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 Yan: Will Literature Make Humans Less Greedy?
1
作者 GONG ZIMING 《China Today》 2019年第5期64-67,共4页
MO Yan, winner of the 201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s hailed as a writer who merges hallucinatory realism with folk tales, and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Since he published his first novel Falling Rain on a Spring ... MO Yan, winner of the 201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s hailed as a writer who merges hallucinatory realism with folk tales, and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Since he published his first novel Falling Rain on a Spring Night in 1981, Mo has again and again expande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narrative of Chinese stories, from his earlier works Red Sorghum, to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and Frog , then to his recent writings such as A Gorgeous Robe (play script) and Seven Stars Shine on Me (po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yan literature GREEDY
下载PDF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Sparks a Mo Yan Craze
2
作者 Lin Hua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12年第11期12-15,共4页
正At 19 o'clock, October 11th, Beijing time, the Swedish Academy awarded the 2012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 the Chinese writer Mo Yan. Within several hours, Mo Yan's works were struck by the "Nobel ef... 正At 19 o'clock, October 11th, Beijing time, the Swedish Academy awarded the 2012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 the Chinese writer Mo Yan. Within several hours, Mo Yan's works were struck by the "Nobel effect", sales shooting up in both bookstores and online marts. Some websites also jumped on the bandwagon and put up a reservation service for the new e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sparks a mo yan Craze
下载PDF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onggaoliang Jiazu
3
作者 李赞成 许焕荣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3期188-189,191,共3页
Since Mo Yan has got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him.The author combin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onggaoliang Jiazu.
关键词 mo yan Honggaoliang Jiazu literature REVIEW
下载PDF
当代中国乡土文学英译路径探析:以莫言与贾平凹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正斌 汪学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莫言与贾平凹创作体量相当,所获荣誉相近,国内影响力难分伯仲,然就中长篇小说英译情况而言,二者在英译作品数量及译介效果方面相去甚远。莫言小说在译者、出版社及作家等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有效推介,而贾平...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莫言与贾平凹创作体量相当,所获荣誉相近,国内影响力难分伯仲,然就中长篇小说英译情况而言,二者在英译作品数量及译介效果方面相去甚远。莫言小说在译者、出版社及作家等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有效推介,而贾平凹小说却因创作手法、译者模式、传播途径以及读者定位的不足尚未取得良好传播实绩。系统梳理莫言与贾平凹中长篇小说英译活动的差异,并借鉴传播学相关概念,可以构建中国乡土文学的英译传播路径,助力中国乡土文学“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土文学 英译 莫言 贾平凹 传播学
下载PDF
论延安文艺的人民性
5
作者 刘鑫 张楠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3-65,87,共4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确立了以人民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创作价值取向,明确了延安文艺的人民本位立场。文艺要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向工农兵普及与提高,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确立了以人民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创作价值取向,明确了延安文艺的人民本位立场。文艺要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向工农兵普及与提高,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以新秧歌剧为代表的延安文艺,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延安文艺的人民性,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大众化 人民性
下载PDF
世界文学视角下莫言作品文学性的传递
6
作者 邵璐 于亚晶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3,共7页
