~4mol/L时,一次解吸率均达100%。该树脂对Mn(Ⅱ)的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交换过程符合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式。内扩散系数随溶液pH、溶液中Mn(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13树脂 mn()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与Mn(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海珍 张欣 王瑾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合成了 1 苯基 3 甲基 4 苯甲酰基 吡唑啉酮 5与Mn(Ⅱ )的配合物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晶体结构。结果表明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 /n ,a =0 9949(4 )nm ,b =1 62 95 (6)nm ,c =2 2 111(8)nm ,β=10 0 976(7)... 合成了 1 苯基 3 甲基 4 苯甲酰基 吡唑啉酮 5与Mn(Ⅱ )的配合物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晶体结构。结果表明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 /n ,a =0 9949(4 )nm ,b =1 62 95 (6)nm ,c =2 2 111(8)nm ,β=10 0 976(7)°。其中 2个双齿螯合和 2个溶剂乙醇分子中氧原子PMBP- 与Mn(Ⅱ )离子配位 ,形成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化学式为Mn(PMBP) 2 (EtOH) 2 。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mn()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锰()
下载PDF
以Mn(Ⅲ)/Mn(Ⅱ)为氧化还原电对间接电合成苯甲醛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治荣 胡翔 周定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8-102,共5页
对以Mn(Ⅲ ) /Mn(Ⅱ )为氧化还原电对间接电合成苯甲醛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n(Ⅱ )在Pb Sb As合金电极上的氧化过程 ,并不是在电极上直接失去电子氧化成Mn(Ⅲ ) ,而是被电极上先生成的PbO2所氧化的。并研究了Mn(Ⅲ )氧化甲苯... 对以Mn(Ⅲ ) /Mn(Ⅱ )为氧化还原电对间接电合成苯甲醛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n(Ⅱ )在Pb Sb As合金电极上的氧化过程 ,并不是在电极上直接失去电子氧化成Mn(Ⅲ ) ,而是被电极上先生成的PbO2所氧化的。并研究了Mn(Ⅲ )氧化甲苯至苯甲醛的反应动力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电合成 mn(Ⅲ)/mn() 苯甲醛 机理 氧化还原
下载PDF
表层沉积物主要矿化组分对Mn(Ⅱ)的吸附特性与贡献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蕾 郑西来 +1 位作者 王婷 张俊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5-1350,共6页
考察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矿化组分对Mn(Ⅱ)的吸附特性,能够更清楚地解释Mn(Ⅱ)在沉积物-水界面上的迁移转化机理.以山东省即墨市王圈水库表层沉积物为例,采用化学选择性萃取方法将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矿化组分(Fe氧化物、Mn氧化物、有机质和... 考察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矿化组分对Mn(Ⅱ)的吸附特性,能够更清楚地解释Mn(Ⅱ)在沉积物-水界面上的迁移转化机理.以山东省即墨市王圈水库表层沉积物为例,采用化学选择性萃取方法将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矿化组分(Fe氧化物、Mn氧化物、有机质和黏土矿物)进行分离,研究这些矿化组分对Mn(Ⅱ)的吸附特性和贡献.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w(有机质)、w(TE-Fe)和w(TE-Mn)(TE-Fe、TE-Mn分别为总可萃取态Fe、Mn氧化物)分别为16.23、10.12和1.771 mg/g.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表层沉积物及其主要矿化组分吸附Mn(Ⅱ)的过程,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系数达0.95以上.E-Mn、E-Fe(E-Mn、E-Fe分别为可萃取态、锰、铁氧化物)、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对Mn(Ⅱ)的吸附能力分别为77 852.5、38 764.0、17 704.5和44.0 mg/g.由于各主要矿化组分在表层沉积物中含量的差异,因此有机质的吸附贡献最大,为2.24 mg/g;其次是E-Fe和黏土矿物,分别为1.91和1.22 mg/g;E-Mn为0.6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沉积物 矿化组分 mn() 吸附
下载PDF
Salen Mn(Ⅱ)、Eu(Ⅲ)配合物抗O_2^(·-)活性及其与DNA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花蕾 董逸帆 +2 位作者 杨运旭 邓小容 鲁毅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6-1390,共5页
合成了5种Salen Mn(Ⅱ)及2种Salen Eu(Ⅲ)配合物。以NBT/核黄素(VB2)/蛋氨酸为O2.-的产生、检测体系,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抗O2.-活性研究,发现Mn(Ⅱ)配合物对O2.-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清除活性。用荧光检测法对上述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进行... 合成了5种Salen Mn(Ⅱ)及2种Salen Eu(Ⅲ)配合物。以NBT/核黄素(VB2)/蛋氨酸为O2.-的产生、检测体系,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抗O2.-活性研究,发现Mn(Ⅱ)配合物对O2.-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清除活性。用荧光检测法对上述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均能与DNA产生结合作用,提示具有潜在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EN mn() SALEN Eu(Ⅲ) O2·- DNA 光谱
