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6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9Cr-1Mo-V-Nb-N钢的静力强塑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束国刚 刘树涛 +5 位作者 范长信 梁昌乾 薛飞 刘江南 王正品 石崇哲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6-30,共5页
对国产9Cr-1Mo-V-Nb-N钢厚壁管试制品与进口住友P91钢管在供货状态下进行了比较研究,测试了2者的化学成分及静力拉伸强塑性,分析了其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国产试制品质量有明显提高,但钢中杂质元素的控制与住友钢管有一定差距,静力... 对国产9Cr-1Mo-V-Nb-N钢厚壁管试制品与进口住友P91钢管在供货状态下进行了比较研究,测试了2者的化学成分及静力拉伸强塑性,分析了其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国产试制品质量有明显提高,但钢中杂质元素的控制与住友钢管有一定差距,静力强塑性指标仍偏低,质量均匀性也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1mo-v-nb-n钢 静力强塑性 检验 锅炉管
下载PDF
高温对9Cr-1Mo-V-Nb-N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正品 刘江南 +5 位作者 要玉宏 束国刚 刘树涛 郭元蓉 顾海澄 石崇哲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6,共4页
研究了马氏体型热强钢- 9Cr- 1Mo- V- Nb- N在 566℃时静力强塑性和动力强韧性的变化特征。与室温性能相比,静力和动力强度降低,弹性模量降低,均匀塑性变形能力减弱,局集塑性变形能力增大。动力冲击时,由于强度的降低,裂纹形成功减小,... 研究了马氏体型热强钢- 9Cr- 1Mo- V- Nb- N在 566℃时静力强塑性和动力强韧性的变化特征。与室温性能相比,静力和动力强度降低,弹性模量降低,均匀塑性变形能力减弱,局集塑性变形能力增大。动力冲击时,由于强度的降低,裂纹形成功减小,局集塑性变形使挠度增大,裂纹扩展功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1 mo-v-nb-n钢 均匀塑性变形 局集塑性变形 颈缩
下载PDF
国产9Cr-1Mo-V-Nb-N钢管的断口、组织及亚结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束国刚 丁辉 +5 位作者 刘树涛 范长信 薛飞 刘江南 王正品 石崇哲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57,共4页
应用SEM、OM及TEM分析研究国产9Cr-1Mo-V-Nb-N钢厚壁无缝钢管供货状态和优化工艺热处理状态及进口P91钢厚壁无缝钢管供货状态的断口、组织和亚结构,比较其异同之处。断口获得纤维状拉延撕裂的微孔聚合型韧性破断,金相组织获得细的回火... 应用SEM、OM及TEM分析研究国产9Cr-1Mo-V-Nb-N钢厚壁无缝钢管供货状态和优化工艺热处理状态及进口P91钢厚壁无缝钢管供货状态的断口、组织和亚结构,比较其异同之处。断口获得纤维状拉延撕裂的微孔聚合型韧性破断,金相组织获得细的回火板条马氏体,亚结构获得多边化回复形成较完整位错网的马氏体碎化板条及未发生Ostwald熟化的细小短条状碳化物,是这种钢管断口、组织、亚结构令人满意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厂 蒸汽管道 90Cr-1mo-v-nb-n钢 断口 组织结构 亚结构
下载PDF
9Cr-1Mo-V-Nb-N钢的静力强塑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江南 王正品 +1 位作者 石崇哲 束国刚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2-77,共6页
 对9Cr 1Mo V Nb N钢厚壁无缝管研制品与进口住友P91钢管在供货状态下进行了比较研究,测试了两者的静力拉伸强塑性,分析了其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研制品的强塑性与进口管相差尚少,但钢中杂质元素的控制与住友钢管有一定差距,质量均...  对9Cr 1Mo V Nb N钢厚壁无缝管研制品与进口住友P91钢管在供货状态下进行了比较研究,测试了两者的静力拉伸强塑性,分析了其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研制品的强塑性与进口管相差尚少,但钢中杂质元素的控制与住友钢管有一定差距,质量均匀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1mo-v-nb-n钢 强度 塑性 T检验
下载PDF
9Cr-1 Mo-V-Nb-N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江南 王正品 +1 位作者 石崇哲 束国刚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26-331,共6页
用单因素比较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进行了 9Cr 1Mo V Nb N钢的厚壁无缝钢管研制品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采用 2× 16个力学性能指标的多指标综合量化评估法得到了优化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正火温度 (10 5 5± 15 )℃ ,回火温度... 用单因素比较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进行了 9Cr 1Mo V Nb N钢的厚壁无缝钢管研制品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采用 2× 16个力学性能指标的多指标综合量化评估法得到了优化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正火温度 (10 5 5± 15 )℃ ,回火温度 (76 5± 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 9CR-1mo-v-nb-n钢 正火 回火 优化 工艺参数
下载PDF
优化工艺生产的9Cr-1Mo-V-Nb-N钢管静力强塑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正品 要玉宏 +5 位作者 刘江南 束国刚 刘树涛 郭元蓉 顾海澄 石崇哲 《铸造技术》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1,24,共5页