莫言作品入选《诺顿世界文学选》,跻身世界文学。然而,学界过于强调经济、政治、诺奖的象征资本等外在因素,忽视莫言作品的内在文学价值。从莫言作品的文学性本土化过程及文学性的英译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讨了莫言作品的世界文学之旅。... 莫言作品入选《诺顿世界文学选》,跻身世界文学。然而,学界过于强调经济、政治、诺奖的象征资本等外在因素,忽视莫言作品的内在文学价值。从莫言作品的文学性本土化过程及文学性的英译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讨了莫言作品的世界文学之旅。从作者角度,莫言借鉴外国文学写作手法和叙事风格,同时扎根中国乡土,其作品具有特殊文学意义。从译者角度,葛浩文不仅注重文学性的传递,而且通过增加文学元素,如增加韵律、意象、隐喻等,提高译文审美价值。中国文学能否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学,涉及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过程,受作者和译者主体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文学性的准确传递是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文学性 莫言 《红高粱家族》 《生死疲劳》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以贾平凹、莫言为中心
7
作者 牛佳欣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5-19,86,共6页
新世纪文学是一种借助于时间上的变革获取其正当地位的文学阶段,新世纪文学发展于文化焦虑的中国语境之中,为摆脱“东方学”陷阱,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文体开始有意向古典文学传统回溯,借鉴其写作手法,确立中国小说的独特意义。贾平凹和... 新世纪文学是一种借助于时间上的变革获取其正当地位的文学阶段,新世纪文学发展于文化焦虑的中国语境之中,为摆脱“东方学”陷阱,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文体开始有意向古典文学传统回溯,借鉴其写作手法,确立中国小说的独特意义。贾平凹和莫言在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史传传统”中的以传写史、现实主义和民间视角的手法,“诗骚传统”中的抒情和言志的手法以及“叙事传统”中的笔记体、章回体和文本杂糅等文体构建手法,在借鉴中有所创新,在新世纪文学向外“还贷”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古典文学 贾平凹 莫言
下载PDF
传承与重构:从“人民性”到“新人民性”——以《讲话》精神的文学史流变为视角
8
作者 张继红 刘金凤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1-87,F0003,共8页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也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的灵魂和生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性”成为贯穿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概念。新世纪“底层文学”对底层民众以及弱势...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也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的灵魂和生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性”成为贯穿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概念。新世纪“底层文学”对底层民众以及弱势群体的关注,确证了以文学的方式重述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性的意义,彰显了“新人民性”的正义价值,这是对延安文艺“人民性”内涵的传承与重构。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资源,《讲话》所开创的“人民性”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传承和流变,为“人民性”的当代价值呈现提供了阐释的可能性。因此,在新时代语境下,重构《讲话》精神之于新世纪“底层文学”中“新人民性”价值的当代意义,是探寻“人民文艺”乃至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流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性” “新人民性” 精神流变
下载PDF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学超 杨彩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4,共9页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释放了长期以来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文化焦虑,更引发了我们对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复杂关系的再思考。诺贝尔文学奖的建立,是对文学的钟爱和鼓舞,但它不是文学的冠军,仍然是一个可以...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释放了长期以来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文化焦虑,更引发了我们对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复杂关系的再思考。诺贝尔文学奖的建立,是对文学的钟爱和鼓舞,但它不是文学的冠军,仍然是一个可以怀疑的权威。中国百年来的战乱和动荡,致使文学界难以参与世界文学的各种评介和推广,是一个极大的缺憾。1938年,长期在中国生活的美裔作家赛珍珠以描写中国农民的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00年法国华裔作家高行健以中文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曾经向世界文学打开过认识中国的窗口,研究者不可集体失语。莫言作为第一个真正的中国作家以中国农民社会的现实描写,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得到海内外华文文学界的普遍认可,对于中国文学融入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 莫言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中国乡土及乡土经验的文学叙事——以贾平凹、莫言乡土叙事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艳萍 韩鲁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1-155,共5页
