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Al_2O_3金属陶瓷颗粒膜的光学常数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珑 王天民 +3 位作者 杜心康 陈步亮 茹宁 王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5-829,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锈钢片上沉积了Mo-Al2O3金属陶瓷混合膜,将Maxwell-Garnett等效媒质理论应用于Mo-Al2O3颗粒膜的光学常数分析,分别以Mo和Al2O3的块体材料和溅射薄膜的光学常数为基础,理论计算了不同金属填充因子金属陶瓷颗粒膜在30...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锈钢片上沉积了Mo-Al2O3金属陶瓷混合膜,将Maxwell-Garnett等效媒质理论应用于Mo-Al2O3颗粒膜的光学常数分析,分别以Mo和Al2O3的块体材料和溅射薄膜的光学常数为基础,理论计算了不同金属填充因子金属陶瓷颗粒膜在300nm~800nm波段范围内的光学常数n,k随波长λ的变化规律,同时对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媒质理论 mo-al2o3金属陶瓷 颗粒膜 Maxwell-Garnett理论 光学常数
下载PDF
ZrO_2对Mo-Al_2O_3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开琪 潘伟 +4 位作者 张会军 樊震坤 殷书建 石汝军 任允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56-258,共3页
对添加1.0%~5.0%(质量分数,下同)ZrO2的金属陶瓷强度测试表明,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提高,添加量为3.5%时的材料强度达到最高,超过3.5%后材料强度呈下降趋势。材料中添加4%ZrO2的陶瓷晶粒比不含ZrO2的材料略大,但对材料的氧化... 对添加1.0%~5.0%(质量分数,下同)ZrO2的金属陶瓷强度测试表明,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提高,添加量为3.5%时的材料强度达到最高,超过3.5%后材料强度呈下降趋势。材料中添加4%ZrO2的陶瓷晶粒比不含ZrO2的材料略大,但对材料的氧化趋势没有影响。含ZrO2的Mo-Al2O3金属陶瓷热电偶保护套管在N2保护下的1700℃左右比不含ZrO2的套管使用寿命长1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 mo-al2o3 金属陶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温型Mo-Al_2O_3金属陶瓷的研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会军 刘开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82-284,共3页
将Mo与Al2O3粉体按摩尔比为0.3、0.4、0.5配料,混合均匀后通过粉末冶金法制成3种Mo-Al2O3金属陶瓷试样。在1800℃,2h氢气气氛中烧结后,试样的气孔率随Mo含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强度呈增加趋势。同时,随Mo含量增加,金属陶瓷中Al2O3的晶... 将Mo与Al2O3粉体按摩尔比为0.3、0.4、0.5配料,混合均匀后通过粉末冶金法制成3种Mo-Al2O3金属陶瓷试样。在1800℃,2h氢气气氛中烧结后,试样的气孔率随Mo含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强度呈增加趋势。同时,随Mo含量增加,金属陶瓷中Al2O3的晶粒尺寸减小,Mo的形态从以弥散状为主转变为以连续状为主。研制的高温型Mo-Al2O3金属陶瓷测温套管(金属与陶瓷摩尔比为0.4)在真空或N2保护条件下测量高温合金熔液温度时,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0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al2o3 金属陶瓷 研制 测温套管
下载PDF
Mo-Al_2O_3金属陶瓷的氧化和渣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开琪 潘伟 +4 位作者 樊震坤 张会军 石汝军 殷书建 任允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38-240,共3页
热压注成型体积比为1:1的Mo-Al2O3金属陶瓷在空气中氧化始于500℃左右,生成MoO2,表现出增重;高于750℃时,由于生成的MoO3直接蒸发,明显失重。金属陶瓷中Al2O3含量越高,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越好。在H2保护下金属陶瓷在钢渣中1650℃保温2h渣... 热压注成型体积比为1:1的Mo-Al2O3金属陶瓷在空气中氧化始于500℃左右,生成MoO2,表现出增重;高于750℃时,由于生成的MoO3直接蒸发,明显失重。金属陶瓷中Al2O3含量越高,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越好。在H2保护下金属陶瓷在钢渣中1650℃保温2h渣蚀时,由于材料中金属Mo被渣中FeO氧化后挥发,使得材料表层出现微小气孔,熔渣向材料中渗透,同时陶瓷晶粒从3~5μm增大到50~80μm。渣中的CaO与材料中陶瓷相Al2O3发生反应生成CA、C2A、C12A7等低熔点物质,使得材料性能进一步恶化,故该材料不宜在氧化性气氛或钢渣中长时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al2o3 金属陶瓷 氧化 渣蚀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非负载Ni-Mo-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欣 张舜光 侯凯湖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4-599,共6页
