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
1
作者 宋崇林 郑庆贺 +3 位作者 吕誉 崔立峰 李云强 吕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3-1061,共9页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术,此时LNT的作用是将排气中部分NO_(x)转化为NH_(3),为下游的SCR提供还原剂.基于此,制备了LNT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1-x)Ce_(x)MnO_(3)系列钙钛矿氧化物,并通过分步浸渍法得到了La_(1-x)Ce_(x)MnO_(3)-Ba/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H_(2)-TPR、NO-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钙钛矿氧化物的晶相结构,以及负载型催化剂的还原特性、NO_(x)吸附-脱附性能等物化性质,并且通过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实验探究了催化剂掺杂Ce对NO转化成NH_(3)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掺杂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H_(3)产物选择性,并且显著提高了NO转化率.温度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决定性因素,而H_(2)和NO体积比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关键性因素.其中,La_(0.95)Ce_(0.05)MnO_(3)-Ba/Al_(2)O_(3)在低温下催化活性表现最佳,在350℃、H_(2)和NO体积比为5.0时NH_(3)产物选择性为65%,NO转化率为100%.此外,所制备的La_(1-x)Ce_(x)MnO_(3)都形成了钙钛矿型结构,而且Ce掺杂催化剂的大部分Ce离子可以进入到LaMnO_(3)结构中.在催化剂适量掺杂Ce后,H_(2)消耗总面积增大、还原峰的峰值温度降低,表明掺杂Ce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同时NO吸附和脱附面积增大,表明Ce掺杂改变了催化剂的NO_(x)吸附-脱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 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 NH_(3)产物选择性 NO转化率 晶相结构 还原特性 NO_(x)吸附-脱附
下载PDF
过渡金属掺杂对MnO_(x)-CeO_(2)低温SCR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孙雨霖 王智化 +4 位作者 唐海荣 班云飞 刘佩希 何勇 朱燕群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通过水解驱动氧化还原法合成了掺杂过渡金属的2Mn-Ce-M(M为Fe,Cu,Ni,Cr)催化剂,考察了过渡金属掺杂对低温SCR脱硝性能的影响.其中2Mn-Ce-0.2Cr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氧化还原能力适中,具有丰富的酸性位点和氧空位、最高的化学吸附氧含量... 通过水解驱动氧化还原法合成了掺杂过渡金属的2Mn-Ce-M(M为Fe,Cu,Ni,Cr)催化剂,考察了过渡金属掺杂对低温SCR脱硝性能的影响.其中2Mn-Ce-0.2Cr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氧化还原能力适中,具有丰富的酸性位点和氧空位、最高的化学吸附氧含量及酸位强度,有利于低温下NH_(3)-SCR反应的顺利进行.2Mn-Ce-0.2Cr催化剂的低温NH_(3)-SCR活性最好,能在100~225℃的宽温度区间内保持80%以上的NO_(x)转化率,在125℃时NO_(x)转化率更是达到99.1%,为中低温催化还原烟气中的NO_(x)提供了新思路.此外,2Mn-Ce-0.2Cr还具有良好的抗硫抗水能力,在150℃下,加入40×10^(-6)的SO_(2)反应5 h,其催化活性稳定在98%;在3%的水蒸气下,其效率保持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掺杂 mno_(x)-CeO_(2) 低温SCR 水解驱动氧化还原法
下载PDF
MnO_(x)粒子的制备及其对刚果红的吸附
3
作者 王艺 李玉珠 +3 位作者 王雪 杨晓怡 田婧 戚阳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锰氧化物是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其特殊的隧道和片层晶体结构,在催化、电化学、离子交换和吸附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型和形貌的氧化锰粒子.通过XRD、FT-IR和SEM分析了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并通... 锰氧化物是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由于其特殊的隧道和片层晶体结构,在催化、电化学、离子交换和吸附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型和形貌的氧化锰粒子.通过XRD、FT-IR和SEM分析了材料的形态和结构,并通过UV-vis系统地研究了其对刚果红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的pH≈10时,能合成出疏松多孔棒状结构的MnO_(x)粒子,对刚果红的吸附效果最好,平衡吸附容量q_(e)≈129.11 mg·g^(-1),去除率R≈6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x) 吸附 刚果红
下载PDF
An Efficient Bio-inspire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atalyst:MnO_(x)Nanosheets Incorporated Iron Phthalocyanine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被引量:1
4