对经1 055 ℃正火和765 ℃回火优化工艺生产的9Cr 1Mo V Nb N厚壁无缝钢管,进行室温和 566 ℃的静力强塑性的检测和评估,就取样位置和取样方向对强塑性的影响进行了 t统计检验评估及强塑性的标准偏差评估。结果表明,按优化工艺生产的9Cr... 对经1 055 ℃正火和765 ℃回火优化工艺生产的9Cr 1Mo V Nb N厚壁无缝钢管,进行室温和 566 ℃的静力强塑性的检测和评估,就取样位置和取样方向对强塑性的影响进行了 t统计检验评估及强塑性的标准偏差评估。结果表明,按优化工艺生产的9Cr 1Mo V Nb N厚壁无缝钢管显著优于1 050 ℃正火和790 ℃回火原工艺生产的厚壁无缝钢管,强塑性指标及其标准偏差已达到进口P91厚壁无缝钢管的水平,表明我国9Cr 1Mo V Nb N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技术已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1mo-v-nb-n钢 静力强塑性 标准偏差
下载PDF
9Cr-1Mo-V-Nb-N钢的动力强韧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江南 王正品 +1 位作者 石崇哲 束国刚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采用示波冲击法研究了9Cr-1Mo-V-Nb-N钢厚壁无缝管研制品供货状态下的动力强韧性,并与住友91钢管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研制管高温时的韧性已与住友管没有差别,但室温时的韧性仍有差距.
关键词 9CR-1mo-v-nb-n钢 示波冲击法 动力强韧性 冲击功 高温稳定性 厚壁无
下载PDF
国产9Cr-1Mo-V-Nb-N钢的组织及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束国刚 丁辉 +5 位作者 刘树涛 范长信 薛飞 刘江南 王正品 石崇哲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114,122,共6页
通过测试采用不同参数热处理后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组织结构分析,基本查明了影响国产P91钢性能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最终组织和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从而导致了力学性能的差异;同时,测试数据与进口材料数... 通过测试采用不同参数热处理后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组织结构分析,基本查明了影响国产P91钢性能的关键.研究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最终组织和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从而导致了力学性能的差异;同时,测试数据与进口材料数据的对比表明,通过工艺优化,国产P91钢的性能已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1 热处理 组织 回火温度
下载PDF
9Cr-1 Mo-V-Nb-N钢管的热处理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江南 束国刚 +3 位作者 王正品 刘树涛 成海涛 石崇哲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7-41,共5页
采用单因素比较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 9Cr 1Mo V Nb N钢厚壁无缝钢管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通过 16个力学性能指标的多指标综合量化评估法得到了优化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优化工艺的正火温度为 10 5 5℃± 15℃ ,... 采用单因素比较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 9Cr 1Mo V Nb N钢厚壁无缝钢管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通过 16个力学性能指标的多指标综合量化评估法得到了优化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优化工艺的正火温度为 10 5 5℃± 15℃ ,回火温度 76 5℃±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1Mo—V—Nb—N 热处理 优化 正火 回火
下载PDF
西安城市展示中心长悬挑、大跨度钢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洪臣 卢骥 +3 位作者 尹龙星 郜京锋 王磊 周文兵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2,共9页
西安城市展示中心由南馆、北馆和连桥组成,其中南馆悬挑长度62m,连桥跨度150m。结合建筑方案特点,南馆与连桥采用整层钢桁架结构体系,结构布置与建筑形态高度契合。介绍了南馆、连桥、穹顶、屋面等位置的结构布置情况,明确了超限项和抗... 西安城市展示中心由南馆、北馆和连桥组成,其中南馆悬挑长度62m,连桥跨度150m。结合建筑方案特点,南馆与连桥采用整层钢桁架结构体系,结构布置与建筑形态高度契合。介绍了南馆、连桥、穹顶、屋面等位置的结构布置情况,明确了超限项和抗震性能目标,对于多杆件复杂交汇钢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针对南馆、连桥屋楼盖振动舒适度不足,设计布置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实测减振效果显著。对连桥提升过程进行施工模拟,结果表明该过程增加了连桥挠度,需要考虑提前起拱。对超长连体结构温度和地震行波效应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对连桥楼板配筋和局部框架柱进行了加强。大震弹塑性分析与防连续倒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满足“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结构冗余度较高,具有良好的防连续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悬挑、大跨度结构 多杆件复杂交汇节点 超长连体结构 TMD减振 防连续倒塌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与模拟退火算法的村镇轻钢框架结构智能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婷 孙克肇 +1 位作者 陈志华 刘红波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传统村镇住宅结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试算与重复建模,而受制于建设成本,村镇住宅无法像城镇住宅一样通过设计师进行专业的结构设计与验算,其安全性与经济性均难以满足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村镇轻钢框架结构智能设计方法,包括智能建... 