下载PDF
酸性介质中Mn(Ⅲ)/Mn(Ⅱ)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n (Ⅲ)/Mn(Ⅱ)ion-pair on platinum electrode in acid media were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Mn(Ⅲ)/Mn(Ⅱ) pair was a simple pseudo-revers...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n (Ⅲ)/Mn(Ⅱ)ion-pair on platinum electrode in acid media were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Mn(Ⅲ)/Mn(Ⅱ) pair was a simple pseudo-reversible one-electron reaction between Mn(Ⅲ) and Mn(Ⅱ).The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 of the redox reaction on static Pt electrode was a mass transfer controlled one.The calcu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n(Ⅱ) was 1.48×10 -6cm 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介质 铂电极 氧化还原特性 mn(Ⅲ)/mn()电对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扩散系数 循环伏安法 电位阶跃法 锰(Ⅲ) 锰()
下载PDF
水中痕量Mn(Ⅱ)的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检测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华 张新申 +1 位作者 邹玉权 谢永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5-788,共4页
基于在氨三乙酸(NTA)存在下,Mn(Ⅱ)对催化高碘酸钾(KIO4)氧化镁试剂Ⅰ(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的褪色反应有显著作用这一新体系,将催化光度法和流动注射技术联用,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在线分析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Mn(Ⅱ)的新方法。... 基于在氨三乙酸(NTA)存在下,Mn(Ⅱ)对催化高碘酸钾(KIO4)氧化镁试剂Ⅰ(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的褪色反应有显著作用这一新体系,将催化光度法和流动注射技术联用,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在线分析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Mn(Ⅱ)的新方法。对体系和流动注射系统诸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在波长560nm处连续检测,Mn(Ⅱ)浓度在20-200μg.L^-1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H(mV)=0.1705c(μg.L^-1)+0.1252,相关系数r=0.9993,采样频率为15样/h,最低检出限为1.3μg.L^-1(3σ),相对标准偏差(RSD)=3.57%(n=8)。考察了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简便,用于河水、工业废水和池塘水中Mn(Ⅱ)的检测,回收率为96%-102%。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流动注射 催化光度法
下载PDF
Mn(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晶 巩园园 +2 位作者 武汉清 李雷 牛淑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87-1594,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3个新的Mn(Ⅱ)配合物[Mn(SO_4)(H_2O_3]_n(1),[Mn_(2.5)(HPO_4)(PO_4)(H_2O)_2]_n(2),[Mn(phen)_2(H_2O)_2]·(C_4H_4O_4)·4H_2O(3)(phen=1,10-邻二氮杂菲).用X射线单晶衍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红外光谱(IR... 采用水热法合成3个新的Mn(Ⅱ)配合物[Mn(SO_4)(H_2O_3]_n(1),[Mn_(2.5)(HPO_4)(PO_4)(H_2O)_2]_n(2),[Mn(phen)_2(H_2O)_2]·(C_4H_4O_4)·4H_2O(3)(phen=1,10-邻二氮杂菲).用X射线单晶衍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电子顺磁共振谱(EPR)对配合物进行发征.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2D结构的配合物,氢键将其连接成3D超分子;配合物2是具有3D无限结构的配合物;配合物3是单核配合物,再由多种氢键连接,形成3D超分子.SPS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在300-800nm范围内都呈现明显的光伏响应,表明它们均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性能.讨论了配合物结构,空间维度和中心金属离子配位环境的不同对配合物表面光电性能的影响以及SPS与UV-Vis的关联:配合物的结构维度越高、规则性越好,SPS响应强度越大;中心金属离子的直接配位原子种类的不同、所处外晶场的强弱不同,SPS响应带的数目和位置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氢键 光电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