采用热分解硝酸镍和钼酸铵的方法制备了Ni-Mo-Al2O3非负载催化剂。分别以乙酸、苯酚为探针分子,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并采用XRD、BET、XRD、ED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着重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 采用热分解硝酸镍和钼酸铵的方法制备了Ni-Mo-Al2O3非负载催化剂。分别以乙酸、苯酚为探针分子,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并采用XRD、BET、XRD、ED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着重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晶态结构、表面元素相对含量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晶化程度提高,焙烧温度550℃时,催化剂表面Ni、Mo、Al的比例达到最优,并具有最好的加氢脱氧活性。在250℃、0.4 MPa条件下,乙酸的脱氧率达到96.0%;在200℃、0.3 MPa条件下,苯酚的脱氧率达到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al2o3 非负载 复合氧化物 加氢脱氧
下载PDF
Mo-Al_2O_3太阳能选择吸收涂层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辉 张敏 +3 位作者 李影 殷雪 李美仪 李小晶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103,共8页
选用金属Mo作为红外反射层,Mo-Al_2O_3作为吸收层,Al_2O_3作为减反射层,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抛光的316L不锈钢片上制备具有双吸收层的Mo/Mo-Al_2O_3/Al_2O_3太阳能选择吸收膜系,研究减反射层和高、低金属吸收层的厚度及其金属体积... 选用金属Mo作为红外反射层,Mo-Al_2O_3作为吸收层,Al_2O_3作为减反射层,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抛光的316L不锈钢片上制备具有双吸收层的Mo/Mo-Al_2O_3/Al_2O_3太阳能选择吸收膜系,研究减反射层和高、低金属吸收层的厚度及其金属体积分数对膜系选择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减反层厚度为50 nm时,所得膜系的选择吸收性能最佳。高金属吸收层厚度的增加会使薄膜反射率的骤升阈值发生红移,薄膜的发射率升高,但其厚度过高,则会影响薄膜的干涉效应。低金属吸收层厚度的增加会导致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率增加,红外波段的发射率上升,薄膜反射率的骤升阈值红移。高金属吸收层中金属体积分数增加会导致它的方块电阻降低,使薄膜的红外发射率下降。低金属吸收层中金属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导致薄膜的红外干涉下降,使其发射率升高,获得薄膜的最佳吸收率为0.922,发射率为0.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吸收涂层 mo-al2o3 吸收率 反射率 磁控溅射
下载PDF
磷对Ni(Co)Mo(W)/Al_2O_3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同娜 尹海亮 +2 位作者 韩姝娜 柳云骐 刘晨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81-1587,共7页
Ni(Co)Mo(W)/Al2O3催化剂是工业中最常用的加氢处理催化剂。磷作为Ni(Co)Mo(W)/Al2O3加氢处理催化剂中较为常用的添加剂,用于改善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本文从磷对Ni(Co)Mo(W)/Al2O3加氢催化剂孔结构、酸性、活性组分分散度等理化性能... Ni(Co)Mo(W)/Al2O3催化剂是工业中最常用的加氢处理催化剂。磷作为Ni(Co)Mo(W)/Al2O3加氢处理催化剂中较为常用的添加剂,用于改善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本文从磷对Ni(Co)Mo(W)/Al2O3加氢催化剂孔结构、酸性、活性组分分散度等理化性能以及磷对加氢脱硫(HDS)和加氢脱氮(HDN)催化性能两个方面的影响对文献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对磷添加剂的研究结果、存在的分歧以及研究机会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Mo(W)/Al2o3催化剂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下载PDF
Co-Mo/MgO-Al_2O_3水煤气耐硫变换催化剂失活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小定 李耀会 +2 位作者 吕小琬 陈劲松 孔渝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66,共9页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等离子发射光谱和比表面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状态下失活及新鲜催化剂的结构,杂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超温使催化剂晶化明显,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结构有直接影响,再生使其强度降低,条形催化...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等离子发射光谱和比表面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状态下失活及新鲜催化剂的结构,杂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超温使催化剂晶化明显,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结构有直接影响,再生使其强度降低,条形催化剂比较容易粉化。无机杂质是次要的失活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气 变换 催化剂 失活
下载PDF
