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伦理学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个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宁宁 韩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82-85,93,共4页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得到了更多关注。从经济伦理学维度,借助美国学者爱德华·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为例,分析该译本翻译过程中包括原作者、译者、目标...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得到了更多关注。从经济伦理学维度,借助美国学者爱德华·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为例,分析该译本翻译过程中包括原作者、译者、目标语读者、出版社等各利益相关者的交互影响。通过译者葛浩文,莫言的作品走出了国门,为英语世界的读者所接受,出版社也获益颇丰。葛浩文在发挥其主体性,并力图实现各方利益共赢时采取了诸如省译、增译、变译等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译者主体性 莫言 《红高粱家族》 葛浩文
下载PDF
莫言小说中的创世纪神话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俊杰 张学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1-20,共10页
在莫言的小说中最早具有"高密东北乡"创世纪意味的是短篇小说《秋水》。《秋水》是一篇创世传奇,它以"我"这一后代视角讲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开创"高密东北乡"的壮举。与《秋水... 在莫言的小说中最早具有"高密东北乡"创世纪意味的是短篇小说《秋水》。《秋水》是一篇创世传奇,它以"我"这一后代视角讲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开创"高密东北乡"的壮举。与《秋水》几乎同时问世的《白狗秋千架》,把高密东北乡由《秋水》创世纪的传说拉进了现实生活场景。《马驹横穿沼泽》则是"高密东北乡"的创世纪神话,红马化为美丽的女子与男孩在危难中结合开创了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呈现出更为浓郁的神秘和魔幻气息。"高密东北乡"创世纪传说和神话出现在寻根文学方兴未艾之际,从而带有文化反思的意蕴。"高密东北乡"自从出现在《秋水》之后,莫言对故乡的每一次书写,都成为一次寻根筑梦之旅,都是对它的历史和现实的不断丰富。创世纪神话和传说是形塑"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王国人民的性格、心理和精神的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高密东北乡 创世纪 神话
下载PDF
严复的译词与日本的“新汉语”词汇 被引量:7
3
作者 胡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6-89,101,共5页
众所周知 ,日语中使用着大量的汉语词汇。但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日语词汇却不为国人所知。本文拟通过对严复早期译作的译词及《严复名作丛刊》卷末注释的介绍和分析 ,判断现在中日两国共同使用的词汇哪些来自日语 。
关键词 严复 汉语词汇 《严复名著丛刊》 日语 翻译
下载PDF
序跋在莫言作品海外传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姜智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107,共6页
序跋在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序跋对域外读者的价值引导与审美培养、对作品的信息传递与互文映照、对作者的自我诠释与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莫言作品译成外文出版后在域外引起的积极反响,是出版赞助商、作者、... 序跋在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序跋对域外读者的价值引导与审美培养、对作品的信息传递与互文映照、对作者的自我诠释与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莫言作品译成外文出版后在域外引起的积极反响,是出版赞助商、作者、译者、读者等主体间顺畅对话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作品 海外传播 序跋
下载PDF
莫言作品的国外读者评论——基于亚马逊网站莫言作品英译本“用户评论”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许宗瑞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3-50,共8页
国外读者的评论与评价是研究和衡量作品对外译介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借助亚马逊网站(Amazon.com)"用户评论"(Consumer Reviews)这一庞大信息库,考察了以该网站用户为代表的国外读者近二十年来(1995—2015)对莫言作品英... 国外读者的评论与评价是研究和衡量作品对外译介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借助亚马逊网站(Amazon.com)"用户评论"(Consumer Reviews)这一庞大信息库,考察了以该网站用户为代表的国外读者近二十年来(1995—2015)对莫言作品英译本的评论情况。用户评论数据统计显示,莫言作品英译本评论较少,评分不高,且评论较少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译本销售情况的不理想。莫言作品或英译本中存在一些需要正视和重视的"问题",具体包括:作品篇幅、人物数量及角色姓名造成阅读负累,存在大量容易引起反感的描写,故事内容的相对真实性,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呈现悲剧色彩,编辑、排版、印刷等方面有缺憾等等。结合以上发现,就今后如何利用亚马逊网站"用户评论"这样重要的"阵地"和"平台"继续推进莫言作品的对外译介乃至中国文学"走出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作品 译介效果 国外读者评论 亚马逊网站用户评论 中国文学“走出去”
下载PDF
关于综放工作面输送机窜动的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廖米和 刘广文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88,共3页
