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言《蛙》的审美形式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胜利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7,共7页
莫言的《蛙》的审美形式主要体现为复调,多种话语交集冲突与对话,具有混沌繁复、难以把握的特点。书信体文体形式设置了对话语境,间离原则使现实陌生化,戏仿与狂欢的语体造成严肃与戏谑的混通,叙事视角的自由变化造成多种声音的回响,这... 莫言的《蛙》的审美形式主要体现为复调,多种话语交集冲突与对话,具有混沌繁复、难以把握的特点。书信体文体形式设置了对话语境,间离原则使现实陌生化,戏仿与狂欢的语体造成严肃与戏谑的混通,叙事视角的自由变化造成多种声音的回响,这些共同促成了复调的形成。众声喧哗的复调揭示出现实的荒诞与存在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复调 《蛙》
下载PDF
论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色彩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琳琳 《太原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46-49,共4页
莫言一直致力于文体的探索和内容的革新,《檀香刑》即是这种探索的结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表现出颠覆传统审美原则和艺术标准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檀香刑》,会发现它充满了狂欢化色彩。狂欢化的叙... 莫言一直致力于文体的探索和内容的革新,《檀香刑》即是这种探索的结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表现出颠覆传统审美原则和艺术标准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檀香刑》,会发现它充满了狂欢化色彩。狂欢化的叙事结构、狂欢节式的场景、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在小说中显而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檀香刑》 狂欢节 复调 戏仿
下载PDF
论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色彩
3
作者 周琳琳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6-29,共4页
莫言是20世纪中国文坛极具创作个性的作家之一。与生俱来的叛逆精神和天马行空的狂欢个性,使他不断进行文本形式的探索和内容的创新,《檀香刑》即是如此。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表现出颠覆传统审美原则和艺术标准的探索精神... 莫言是20世纪中国文坛极具创作个性的作家之一。与生俱来的叛逆精神和天马行空的狂欢个性,使他不断进行文本形式的探索和内容的创新,《檀香刑》即是如此。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表现出颠覆传统审美原则和艺术标准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檀香刑》,会发现它充满了狂欢化色彩。狂欢化的叙事结构、狂欢节式的场景、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在小说中显而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檀香刑 狂欢节 复调 戏仿
下载PDF
《莫须有先生传》晦涩原因新探
4
作者 李光曼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8-42,共5页
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向来被认为晦涩难解 ,本人以为晦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本颠覆传统  的非情节化的内倾叙述、互文同反讽混合的修辞、现实和理性二重性的复调的意味是致使文本晦涩的重要原  因。本人以为晦涩是一种诗学现象 ... 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向来被认为晦涩难解 ,本人以为晦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本颠覆传统  的非情节化的内倾叙述、互文同反讽混合的修辞、现实和理性二重性的复调的意味是致使文本晦涩的重要原  因。本人以为晦涩是一种诗学现象 ,晦涩令《莫须有先生传》成为蕴涵复义性和多重美感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须有先生传》 废名 晦涩 小说
下载PDF
讲故事的艺术——《冰雪美人》及其“莫言式复调”
5
作者 李杉杉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X期167-168,175,共3页
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借用音乐术语"复调"来说明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现象。莫言的短篇小说《冰雪美人》重新创造了"莫言式的复调"。该文运用现代阅读的方法,从怀疑的视角出发,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谋篇布局以... 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借用音乐术语"复调"来说明小说创作中的"多声部"现象。莫言的短篇小说《冰雪美人》重新创造了"莫言式的复调"。该文运用现代阅读的方法,从怀疑的视角出发,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谋篇布局以及"复调"技巧运用进行阐述,揭示这则关于女性生活困境的小故事中隐藏的男性主人公即叙述者"我"的意识以及小说所蕴含的人性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美人》 莫言式“复调” 孟喜喜 “我”
下载PDF
感觉的世界谱系:重新发现莫言的现代性 被引量:7
6
作者 严锋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从世界性和跨媒体的角度解析莫言的感觉空间,认为外来影响作用于莫言的,首先是一种感觉的解放,从一开始就与莫言对文学媒体性的独特认知相关。建立在色彩与图像基础上的莫言式的感觉放大,源于对现实的乌托邦式的救赎性补偿。而他对... 本文从世界性和跨媒体的角度解析莫言的感觉空间,认为外来影响作用于莫言的,首先是一种感觉的解放,从一开始就与莫言对文学媒体性的独特认知相关。建立在色彩与图像基础上的莫言式的感觉放大,源于对现实的乌托邦式的救赎性补偿。而他对声音的异质性的探索,则是从文学的角度,对一个更为巨大的中国文化复调性的问题,进行跨媒体的回应。最终,莫言作品中的魔幻元素,在"增强现实"的意义上,与新媒体艺术的异曲同工,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乌托邦 媒体性 复调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