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6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层沉积Al_(2)O_(3)对尖晶石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影响机理
1
作者 李倩 赵妍 +8 位作者 崔雅茹 王硕然 黄娜 李常林 王文培 马红周 杜金晶 何喜红 翁雅青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为提升尖晶石相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深度荷电状态下的界面稳定性,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单晶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面可控沉积了纳米级Al_(2)O_(3)层。改性后的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 为提升尖晶石相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深度荷电状态下的界面稳定性,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单晶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面可控沉积了纳米级Al_(2)O_(3)层。改性后的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循环耐腐蚀性能(1C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4.7%)。进一步的表界面解析结果表明:原子层沉积技术构建的纳米级Al_(2)O_(3)包覆层能够明显抑制材料本体与电解液的腐蚀反应,降低过渡金属离子的不可逆溶解与析出;另外,基于HF表面刻蚀产生的AlF_(3)具有增强的耐刻蚀性能,可显著提升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长循环及高电压下的服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5)mn_(1.5)o_(4) 正极材料 原子层沉积 Al_(2)o_(3) 表面改性
下载PDF
Co掺杂Mn_(2)O_(3)复合材料的构筑及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降解医药废水
2
作者 张涛 张贺 +1 位作者 杜雅欣 展思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8,共11页
废水中的抗生素对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通过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产生活性氧物种是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电子迁移效率不足,实现高效的PMS活化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此,Co掺杂的Mn_(2)O_(3)催化剂(Co5-Mn_(2)O... 废水中的抗生素对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通过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产生活性氧物种是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电子迁移效率不足,实现高效的PMS活化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此,Co掺杂的Mn_(2)O_(3)催化剂(Co5-Mn_(2)O_(3))通过简单的一步煅烧法得到,以氧氟沙星(OFX)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Co5-Mn_(2)O_(3)/PMS体系的降解性能,在15 min内OFX去除率达到了95%,相比于原始Mn_(2)O_(3)提升了12.3倍,同时Co5-Mn_(2)O_(3)/PMS体系对多种污染物(环丙沙星、磺胺甲恶唑、四环素、罗丹明B和甲基橙)均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性能,体现了实际应用的潜力。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实,Co掺杂引起了催化剂表面重构与电子迁移实现了Mn^(4+)-O-Co^(2+)活性位点的形成。猝灭实验分析,富电子Co位点与缺电子的Mn位点可以有效地活化PMS生成硫酸根自由基与单线态氧从而实现OFX的高效去除。这项工作为控制催化功能提供了一种活性位点的结构调控方法,为自由基与非自由基耦合降解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_(2)o_(3) 过氧单硫酸盐活化 医药废水 活性位点 电子转移 氧氟沙星
下载PDF
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正极材料的Ga_(2)O_(3)包覆改性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新朋 赵刘洋 +4 位作者 李泓漪 陈雅图 吴爱民 李爱魁 黄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5-1113,共9页