超细Mo/Al_2O_3催化剂(Ⅱ)──加氢脱硫表面结构性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冯丽娟 陈诵英 +2 位作者 彭少逸 魏昭彬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利用XPS考察了超细Mo/Al2O3的氧化态及反应后的表面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氧化态催化剂中Mo主要以Mo6+形式存在,而反应后则以Mo6+和Mo4+两种价态共存;硫亦存在-2及+6两种价态.不同价态Mo、S物种存在... 利用XPS考察了超细Mo/Al2O3的氧化态及反应后的表面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氧化态催化剂中Mo主要以Mo6+形式存在,而反应后则以Mo6+和Mo4+两种价态共存;硫亦存在-2及+6两种价态.不同价态Mo、S物种存在的比例受催化剂Mo含量及制备方法的影响.Mo含量增加,Mo6+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Mo4+所占比例逐渐增加,S6+的比例则随Mo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氧化铝 XPS 超细 加氢脱硫 加氢脱硫 催化剂
下载PDF
Al_2O_3掺杂钼基合金混合粉末的制备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风亮 倪峰 +2 位作者 代宝珠 魏世忠 徐流杰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二次还原工艺制备了Al2O3/Mo超细粉末,利用XRD、SEM、TEM对还原后粉末的相结构、形貌、粒度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成胶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H<2,柠檬酸与钼酸铵质量比为1.5时,所得粉末质量较好。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二次还原 Al2o3/Mo超细粉末 Al2o3掺杂 钼基合金
下载PDF
超细Mo/Al_2O_3催化剂(Ⅰ)──催化及还原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丽娟 陈诵英 +2 位作者 彭少逸 魏昭彬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8-102,共5页
研究两种不同制备方法──浸渍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得的超细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与加氢脱硫催化性质及还原性质,并与以普通Al2O3作载体制得的Mo/Al2O3催化剂相比较.结果表明,超细粒子催化剂催化性质较大程... 研究两种不同制备方法──浸渍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得的超细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与加氢脱硫催化性质及还原性质,并与以普通Al2O3作载体制得的Mo/Al2O3催化剂相比较.结果表明,超细粒子催化剂催化性质较大程度地受制备方法的影响.TPR、XRD、LRS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氧化铝载体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的使用均有利于Mo在Al2O3表面的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氧化铝 还原性质 催化剂 超细
下载PDF
20%Mo/Cu-Al_2O_3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及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勇 孙永伟 +2 位作者 田保红 冯江 张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0-755,共6页
采用真空热压一内氧化烧结方法制备20%Mo/Cu-Al2O3复合材料,测试其性能并观察分析其微观组织。利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350-750℃、应变速率为0.01-5s^-1及总应变量0.5的条件下,对20%Mo/Cu-Al2O3复合材料热变... 采用真空热压一内氧化烧结方法制备20%Mo/Cu-Al2O3复合材料,测试其性能并观察分析其微观组织。利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350-750℃、应变速率为0.01-5s^-1及总应变量0.5的条件下,对20%Mo/Cu-Al2O3复合材料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Mo/20%Mo/Cu-Al2O3复合材料的组织分布均匀,未观察到明显的团聚现象及孔洞,致密度较高。在材料基体上,原位内氧化生成的纳米级A1203颗粒呈弥散分布,增加了基体的强度。复合材料的高温流动应力一应变曲线以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主,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在真应力一真应变曲线基础上建立的高温变形本构方程较好地表征了此复合材料的高温流变特性,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Mo/Cu-Al2o3复合材料 强化 热变形 动态再结晶 本构方程
下载PDF
Co-Mo/γ-Al_2O_3催化剂的原位红外光谱表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玉涵 凌凤香 +1 位作者 王少军 赵国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0-714,共5页
采用CO和NO作为探针分子,应用原位红外光谱法(in-situ FT-IR)和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Mo/γ-Al2O3和Co-Mo/γ-Al2O3加氢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Co-Mo/γ-Al2O3催化剂表面存在三个吸附... 采用CO和NO作为探针分子,应用原位红外光谱法(in-situ FT-IR)和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Mo/γ-Al2O3和Co-Mo/γ-Al2O3加氢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Co-Mo/γ-Al2O3催化剂表面存在三个吸附位;在Mo/γ-Al2O3催化剂中加入助剂钴对钼吸附位起到显著的改性作用,并且引入新的活性中心,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着钼含量的增加,活性中心数目逐渐增多;用CO-NO共吸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Co-Mo/γ-Al2O3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信息,证明不同的Mo中心分别吸附CO和NO,并将它们区分开来,解决了不同活性中心的光谱互相重叠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 Γ-AL2o3催化剂 原位红外光谱 探针分子 活性中心
