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家逻辑的科技思想根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福扬 罗一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8-21,共4页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论辩之风使争鸣各家非常注重逻辑思想 ,而尤以墨家将“辩”作为一门学问而达到先秦逻辑学顶峰。人们对于墨家逻辑学的成就是较有共识的 ,但在研究过程中将墨家独特的“辩”学简单比附古希腊之三段论或印度之因明...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 ,论辩之风使争鸣各家非常注重逻辑思想 ,而尤以墨家将“辩”作为一门学问而达到先秦逻辑学顶峰。人们对于墨家逻辑学的成就是较有共识的 ,但在研究过程中将墨家独特的“辩”学简单比附古希腊之三段论或印度之因明学说 ,忽视了墨辩形成的根本根源 ,那就是墨家成员重实践、重科学技术的实际活动与心理历程。墨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的综合与总结。墨辩之达到先秦逻辑学的最高成就是与之直接相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科学知识 墨辩 逻辑学 科技思想 科学技术
下载PDF
温公颐的墨辩逻辑研究及其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昭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7-19,共3页
温公颐先生墨辩逻辑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按照普通逻辑框架研究了墨家逻辑体系、把墨家的逻辑理论与逻辑运用区分开来、提出墨家逻辑是内涵逻辑的思想。针对前期学者的墨家逻辑研究,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阐... 温公颐先生墨辩逻辑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按照普通逻辑框架研究了墨家逻辑体系、把墨家的逻辑理论与逻辑运用区分开来、提出墨家逻辑是内涵逻辑的思想。针对前期学者的墨家逻辑研究,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阐述中国逻辑发展的真实历史,然后再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客观的条件和社会的原因。提出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逻辑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公颐 墨辨逻辑 内涵逻辑
下载PDF
《墨子间诂》与20世纪30—60年代墨学的全面复兴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兴文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1-34,共4页
清末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考订的《墨子间诂》一书,是总结20世纪以前墨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它集历代墨学研究之所长,为清末与近代学术大师所推崇,为“现代墨学”的复兴扫清了道路,从此中绝近二千年的墨学完全复活并开始勃兴... 清末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考订的《墨子间诂》一书,是总结20世纪以前墨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它集历代墨学研究之所长,为清末与近代学术大师所推崇,为“现代墨学”的复兴扫清了道路,从此中绝近二千年的墨学完全复活并开始勃兴。特别是对20世纪30—60年代墨学的考订校勘、墨家思想、《墨辩》的研究更是起到桥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诒让 《墨子间诂》 墨家思想 《墨辩》 墨学复兴
下载PDF
《墨辩》正名思想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维发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墨辩》丰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逻辑思想,建立了较系统完善的逻辑思想体系。这主要体现在它对名的概念本质、正名的前提和原则以及划分和定义等正名方法做了创新性地探索。《墨辩》的正名思想对当代中国逻辑学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 《墨辩》丰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逻辑思想,建立了较系统完善的逻辑思想体系。这主要体现在它对名的概念本质、正名的前提和原则以及划分和定义等正名方法做了创新性地探索。《墨辩》的正名思想对当代中国逻辑学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正名 正名前提 正名原则 方法
下载PDF
《维摩诘经讲经文》新校 被引量:4
5
作者 项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2,共5页
《敦煌变文集》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敦煌变文的研究。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文校注》是迄今录文最可靠、内容最丰富、校注最精当的变文全辑本。本文对其中几篇《维摩诘经讲经文》提出若干补校意见。
关键词 敦煌变文 《维摩诘经讲经文》 校注
下载PDF
《破魔变》校注商补
6
作者 俞晓红 詹绪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破魔变》作了极有价值的校理和疏释,但亦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就诸家对《破魔变》的31则校释提出商补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 《破魔变》 校注 商补
下载PDF
《墨辩》“三物”新解
7
作者 张长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在传统研究模式中,通常将《墨辩》"三物"类同于西方形式逻辑的三段论,认为"辩即逻辑",形成了"墨经逻辑"的基本推理程式,即"三物论式"。实际上,"三物"是一种认知事物的认识模式,有其... 在传统研究模式中,通常将《墨辩》"三物"类同于西方形式逻辑的三段论,认为"辩即逻辑",形成了"墨经逻辑"的基本推理程式,即"三物论式"。实际上,"三物"是一种认知事物的认识模式,有其内在的逻辑行程,即:察类,循理,明故。"三物"以论辩的方式来完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揭示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疑辨录》与《箐斋读书录》之关系及流传考论
8
作者 王水龙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疑辨录》与《箐斋读书录》均为明代川籍人士周洪谟所著,《疑辨录》晚出于《箐斋读书录》,是在《箐斋读书录》的基础上取裁并有所扩充而成的。二书之流传一波三折,它们是研究周洪谟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