首先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原始样品(P-LRMO),然后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以及低温煅烧方法对其进行不同含量Ga_(2)O_(3)原位包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 首先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原始样品(P-LRMO),然后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以及低温煅烧方法对其进行不同含量Ga_(2)O_(3)原位包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在P-LRMO表面成功合成了Ga_(2)O_(3)包覆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有3%Ga_(2)O_(3)的改性材料G3-LRMO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其在0.1C倍率(电流密度为25 mA·g^(-1))下首圈充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270.1 mAh·g^(-1),在5C倍率下容量仍能保持127.4 mAh·g^(-1),优于未改性材料的90.7 mAh·g^(-1),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G3-LRMO在1C倍率下循环200圈后仍有190.7 mAh·g^(-1)的容量,容量保持率由未改性前的72.9%提升至85.6%,证明Ga_(2)O_(3)包覆改性能有效提升富锂锰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并且,G3-LRMO在1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电荷转移阻抗(Rct)为107.7Ω,远低于未改性材料的251.5Ω,表明Ga_(2)O_(3)包覆层能提高材料的电子传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Ga_(2)o_(3)包覆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Cu掺杂P2型Na_(0.67)Ni_(0.33)Mn_(0.67)O_(2)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辉 闫共芹 +1 位作者 蓝春波 张子杨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3,162,共10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形貌规则、表面光滑的Cu掺杂层状P2型Na_(0.67)Ni_(0.33-x)Cu_(x)Mn_(0.67)O_(2)(x=0、0.05、0.10、0.15、0.20、0.25)。采用SEM、XRD、EDS、XPS对材料进行了形貌、结构和成分表征。将材料用作钠离子电池正...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形貌规则、表面光滑的Cu掺杂层状P2型Na_(0.67)Ni_(0.33-x)Cu_(x)Mn_(0.67)O_(2)(x=0、0.05、0.10、0.15、0.20、0.25)。采用SEM、XRD、EDS、XPS对材料进行了形貌、结构和成分表征。将材料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获得了最佳掺杂比例。研究发现,掺杂未改变材料的层状结构和形貌,通过Cu掺杂引入了高电化学活性的Cu^(2+)作为取代基,增加材料的表面活性储钠位点,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2.0~4.3 V的电压范围和0.1 C的倍率下,Cu掺杂比例x=0.15时Na_(0.67)Ni_(0.18)Cu_(0.15)Mn_(0.67)O_(2)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26.74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9.10%,与未掺杂材料相比提高了50.92%。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增强可归因于Cu^(2+)插入过渡金属层,由于Cu^(2+)(0.73A)的半径大于Ni^(2+)(0.69A),过渡金属层间距扩大,为Na+扩散提供了通道,进而提高了Na+扩散速率。当充电到高压时可抑制Na+脱/嵌过程中Na^(+)空位的产生,从而稳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并抑制材料发生P2-O2相变,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CU掺杂 Na_(0.67)Ni_(0.33)mn_(0.67)o_(2) 层状氧化物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Cu_(3)Mo_(2)O_(9)/Mn_(0.3)Cd_(0.7)S S型异质结的构筑及其光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于佳慧 姚欣彤 +4 位作者 苏萍 王仕凯 张大凤 葛博 蒲锡鹏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采用超声辅助研磨煅烧法制备了Cu_(3)Mo_(2)O_(9)/Mn_(0.3)Cd_(0.7)S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固体紫外漫反射等测试技术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形貌、化学元素组成以及光吸收能力等物理... 采用超声辅助研磨煅烧法制备了Cu_(3)Mo_(2)O_(9)/Mn_(0.3)Cd_(0.7)S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固体紫外漫反射等测试技术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形貌、化学元素组成以及光吸收能力等物理化学性质。在可见光加近红外光照射下进行了光催化析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_(3)Mo_(2)O_(9)/Mn_(0.3)Cd_(0.7)S复合材料的光解水产氢性能均优于纯相的Mn_(0.3)Cd_(0.7)S和Cu_(3)Mo_(2)O_(9),其中Cu 3Mo 2O 9的质量分数为1%的Cu_(3)Mo_(2)O_(9)/Mn_(0.3)Cd_(0.7)S显示出最佳的产氢速率(1.554 mmol·h^(-1)·g^(-1)),是Mn 0.3 Cd_(0.7)S的5.5倍。且经过四次循环实验后仍保持较好的光催化活性。此外,根据电化学测试以及红外热成像结果提出了合理的机理,Cu 3Mo 2O 9的光热效应与S型异质结的协同作用是Cu_(3)Mo_(2)O_(9)/Mn_(0.3)Cd_(0.7)S光催化活性提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解水产氢 S型异质结 mn_(0.3)Cd_(0.7)S Cu_(3)Mo_(2)o_(9) 光热效应
下载PDF