作者 Xing Wu Yi Cheng +1 位作者 Jean-Pierre Veder San Ping Jiang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74-480,共7页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catalyst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devices and have been attracted enormous interests,and however,it remains challenging to develop highly active cheap cataly...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catalyst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devices and have been attracted enormous interests,and however,it remains challenging to develop highly active cheap catalysts in a simple and green route.Inspired by the heme-copper oxidases(HOCs),in which the ORR active center is originated from the incorporation of Fe-N_(4)with copper atom,we here developed a fine manganese oxide nanosheets(MnO_(x)NSs)integrated with iron phthalocyanine(FePc)anchored on highly conductive graphene(MnO_(x)/FePc-G)through a green route only involve ethanol as the reagent.The bio-inspired catalyst MnO_(x)/Fe Pc-G demonstrated high ORR activity with a half-wave potential(E_(1/2))of 0.887 V,about 57 mV more positive than that of Pt/C.And the current density(j)at 0.9 V is about 1.9 m A cm^(-2),which is three times of Pt/C and FePc-G.More importantly,the bio-inspired systems show superior stability in comparison to commercial Pt/C,showing a potential of 0.863 V to deliver a j of 3 mA cm^(-2)after 18000 s polarization,about 80 mV higher than that of 0.783 V for Pt/C.The high activity is contribu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e Pc and MnO_(x)NSs that plays the role to assist the cleavage of the O_(2)bond.Our approach provides a new evidence to develop highly efficient ORR catalysts through imitate the naturally involved systems through a simple ro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INSPIRED heme-copper oxidases iron phthalocyanine mno_(x)nanosheet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下载PDF
MnO_(x)基材料的光催化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贺明化 孟文兵 +1 位作者 杨堡 李宇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7-32,46,共7页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锰氧化物(MnO_(x))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综述了近年来MnO_(x)基材料的光催化应用进展及其改性研究。调研发现,修饰后MnO_(x)基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以及光催...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锰氧化物(MnO_(x))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综述了近年来MnO_(x)基材料的光催化应用进展及其改性研究。调研发现,修饰后MnO_(x)基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以及光催化析氢等领域中可展现出与贵金属材料相媲美的活性。此外,通过形貌调控、掺杂、半导体复合以及贵金属沉积等改性手段可显著改善其光催化活性,拓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x) 光催化 改性 纳米材料
下载PDF
Heterointerface engineering of rhombic Rh nanosheets confined on MXene for efficient methanol oxidation
6
作者 Qi Zhang Quanguo Jiang +6 位作者 Xiang Yang Chi Zhang Jian Zhang Lu Yang Haiyan He Guobing Ying Huajie Hu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19-428,I0011,共11页