通过对淮南潘一矿 2 1 2 1 (3 )综放工作面输送机窜动的观测分析 ,总结出淮南潘一矿综放工作面输送机窜动的原因 ,提出控制窜动的方法。即选择正确的开采锐角 。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输送机 窜动 开采锐角 伪斜开采 控制方法
下载PDF
从必然走向自由:论莫言小说暴力叙事心理图式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建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16-20,26,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莫言的创作是民间立场下的知识分子写作,彰显的是知识分子的独特创作个性。从《丰乳肥臀》开始,他才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写作,民间内化为莫言小说创作的血液,方法论意义上的历史暴力想象还原为本体论...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莫言的创作是民间立场下的知识分子写作,彰显的是知识分子的独特创作个性。从《丰乳肥臀》开始,他才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写作,民间内化为莫言小说创作的血液,方法论意义上的历史暴力想象还原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存在现实,与苦难一起成为民间生活的本质存在,悲悯甚至忏悔的人文意识超越了人性层面的关注。莫言小说之暴力叙事,是必然向自由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暴力叙事 本质存在 必然 自由
下载PDF
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的色彩词语评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夫利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27-130,共4页
莫言作为我国文坛中的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在作品中对色彩词语的运用同样精彩。从莫言的作品中可以分析出,色彩词语是一种可以用以联系作者内心和作品的纽带,能够有效地还原作者的创造思维,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提高对... 莫言作为我国文坛中的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在作品中对色彩词语的运用同样精彩。从莫言的作品中可以分析出,色彩词语是一种可以用以联系作者内心和作品的纽带,能够有效地还原作者的创造思维,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视角 莫言 文学作品 色彩词语
下载PDF
浅谈文学作品外译中的文化表征路径——以莫言英译作品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明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149-152,共4页
从"文化走出去"到"提升文化传播能力",国家对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不断提出新要求。译者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需要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对作品中文化信息的呈现方式进行深入思考。"文化表征"由英国... 从"文化走出去"到"提升文化传播能力",国家对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不断提出新要求。译者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需要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对作品中文化信息的呈现方式进行深入思考。"文化表征"由英国著名学者斯图尔特·霍尔(Stuart Hall)提出,是"文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词。霍尔探讨了语言符号系统的广泛性,以及如何通过语言符号间的接合进行意义构建和意义交流。莫言英译作品除了在文字转换上的成功之外,它在文字符号、图像符号和声音符号等语言符号的处理及接合方式上有其特点,探讨如何在目标语境下以读者接受的方式有效地进行意义建构和表征文化会为当下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英译作品 文化表征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审美与审丑的表象与内涵--莫言小说自然景观书写的美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铁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3-182,共10页
自然景观书写在审美机制下以大自然的景观对人产生愉悦感为主要审美特征并已形成书写传统。在莫言的小说中,其自然景观书写发展了既有的书写策略,在"美"的表象下折射出作家对社会问题和人本质弱点批判的深刻内涵,形成了自然... 自然景观书写在审美机制下以大自然的景观对人产生愉悦感为主要审美特征并已形成书写传统。在莫言的小说中,其自然景观书写发展了既有的书写策略,在"美"的表象下折射出作家对社会问题和人本质弱点批判的深刻内涵,形成了自然景观审美与其内涵审丑的互映关系。在其万顷碧波之中的海岛、红成洸洋血海的东北乡红高粱、如炽的南国红树林等自然景观书写的表象下,莫言的小说以"以美见丑"或"以丑见美"的审美方式,揭示出其作品的爱国与爱家、爱情与死亡、飞天魔幻镜像中人的苦难、战争中人性的变异、大我与小我的国际关系、"蛙—娃—娲"和"权欲—钱欲—情欲—性欲"的转换等深层内涵,使其自然景观书写在当代文艺美学价值的基础上显示出其作品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予以关照的政治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自然景观书写 美学传统 审美与审丑 表象与内涵 政治美学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莫言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变异”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纪燕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2-95,共4页