废旧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球磨-喷雾法再生研究
6
作者 余函静 邹昱凌 +1 位作者 董鹏 孟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7,共10页
为了改善再生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出了一种球磨-喷雾法对废旧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进行回收再生。该方法是通过对预处理后的废旧正极材料进行球磨细化,经过喷雾干燥迅速制备再生材料的前驱体,并结合高温... 为了改善再生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出了一种球磨-喷雾法对废旧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进行回收再生。该方法是通过对预处理后的废旧正极材料进行球磨细化,经过喷雾干燥迅速制备再生材料的前驱体,并结合高温煅烧制备再生NCM523材料。采用SEM、EDS、XRD、HRTEM、FT-IR、XPS、TG-DSC等对再生过程中材料的形貌、成分、物相及化学变化等进行了分析,且对再生NCM523组装的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材料具有多孔结构,锂镍混排程度降低,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在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再生NCM523材料在0.11 C下的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59.053 mA·h/g,循环1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45.61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1.55%,具有良好的容量保持率;电流密度为5 C的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26.974 mA·h/g。相较于传统的直接再生方法,球磨-喷雾再生法制备的NCM523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LiNi_(0.5)Co_(0.2)mn_(0.3)o_(2) 再生 球磨-喷雾法
下载PDF
方铁锰矿型生物源Mn_(2)O_(3)转化阿特拉津的ROS作用分析
7
作者 胡铭珍 陈武瑛 +2 位作者 冯婷婷 陈莎 李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2132,共11页
生物源锰氧化物具有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和酸性位点多等特点,常被用于催化分解环境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作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经过长期使用和环境积累,已造成全球范围的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目前,关于锰氧化物转化... 生物源锰氧化物具有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和酸性位点多等特点,常被用于催化分解环境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作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经过长期使用和环境积累,已造成全球范围的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目前,关于锰氧化物转化阿特拉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源锰氧化物,而生物源锰氧化物的转化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本研究中,首先利用Mn(Ⅱ)氧化细菌Providencia manganoxydans LLDRA6制备了生物源锰氧化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以判断锰氧化物类型;进一步对其转化阿特拉津过程中的五种活性氧(O_(2)^(·−)、·OH、^(1)O_(2)、H_(2)O_(2)和NO)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通过自由基淬灭试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了不同自由基对阿特拉津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LLDRA6产生的锰氧化物为方铁锰矿型生物源Mn_(2)O_(3)(Bio-Mn_(2)O_(3)),并且具有较强的阿特拉津转化能力.在Bio-Mn_(2)O_(3)转化阿特拉津过程中,经化学法检测到有明显的O2^(·−)、·OH和NO产生,但未检测到^(1)O_(2)和H_(2)O_(2).自由基淬灭和EPR分析发现,O2^(·−)不能有效转化阿特拉津,而^(1)O_(2)和·OH发挥了转化阿特拉津的作用,其中^(1)O_(2)是Bio-Mn_(2)O_(3)转化阿特拉津时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mn_(2)o_(3) 阿特拉津 活性氧 自由基淬灭 EPR
下载PDF
Al_(2)O_(3)/LiAlO_(2)协同提升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研究
8
作者 牛小伟 李妍泽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6,共9页