Although metallic rhodium(Rh)is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platinum-alternative anode catalyst of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the conventional"particle-to-face"contact model between Rh and matrix largely li... Although metallic rhodium(Rh)is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platinum-alternative anode catalyst of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the conventional"particle-to-face"contact model between Rh and matrix largely limits the overall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due to their insufficient cooperative effects.Herein,we report a controllable and robust heterointerface engineering strategy for the bottom-up fabrication of rhombic Rh nanosheets in situ confined on Ti_3C_(2)T_x MXene nanolamellas(Rh NS/MXene)via a convenient stereoassembly process.This unique design concept gives the resulting 2D/2D Rh NS/MXene heterostructure intriguing textural features,including large accessible surface areas,strong"face-toface"interfacial interactions,homogeneous Rh nanosheet distribution,ameliorative electronic structure,and hig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As a consequence,the as-prepared Rh NS/MXene nanoarchitectures exhibit exceptional electrocatalytic methanol oxidation properties in terms of a large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surface area of 126.2 m~2 g_(Rh)~(-1),a high mass activity of 1056.9 mA mg_(Rh)-~1,and a long service life,which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 those of conventional particle-shaped Rh catalysts supported by carbon black,carbon nanotubes,reduced graphene oxide,and MXene matrixes as well as the commercial Pt nanoparticle/carbon black and Pd nanoparticle/carbon black catalysts with the same noble metal loading amoun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the direct electronic interaction at the well-contacted 2D/2D heterointerfaces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adsorption energy of Rh nanosheets and induces a left shift of the d-band center,thereby making the Rh NS/MXene configuration suffer less from CO poisoning.This work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rational heterointerface desig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noble metal/MXene electrocatalysts,which may provide new avenues for developing the next-generation DMF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ium nanosheet Ti_(3)C_(2)T_(x)Mxene HETEROINTERFACE ELECTROCATALYST Fuel cell
下载PDF
MOF衍生FeOOH-MnO_(x)活化PMS降解盐酸四环素
7
作者 陆正义 王永全 +3 位作者 蔡蓝燕 曾静 叶荣斌 洪俊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35-6948,共14页
以金属有机框架(Mn-MOF-74)为前驱体,通过煅烧后引入Fe^(2+)合成Fe OOH-Mn O_(x),并将其作为催化剂有效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盐酸四环素(TCH).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证明催化剂为交织多面体结构.BET测试表明F... 以金属有机框架(Mn-MOF-74)为前驱体,通过煅烧后引入Fe^(2+)合成Fe OOH-Mn O_(x),并将其作为催化剂有效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盐酸四环素(TCH).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证明催化剂为交织多面体结构.BET测试表明Fe OOH-Mn O_(x)的比表面积约为改性前的2.25倍,为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提供了条件.在最佳条件下(10mg/L TCH,0.1g/L催化剂,1mmol/L PMS),FeOOH-Mn O_(x)/PMS体系中TCH去除率为92.5%,在无机离子干扰和真实水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电子顺磁共振(EPR)和猝灭实验结果表明O_(2)^(·-)为降解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XPS结果显示了Fe^(2+)的成功引入,Fe、Mn共存可以促进Mn(Ⅲ)/Mn(Ⅱ)和Fe(Ⅲ)/Fe(Ⅱ)的转化,加快电子转移速率,进一步提高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四环素(TCH) mno_(x) FEOOH O_(2)^(·-) 过一硫酸盐(PMS)
下载PDF