传统村镇住宅结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试算与重复建模,而受制于建设成本,村镇住宅无法像城镇住宅一样通过设计师进行专业的结构设计与验算,其安全性与经济性均难以满足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村镇轻钢框架结构智能设计方法,包括智能建模与智能优化两个环节。基于图层自动识别算法、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自适应分块算法提出村镇轻钢框架结构BIM智能建模方法,包括图层识别、轴文本数据提取、墙体轮廓提取等,智能建模结果基本满足实际工程要求。基于提出的两阶段模拟退火算法给出村镇轻钢框架结构的智能优化方法,优化速度较快,优化效果良好。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提出的智能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村镇轻钢框架结构智能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与传统的人工设计方法相比,设计周期可缩短70%以上,材料用量、结构设计指标接近人工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住宅 框架结构 智能设计 BIM技术 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大跨度钢桁架结构卸载模拟及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晓斌 郭建祥 +2 位作者 汤东婴 孙正华 王若晨 《建筑技术》 2024年第4期417-422,共6页
以江苏省盐城黄淮湿地博物馆钢桁架结构卸载施工为背景,旨在通过有限元技术及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现场监测技术研究大跨度桁架结构卸载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能够获取卸载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为后续监测方案的设... 以江苏省盐城黄淮湿地博物馆钢桁架结构卸载施工为背景,旨在通过有限元技术及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现场监测技术研究大跨度桁架结构卸载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能够获取卸载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为后续监测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后续的监测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对位移的计算结果可靠性要高于应力,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监测方法能够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远程监控效果,为桁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结果可为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桁架 卸载模拟 监测
下载PDF
大跨度钢桁梁桥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贤国 刘俊 +3 位作者 陈虹宇 曹源 覃亚伟 徐文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大跨度钢桁梁桥的构件制造及拼装复杂,采用场内预制组装仍需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及工期。因此,本文采用BIM桥梁建模、三维激光扫描和虚拟预拼装技术,进行了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方案模拟的可行性研究和基于BIM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方法结合... 大跨度钢桁梁桥的构件制造及拼装复杂,采用场内预制组装仍需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及工期。因此,本文采用BIM桥梁建模、三维激光扫描和虚拟预拼装技术,进行了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方案模拟的可行性研究和基于BIM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方法结合的构件加工质量检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BIM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方法结合的虚拟拼装技术研究,探索了大跨度钢桁梁桥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于指导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 虚拟拼装 桁梁桥
下载PDF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掉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立平 李瑞锋 +2 位作者 殷尧日 李英民 邓飞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为改善坡地钢筋混凝土(RC)掉层框架结构抗侧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设计了一栋在上接地层设置钢支撑的RC掉层框架结构,按1/4比例提取其顺坡向中榀框架下部5层子结构为试验对象,开展钢支撑-RC掉层框架拟静力试验,观测试件的破坏过程,并对比R... 为改善坡地钢筋混凝土(RC)掉层框架结构抗侧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设计了一栋在上接地层设置钢支撑的RC掉层框架结构,按1/4比例提取其顺坡向中榀框架下部5层子结构为试验对象,开展钢支撑-RC掉层框架拟静力试验,观测试件的破坏过程,并对比RC掉层框架试验所得试件的破坏形态,分析试件滞回性能、延性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件的最终破坏是以第4层柱底混凝土压溃,梁端混凝土剥落、底部钢筋断裂,顶层柱顶混凝土剥落为标志。与RC掉层框架试验结果相比,钢支撑-RC掉层框架试件上接地柱的破坏明显减轻,柱端破坏分布也更为均匀,避免了掉层框架结构“半层破坏模式”的出现,改善了结构的耗能和抗地震倒塌能力。