锂离子电池(LIBs)是最普遍的储能设备之一,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因其放电比容量高而备受关注,然而,在长循环的过程中,由于正极表面的活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和结构变化,LIBs的能量存储能力会随着循环的进行而减弱。... 锂离子电池(LIBs)是最普遍的储能设备之一,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因其放电比容量高而备受关注,然而,在长循环的过程中,由于正极表面的活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和结构变化,LIBs的能量存储能力会随着循环的进行而减弱。理解和缓解这些退化机制是减少容量衰退的关键,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包覆是常见的改性手段,可改善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界面稳定性并降低表面降解的程度。但是,常规包覆方法形成的包覆层的厚度和均匀性难以调控,为了改进此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Al_(2)O_(3)/LiAlO_(2)薄膜,对LiNi_(0.92)Co_(0.04)Mn_(0.04)O_(2)具有协同改性效应,可形成厚度均匀的双包覆层,增强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LiAlO_(2)双包覆层可以有效抑制不可逆相变,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改性的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2.75~4.40V电压范围内循环200圈,放电比容量为141.2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76.1%。本研究为商业化正极材料界面的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均匀性 Al_(2)o_(3)/LiAlo_(2)双包覆层 容量保持率
下载PDF
Bi掺杂O3型NaNi_(0.5)Mn_(0.5)O_(2)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与储钠性能
9
作者 仇健 盛子墨 +1 位作者 马乾乾 袁涛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O3型NaNi_(0.5)Mn_(0.5)O_(2)拥有高理论比容量且易于制备,是商业钠离子(Na+)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之一,但其循环稳定性仍面临挑战。利用Bi对NaNi_(0.5)Mn_(0.5)O_(2)进行改性。研究发现,Bi的引入可以在晶粒生长过程中通过调节表面能实现... O3型NaNi_(0.5)Mn_(0.5)O_(2)拥有高理论比容量且易于制备,是商业钠离子(Na+)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之一,但其循环稳定性仍面临挑战。利用Bi对NaNi_(0.5)Mn_(0.5)O_(2)进行改性。研究发现,Bi的引入可以在晶粒生长过程中通过调节表面能实现晶粒细化,并且Bi的掺杂增加了层状正极材料的晶胞参数,为Na+提供了宽的扩散通道,提高了Na+的扩散能力,优化了Na^(+)在脱嵌过程中的可逆性。改性后的NaNi_(0.495)Mn_(0.5)Bi_(0.005)O_(2)实现了在2.0~4.0 V的电势区间内0.2 C倍率下的可逆容量为138.1 mAh/g,在5 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正极 o3-NaNi_(0.5)mn_(0.5)o_(2) Bi掺杂
下载PDF
制备Fe_(2)O_(3)/Mn_(2)O_(3)/Al_(2)O_(3)复合催化剂催化臭氧高效降解亚甲基蓝
10
作者 徐林煦 李佳泽 +3 位作者 宋扬 杨志刚 沈雪 陈飞勇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87-89,共3页
本工作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Fe_(2)O_(3)/Mn_(2)O_(3)/Al_(2)O_(3)复合型催化剂,并考察了其用于催化臭氧降解亚甲基蓝的催化能力。研究了Fe/Mn负载比、催化剂投加量、O3浓度和pH等对亚甲基蓝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e/Mn负载比为1:2,催... 本工作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Fe_(2)O_(3)/Mn_(2)O_(3)/Al_(2)O_(3)复合型催化剂,并考察了其用于催化臭氧降解亚甲基蓝的催化能力。研究了Fe/Mn负载比、催化剂投加量、O3浓度和pH等对亚甲基蓝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e/Mn负载比为1:2,催化剂投加量为2g/L,O_(3)浓度为10mg/L以及pH为5.5时,对亚甲基蓝色度和COD的去除率较好,分别可达99.8%和79.85%。对比O_(3)氧化处理亚甲基蓝,分别提高了10%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量浸渍法 Fe_(2)o_(3)/mn_(2)o_(3)/Al_(2)o_(3) 臭氧 催化 亚甲基蓝
下载PDF
无机钠源对O_(3)-NaNi_(1/3)Fe_(1/3)Mn_(1/3)O_(2)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谢伟超 朱贤徐 +2 位作者 吴志康 唐朝辉 李加兴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89,共7页
O_(3)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Ni_(1/3)Fe_(1/3)Mn_(1/3)O_(2)具有高比容量、低成本和较高循环寿命等特点。为探究钠源对该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Na2CO_(3)、NaOH、NaHCO_(3)和Na2SO4等无机钠盐为钠源,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得一系列的O_(... O_(3)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Ni_(1/3)Fe_(1/3)Mn_(1/3)O_(2)具有高比容量、低成本和较高循环寿命等特点。