溶剂对Fe-MnO_(x)催化剂的超低温NH_(3)-SCR影响研究
8
作者 付祝跃 裴振昭 +3 位作者 赵毅 许嘉淇 王海澎 张兴建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95-102,共8页
针对制备过程中溶剂环境的差异对Fe-MnO_(x)催化剂的影响问题,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Fe-MnO_(x)催化剂,探究了合成该催化剂过程中不同的溶剂环境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发现以甘油作为溶剂环境制备的催化剂有最佳的低温活性和抗硫能力。通... 针对制备过程中溶剂环境的差异对Fe-MnO_(x)催化剂的影响问题,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Fe-MnO_(x)催化剂,探究了合成该催化剂过程中不同的溶剂环境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发现以甘油作为溶剂环境制备的催化剂有最佳的低温活性和抗硫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表征分析后发现,在甘油环境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规则的颗粒形貌和颗粒尺寸、最大的比表面积、丰富且均匀分布的孔道结构、最高的Mn^(4+)、Fe^(3+)和Oα的含量,因而在50℃,GHSV=30000/h的条件下,表现出80%以上的NO_(x)脱除率和更好的抗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共沉淀法 超低温 NH_(3)-SCR Fe-mno_(x)催化剂 溶剂
下载PDF
La_(x)Sr_(1-x)MnO_(3)微波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国光 尹萍 吕庆荣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4-17,47,共5页
对 Lax Sr1 -x Mn O3 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 ,在 8~ 1 2 GHz频率范围 ,x取值不同 ,吸收特性不同 ,在 x取 0 .4,涂层厚度为 2 .2 1 mm时 ,最高吸收峰为 2 5d B。测试分析认为 ,损耗吸收来自磁损耗和介电损耗 ,吸收峰与介电损耗角正切... 对 Lax Sr1 -x Mn O3 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 ,在 8~ 1 2 GHz频率范围 ,x取值不同 ,吸收特性不同 ,在 x取 0 .4,涂层厚度为 2 .2 1 mm时 ,最高吸收峰为 2 5d B。测试分析认为 ,损耗吸收来自磁损耗和介电损耗 ,吸收峰与介电损耗角正切最大值相对应 ,在 1 0 .5GHz附近。初步比较了掺杂碳纤维、W型和 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后 ,样品吸收特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x)Sr_(1-x)mno_(3) 微波吸收特性 磁损耗和介电损耗
下载PDF
纳米纤维负载MnO_(x)催化剂在甲醛催化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巍 廖伟龙 +3 位作者 宁杨 张静雯 代昭 魏俊富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0,共7页
为提高负载型催化剂对室内甲醛(HCHO)等有害气体的催化降解性能,以氨基改性聚乙烯醇缩丁醛(mPVB)为载体,聚甲基丙烯酸(PMAA)为模板,负载氧化锰(MnO_(x)),制备一种新型MnO_(x)/mPVB多孔纤维膜,并研究其在室温下对连续释放的低浓度甲醛的... 为提高负载型催化剂对室内甲醛(HCHO)等有害气体的催化降解性能,以氨基改性聚乙烯醇缩丁醛(mPVB)为载体,聚甲基丙烯酸(PMAA)为模板,负载氧化锰(MnO_(x)),制备一种新型MnO_(x)/mPVB多孔纤维膜,并研究其在室温下对连续释放的低浓度甲醛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2%(质量分数)的MnO_(x)/mPVB多孔纤维膜对甲醛的去除性能最佳,去除率为88.8%,且多次循环实验后仍保持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静电纺丝 氧化锰(mno_(x)) 甲醛
下载PDF
MnO_(x)/PG催化剂脱除气态Hg^(0)及其再生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钧伟 魏坤 +4 位作者 陆克平 石李明 徐灿 秦伟 张建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16-2523,共8页
本文研究了MnO_(x)/PG催化剂脱除模拟烟气中Hg^(0)的性能及脱除Hg^(0)后MnO_(x)/PG催化剂的再生.考察了Hg^(0)浓度、空速等操作条件及再生方法对MnO_(x)/PG催化剂脱除Hg^(0)的影响.结果表明,MnO_(x)/PG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除Hg^(0)的能... 本文研究了MnO_(x)/PG催化剂脱除模拟烟气中Hg^(0)的性能及脱除Hg^(0)后MnO_(x)/PG催化剂的再生.考察了Hg^(0)浓度、空速等操作条件及再生方法对MnO_(x)/PG催化剂脱除Hg^(0)的影响.结果表明,MnO_(x)/PG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除Hg^(0)的能力和稳定性,在反应温度为210℃、空速为6000 h^(-1)、Hg^(0)浓度为80μg·m^(-3)的条件下400 min时的Hg^(0)脱除效率保持在95%以上,50 h时仍能保持在80%左右.热再生后的MnO_(x)/PG催化剂仍具有良好的脱除Hg^(0)能力,最佳再生温度为400℃,水洗再生对MnO_(x)/PG催化剂的再生效果不明显.热再生后的MnO_(x)/PG催化剂经空气预氧化处理有利于提高其对Hg^(0)的再次脱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x)/PG 再生 烟气
下载PDF
MnO_(x)-ZSM-5脱硝催化剂制备的溶剂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微 张耿睿 +3 位作者 于海斌 马新宾 刘飞 刘家旭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8-144,共7页