但试件上接地层相邻上一层的变形和破坏程度较大,应对该楼层的柱端进行适当的抗震加强;设置钢支撑后,试件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并具有良好的延性(正、负向加载的位移延性系数分别可达5.13、5.69),正负向加载的刚度退化曲线也趋于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掉层框架结构 支撑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切削速度对某新型易切削钢切屑形态及加工表面形貌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小宝 庆振华 谢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为了明确切削速度对某新型易切削钢切屑形态及加工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切削速度下某新型易切钢的切削试验,研究切屑形态和已加工表面形貌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宏观上,在切削速度大于150 m/min时,该易切削钢切屑以短管... 为了明确切削速度对某新型易切削钢切屑形态及加工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切削速度下某新型易切钢的切削试验,研究切屑形态和已加工表面形貌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宏观上,在切削速度大于150 m/min时,该易切削钢切屑以短管螺旋状为主,当切削速度小于150 m/min时,切屑以发条状和破断弧形为主,形成锯齿形切屑的临界切削速度大约在200 m/min;切削速度影响切屑底面形貌,在低速切削时,切屑底面较多大小不一的撕裂状凹坑、沟槽,当切削速度增大至200 m/min时,能够形成表面较光滑的切屑底面;低速切削该易切削钢时,工件表面粗糙度较大,3D形貌显示波峰高度、波谷深度也均较大,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粗糙度减小,3D形貌亦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切削 切削速度 切屑形态 加工表面形貌 粗糙度
下载PDF
微合金化低碳马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16
作者 阙燚彬 毛丹丹 +5 位作者 李宏军 楼华山 莫文锋 冯艺 龙旺 朱恩洲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7,共9页
制备了钛、铌和钼等元素掺杂的微合金化低碳马氏体钢,并对其进行热轧+880℃淬火+不同温度(170,190,210,230,250℃)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态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以190℃回火态钢为例分析了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 制备了钛、铌和钼等元素掺杂的微合金化低碳马氏体钢,并对其进行热轧+880℃淬火+不同温度(170,190,210,230,250℃)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态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以190℃回火态钢为例分析了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热轧态试验钢由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淬火态试验钢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不同温度回火态试验钢均由回火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组成,回火态试验钢的铁素体面积分数在15%~20%,低于热轧态和淬火态;淬火态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最高;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回火态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下降,断后伸长率、屈服强度和冲击吸收功均先增大后减小;190℃回火态试验钢的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功最高,拉伸断口和冲击断口处纤维区中韧窝占比最高,抗拉强度、布氏硬度和屈服强度适中,综合力学性能最好;190℃回火态试验钢中析出的纳米级小尺寸(Ti,Nb,Mo,Cr)C相起到沉淀强化作用,纳米级大尺寸(Ti,Nb,Mo,Cr)C相起细晶强化作用,大角度晶界占比较高,提高了裂纹扩展功,因此试验钢强度和韧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 双相 纳米颗粒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梁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冀伟 刘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7,共9页
为研究波形钢腹板梁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其三维热弹塑性模型,利用热-力耦合分析技术对其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采用双椭球体热源和修改单元材料属性的方法实现能量输入和焊缝填充,并将模拟计算... 为研究波形钢腹板梁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其三维热弹塑性模型,利用热-力耦合分析技术对其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采用双椭球体热源和修改单元材料属性的方法实现能量输入和焊缝填充,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预测的波形钢腹板梁残余应力分布与实测结果具有相同趋势,在波形钢腹板梁焊缝的弯折角处,残余应力发生一定幅度的连续应力波动;底板和腹板的残余应力峰值均出现在焊缝中心区域,其值分别为材料屈服强度的1.30倍和1.26倍;底板纵向残余拉应力在焊缝中心线两侧78 mm范围内急速下降后缓慢过渡为压应力,在底板较窄一侧压应力线性增大,最大值约为材料屈服强度的0.61倍;在底板较宽一侧压应力线性减小,并在边缘处转化为拉应力;焊接速度对残余应力分布扰动不大,而对残余应力峰值影响较显著;当焊接速度从150 mm/min增加至250 mm/min时,横向和纵向的残余应力最大值分别增加了27.11%和5.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腹板梁 焊接残余应力 热力学 数值模拟 焊接速度
下载PDF