为探究钠源对该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Na2CO_(3)、NaOH、NaHCO_(3)和Na2SO4等无机钠盐为钠源,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得一系列的O_(3)-NaNi_(1/3)Fe_(1/3)Mn_(1/3)O_(2)材料,通过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RD、比表面积分析等检测手段分析钠源对O_(3)-NaNi_(1/3)Fe_(1/3)Mn_(1/3)O_(2)材料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不同钠源制备的材料均为一次颗粒聚集而成的多晶结构,平均二次粒径D50均小于5μm;以Na2CO_(3)作为钠源得到的O_(3)-NaNi_(1/3)Fe_(1/3)Mn_(1/3)O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组装的扣式电池以0.1 C在2.0~4.0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41.7 mAh/g、库仑效率为95.4%,以1.0 C循环100次,放电比容量从137.2 mAh/g降低至114.3 mAh/g,容量保持率为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无机钠源 NaNi_(1/3)Fe_(1/3)mn_(1/3)o_(2)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单晶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合成与性能
12
作者 王洪波 刘燕 +2 位作者 孙静静 刘园 朱智强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6,共5页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具有放电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在动力电池中应用广泛。传统多晶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晶间微裂纹,影响电化学性能。采用单晶化策略,合成具有片状特征、微米单...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具有放电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在动力电池中应用广泛。传统多晶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晶间微裂纹,影响电化学性能。采用单晶化策略,合成具有片状特征、微米单晶结构的NCM523正极材料,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0.2 C倍率下,正极材料在不同电压区间的循环稳定性均较好:电压为3.0~4.3 V时,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首次库仑效率和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分别为161.4 mAh/g、86.5%和89.1%;电压为3.0~4.5 V时,分别为176.7 mAh/g、81.4%和87.3%。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在2.5~4.3 V循环,在0.5 C、1.0 C、2.0 C和3.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可达152.4 mAh/g、140.4 mAh/g、123.2 mAh/g和108.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 单晶 三元材料 共沉淀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多晶材料NaNi_(1/3)Fe_(1/3)Mn_(1/3)O_(2)的合成与性能
13
作者 王洪波 张亚兰 +2 位作者 张佳怡 马大千 张天然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616,共5页
在未来储能市场和低速车领域,钠离子电池前景广泛,正极材料的选择很关键。采用共沉淀法并结合高温烧结制备层状氧化物NaNi_(1/3)Fe_(1/3)Mn_(1/3)O_(2)(NFM333),借助XRD、SEM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NFM333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 在未来储能市场和低速车领域,钠离子电池前景广泛,正极材料的选择很关键。采用共沉淀法并结合高温烧结制备层状氧化物NaNi_(1/3)Fe_(1/3)Mn_(1/3)O_(2)(NFM333),借助XRD、SEM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NFM333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NFM333材料为典型的O3结构,呈现多晶特征,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和稳定的循环性能。材料以0.3C在2.0~4.0 V充放电,-20℃、-30℃和-40℃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0℃下的85.55%、72.88%和45.19%。循环伏安(CV)测试发现,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较高的离子扩散速率和良好的离子迁移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NaNi_(1/3)Fe_(1/3)mn_(1/3)o_(2)(NFM333) 多晶材料 共沉淀法
下载PDF
Mn_(2)O_(3)/AC微波处理烧结烟气协同脱硫脱硝研究
14