色彩的隐喻意义是人们基于生活体验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基于人类共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存在共性。然而,莫言对颜色有浓厚的意识倾向,其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色彩感知存在着明显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色彩变异&quo... 色彩的隐喻意义是人们基于生活体验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基于人类共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存在共性。然而,莫言对颜色有浓厚的意识倾向,其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色彩感知存在着明显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色彩变异":红色被赋予残暴、恐怖、性等隐喻意义;绿色充满邪恶、肮脏和鄙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莫言文学作品 “色彩变异”
下载PDF
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模式——以莫言英译、美译作品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饶岩岩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150-152,共3页
推进中国文学作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我国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中国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分析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主体模式和译介途径,并以莫言英译作品为例进行具体研究,提出莫言作品的主要译介途径,即海外出版社、电... 推进中国文学作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我国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中国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分析中国文学作品的“出口”译介主体模式和译介途径,并以莫言英译作品为例进行具体研究,提出莫言作品的主要译介途径,即海外出版社、电影、网上书店、文学代理人,以及大众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作品 译介模式 莫言 译介文学
下载PDF
探讨中国妇女解放的心路历程——以莫言作品《蛙》中的姑姑形象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骆晓戈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3-77,共5页
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蛙》,成功地运用了书信、小说、戏剧等跨文体写作的艺术手法,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成功塑造了姑姑这样一位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的形象。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入手,分析姑姑的人物... 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蛙》,成功地运用了书信、小说、戏剧等跨文体写作的艺术手法,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成功塑造了姑姑这样一位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的形象。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入手,分析姑姑的人物形象。指出姑姑作为中国解放妇女的特点和局限性,姑姑的人物性格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姑姑的悲剧命运,是典型环境中的人物悲剧命运。姑姑身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对农村落后的生育习俗"重男轻女"的反抗的大无畏精神,敢于担当的立志要改造社会的自觉参与和主人翁的忘我牺牲精神,脚踏实地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责任感。姑姑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化的正面形象或者反面形象,而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中国解放妇女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妇女解放 心路历程 莫言 《蛙》
下载PDF
透过心灵的回望与重构——论莫言散文想象与虚构的叙事力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益长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40-44,共5页
莫言散文多是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对母亲的感念,对生活的反思,让人在历史前进中所发生的大事小事间感喟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由于受到当代散文精神和福克纳等人的影响,他的散文在真实中被有意植入许多虚构成分并将二者巧妙融合,使其... 莫言散文多是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对母亲的感念,对生活的反思,让人在历史前进中所发生的大事小事间感喟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由于受到当代散文精神和福克纳等人的影响,他的散文在真实中被有意植入许多虚构成分并将二者巧妙融合,使其散文更富有情感色彩和叙事力量,呈现出与同时代作品不一样的特质,而这与他的散文所折射出的生命关怀与美学追求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散文 真实性 虚构性 叙事力量
下载PDF
论莫言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晓红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9-61,共3页
莫言是中国当代小说作家中最早"触电"的,他的作品也随着电影《红高粱》的获奖而被更多的读者关注,影响日渐扩大。由此他参与改编或创作了部分影视作品,这些经历使他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影视化的倾向,诸如强调感官刺激,注重描... 莫言是中国当代小说作家中最早"触电"的,他的作品也随着电影《红高粱》的获奖而被更多的读者关注,影响日渐扩大。由此他参与改编或创作了部分影视作品,这些经历使他在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影视化的倾向,诸如强调感官刺激,注重描写对象的色彩,突出读者视觉上的感受等等。莫言用文字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创作 感官 影视化倾向