关键词 周洪谟 《疑辨录》 《箐斋读书录》 关系
下载PDF
论鲁胜《墨辩注·叙》的逻辑思想
9
作者 卢芸蓉 陈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0-54,共5页
鲁胜是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第一人,作为乱世遗珠的《墨辩注·叙》,虽不足三百字,但包涵了丰富的内容,鲁胜提出诸多创造性的见解。第一,鲁胜首次总结先秦名辩的历史,分野先秦名辩源流及流派沿袭;第二,鲁胜首次概括先秦名辨的内容与... 鲁胜是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第一人,作为乱世遗珠的《墨辩注·叙》,虽不足三百字,但包涵了丰富的内容,鲁胜提出诸多创造性的见解。第一,鲁胜首次总结先秦名辩的历史,分野先秦名辩源流及流派沿袭;第二,鲁胜首次概括先秦名辨的内容与目的;第三,鲁胜首次归纳了名辩研究的方法等。但《墨辩注·叙》同样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时代局限,通过对叙的内容及其不足的分析,进而管窥鲁胜的逻辑思想及其派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胜 《墨辩注·叙》 逻辑思想
下载PDF
虞愚墨辩研究中对因明和逻辑的应用
10
作者 杨武金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3期42-45,共4页
虞愚在逻辑研究上的成就主要在因明方面,但他对中国古代名辩学和西方逻辑学也有许多独到的认识。他充分认识到墨辩、因明和逻辑三者可通,可以互相解释,通过用因明和逻辑来比较分析墨辩,既看到三者之间的共性,又发现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其... 虞愚在逻辑研究上的成就主要在因明方面,但他对中国古代名辩学和西方逻辑学也有许多独到的认识。他充分认识到墨辩、因明和逻辑三者可通,可以互相解释,通过用因明和逻辑来比较分析墨辩,既看到三者之间的共性,又发现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其间,也存在一些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因明 逻辑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所释《说文》“■”“瞥”“眛”“眜”“眢”等疾病词考
11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289-1292,共4页
"■"应是眼睛的一种生理状态,本义指婴儿刚出生时眼睛尚未睁开的样子;"瞥"指用目光掠过迅速的看一眼,并没有指眼病的意义;"眛"指眼睛看不清楚;"眜"指眼睛不正视,今本《说文》中""&qu... "■"应是眼睛的一种生理状态,本义指婴儿刚出生时眼睛尚未睁开的样子;"瞥"指用目光掠过迅速的看一眼,并没有指眼病的意义;"眛"指眼睛看不清楚;"眜"指眼睛不正视,今本《说文》中""""两字的字序颠倒;"眢"本义指眼睛中没有眼珠而导致的失明,其亦可作为"葾"的通假字指枯萎、干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睘] 考释
下载PDF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考异
12
作者 李光生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1年第2期82-86,共5页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的清代钞本以及由钞本而生的目前通行本皆源自于1257年庐陵刊本。但庐陵本并非杨仲良编纂的原始蜀本。对原始蜀本的书名、成书时间、体例及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庐陵本的编辑者有意模糊庐陵本与原始蜀本的密...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的清代钞本以及由钞本而生的目前通行本皆源自于1257年庐陵刊本。但庐陵本并非杨仲良编纂的原始蜀本。对原始蜀本的书名、成书时间、体例及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庐陵本的编辑者有意模糊庐陵本与原始蜀本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杨仲良 庐陵本 原始蜀本
下载PDF
敦煌变文断代研究札记二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宗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163,共3页
本文考证敦煌变文中的《破魔变文》作于曹元忠时期,即五代宋初;《韩擒虎话本》是宋代话本。
关键词 破魔变文 韩擒虎话本 断代
下载PDF
《墨辩》中“同”的认识论意义
14
作者 李雷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3-18,共6页
《墨辩》包含有十种类型的相同关系。通过作字义上的训解,可以确定它们的基本意义,再结合它们在《墨辩》中的用例,可以了解它们作为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含义。通过考察,可以看出,《墨辩》所论述的"同",一方面是对感知经验的归纳... 《墨辩》包含有十种类型的相同关系。通过作字义上的训解,可以确定它们的基本意义,再结合它们在《墨辩》中的用例,可以了解它们作为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含义。通过考察,可以看出,《墨辩》所论述的"同",一方面是对感知经验的归纳和总结,这些"同"反映的感性经验具有普遍性和明证性,十种类型的"同"具有一定的范畴意义,还有一方面是对语词实质意义同异关系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要源自辩论的实践和解决辩论难题的需要。《墨辩》注重对事物实质的分析和认识,不注重形式化,这一特点与墨子的逻辑思想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认识论
下载PDF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作者及版本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声波 《暨南史学》 2003年第1期184-194,共11页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是目前所知现存惟一一部完整的元代地理总志,主要载于类书《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及《群书通要》,但各种版本都不署作者名,本文论证该书原编者为宋末元初人刘应李,改编者为詹友谅等。此外,本文还对元大德初刊本等...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是目前所知现存惟一一部完整的元代地理总志,主要载于类书《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及《群书通要》,但各种版本都不署作者名,本文论证该书原编者为宋末元初人刘应李,改编者为詹友谅等。此外,本文还对元大德初刊本等7种刻本的特点、流传情况及其与两种单行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刘应李 詹友谅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 《群书通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