作者 王健雄 石焱 +2 位作者 胡长庆 孟令一 郝克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孔隙结构丰富、Mn_(2)O_(3)负载良好的活性炭(Mn_(2)O_(3)/AC),通过微波脱硫脱硝实验探究了Mn_(2)O_(3)/AC在不同温度、氧气含量和水含量条件下对烧结烟气微波脱硫脱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80~420℃区间内,脱硫脱...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孔隙结构丰富、Mn_(2)O_(3)负载良好的活性炭(Mn_(2)O_(3)/AC),通过微波脱硫脱硝实验探究了Mn_(2)O_(3)/AC在不同温度、氧气含量和水含量条件下对烧结烟气微波脱硫脱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80~420℃区间内,脱硫脱硝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高,420℃时脱硫率为98.2%,脱硝率为80.25%,高温下Mn_(2)O_(3)/AC能够维持较高水平的脱硫性能;烧结烟气中的氧和水对脱硫脱硝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含湿量过大对脱硫不利。Mn_(2)O_(3)/AC能够满足烧结烟气复杂成分微波脱硫脱硝要求,在O_(2)和H_(2)O(g)共存条件下脱硫脱硝率可维持在95%以上。Mn_(2)O_(3)/AC微波脱硫脱硝时不仅生成单质S和N 2,还生成了硫酸盐与硝酸盐等副产物,进而降低了负载活性炭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浸渍法 mn_(2)o_(3)/AC 烧结烟气 脱硫脱硝
下载PDF
Two-Dimensional Graphitic Carbon-Nitride(g-C_(3)N_(4))-Coated LiNi_(0.8)Co_(0.1)Mn_(0.1)O_(2) Cathodes for High-Energy-Density and Long-Life Lithium Batteries
15
作者 Zhenliang Duan Pengbo Zhai +1 位作者 Ning Zhao Xiangxin Guo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40-149,共10页
High-capacity nickel-rich layered oxides are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s for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 batteries.However,the poor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severe side reactions at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High-capacity nickel-rich layered oxides are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s for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 batteries.However,the poor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severe side reactions at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result in unsatisfactory cycle performance.Herein,the thin layer of two-dimensional(2D)graphitic carbon-nitride(g-C_(3)N_(4))is uniformly coated on the LiNi_(0.8)Co_(0.1)Mn_(0.1)O_(2)(denoted as NCM811@CN)using a facile chemical vaporization-assisted synthesis method.As an ideal protective layer,the g-C_(3)N_(4)layer effectively avoids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he NCM811 cathode and the electrolyte,preventing harmful side reactions and inhibiting secondary crystal cracking.Moreover,the unique nanopore structure and abundant nitrogen vacancy edges in g-C_(3)N_(4)facilitate th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lithium ions,which enhances the lithium deintercalation/intercalation kinetics of the NCM811 cathode.As a result,the NCM811@CN-3wt%cathode exhibits 161.3 mAh g^(−1)and capacity retention of 84.6%at 0.5 C and 55°C after 400 cycles and 95.7 mAh g^(−1)at 10 C,which is greatly superior to the uncoated NCM811(i.e.129.3 mAh g^(−1)and capacity retention of 67.4%at 0.5 C and 55°C after 220 cycles and 28.8 mAh g^(−1)at 10 C).The improved cycle performance of the NCM811@CN-3wt%cathode is also applicable to solid–liquid-hybrid cells composed of PVDF:LLZTO electrolyte membranes,which show 163.8 mAh g^(−1)and the capacity retention of 88.1%at 0.1 C and 30°C after 200 cycles and 95.3 mAh g^(−1)at 1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e materials g-C_(3)N_(4) coating LiNi_(0.8)Co_(0.1)mn_(0.1)o_(2) lithium batteries PVDF:LLZTo electrolyte membranes
下载PDF
Building stabilized Cu_(0.17)Mn_(0.03)V_(2)O_(5−□)·2.16H_(2)O cathode enables an outstanding room‐/low‐temperature aqueous Zn‐ion batteries
16