MnO_(x)-ZSM-5脱硝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NH_(3)-SCR)活性,因其原料成本低、脱硝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详细叙述了采用蒸干溶剂法、通过调变制备过程中溶剂组成(乙醇和水或其混合溶液)制备系列MnO_(x)-ZSM-5... MnO_(x)-ZSM-5脱硝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NH_(3)-SCR)活性,因其原料成本低、脱硝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详细叙述了采用蒸干溶剂法、通过调变制备过程中溶剂组成(乙醇和水或其混合溶液)制备系列MnO_(x)-ZSM-5催化剂,并首次研究了“溶剂效应”对催化剂脱硝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利用X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仪(XPS)、程序升温氨吸附法(NH_(3)-TPD)、N_(2)物理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物化性质、锰存在状态与催化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溶剂中水分占比的提高,MnO_(x)-ZSM-5脱硝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具有高催化活性的Mn^(4+)物种比例迅速下降,这些原因均导致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逐步降低。说明溶剂组成会影响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因此在制备MnO_(x)-ZSM-5脱硝催化剂时选取合适的溶剂是至关重要的,这为如何制备高活性的MnO_(x)-ZSM-5脱硝催化剂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x)-ZSM-5 脱硝催化剂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 蒸干溶剂法 溶剂效应
下载PDF
MnO_(x)/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含氰废水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洪凯 董嘉宁 +4 位作者 孙宏志 陈俊强 陈建设 韩庆 李斌川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期21-26,30,共7页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以Mn(NO3)2为前驱体、γ-Al_(2)O_(3)为载体,制备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MnO_(x)/Al_(2)O_(3),用于处理氰化废水中的氰离子。其间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催化剂制备工艺参数、催化剂投加量、溶液pH等因素对废水中氰化物去...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以Mn(NO3)2为前驱体、γ-Al_(2)O_(3)为载体,制备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MnO_(x)/Al_(2)O_(3),用于处理氰化废水中的氰离子。其间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催化剂制备工艺参数、催化剂投加量、溶液pH等因素对废水中氰化物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从制备催化剂的最佳工艺参数来看,Mn目标负载量为8%,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4 h。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氰化物浓度可以从5.4 mg/L降到0.2 mg/L以下。反应机理研究表明,MnO_(x)/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氰化废水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031 6 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 臭氧 浸渍法 mno_(x)/Al_(2)O_(3) 含氰废水
下载PDF
MnO_(x)-CeO_(2)催化剂在低温下催化氧化低浓度甲醛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志强 王波 +1 位作者 金梧凤 刘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78-3383,共6页
采用修饰共沉淀法制得铈锰氧化物MnO_(x)-CeO_(2)催化剂,采用环境舱法,模拟太阳光在贴近真实夏季车内环境的低温低浓度工况下,考察太阳辐射强度、甲醛初始浓度对MnO_(x)-CeO_(2)热催化甲醛的性能影响,并进行催化动力学探究。结果表明,... 采用修饰共沉淀法制得铈锰氧化物MnO_(x)-CeO_(2)催化剂,采用环境舱法,模拟太阳光在贴近真实夏季车内环境的低温低浓度工况下,考察太阳辐射强度、甲醛初始浓度对MnO_(x)-CeO_(2)热催化甲醛的性能影响,并进行催化动力学探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孔道结构丰富,光热转化能力优秀,与单独的铈锰氧化物相比氧化能力有明显提升。在太阳辐射强度为450~650 W/m^(2)时,初始浓度为0.5 mg/m^(3)的甲醛降解率可达76.2%~82.1%,且E-R模型更贴近该实验数据。在太阳辐射强度为550 W/m^(2),初始浓度分别为0.2,0.5,1.0 mg/m^(3)时,降解率分别为63%,70.6%,78.3%,降解效果明显。此外,5种催化剂(MnO_(x)-CeO_(2)、MnO_(x)-CeO_(2)-TiO_(2)、TiO_(2)、Bi-V-O、CuO-MnO_(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甲醛催化效果表明,MnO_(x)-CeO_(2)降解率最高,为78.3%。该催化剂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表明该催化剂在车内等低温低浓度环境下的甲醛催化氧化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x)-CeO_(2) 甲醛 催化氧化 车内 低温 低浓度