乡土及其乡土经验,为当代中国文学叙事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资源,亦构成当代文学叙事最为重要的内容。贾平凹、莫言等"50后""60后"作家,在承继现当代乡土叙事传统的基础上,不仅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将中国的乡土叙事,在... 乡土及其乡土经验,为当代中国文学叙事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资源,亦构成当代文学叙事最为重要的内容。贾平凹、莫言等"50后""60后"作家,在承继现当代乡土叙事传统的基础上,不仅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将中国的乡土叙事,在积极吸纳传统和世界文学艺术对话中,推向了一个新境地,开创并建构起新乡土叙事,使其具有了世界性的品性。在比较的视域下,以贾平凹、莫言为具体对象,从故乡建构的审美空间、审美情感文化精神与审美艺术维度等方面,探析其于乡土叙事上的贡献,从而凸显出当代新乡土叙事的实绩与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 乡土经验 文学叙事 贾平凹 莫言
下载PDF
经济伦理学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个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宁宁 韩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82-85,93,共4页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得到了更多关注。从经济伦理学维度,借助美国学者爱德华·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为例,分析该译本翻译过程中包括原作者、译者、目标...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得到了更多关注。从经济伦理学维度,借助美国学者爱德华·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为例,分析该译本翻译过程中包括原作者、译者、目标语读者、出版社等各利益相关者的交互影响。通过译者葛浩文,莫言的作品走出了国门,为英语世界的读者所接受,出版社也获益颇丰。葛浩文在发挥其主体性,并力图实现各方利益共赢时采取了诸如省译、增译、变译等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译者主体性 莫言 《红高粱家族》 葛浩文
下载PDF
基于情感分析技术的莫言小说英译本在西方的接受程度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石春让 邓林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6,共6页
情感分析是一种用于挖掘各类文本情感态度或观点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本文通过运用情感分析技术,分析了西方读者对莫言小说十一部英译本发表的网络评论,量化其情感态度并分类整理代表性的评论,探索西方读者的接受程度。研究表明,莫言小... 情感分析是一种用于挖掘各类文本情感态度或观点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本文通过运用情感分析技术,分析了西方读者对莫言小说十一部英译本发表的网络评论,量化其情感态度并分类整理代表性的评论,探索西方读者的接受程度。研究表明,莫言小说在西方读者群体中整体接受情况较好,西方读者评论中呈现的各类接受态度及占比为:积极态度76.5%,消极态度18.84%,中性态度4.66%。积极评论中,莫言的幻觉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和以中国近代历史背景的小说内容被广泛提及。消极评论中,读者主要批评小说中难记的人名、繁复的人物和场景描述、残酷的故事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分析 译介文学 莫言小说
下载PDF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和隐忧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剑龙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74,共4页
莫言的文学成就在于:莫言的创作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呈现出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声誉与影响;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 莫言的文学成就在于:莫言的创作生动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创作呈现出对于外国文学的借鉴,呈现出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声誉与影响;拓展了中国作家走向世界的自信和勇气;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莫言的获奖也存在着某些隐忧:对于莫言未来创作的隐忧,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隐忧以及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意义 隐忧
下载PDF
鲁迅、莫言与麦家: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启示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淑卿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鲁迅小说全译本进入英国主流市场,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莫言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阐释20世纪中国社会丰厚的历史内涵而荣膺诺奖;麦家的小说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古典美的翻译风格走红欧美。这些作品的海外传播,提升了世界... 鲁迅小说全译本进入英国主流市场,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莫言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阐释20世纪中国社会丰厚的历史内涵而荣膺诺奖;麦家的小说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古典美的翻译风格走红欧美。这些作品的海外传播,提升了世界受众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度。关注并非认同,中国文学被海外受众认同并普遍接受,鲁迅、莫言与麦家的作品传播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作家要确立国际性的宏阔视野,立足本土与民族进行创作,并融入世界文学经典的共同要素;创造奇特而富有艺术感召力的文学表现形式,使之成为被海外受众认同与接受的媒介和保障;与海外文艺理论界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构建富有公信力的中国当代文学话语体系;培养传播对象所在国度本土译者,消除传播过程的时间差和语言差,实现中国文学的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莫言 麦家 中国文学 世界受众
下载PDF
莫言小说中的创世纪神话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俊杰 张学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1-20,共10页