下载PDF
Mo-Ni-P浸渍液的配制及其与γ-Al_2O_3载体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安仁 张一兵 +2 位作者 王志宏 杨军 邓景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340-1344,共5页
用不含Na^+、NHT杂质的MoO_3·H_(2)O、NiCO_3代替moO_3、2Ni(OH)_5·NiCO_3为原料配制的Mo-Ni-P浸渍液具有配制时溶解迅速和久置无沉淀等优点.氨溶实验和XRD测试结果表明,用此浸渍液制得的氧化态样品,MoO_3、NiO氨不溶残留量... 用不含Na^+、NHT杂质的MoO_3·H_(2)O、NiCO_3代替moO_3、2Ni(OH)_5·NiCO_3为原料配制的Mo-Ni-P浸渍液具有配制时溶解迅速和久置无沉淀等优点.氨溶实验和XRD测试结果表明,用此浸渍液制得的氧化态样品,MoO_3、NiO氨不溶残留量存在一阈值,残留物Al_2(MoO_1)_3、NiAl_2O_1是由_yNiO·MoO_3·zH_2O(y=1~2)与γ-Al_2O_3作用的结果.组分P有抑制Mo、Ni与载体作用的能力.TPP测试表明,组分P可通过与载体作用,减少NiO的还原干扰;载体还能降低MoO_3还原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i-P Γ-AL2o3 浸渍液 催化剂
下载PDF
Al_2O_3/Mo纳米粉末模压成形烧结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闯 魏世忠 +2 位作者 徐流杰 张国赏 李继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17-2824,共8页
对Mo和Al2O3/Mo纳米粉末进行模压成形,研究纯Mo和Al2O3/Mo压坯在1700~2000℃温度范围内的等温烧结过程,并结合烧结模型分析材料烧结过程中的动力学;利用SEM和TEM分析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压坯密度与Al2O3的加入量有关,... 对Mo和Al2O3/Mo纳米粉末进行模压成形,研究纯Mo和Al2O3/Mo压坯在1700~2000℃温度范围内的等温烧结过程,并结合烧结模型分析材料烧结过程中的动力学;利用SEM和TEM分析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压坯密度与Al2O3的加入量有关,高温烧结时Al2O3/Mo复合材料的致密度高于纯Mo的致密度;在Al2O3/Mo复合材料烧结过程中,烧结机制既有体积扩散又有晶界扩散,且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晶界扩散趋势明显:纯Mo和Al2O3体积分数为5%、10%和15%Al2O3/Mo复合材料的烧结激活能分别为254.24、234.04、221.40和164.37kJ/molAl2O3的加入可促进晶粒的均匀化和组织的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 Mo 纳米粉末 烧结 动力学 激活能
下载PDF
Mo-Ni/Al_2O_3催化剂对FCC汽油硫醚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申志兵 柯明 +2 位作者 张君涛 张智平 梁生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9-1274,共6页
针对当前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中的硫醚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利用FCC汽油评价了Mo-Ni/Al_2O_3催化剂的硫醚化反应催化性能,并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和催化剂寿命评价。结果表明,Mo-Ni/Al_2O_3催化FCC汽油硫醚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压... 针对当前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中的硫醚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利用FCC汽油评价了Mo-Ni/Al_2O_3催化剂的硫醚化反应催化性能,并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和催化剂寿命评价。结果表明,Mo-Ni/Al_2O_3催化FCC汽油硫醚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压力2.5 MPa、空速4h^(-1)、H_2/油体积比3、反应温度130℃,在该条件下Mo-Ni/Al_2O_3催化FCC汽油硫醚化反应运转600h,硫醇转化率维持在95%以上,二烯选择性加氢率在100%,烯烃未发生加氢现象,辛烷值保持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醚化反应 二烯烃选择性加氢 辛烷值 Mo-Ni/Al2o3催化剂
下载PDF
Ru作为Co-Mo/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助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丰收 辛勤 郭燮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647-1650,共4页
用Ru改性的Ru-Co-Mo/Al_2O_3对噻吩加氢脱硫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Co-Mo/Al_2O_3相比,Ru-Co-Mo/Al_2O_3的加氢脱硫活性增高。通过CO、NO吸附的红外光谱实验证实,由于Ru的加入,吸附在Co和Mo中心上的特征谱带向低波数移动,且... 用Ru改性的Ru-Co-Mo/Al_2O_3对噻吩加氢脱硫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Co-Mo/Al_2O_3相比,Ru-Co-Mo/Al_2O_3的加氢脱硫活性增高。通过CO、NO吸附的红外光谱实验证实,由于Ru的加入,吸附在Co和Mo中心上的特征谱带向低波数移动,且峰强度增强,这些结果提出了在硫化态Ru-Co-Mo/Al_2O_3上,Ru中心的部分d电子转移到Co、Mo中心的周围或由于Ru的存在促进了Co、Mo中心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催化剂 Ru助剂