下载PDF
δ-MnO_(2)/Ti_(2)CT_(x)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银银 焦秀艳 +2 位作者 章磊 代芳 温祖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以Ti_(2)AlC为前驱体、LiF-HCl的水溶液为刻蚀液、KMnO_(4)为氧化剂和锰源,采用溶液-沉积法制备了δ-MnO_(2)/Ti_(2)CT_(x)复合电极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以镍网为对电极、银/氯... 以Ti_(2)AlC为前驱体、LiF-HCl的水溶液为刻蚀液、KMnO_(4)为氧化剂和锰源,采用溶液-沉积法制备了δ-MnO_(2)/Ti_(2)CT_(x)复合电极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以镍网为对电极、银/氯化银为参比电极、2 mol·L^(-1) 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在3电极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当δ-MnO_(2)/Ti_(2)CT_(x)复合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227 F·g^(-1).δ-MnO_(2)/Ti_(2)CT_(x)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电化学电极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极材料 Mxene δ-mno_(2)/Ti_(2)CT_(x) 电化学性能 溶液沉淀法
下载PDF
MnO_(x)-CeO_(2)催化剂的氯苯氧化性能及反应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凤雨 陈都 +5 位作者 罗宁 姚小龙 段二红 易红宏 赵顺征 唐晓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研究了Mn/Ce摩尔比、反应温度、氧气和水对MnO_(x)-CeO_(2)催化剂催化氯苯氧化性能(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理化性能、作用过程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含H_(2)Ogas和O_(2)(体积分数均为5%)条件下,Mn_(2)Ce_(1)O_(x)在10... 研究了Mn/Ce摩尔比、反应温度、氧气和水对MnO_(x)-CeO_(2)催化剂催化氯苯氧化性能(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理化性能、作用过程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含H_(2)Ogas和O_(2)(体积分数均为5%)条件下,Mn_(2)Ce_(1)O_(x)在100,200和300℃下分别取得了80.6%,86.8%和97.5%的氯苯转化率;反应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增加及水的存在均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和反应稳定性;MnO_(x)和CeO_(2)复合提高了比表面积(128.61 m^(2)/g)、降低了孔径(6.17 nm)且增强了表面酸性(中酸和强酸位点)和氧化还原能力,价态电子交互循环过程(Ce^(4+)/Ce^(3+)←→—Mn^(4+)/Mn^(3+)/Mn_(2)+)和氧循环作用(吸附氧←→—晶格氧)是催化反应的关键驱动过程.氯苯分子吸附在Mn_(2)Ce_(1)O_(x)催化剂表面发生脱氯反应形成苯酚,进一步开环氧化为关键的乙酸盐中间物种,最终转化为CO_(2),HCl或Cl_(2),H_(2)O.水和氧气可以活化为羟基和[O*]等活性氧物种,促进了氯苯的吸附活化和中间产物的深度氧化,降低了中间副产物(氯代乙氧基、苯酚和醛类等)的形成与表面Cl物种的沉积,进而提升了催化活性和反应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x)-CeO_(2) 氯苯氧化 催化活性 稳定性 反应机理
下载PDF
Ti_(3)C_(2)T_(x)超薄纳米片高效率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17
作者 于雪荣 姜健 +3 位作者 王秀莉 陈元元 刘惠 陈宁宁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通过刻蚀剥离法制备了Ti_(3)C_(2)T_(x)超薄纳米片,探究了其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通过SEM、XRD、AFM、FT-IR、Raman对Ti_(3)C_(2)T_(x)超薄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ICP-MS对处理前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进行了... 通过刻蚀剥离法制备了Ti_(3)C_(2)T_(x)超薄纳米片,探究了其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通过SEM、XRD、AFM、FT-IR、Raman对Ti_(3)C_(2)T_(x)超薄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ICP-MS对处理前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剥离的Ti_(3)C_(2)T_(x)超薄纳米片表面含有结构缺陷和羟基,当水体中Cu(Ⅱ)、Pb(Ⅱ)、Cr(Ⅵ)初始浓度为50 mg/L时,47.5 mg Ti_(3)C_(2)T_(x)超薄纳米片对其的去除效率高达90%以上,尤其是对Pb(Ⅱ)的去除效率达到了98.81%,吸附性能远高于大孔树脂、硅藻土和活性炭等常见吸附试剂。在Na(Ⅰ)、Cu(Ⅱ)、Pb(Ⅱ)、Cr(Ⅵ)4种离子共存溶液中,Ti_(3)C_(2)T_(x)超薄纳米片对于Pb(Ⅱ)和Cr(Ⅵ)的去除依然可以达到92%以上。通过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拟合,Ti_(3)C_(2)T_(x)纳米片对Pb(Ⅱ)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和最低检出限分别为81.7 mg/g和0.0094 mg/L。Ti_(3)C_(2)T_(x)超薄纳米片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在化学工业、食品加工的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 超薄纳米片 重金属离子 刻蚀剥离 吸附