作者 Ao Wang Dai‐Huo Liu +9 位作者 Lin Yang Fang Xu Dan Luo Haozhen Dou Mengqin Song Chunyan Xu Beinuo Zhang Jialin Zheng Zhongwei Chen Zhengyu Bai 《Carbon Ener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5-35,共11页
Vanadium oxide cathode materials with stable crystal structure and fast Zn^(2+) storage capabilitie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achieving out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In this ... Vanadium oxide cathode materials with stable crystal structure and fast Zn^(2+) storage capabilitie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achieving out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In this work,a one‐step hydrothermal method was used to manipulate the bimetallic ion intercalation into the interlayer of vanadium oxide.The pre‐intercalated Cu ions act as pillars to pin the vanadium oxide(V‐O)layers,establishing stabilized two‐dimensional channels for fast Zn^(2+) diffusion.The occupation of Mn ions between V‐O interlayer further expands the layer spacing and increases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defects(Od),which boosts the Zn^(2+) diffusion kinetics.As a result,as‐prepared Cu_(0.17)Mn_(0.03)V_(2)O_(5−□)·2.16H_(2)O cathode shows outstanding Zn‐storage capabilities under room‐and lowtemperature environments(e.g.,440.3 mAh g^(−1)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294.3 mAh g^(−1)at−60°C).Importantly,it shows a long cycling life and high capacity retention of 93.4%over 2500 cycles at 2 A g^(−1) at−60°C.Furthermore,the reversible intercalation chemistry mechanisms during discharging/charging processes were revealed via operando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ex situ Raman characterizations.The strategy of a couple of 3d transition metal doping provides a solu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ior room‐/lowtemperature vanadium‐based cathod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 Cu_(0.17)mn_(0.03)V_(2)o_(5−□)·2.16H_(2)o oxygen defects room‐/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stabilized nanostructure
下载PDF
CdS/In_(2)O_(3)/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蓓蓓 周杰 +1 位作者 张海滨 刁国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31,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Z型CdS/In_(2)O_(3)/g-C_(3)N_(4)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SEM、TEM、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光催化材料的相结构、形貌、原子价态和光响应性能等进行表征,通过可见光降解苯酚评价其光催...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Z型CdS/In_(2)O_(3)/g-C_(3)N_(4)三元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SEM、TEM、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光催化材料的相结构、形貌、原子价态和光响应性能等进行表征,通过可见光降解苯酚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具有零维结构的CdS、一维结构的In_(2)O_(3)和三维结构的g-C_(3)N_(4)形成了0D/1D/3D三元复合材料,该材料在180 min可有效降解90%的苯酚,降解速率是CdS的2.9倍、g-C_(3)N_(4)的6倍,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复合材料光催化能力的增强主要归因于三维多孔g-C_(3)N_(4)与CdS和In_(2)O_(3)形成的三维空间电场。三维多孔结构不仅有利于污染物的高效吸附,而且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活性位点,三维空间和网络互连结构有利于光生电荷的定向迁移,增加载流子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In_(2)o_(3) g-C_(3)N_(4) 光催化 苯酚
下载PDF