下载PDF
莫言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在海外传播中的误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左燕茹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9-82,共4页
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莫言作品在海外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海外读者对其作品中塑造的中国形象的解读也存在着种种曲解和误读。从"他者"视角、文化差异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剖析海外学界对莫言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产... 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莫言作品在海外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海外读者对其作品中塑造的中国形象的解读也存在着种种曲解和误读。从"他者"视角、文化差异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剖析海外学界对莫言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产生的误读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做好形象自塑和自觉反思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对构建正面积极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作品 中国形象 误读 海外传播
下载PDF
从《檀香刑》看莫言式的民间立场 被引量:3
17
作者 漆福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19,共3页
莫言的近作《檀香刑》被认为是体现其努力转向民间立场的一次重大尝试,但是其民间立场因为带有鲜明的个性而引起了关于小说中历史、刑罚和爱欲的争论。本文认为《檀香刑》实际上体现的是莫言带有强烈知识分子批判眼光的民间立场,是莫言... 莫言的近作《檀香刑》被认为是体现其努力转向民间立场的一次重大尝试,但是其民间立场因为带有鲜明的个性而引起了关于小说中历史、刑罚和爱欲的争论。本文认为《檀香刑》实际上体现的是莫言带有强烈知识分子批判眼光的民间立场,是莫言一贯的民族悲剧、民族根性和民族生命力主题的重申,是一种莫言式的民间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刑》 莫言式的民间立场 民族悲剧 民族根性 民族生命力
下载PDF
论莫言创作中身体伦理的叙事呈现与重释现代性的历史化书写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启鹏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6-65,共10页
如果说,1950~1970年代乃至新时期初期的文学叙事体现出了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意义共同体的强烈布局欲望的话,那么19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多元化语境的形成,文学开始逐步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更加关注人本身的生存状态。... 如果说,1950~1970年代乃至新时期初期的文学叙事体现出了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意义共同体的强烈布局欲望的话,那么19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多元化语境的形成,文学开始逐步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更加关注人本身的生存状态。因此,以身体伦理的叙事话语来呈现国家欲望与个体生存之间的复杂缠绕,重新阐释民族国家的现代性,就成为以莫言为代表的新时期文学的基本叙述主题和重要叙事策略。莫言作品中对政治的“去蔽”与对身体的高昂实质是一种身体对政治的“身体置换术”,是对既往文学以政治指代身体的“政治置挟术”思维的反拨,是一种重释现代性的历史化书写焦虑。这种身体伦理的叙事呈现与重释现代性的历史化书写,常通过对作品人物形象生命本能力量的强化叙述、“旁观”与“后设”叙事视角下多重表意空间的建构,以及“由喜向悲”与“由圆而缺”叙事走向下的文化反思等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创作 身体伦理 现代性 叙事置换 历史化书写
下载PDF
品读莫言——对“莫言热”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赟 黄秀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44-47,共4页
2012年,莫言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学界沸腾、自豪。莫言追求天马行空的奇异境界,构思巧妙。他的小说善于赋万物以灵性,运用令人炫目的意象和夸张的细节描写,构建神秘的"高密东北乡",文化反思意味浓厚。莫言的成功,在... 2012年,莫言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学界沸腾、自豪。莫言追求天马行空的奇异境界,构思巧妙。他的小说善于赋万物以灵性,运用令人炫目的意象和夸张的细节描写,构建神秘的"高密东北乡",文化反思意味浓厚。莫言的成功,在于对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境况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红色意象 叙述张力 叙事策略 艺术规律
下载PDF
译者身份再思考——小议莫言获奖背后的翻译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庆珠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01-302,共2页
本文从莫言翻译作品本身引起的热议出发,以葛浩文翻译策略为主线,比较林纾的翻译,提出译者在新时代和新背景下的翻译有限度变化。同时还是提及了一下翻译家们难以摆脱的忠实原则的困惑。最后从"中国梦"的大文化背景下,提出中... 本文从莫言翻译作品本身引起的热议出发,以葛浩文翻译策略为主线,比较林纾的翻译,提出译者在新时代和新背景下的翻译有限度变化。同时还是提及了一下翻译家们难以摆脱的忠实原则的困惑。最后从"中国梦"的大文化背景下,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还需要漫长征途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作品翻译 翻译策略 中国文化输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