下载PDF
Co-Mo/Al_2O_3-MgO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新堂 宋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72-76,共5页
采用常压微反、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硫化(TPS)及原位红外(IR)技术,对Co-Mo/Al2O3-MgO催化剂表征研究发现:Co-Mo/Al2O3-MgO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o、Mo,既存在着Co、Mo中心,也存在由Co、Mo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心,其催化性能是由Co、Mo... 采用常压微反、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硫化(TPS)及原位红外(IR)技术,对Co-Mo/Al2O3-MgO催化剂表征研究发现:Co-Mo/Al2O3-MgO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o、Mo,既存在着Co、Mo中心,也存在由Co、Mo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心,其催化性能是由Co、Mo中心和Co、Mo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心共同作用的结果,与Co-Mo/Al2O3催化剂是不同的,其中的MgO加强了活性组分Co、Mo的稳定性,进一步促进了Co、Mo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硫变换 催化剂 表征研究 Co-Mo AL2o3-MGo
下载PDF
30%Mo/Cu-Al_2O_3复合材料的热压缩变形行为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永伟 刘勇 +2 位作者 田保红 冯江 张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2,107,共5页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450~750℃、应变速率为0.01~5s-1、总应变量0.7的条件下,对30%Mo/Cu-Al2O3复合材料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及其热加工图进行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0%Mo/Cu-Al2O3复合材料高...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450~750℃、应变速率为0.01~5s-1、总应变量0.7的条件下,对30%Mo/Cu-Al2O3复合材料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及其热加工图进行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0%Mo/Cu-Al2O3复合材料高温流动应力-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特征,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在真应力-应变曲线基础上,建立的30%Mo/Cu-Al2O3复合材料高温变形本构模型较好地表征了其高温流变特性;同时,利用30%Mo/Cu-Al2O3复合材料DMM加工图分析了其变形机制和失稳机制,确定了热加工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650~750℃,应变速率0.01~0.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Mo/Cu-Al2o3复合材料 热变形 流变应力 软化机制 加工图
下载PDF
过程控制剂对Al_2O_3/Mo复合粉末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丹丹 倪锋 +1 位作者 魏世忠 徐流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3-407,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Al2O3/Mo复合粉末,研究了过程控制剂(PCA)———硬脂酸和无水乙醇对Al2O3/Mo复合粉末细化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复合粉末进行物相和形貌分析,利用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测试了粉末的粒度分布。结果表...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Al2O3/Mo复合粉末,研究了过程控制剂(PCA)———硬脂酸和无水乙醇对Al2O3/Mo复合粉末细化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复合粉末进行物相和形貌分析,利用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测试了粉末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添加过程控制剂可以有效降低粉末粘球和结块的现象,提高出粉率;不添加过程控制剂时,粉末颗粒大小极不均匀;以硬脂酸和无水乙醇作PCA时,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Al2O3/Mo复合粉末逐渐被细化,颗粒大小相对均匀,颗粒形态经历了从球状向片状再到球形的转化,其中以无水乙醇作PCA时,粉末被细化的速率较高。以硬脂酸作PCA最终制得的粉末较以无水乙醇作PCA最终得到的粉末,粒度分布较为均匀,且细小颗粒的粒径分布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控制剂 Al2o3/Mo复合粉末 硬脂酸 无水乙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