CeO_(2)-Ps-LaCoO_(3)/Al_(2)O_(3)的制备及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臭氧催化降解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开金 冯中营 +2 位作者 韩强 谭俊华 吴佳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5,151,共7页
为有效降解高浓度造纸废水有机物,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分别在磷酸盐中性缓冲溶液和纯水中制得CeO_(2)-Ps-LaCoO_(3)/Al_(2)O_(3)和CeO_(2)-LaCoO_(3)/Al_(2)O_(3)。通过对CeO_(2)-Ps-LaCoO_(3)/Al_(2)O_(3)、CeO_(2)-LaCoO_(3)/Al_(2)O_(3... 为有效降解高浓度造纸废水有机物,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分别在磷酸盐中性缓冲溶液和纯水中制得CeO_(2)-Ps-LaCoO_(3)/Al_(2)O_(3)和CeO_(2)-LaCoO_(3)/Al_(2)O_(3)。通过对CeO_(2)-Ps-LaCoO_(3)/Al_(2)O_(3)、CeO_(2)-LaCoO_(3)/Al_(2)O_(3)以及LaCoO_(3)/Al_(2)O_(3)进行XRD、SEM、析氧过电位和电阻抗等物性表征发现,CeO_(2)-Ps-LaCoO_(3)/Al_(2)O_(3)具有更强催化氧化性及稳定性。对高浓度造纸废水臭氧催化氧化降解3 h后,CeO_(2)-Ps-LaCoO_(3)/Al_(2)O_(3)对废水COD的降解率为76.5%,而相同条件下CeO_(2)-LaCoO_(3)/Al_(2)O_(3)和LaCoO_(3)/Al2O_(3)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率分别为68.5%和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Ps-LaCoo_(3)/Al_(2)o_(3) Ceo_(2)辅助催化 磷酸盐缓冲溶液 电化学制取 臭氧催化氧化
下载PDF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前驱体的Al_(2)O_(3)包覆改性研究
19
作者 程正 陈愫英 +5 位作者 李雪莎 周俊 朱淇才 樊浩杰 张彬 雷英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通过一种简单高效的湿法包覆法对Ni_(0.6)Co_(0.2)Mn_(0.2)(OH)2前驱体进行Al_(2)O_(3)包覆,在与Li_(2)CO_(3)混合后经过一次高温烧结工序制备得到Al包覆改性的LiNi_(0.6)Co_(0.2)Mn_(0.2)O_(2)层状正极材料(记作x%Al-NCM)。采用了XRD、... 通过一种简单高效的湿法包覆法对Ni_(0.6)Co_(0.2)Mn_(0.2)(OH)2前驱体进行Al_(2)O_(3)包覆,在与Li_(2)CO_(3)混合后经过一次高温烧结工序制备得到Al包覆改性的LiNi_(0.6)Co_(0.2)Mn_(0.2)O_(2)层状正极材料(记作x%Al-NCM)。采用了XRD、SEM、EDS、TEM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成分和充放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系统地研究了Al_(2)O_(3)包覆层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薄层Al_(2)O_(3)包覆结合近表面的微量Al^(3+)的晶格掺杂,有效降低了阳离子混排度并可明显改善NCM622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0.4wt%Al-NCM材料在5 C倍率下放电容量为144.42 mAh/g(3.0~4.3 V),并且其在1 C下循环2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可维持在85.39%,明显优于未包覆NCM的保持率(74.32%)。Al-NCM循环性能的显著增强归因于Al_(2)O_(3)包覆层阻挡了材料表面与电解液的接触,减少界面副反应,抑制了过渡金属溶解;同时该包覆层维持了稳定的层状结构,降低了电极极化现象,缓解了循环过程的不可逆的容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湿法包覆 前驱体 Al_(2)o_(3)
下载PDF
活性金属Ni d电荷密度对Ni_(2)P/Al_(2)O_(3)催化剂菲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荆洁颖 李泽 +1 位作者 赵泽敏 张雨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饱和过程的速控步骤,其吸附活化困难不易解决,催化剂活性难以满足加氢需求。根据稠环芳烃与过渡金属间π络合吸附机理,在反应物吸附活化过程中,稠环芳烃分子和活性金属分别充当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故Ni基催化剂中活性金属Ni处于缺电子状态时利于生成全氢菲,但关于Ni缺电子量及其电子结构如何影响催化剂菲、对称八氢菲加氢性能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此外,基于负载型Ni_(2)P催化剂稳定性高、耐硫、耐氮性强等优势,采用次磷酸盐歧化法通过调变P/Ni物质的量比制备具有不同Ni d电荷密度的Ni2P/Al_(2)O_(3)催化剂,考察Ni d电荷密度对菲、对称八氢菲吸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20℃、5 MPa、空速1 309 h-1反应条件下,Ni-2.5P/Al_(2)O_(3)催化剂转换频率fTO最高(44.64×10^(-3)s^(-1))。通过吸附活化熵描述菲、对称八氢菲与催化剂表面间相互作用强度,发现菲、对称八氢菲在不同Ni-xP/Al_(2)O_(3)催化剂表面吸附强度不同。通过定量计算Ni d电荷密度,明确了Ni2P/Al_(2)O_(3)催化剂用于菲加氢反应时适宜Ni d电荷密度约-0.24 e,对称八氢菲加氢反应适宜的Ni d电荷密度约-0.05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饱和 Ni_(2)P/Al_(2)o_(3)催化剂 d电荷密度 全氢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