下载PDF
Ti_(3)C_(2)T_(x)/MnO_(2)正极在水系锌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贝贝 杜妍妍 +4 位作者 张宇霖 陈婷婷 宾端 陆洪彬 夏永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8-588,共11页
二氧化锰(MnO_(2))材料具有比容量大、电极电位高、储量丰富以及价格低廉等优势,成为水系锌电池正极最受关注的一类材料,然而其仍然存在着结构稳定性差和电化学储存机理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两步合成法制备了一种花苞状结构的MnO_... 二氧化锰(MnO_(2))材料具有比容量大、电极电位高、储量丰富以及价格低廉等优势,成为水系锌电池正极最受关注的一类材料,然而其仍然存在着结构稳定性差和电化学储存机理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两步合成法制备了一种花苞状结构的MnO_(2)负载在Ti_(3)C_(2)T_(x)表面形成Ti_(3)C_(2)T_(x)/MnO_(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复合样品的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将Ti_(3)C_(2)T_(x)/MnO_(2)复合材料作为正极,与锌负极匹配组装成水系锌电池,研究了其分别在2 mol·L^(-1) ZnSO_(4)、2 mol·L^(-1) ZnSO_(4)+0.1 mol·L^(-1) MnSO_(4)、30 mol·L^(-1)三氟甲基磺酸四乙基铵(TEAOTf)+1 mol·L^(-1)三氟甲烷磺酸锌(ZnOTf)和3 mol·L^(-1) ZnOTf四种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Ti_(3)C_(2)T_(x)/MnO_(2)在2 mol·L^(-1) ZnSO_(4)中的比容量较高,但循环稳定性很差。将TEAOTf盐和ZnOTf盐共溶于水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含惰性阳离子的超高浓度盐包水电解液(30 mol·L^(-1) TEAOTf+1 mol·L^(-1) ZnOTf),不仅提高了Ti_(3)C_(2)T_(x)/MnO_(2)材料的可逆性,而且有效抑制了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电池 Ti_(3)C_(2)T_(x)/mno_(2) 电化学性能 三氟甲基磺酸四乙基铵 三氟甲烷磺酸锌
下载PDF
MnO_(x)-CeO_(2)和Co_(3)O_(4)-CeO_(2)催化氧化甲醛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皓萌 王贵方 +4 位作者 苏晨光 郑福东 夏伟 崔静怡 卢素红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33-136,共4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Ce-MOF载体,通过浸渍氧化锰、氧化钴的前驱体后得到催化剂MnO_(x)-CeO_(2)和Co_(3)O_(4)-CeO_(2)。研究表明,催化剂Co_(3)O_(4)-CeO_(2)在120℃时甲醛转化率为79.11%。MnO_(x)-CeO_(2)的催化性能最优,当温度为100℃时...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Ce-MOF载体,通过浸渍氧化锰、氧化钴的前驱体后得到催化剂MnO_(x)-CeO_(2)和Co_(3)O_(4)-CeO_(2)。研究表明,催化剂Co_(3)O_(4)-CeO_(2)在120℃时甲醛转化率为79.11%。MnO_(x)-CeO_(2)的催化性能最优,当温度为100℃时,可以将甲醛完全转化为H_(2)O和CO_(2)。通过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程序升温脱附(O_(2)-TPD)进行表征,说明加入Mn既有利于CeO_(2)表面氧物种的迁移,促进氧物种的脱附,又有利于表面氧在CeO_(2)的还原性,促进还原过程中的氧转移。结果表明,MnO_(x)-CeO_(2)低温时较强的还原能力以及其丰富的表面氧物种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甲醛 mno_(x)-CeO_(2) Co_(3)O_(4)-CeO_(2)
下载PDF
MnO_(x)同步除锰氨氮滤池的快速启动及污染物去除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瑞峰 杨世莲 +2 位作者 杨靖 郭英明 陈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5,共9页
通过将MnO_(x)负载于石英砂表面形成MnO_(x)滤料,并以此构筑滤池,开展动态试验,考察了滤池的启动周期、污染物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同时通过表征MnO_(x)结构变化和灭活滤料表面微生物等方法探究了MnO_(x)滤池的污染物去除机制.结果表明:... 通过将MnO_(x)负载于石英砂表面形成MnO_(x)滤料,并以此构筑滤池,开展动态试验,考察了滤池的启动周期、污染物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同时通过表征MnO_(x)结构变化和灭活滤料表面微生物等方法探究了MnO_(x)滤池的污染物去除机制.结果表明:运行第1d滤池出水锰即可达标,运行至第9d,滤池启动完成,可实现对水中锰和氨氮的同步有效去除.滤池可稳定同步去除锰和氨氮的最大平均浓度分别为1.4和1.6mg/L,滤速为6m/h,且通过提升水中溶解氧含量可进一步增强滤池对锰和氨氮的去除效果.SEM、EDS和XRD分析结果表明,滤池运行过程中,MnO_(x)由相对密实的颗粒堆积形态逐步发展为多孔的一体化海绵状结构,其组成由ramsdellite和birnessite型MnO_(2),逐步发展为buserite和birnessite型MnO_(2),但元素组成相对较为稳定.结合滤料表面的微生物灭活实验,认为滤池稳定运行阶段,MnO_(x)对锰的去除主要为非生物作用,对氨氮的去除以生物作用为主,化学催化氧化和吸附作用分别占16.9%~23.6%和4.4%~11%.研究结果将为利用MnO_(x)促进锰和氨氮高效过滤去除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x) 氨氮 快速启动 同步去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