在莫言的小说中最早具有"高密东北乡"创世纪意味的是短篇小说《秋水》。《秋水》是一篇创世传奇,它以"我"这一后代视角讲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开创"高密东北乡"的壮举。与《秋水... 在莫言的小说中最早具有"高密东北乡"创世纪意味的是短篇小说《秋水》。《秋水》是一篇创世传奇,它以"我"这一后代视角讲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开创"高密东北乡"的壮举。与《秋水》几乎同时问世的《白狗秋千架》,把高密东北乡由《秋水》创世纪的传说拉进了现实生活场景。《马驹横穿沼泽》则是"高密东北乡"的创世纪神话,红马化为美丽的女子与男孩在危难中结合开创了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呈现出更为浓郁的神秘和魔幻气息。"高密东北乡"创世纪传说和神话出现在寻根文学方兴未艾之际,从而带有文化反思的意蕴。"高密东北乡"自从出现在《秋水》之后,莫言对故乡的每一次书写,都成为一次寻根筑梦之旅,都是对它的历史和现实的不断丰富。创世纪神话和传说是形塑"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王国人民的性格、心理和精神的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高密东北乡 创世纪 神话
下载PDF
作家梦与文学创新——以莫言的文学创作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宗刚 吴霞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2-97,共6页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莫言热",在这股热潮之上,我们要理性地发掘其背后隐含的对当下作家梦的实现与中国当代文学创新相互促进的发展启示,让"莫言热"带动"文学热"。一方面,正是文学梦的确立,...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莫言热",在这股热潮之上,我们要理性地发掘其背后隐含的对当下作家梦的实现与中国当代文学创新相互促进的发展启示,让"莫言热"带动"文学热"。一方面,正是文学梦的确立,促成了莫言主体的确立、创新潜能的释放及其社会担当的实现;另一方面,对莫言文学梦的观察需要回到莫言创作的时代语境中去,联系多种文化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文学创作 文学梦 文学创新
下载PDF
宣示与规定:1949年前后延安文艺丛书的编纂刊行——以“北方文丛”与“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的编辑出版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40,共8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40年代编辑出版的多种延安文艺丛书,不仅宣示并完成了延安文艺及其艺术传统的建构与历史叙述,同时又通过与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目的的结合,"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及其国家美学规范与文类秩序...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40年代编辑出版的多种延安文艺丛书,不仅宣示并完成了延安文艺及其艺术传统的建构与历史叙述,同时又通过与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目的的结合,"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及其国家美学规范与文类秩序。其中,1949年前后由周而复和周扬等分别主编的"北方文丛"与"中国人民文艺丛书",集中体现出了当时的延安文艺丛书编辑理念、选题准则和意识形态目的等历史特征,以及有意识通过丛书汇集及其"经典化"的文学史叙述,建构延安文艺及其"新的人民的文艺"资源与规范等文化实践功能,并在延安文艺文献史料辑佚、版本考证、文字校勘及"副文本"研究等方面,成为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础及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文丛 中国人民文艺丛书 延安文艺 文学史料
下载PDF
再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以莫言获“诺奖”为契机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玉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112,共8页
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建构的基本命题之一,莫言获"诺奖"成为总结和推进该命题的一个契机。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向建构中,既收获了丰硕成果也显示出明显的缺失和偏颇。在平等参照的基础上,"... 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建构的基本命题之一,莫言获"诺奖"成为总结和推进该命题的一个契机。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向建构中,既收获了丰硕成果也显示出明显的缺失和偏颇。在平等参照的基础上,"诺奖"开阔的批评视野、相对稳定的认知构架和评判标准以及从容不迫的文化姿态,成为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民族性与世界性建构的重要启示,并有助于我们更为理性地看待当下文学在民族性与世界性建构上的突破及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现当代文学 民族性 世界性
下载PDF
当代台湾文化思潮观察之一——“传统左翼”的声音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小新 朱立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2,共8页
在台湾当代理论史脉络中,我们把乡土文学运动中发展出来的左翼称为"传统左翼"。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政治和文化光谱上,传统左翼知识分子阵营产生了明显分裂。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左翼社群的理论论战和社会文化实践,进而探讨阶级... 在台湾当代理论史脉络中,我们把乡土文学运动中发展出来的左翼称为"传统左翼"。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政治和文化光谱上,传统左翼知识分子阵营产生了明显分裂。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左翼社群的理论论战和社会文化实践,进而探讨阶级观点在当代台湾思想和理论场域中的角色、意义与问题,以及传统左翼如何应对当代台湾社会急剧变化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台湾思想场域 传统左翼 “内战·冷战意识形态” “台湾社会性质论” “第三世界文学论” 杨逵精神
下载PDF
莫言小说语言变异审美 被引量:6
20
作者 姬凤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8-51,共4页
莫言小说语言的生成机制有多种,其中对变异的运用是最重要的生成方式之一,通过对语言的变异,使有限的语言所传递的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增值,成就了莫言小说文学语言绚丽多姿的表现形态。
关键词 莫言 文学语言 形态 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