高填方大直径钢波纹管涵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郜新军 包建新 +2 位作者 张浩 周同和 殷继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目的 研究高填方大直径钢波纹管涵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解决其结构变形过大的问题。方法 基于管道压缩变形公式,提出在管涵两侧一定范围内填筑水泥土材料的新技术;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水泥土材料中最优水泥质量分数,再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试... 目的 研究高填方大直径钢波纹管涵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解决其结构变形过大的问题。方法 基于管道压缩变形公式,提出在管涵两侧一定范围内填筑水泥土材料的新技术;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水泥土材料中最优水泥质量分数,再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分析采用新技术施工的管涵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征及其上部竖向土压力分布规律,确定最优管侧填筑范围。结果 新填筑技术能充分利用水泥土的刚度限制管涵的变形,当管涵两侧2/3管径范围内采用水泥质量分数为8%水泥土回填时,管涵的最大竖向及水平变形分别减少了35.1%和55.0%,结构最大应力也由管顶处转移至管涵上部45°附近,受力更为合理。结论 新填筑技术使管涵更好地与周围土体逐步变形协调,产生荷载重分布形成土拱效应,将管顶土压力由管中心向管边缘处转移,有效减小了钢波纹管涵结构变形和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路基 大直径波纹管涵 填筑施工 设计参数优化 变形控制
下载PDF
配筋PVA-钢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梁柱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建平 包有乾 许继祥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178,共9页
改善工程材料韧性和耐久性,提高框架梁柱节点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是提高框架结构抗震韧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PVA-钢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代替普通混凝土应用到梁柱边节点,考虑轴压比和加密区体积配箍率的影响,设计6个配筋PVA... 改善工程材料韧性和耐久性,提高框架梁柱节点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是提高框架结构抗震韧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PVA-钢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代替普通混凝土应用到梁柱边节点,考虑轴压比和加密区体积配箍率的影响,设计6个配筋PVA-钢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1个配筋单掺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和1个钢筋混凝土梁柱边节点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其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钢筋应变和梁端塑性铰区转角,探讨混杂纤维的加入对梁柱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钢筋混凝土节点和单掺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节点相比,PVA-钢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节点的承载力高、变形能力大、延性好、耗能能力强,抗震性能显著提升。当试验轴压比从0.12增加到0.24,梁端塑性铰区产生一定的外移,塑性性能发挥更充分,同时试件的变形能力、延性、耗能能力增加。在加密区体积配箍率减小的情况下,试件仍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边节点 PVA-HyFRCC 轴压比 体积配箍率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开口断面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颤振特性及颤振形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华旭刚 陈鲁深 +2 位作者 李瑜 王甜 陈政清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准确评估开口断面双边箱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颤振性能和多模态参与效应,以典型的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怀化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为背景,开展风洞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制作加劲梁节段缩尺模型并进行风洞试验,测试原桥梁结构的颤振性能,分析... 为准确评估开口断面双边箱钢-混结合梁悬索桥颤振性能和多模态参与效应,以典型的钢-混结合梁悬索桥——怀化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为背景,开展风洞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制作加劲梁节段缩尺模型并进行风洞试验,测试原桥梁结构的颤振性能,分析调整阻尼比、采用气动措施及结构措施对结构颤振特性的影响,采用三维和二维两种颤振分析方法分析设置中央扣结构的颤振模态及多模态参与效应。结果表明:该钢-混结合梁悬索桥存在较明显的颤振起振点,且颤振是以扭转为主的弯扭耦合振动,同时其扭转和竖向振动存在较大的相位差(相差近18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与三维和二维颤振分析一致得到设置中央扣后,频率较高的正对称扭转模态先于反对称模态发生颤振,且三维与二维颤振分析结果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混结合梁 开口断面 中央扣 颤振性能 颤振形态 风洞试验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